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探究高中地理第十四讲常见的天气系统课件(44张PPT)
- 格式:docx
- 大小:22.30 KB
- 文档页数:14
主题探究高中地理第十四讲常见的天气系统课件(44张PPT)(共44张PPT)第十四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新课导入:多彩的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新课导入:多彩的贵州天无三日晴:这是天老爷的事。
贵州这地方潮湿、多阴雨,自然晴天就少了。
到目前为止人力还无法干预。
地无三里平:这是地老爷的事,就像人的相貌是爹妈给的一样,贵州这块丘陵地方生就了高低不平的样儿。
不过人脸可以整容,地貌也可以改变。
若干年来贵州人已经努力造就了无数的平川和高速通道。
因此,地无三里平这种说法要打一些折扣。
人无三分银:是说贵州人穷,到目前为止贵州省仍然被确定为经济欠发达省。
虽然现代的贵州人比原来要富得多,但是比起发达地区来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所以人无三分银这种说法也要打一些折扣了。
主题探究:材料一、二、三是昆明和贵阳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四季分配示意图【材料二】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材料三】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主题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昆明、贵阳四季分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
(3)材料二显示,在1月和4月,昆明和贵阳的气温日较差之间的差异明显比7月和10月大,请根据气温日较差与降水量的关系,结合材料三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
(4)昆明和贵阳的气候分别具有“四季如春”和“冬无三日晴”的特点。
分析上述气候特点的成因。
主题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昆明、贵阳四季分配的特点。
解析:根据材料一直接归纳总结即可。
昆明全年无夏,四季如春;贵阳四季分明。
答案:昆明全年无夏,春秋相连(或四季如春);贵阳四季分明。
主题探究:(2)根据材料二,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
解析:根据材料二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可直接归纳总结。
昆明的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贵阳的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答案:昆明的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贵阳的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主题探究:(3)材料二显示,在1月和4月,昆明和贵阳的气温日较差之间的差异明显比7月和10月大,请根据气温日较差与降水量的关系,结合材料三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
解析:降水量大,阴雨天气多,气温的日较差就小;反之就较大。
11月到次年的4月,降水量大。
答案:降水量大气温日较差小,降水量小气温日较差大;因此降水量的差异越大,气温日较差的差异就越大,反之越小;据材料三可知,昆明和贵阳在11~4月的降水量差异明显大于其他月份的降水量差异,所以此时两者气温日较差的差异明显大于其他月份。
主题探究:(4)昆明和贵阳的气候分别具有“四季如春”和“冬无三日晴”的特点。
分析上述气候特点的成因解析:主要从地势和昆明准静止锋两个角度考虑。
答案:冬季,昆明处于昆明准静止锋的暖气团控制下,气温较高,冬无严寒;夏季,昆明由于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夏无酷暑,因此四季如春。
贵阳冬季处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控制下,处于主要的降水区内,因此冬季降水较多。
主题探究: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两个城市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所给材料皆为图表,读图、析图,地理特色体现的一览无余。
考查的内容涉及季节、气温、降水、地形地势等自然地理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与区域性的特点,更突出了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的有机融合。
基础知识:锋面系统一、锋面系统1.锋面特征(1)气团: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常伴有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基础知识:锋面系统2.锋与天气(1)冷锋基础知识:锋面系统-14-(3)准静止锋基础知识:锋面系统-15-3.锋面活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1)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暴发的寒潮。
(2)准静止锋:夏季江淮流域的梅雨天气。
基础知识:锋面系统-16-基础知识: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17-基础知识: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18-基础知识: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19-难点突破: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比较-20-难点突破: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21-难点突破:气旋、反气旋中风向的判断1.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下图所示,为北半球气旋。
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45°,即为风向,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西北风,南侧为西南风,北侧为东北风。
-22-难点突破:气旋、反气旋中风向的判断2.用左右手定则判断典例应用: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
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冬季某月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
典例应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高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若图中等压线状况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①地经②地到③地,天气变化可能是A.气温:暖→冷→暖B.气压:低→高→低C.降雨:晴→雨→晴D.风向:东北风→西北风→东南风3.据图推断A.甲地昼夜温差比乙地大B.乙地天气是秋高气爽C.①对未来可能有雨雪天气D.②比④风速大典例应用:【详解】1.②位于冷锋前,在未来48小时将经历冷锋过境,因此未来会有大风、雨雪天气;③位于暖锋后,而暖锋降水位于锋前,因此未来为晴天;①距离冷锋较远,说明冷锋已经过境,因此为晴朗天气;④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但没有雨雪天气。
因此②处“洗车指数”最高,故B正确。
2.图中①与冷锋锋面距离远,说明冷锋已经过境,天气晴朗;②处位于冷锋锋面附近,且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易形成阴雨天气;③位于暖锋后,而暖锋降水位于锋前,因此③处天气晴朗,故C正确。
①处位于冷风后,受冷气团可知,而②、③分别位于冷锋前和暖锋后,受暖气团可知,因此①处气温低,故A错误。
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知:①处气压大于1015,而②处小于,③处小于1005,故B 错误。
由图中各点与等压线的位置关系可知,②处为西南风,故D 错误。
典例应用:【详解】3.甲地位于高压中心,天气晴朗;乙地位于低压中心,为阴雨天气,晴天昼夜温差大于阴雨天气,故A正确、B错误。
图中①与冷锋锋面距离远,说明冷锋已经过境,天气晴朗,故C错误。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图中④处等压线比②处密集,故D错误。
答案提示:1.B 2.C 3.A典例应用:雪花的形态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温度和湿度。
根据国际研究,树枝状“最美雪花”多在-10℃~-20℃的环境中形成,同时需要充裕的水汽补给以及较为漫长的生长时间。
下图为冬季温度适宜“最美雪花”生长的地区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四个地点中,最有可能拍摄到“最美雪花”的是A.M B.N C.P D.Q5.在温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下列区域出现“鹅毛大雪”频率较高的是A.伊犁河谷地B.大兴安岭西坡C.藏北高原D.内蒙古高原6.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C.夏季普遍高温D.雨热同期典例应用:【详解】4.树枝状“最美雪花”多在-10℃~-20℃的环境中形成,同时需要充裕的水汽补给以及较为漫长的生长时间;四个地区中MPQ三地都地处干旱区,水汽不足;N地在长白山东侧水汽充足,冬季漫长,满足“最美雪花”形成条件。
选B正确。
5.“鹅毛大雪”是降雪量大且降雪强度大,伊犁河谷是冬季西风的迎风坡且水汽充足,受山地阻挡影响降雪强度大,多为暴雪;大兴安岭西坡、藏北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地干旱水汽量不足。
选A正确。
6.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东部是季风气候、西北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有高寒气候,南北跨度大,地跨寒、温、热不同的温度带;东西跨度大,由沿海线到内陆水分条件变化大;且境内地形起伏大、地形多样,使得气候东西南北变化大,垂直方向变化大,适宜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动植物生活。
选B正确。
答案提示:4.B 5.A 6.B典例应用:湟水谷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属河谷农业,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青稞,油料作物主要为油菜。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①谷地海拔较低,光热资源较丰富②降水较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水源③地形平坦,土层较深厚④土壤较肥沃,农作物二年三熟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8.关于湟水谷地油菜花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全国油菜种植区中,花期较迟B.由于谷地纬度大致相当,花期基本一致C.从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渐推迟D.湟水谷地油菜花花期为每年的4~5月9.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的耕作制度的形成条件是( )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C.土壤比较肥沃D.冬季风不能到达典例应用:【详解】7.该区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降水较少,河流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由于该区域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满足一年一熟,②④错误;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由于谷地地区海拔较低,光热资源相对较丰富;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层较深厚,①③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
8.由于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在全国油菜种植区中,花期较迟,大约在夏季,故A正确、D错误。
湟水谷地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跨纬度较大,花期相差较大,湟水下游谷地纬度较低,气温升高较早,所以花期早,湟水上游谷地纬度较高,气温升高晚,花期晚,所以从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渐提前,故B、C错误。
典例应用:9.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纬度低,获太阳辐射多,是我国水热条件组合最好的地区。
A熟制取决于气候条件,尤其是热量条件,此地区生长期长,雨热同期,A正确;B、熟制与平原面积以及耕作方式无直接关系,B错误;C、土壤肥沃程度决定农作物种类,但不是耕作制度形成条件,C错误;D、冬季风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几乎不受影响,原因是海拔较高,而且北部的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可阻挡冷气团南下。
D错误。
故选A。
答案提示:7.C 8.A 9.A拓展延伸:活用“五看”法判断冷锋与暖锋1.看符号拓展延伸:活用“五看”法判断冷锋与暖锋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拓展延伸:活用“五看”法判断冷锋与暖锋3.看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拓展延伸:活用“五看”法判断冷锋与暖锋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拓展延伸:活用“五看”法判断冷锋与暖锋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典例探究:读我国部分地区等温线(°C)分布图、海南岛某地气候资料图和广东广西甘蔗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