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14
药剂学实验指导Experiment and Guide for Pharmaceutics 主编 王慧云副主编 张春燕王保国济宁医学院药剂教研室前言药剂学是以剂型为中心研究其配制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多学科渗透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是药学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随着药剂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各个研究领域越来越系统化、明朗化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分支学科即quot工业药剂学quotquot生物药剂学quotquot药物动力学quotquot药用高分子材料学quotquot物理药剂学quotquot临床药剂学quot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药剂学、工业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点我们根据药学类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结合医学生教学培养特点编写了本实验指导。
本实验课程主要面向药学、药物制剂专业三、四年级本、专科生开设实验内容涵盖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等剂型的制备并结合药物检测技术使学生掌握药物制造的整个过程及质量控制为学生今后从事药品生产和科研开发作必要的准备 涵盖了药物与辅料的配伍选择、药物制剂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动态过程及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等实验原理和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求实的工作态度。
另外书后附有单冲压片机、片剂硬度测试仪、脆碎度测试仪、崩解时限测试仪、智能药物溶出仪、澄明度测试仪、滴丸机、小型混合机、整粒机等仪器的使用说明以供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王慧云、周金辉、王汀、王保国、张春燕、崔亚男、张惠平、孙珊珊、尹红霞、李涛等同志由王慧云老师主持编写和统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8年8月目录药剂学实验实验一低分子溶液剂的制备1 实验二高分子溶液剂及溶胶剂的制备9 实验三乳剂的制备17 实验四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24 实验五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35 实验六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的测定40 实验七抗氧剂抗氧化作用的观察47 实验八硬胶囊剂的制备50 实验九膜剂的制备53 实验十微囊的制备57 实验十一软膏剂的制备62 实验十二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71 工业药剂学实验实验一片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考察80 实验二0.5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89 实验三微丸的制备97 实验四滴丸的制备104 实验五片剂薄膜包衣及质量评价108 实验六药物制剂配伍变化115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实验一尿药法测定核黄素片剂消除速度常数119 实验二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127 实验三经皮渗透实验132 实验四药物动力学单隔室模型模拟实验137 实验五对乙酰氨基酚在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141 附录一中国药典2005版简介151 附录二BS/BT系列电子天平155 附录三CH10型小型混合机157 附录四DP1.5、TDP5型单冲式压片机160 附录五DW1型滴丸机165 附录六ZRS8G型智能溶出实验仪167 附录七YD1型片剂硬度测试仪170 附录八BJ2型崩解时限测试仪172 附录九CS1型脆碎度测试仪174 附录十YBⅡ型澄明度检测仪176 附录十一INVT系列整粒机178 药剂学实验Experiment of Pharmaceutics济宁医学院药剂学实验指导1 实验一低分子溶液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软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软膏剂(乳剂型基质)的一般制备方法。
二、实验指导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量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常用的软膏基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三类。
软膏剂主要用于局部疾病的治疗,如抗感染、消毒、止痒、止痛和麻醉等。
这些作用要求混合在基质中的药物须以适当的速度和足够的量释放至表皮或经表皮渗入表皮下组织,一般并不期望产生全身性作用。
不同类型软膏剂基质的作用特点:(1)油脂性基质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软膏剂。
此类基质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表皮增厚、角化、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
由于水合作用能引起角质层的肿胀疏松,减低组织的致密性,形成孔隙,增加了药物在角质层的扩散系数,故油脂性基质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但多数情况下,烃类基质中药物释放最差。
(2)乳剂型基质不阻止皮肤表面分泌物的分泌和水分蒸发,故其引起的水合作用较油脂性基质弱。
但由于乳剂型基质中加有表面活性剂,一般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穿透,故此类基质特别是O/W型基质中药物的释放和透皮吸收是三类基质中最快的。
由于基质中水分的存在,使其增强了润滑性,易于涂布。
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此类基质制备软膏。
值得注意的是O/W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在应用于分泌物较高的皮肤病、如湿疹时,其吸收的分泌物可重新透入皮肤(反向吸收)而使炎症恶化,故需正确选择适应证。
(3)水溶性基质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且易洗除,能耐高温不易霉败。
多数情况下此类基质中药物的释放也较快。
但由于其较强的吸水性且没有阻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故用于皮肤常有刺激感,且久用可引起皮肤脱水干燥感。
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此类基质制备软膏。
制备软膏剂的方法主要有研磨法、熔融法和乳化法,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选用适宜方法。
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可通过测定软膏中药物穿过无屏障性能的半透膜(玻璃纸)到达接受介质(如水)的速度评定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
实验12 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过程和技术。
2.初步学会单冲压片机的调试,能正确使用单冲压片机。
3.会分析片剂处方的组成和各种辅料在压片过程中的作用。
4.熟悉片剂重量差异、崩解时限、硬度和脆碎度的检查方法。
二、实验指导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片状的固体制剂。
片剂由药物和辅料二部分组成。
辅料是指片剂中除主药外一切物质的总称,亦称赋形剂,为非治疗性物质。
加入辅料的目的是使药物在制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有一定的黏结性;遇体液能迅速崩解、溶解、吸收而产生疗效。
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无生理活性,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对药物的溶出和吸收无不良影响。
但是,实际上完全惰性的辅料很少,辅料对片剂的性质甚至药效有时可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重视辅料的选择。
片剂中常用的辅料包括填充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及润滑剂等。
通常片剂的制备包括制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二种,前者根据制颗粒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湿法制粒压片和干法制粒压片,其中湿法制粒压片较为常用。
湿法制粒压片适用于对湿热稳定的药物。
其一般工艺流程如下:润滑剂、崩解剂混合挥发性成分三、实验内容(一)片剂成品的制备1.空白片的制备[处方]蓝淀粉(代主药) 40.0g糖粉 132.0g糊精 92.0g淀粉 200.0g50%乙醇 88.0ml硬脂酸镁 2.3g共制 4000片[制法]取蓝淀粉与糖粉,糊精和淀粉以等量递加法混匀,然后过60目筛二次,使其色泽均匀,再用喷雾法加入乙醇,迅速搅拌并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粒,湿粒在600C温度下烘干,干粒过10目筛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后,称重,计算片重,开始压片,经调节片重和压力后,使之符合要求,即可正式压片。
[附注](1)蓝淀粉为主药,其含量约仅占片重的10%,因此可代表含微量药物的片剂。
(2)糖粉和糊精为干燥粘合剂,淀粉为稀释剂和崩解剂,乙醇为润湿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
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药剂学》实验指导书药学系教研室2010年10月前言药剂学实验是一门应用及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学习药剂学重要的一环。
本着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宗旨,使学生通过药剂学实验课进一步掌握主要剂型的理论知识、处方设计原理、制备方法;掌握主要剂型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考核方法;熟悉不同剂型在体外释药及其速度常数测定;了解常用制剂机械。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试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面向未来,面向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在内容的总体安排上,包括普通剂型的制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最后安排了综合训练的设计性实验,以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为了保证达到药剂学试验的预期目的,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一、实验前预习有关实验内容明确目的了解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二、实验时要勤于思考,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与结果,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中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做到安全操作,杜绝浪费,保证制品质量。
四、实验后做好仪器与环境的清洁,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2010年10月目录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4-7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8-10实验三乳剂的制备…………………………………………………………11-14实验四安瓿剂的灌封及注射剂的质量检查………………………………15-17实验五散剂与胶囊剂的制备………………………………………………18-21实验六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22-27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28-31实验八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32-35实验九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36-37实验十滴丸的制备…………………………………………………………38-40实验十一微囊的制备………………………………………………………41-44实验十二设计性实验…………………………………………………………45-46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目的】1. 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药剂学实验指导药剂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具有工艺学性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课占总学时数的二分之一。
实验教学以突出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应用性为原则,把掌握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放在首位,通过实验应使学生掌握药物配制的基本操作,会使用常见的衡器、量器及制剂设备,能制备常用的药物制剂,通过实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力工作的能力。
实验内容选编了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剂型的制备及质量评定、质量检查方法,介绍了药剂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设备的应用。
实验内容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增删。
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各项:1.实验前充分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操作要点。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好实验服,准备好实验仪器药品,并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安静,以利实验进行。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特别是称取或量取药品,在拿取、称量、放回时应进行三次认真核对,以免发生差错。
称量任何药品,在操作完毕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凡已取出的药品不能任意倒回原瓶。
4.要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操作,如实验失败时,先要找出失败的原因,考虑如何改正,再征询指导老师意见,是否重做。
5.实验中要认真观察,联系所学理论,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6.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包括:报损制度、赔偿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安全操作规则以及课堂纪律等。
7.要重视制品质量实验成品须按规定检查合格后,再由指导老师验收。
8.注意节约,爱护公物,尽力避免破损。
实验室的药品、器材、用具以及实验成品,一律不准擅自携出室外。
9.实验结束后,须将所用器材洗涤清洁,妥善安放保存。
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安全检查工作,将水、电、门、窗关好,经指导老师允许后,方得离开实验室。
实验1 学习查阅中国药典的方法一、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室的要求。
2.熟悉和管理好基本实验仪器。
3.通过查阅《中国药典》中有关项目和内容的练习,熟悉药典的使用方法。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导言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是指导学生训练基本技能的文件,力求以实用、够用为主,突出中药职业技能特色,引入现代实验技术和手段,以达到培养中药领域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的。
本实验指导共编写个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又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既有常规剂型的制备,如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栓剂、软膏的制备,又有新剂型的制备,如成熟的制剂新技术如包合技术、微囊化技术等。
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训练提高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和科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目录实验须知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规则实验一课堂练习学习查阅《中国药典》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用品及材料四、查阅内容四、思考题实验二处方调配Ⅰ参观中医院药剂科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二、参观学习内容三、思考题Ⅱ参观药店(大药房)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二、参观学习内容三、思考题Ⅲ处方调配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五、思考题实验三参观中药厂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二、参观学习的内容三、思考题实验四浸出制剂的制备Ⅰ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抗风湿酒(二)土槿皮酊(三)橙皮酊(四)远志流浸膏五、含醇制剂含醇量的测定(一)气相色谱法(二)蒸馏法六、思考题Ⅱ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单糖浆(二)鼻渊糖浆(三)金银花糖浆(四)益母草膏五、相对密度测定法六、思考题Ⅲ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小儿上感合剂(二)玉屏风口服液五、思考题实验五液体药剂的制备Ⅰ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薄荷水(二)复方碘溶液(二)复方硼砂溶液五、思考题Ⅱ胶体溶液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胃蛋白酶合剂(二)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三)甲紫溶液五、思考题Ⅲ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炉甘石洗剂(二)复方硫磺洗剂五、思考题Ⅳ乳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鱼肝油乳(二)液状石蜡乳五、思考题实验六中药注射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板蓝根注射液(二)丹参注射液(三)柴胡注射液六、实验结果七、思考题八、参观药厂注射剂车间(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二)参观内容实验七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冰硼散(二)痱子粉(三)硫酸阿托品散五、散剂的质量的检查六、实验结果六、思考题实验八颗粒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板蓝根颗粒(二)养血愈风酒颗粒(冲剂) (三)益母草泡腾冲剂五、颗粒剂的质量检查六、实验结果七、思考题实验九丸剂的制备Ⅰ水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逍遥丸(二)四消丸五、思考题Ⅱ蜜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大山楂丸(二)六味地黄丸五、思考题Ⅲ滴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氯霉素耳滴丸(二)苏冰滴丸五、思考题Ⅳ丸剂的质量检查一、外观检查二、重量差异三、装量差异四、水分五、溶散时限六、检查结果Ⅴ参观丸剂车间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二、参观学习内容实验十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感冒片(二)穿心莲片(三)安胃片五、片剂质量检查六、思考题七、参观药厂片剂车间(一)参观学习的目的要求(二)参观学习的内容(三)思考题八、实验结果实验十一软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盐酸黄连素软膏(二)W/O型乳剂基质(三)O/W型乳剂基质(四)黄芩素乳膏(五)油脂性基质黄芩素软膏五、软膏剂质量检查六、思考题实验十二黑膏药的制备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拔毒膏五、黑膏药质量检查六、思考题实验十三栓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甘油栓(二)蛇黄栓五、栓剂的质量检查六、思考题实验十四膜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口腔溃疡药膜(二)养阴生肌膜五、膜剂常规质量检查五、思考题实验十五微囊的制备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液状石蜡微囊(二)大蒜油微囊五、实验结果实验十六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二)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三)验证饱和物的形成五、思考题实验十七中药药剂学实验综合考试一、实验考核目的要求二、实验考核方式三、成绩评定实验须知一、实验目的中药药剂学是以研究其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剂学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药剂学实验,使学生了解药物的制备、质量控制和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药物的制备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
药物的制备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艺将药物原料转化为药物制剂,使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药物的质量控制是指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确保其符合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 药物原料:如氯化铵、硫酸亚铁等;- 辅料:如乳糖、淀粉等;- 溶剂:如乙醇、水等;- 药物制剂:如颗粒、片剂等。
2. 仪器设备:- 称量器具:如电子天平、砝码等;- 搅拌器:如磁力搅拌器、振荡器等;- 温度控制设备:如恒温水浴、恒温箱等;- 分析仪器: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四、实验步骤1. 药物制剂的制备1.1 准备所需的药物原料和辅料,并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称取。
1.2 将药物原料和辅料加入容器中,并进行适当的混合和搅拌,使其均匀混合。
1.3 根据制剂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溶剂将药物原料和辅料溶解或悬浮。
1.4 进行适当的加热或冷却处理,使溶液或悬浮液达到所需的温度。
1.5 经过过滤、干燥等处理,得到药物制剂的最终产物。
2.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2.1 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指标,如含量测定、溶出度测定等。
2.2 根据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指标的测定。
2.3 比较测定结果与药典规定的标准,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4 如发现不合格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2.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3. 注意药物原料和辅料的质量控制,避免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药材。
4. 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正确,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的清洁工作。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实训指导山西药科职业学院编写说明中药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和规格,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各种现代成熟技术制备中药制剂的一门专业技术课。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实训指导根据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有关教学大纲的意见和编写原则,以及中药系中药制药工程教研室各位教师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提供的意见,首先对不同专业《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进行了认真的修订,经编写而成。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和全国医药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组织编写的《现代中药制剂检验技术》为主教材,以突出实用技术为原则进行编写的,着重体现中药制剂工作的实践性、技术性和规范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中药制剂制备的方法和技能。
本书在编排结构上,尽量注意到剂型的完整性,对各实训内容作了适当的组合。
全书共分九个实训,涉及到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既有传统剂型,又有现代剂型,以及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辅料等内容,并严格遵循现行的国家药品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本书适用于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药与新品开发专业、中药质量检测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等,根据各个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选择使用不同的实训内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努力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的要求编写,但由于时间仓促,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
中药制药工程教研室2004.12目录中药药剂学实训须知 (4)实训一 (5)实训二 (8)实训三 (11)实训四 (14)实训五 (17)实训六 (20)实训七 (24)实训八 (28)实训九 (30)中药药剂学实训须知一、实训目的现代中药制剂技术是整个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药剂学实验指导皖西学院2010年7月目录1.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1)2.乳剂的制备 (7)3. 栓剂的制备 (10)4. 软膏剂的制备及不同类型基质体外释药实验 (13)实验一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型液体药剂的一般制备方法2、掌握混悬型液体药剂的质量评定方法3、熟悉按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的稳定剂二、实验原理优良的混悬型液体药剂应使药物颗粒细微,并分散均匀,颗粒下沉较慢,下沉的颗粒不应结块,经振摇仍能均匀分散,颗粒大小及液体的粘稠度均应符合用药要求,为达此目的常需加入各种稳定剂如保护胶体、表面活性剂、絮凝剂、反絮凝剂等。
从而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
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根据主药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加入适宜的稳定剂。
亲水性药物先干研至一定细度,再加液研磨(通常一份固体药物,加0.4~0.6份液体为宜);疏水性药物则先用润湿剂或高分子溶液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最后加分散介质稀释至总量。
凝聚法:将离子或分子状态的药物借助物理或化学方法凝聚成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形成混悬剂。
混悬剂成品的标签上应注明“用时摇匀”。
为安全起见,剧、毒药不应制成混悬剂。
三、实验内容(一)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原辅料:氧化锌、硫磺、樟脑等。
2.仪器与设备乳钵、量筒等。
(二)实验部分1.加液研磨法制氧化锌混悬剂比较不同稳定剂对混悬剂的稳定作用[处方]表1 氧化锌混悬剂处方处方号 1 2 3 4氧化锌(g)0.5 0.5 0.5 0.550%甘油(ml)— 1.0 ——甲基纤维素(g)——0.1 —西黄蓍胶(g)———0.1蒸馏水加至(ml)10 10 10 10[制备](1)处方1、2的配制:称取氧化锌细粉(过120目筛),置乳钵中,分别加0.3ml蒸馏水或甘油研成糊状,再各加少量蒸馏水或余下甘油研磨均匀,最后加蒸馏水稀释并转移至10ml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实验一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学会溶液性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掌握溶液性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二、实验类型综合型三、实验原理及说明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溶剂中制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常用溶媒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
溶液剂通常采用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制备。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等。
最常用的是溶液剂和糖浆剂。
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溶液,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其浓度为85%(g/ml)或64.7%(g/ml),不含任何药物,除供制备含药糖浆外,可作为矫味剂、助悬剂等。
在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时,常需采用一些方法,如成盐、增溶、助溶、潜溶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媒中的溶解度。
另外,根据需要还可加入抗氧剂、甜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在制备流程中,一般先加入复合溶媒、助溶剂和稳定剂等附加剂。
为了加速溶解进程,可将药物粉碎,通常取溶媒处方量的1/2~3/4搅拌溶解,必要时可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加热。
四、实验仪器五、实验内容和步骤溶解法制备溶液剂的工艺流程如下:(一)复方碘口服溶液的制备1.方法步骤[处方]碘0.5g碘化钾1g纯化水加至10ml[对照] 碘0.25g纯化水加至10ml[处方制法]取碘化钾,加入少量纯化水溶解配成浓溶液,加入碘搅拌使溶,再加入纯化水适量至10ml,即得。
本品可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
每次0.1~0.5ml, 饭前用水稀释5~10倍后服用,一日3次。
2.注意事项(1)碘的溶解度在水中为1:2950,加碘化钾可与碘生成易溶于水的络合物,增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使碘稳定不易挥发,并减少其刺激性。
(2)为加快药物溶解,宜将碘化钾加适量纯化水配制成浓溶液,然后加入碘溶解。
精品课程药剂学实验指导湖北中医学院药剂学实验指导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科之一。
药剂学实验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本实验应用崔福德主编的《药剂学实验》教材,实验学时为64学时,实验指导如下:实验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及其概念与特点。
2、掌握各种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其检查方法。
3、了解低分子溶液型、胶体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二、实验原理(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概念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的一种制剂。
溶液型液体制剂分类为低分子溶液型、胶体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
1.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低分子量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介质(溶剂)中,供内服或外用的真溶液。
溶液的分散相小于1nm,均匀澄清。
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混合液、脂肪油等。
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糖浆剂等属于溶液型液体制剂。
2.胶体型液体制剂是指某些固体药物以1~100nm大小的质点分散于适宜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制剂。
胶体型液体制剂所用的分散介质大多数为水,少数为非水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本实验中甲酚皂溶液(Ⅰ)是钠肥皂形成胶团使微溶于水的甲酚增溶而制得的稠厚红棕色胶体溶液。
3.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以水为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称胶浆剂。
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则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其中溶解法为最常用。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3)了解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和包装法。
二、实验内容益元散的制备[处方] 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取朱砂5g,除去杂质,用磁铁吸尽铁屑,研细过筛,然后将朱砂粉末倒入乳钵内,加适量水不断研磨,然后稍静置,用皮纸掠去水面的浮沫,再研至极细,用手指沾朱砂,捻之细腻无粗末,在乳钵内注满清水,搅动,使细粉悬浮,上层的混悬液倾入另一容器中,留下的粗末,再研再飞,直至出现不能研细之粗粒(残渣或杂质)时为止,混悬液静置沉降后,去掉清水,沉淀物取出干燥,研细即得。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功能与主治] 清暑利湿。
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黄少。
[用法与用量] 调服或煎服。
一次2包,一日2次。
[注] (1)益元散混合均匀度的检查,可取益元散少许放在光滑纸一端,将纸折叠压平药粉表面,移置光线适当处观察,表面呈均匀色泽、无斑纹即表示混合均匀,否则重复研磨,亦可用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闪烁光泽的部分,若有则说明结晶性药物未粉碎完全。
这种肉眼检查带有主观性,而误差较大,限于小量生产。
大生产应用含量测定法。
方法是从不同部位取样,测定含量比较,可较准确地得知混合物的均匀程度。
(2)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三、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各一个瓷研钵8个烧杯(1000ml,400ml)各8个天平2.药材:滑石粉 1kg,甘草1kg,朱砂250g实验二蕲蛇药酒的制备一.目的要求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