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

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

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
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

1、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

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

系的一门学科。

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是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

侧,掌心向前

3、方位术语:(1)上和下(2)前和后(3)内和外(4)内侧和外侧(5)近侧和远侧

(6)尺侧和桡侧(7)颈侧和腓侧(8)浅和深

4、人体的基本轴:(1)垂直轴(2)矢状轴(3)冠状轴

5、人体的基本切面:(1)矢状面(2)冠状面(3)水平面

6、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组成。

7、细胞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并含有少量的糖类等成分。作用:物质识别,物质交换,

信息传递

8、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与包含物。

9、细胞器是悬浮在基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细微结构,各种细胞器都处于不断运动和更新的动态

10、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与滑面内质网。其中粗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内含物:指细胞质内除细胞器以外的其他有形成分

11、人体内除成熟的红细胞外,所有的细胞均有细胞核

12、在人体的体细胞内有染色体23对,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13、纤维分为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14、人体基本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15、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

16、软骨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

17、骨质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

18、骨组织是人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

19、血液和淋巴属于液态的结缔组织。

肌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组织三种。

20、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节。它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单位。

21、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

的细胞连接。是传递神经信息的功能结构。

22、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来

实现的。

23、正常成人骨共206块,根据起存在的部位,可分为附肢骨和中轴骨;附着骨分为上肢骨(64

块)和下肢骨(62块),共有126块;中轴骨包括颅骨(29块)和躯干骨(51块)

共有80块。躯干骨(51块)包括椎骨(26块)、肋骨(12对)和胸骨(1块)。

24、按骨的形态分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25、活体的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其中,骨质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

26、骨龄是指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与骨干愈合的年龄。

27、骨的功能:支架作用、保护作用、杠杆作用、造血作用和钙磷仓库。

28、上肢带骨由锁骨和肩胛骨组成。

29、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及手骨构成。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30、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及足骨。

31、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长骨。髌骨为人体最大的籽骨。足骨包括跗骨(属短骨,共有7块)、

跖骨和趾骨。

32、椎骨为不规则骨。第1颈椎又名寰椎,第2颈椎又名枢椎,第7颈椎又名隆椎。

33、腰椎共五块,上承胸椎,下接骶骨,椎体粗大,棘突较短,呈长方形骨板状,水平向后。

34、胸骨为扁骨。在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向前凸,称胸骨角,是计算肋的重要体表标志。

35、肋骨为扁骨。分为前端、肋体和后端。

36、无腔隙骨连结包括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等类型。

37、关节又称为有腔隙骨连结,是指在骨与骨的连结面上油明显的腔隙,这种连结活动性较大,

成为肢体运动枢纽。

38、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39、四种基本运动:屈与伸、外展与内收、回旋与环旋。

40、关节运动的幅度是指环节绕某一关节的运动轴从动作开始到结束所能转动过的最大角度

41、骨骼肌的基本结构是由肌腹、肌腱、血管和神经构成

42、骨骼肌的辅助结构主要包括筋膜、腱鞘、滑膜囊和籽骨。

43、肌肉的物理特性有伸展性、弹性和粘滞性等。

44、起点指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四肢近侧端的附着点。止点指远离身体正中面或在四肢远侧端的

附着点。在肌肉收缩时,相对的固定或运动幅度较小的骨附着点,称为定点;相对运动或运动幅度较大的骨附着点,称为动点;动点和定点可因环节工作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45、在分析人体四肢肌肉工作时,若肌肉以其近侧端为定点,远侧端为动点进行收缩,则该肌肉

的工作条件为近固定(亦不可称为近侧支撑)。相反,肌肉以其远侧端为定点,近侧端为动点进行收缩即为远固定(亦不可称为远侧支撑)。

47、近固定:当肌肉收缩时起点相对固定。远固定:当肌肉收缩时止点相对固定。

48、在分析人体头颈和躯干肌肉工作时,若以肌肉以其上端附着点为定点,下端附着点为动点进

行收缩,该肌的工作条件为上固定。若以肌肉以其下端附着点为定点,上端附着点为动点进行收缩,该肌的工作条件为下固定。

49、影响骨骼肌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主要有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肌肉起止点位

置、肌拉力角、年龄和性别等。

50、胸锁关节是上肢与躯干之间连结的唯一关节。

51、肩胛骨(上肢带)的运动:上提下降,前伸后缩,上回旋下回旋

52、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的肱骨头构成。

肩关节的运动有屈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环转,水平屈伸。

53、肘关节的基本结构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组成,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

构成复关节。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的屈戌关节。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节凹构成的球窝关节。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桡切迹构成的车轴关节。肘关节的运动有屈伸,旋内旋外。

54、桡腕关节由桡骨的桡关节面和关节盘的关节窝与近侧列腕骨的(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组

成的关节头构成。是典型的椭圆关节。桡腕关节的运动有屈伸、外展内收、环转。

55、第一腕掌关节是由大多角骨与第一掌骨底构成的典型鞍状关节;掌指关节属于球窝关节;因

为没有回旋肌,且受两侧韧带限制,不能完成旋转运动。指骨间关节属于滑车关节。

56、胸大肌位于胸廓前壁浅表,为扇形扁肌;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呈扇形,为

全身最大的扁阔肌;三角肌位于肩部以下,呈三角形;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面皮下,该肌有长短两个头;肱三头肌位于肱骨后面,该肌有3个头。

57、引体向上可发展的骨骼肌力量有:背阔肌、胸大肌、肱肌、肱二头肌、菱形肌、胸小肌等。

58、俯卧撑可发展的骨骼肌力量的有:前锯肌、胸大肌、胸小肌、肱三头肌、肘肌等。

骨盆的倾斜度是指小骨盆上口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可因身体姿势和性别而异。

人体直立时,男性骨盆倾斜为(50°~55°)女性为(60°)。

59、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为球窝关节。髋关运动功能有屈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环

转、水平屈伸。

60、膝关节由股胫关节和骨髌关节构成,属于椭圆屈戌关节。股胫关节是由股骨和胫骨相应的内、

外侧髁关节面构成的椭圆关节;股髌关节是有股骨的髌面和髌骨关节面构成的屈戌关节。膝关节运动功能为屈伸、旋内旋外(屈膝时)

61、踝关节由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骨的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屈戌关节。

踝关节的运动功能1)可绕冠状轴作屈(又称跖屈)伸(又称背屈)运动

2)当足跖屈时,可作的外展和内收运动。3)当踝关节与距下关节联合运动时,足可完成内翻(即足的内侧缘提起外侧缘下降,足底转向内下方)和外翻(即足的外侧缘提起、内侧缘下降,足底转向外下方的运动)

62、足弓由7块跗骨和5块跖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韧带、肌腱共同构成。足弓可分内侧纵

弓(弹性足弓)、外侧纵弓(支持足弓)和横弓3部分。

63、使髋关节屈的骨骼肌有髂腰肌、股直肌、耻骨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缝匠肌位于大腿的

前面及内侧皮下,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肉,呈扁带状。使髋关节伸的骨骼肌有臀大肌、肱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臀大肌位于臀部皮下,是人体最粗大有力的肌肉,为四方形扁肌。

使髋关节外展的作用肌:臀中肌、臀小肌和梨状肌等。

64、使膝关节屈的作用肌有: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股薄肌、缝匠肌和腓肠肌。使膝关节

伸的作用肌有(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是人体中体积最大的肌肉之一。

65、使踝关节屈的作用肌有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等。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皮下,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包括浅层的腓肠肌和深沉的比目鱼肌。

66、正常人椎间盘有23块,椎间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两部分组成。

67、前纵韧带位于脊柱椎体前方,宽厚坚韧,纵贯脊柱全长。后纵韧带位于脊柱椎管前壁,椎体

后方。

68、脊柱的侧面观:成人脊柱从侧面观有4个人生理弯曲,即颈曲向前、胸曲向后、腰曲向前、

骶曲向后。脊柱的运动有屈伸、左右侧屈、左右回旋、环转。

69、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组成,属于椭圆关节。

70、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或肌群,即原动肌就是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

的肌肉或肌群。对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对抗肌。

71、多关节肌的功能性“主动不足”(力量不足):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其中一个关节充

分发挥作用后,对另一个(或其余)关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多关节肌的功能性“被动不足”(柔韧性不足):当多关节肌被拉长伸展时,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充分拉长后,在另一个(或其余)就不能被充分拉长

72、根据肌肉收缩时的变化情况,肌肉工作分为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

动力性工作可分为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静力性工作可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

73、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主要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

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肠)等。口腔到十二指肠的管道又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管道又称为下消化道。

74、牙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

75、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一部分。胃可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4部。

76、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77、肝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体。

78、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79、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和主支气管及肺部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80、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入氧,并将代谢过程中所产生地二氧化碳排出体

外,这一过程称为呼吸。

81、肺小叶由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小管、肺泡小囊和分支末端肺泡组成。肺小叶是组成肺的基

本结构单位。

82、肺泡上皮外面和毛细血管壁外界各有一层基膜,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必须通过肺泡

上皮、上皮基膜、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4层结构组成的薄膜层。此薄膜层称为气血屏障,也称呼吸膜。

83、肺有两套血管系统,即功能性血管和营养性血管。功能性血管是指组成肺循环的动脉和肺静

脉,与气体交换有关。营养性血管是属于体循环的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与肺的营养有关。

84、脑位于颅腔内,可分为延髓、脑桥、中脑、小脑、间脑和大脑(端脑)6个部分。中

运动解剖学考试重点

运动解剖学考试重点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运动解剖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解剖学:运动解剖是人体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它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位。运动单位是骨骼肌的基本机能单位。 3,肌节:在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细线称z线。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呈肌节。肌节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 4,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纤维间的一种化学突触结构。 5,系统:是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某些器官结合在一起,构成互相配合并完成连续性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6,多关节肌的功能性“主动不足”: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其中一个关节充分发挥作用后,对另一个关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的功能性“主动不足”。 7,多关节肌的功能性“被动不足”:当多关节肌被拉长伸展时,已在其中一个关节拉长后,在另一个关节就不能被

充分拉长,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的功能性“被动不足”。 8,滤过屏障:指血液流经血管球时,血浆内部分物质滤入肾小囊腔产生原尿所经过的结构。包括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功能是选择性滤过血浆。 9,气血屏障:肺泡上皮外面和毛细血管外壁各有一层基膜,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必须透过由肺泡上皮,上皮基膜,血管内皮基膜和内皮细胞4层结构所构成的薄膜层,此薄膜层称为气血屏障。 10,复关节:是由两个或连个以上的单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其中的每个单关节都能单独活动,如肘关节。 11,本体感受器: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有的将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也列为本体感受器。 12: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突起与包在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共同构成,具有传到神经冲动的功能 13,内囊体:叶绿体基质中由单位膜围成的扁平囊。 14,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叫做器官。 二,填空 1,细胞的构成: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 2,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大学运动解剖学考试题目与答案

解剖学练习题(1) 一、填空 1.靠近人体的头部称为上,靠近腹部称为前。 2.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含物三部分组成。 3、细胞间质包括纤维、和基质两种成分构成。 4、上皮组织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多、细胞间质少。 5、肋软骨为透明软骨,椎间盘为纤维软骨,耳廓的软骨为弹性软骨。 6、人体的肌组织中,骨骼肌和心肌是横纹肌。 7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 8.神经元按突起多少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三种; 按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三种。 9.溶酶体和核糖体的主要机能分别是消化、合成蛋白质。 10.哈佛氏系统由哈佛氏骨板、哈佛氏管组成。 二、选择 1.细胞分裂的动力结构是( B) A线粒体 B中心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复合体 2.单层立方上皮覆于( D) A肠粘膜表面 B气管的表面 C输尿管表面 D肾小管的表面 3.韧带的组织是(C) A疏松 B软骨 C致密 D网状 4. 下列肌组织又称横纹肌( B) A 平滑肌和骨骼肌 B 骨骼肌和心肌 C 心肌和平滑肌 D 以上都不是 5.细胞的供能中心是( D) a、中心体 b、容酶体 c、高尔基体 d、线粒体 6.覆盖于口腔表面的组织是( D )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 c、变移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 7.儿童少年骨的特点是有机物多,无机物少( C) a、易骨折 b、易骨折和变形 c、易变形 d、不易骨折和变形。 (2) 一、填空 1.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 2.肩胛冈外侧端膨大叫做肩峰,它是测量肩宽和臂长的骨性标志。 3.肱骨体中部外侧有三角肌粗隆,它是三角肌肌的附着点。 4.前臂侧的骨是尺骨;外侧的骨是桡骨。 5.小腿外侧的骨是腓骨;侧的骨是胫骨。 6. 人体最大的籽骨叫做髌骨,它位于股四头肌肌的腱。 7.颈椎共有7 块,主要特征是横突上有横突孔和棘突分叉。 8.胸椎共有12块,主要特征是在椎体和横突上有肋凹 9.肱骨下端有两个凹陷,侧为冠突窝,外侧为桡窝。 10.股骨上端外侧的膨大叫大转子,可作为测量腿长的骨性标志。 二、选择填空(单选)

【VIP专享】运动解剖学重点

一、消化系统 (1)咽 咽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性管道,位于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六颈椎下缘雨食管相连,长约12厘米。咽的前壁不完整,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故咽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鼻咽、口咽和喉咽。 (2)食管 第一个狭窄在食管起始处;第二狭窄在食管与支气管相交处;第三狭窄在膈的食管裂孔处。 (3)胃 大部分位于腹腔和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胃的出口称幽门,与小肠相接。胃金额分为四部: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自贲门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胃的中部称胃体;近幽门的部分称幽门部。 (4)小肠的分段: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段 空肠:上接十二指肠,除去十二指肠外,空肠占其余小肠的2/5,一般位于腹腔左上部。 回肠:上接空肠,占小肠远侧的3/5,一般位于腹腔右下部。回肠与空肠相比较,官腔较小,粘膜环状皱襞低而稀疏,管壁较薄,绒毛亦较少,颜色较浅。 (5)大肠的分段:大肠可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 盲肠:是大肠与回肠相接处以下的一段盲段部分,位于右骼窝内。长约6~8厘米。 结肠:结肠是大肠中最长的一段。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2、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呼吸系统具有呼吸功能。此外,鼻有嗅觉,喉能发音。肺还有内分泌的作用。 (1)呼吸道: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支气管组成。通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喉以下的导气部分称为下呼吸道。 鼻:其形态与骨性鼻腔大致相同,在外侧壁上有上、中、下鼻甲将鼻腔分隔出上、中、下三个鼻道。在下鼻道前部有鼻泪管的开口。固有鼻腔内面覆以粘膜,粘膜因结构和技能不同,分为嗅部和呼吸部。 (2)喉的构造:喉的软骨、韧带和肌肉构成。喉的软骨主要有甲状软骨、环形软骨、会厌软骨和杓状软骨等。左右声带间的裂隙叫声门裂。 (3)肺由肺内支气管及其分支形成的支气管数和无数肺泡及围绕肺泡内的毛细血管网组成。支气管分支在直径1毫米以下的称为细支气管。每一细支气管及其分支所连肺泡等合起来,叫肺小叶。肺的导气部:肺的呼吸部:(4)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至少要经过肺泡上皮、上皮基膜。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这四成的结构。这四成结构称之为气血屏障。 (5)肺有两套血管。一套只肺动脉和肺静脉组成的肺循环血管,是肺的技能血管,具有完成气体交换的作用;另一套是由体循环发出的支气管动脉,是肺的营养血管。 三、泌尿系统 (1)肾:肾位于脊柱两侧,第十一胸椎至第三腰椎之间,右肾略低。其前后略扁,

(07体教)运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

运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 运动系统 (一)填空题 1、运动系统包括———、———和———三部分。 2、上肢骨包括———骨和———骨,前者每侧有———块,后者每侧———块 3、肩胛冈外侧端膨大叫做———,它是测量———的骨性标志。 4、下肢骨包括———骨和———骨,前者每侧有———块,后者每侧有———块。 5、小腿外侧的骨是———;内侧的骨是———,后者的上端前面有一粗糙隆起叫做———。 6、颈椎共有———块,它们与胸椎、腰椎不同,主要特征是———。 7、胸椎共有———块,主要特征是在椎体和横突上有———。 8、关节的基本结构是———、———和———。 9、内收和外展是运动环节在———面内绕———轴的运动。 10、肩关节是典型的———关节,它由———和———组成。 11、髋关节由———和———组成。按形状此关节属于———关节;按运动轴———关节。 12、膝关节为———状关节,主要可绕———轴进行———运动。 13、运动中当他人踩在自己脚上,自己不要立即猛力抽脚,以免他人———关 节发生———。 14、小腿在膝关节处绕额状轴向———运动叫做屈,足在踝关节处绕额状轴向 前运动叫做———。 15、起跑蹬离起跑器时,足必须绕———关节的———轴进行———运动。 16、椎间盘主要由———和———构成。 17、排球正面屈体右手扣球,扣球前,脊柱必须做———和———动作;扣球 时,必须做———和———动作。 18、两臂平举做扩胸运动时,上臂向前运动叫做———;向后运动叫做———。 19、人体运动是以骨为———;关节为———;肌肉收缩为———而实现的。 20、防止或矫正青少年驼背,应发展———肌和———肌的力量。 21、持哑铃做扩胸运动是发展———肌和———肌力量的有效练习。 22、两臂侧平举是肩关节绕———轴进行———运动,这是———肌和———在 ———固定时收缩完成的。 23、使肩关节外展的原动肌是———肌,它止于———。 24、引体向上时,使肘关节屈的原动肌是———和———,它们是在———固定时完成——— 工作。 25、俯卧撑身体慢慢下落时,肘关节做———的动作,其原动肌是———,它们是在———固 定时完成———工作。 26、大腿高抬主要是———和———在———固定时收缩完成的。 27、肋木悬垂举腿使髋关节屈的原动肌是———和———。 28、人体体积最大的肌肉是———,它止于———,近固定时可———。 29、足背踢球射门时,膝关节必须———,这是———肌在———固定时收缩结果。 30、起跳蹬离地面使踝关节跖屈的原动肌是———和———肌。 (二)判断并改错 1、上肢带骨即肩胛骨,下肢带骨即髋骨。

运动解剖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多关节肌功能性“被动不足” 2.胸廓 3.滤过屏障(血尿屏障) 4.心传导系 5.神经核和神经节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椭圆囊斑和球囊斑都是的末梢感受器,能接受运动或运动的刺激。 2.眼球壁由三层膜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和。 3.人体运动是以为杠杆,为枢纽,为动力实现的。 4.小肠绒毛内有管及丰富的管。前者属管,有吸收的功能;后者有吸收和等营养物质的功能。 5 .肩关节是由的和的借关节囊连结而成,其关节面的形状属于典型的关节,故能进行三轴性的广泛运动。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12分) 1.副交感神经兴奋( ) A.心跳增快,血压增高,呼吸减慢 B.心跳增快,血压增高,呼吸加快 C.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减慢 D.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加快 2.门静脉是( ) A.肝的营养性血管 B.出肝的血管 C.输送胆汁入胆囊的血管 D.肝的功能性血管 3.对肺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B.肺属实质性器官。 C.左右两肺分别居在左右胸膜腔中。 D.肺大体呈圆锥形,上为肺尖,下为肺底,又称膈面。 4.视网膜内感受弱光的细胞是( ) A.视椎细胞 B.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 D.节细胞 5.锥体外系( ) A.主要机能是管理各种感觉 B.主要机能是管理四肢肌肉运动 C.属于感觉传导通路 D.是指锥体系以外的运动传导通路 6.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的结构叫做( ) A.运动终板 B.肌梭 C.突触

D.轴突 四问答题(共48分) 1.试述血液循环的概念、途径与功能。(12分) 2.试比较躯体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的区别? (11分) 3. 试述儿童少年骨的特点以及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2分)4.简述体育锻炼对关节有哪些良好的影响。(12分)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类 运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多关节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期中一个关节充分发挥作用后,对另一个(或其余)关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就叫多关节肌的功能性“主动不足”(或原动肌的力量不足)当多关节肌被拉长伸展时,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充分拉长后,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被拉长,骨盆这种现象就叫多关节肌的功能性“被动不足”(或对抗肌伸展性不足) 滤过屏障: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球时,由于其压力较高,促使血液中的小分子通过内皮细胞的小孔、基膜和足细胞突起间的裂孔膜滤过到肾小囊腔。小分子物质所通过的这层结构称过滤或滤过屏障。 脊柱:成人脊柱由 24 块椎骨、1 块骶骨和 1 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椎间盘、关节和韧带装置组成。前面观脊柱,椎体从上到下逐渐加大,骶骨的耳状面以下又变小。侧面观脊柱,具有 4 个生理弯曲包括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颈曲和腰曲向前凸,胸曲和骶曲向后凸。后面观脊柱,可见棘突于背部形成一条纵嵴。 骨盆:骨盆由两块髋骨、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韧带和软骨构成。 肌节“两条相邻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 肝小叶:肝小叶是构成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呈棱柱状。在中央静脉周围排列着肝细胞、肝血窦和胆小管。 气-血屏障:气-血屏障是指肺泡上皮。上皮基膜、血管内皮基膜和内皮细胞4层结构所组成的薄膜层。气-血屏障也称为呼吸膜。气体交换必须通过此气-血屏障才能完成。 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人体的标准解剖解剖姿势是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肌节(概念组成功能): 退让工作:退让工作又称离心工作。其表现为肌肉收缩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背向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动点和定点彼此分离;肌肉变长、变细。但触摸时人仍较硬。如持哑铃前臂弯举放下,肱二和肱肌所做就是退让工作。 克制工作:克制工作又称向心工作。其表现为肌肉收缩力矩大于阻力矩,环节朝着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动点向定点靠拢;肌肉变短、变粗,触摸时较硬。如持哑铃前臂弯举上升,肱二和肱肌所做就是克制工作。 感受器: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活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结构,能将各种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并借感觉神经传入中枢,如肌梭,腱梭。 本体感受器:本体感受器是指分布在肌肉、肌腱,关节囊等处的感受器,其功能是感受机体运动运动和平衡中产生的刺激,如如肌梭,腱梭。 外感受器:外感受器分布于体表皮肤,粘膜等处,感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如痛,温,触,压等。内感受器:内感受器分布于内脏和心血管处等,感受来自体内的压力、渗透压、温度、离子及化合物浓度等物理或化学的刺激,如劲动脉窦、劲动脉小球分别为血液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特殊感受器:特殊感受器是指分布于眼、耳、舌、鼻等处的感受器,如视器和前庭蜗器,特殊感受器亦称感觉器官。 第二部分:简答题类 简述髋关节的结构和周围的主要肌力,并举例说明其运动。 髋关节的结构: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 髋关节的主要作用肌:髋前肌群的髂腰肌、阔筋膜张肌和髋后肌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梨状肌:大腿前群的缝匠肌、股直肌和大腿内侧群的股薄肌、趾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以及大腿后群的股二

运动解剖学试题库

运动解剖学题库 第一章人体基本构成 一、填空题 1、主要的细胞器有()、()、()和()等。 2、骨骼骨纤维收缩时()向()滑进,()缩短()长度保持不变。 3、皮肤的表皮是()上皮,小肠是()上皮,口腔是(),呼吸道的内表面是()上皮,血管的内表面是()上皮,膀胱是()上皮。 4、线粒体是细胞内()场所,产生()、供给细胞活动能量。 5、软骨的种类有()、()、()。 6、人体的基本平面有()、()、()。 二、选择题 1、血管、淋巴管内表面属于() ①间皮②内皮③单层柱状上皮④单层立方上皮 2、细胞() ①人体的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②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③细胞膜为嵌有蛋白质的双分子层结构 ④在核液内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器 3、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为() ①两层类脂分子和细胞衣 ②两层蛋白质夹类脂分子

③两层类脂分子夹球蛋白 ④以上都不对 4、细胞内的供能中心是() ①中心体②溶酶体③高尔基复合体④线粒体 5、细胞分裂的动力结构是() ①线粒体②中心体③溶酶体④高尔基复合体 6、细胞核的数目为() ①成熟红细胞单核②肠上皮细胞双核 ③骨骼肌细胞多核④心肌细胞无核 7、线粒体() ①由中心球和中心粒组成 ②能事营养物质分解并破坏有害物质 ③是细胞质内的基本成分 ④有合成ATP的功能 8、组织() ①是由各种形态不同的细胞组成的 ②人体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四类 ③主要分布于体表和空性内脏器官的管壁内 ④内有丰富的血管,所以再生能力强 9、上皮组织() ①又叫做被覆上皮 ②特点是细胞多、排列密、间质少、无血管 ③全部位于肌组织表面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的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立,脚尖向前。 2.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又称为横切面。 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又称为冠状面。 4.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称为矢状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面。 5.近端和远端:近端指四肢的近躯干端。(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近端)远端:指四肢的远躯干端。(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远端) 6.桡侧和腓侧:桡侧指前臂的外侧。腓侧指小腿的外侧。 7.胫侧和尺侧:胫侧指小腿的侧。尺侧指前臂的侧。 8.神经纤维:以神经元长的轴突或树突为中轴,以及包裹在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所构成。根据包裹的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9.突触:神经元与神经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10.单轴关节:只能绕一个轴在一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分为滑车关节和车轴关节。 11.双轴关节:能绕两个轴在两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12.多轴关节:能绕三个轴在三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13.关节:全身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相连,称为骨连结,又称为关节。

14.定点和动点:肌肉工作时运动明显的一端称为动点,另一端称为定点。肌肉的动点与定点可随肌肉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15.近固定和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叫近固定,定点若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16.下固定、上固定和无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若定点在下端称为下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 17.原动肌和对抗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叫原动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叫对抗肌。18.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所附着的骨的肌肉叫固定肌。 19.离心工作:肌肉的收缩力小于阻力,环节的运动方向与肌肉的拉力方向相反,肌肉被拉长,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离心工作。 20.向心工作:肌肉的收缩力大于阻力,环节朝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纤维的长度缩短,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向心工作。21.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单关节肌,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叫多关节肌。 22.肩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均从肩关节上方、后方和前方跨过,并与肩关节囊紧贴,它们的腱共同形成“肌腱袖”即肩袖。 23.支持工作:位于关节运动轴一侧的肌肉呈持续性收缩,平衡阻力,使环节保持一定的姿势不动,如:马步站桩等动作。 24.加固工作:关节周围的肌肉持续收缩,防止相邻环节由于外力作用而在关节处相互脱离。如:提重物等动作。 25.固定工作:作用相反的两群肌肉共同收缩,使受力作用的环节固定不动。如:举重物时,肩关节处的屈、伸两群肌肉共同收缩使整个上肢的环节保持不动。 二、简答题

运动解剖学复习全知识点

绪论 1.运动解剖学—— 2.动作分析法—— 3.运动解剖学研究的内容—— 4.运动解剖学研究方法—— 5.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 1.细胞的结构—— 2.组织及组织的分类—— 3.皮组织的分类—— 4.结缔组织及分类—— 5. 6. 7. 8. 9. 10. 11. 12. 第二章 第一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关节的运动幅度—— 17.关节的运动幅度的影响因素—— 18.体育锻炼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19.上肢骨的组成—— 20.肩关节构造及其运动—— 21.肘关节构造及其运动—— 22.下肢骨的组成—— 23.髌骨及其意义—— 24.骨盆构造—— 25.耻骨联合—— 26.男女骨盆差异——

27.骨盆的作用原理—— 28.髋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29.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30.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31.足弓的构造及其作用原理—— 32.躯干骨的组成—— 33.椎间盘—— 34.脊柱的组成及其运动—— 35.颅骨的组成—— 36.听小骨—— 37.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 38. 39. 40. 41. 42. 43. 第二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脐环—— 20.固有呼吸肌—— 21.腹股沟三角—— 22.肌肉的工作性质—— 23.动力工作和静力工作—— 24.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 25.支持工作固定工作和固定工作—— 26.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27.肌肉初长度—— 28.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及举例说明—— 29.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

运动解剖学试题库

五运动解剖学试题库 一、人体解剖学复习题 思考题: 1、简述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分科。 2、体育教育专业为什么要开设人体解剖学? 3、什么是标准解剖姿势? 4、说明人体的基本轴、基本面及常用的基本术语。 思考题: 1、简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及一般结构特点? 2、简述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思考题: 1、详述骨组织的结构? 2、详细叙述骨骼肌组织的显微及超微结构? 一.试述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 4、试述突触的结构? 5、简述线粒体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中空性器官、实质性器官、肝血窦。 2、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简述胃壁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的关系。 4、试述小肠的分段小肠壁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的关系。 5、使述肝的组织结构和主要功能,胆汁的产生和输送至十二指肠的途径。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呼吸、肺小叶、气血屏障、胸膜和胸膜腔。 2、简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简述肺的组织结构和肺包的结构特点。 思考题: 1、泌尿系统由那些器官组成?各有何功能? 2、使述肾的结构?肾单位由那几部分组成?各有何功能? 3、什么是滤过屏障? 思考题: 1、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一致的观点阐述心腔的结构。 2、试述心传导系的组成和功能。 3、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入的氧经何途径输送到上肢的。 4、下肢的代谢产物经何途径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5、阐述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思考题: 1、简述淋巴的生成及循环,为什么说淋巴系统是静脉的辅助回流部分?

2、比较毛细淋巴管与毛细血管、淋巴管汉语静脉血管的异同。 3、说明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的收集范围。 4、简述淋巴系统的组成。 思考题: 1、名词解释: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神经束、网状结构 2、脑干由几部分组成?脑干内神经核有几种?分别与何种脑神经相连? 3、大脑皮质主要的功能定位在什么部位? 4、脊神经的前根与前支的构成及属性? 5、全身最大的神经是何神经?发自何处?肌支主要支配何肌群?关节支分布于何关节? 6、指出支配以下主要肌肉的神经发自何处?名称是什么?(前锯肌、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隔肌、髂腰肌、臀大肌、股内收肌群、小腿三头肌) 7、什么是内脏神经、植物性神经?为什么? 8、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和节后神经元的胞体分别位于何处? 9、列表说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 10、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区别? 11、锥体系由几个神经元组成?包括那些传导束? 思考题: 1、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如何? 2、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有那些?有何功能? 思考题: 1、简述感受器的分类、分布部位和主要功能。 2、眼球壁由哪3层膜构成?视网膜视部的结构和功能如何? 3、前庭蜗器包括几部分?各有何功能? 4、解释:盲点、黄斑、螺旋器、壶腹嵴、球囊斑、感受器。

运动解剖学重点

运动解剖学重点 第一章 1,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3,人体基本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或额状轴。 4,人体基本切面:矢状面,冠状面或额状面,水平面。 5,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是磷脂双分子层。 6,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核蛋白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体等。7,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和产能的场所。 8,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9,溶酶体又称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10,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细胞结构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11,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进出的重要通道,具有控制物质交换的功能。 12,细胞间质包括纤维和基质。纤维又分为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第二章 1.人体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 2.软骨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 3.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排列方式分为外环骨板,内环骨板,哈佛氏骨板,间骨板四种方式。 5.根据肌纤维的存在部位,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将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组织三类。 6.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每一个肌节包括一个完整的暗带和暗带两端各二分之一明带。肌节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 7.根据肌纤维的颜色骨骼肌纤维可分为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 8什么叫突触,其结构与信息的传递是怎样的, 答: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是传递神经信息的功能结构。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突触前后膜分别为突触前后神经元相互接触部分增厚的细胞膜。前后膜之间狭窄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突触前神经元通过释放递质入突触间隙,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将信息传给突触后神经元。 第三章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成人骨206块,中轴骨包括颅骨(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小骨6块) 和躯干骨(椎骨26块,肋骨12块,胸骨一块),共80块;附肢骨包括上肢骨64块和下肢骨62块,共126块。 3.椎骨构成人体的中轴,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由五块骶椎结合 而成)和1块尾骨(由3到4块尾椎结合而成)。 4.肋由肋软骨组成,共12对。1~7对肋与胸骨相连称真肋,8~10对不直接与 胸骨相连称假肋,弟11~12对肋前端游离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第7肋最长,上、下渐次缩短。 5.上肢骨:上肢带骨(锁骨2块,肩胛骨2块);自由上肢骨(60)包括

教师资格证考试体育学科知识点:运动解剖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体育学科知识点:运动解剖学 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及地位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标准解剖学姿势及方位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拇指在外侧),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二)常用的解剖学方位术语 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基准,定出下列解剖学方位术语: 上:靠近头部称为上。下:靠近足底称为下。 前:靠近腹面称为前。后:靠近背面称为后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浅。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深。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面为内侧。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为外侧。 近端:指四肢的近躯干端。远端:指四肢的远躯干端。 桡侧:指前臂的外侧。尺侧:指前臂的内侧。 腓侧:指小腿的外侧。胫侧:指小腿的内侧。 三、基本切面和基本轴 (一)人体的基本轴

运动解剖学规定人体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基本轴,描述人体或环节运动时一般都以绕这三个轴进行转动。 垂直轴:呈上下方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要绕垂直轴作旋内或旋外运动。 矢状轴:呈前后方向,并与垂直轴呈垂直交叉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矢状轴作外展或内收运动。 冠状轴(额状轴):呈左右方向,并与前二轴相互垂直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冠状轴作屈和伸运动。 (二)人体的基本切面 矢状面:沿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若沿正中线把人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称正中矢状面,简称正中面。 冠状面(额状面):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冠状面(或额状面)。 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称水平面。由于沿人体长轴横切的切面,故也称人体横切面。 四、人体基本组成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人体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供能、储能的场所。 中心体:细胞分裂期间,中心体可以复制,参与细胞分裂。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是一种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结缔组织,纤维粗大,排列紧密,以支持和连接为主要功能。如:肌腱、韧带由致密结缔 组织构成。

运动解剖学考试必考试题图文稿

运动解剖学考试必考试 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人体解剖学》复习思考题 节运动幅度综合练习一 一、填空题: 1.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2.细胞质由、和三部分组成。3.细胞中的是进行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可以说是细胞的“消化器”。 4.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主要由和构成。 5.组织是由和组成的。 6.上皮组织的主要结构特点 是、、。 7.被覆上皮按层次可分为和,两者按形状可分为、、、、 、、。 8.血液由和组成,前者包 括、、,后者包 括、。 9.软骨组织根据其纤维的多少和种类不同可分 为、、 3种。

10.肌组织分为、、 3种;其中、具有横纹,故称横纹肌。横纹肌中 为随意肌。 11.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按功能可分 为、、。 12.骨的化学成分含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有机物主要 是,使骨具有和。无机物主要是,使骨具有。 13.肌肉的物理特性是、 和。 14.脊柱的正常形态,从侧面看有四个呈“S”形弯曲, 即、、、。15.胸廓由骨、骨和骨借肋软骨及韧带连结而成,胸廓具有的功能,主要参与运动。 二、判断题: 1.变移上皮分布于消化管。 2.构成呼吸道的上皮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3.所谓肌节是指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4.骨骼肌纤维三联体的结构是由一个横小管和两个终池组成。横小管有传递兴奋、终池有调节肌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功能。 5.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质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内。

三、名词解释: 1.人体解剖学姿势 2.冠状轴、矢状轴与垂直轴 3.肌肉的起点与止点 4.定点与动点 5.上固定与下固定 6.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7.关 8.向心工作与离心工作 9.多关节肌“力量性主动不足” 四、问答题: 1.简述骨组织的结构。 2.肌组织有几种?试比较这几种肌组织。 3.关节具有哪些基本结构辅助结构有哪些,各有何功能 4.试述肩关节的结构特征,并根据结构分析它的运动。 5.足弓如何组成有何结构特点和功能意义 综合练习二 《人体解剖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细胞间质是存在于与之间的物质,它包括和。

《运动解剖学》考试大纲汇总

《运动解剖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细胞和组织的结构,较系统地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主要机能,以及生长发育的规律。同时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掌握运动中人体环节的运动规律及体育锻炼的人体解剖学依据。培养学生运用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实验观察和分析运动动作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体育教学奠定解剖学基础。 二、考试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本课程的结业考核,考核合格水平应达到高等院校体育类本科教育的要求,因此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一定的区分度和难度.。本考试大纲是以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制订的,而教材内容中有部分考试大纲内容和要求中未提到的内容,均不在考试范围内,考试内容要求以本考试大纲为准。 (二)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达,一般分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一般分为识记(或了解)、领会(或理解)、应用(或掌握)三个层次规定,达到有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1、“识记”(或“了解” ):要求应考者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能正确认知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2、"领会"(或“理解”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能进一步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3、"应用"(或“掌握” ):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期末结业考试实行我院统一考核, 根据本考试大纲由我系题库命题, 统一评分标准, 统一考试时间,采用教考分离。 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100分。答卷时间:120分钟 3、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 (1)、单项选择题: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判断能力。占全部试题的20%。 (2)、判断题: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记忆程度和判断能力。占全部试题的20%。 (3)、填空题: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记忆程度。占全部试题的25%。 (4)、名词解释题: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识记与掌握程度。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15%。 (5)、简答题: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知识、理论的掌握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占全部试题的15%。 (6)、填图题: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及综合应用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占全部试题的5%。 4、试题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三种试题在试卷中的比例依次约为3:5:2。考试的内容和要求以本考试大纲为准,要求考核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联系实际。命题覆盖面较广, 但试题难度要适中, 题量要适当,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一常用术语 1人体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2方位术语 上:靠近头之部为上 下:靠近足之部为下 前:靠近腹之部为前 后:靠近背之部为后 内测:靠近身体正中面为内测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为外侧 内:靠近内腔者 外:远离内腔者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之部为浅 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之部为深 前臂:外桡内尺 小腿:外腓内胫 近侧:四肢近躯干端 远侧:四肢远躯干端 二、人体基本面 1、失状面:沿身体的前后径所做的切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2、额状面:沿身体的左右径所做的切面,把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水平面:横切人体的切面,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三、人体基本轴 矢状轴:沿身体的前后径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额状轴:沿身体左右方向并于水平平行的轴 垂直轴:沿身体上下方向并垂直于水平的轴 四、骨构造 1、骨是杠杆,骨连接是枢纽,骨骼肌是动力 2、正常人有206块 颅骨29 颈椎7 椎骨24胸椎12 腰椎5 躯干骨骶骨1 尾骨1 肋骨24 胸骨1 上肢带骨4锁骨2 上肢骨肩胛骨2 上臂骨:肱骨2 自由上肢骨前臂骨:尺骨2桡骨2 手骨:腕骨16,掌骨 10,指骨28

下肢带骨4:髋骨2 下肢骨大腿骨:股骨2 膝盖骨:髌骨 自由下肢骨小腿骨胫骨2 腓骨2 跗骨14 足骨跖骨10 趾骨28 五、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征 骨的化学成分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 成人骨有机质和无机质比例为3:7 六、骨连接概述 1、骨连接分类 骨连接: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直接连接 直接连接:软骨连接,骨性连接 间接连接:关节 2、关节的构造 (1)关节的主要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2)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内软骨,关节唇,滑膜壁,滑膜囊滑膜囊(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关节腔外突出介于 肌腱和骨之间,减少肌腱对骨的摩擦。

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

16级5班解剖重点笔记整理 一、绪论 1.解剖学方位术语:上与下:靠近头部称为上;靠近足部称为下。前与后:距身体腹侧 面近者为前,距身体背侧面近者为后。 2.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额状轴(冠状轴)为左右方向;矢状轴为前后方向;垂直轴 为上下方向。额状面(冠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水平面与地面平行。 二、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在运动过程中,骨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为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器官。 其中,骨骼肌是运动的主动部分,骨和关节是运动的被动部分。 三、骨 1.正常人有206块骨 2.按部位分为中轴骨(80,颅骨29和躯干骨51)和附肢骨(126,上肢骨64和下肢骨 62) 3.按形态分为长骨(四肢,肱骨)、短骨、扁骨(额骨,肋骨)和不规则骨。 4.骨的构造:骨膜、骨质和骨髓以及血管、神经。 5.骨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新鲜骨的表面。 6.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7.红骨髓:具有造血作用,胎儿和幼儿的骨髓皆是红骨髓。 8.黄骨髓: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成为黄骨髓, 失去造血能力。但在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而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及肱骨和股骨的近侧端等骨松质网眼内、终生都是红骨髓。 9.骨的化学成分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有机质赋予骨的形态,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 无机质使骨坚硬挺实。 10.骨的物理性质:幼儿骨中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1/2,故骨的弹性较大,柔软,可塑性大, 易发生变形。老年人的骨无机质所占比例超过75%,脆性较大而弹性较小。 11.骨的功能:支持负重、运动杠杆、保护功能、造血功能、钙磷仓库。 12.成人的脊柱包括椎骨24块。其中颈椎7块,其典型特征为均有横突孔;胸椎12块, 典型特征为均有横突肋凹;腰椎5块,其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向后。此外,还有骶骨、尾骨各一块。椎骨属于不规则骨,胸骨和肋骨均属于扁骨。 13.上肢骨左右对称,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 14.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和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15.按骨的形态分类,上肢骨中肩胛骨属于扁骨,腕骨属于短骨,余下锁骨、肱骨、尺骨、 桡骨、掌骨和指骨均为长骨。 16.下肢骨左右对称,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每侧只有1块,即髋骨,又 称盆带骨,属于不规则骨。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三块骨汇合于髋臼。 17.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跗骨、跖骨和趾骨)。 18.按骨的形态分类,下肢骨中髋骨属于不规则骨,跗骨属于短骨,髌骨属于籽骨,余下 股骨、腓骨、胫骨、趾骨和跖骨均为长骨。其中股骨为全身最长的骨。

运动解剖学复习题

第三章运动系统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绕冠状轴在矢状面内进行的运动叫() A.屈伸 B.收展 C.旋内、旋外 D.环转2.与骨长长有关的是() A.骨髓 B.关节软骨 C.骺线 D.骺软骨 3对肱骨的描述除那一项外都是正确的?() A 属长骨 B 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相关节 C 肱骨体的中部内侧有一三角肌粗隆 D 大小结节嵴之间有一纵行的结节间沟 4 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描述,哪项错误? () A. 关节周围的血管和神经 B. 两骨关节面的弧度差及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 C. 关节韧带的多少和强弱 D. 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5使肩关节灵活性加大的有关结构() A由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 B坚韧的肱二头肌长头腱 C由4块肌的肌腱构成的肩袖 D薄弱而松弛的关节囊 6 肘关节是() A.肱尺、肱桡关节组成 B.肱尺、桡尺近侧关节组成 C.肱尺、肱桡、桡尺近侧关节组成 D.肱尺、肱桡、桡尺远侧关节组成 7除下列哪一项外,都是加固肘关节的韧带() A桡骨环韧带 B腓侧副韧带 C桡侧副韧带 D尺侧副韧带 8骶髂关节() A由骶骨干耳状面和髂骨耳状面组成 B关节囊松弛 C关节腔较大 D韧带少而弱 9下列为多关节肌的是() A.臀大肌 B.股四头肌 C.三角肌 D.肱肌10 构成骨骼肌肌腹的主要是() A.结缔组织 B.肌肉组织 C.软骨组织 D.网状组织11 穿过肩关节囊的结构是() A肱二头肌长头腱 B肱三头肌长头腱 C喙肱韧带 D冈上肌的腱 12 夺匕首时,强行对方屈腕,这是利用手关节伸肌的() A主动不足 B伸展性 C弹性 D被动不足13 扶墙压肩可发展下列肌肉的伸展性() A三角肌 B斜方肌 C背阔肌 D前锯肌 14 肱二头肌() A位于上臂前面深层 B近固定时可屈上臂和屈前臂 C是单关节肌 D以上都不对 15 具有囊内韧带的关节是 ( )

大学体教期末考试——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1)

名词解释 1. 骨的理化性质:指骨中含有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使骨有弹性;无机盐类使骨质坚硬。 2. 静力工作:指肌肉持续收缩,长度不变,使环节在某一位置固定,以维持一定姿势。 3.肝小叶:肝小叶是构成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呈棱柱状。在中央静脉周围排列着肝细胞、肝血窦和胆小管。 4.淋巴管道: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5.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由有髓鞘的神经纤维聚集而成。因为髓鞘色泽亮白,称为白质。 6、远固定:指分析四肢肌肉工作时,若肌肉以其远侧端为定点、近侧端为动点进行收缩。 7、对抗肌: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 8、离心工作:又叫退让工作。其特点是:肌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朝肌拉力相反方向运动;肌肉变长、变细、变硬。 9、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功能和形态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节。 10、气血屏障:指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需要经过肺泡上皮、上皮的基膜、内皮的基膜和内皮细胞四层结构。 11、体循环:指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动脉各级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经各级静脉流回右心房。 12、单关节肌:指仅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 13、定点:指肌肉收缩时,相对固定或运动幅度较小的附着端。 14、原动肌:指以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 15、动力工作: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使环节位置改变,肌肉长度有变化,这类工作称为动力工作。 16、静脉:指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 17、肌节: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都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 18、动点:指肌肉收缩时,相对运动或运动幅度较大的附着端。 19、动脉:指引导血液离心的血管。 20、复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且能单独运动构成复关节 21、感觉传导路:指由感受器至大脑皮质有多次突触连接的神经元链 22、内分泌腺:又称为无管腺,其分泌的激素直接渗入血液和淋巴,随血液循环送至全身。 23、肌肉起点:指肌肉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肢体近端的附着处。 24、骨龄:指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与骨干愈合的年龄。 25、近固定: 指分析四肢肌肉工作时,若肌肉以其近侧端为定点、远侧端为动点进行收缩。 26、向心工作:又叫克制工作。其特点是:肌力矩大于姐力矩;环节朝肌拉力方向运动;肌肉变短、变粗、变硬。 27、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和形态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核。 28、肾单位:又称泌尿部,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