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研究名词解释图文稿

护理研究名词解释图文稿

护理研究名词解释图文稿
护理研究名词解释图文稿

护理研究名词解释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护理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索护理领域的问题,并用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

假设:假设指对已确立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性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通过仔细周密的思考,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研究的问题做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指标(观察项目):是研究中用来反映或说明研究目的的一种现象标志,也是确定研究数据的观察项目,通过指标索取得的各项资料,从中可归纳出研究结果

自变量:指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自变量不受结果的影响,却可导致结果的产生或影响结果

依变量:是指科研的目的它随自变量改变的影响而改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外变量:外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设立对照组能达到排除外变量的作用。

非实验性研究:指研究设计内容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和处理的研。

回顾性研究:是运用临床现有的资料如病历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比方法进行研究,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研究方法量性研究:通过数字资料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

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观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事人的处境中参与分析资料、找出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共同特性和内涵,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

观察法:研究者通过观察研究对象而收集取得资料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来寻找和收集资料常有访谈和问卷或填表格等方式,调查所获资料是直接从研究对象处得到

信度:是使用某研究工具重复测量某一研究对象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重测信度:使用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第一次测试,隔一段时间以后对同一研究工具进行测量,然后计算2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这个系数就是重测信度

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总体:是指性质相同的符合研究要求的所有观察单位的该项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研究工作中的研究对象称为样本。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也叫几率

抽样误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相差

假设:指对已确定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通过仔细周密的思考,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研究的问题作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假设检验(显着性检验):就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由样本之间的差别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由差别的一种重要推断方法

率:指某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实际发生的观察单位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数之比,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大小或强度

摘要:是论文内容高度概括的简短陈述,它使编辑和读者能够迅速和准确的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帮助迅速查到文献

个案研究:是针对噶按护理的资料进行研究,了解资料内涵,探讨未知领域或对新措施、新理论进行深入分析论文的过程,个案研究属于质性研究的一种研究课题:为了解决一个相对单一并且独立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定的研究题目研究项目:为了解决一个由若干研究课题组成的,彼此之间由内在联系的、比较复杂而且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立的研究题目

基础研究:以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旨在增加技术知识、发现新的探索领域的创造性动

应用研究:指为满足社会或生产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利用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达到特定应用目的的创造性活动?

研究设计:指按预定的研究目标,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通过测试分析,对未来一段事件内学技术研究工作作出的全面安排?

科技成果鉴定:是指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科学技术档案: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所形成的应归档案保存的科技文件资料?

信息: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状态及特征的反映,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运动状态和特征会产生不同的信息

知识: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实践的总结

情报:针对一定对象的需要而传递由参考价值的的新信息和新知识

文献:是指记录由知识或信息的一切载体?

零次文献:指的形成一次文献之前的信息、知识、情报

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并将其外部特征或内部特征按一定的规则加以编排,供读者检索一次文献之用

文献检索:是以科学的方法,利用专门的工具迅速、准确、完整的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它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在进行科研时应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检索语言:文献检索中用来描述文献特征和表达检索概念的一种专门的人工语言,是掌握文献检索技能必备基础知识

检索工具:按一定科学,一定主题进行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并给文献以检索标识及时报到二次文献,具有储存、检索和报道信息的功能

索引:是将书刊资料所刊载的文章的题目、作者、出处以及所论及的主题等进行着录,并按一定原则和方法编排而成的检索工具

文摘:在索引的基础上,对原始文献用简明、扼要、准确的文字所做出的摘录,以供读者浏览和查用,使读者用较少的时间了解文献的基本内容

护理文献综述:是对护理文献资料的综合评述,指作者在阅读大量原始文献后,对文献中提出或讨论的某些护理问题的进展情况,经过将各种资料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即吧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加上自己的观点而写成的一种专题性的学术论文

计量资料:用测量方法获得数据,对各观察单位用定量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这类资料一般有度量衡等单位,如病人血压、体重、尿量、身高等。

文献检索:是以科学的方法,利用专门的工具迅速、准确、完整地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他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在进行科研时应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计数资料:将全体观察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再分别清点各组中观察单位的个数,这样得到的数据资料,就是计数资料。

情报:是针对一定对象的需要而传递有参考价值的新信息和新知识。《IM》: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简称IM)于1879年创刊,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简称NLM)编辑出版,它是世界着名的题录式医学文献检索工具,是医护科技人员需要掌握的工具之一。

引言:就是文章的前言部分。要说明文章的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或定义和讨论范围,并介绍综述的有关护理问题的目前现状、存在问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综述:综述论文,是对护理文献资料的综合评述,作者将多篇相关文献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加上自己的观点而写成的学术论文。

发展研究:是运用已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成果发展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方法,或者对现有的材料、设备、方法进行本质上的、原理方面的改善而进行的系统创造性活动。

预实验:预实验也称实验研究,即在正式开始研究工作前先做的一些小规模试验,目的是为检查课题设计中有无需要修正的地方,同时也可以熟悉和摸清研究条件,一般都是在大规模或大样本的研究前及研究生开题报告前,需要进行预实验。

研究计划:是指按预定的研究目标,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通过预测分析,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过程做出的全面安排。

随机分组:是按机遇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等同机会被抽取进入实验组或对照组,目的是排除干扰因素,使所有干扰因素能均匀分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内,这样可使研究结果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或其他方面误差的影响,并使所抽取样本能够代表整体。

变量:是指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因素。变量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出来的。在研究工作中变量可分为自变量、依变量和外变量等。

参考文献:是指文章最后列出的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目录,它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变异:即使是同质的事物个个体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引文:是论文正文中引用抄录文献的部分,在该段文字最后句号的右上方标注一个方括号角码内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说明引文出处,该数字要与文后参考文献列出的文献序号相对应。

自身对照:是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来自同一样本。

假设检验(显着性检验):就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由样本间的差别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有差别的一个重要方法。

护理研究:研究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索护理领域的问题,并用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践的过程。也可以说,护理研究是通过有系统地研究或评价护理问题,并通过研究,改进护理工作和提高对病人的护理。

假设:假设是指对已确立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性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需通过试验来证实或否定。

摘要:是文章的内容提要,也是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用最扼要的文字概括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步骤和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及统计学分析、主要论点等。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以便于读者了解论文主题,帮助迅速查到文献。

引文:是论文正文中引用抄录文献的部分,在该段文字最后句号的右上方标注一个方括号角码,内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说明引文出处,该数字要与文后参考文献列出的文献序号相对应。

研究课题:是为了解决一个相对单一并且独立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定的研究题目。其特点是,研究目标单一,规模比较小,经费使用较少,‘研究周期较短。

研究项目是为了解决一个由若干研究课题组成的、彼此之间有内在联系的、比较复杂而且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立的研究题目。

三次文献是科技人员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阅读、分析,选择具有实质意义的文献,进行系统地整理和推理、概括、论述而写成的。

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或信息的一切裁体。其中,知识或信息是文献的实质内容;载体是文献的外部形态;记录是两者的联系物,是文献的基本特点。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研究是通过系统地、有控制地收集资料、反复地探索未知、客观地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活动,是一种有系统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并能从中获得客观规律和产生新知识,进而阐明实践与理论间的关系。

实验,是指用物质的手段来主动控制和改造研究对象,从而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本质规律的知识。

抽样误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相差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帮助迅速查到文献

研究项目--为了解决一个由若干研究课题组成的,彼此之间由内在联系的、比较复杂而且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立的研究题目

信息--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状态及特征的反映,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运动状态和特征会产生不同的信息-

科学—由拉丁文意指“探讨自然现象和其间关系的知识体系”实际上科学是反应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41.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观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事人的处境中参与分析资料、找出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共同特性和内涵,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

42.随机---就是按机遇原则来进行分组,使每个受试者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进入实验组或对照组,目的是排除干扰因素,使所有干扰因素能均匀分到实验

组和对照组内,这样可使研究结果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或其他方面误差的影响,并使所抽取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43.信度---是使用某研究工具重复测量某一研究对象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44.总体---是指性质相同的符合研究要求的所有观察单位的该项变量值的全体

45.摘要---是论文内容高度概括的简短陈述,它使编辑和读者能够迅速和准确的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

1.护理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索护理领域的问题,并用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

2.问卷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来寻找和收集资料常有访谈和问卷或填表格等方式,调查所获资料是直接从研究对象处得到

3.引言:就是文章的前言部分。要说明文章的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或定义和讨论范围,并介绍综述的有关护理问题的目前现状、存在问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4.基础研究--以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旨在增加技术知识、发现新的探索领域的创造性活动?

5.《IM》: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简称IM)于1879年创刊,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简称NLM)编辑出版,它是世界着名的题录式医学文献检索工具,是医护科技人员需要掌握的工具之一。

41.护理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索护理领域的问题,并用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

42.自变量:指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自变量不受结果的影响,却可导致结果的产生或影响结果

43.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44.计数资料:将全体观察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再分别清点各组中观察单位的个数,这样得到的数据资料,就是计数资料。

45.情报:针对一定对象的需要而传递由参考价值的的新信息和新知识

1.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2.观察法:研究者通过观察研究对象而收集取得资料的方法

3.综述:综述论文,是对护理文献资料的综合评述,作者将多篇相关文献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加上自己的观点而写成的学术论文。

4.发展研究:是运用已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成果发展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方法,或者对现有的材料、设备、方法进行本质上的、原理方面的改善而进行的系统创造性活动。

5.研究计划:是指按预定的研究目标,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通过预测分析,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过程做出的全面安排。

41.非实验性研究:指研究设计内容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和处理的研究42.随机分组:是按机遇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等同机会被抽取进入实验组或对照组,目的是排除干扰因素,使所有干扰因素能均匀分到实验

组或对照组内,这样可使研究结果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或其他方面误差的影响,并使所抽取样本能够代表整体。

43.变量:是指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因素。变量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出来的。在研究工作中变量可分为自变量、依变量和外变量等。

44.护理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索护理领域的问题,并用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

45.参考文献:是指文章最后列出的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目录,它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1.参考文献:是指文章最后列出的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目录,它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2.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是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观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事人的处境中参与分析资料、找出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共同特性和内涵,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

43.假设: 指对已确定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通过仔细周密的思考,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研究的问题作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44.效度: 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45.护理文献综述: 是对护理文献资料的综合评述,指作者在阅读大量原始文献后,对文献中提出或讨论的某些护理问题的进展情况,经过将各种资料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即吧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加上自己的观点而写成的一种专题性的学术论文

41.观察指标(观察项目):是研究中用来反映或说明研究目的的一种现象标志,也是确定研究数据的观察项目,通过指标索取得的各项资料,从中可归纳出研究结果

42.计量资料:用测量方法获得数据,对各观察单位用定量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这类资料一般有度量衡等单位,如病人血压、体重、尿量、身高等。

43.引文:是论文正文中引用抄录文献的部分,在该段文字最后句号的右上方标注一个方括号角码内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说明引文出处,该数字要与文后参考文献列出的文献序号相对应。

44.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帮助迅速查到文献

45.文献检索:是以科学的方法,利用专门的工具迅速、准确、完整地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他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在进行科研时应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41.概率:指某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实际发生的观察单位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数之比,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大小或强度

42.文献检索:是以科学的方法,利用专门的工具迅速、准确、完整的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它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在进行科研时应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43.依变量:是指科研的目的它随自变量改变的影响而改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44.回顾性研究:是运用临床现有的资料如病历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方法

45.重测信度:使用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第一次测试,隔一段时间以后对同一研究工具进行测量,然后计算2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这个系数就是重测信度

41.假设:假设指对已确立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性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通过仔细周密的思考,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研究的问题做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42.信息: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状态及特征的反映,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运动状态和特征会产生不同的信息

43.自身对照:是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来自同一样本。

44.指标(观察项目):是研究中用来反映或说明研究目的的一种现象标志,也是确定研究数据的观察项目,通过指标索取得的各项资料,从中可归纳出研究结果

45.假设检验(显着性检验):就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由样本间的差别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有差别的一个重要方法。

人解名解

1.骺软骨(epiphysial cartilage):位于长骨的干骺端,幼年时保 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骺软骨骨化后遗留下来的较为致密的线称骺线。 2.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 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此角两侧平对第二肋,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肋弓(costal arch):第8—10肋前端借助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 骨连结,两侧各形成一个肋弓,是临床触诊肝、脾的重要标志。 4.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相邻两个锥体的纤维软 骨盘(周围的纤维环、中央的髓核)。椎间盘不仅能使脊柱增加弹性,同时具有缓冲震荡,协助脊柱运动等功能。该部纤维环容易破裂,髓核向后外方突出,可压迫脊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痛(椎间盘脱出症)。 5.翼点(pterion):颞窝前下部,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 薄弱,此处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暴力打击易引起颅内血肿。 6.斜角肌间隙(scalene space):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空 隙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7.在脐下4-5cm以下部分,组成后层的腱膜完全移至腹直肌前面, 缺后层,其游离下缘呈向上的弧形线,称弓状线。 8.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4-5cm。男性

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内口:腹环,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由腹横筋膜构成。外口:皮下环,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由腹外斜肌腱膜构成。 9.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 舌根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10.肝门(porta hepatis):位于肝脏面“H”型的横沟,是肝固 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右管,神经,淋巴管等出入门户。出入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 11.齿状线(dentate line):肛瓣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的锯齿 状的环形线,此线以上为黏膜,以下为皮肤,齿状线上、下部分的肠管在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神经支配等方面都不相同。 12.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由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 段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是手术中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也是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分界。 13.胆囊三角(Calot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其上方的肝下面 之间共同围成的一三角区,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4.声门裂(fissure of glottis):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底部之 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前2/3是膜间部,后1/3是软骨间部。 15.肺门(hilum of lung):纵隔面中央的凹陷,是支气管、肺动

寄生虫名词解释

1、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 2、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为寄生。在寄生中收益的一方为寄生虫,受害的一方为宿主。 传染源:包括感染有寄生虫的病人、带虫者及保虫宿主(家畜、家养动物或野生动物)。 传播媒介:某些医学节肢动物能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这类节肢动物称为、、 3、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4、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 5、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6、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 7、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8、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9、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 10、消除性免疫、宿主能消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次感染产生完全抵抗力。 11、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寄生虫可通过各种途径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再进化过程中获得自我保护能力,能在有免疫力的宿主内长期存货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12、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人体寄生虫病中,有的寄生虫病可以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有些寄生虫可以一直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人偶然进入该地区时则可从脊椎动物通过一定途径传播给人,这种地区自然疫源地。这类不需人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寄生虫病就是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 13、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有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体)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 14、带虫者Carrier: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能传播病原体这种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15、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组织和器官内寄生。 16、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 17、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群体内寄生时,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可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致死。 18、滋养体Trophozoite:是原虫的活动、摄食和增殖的阶段,多为致病阶段。如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19、二分裂: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细胞核先分裂为二,然后胞质分裂,最后形成两个虫体。如溶组织内阿米巴。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名词解释 1.夜现周期性:丝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产生微丝蚴,微丝蚴在人外周血中周期性出现,白天滞留于肺微血管内,夜晚出现在外周血中,微丝蚴在外周血中的昼少夜多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两种丝虫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班氏为晚10点到2点,马来为8点到4点。 2.钩蚴性皮炎:钩虫的幼虫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时引起患者皮肤针刺、烧灼和奇痒感,然后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流出。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 3.棘球蚴砂:从囊壁的胚层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悬浮于囊液中,统称为棘球蚴砂。 4.幼虫移行症某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体内可长期移行,破坏组织,产生疾病,根据寄生虫幼虫侵犯的部位和症状,将其分为两型,即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如斯氏狸殖吸虫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5.机会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而致病,呈现临床表现,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等。 6.世代交替: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殖,两者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7.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简单,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食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接触土壤而感染宿主。绝大多数线虫,特别是肠道寄生线虫都属于此类,如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等。 8.生物原性蠕虫:生活史复杂,在发育过程中幼虫必须经过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感染阶段经口、皮肤或昆虫叮咬感染人体。所有的吸虫和棘头虫,大部分绦虫和少数线虫属于此类。 9.生物源性线虫:此类线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如寄生于人体组织内的丝虫和旋毛形线虫。 10.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人,亦称直接发育型。如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钩虫等。 11.互利共生Mutu 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 12.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如人与寄生虫 13.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14.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 15.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 16.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17.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18.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19.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期。 20.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疟原虫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拮抗同种疟原虫在感染,而同时宿主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21.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的作用,可继续存活,随寄生虫的消灭,此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叫伴随免疫。 22.旅行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寄生于十二指肠,引起患者脂肪吸收障碍,导致脂肪泻。因在旅行者中发病率高,故称为旅行者腹泻。 23.疟疾再燃Recrudescence:急性疟疾患者停止发作后,如无重复感染而体内残余的少量红细胞内期原虫经抗原变异或宿主的抵抗力对疟疾原虫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残存的红细胞内期原虫大量增殖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疟疾再燃。 24.疟疾复发Relapse:疟疾初发停止后,红细胞内期原虫已被消灭,而宿主未再被蚊媒传播感染,有原先侵入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经过数月或年余的休眠后复苏,发育施放的裂殖子再进入红细胞繁殖,这时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复发。 25.疟原虫红细胞外期exo-erythrocytic cycle: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叫红细胞外期。人四种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均进行裂体增殖,其发育时间因种而异。

护理研究名词解释

护理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索护理领域的问题,并用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 假设:假设指对已确立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性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通过仔细周密的思考,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研究的问题做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指标(观察项目):是研究中用来反映或说明研究目的的一种现象标志,也是确定研究数据的观察项目,通过指标索取得的各项资料,从中可归纳出研究结果 自变量:指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自变量不受结果的影响,却可导致结果的产生或影响结果 依变量:是指科研的目的它随自变量改变的影响而改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外变量:外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设立对照组能达到排除外变量的作用。 非实验性研究:指研究设计内容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和处理的研。 回顾性研究:是运用临床现有的资料如病历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比方法进行研究,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研究方法 量性研究:通过数字资料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 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观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事人的处境中参与分析资料、找出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共同特性和内涵,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 观察法:研究者通过观察研究对象而收集取得资料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来寻找和收集资料常有访谈和问卷或填表格等方式,调查所获资料是直接从研究对象处得到 信度:是使用某研究工具重复测量某一研究对象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重测信度:使用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第一次测试,隔一段时间以后对同一研究工具进行测量,然后计算2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这个系数就是重测信度 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总体:是指性质相同的符合研究要求的所有观察单位的该项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研究工作中的研究对象称为样本。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也叫几率 抽样误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相差 假设:指对已确定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通过仔细周密的思考,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研究的问题作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就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由样本之间的差别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由差别的一种重要推断方法 率:指某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实际发生的观察单位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数之比,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大小或强度 摘要:是论文内容高度概括的简短陈述,它使编辑和读者能够迅速和准确的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帮助迅速查到文献 个案研究:是针对噶按护理的资料进行研究,了解资料内涵,探讨未知领域或对新措施、新理论进行深入分析论文的过程,个案研究属于质性研究的一种 研究课题:为了解决一个相对单一并且独立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定的研究题目 研究项目:为了解决一个由若干研究课题组成的,彼此之间由内在联系的、比较复杂而且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立的研究题目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 1.多余人: 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人道和民主的倾向,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不甘沉沦,渴望有所作为;但贵族生活方式又使他们灵魂空虚,找不到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与勇气,终于一事无成。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后来一些作家又塑造了一系列这类形象。 2。自然派 是19世界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为忠实于自然即现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呼吁舞女解放。在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为主。在体裁上,多以散文为主。自然派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主要作家有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3.《人间喜剧》 使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总集。它采用分类整理编目和人物在现的办法,把众多的人物和篇章连成一个整体。全部作品分成那个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风俗研究是主干部分,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六个部分。 4.复调艺术: 复调本是音乐术语,指多声部音乐,著名文艺家巴赫金称陀氏的小说是“复调小说”,复调性指的是“多声部”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作家描写的对象和客体,也是存在着独立意识、表现自己观念的主体,主人公与作家的关系是平等的对话的关系,各自有其独立意识,不可替代。 5.小人物:

是普希金开创的一个人物类型,经过果戈里等人的发展,到了契诃夫已发展到极致的水平。这些作家的作品都以小职员小公务员以及下层的劳动人民为描写对象,对他们的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对黑暗专制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6.社会问题剧: 是易卜生开创的一种戏剧类型,它直接反映当代的现实生活,提出生活中许多迫切的问题,并在剧情发展中展开讨论,笔锋犀利,贯穿着强烈的批判精神,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 7.象征主义: 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19世纪及后期的象征主义称为前期象征主义。象征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只有内心感受才是真实和美的;应摆脱描写外界事物的影响,努力写出“内心的感受”。象征主义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流”手法。代表作家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8.“迷茫的一代” 并非文学实体,它既无组织,又无纲领,但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曾经盛行一二十年的文学流派,它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茫的集中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产生很大影响。代表作家海明威。 9.长河小说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20世纪初出现的第一部“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的小说能够较好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它以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为线索,这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练,内涵丰富,容量更大。 110.冰山原则

医学寄生虫名词解释

互利共生Mutu 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 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 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 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期。 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疟原虫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拮抗同种疟原虫在感染,而同时宿主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宿主感染疟原虫后,通过尝试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抑制疟原虫的发育增殖,但疟原虫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拮抗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疟原虫具有逃避宿主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的作用,可继续存活,随寄生虫的消灭,此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叫伴随免疫。

寄生虫名解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注:★标注为老师上课重点提及的,◎标注为上一条名解的分类,加深字体为名解关键词,未标注供大家复习所用。 片利共生(共栖commensal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例如钟形虫与蚊幼虫或水蚤。 互利共生(mutual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和受益。例如牛、马等食草动物与纤毛虫。 ★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例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以半消化食物为营养,获得生长发育的条件;但同时对人体造成损害,引起蛔虫感染或蛔虫病。 寄生虫(parasite)属于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例如蛔虫是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获得营养,属于得益方。 宿主(host)属于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害的一方。例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对人体造成损害,人即为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它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径、感染阶段、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途径和定居部位、离开宿主的方式、所需的宿主种类、传播媒介以及内外环境条件等。根据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分为直接型生活史(如阴道毛滴虫只需一个宿主)和间接型生活史(如日本血吸虫需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发育)。 ★感染期(infective stage)指寄生虫生活史中对人有感染性的阶段。例如蛔虫的感染阶段是感染期卵。 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这类寄生虫生活史中各个发育期或某个阶段发育期必须营寄生生活,否则不能生存。例如疟原虫各个发育期均必须在人体和按蚊体内。 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指正常情况下营自由生活,偶然进入人体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例如粪类圆线虫一般在土壤内营自由生活,但也可侵入人体,寄生于肠道内。★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缺损或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此类寄生虫称为机会性致病寄生虫。例如刚地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等。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final host)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例如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门脉系统内,故人为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弓形虫的有性生殖阶段寄生在猫科动物体内,则猫科动物为弓形虫的终宿主。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例如日本血吸虫的幼虫寄生在钉螺体内,则钉螺为其中间宿主。有的寄生虫有两个中间宿主,例如华氏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某些淡水螺、淡水鱼和虾体内,因此前者为第一中间宿主,后者为第二中间宿主。 ★保虫宿主(储存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这些动物起到保存寄生虫的作用,被称为保虫宿主。例如黄牛、猪等是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transport host)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虽能成活,但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侵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例如卫氏并殖吸虫的适宜宿主是人和犬等动物,野猪是其非适宜宿主。幼虫侵入野猪体内后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人或犬食入含有幼虫的野猪肉后,幼虫即可在人、犬体内发育为成虫。即野猪为该虫的转续宿主。 ★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是指宿主对寄生虫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既能清除体

人解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体相连处的横行隆起,其两侧平对第二肋,是临床上计数肋的 重要标志。 2,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为一横贯腹肌和腱膜之间的潜在性间 隙,长约4~5cm,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3,上消化道:临床上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4,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以及舌根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 界和通道。 5,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患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压痛等体征,具有一点的诊断价值 6,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脏胸膜相互转折处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的下缘也不能到达的 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内的积液常聚集于此。 7,肾区: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十二肋之间的部位称肾区,有些肾病患者触压或扣 击此区可引起疼痛。 8,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内面两输尿管口,尿道内口的三角形区域,此区粘膜光 滑而无邹襞,是肿瘤炎症,结核的易发部位。 9,子宫峡:子宫体与颈较为窄细的部位,长约1cm在妊娠时此处随子宫的增大而 逐渐延长达10cm产科称此部为子宫下段,是剖宫产常选部位。 10,直肠子宫陷凹:是腹膜在直肠与子宫之间移行形成的凹陷,是立体和半卧位时 腹膜腔最低点,与阴道穹后部仅隔阴道后壁和一层腹膜,腹膜腔积液常积于此,可 经阴道穹后部穿刺或引流。 11,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室射出依次流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最后又反流回心 房,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12,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分叉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连有一条结缔组织索, 称为动脉韧带,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的遗迹,动脉导管若在出生后6个月未闭 合,则称动脉导管未闭合,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13,静脉角:同侧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为淋巴导管的注入 部位。 14,黄斑:距视神经盘约3.5mm靠颞侧稍下的一黄色区域称黄斑,其中央凹陷称 中央凹是视觉最敏感的部位。 15,反射: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做出的规律性(适宜)反应。 16,神经核:功能形态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称神经核。 17,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区,在大脑半球水平切面上 呈"><"形,可分为内囊前肢,和内囊后肢,之间内内囊膝,一侧内囊损伤时,可 出现对侧半躯体感觉障碍,对侧半躯体运动障碍和两眼对侧半视野偏盲的"三偏综 合症"。 二,问答题。

寄生虫名词解释

1.世代交替:吸虫生活复杂,既有有性世代和也有无性时代,这种有性世代和无性时代代替的过程为世代交替。 2.伴随免疫:宿主感染吸虫后对再感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主要对再次入侵的童虫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对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起杀伤作用。这种原发感染的持续存在对再感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现象。 3.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指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并引起感染的寄生虫病 4.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的关系。 5.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6.土源性蠕虫:在完成生活史的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蠕虫,他们的虫卵或幼虫可以在外界直接发育至感染期而感染人体,在流行病学上将此类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 7.生物源性蠕虫:有些蠕虫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后才能感染人体,这类蠕虫为生物源性蠕虫。 8.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寄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形感染状态,当宿主的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 9.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某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10.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的状态,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体内是,才能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1.非消除性免疫是指寄生虫感染后虽然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如疟原虫的带虫免疫和血吸虫诱导的伴随免疫均属于非消除性免疫。 12.免疫逃避:有些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后,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继续生存的现象。 13.寄生虫的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的感染。 14.寄生虫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的寄生虫感染称为寄生虫病 15.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16.隐性感染:是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现象。 17.幼虫移行症:是指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非正常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根据幼虫侵犯的部位不同,幼虫移行症可分为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两种类型。 18.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的现象 19.易感者:是指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处于易感状态的人群,未经感染的人因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通常为易感者。 20.自然疫源地: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或沙漠地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在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当人进入该地区后,这些寄生虫病则可从脊椎动物传播给人,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21.传播途径:寄生虫从传染源到易感者感染的全过程。包括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在外界生存或发育为感染阶段,和经合适的侵入途径进入新宿主的三个过程。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经水、食物、土壤、空气、医学节肢动物叮咬和与人体接触传播。 22.寄生虫病的季节性流行:寄生虫病有明显季节性,影响寄生虫病季节性流行的因素主要有:(1)自然因素(寄生虫病主要流行在温暖、潮湿的夏秋季);(2)生物因素(与传播媒介和中间宿主的季节消长一致,如黑热病流行在白蛉出现的季节);(3)社会因素(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因季节而异,如春夏季田间操作多,易感染钩虫病)。 23.变态:昆虫幼虫发育为成虫过程中,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总和称为变态。 24.虫源病:由节肢动物直接危害所导致的疾病。 25.虫媒病(虫媒传染病):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传播虫媒病的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传播的方式有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 26.孳生:指节肢动物非成虫期的生活行为,其生活场所为孳生地。 27.栖息:指节肢动物成虫期的生活行为,其生活场所为栖息地。 28.胚后发育:指昆虫的幼虫从虫卵孵出后,需经历由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和本能上一系列的显著变化,才能发育为性成熟的成虫的发育过程。

医学寄生虫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寄生:是两个生物体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在这个关系中,二者中某一方(寄生者),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在另一方(被寄生者)的体内或体表,以被寄生者的组织、体液等作自己的营养,并带给被寄生者以不同程度损害,甚至造成死亡。在这个关系中,寄生者称作寄生虫,被寄生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从宿主排出的新生后代到达易感宿主,经过生长、生殖其下一代的全过程。又称此过程为生活周期。 直接发育: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只需要一个宿主(终宿主),这类寄生虫称为同宿主寄生虫。由虫卵发育到感染性虫卵或感染性幼虫都在外界。这类寄生虫,大多是由被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而经口感染;只有少数直接发育的寄生虫是经皮肤而侵入宿主机体如类圆线虫。间接发育:寄生虫的生活史中,除终宿主外,尚需通过中间宿主进行发育,才能感染终宿主。这类寄生虫具有两个以上的宿主,称为异宿主寄生虫。 感染性虫卵(幼虫):刚由终宿主排出的新生后代,一般无感染能力,需发育至一定阶段时才具有感染能力。有的种类幼虫的第一、二次蜕皮均在卵内进行,成为感染性虫卵,如猪蛔虫卵;尖尾线虫、圆形线虫的虫卵需要在外界环境中发育经过两次蜕皮变为低三期幼虫时才具有感染能力。吸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尾蚴,排出于外界环境中才具有感染能力或形成感染性的囊蚴;绦虫要经过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而成为裂头蚴、囊尾蚴等才具有感染能力。专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或少数几种严格特定的动物体内,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某种宿主的专性寄生虫,而这些动物即称为该类寄生虫的专性宿主, 多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许多种宿主,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多宿主寄生虫,称这些宿主为非专性宿主。 生物源性线虫:此类线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如寄生于人体组织内的丝虫和旋毛形线虫。 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人,亦称直接发育型。如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钩虫等。 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寄生的宿主叫终末宿主。寄生虫在其体内生长至性成熟阶段,并在那里以有性方式进行繁殖。如人和牛是日本血吸虫的终末宿主。在原生动物中,则以其有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终末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虫体寄生的宿主叫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其无性繁殖阶段虫体在这种宿主体内发育生长。 贮藏宿主: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转入一个并非它们生理上需要的动物体内,并保持着对宿主的感染力,这个动物称为贮藏宿主。 偶然宿主:寄生虫例外地进入不是正常宿主的体内发育为成虫,称此动物为该寄生虫的偶然宿主。如寄生于犬的犬复殖绦虫,可偶然寄生于人体。 传播媒介:通常指脊椎动物宿主之间起传播寄生虫病作用的低等动物,尤指传播血液寄生虫病的吸血节肢动物,或吸虫囊蚴附着的植物。 暂时性寄生虫:暂时性寄生虫只有在需求食物时才与宿主接触,如蚊和虻; 永久性寄生虫永久性寄生虫是长期地,并且往往是终生地居留在宿主体内,以完成其整个生活过程中的各个发育阶段,许多蠕虫和原虫都是这样的。 外寄生虫: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于宿主的皮肤上,如蚊、蜱、螨和某些昆虫。 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的内部器官或组织中,如大多数的蠕虫和原虫。 移行:有些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在宿主体内游动,从一处移至另一处,最后定居在一定部位,这种活动称为移行。

2018年10月自考《护理学研究》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护理学研究》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世界上第一份护理研究报告是关于 A.控制医院内感染 B.分析护理教育的缺陷 C.改进护理工作的程序 D.对护理人员合理安排 2.在获取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时,如需他人代行其知情同意权,正常的代行顺序为 A.子女一配偶一父母 B.配偶一子女一父母 C.父母一子女一配偶 D.配偶一父母一子女 3.某研究者根据其所获取到的一篇文献后面所列出的参考文献,逐一进行追查检索,得到原文,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这种文献检索方法是 A.追溯法 B.顺查法 C.倒查法 D.抽查法 4.在“体重与血压关系的探讨”这一研究中,“体重”是 A.自变量 B.外变量 C.依变量 D.干扰变量 5.某研究者在选择观察机体缺氧程度的指标时,选择的是血氧饱和度而不是呼吸和面色,这是因为研究者特别考虑到了指标的 A.准确性 B.客观性 C.灵敏性 D.可行性 6.在使用四格表专用公式进行X2检验时,要求四格表中每个格子的理论数T要大于或等于 A.3 B.4 C.5 D.6 7.某研究者在MEDLINE数据库中对文献发表年代进行界定后再检索,那么他应该寻找的代表“出版年”的字段是 A.AU B.TI C.PT D.PY 8.在不知道研究对象分组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研究过程中指标的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这种方法是 A.随机化 B.盲法 C.预试验 D.设立对照 9.类实验研究设计中一定要有 A.对照组 B.随机分组 C.干预措施 D.随机取样 10.对特定人群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疾病或某种特征在该人群及个体中的动态变化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现况调查 D.纵向研究 11.通过使用脸谱、阶梯等形象图形,用于测评人们对某种经历的感受,例如疼痛、乏力、恶心、呼吸困难等的测评量表是 A.评定量表 B. Likert量表 C.语义差异量表 D.视觉类似物量表 12.某英国医师从1951年开始对居住在英国的注册医师就吸烟与医师发生肺癌的关系进行长达20年的研究,此研究属于 A.回顾性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现况调查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募集设立:又称渐次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股份向社会募集或者向特定对象募集而设立的公司。 2.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票的公司债券。 3.有限责任公司:是指根据公司法设立的,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4.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委托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5.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6.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6.关联关系: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 7.企业破产制度:是指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下,在法院的主持下,将债务人的全部财产集中起来对债务人进行公平清偿的制度。 8.债权人会议:是指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为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表达债权人的意志和统一债权人的意见而由已申报债权的债权人组成的临时性机构。 9.债务人的财产:是指破产申请受理时属于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以及破产申请受理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债务人取得的财产。 10.别除权:是指破产宣告前依法成立的对破产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人享有不依赖破产程序,就该特定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11.一般取回权:是指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对于债务人占有的不属于债务人的财产,该财产的权利享有的向管理人取回该财产的权利。 12.出卖人取回权:是指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出卖人已将买卖标的物向作为买受人的债务人发运,债务人尚未收到且未付清全部价款时,出卖人享有的取回在运途中标的物的权利。 13.抵消权:是指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在立案前与债务人互负债务的债权人享有的不依破产程序,而以其对该债务人的债权和所欠债务在对等数额内相互抵消的权利。 14.重整:是在企业无力偿债但有复苏希望的情况下,经债权人同意,允许企业继续经营,实现债务调整和企业重组,使企业摆脱困境、走向复兴的一项制度。 15.破产和解: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和解申请或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和债权人会议就债务人延期清偿债务、减少债务数额等事项达成和解协议,经人民法院认定后,终止破产程序的一种制度。 16.破产宣告:是指人民法院对符合破产条件的债权人,依法作出裁定,宣告债务人破产实施清算的行为。 17.格式条款:是一方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18.承诺:是指受要约人收到要约后按照要约所规定的时间和方式,用诺言或行动对要约表示完全同意的一种法律行为。 19.缔约过失责任:是指缔约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给对方当事人的利益造成损失所应承担的责任。 20.合同效力: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法律效力。 21.效力待定合同:是指虽已成立,但因其主体有瑕疵,不完全满足有效要件的规定,致使其效力不确定的合同。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是指合同订立后,因意思表示不真实,可由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其归于无效,或行使变更权使其内容变更的合同。 22.合同履行:是指合同生效后,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全面、适当地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23.提存:是指债务人将到期后因债权人原因无法清偿的标的物交有关部门保存,以消灭合同关系的行为。 24.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有效合同的约定,不履行或不安全履行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5.担保:是指在民商事法律关系中发生的,保证债务人清偿债务,债权人实现债权的法律制度。26.反担保:是指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债务人应第三人的要求而为第三人所提供的担保。 27.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约定向债权人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 28.一般保证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只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才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合同。 29.连带责任保证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合同。在这种合同中只要债务人到期未履行债务,债权人就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的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30.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自己特定财产的占有,约定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将该财产折价、变卖或拍卖,并就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31.质押: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财产或权利出质给债权人占有,将该财产作为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质押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并就其卖得价款优先受偿的担保制度。 32.留置:是指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扣留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经过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一定的宽限期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

寄生虫名词解释

伴随免疫:活成虫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这种免疫对体内原有成虫没影响,但对再感染的童虫有一定抵抗力。 包囊:肠腔内的滋养体随宿主肠内容物下移过程中,虫体分泌囊壁,形成包囊,包囊也是某些原虫的感染阶段。 薄壁卵囊:占20%,仅有一层单位膜,其子孢子逸出后直接侵入宿主肠上皮细胞,继续无性繁殖,造成宿主自身体内重复感染。 保虫宿主(储蓄宿主):某些人体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变态: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由卵至成虫期,它经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一过程的总和称为变态。 不完全变态:某些昆虫生活史分为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若虫体小,其形态、生活习性与成虫很相似,仅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如虱、臭虫等。 成节:为绦虫链体中部的节片,其内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 虫媒传播型:原虫完成生活史需在吸血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接种人体,如疟原虫。带虫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能完全消除体内的寄生虫,但对同种的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状态称带虫免疫。一旦体内寄生虫被完全清除后,这种免疫力也随之消失。如血吸虫,疟原虫。 带虫者:有些人虽然体内有寄生虫寄生,但无临床症状,而用常规的实验诊断方法却可检出,并可成为传染的来源。带虫者是否出现症状与感染的虫数、人体的免疫状态和营养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如许多蛔虫感染者表现为带虫状态。 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钩虫寄生于人体可造成患者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损耗而导致贫血。由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则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浅,故而将此种贫血称为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为莫氏立克次体,通过人被叮咬或蚤粪污染受损皮肤而获感染。 复发:疟疾初发后红内期原虫已被消灭,在未经虫媒传播感染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潜隐期,又重新出现原虫血症及疟疾发作,称疟疾的复发。 感染方式:寄生虫侵入人体的特定方式。如蛔虫含蚴卵被人吞入,钩虫的感染期幼虫主动钻入人的皮肤。 感染阶段:指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阶段。 感染期:寄生虫必须发育到一定的时期方能侵入人体继续发育,这一特定的时期称感染期。例如,蛔虫的含蚴卵,钩虫的丝状蚴才能感染人。 感染途径:寄生虫侵入人体的特定入口处。如蛔虫经口感染,钩虫经皮肤感染。 共栖或叫片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例如,结肠内阿米巴寄生于人肠道内,但不致病。 钩蚴性皮炎:指钩虫感染期,幼虫钻入皮肤后形成的局部炎性病变。患者局部皮肤有针刺、灼烧和奇痒感,进而出现充血斑点,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包,最后结痂脱皮而愈。 何博礼现象:血吸虫虫卵成簇产于宿主组织内,肉芽肿急性期易液化,出现嗜酸性脓肿,虫卵周围出现许多浆细胞,伴有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称~。 厚壁卵囊:80%,在宿主细胞或肠腔内孢子化(形成子孢子)。孢子化的卵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即呈感染性。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长期共生,双方受益,缺一不可。例如,牛、马胃内的鞭毛虫能产生消化植物纤维的酶,不但自己得到营养,也有利牛马的消化;鞭毛虫的残体还能为牛、马提供必要的蛋白质。 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而当宿主免疫力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