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设计中风管、风口、风井风速的选取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4
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风速规范要求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在安装这些系统时,风速规范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在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风速规范要求,包括风速的定义、风速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规范标准。
一、风速的定义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单位面积所产生的流量。
在暖通空调系统中,风速直接影响着空气的流动性能和舒适度。
过高或者过低的风速都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如噪音、空气不均匀、温度差异等。
二、风速的重要性1. 舒适度适宜的风速是保证室内舒适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人体对风速的感知,通常建议在空调制冷模式下,风速控制在0.25~0.35m/s之间,而在供暖模式下,风速应该控制在0.15~0.25m/s之间。
适当的风速可以提供较好的风降温效果或者风暖效果,并且不会给人带来不适感。
2. 空气流动性能合适的风速可以保证空气在室内均匀流动,避免局部死角出现。
通过控制风速,可以让室内空气均匀混合,保持一定程度的换气效果,减少室内物质的积聚和异味的产生。
3. 节能合理控制风速也有助于节约能源。
过高的风速会造成风阻增大,增加风机的工作负荷,从而导致能耗的增加。
增加风速还会使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要求空调系统更频繁地工作来调整温度,进一步增加能耗。
三、风速规范标准国家对于暖通空调系统中的风速规范有一定的标准要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范:1. ASHRAE标准ASHRAE (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学会)是国际上公认的暖通空调设计和规范标准之一。
根据ASHRAE 55标准,人体对于垂直风速的舒适性感知范围为0.1~0.4m/s。
同时,ASHRAE 62.1标准也规定了风速的最小要求,一般要求风速不低于0.15m/s。
2. GB 50736标准GB 50736标准是中国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与施工规范。
根据该标准,室内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风速的舒适范围为0.20~0.30m/s;在供暖模式下,舒适范围为0.10~0.20m/s。
风管风速标准风管风速标准是指在通风系统中,风管内气流的速度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通风效果的达到。
风速标准的制定对于通风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对风管风速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风管风速标准的制定是基于通风系统的需求和设计参数的。
通风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室内空气的流通情况、空气质量的保证以及系统的能耗等因素,而这些都与风管内的气流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风速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以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通风效果的达到。
其次,风管风速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部位的要求。
在通风系统中,不同部位对于风速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
例如,对于一般的办公区域,风速标准可能相对较低,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舒适度和质量;而对于厨房、洗手间等区域,由于需要排除室内的异味和湿气,因此风速标准可能会相对较高。
因此,风速标准的制定需要根据不同部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制定。
另外,风管风速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通风系统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过高的风速会增加系统的能耗,而过低的风速可能会影响通风效果,因此需要在保证通风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因此,在制定风速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达到系统的节能和高效运行。
最后,风管风速标准的制定需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要求。
在国家相关的通风系统设计规范中,对于风速标准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因此在制定风速标准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要求,以保证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风管风速标准的制定是通风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实际需求、不同部位的要求、能耗和运行成本以及国家的规范和标准要求。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充分考虑和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合理、科学的风速标准,以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通风效果的达到。
中央空调系统风道风速和风口的选择作者: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1-01-04 浏览次数:576 【大中小】【复制】【打印】1、风管内的风速一般空调房间对空调系统的限定的噪音允许值控制在40~50(A)之间,即相应(或)数为35~45(A)。
根据设计规范,满足这一范围内噪音允许值的主管风速为4~7,支管风速为2~3。
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10。
2、出风口尺寸的计算为防止风口噪音,送风口的出风风速宜采用2~5。
风口的尺寸计算与风管道尺寸的计算基本相同,一般当层高在3~4米的房间大约取风速在2~2.5米每秒。
根据经验一般可将使每个风口在20~25平方米的面积,其风量大约在500立方米左右。
3、回风口的吸风速度回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吸风速度取4~5,回风口位于房间下部时,若不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3~4 ,若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1.5~2 ,若用于走廊回风时,取1~1.5 。
4、风管安装注意事项及风管计算❖在风管设计尽量小的情况下保证主管风速5,支管风速3,❖风管计算公式:所选设备风量÷3600÷风速=风管截面积❖同时注意保证风管:长边÷短边≤4一般不要>4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风口的选择:所选房间风量÷3600÷风速=散流器喉部截面积❖注意:双百叶风口截面积为以上公式所得面积÷0.75、计算风管尺寸1)等阻尼法(等压法)是一种方便的计算法,适用于多种场合。
2)根据下表确定主风管中的基本阻尼系数。
因回风管位于吸风部位,主要承受外部压力,应注意减轻其风管负担。
对于风管系统,常采用送风管0.08-0.152,回风管0.06-0.1 2作为基准。
6、在进行风管机的风管道设计时,注意在风管机的进、出风处加静压箱,以均衡风压,减少噪音,并且使静压箱内的流速保证在3米每秒以下,其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7、风压估算❖如弯头、三通、变径等较少的情况下每米损失4左右。
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确定1、一般工业建筑的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风速(m/s)风管类别钢板及非金属风管砖及混凝土风管干管6~14 4~12支管2~8 2~62、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网速及通过部分部件时的迎面风速(m/s)部位推荐风速最大风速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风机吸入口 3.5 4.0 5.0 4.5 5.0 7.0风机出口 5.0~8.0 6.5~10.0 8.0~12.0 8.5 7.5~11.0 8.5~14.0 主风管 3.5~4.5 5.0~6.5 6.0~9.0 4.0~6.0 5.5~8.0 6.5~11.0 支风管 3.0 3.0~4.5 4.0~5.0 3.5~5.0 4.0~6.5 5.0~9.0 支管上出风管 2.5 3.0~3.5 4.0 3.0~4.0 4.0~6.0 5.0~8.0 新风入口 3.5 4.0 4.5 4.0 4.5 5.0空气过滤器 1.2 1.5 1.75 1.5 1.75 2.0换热盘管 2.0 2.25 2.5 2.25 2.5 3.0喷水室 2.5 2.3 3.0 3.03、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m/s)部件名称迎面风速1.进风百叶窗风量>10000 m3/h 2.0~6.0风量<10000 m3/h 2.0排风百叶窗风量>8000 m3/h 2.5~8.0风量<8000 m3/h 2.52.加热盘管 2.5~5.0(1)蒸汽和热水盘管最小1.0,最大8.0(2)电加热器裸线式参见生产厂家资料肋片管式参见生产厂家资料3.空气过滤器(1)板式过滤器1)黏性滤料 1.0~4.02) 干式带扩展表面,平板型(粗效)同风管风速3)褶叠式(中效)≤3.84)高效过滤器(HEPA) 1.3(2)可更换滤料的过滤器卷绕型黏性滤料 2.5卷绕型干式滤料 1.0(3)电子空气过滤器电离式0.8~1.84.冷却减湿盘管 2.0~3.05.空气喷淋室喷水型参见生产厂家资料填料型参见生产厂家资料高速喷水型 6.0~9.04、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允许噪声级,通风空调风管和出风口的最大允许风速(m/s)室内允许噪声级(dB)干管支管风口25~35 3.0~4.0 ≤2.0 ≤0.835~50 4.0~7.0 2.0~3.0 0.8~1.550~65 6.0~7.0 3.0~5.0 1.5~2.565~85 8.0~12.0 5.0~8.0 2.5~3.5注:①百叶风口叶片间的气流速度增加10%,噪声的声功率级将增加2dB,若流速增加一倍,噪声的声功率级约增加16dB。
104/0.611152/0.142722/0.22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1、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室外空气入口2、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速m/s注:民用住宅≤35dB (A ),商务办公≤45dB (A )。
四、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1、送风口风速4m/s 2、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3、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4、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饭店房间、会客室 百货公司、剧场 5、回风口风速下部 6、回风格栅的推荐流速m/s百叶窗的推荐流速m/s8、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0.380.38--1.529、顶棚散流器送风量10、侧送风口送风量送风口流速m/s250*1501151000*75200五、通风系统设计1、送风口布置间距回风口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般原则:(1)人不经常停留的地方; (2)房间的边和角; (3)有利于气流的组织。
2、标准型号风盘所接散流器的尺寸表-办公室注:办公室推荐送风口流速:2.5-4.0m/s风机盘管接风管的风速:通常为1.5—2.0m/s之间,不能大于2.5m/s,否则会将冷凝水带出来。
3、散流器布置散流器平送时,宜按对称布置或者梅花型布置,散流器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宜小于1000mm;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布置时,其相应送风范围(面积)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1.5,送风水平射程与垂直射程(平顶至工作区上边界的距离)的比值,宜保持在0.5~1.5之间。
实际上这要看装饰要求而定,如250*250的散流器,间距一般在3.5米左右,320*320在4.2米左右。
4、空调房间允许最大送风温差℃舒适性空调的送风温差送风高度H小于等于5m,送风温差小于等于10度;送风高度H大于5m,送风温差小于等于15度。
为防止出风口结露,应使送风干球温度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2-3度。
5、工艺性空气调节空调房间允许最大送风温差.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空调通风工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期间,新风量宜满足下表的规定值,或者满足空气调节房间内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1%。
风管与风速的确定风管计算三种方法:静压复得法假定风速法等摩阻法空调风系统的管道设计(一)风管机在设计管道时首先必须从产品资料上了解三个参数:风量、风压、噪声。
1.风量:为了确定送风管道大小。
2.风压:也叫机外静压。
为了计算在送风过程中克服阻力所需的参数。
简单不确切地说,就是能将风送多大距离的动力。
3.噪声:其产品技术资料所标的噪声只是相对的,因为噪声是随不同条件而相应的变动的。
可能产生噪声的渠道有:机器本身的风机、机器运行振动、送风风压过大等。
(二)风系统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合理采用管内的空气流速以确定风管截面尺寸,计算风系统的阻力及选择风机,平衡各支风路的阻力以保证各支风路的风量达到设计值。
那么管内风速如何选择?风管尺寸如何来确定呢?※管内风速的选取决定了风管截面的尺寸,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F=a×b=L/(3600&#8226;V) (公式1-1)式中:F:风管断面积(㎡)a、b:风管断面长、宽(m)L:风管风量(m³/h)V:风速(m/s)以上各取值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①建筑空间:在现代的建筑中,无论是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还是高档别墅,建筑空间都是相当紧张的,因此要求我们尽可能提高风速以减少风管的截面。
(管内风速与风管截面积成反比,即是风速越高,则风管截面积越小,反之,风速越低,则风管截面积越大。
)②风机压力及能耗:风速越高,则风阻力越大,风机的能耗也就越大,从此点来说又要求降低风速。
③噪音要求:风速对噪音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随着风速的提高,风机风压的要求较高而引起风机的运行噪声加大;第二,风速加大至一定程度时,在通过风管部件时将产生气流噪声;第三,随着风速的提高,风管消声的消声能力下降。
总的来说,风管内的风速越高,则所产生的噪声就越大。
因此,管内风速的选取是综合平衡各种因素的一个结果.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有关手册以及根据实际工程的体会,建议空调通风系统中的各种风道内的推荐风速见下表所示:(表1)场合以合宜噪声为主导主风管的风速V(m/s)以合宜风管阻力为主导的风速V(m/s)送风风速标准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m/s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流速m/s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m/s通风系统之流速m/s百叶窗的推荐流速m/s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规范中干管,支管等风速的范围是多少?(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管时不应大于15 m/s;(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 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 m/s。
空调风口风速设计规范取值汇总汇总如下:1、排烟口的风速≤10m/s(老建规9.4.6.6)2(1)、空调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采暖6.5.9)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2-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3-5 m/s。
条缝型风口下送(多用于纺织厂),当空气调节区层高为4-6m人员活动区风速不大于0.5m/s时,出口风速宜为2-4m/s。
(采暖条文6.5.9&民用条文7.4.11&技措5.4.6.2【孔板】)3、空调回风口的吸风速度:(采暖6.5.11&民用7.4.13)利用走廊回风时,回风口安装在门或墙下部的回风口面风速1-1.5m/s(采暖条文6.5.11)4、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的空气流速(m/s):(民用表6.6.4-1)5、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风口风速(m/s):(民用表6.6.5)6、进、排风口风速(m/s):(技措表4.1.4)7、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技措4.2.10.2)8、洗衣房机械排风系统洗衣机、烫平机、干洗机、压烫机、人体吹机等散热两大或有异味散出的设备上部,应设置排气罩,其罩面风速应≥0.5m/s。
(技措4.5.1.3.1)9、实验室通风柜操作口处风速:(技措表4.5.7)10、暗室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排风量宜取≥5次/h换气。
排风口宜设在水池附近,进风口应采用遮光百叶窗,通过百叶窗的风速应<2m/s。
(技措4.5.8)11、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技措4.8.5.3)12、人员长期停留的区域采用置换通风方式时,人脚踝处风速不宜超过0.2m/s。
(技措5.4.10.2)13、各类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技措表5.4.11-1)14、散流器颈部最大风速(m/s): (技措表5.4.11-2)15、回风口吸风速度:(技措表5.4.13)一、风口选用总说明:(10K121)1、风口布置需要综合考虑室内气流组织、噪声、建筑装修美观要求、安装维修以及经济性等方面因素。
空调风⼝风速设计规范取值汇总空调风⼝风速设计规范取值汇总汇总如下:1、排烟⼝的风速≤10m/s(⽼建规9.4.6.6)2(1)、空调送风⼝的出⼝风速,消声要求较⾼时,宜采⽤2-5m/s,喷⼝送风可采⽤4-10m/s。
(采暖6.5.9)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风速2-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风速3-5 m/s。
条缝型风⼝下送(多⽤于纺织⼚),当空⽓调节区层⾼为4-6m⼈员活动区风速不⼤于0.5m/s时,出⼝风速宜为2-4m/s。
(采暖条⽂6.5.9&民⽤条⽂7.4.11&技措5.4.6.2【孔板】)3、空调回风⼝的吸风速度:(采暖6.5.11&民⽤7.4.13)利⽤⾛廊回风时,回风⼝安装在门或墙下部的回风⼝⾯风速1-1.5m/s(采暖条⽂6.5.11)4、⾃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的空⽓流速(m/s):(民⽤表6.6.4-1)5、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风⼝风速(m/s):(民⽤表6.6.5)6、进、排风⼝风速(m/s):(技措表4.1.4)7、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于8m/s,且不宜⼤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技措4.2.10.2)8、洗⾐房机械排风系统洗⾐机、烫平机、⼲洗机、压烫机、⼈体吹机等散热两⼤或有异味散出的设备上部,应设置排⽓罩,其罩⾯风速应≥0.5m/s。
(技措4.5.1.3.1)9、实验室通风柜操作⼝处风速:(技措表4.5.7)10、暗室通风宜采⽤机械排风、⾃然进风的通风⽅式,排风量宜取≥5次/h换⽓。
排风⼝宜设在⽔池附近,进风⼝应采⽤遮光百叶窗,通过百叶窗的风速应<2m/s。
(技措4.5.8)11、机械加压送风⼝不宜⼤于7m/s;排烟⼝不宜⼤于10m/s;机械补风⼝不宜⼤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于5m/s;⾃然补风⼝不宜⼤于3m/s。
(技措4.8.5.3)12、⼈员长期停留的区域采⽤置换通风⽅式时,⼈脚踝处风速不宜超过0.2m/s。
风速选择参考资料表1:机械通风系统空气流速(m/s)系统部位空气过滤器换热盘管喷水室风机出口主风管支风管空气流速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1.2~1.75 2.0~2.5 2.5~3.0 5.0~10.5 5.0~8.0 3.0~5.0站房、库房、机房 1.75~2.0 2.5~3.0 2.5~3.08.0~14.0 6.0~12.0 4.0~7.0注:引自《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P64表2: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风速及通过部分部件时的迎面风速(m/s)部位推荐风速最大风速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风机吸入口 3.545 4.557风机出口 5.0~8.0 6.5~10.08.0~12.08.57.5~11.08.5~14.0主风管 3.5~4.5 5.0~6.5 6.0~9.0 4.0~6.0 5.5~8.0 6.5~11.0支风管3 3.0~4.5 4.0~5.0 3.5~5.0 4.0~6.5 5.0~9.0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 2.5 3.0~3.54 3.0~4.0 4.0~6.0 5.0~8.0新风入口 3.54 4.54 4.55空气过滤器 1.2 1.5 1.75 1.5 1.752换热盘管2 2.25 2.5 2.25 2.53喷水室- 2.5 2.5-33注:1.本表根据井上宇市著·范存养等译《空气调节手册》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相关内容汇编而成,供设计参考。
2.引自《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P1144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下表取值表3:风管内的空气流速(低速风管)风管分类住宅(m/s)公共建筑(m/s)干管 3.5~4.56.0 5.0~6.58.0支管 3.05.0 3.0~4.56.5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 2.54.0 3.0~3.56.0通风机入口 3.54.5 4.05.0通风机出口 5.0~8.08.5 6.5~1011.0注:1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风管风速设计标准
在进行风管风速设计时,应参考以下标准:
1. 国家标准:中国国家标准GB 5034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有关通风与空气调节的规定,以及GB 50034《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通风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
2. 行业标准:例如中国建筑学会编制的《建筑给排水与暖通空调工程设计规范》(GB 50019)、欧洲建筑工程专业组织编制的《建筑钢管工程设计规范》(EN 1993-1-8)、美国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师学会编制的《风洞试验手册》(ASHRAE Handbook)等。
3. 建筑设计规范:如特定建筑类型的设计规范、地区性建筑设计规范等,这些规范中可能包含了对风管风速的具体要求。
风管风速设计标准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风管内的风速:一般要求在设计工况下,风管内的风速应满足正常运行所需的风量要求,且不得超过风管的可承受速度。
具体风速的选取应考虑管道材料、口径、布局等因素。
2. 管道风速分布:在设计中要尽量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风速区域,以确保整个风管系统具有良好的风量均衡。
通常会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空间布置进行风速分布的设计。
3. 设计风速与实际风速之间的误差:风管系统中会存在一定的阻力和流速分布等因素,导致设计风速与实际风速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误差,以确保实际运行时仍能满足要求的通风效果。
风管风速设计标准的目的是确保通风系统能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提供足够的风量,并保证空气的流通和质量。
具体标准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和国家或地区的规范进行确定。
排烟风口风速不宜大于10m/s 老火规
9.4.6-6 (注意:如果是商场那种划分
很多防烟分区的,排烟口的大小要用风
量除以2再算,因为着火时是开两个风
口)(注意:排烟口面积求出后,除以
0.75的遮挡系数,即为排烟口面积)
排烟补风的送风口按措施4.8.5
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公共聚集场所
不宜大于5,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
9.3.6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中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老火规)
风管如下(老火规):
9.1.6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排烟管道和补风管道内的风速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 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但是有消声要求的,风管风速见暖规表10.1.5
消防排烟风井和消防补风风井的风速多
少合适?不大于15,10-15米左右比较
合适。没有不小于多少的固定,但是个
人觉得小于5不太好。按老防火规范
9.1.6
9.1.6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排烟管道和补风管道内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 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有时喉部风速为18什么的也没事,因为规范写
的是不宜。
风井内的风速7~8一般,最大不超过10.
不超过10主要是指排烟,报批稿要求排
烟风井风速不超10,排风什么的可以稍
微大点。
地下车库通风、空调风管内风速:民规条文说明81页6.6.3条,
风速最高10.
9.4.8 排烟风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满足排烟系统最不利环路的要求。其排烟量应考虑10%~20%的漏风
量;
2 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排烟专用的轴流风机;
3 排烟风机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
4 在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
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
新风送、排风风管风速:按措施64页表
4.6.11.
双百的遮挡系数一般取0.75。
新风室内送排风风口风速见09版措施84页、85页
新风室内送风口的风速宜为1~2m/S 宾馆可选0.5~1m/s的速度
大红本1961页有室内回风口风速的要求(大红本的对,应该是
小于等于4)。措施表5.4.13也有回风口风速。以及10K121图
集第6页。
09措施5.4.2条规定了室内活动区允许
的气流速度。大红本1952~1953页有双
百的特性表。
层高4.5米送风用双百,送风口风速为
1.2;回风单百,风速1.7;层高5米送风
1.7,回风2.0左右就行。
利明哥说双层百叶一般2~4m,记得要乘
以0.75的遮挡系数。如果层高高风速就
取值大点。风机的风压一定要大。一般
层高高的要选散流器,但是散流器风速
一般3米,要是不放心就选5米左右,
没必要选这么大,你在风机处把风压选
足也不会有问题。(个人觉得如果用散
流器风速就高了,这样忽冷忽热的感脚
就明显,所以还是不用散流器的好。)
防雨百叶遮挡系数0.6,经验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