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So眼动研究实验规范参考手册pdf
- 格式:pdf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6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眼动仪的构造和原理。
2. 熟悉眼动仪的操作方法。
3. 通过眼动实验,探究不同视觉刺激条件下人眼运动规律。
4. 分析眼动数据,探讨视觉信息处理过程。
二、实验原理眼动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分析人眼运动轨迹的仪器。
它通过记录人眼在不同视觉刺激下的运动轨迹,来揭示人眼在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眼动仪主要由摄像头、控制软件、显示屏和被测者组成。
三、实验材料1. 眼动仪设备:包括摄像头、控制软件、显示屏等。
2. 实验对象:志愿者(20名,年龄、性别不限)。
3. 实验刺激:图片、文字、视频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志愿者分为5组,每组4人。
2. 实验步骤:(1)志愿者坐在眼动仪前,调整好摄像头位置,确保摄像头正对被测者的眼睛。
(2)志愿者佩戴眼动仪,调整好舒适度。
(3)实验者通过控制软件向志愿者展示不同的视觉刺激,要求志愿者观察并记录眼动轨迹。
(4)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不同刺激条件下的眼动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图片刺激:在观察图片时,志愿者眼动轨迹呈现出明显的“S”型曲线,即从图片中心向四周移动,再回到中心。
(2)文字刺激:在阅读文字时,志愿者眼动轨迹呈现出“Z”型曲线,即从左至右,再从右至左,形成“Z”字。
(3)视频刺激:在观看视频时,志愿者眼动轨迹呈现出跳跃式运动,即眼睛在不同画面间快速切换。
2. 实验分析:(1)图片刺激:眼动轨迹的“S”型曲线表明,人在观察图片时,首先关注图片中心区域,然后逐渐扩展至四周。
(2)文字刺激:眼动轨迹的“Z”型曲线表明,人在阅读文字时,首先关注文字的左侧,然后向右侧移动,形成“Z”字。
(3)视频刺激:眼动轨迹的跳跃式运动表明,人在观看视频时,关注点在不同画面间快速切换,以获取更多信息。
六、结论通过眼动实验,我们了解到人眼在不同视觉刺激条件下的运动规律。
眼动轨迹的动态变化揭示了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为研究人眼视觉信息处理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眼动测试实验报告引言概述:眼动测试是一种通过记录观察者眼睛在特定任务中的运动来评估其注意力和视觉认知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使用眼动测试来研究不同任务对观察者注意力和视觉注意的影响。
通过分析眼动数据,我们希望能够揭示人类在处理不同任务时的认知和注意机制。
正文内容:一、实验设计和方法1.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观察者在执行视觉搜索任务和视觉追踪任务时的眼动模式和注意力分配。
我们研究了两种任务对观察者眼动行为的影响。
2.实验参与者我们选取了3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实验参与者,其中15名女性和15名男性。
参与者没有眼部疾病和视觉障碍,并在实验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3.实验材料实验使用了一台高分辨率眼动追踪设备记录参与者的眼动行为和注视点,以及一台计算机用于展示实验材料和记录数据。
4.实验步骤实验分为两个任务:视觉搜索任务和视觉追踪任务。
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参与者需要在一系列随机排列的图像中寻找特定目标。
在视觉追踪任务中,参与者需要跟踪一个移动的目标,并在移动结束后对它的位置进行判断。
5.数据分析通过眼动追踪设备记录的眼动数据,我们使用统计方法对参与者的眼动模式和注意力分配进行分析。
具体分析方法包括注视点热度图、注视点聚类分析和注视点转移矩阵分析。
二、眼动模式和注意力分配的比较1.视觉搜索任务下的眼动模式和注意力分配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参与者的眼睛会以快速而不规则的方式在图像上移动,以找到目标。
通常,参与者会先进行全局扫描,然后逐渐进入局部扫描的阶段。
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目标周围,特别是目标的特征上。
2.视觉追踪任务下的眼动模式和注意力分配在视觉追踪任务中,参与者会将目光集中在移动的目标上,并尽量保持目标在中央凹陷处。
眼睛的运动轨迹通常比较平滑,且注视点的稳定性较高。
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目标的位置上,以便进行位置判断。
3.眼动模式和注意力分配的差异通过比较视觉搜索任务和视觉追踪任务下的眼动模式和注意力分配,我们发现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名称:眼动追踪技术应用于阅读行为研究实验目的:通过眼动追踪技术,研究被试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轨迹、注视点分布和阅读速度等,以探讨阅读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心理实验室实验对象:自愿参与实验的大学生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视力正常,无阅读障碍。
实验设备:眼动追踪仪、电脑、阅读材料、计时器。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材料打印成A4纸张,确保字体清晰、排版整齐。
将阅读材料分为两组,每组10篇,内容涵盖不同领域,难度适中。
2. 实验过程: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每组10人。
每组分别进行两次实验,每次实验阅读5篇材料。
实验过程中,被试需佩戴眼动追踪仪,并保持头部固定,眼睛注视屏幕。
(1)注视点分析:记录被试在阅读过程中每个注视点的位置和时间,分析注视点分布、注视点移动速度和注视点持续时间等指标。
(2)阅读速度分析:记录被试在阅读过程中每个注视点的停留时间,计算平均阅读速度。
(3)阅读效率分析:记录被试阅读每篇材料所需时间,计算阅读效率。
3.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电脑,使用眼动追踪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1. 注视点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阅读过程中,注视点分布较为均匀,注视点移动速度较快,注视点持续时间适中。
2. 阅读速度分析:被试的平均阅读速度为每分钟300-400字,不同领域、难度的阅读材料对阅读速度影响不大。
3. 阅读效率分析:被试的阅读效率较高,平均阅读效率为每分钟阅读600-800字。
讨论:1. 注视点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在阅读过程中,注视点分布较为均匀,说明被试在阅读时能够较好地把握文章结构,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2. 阅读速度:实验结果显示,被试的平均阅读速度较快,可能与被试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有关。
3. 阅读效率:实验结果显示,被试的阅读效率较高,可能与被试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把握文章结构和重点有关。
结论:1. 眼动追踪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阅读行为研究,为阅读心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眼动实验报告眼动实验报告:揭示大脑与视觉注意力的奥秘眼动实验是一种研究人类视觉注意力和认知过程的重要方法。
通过追踪被试者的眼球运动轨迹,可以揭示大脑在面对不同视觉刺激时的反应模式,从而深入理解人类视觉注意力的机制和特点。
最近进行的一项眼动实验报告,为我们揭示了大脑与视觉注意力的奥秘。
在这项实验中,被试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不同类型的视觉刺激,包括图片、视频和文字。
通过眼动仪记录被试者的眼球运动轨迹,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被试者在观看图片时,眼球的运动轨迹呈现出一种“扫视”模式,即眼球会在图片的不同区域来回移动,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而在观看视频时,眼球的运动轨迹则呈现出一种“跟随”模式,即眼球会紧随着视频中移动的物体或人物。
而在阅读文字时,眼球则呈现出一种“逐行扫视”模式,即眼球会逐行阅读文字,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这些发现揭示了大脑在面对不同类型的视觉刺激时的反应模式,反映了人类视觉注意力的特点。
同时,这些发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比如,在设计广告或宣传海报时,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视觉刺激,采用不同的布局和设计手法,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另外,在教育和学习领域,也可以根据文字和图片的特点,设计更有效的学习材料,以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眼动实验报告为我们揭示了大脑与视觉注意力的奥秘,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视觉注意力的机制和特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为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利用视觉注意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索这一领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眼动实验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正文内容1.\t眼动实验的必要性1.1.\t研究视觉加工和认知过程:眼动实验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被试者在特定任务中的注意力分配、目标选择和信息处理等认知过程。
1.2.\t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眼动实验可以用于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例如斜视和屈光不正等眼动障碍。
1.3.\t改进人机交互技术:通过分析被试者的眼动数据,可以改进人机交互技术,提高用户体验和效率。
2.\t眼动实验方法与装置2.1.\t眼动追踪技术:目前常用的眼动追踪技术包括电容式眼动仪、红外眼动仪和瞳孔追踪仪等,这些仪器可以追踪和记录被试者眼睛的运动轨迹。
2.2.\t实验设计与范式:眼动实验需要有严密的实验设计和范式,如选择适当的实验任务、刺激材料和实验条件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3.\t实验环境和控制因素:眼动实验需要在合适的实验环境下进行,同时控制因素如光照、眼动仪位置和被试者舒适度等也需要考虑,以减少实验误差。
3.\t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3.1.\t基本眼动参数:眼动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的眼动参数,如注视时长、扫视次数和注视点分布等,这些参数可以用来描述被试者的注意力分配和眼睛的运动规律。
3.2.\t高级眼动分析方法:除了基本参数外,还可以通过高级的眼动分析方法来研究被试者的认知过程,如注视序列分析、扫视路径分析和视觉搜索任务分析等。
3.3.\t数据统计和建模:眼动实验的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和建模技术来进行进一步的数据解释和验证,从而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4.\t挑战与发展4.1.\t数据质量和精度:眼动实验中数据的质量和精度对于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如眼动仪的准确度、被试者的舒适度和环境噪声等方面。
4.2.\t个体差异和群体统计:不同个体在眼动实验中表现出差异性,而群体统计分析能够更好地揭示共性和差异性。
如何平衡个体差异和群体统计,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引言概述:眼动仪作为一种测量人眼运动的重要工具,在生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深入介绍眼动仪的学习与使用,并以五个大点为结构,详细阐述了眼动仪的原理、操作流程、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在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正文内容:一、眼动仪的原理1.1眼动仪的基本原理1.2眼动仪技术的发展与进步1.3不同类型眼动仪的特点与应用二、眼动仪的操作流程2.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2.1.1实验环境的要求2.1.2眼动仪系统的设置2.2受试者的实验前准备2.2.1训练被试者适应眼动仪的使用2.2.2装置眼动仪传感器与被试者眼睛的定位2.3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3.1被试者的视觉刺激与任务设置2.3.2眼动数据的实时记录与观察2.4实验后的数据保存与处理2.4.1数据传输与储存2.4.2数据预处理与清洗三、眼动数据的分析方法3.1传统眼动数据的基本分析方法3.1.1注视点与扫视路径的描述性统计3.1.2注视与扫视的持续时间的分布特征3.2高级眼动数据分析方法3.2.1眼动数据与其他生理信号的关联分析3.2.2注视与扫视模式的建模与识别3.2.3眼动数据的机器学习应用四、眼动仪在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4.1视觉感知与认知研究4.1.1视觉搜索与定向注意4.1.2阅读与语言处理4.2运动控制与动作规划4.2.1视觉运动追踪与手眼协调4.2.2运动决策与反应时机4.3眼动与情绪研究4.3.1眼动在焦虑与抑郁研究中的应用4.3.2眼动在情绪刺激与认知加工中的作用五、眼动仪的未来发展方向5.1眼动仪硬件技术的改进5.2眼动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创新方法5.3眼动与其他生理学技术的联合应用总结:本文对眼动仪的学习与使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
通过学习眼动仪的原理、操作流程,了解了眼动数据的分析方法,并探讨了眼动仪在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未来,随着眼动仪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眼动仪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人类视觉系统与认知过程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眼震颤测试,评估受试者的前庭功能,了解其平衡能力和眼球运动协调性。
眼震颤是指眼球不自主的、有节奏的摆动,通常分为生理性眼震颤和病理性眼震颤。
通过观察和分析眼震颤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受试者的前庭系统功能状态。
二、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眼震颤分析仪、视频眼动追踪系统、受试者座椅等。
2.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受试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
3. 实验步骤:1. 受试者进入实验室,了解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
2. 受试者坐在座椅上,调整好眼震颤分析仪的位置,确保其与受试者的眼睛水平。
3. 实验者启动眼震颤分析仪,受试者按照要求进行注视和追随运动。
4. 观察并记录受试者的眼震颤特点,包括眼震颤的频率、幅度、方向等。
5. 对比分析受试者的眼震颤数据,评估其前庭功能。
三、实验结果1. 生理性眼震颤:- 频率:生理性眼震颤的频率一般在1-3Hz之间。
- 幅度:生理性眼震颤的幅度较小,一般在0.5-2°之间。
- 方向:生理性眼震颤的方向通常与注视方向相反。
2. 病理性眼震颤:- 频率:病理性眼震颤的频率较高,一般在4-12Hz之间。
- 幅度:病理性眼震颤的幅度较大,一般在2-10°之间。
- 方向:病理性眼震颤的方向可能与注视方向相同或相反。
根据实验结果,20名受试者中,有15名受试者的眼震颤表现为生理性眼震颤,5名受试者的眼震颤表现为病理性眼震颤。
四、讨论1. 生理性眼震颤:生理性眼震颤是人体前庭系统正常功能的表现,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生理性眼震颤的频率、幅度和方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注视方向相反,有利于视觉信息的整合和空间定位。
2. 病理性眼震颤:病理性眼震颤可能是由于前庭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病理性眼震颤的频率、幅度和方向可能异常,影响受试者的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
五、结论本次眼震颤实验结果表明,生理性眼震颤是人体前庭系统正常功能的表现,而病理性眼震颤则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
眼动实验报告一、引言眼动实验作为一种研究人类视觉认知和信息处理的重要方法,在心理学、认知科学、人机交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被试在特定任务中的眼动模式和视觉注意力分布,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被试在观察不同类型图片时的眼动特征,包括注视点分布、注视时间、眼跳距离等,以了解视觉信息处理的机制和个体差异。
三、实验方法(一)被试选取了_____名年龄在_____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作为被试,其中男性_____名,女性_____名。
所有被试均具有正常或矫正后的正常视力,无色盲、色弱等视觉障碍。
(二)实验设备使用了 Tobii Pro Spectrum 眼动仪,其采样频率为_____Hz,能够精确记录被试的眼动数据。
同时,配备了高性能计算机用于实验控制和数据处理。
(三)实验材料准备了_____组不同类型的图片,包括风景图片、人物图片、抽象图案等。
每组图片包含_____张图片,图片的大小、分辨率和亮度等参数保持一致。
(四)实验流程1、被试进入实验室后,先进行眼动仪的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被试坐在舒适的椅子上,距离电脑屏幕约_____厘米,眼睛平视屏幕。
3、实验开始时,每张图片在屏幕上呈现_____秒,被试自由观察图片。
4、每组图片呈现结束后,被试休息_____秒,然后进行下一组图片的观察。
5、整个实验过程约持续_____分钟。
四、实验结果(一)注视点分布1、风景图片:被试的注视点主要集中在图片的中心区域,如远处的山脉、河流等显著景物,以及画面中色彩鲜艳的部分。
2、人物图片:注视点更多地集中在人物的面部,特别是眼睛、嘴巴等表情丰富的部位。
3、抽象图案:注视点分布较为分散,没有明显的集中区域,但对于线条交叉、色彩对比强烈的地方有较多的关注。
(二)注视时间1、风景图片:平均注视时间较长,约为_____毫秒,表明被试在欣赏风景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和理解视觉信息。
产品特点尺寸大小 重量 标准操作距离 头动范围 采样率 精确度 追踪方式 单/双眼追踪 眨眼追踪恢复 开发工具 EYETECH VT2 遥测式眼动仪 广泛适用场景研究 50 x 6 x 7 cm 1.4 kg 65-100 cm 33 x 16 x 40 cm 80+ FPS 0.5° 暗瞳 单眼或双眼追踪 立即恢复 SDK/APIEYETECH VT2 XL 广角眼动仪超大屏幕远距离 96 x 6 x 7 cm 2 kg 120-250 cm 36 x 19 x 55 cm 80+ FPS 0.5° 暗瞳 单眼或双眼追踪 立即恢复 SDK/API EYETECH VT2屏幕式眼动仪 广泛适用 屏幕研究54.6 x 49.3 x 18.5cm 9kg 65-100 cm 33 x 16 x 40 cm 80+ FPS 0.5° 暗瞳 单眼或双眼追踪 立即恢复 SDK/API EYETECH VT2 mini 眼动仪 微型灵活 适用笔记本 小型屏幕研究29 x 2 x 2.5 cm 0.2 kg 50-70 cm 33 x 16 x 35 cm 80+ FPS 0.5° 暗瞳 单眼或双眼追踪 立即恢复 SDK/API EYETECH VT2 mini 眼动实验系统VT2 mini便携研究套装 EYETECH VT2 mini 眼动实验系统产品技术参数与EYETECH VT2 mini 一致 EyeSo Ex60遥测式眼动仪微型轻便 高性价比 32 x 4.5 x 4 cm 0.25kg 50-80 cm 25 x 11 x 30cm 60 FPS 0.5° 暗瞳 双眼追踪 立即恢复 API EyeSo Ec60桌面式眼动仪部署眼动教学 14.5 x 8.0 x 5.0cm 1.56kg 25-35 cm 10 x 7 x 5cm 60 FPS 0.6° 暗瞳 单眼追踪 立即恢复 /。
EyeSo眼动追踪系统 眼动研究实验设计指导手册心拓英启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Braincraft Technology Co., LTD技术支持邮箱: Support@技术支持电话: 010-8241-9895目录1 内容提要 (2)2 组间设计与组内设计 (2)2.1 组间设计 (2)2.1.1 随机组设计 (2)2.1.2 配对组设计 (3)2.2 组内设计 (5)3 反复测量设计 (6)1 内容提要心理学研究设计中,主要有真实验、准实验与非实验设计。
而眼动实验主要是实验室实验,因而真实验设计是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回顾实验心理学中组间、组内以及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而建构关于眼动追踪实验的框架。
因此,在突出这三种实验设计方法在眼动实验中的具体运用的情况下,主要内容与实验心理学中介绍的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2 组间设计与组内设计2.1 组间设计组间设计是指每个被试者只接受一个自变量的一种情况的处理。
其特点是无论实验是单因素的,还是多因素的,被试者始终只接受一个实验处理。
这种设计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决定哪一个被试者接受哪一个实验处理。
如果有两种以上的处理,有多少种处理就采用多少个被试者。
组间设计有两类子设计技术:随机组设计和配对组设计。
2.1.1 随机组设计随机组设计是将被试者随机地分配在不同的组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
这里以公益广告的眼动实验为例来具体说明随机组设计的特点及其需要注意的地方。
设:自变量为一类控制消费类公益广告A,其宣传海报有A1、A2、A3三个版本(图1),即一个自变量三个水平。
图1 控制消费类公益广告A1、A2、A3三个版本因变量是三版广告的兴趣区统计后的眼动指标(图2)。
女性被试者有9人(这里是举例,在实际的心理学实验中被试量要尽量达到统计以及兼顾实验外部效度的要求,随机组设计的被试量尽量≥30)。
则随机组设计的模式是(见表1):表1 随机组设计模式A1 A2 A3被试1 被试3 被试3被试4 被试5 被试6被试7 被试8 被试9其中,9个被试者随机地被分为3组,即A1组、A2组、A3组,每组每个被试者只接受一个宣传海报版本的实验处理。
EyeSo眼动追踪系统 眼动研究实验规范参考手册心拓英启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Braincraft Technology Co., LTD技术支持邮箱: Support@技术支持电话: 010-8241-9895目录1 内容提要 (3)2 被试者测试规范 (3)2.1 排除与任务无关的分心物体 (3)2.1.1 剌激器附近的分心物 (4)2.1.2 环境噪音 (4)2.1.3 环境光线 (5)2.1.4 主试机与被试机分离 (6)2.2 眼动被试者选择 (7)2.2.1 图像学标准 (8)2.2.2 视觉标准 (9)2.2.3 被试经验 (9)2.2.4 道德标准 (9)2.3 人机交互 (9)2.3.1 显示器可调参数 (9)2.3.2 头部固定 (11)2.3.3 舒适应椅 (11)3 实验者测试规范 (12)3.1 实验者知识与经验 (12)3.1.1 相关基础知识 (12)3.1.2 实验技能 (12)3.1.3 仪器操作经验 (12)3.2 实验者任务负担和效率 (13)3.3 人机交互 (13)4 附件 (13)4.1 《APA道德准则(2002)》 (13)4.1.1 知情同意 (13)4.1.2 知情同意书 (14)4.1.3 隐瞒 (14)4.1.4 退出的自由 (15)4.1.5 被试者免遭伤害的保护 (15)4.1.6 消除有害后果 (15)4.1.7 保密 (15)1 内容提要心理实验的目的是揭示心理现象运动的规律、特性以及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就眼动实验系统而言,包含三个要素:实验者(主试者)、实验方法与设备、实验对象。
其中,被试者和主试者,即眼动实验中的人为因素。
眼动实验成功与否,与这两个因素紧密相关。
因此,眼动实验中,实验者必须清楚并熟悉:(1)眼动实验中可能影响主试者、被试者测试的动理因素;(2)通过操控实验条件,降低、避免无关因素对主试者、被试者的测试影响。
由此,眼动实验研究在考虑人为因素时必须形成实验规范,包括被试者测试规范和实验者实验规范。
具体讲,就是从眼动实验室环境、眼动实验仪器装配、眼动实验设计、眼动实验实施等各个环节,排除所有影响主试者、被试者眼动测试的元关因素,创设标准的眼动测试实验。
2 被试者测试规范眼动实验测试,首先要创造良好的适合被试者眼动测试的环境。
排除影响被试者测试的因素,眼动实验所遵循规范包括三类:(1)排除与心理测试任务无关的分心物体;(2)被试者筛选;(3)眼动测试系统的人机交互。
2.1 排除与任务无关的分心物体眼动测试采用视觉神经通道。
在视觉场景中经常存在一些与测试无关的物体,它们引起被试者注意,并诱发被试者朝向该类物体的眼动,并被眼动仪记录。
这些物体与测试心理任务无关,会降低被试者对心理任务的兴趣,是测试过程中的分心物。
分心物的存在使眼动仪记录的数据不准确,降低了数据的同质性。
因此,眼动实验前,必须排除与眼动测试任务元关的分心物,这是眼动测试的基本要求。
眼动实验中,分心物的来源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1 剌激器附近的分心剌激器是呈现剌激的主视觉搜索,导致其注意力分散在剌激器呈现目标区域附近的物体。
检查项目包括:①剌激器(通常是显示除屏幕、表面污点;②剌激器附近,是否存相连电缆是否有条理等。
2.1.2 环境噪音环境噪音是眼动测试中或持续噪音、室内主试人员诱发噪音、仪器噪音噪音等。
因此,眼动实验室必须①实验室隔音。
墙壁加噪音的影响。
②排气系统消音处理③仪器静音。
电脑主机的噪音。
另外由心拓英启科系统代替风扇进行散热,可使电脑主机的噪音极大的减少。
排气系统的排气口的压强高于环体结构,内部分隔成多个单元步膨胀,压强逐步降低,到达出剌激器附近的分心物激的主要设备,剌激器所占用的空间区域是被试觉搜索区域。
任何可见物体,都可能引起被试者的视觉搜索,导致其注意力分散(如图1)。
因此,域附近,不能出现与测试无关是显示器)表面是否清洁,排是否存在无关物体,与剌激器相连电缆是否有条理等。
测试中重要的分心来源。
环境噪音源包括:实验或持续噪音、室内主试人员诱发噪音、仪器噪音(电脑风扇噪音等因此,眼动实验室必须做到:墙壁加装隔音板是良好的隔音处理方法,可以有排气系统消音处理(加装消音器),通过加装消音器或者自制以有效排除排气系统噪音,消音器原理如图2所示。
脑主机一般都配有散热风扇,选用静音风扇有助心拓英启科技提供的专用数据处理主机(图3图4系统代替风扇进行散热,可使电脑主机的噪音极大的减少。
图1刺激器旁边的刺激显示器旁边试无关的物体都可能是分心物体引起被试者分心,除掉。
图 2 消音器原理高于环境压强,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用木质或金属物体做内部分隔成多个单元,中间是通气孔,当高压气体从进气口进入时,气体在分隔到达出气口时,气压和外界压强基本一致,降低空气振动,剌激器是呈现剌激的主要设备,剌激器所占用的空间区域是被试者首要的视实验室外的意外电脑风扇噪音等)、排气系统可以有效消除环境,通过加装消音器或者自制消音器,可电脑主机一般都配有散热风扇,选用静音风扇有助于降低额外4),利用热管旁边的分心物器旁边的任何与测试无关的物体都可能是分心物体,,在实验时必须排物体做成一个腔气体在分隔单元内逐,消除噪音。
图3实验专用HTPC无声主机图4 热管技术④实验者保持安静。
一般来讲,进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需要配备软底拖鞋,避免走路引起的噪音。
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和实验元关的各类操作电脑发出的声音,例如键盘声、鼠标声。
2.1.3 环境光线通常,眼动测试采用的剌激器有两种:CRT显示器、LCD显示器。
环境光或其他发光、反光物体的光线,在显示器表面反射会导致两个结果(如图5图6所示):①环境光线改变心理剌激的亮度参数,使剌激物理特性发生改变。
②非剌激物体经显示器表面形成镜像,导致镜面反射。
镜面反射形成的像输入到视觉系统成为分心物体,影响眼动测试。
因此,检查的项目包括 ①显示器附近的户外光常可以封闭窗户隔光。
显示试者的测试自然状态。
②眼动实验室照明光源安置垂直光源,避免光源 ③红外光源排查,避免像头。
④如果确实无法消除光光罩可以有效的屏蔽外界光源影响,也减少了其他无关干扰对被试的影响。
2.1.4 主试机与被试机分 一般情况下,眼动仪器机器(主试机)分开。
眼动须保证被试者不能观察到主试机器。
一般情况下,把主试机器,并有利于实验观察与测量,以达到符合实验的最佳实验条件图5室外光线透过窗户,在被试进入被试者眼中,形成镜像,目包括:户外光源(例如窗户光源),是否会形成镜面直显示器应选用雾面(非镜面)显示屏。
另外墙壁消除环境中的杂光。
但是,绝对的、完全的窗户封闭是不可取的,可能会影响被眼动实验室照明光源,是否会形成镜面直射光源。
通常在眼动实验室天花板免光源反射形成镜像。
,避免对眼动仪器干扰。
现代很多眼动仪采用红外探测方式,环境中的红外光会产生干扰,例如红外摄④如果确实无法消除光线的影响,可以使用显示器遮光罩(图7)。
显示器遮外界光源影响,同时也减少了其他无关干扰对被试的影响。
试机分离动仪器的剌激器和注视机分开,即探测器(被试分开。
眼动仪调试、记录中,被试者不能观察到主试机上记录的眼动信号,否则会产生各种心理反馈,从而成为眼动测试的误差来源。
因此,必须保证被试者不能观察到主试机器。
主试机器放置在被试者背后的区域,以便于主试器,并有利于实验观察与测量,以达到符合实验的最佳实验条件。
在很多实验室在被试机上发生镜面反射,,影响眼动实验探测。
图6 实际产生的反光图7显示器遮光罩镜面直射光源。
通墙壁做成灰色,的,可能会影响被被试机)和记录到主试机上记录的把主试机器放置在被试者背后的区域,以便于主试调试实验仪。
在很多实验室的反光效果遮光罩建设了行为观察室进行眼动以及其他心理人因研究。
行为观察室由单向玻璃将主试和被试分隔开,主试可以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到被试,而被试无法看到对面的情况,如图8所示。
如果暂时没有行为观察室,那么:(a)把主试机放在被试者后面,以便于主试调试实验仪器,并有利于实验观察与测量,以达到符合实验的最佳实验条件。
(b)把主试机与被试机呈现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会造成使主试机成为实验的分心刺激,对被试者造成干扰,影响实验效果。
2.2 眼动被试者选择眼动实验除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外,还具有普通心理实验的共同特点。
因此,挑选眼动被试者,不仅要遵循眼动实验的特殊规范(如图像学标准、视觉标准),还要遵循普通心理学实验的共同规则(如知情同意、道德标准等)。
图8 行为观察室任何眼动技术都有其局影响眼动数据获取的关键因素有眼球大小、眼镜(如图9和图10所示眼睛眨眼由一系列眼睑并完全覆盖。
之后,反向运失。
眼动数据发生损失(图一般情况下,要求: ①眼球较大、突出。
②避免眼睑下垂。
正常眼睑下垂,则对眼睛图像形 ③眨眼频率较低。
眨眼 ④裸眼视力正常或眼镜⑤睫毛不能过长、过密图9眼睑对眼球正常人眼,瞳孔有其局限性。
以图像学为基础的眼动仪,获取被图像,根据图形学,计算并获取眼动数据。
眼睛图像是探测眼动的基础,因此,影响眼动数据获取的关键因素有眼球大小、眼球突出程度、眼睑形态所示)。
眼睑运动动作完成,眼睑首先向下运动,逐步之后,反向运动,眼球打开。
眨眼动作使眼球图像质量(图11)。
:出。
正常人眼的幢孔大部分暴露,适合图像学眼动仪睛图像形成遮挡,影响数据获取。
眨眼的瞬间,眼球被遮挡,眼动数据丢失。
眨眼丢失数据也就越多。
因此,特别喜欢眨眼的人不适宜做眼动被试者。
裸眼视力正常或眼镜度数低。
眼动测试前,眼动仪都需要校正,被试者佩戴的眼镜会引起校正误差。
度数越大,影响也就越大。
裸眼视力正常是最佳选择。
睫毛不能过长、过密。
对眼球遮挡 瞳孔暴露良好 图10眼睑对眼球遮失常眼睑,中度下垂,瞳孔图11眨眼造成的眼球图像损失 获取被试者的眼睛形态、眨眼、眼逐步遮盖眼球,图像质量下降,并消动仪捕捉图像。
眨眼频率较低。
眨眼频率越高,丢失数据也就越多。
因此,特别喜欢眨眼的人不适宜做眼动被试者。
要校正,被试者佩裸眼视力正常是最佳选择。
眼球遮挡 瞳孔被部分遮挡眼动实验一般要求被试者的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散光、色盲、色弱,左右眼视力无明显差异。
这种条件保证正常测试情况下视觉系统工作正常。
视觉失常的眼动研究不完全受此条件限制。
2.2.3 被试经验若被试参加过类似的眼动实验或者非常熟悉眼动仪的原理,那么这种经验或者知识对被试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多数研究中,需要挑选没有参加过眼动测试的被试。
2.2.4 道德标准眼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要自觉履行涉及被试研究的道德义务。
这些标准包括:被试者知情同意,隐瞒,退出的自由,被试者免遭伤害的保护,消除有害后果以及保密。
具体内容请参见本文章节4.1《APA道德准则,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