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化学比初中学习的要难得多,在必修二的化学课本中,我们护接触到很多新的知识点,想要学好这些知识点,我们就要经常熟悉课本,勤复习。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1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原理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③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①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②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2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3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①CH:C2H2和C6H6

②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

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4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一)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二)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2H2O通电2H2↑+O2↑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2KCl+3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H2CO3===H2O+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高温3Fe+2CO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高温3Fe+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一)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7.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8.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29.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30.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31.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32.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33.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二)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三)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H2SO4====MgSO4+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2+H2O

(四)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Na2SO3+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3====Na2SO4+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CO2====CaCO3 +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SO2====CaSO3 +H2O

(五)酸+碱盐+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K2SO4+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

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2Fe(OH)3====Fe2(SO4)3+6H2O

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NaOH====NaNO3+H2O

(六)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H2O+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 +2HCl

(七)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CuSO4====Cu(OH)2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FeCl3====Fe(OH)3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MgCl2====Mg(OH)2 +2NaCl

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CuCl2====Cu(OH)2 +2NaCl

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Na2CO3===CaCO3 +2NaOH

(八)盐+盐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H2O===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CuSO4?5H2O加热CuSO4+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1.原子(A z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 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 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 等)。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必修2 知识点梳理 一、原子结构:如:Z A n R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二、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2、元素周期律 (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2)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1)“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2)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三、化学键 1、离子键: A. 相关概念: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AB, A2B,AB2,A2B2) 2、共价键: A. 相关概念: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NH3, CH4,CO2,HClO,H2O2) 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4、常见的放热反应: A. 所有燃烧反应; B. 中和反应; C. 大多数化合反应; 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 E. 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的吸热反应: A. 大多数分解反应; 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2NH4Cl + Ba(OH)2·8H2O == 2NH3 + BaCl2 + 10H2O 6、中和热: A. 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B、中和热测定实验。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原电池: (1) 概念: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 工作原理: 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 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b. 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 c. 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a.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 b.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 (5)金属活泼性的判断: a.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b.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化学比初中学习的要难得多,在必修二的化学课本中,我们护接触到很多新的知识点,想要学好这些知识点,我们就要经常熟悉课本,勤复习。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1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原理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③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①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②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2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 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 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 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逐渐减弱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1 一、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二、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 H2O NH3 H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2 一、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二、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 ②小苏打:NaHCO3;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3篇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3篇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1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一)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二)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2H2O通电2H2↑+O2↑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

2CuO+H2O+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2KCl+3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H2CO3===H2O+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高温3Fe+2CO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高温3Fe+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一)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7.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8.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29.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30.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其中,质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中子数量则决定了同一元素不同核素的存在,而电子则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电子按照能量最低的原则排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将元素按照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不同排列而成的表格。周期数等于元素最外层电子层数,主族序数等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共有7个主族和7个副族,以及三个Ⅷ族和一个零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能够显示出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例如,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而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包括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例如,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则相反,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同一周期内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掌握元素周期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这些性质包括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这种周期性变化实际上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同一周期内的元素性质也存在递变规律。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它们的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而主要化合价则依次为+1、+2、+3、-4、+5、-3、+6、-2、+7和-1.此外,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单质与水或酸置换、 氢化物的化学式、与H2化合的难易、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 价氧化物的化学式、酸碱性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对于同一周期内的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判断:金属性强(弱)的元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氢氧化物碱性强(弱),相互置换反应强(弱);而非金属性强(弱)的元素单质与氢气易(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注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一、热化学 1、热化学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完全相同物质的反应,其化学反应产物和反应物之间所失去和固定的热量是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来的,这就是热化学定律。 2、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是描述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产物和反应物之间放热量和获得热量等原理的一般化数学表达式,形式为: ΔQ = ΔH + RT∆S(1) 其中ΔQ、ΔH分别表示反应的热量变化和热势能变化,T表示温度,R为气体常数,∆S表示反应熵。 3、热力学三定律:第一定律由确定性推断,表明混合物的总热容高于它的组分,即热容不是一个可以施放的量;第二定律为可能性推断,表明在定压定温条件下,像熵的大小关系决定反应是否可能发生,而像熵的大小只与反应物本身的物质性质、温度、压力等相关,与反应本身的物理活性无关;第三定律联合前两定律,表明熵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物质的组成和温度。 二、团簇结构 1、团簇概念:团簇是指用原子或分子形成一个具有稳定结构的微小体系。团簇具有一定的大小,一般不超过一定原子数,并有一定的形状,如特征椭球、正方体、弯曲带、顶角锥等。 2、团簇结构:团簇的结构取决于其原子的电子构型。根据原子的类型及不同的电子层次,可以将团簇分为两大类:金属团簇和非金属团簇。金属团簇主要由金属原子组成,其结构表现为有原子核(离子核)和电子膜相混合的结构;非金属团簇是由非金属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等)组成,其结构表现为分子核和分子膜相混合的结构。 3、团簇的定义:团簇是由有限的原子和分子组成的自组装结构。其组成的单元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分子,它们之间可以存在紧密的共价键结合,也可能存在电子共振和静电作用,甚至可能发生复合反应,形成新的分子。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要点总结 想有效学好必修二的化学,课后就要利用好时间做好知识点的总结工作,在总结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重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和非金属*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起反应置换出*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氧化物的碱*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气生成气态*化物的难易及气态*化物的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质不同,化学*质相同) 一、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金属*)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逐渐增强,还原*——→逐渐减弱,气态*化物稳定*——→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逐渐增强,碱*——→逐渐减弱 二、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用电子式表示出下列物质: co2、n2、h2s、ch4、ca(oh)2、na2o2、h2o2等如:naoh中含极*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和非极*共价键 一、乙醇 1、物理*质:无*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重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重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重点归纳 必修二的化学内容对于理科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将必修二的化学知识掌握好,有利于为高考奠定结实的知识基础。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高中化学必修二必备知识 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高中化学必修二常考知识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必修2重要的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2重要的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2重要的知识点 高中必修二的化学知识难在哪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最难的应该就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2必备知识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 (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高中必修二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必修二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在高中复习期间,化学科目的备考是相对比较轻松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根据考纲来复习知识点,重视常考的知识的复习。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必修二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高中必修二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二、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高中必修二化学易错知识 “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 01 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02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整理 很多同学在复习高中化学必修二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效率不高。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化学必修二必考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化学必修二必考知识点2 化学能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中子数量和质子数量的和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和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一列。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和族的归属,可以分为7个主族、7个副族、3个Ⅷ族和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可以总结为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于化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预测元素化学性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帮助。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如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这种周期性变化实质上是由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所导致的。 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如下所示,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 1.电子排布 2.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依次减小。 3.主要化合价为+1、+2、+3、+4、-4、+5、-3、+6、-2、 +7、-1.

4.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加。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的难易程度依次增加。 6.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Cl、Cl2O7、Na2O、MgO、Al2O3、SiO2、PH3、H2S、SO3、P2O5、H3PO4等。 7.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依次增加。 8.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l2O7、Na2O、MgO、Al2O3、SiO2、SO3、P2O5等,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NaOH、 Mg(OH)2、Al(OH)3、H2SiO3、H2SO4、H3PO4等。 10.化学式依次变化。 11.酸碱性依次变化。 12.变化规律依次变化。 在同周期元素中,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对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 结 篇一:人教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 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 2 容纳的电子数是2n;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

号: K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8种元素 元 7第四周期 418种元素素 7第五周期 5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 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