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猪自动精细饲喂系统设计与试验

种猪自动精细饲喂系统设计与试验

种猪自动精细饲喂系统设计与试验
种猪自动精细饲喂系统设计与试验

2010年12月

农业机械学报

第41卷第12期

DO I :10.3969/.j issn .1000 1298.2010.12.036

种猪自动精细饲喂系统设计与试验

*

朱 军 麻硕士 慕厚春 毕玉革 陈小江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呼和浩特010018)

摘要 设计了可用于种猪自动供料的精细饲喂系统。系统主要由可编程控制器、步进电动机及驱动器、卸料器组成,软件应用程序由组态王开发完成,主要由精细饲喂主界面和料量添加界面组成。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自动精确的投放饲料,在一定的范围内投放饲料,其最大误差不超过!2%。

关键词:种猪 精细饲喂系统 自动控制 设计中图分类号:S815 4;TP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1298(2010)12 0174 04

Desi gn of A uto precisi on Feedi ng Syste m for Pigs

Zhu Jun M a Shuosh i M u H ouchun B iYuge Chen X iao jiang

(College of M 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 ineering,Inner M ongo lia A gricultural Uni versity,H uhhot 010018,China )

Abst ract

An auto precisi o n feed i n g syste m w as designed for p i g breed i n g .A ccordi n g to syste m co m ponents

both hardw are and soft w are ,it s m a i n ly co m ponents o f hardware and so ft w are and the ir f u ncti o n w ere described i n deta i.l The m ai n ly hardw are o f precisi o n feedi n g field syste m w ere PLC ,stepp i n g m otor ,driver and d ischarger .Soft w are app lication prog ra m w as deve loped by usi n g K i n g V ie w,wh ich w as co m posed o f precision feeding i n terface and feed add i n g i n terface .Based on har dw are and corresponding soft w are application ,auto m ation and precisi o n feedi n g syste m w as achieved i n the w ho le .The resu lts o f runn i n g indicated t h at the syste m runed stab le and re li a ble ,it realized auto m a ti o n and precision feedi n g,and its m ax i m um error w ou l d be less t h an !2%w ithin certa i n range .

K ey w ords Pig ,Prec isi o n feed i n g syste m,Auto m ation contro,l Desi g n

收稿日期:20091224 修回日期:201002

24

*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预算内基本建设农口重点项目(内发改农字(2008)1715号)

作者简介:朱军,博士生,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化研究,E m a i :l z hu j unnd @163.co m

通讯作者:麻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化研究,E m ai:l m ashuosh@i i m au https://www.doczj.com/doc/b21821426.html,

引言

我国传统的种猪饲喂方式,主要是由饲养人员根据自身长期的饲喂经验添加饲料,这种饲喂方式设施简陋,科技和智力因素要求低,劳动强度大,投料精度低,饲料损失量大,不利于大规模集中饲养。

目前,国际上已出现一些先进的自动饲喂设备,常见的有德国B ig Dutch m an 公司的CALL MAT I C2、荷兰Nedap 公司的Ve l o s [1]

及其他国家的ESF 系统,虽然这些设备的自动化性能较好,但是价格昂贵,对于一般的中小型规模化养猪场难以接受。国内专注于养猪自动化饲喂设备的企业和科研单位也

很少。

针对以上弊端和不足,有必要研究自动化程度高且可实现精确投放饲料的自动精确饲喂[2~6]

统。本文对从进入产床到断奶期间的固定栏中的种

母猪个体精细饲喂系统进行设计。

1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1 1 系统结构

种猪自动精细饲喂系统由2部分组成:?硬件部分,主要包括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S7200)

[7]

、步进电动机及驱动器、卸料器。#软件分

为上位软件应用程序和下位软件应用程序。系统以

硬件为基础,以软件为支撑实现饲料的适量精确投放。计算机系统根据种猪个体设定料量,传输给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步进电动机驱动卸料器投放准确的饲料量,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自动精细饲喂系统结构框图F i g .1 Structure diag ram o f auto prec i s i on

feedi ng sy stem

种猪自动精细饲喂系统采用开环控制系统,w 1

为根据种猪个体情况由操作人员设定的饲料量,即目标值;w 2为卸料器的实际落料量,可编程控制器依据上位设定料量值,通过内部程序调节步进电动机的驱动脉冲数,实现精确落料。1 2 工作原理

为提高种猪养殖饲喂设施的自动化水平、稳定性以及精确落料性能,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采用计算机作为整个系统的监控中心,将可编程控制器作为现场的控制设备,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稳定性。#利用步进电动机的精准控位优势以及自行设计的旋转卸料器和闭环反馈系统,实现饲料的精准投放。

自动精细饲喂系统硬件在应用软件的配合下,实现系统功能。当给种猪投放饲料时,首先按照系统中给定的方案,根据种猪自身情况在计算机上位监控程序中设定所需的饲料量,设定的料量值通过通信总线传递给下位可编程控制器,为落料做准备;然后,开启上位计算机监控系统中的落料程序,启动步进电动机驱动卸料器投放饲料,直到实际落料值等于设定的落料值。

2 主要硬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硬件系统组成框图

F i g .2 Com position block d i agra m o f hard w are

计算机作为整个系统的监控中心,即系统的指挥中心。这里选用主频3 0GH z 双核处理器、3GB

内存的计算机以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件,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选用SI E MENS 的S7200产品及其扩展模块,给步进电动机提供高速脉冲,驱动步进电动机旋转。S7200和步进电动机的连接如图3

所示。

图3 S7200和步进电动机连接图

F ig .3 Connecti on graph o f S7200and steppi ng mo tor

选用两相四线制混合B Y86型步进电动机及匹

配的驱动器,可以提供7 5N ?m 的静态力矩,以确保驱动卸料器旋转落料。卸料器为自行设计,专门

用于种猪精细饲喂的槽轮式旋转下料器[8]

,其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卸料器结构图

F i g .4 Struc t ure diag ram of d i scharge r

(a)外部结构 (b )内部结构

1.轴承端盖

2.卸料器外壳

3.旋转叶轮

4.联接键

5.轴

3 主要软件系统组成

实现系统的自动精细饲喂功能,除了必需的硬

件系统之外,还得有必备的应用软件系统作为支撑。应用软件系统包括两部分:

(1)计算机上位监控应用软件系统,其主要功能是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以24个饲喂器为例的系统监控主界面如图5所示,即各喂料器的实时运行情况,并反映料量的设定情况。在料量添加界面(图6)中设定好猪只所需的料量后,开启下料开关,系统便会自动投放精确的饲料量,这时正在运行

的饲喂器上方输料管图形便会不停地闪烁,以提示该饲喂器正在投放饲料。

175

第12期 朱军等:种猪自动精细饲喂系统设计与试验

图5 系统监控主界面F i g .5 Syste m m onito ri ng i

nterface

图6 料量添加界面F i g .6 Interface of feed add i ng

(2)通过编写的内部控制程序,可编程控制器实时接收监控主界面中下达的料量设定值和下料命令,同时接收反馈的料量信息以进行微调,给步进电动机发送相应的脉冲信号驱动卸料器落料。控制器运行时部分状态图如图7

所示。

图7 控制器运行时部分状态图F i g .7 Part runn i ng sta te d iag ram o f contro ll e r

(a)产生脉冲信号 (b)卸料器落料

4 试验

为了测定自动精细饲喂系统的自动控制性能和饲喂的精度,以内蒙古科技园区养猪场的种猪及饲喂用混合饲料作为自动精细落料系统的研究对象,

全面检验系统的功能。

试验中分别为步进电动机选定不同的脉冲,产生驱动信号,用来测定系统的工作效率,经过不同周期的试验对比,从中选出适合种猪养殖所需要的落料效率。通过前期试验得知,脉冲周期为500 s 时,落料系统本身工作噪声很小(不会影响哺乳母猪及小猪的正常生活),落料效率适中,精确度高。因此确定脉冲的周期为500 s ,将脉冲数转换成时间量与落料量相对应,得到两者的数学模型如图8所示。

图8 落料量与时间关系图

F i g .8 R e lati onshi p bet ween ti m e and b l ank i ng a m ount

由图可知,落料量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其正比例函数关系拟合度达到0 9996,因此该模型完全可以编写为可编程控制器中落料的内部指导程序,实现自动精细饲喂的功能。

通过试验得到设定落料量与实际落料量之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由图可知,种猪自动精细饲喂系统实际落料量与设定的落料量基本一致,通过大量的试验得知其误差为!15%,如果以平常实际最小投料量500g 为起点,其最大误差为!2%。

图9 落料量对比图

F i g .9 Co m pa rison g raph of b l ank i ng a m ount

5 结论

(1)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实现种猪饲喂系统的

自动精细饲喂功能,并增添了实时监控和互动性,便于饲养人员操控;系统本身运行可靠,性能稳定。

(2)设计了专门用于种猪自动精细饲喂的槽轮式卸料器,为系统精确落料提供了硬件基础。

(3)系统落料精度可达!15%,若以平常实际最小投料量500g 为起点,其最大的误差为!2%。

176农 业 机 械 学 报 2010年

参考文献

1 叶娜,黄川.荷兰V e l os 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在国内猪场的应用[J].养猪,2009(2):41~42.

2 苏希.商品猪精细养殖生产管理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与实现[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Su X.i The construc tion and rea lization o f producti on m anagement d i g iti zati on platfo r m for precisi on feed i ng of comm ercia l p i g [D ].Be iji ng :Ch i nese A cademy o f A gr i cultural Science ,2005.(i n Chi nese)

3 范永存,张长利,董守田,等.奶牛精量饲喂系统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增刊):65~68.

F an Y ongcun ,Zhang Chang l,i D ong Shouti an ,e t a.l R esearch on prec i se f eeding syste m o f dairy cattl e [J].T ransac tions of the Chinese Soc i e t y for A gr i cultura lM ach i nery ,2009,40(Supp):65~68.(i n Chinese)

4 熊本海,钱平,罗清尧,等.基于奶牛个体体况的精细饲养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0):118~123.X i ong Benha,i Q ian P i ng ,L uo Q i ngyao ,et a.l D esign and rea lization of so l uti on to prec isi on feedi ng o f da iry cattl e based on si ng l e body status[J].T ransacti ons o f the Ch i nese Soc iety o f Ag ricu ltura l Eng ineer i ng ,2005,21(10):118~123.(in

Ch i nese)

5 N i ko s Papandroulak is ,P apa i oannou D i m itris .A n au t om ated feedi ng syste m f o r i ntens i ve hatcher i es [J].A quacu lt ura l

Eng ineer i ng ,2002,26(1):13~26.6 T ay M L,Patrick S K Chua ,

Si m S K,

et a.l D eve l op m ent of a fl ex i b l e and prog ra mm ab l e parts feed i ng system [J].

In ternati onal Joura l o f P roduc tion Econo m ics ,2005,98(2):227~237.

7 张扬,蔡春伟,孙建明,等.S7200PLC 原理与应用系统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陈宏勋.管道物料输送与工程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9 倪志江,高振江,蒙贺伟,等.智能化个体奶牛精确饲喂机设计与实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12):205~209.N i Zh ijiang ,G ao Zhen jiang ,M eng H e w e,i e t a.l D esi gn and experi m ent on intelligent prec isi ng feed i ng m ach i ne f o r si ng le da iry cow [J].T ransacti ons o f the Ch i nese Soc i e t y for A gr i culturalM ach i nery,2009,40(12):205~209.(i n Chinese)

(上接第168页)

1 陶俊勇,陶利民,杨定新.组合导航系统故障检测技术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1,23(1):31~35.T ao Junyong ,T ao L i m i n ,Y ang D i ngx i n .N e w f au lt detection me t hod for the i ntegrated nav i gation syste m [J].Journal of

N ati onal U niversity of D e fense T echno logy,2001,23(1):31~35.(i n Chi nese)

2 刘国良,张迎春,强文义,等.组合导航系统故障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控制工程,2006,13(2):117~119.

L i u Guo liang ,Zhang Y ingchun ,Q iang W eny,i et a.l Co m para ti ve research on fau lt detection m e t hods for i nteg rated nav i ga ti on syste m [J].Contro l Eng i neer i ng o f Ch i na ,2006,13(2):117~119.(i n Ch i nese)

3 张同双,陈锋,李晓勇,等.航天测量船I NS /GPS /DVL 组合导航系统容错滤波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6,14(5):21~23.

Zhang T ongshuang ,Chen Feng ,

L i X i aoyong ,

et a.l F au lt t o lerance filter i ng of TT&C s h i p %s I N S /GPS /DV L i ntegrated

nav i ga ti on [J].Journa l of Ch i nese Ine rtia lT echno l ogy ,2006,14(5):21~23.(i n Ch i nese)

4 刘剑慰,姜斌.基于卡尔曼滤波的G PS 导航系统故障检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11):46~49.L i u Jian w e,i Jiang B i n .F au lt detec tion i n G PS nav igati on syste m based on K al man filter [J].Journal of Sout heastU n i versity :N atura l Sc ience Edition ,2008,38(11):46~49.(in Ch i nese)

5 冯斌.A gGPS132定位测量技术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2,33(6):83~85.F eng B in .

Study on technology o f A gGPS132position i ng m easure m ent [J ].

T ransac tions o f t he Ch i nese Soc i e t y f o r

A gricultura lM ach i nery ,2002,33(6):83~85.(in Ch i nese)

6 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77

第12期 朱军等:种猪自动精细饲喂系统设计与试验

手册大全--种猪手册大全--——全套

种猪管理手册

目录1.前言 2.疾病预防 2.1疾病侵入的预防措施 2.2降低猪场发病几率 2.3治疗 2.4免疫接种 2.4.1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 2.4.2免疫程序 2.5常规治疗 2.5.1体内寄生虫的防治 2.5.2体表寄生虫的防治 3.猪舍与环境 3.1种猪场的设计与规划 3.1.1概述 3.1.2场区规划 3.1.3猪场规划方针 3.2气候 3.2.1概述 3.2.3影响气候的因素 3.2.3通风 4.饲养 4.1概述 4.2母猪的饲养 4.2.1概述 4.2.2怀孕母猪的饲养 4.2.3哺乳母猪的饲养 4.2.4断奶至配种母猪的饲养 4.3仔猪的饲养 4.3.1保育舍仔猪的饲养 4.3.2断奶仔猪的饲养 4.4配种公猪的饲养 4.5后备母猪的饲养 5.饮水供应 5.1饮水需要 5.2哺乳仔猪的饮水供应 5.3饮水供应 5.3.1湿料 5.3.2食槽供水 5.3.3水槽供水 5.3.4食槽乳头式饮水器供水 5.3.5乳头状饮水器供水 5.4饮用水质量标准 6.种猪场管理

6.1后备母猪的引进与护理 6.2母猪的淘汰 6.2.1概述 6.2.2判断淘汰母猪的标准 6.3配种区 6.3.1概述 6.3.2种公猪的利用 6.3.3青年公猪的使用 6.3.4发情鉴定和配种的最佳时期 6.3.5配种/受精管理 6.3.6发情刺激 6.4近期已配种母猪(怀孕至少已35天的母猪)6.4.1怀孕控制 6.5怀孕母猪舍 6.6分娩区 6.6.1概述 6.6.2分娩时及分娩后的护理 6.6.3产后仔猪的护理 6.7断奶中及已断奶仔猪 6.8 Topigs种猪的必要条件 6.8.1挑选和确定(祖)父母代母猪的标准6.8.2猪不同特征的评价标准 6.9父母代公猪的后备饲养及驯化 6.10清扫与消毒方法 6.11日常工作管理 6.12周工作计划 6.13管理记录 6.13.1琐事记录 6.13.2数据统计记录 6.13.3统计分析和评价

养猪技术要点

养猪技术要点 猪的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养猪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既要抓好仔猪的初生、仔猪的断奶乃至生长肥育,更要抓好种猪的饲养管理。 一、仔猪初生关 1、仔猪产生立即清除口鼻粘液,防窒息;并剪牙;同时进行免疫。 2、断脐:将脐带中血液推回体内,距腹部3-5cm处用消毒的细线结扎,并消毒。 3、假死急救:(1)人工呼吸,先清除口鼻粘液,用一手托臂部一手口对口吹气;(2)对鼻吹气;(3)捋脐法;(4)水浴法;将仔猪置于400C温水中,口鼻在外面。 4、吃乳前口服抗菌素或氯霉素,防下痢。 5、固定奶头,大个仔猪,让其吃靠后乳头;小个仔猪吃靠前奶头,吃乳前应消毒乳头,并挤出几滴初乳。 6、补铁:仔猪生后三日内肌注血宝等补血物品。 7、保温、防压、防冻。仔猪生后三日内特别弱小,应特别注意保温、防压、防冻,应日夜监护,分娩舍温应控

制在22-250C之间。 8、一般七天后给仔猪投料,应少量多餐(白天4次,晚2次)。 二、仔猪断奶育肥关 1、建好猪舍,通风向阳。 2、仔猪进舍前一周应彻底清洗、消毒猪舍。 3、断奶前2-3天,哺乳母猪喂料量逐渐减少,从而仔猪多吃料。 4、为预防仔猪下痢,要保持猪床清洁、干燥,供给洁净充足饮水;训练仔猪定点排粪便。 5、驱虫:60日龄投喂驱虫药,左旋咪唑等,按8mg/kg 体重。 6、30-37日龄进行猪瘟或丹毒.肺疫等免疫注射。 7、进猪后训练定点排粪尿,保持猪舍干净,供清洁饮水。 8、应注意观察,有发育不良猪只及体重相差20%之猪,应另圈饲养。 三、种猪的饲养管理 (一)种母猪的选择 1、原种场选长白、大约克、杜洛克母猪,繁育场选长

国办发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意见(国办发[2011]3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够强、信息快速发布传播机制不完善、预警信息覆盖存在“盲区”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较突出。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切实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加快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无缝衔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力争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二、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三)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工程建设,建成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对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连续监测。加强交通和通信干线、重要输电线路沿线、重要输油(气)设施、重要水利工程、重点经济开发区、重点林区和旅游区等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尽快构建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海上、青藏高原及边远地区等监测站点稀疏区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加密台风、风暴潮易发地气象、海洋监测网络布点,实现灾害易发区乡村两级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全覆盖。强化粮食主产区、重点林区、生态保护重点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重点区旱情监测,加密布设土壤水分、墒情和地下水监测设施。加强移动应急观测系统、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建设,提升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支撑能力。 (四)强化监测预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乡村、江河流域、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着力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在台风、强降雨、暴雪、冰冻、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要加密观测、滚动会商和准确预报,特别要针对突发暴雨、强对流天气等强化实况监测和实时预警,对灾害发生时间、强度、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区域等进行科学研判,提高预报精细化水平。要建立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规模猪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是高效益养猪技术的关键。根据生产实践,保育阶段的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仔猪自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都比较低,加之转群、环境、饲料变化等不同程度的应激,给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确保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1 提供全价营养日粮 1.1 适当提高饲粮能量浓度据生产实践,仔猪断奶后会出现暂时性的断奶应激,引起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可能会导致仔猪因日粮摄人能量不足而影响生长。因此,要适当提高饲粮能量浓度,一般可通过添加高能量的油脂使日粮消化能不低于l4.65 MJ/kg,同时根据仔猪对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和短链饱和脂肪酸消化率较高的特点,常在日粮中添加椰子油、豆油等来满足仔猪的能量需要。 1. 2 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应注意适当降低蛋白质水平,以消除蛋白质对整个日粮组成的不利影响。对植物性蛋白源可进行膨化、浓缩等处理以除去或减少抗营养因子。适当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可使肠道中的蛋白质腐败作用降低,减少消化道疾病。 1. 3 合理使用添加剂 1.3.1 添加有机酸仔猪断奶前胃内的酸性环境主要依靠母乳中乳糖发酵产生乳酸维持的。断奶后因形成乳酸的乳糖来源不足,添加酸化剂则有助于保持胃肠道内的酸度,激活消化酶,有利于有益细菌 (乳酸杆菌)的繁殖,提高消化能力。目前国内外应用的有机酸以柠檬酸、延胡索酸效果最好,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添加量一般为1.5%~2.0%。1.3.2 应用酶制剂酶制剂可弥补早期断奶仔猪体内各种消化酶的缺乏,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保证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降低仔猪的腹泻发病率,将外源酶与抗生素结合使用,将是养猪业中的重要发展趋势。 1.3.3 添加益生素益生素是从畜禽肠道正常菌群分离培养而得的有益菌种,其主要作用是能够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在肠道中的生长繁殖,形成肠道内良性微生态环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Pottm~(1993)报道,仔猪从出生后1~2d开始直接饲喂益生素,断奶仔猪的成活率可提高4%~5%。 1.3. 4 补充硒和维生素E 硒和维生素E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力,降低断奶仔猪的死亡率,预防仔猪水肿病和肝营养不良的发生,减轻仔猪断奶应激。实际应用时,饲料中亚硒酸钠的添加量为0.3g/t,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40~ 6og/t。 1.3. 5 应用调味剂调味剂可改善饲料中的不良气味和滋味,促进唾液、胰液和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和提高采食量。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调味剂有乳猪宝、乳猪香等,但其功效只体现在断奶后2~3周以内。 1.3. 6 添加抗生素生产实践证明:添加抗生素药物能有效抑制和杀灭进入仔猪消化道的病原微生物,增强抵抗力,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汪明等(1997)报道:在仔猪饲料中添加lOOmg/ kg泰乐菌素可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34.4%,料重比降低12.7%。

实验六 文件系统设计结果

实验六文件系统设计 1.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个简单多用户文件系统的设计,加深理解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和内部实现。 2.实验内容 为DOS系统设计一个简单的二级文件系统,可以实现下列几条命令DIR 列文件目录 CREATE 创建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MODIFY 修改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列目录时要列出文件名,物理地址,保护码和文件长度。 3.实验环境 ①PC兼容机 ②Windows、DOS系统、Turbo c 2.0 ③C语言 4.实验提示 ①首先应确定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主目录、活动文件等。主目录文件的形式存放于磁盘,这样便于查找和修改。 主目录结构: Ufdname 用户名 Ufdfile 指向用户的活动文件 活动文件结构: Fpaddr 文件物理地址 Flength 文件长度 Fmode 文件属性(file mode:0-Read Only;1-Write Only;2-Read and Write(default)) Fname 文件名称 ②用户创建的文件,可以编号存储于磁盘上。如:file0,file1,file2…并

以编号作为物理地址,在目录中进行登记。

③本程序需要在c:下建一个名为osfile的目录及一个名为file的子目录,在利用程序创建了文件系统后,可以在这个文件夹下查看到相关的内容。5.实验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con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MAXNAME 25 /*the largest length of mfdname,ufdname,filename*/ #define MAXCHILD 50 /*the largest child*/ #define MAX (MAXCHILD*MAXCHILD) /*the size of fpaddrno*/ typedef struct /*the structure of OSFILE*/ { int fpaddr; /*file physical address*/ int flength; /*file length*/ int fmode; /*file mode:0-Read Only;1-Write Only;2-Read and Write(default);*/ char fname[MAXNAME]; /*file name*/ } OSFILE; typedef struct /*the structure of OSUFD*/ { char ufdname[MAXNAME]; /*ufd name*/ OSFILE ufdfile[MAXCHILD]; /*ufd own file*/ }OSUFD; typedef struct /*the structure of OSUFD'LOGIN*/ { char ufdname[MAXNAME]; /*ufd name*/ char ufdpword[8]; /*ufd password*/ } OSUFD_LOGIN; typedef struct /*file open mode*/ { int ifopen; /*ifopen:0-close,1-open*/ int openmode; /*0-read only,1-write only,2-read and write,3-initial*/ }OSUFD_OPENMODE; OSUFD *ufd[MAXCHILD]; /*ufd and ufd own files*/ OSUFD_LOGIN ufd_lp;

五层电梯模型试验系统的硬件设计毕业论文

五层电梯模型试验系统的硬件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概述 (2) 1.1电梯的发展概况 (2) 1.2电梯的发展趋势 (3) 1.3课题来源及意义 (4) 1.4本文主要工作 (5) 第二章电梯模型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6) 2.1系统组成 (6) 2.1.1 信号综合及显示电路 (6) 2.1.2 轿箱控制系统 (7) 2.1.3 门控电路 (7) 2.2工作原理 (8) 第三章电梯模型的电气系统硬件设计 (9) 3.1信号综合及显示电路 (9) 3.1.1 呼叫电路 (9) 3.1.2 检测电路 (10) 3.1.3 显示电路 (12) 3.2轿箱控制系统 (14) 3.1.1 主电路及保护电路设计 (14) 3.2.2 驱动电路设计 (16) 3.2.3 保护电路设计 (18)

3.2.4 控制电路设计 (20) 3.3门控电路 (27) 3.3.1 门控及驱动电路 (27) 3.3.2 门控控制电路设计 (30) 3.4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 (34) 第四章电梯模型的结构设计 (37) 4.1总体结构的设计 (37) 4.2曳引系统设计 (39) 4.3门控系统 (40) 第五章结论和展望 (41) 5.1本文工作总结 (41) 5.2展望 (42) 参考文献 (43) 附录硬件原理图 (45) A1呼叫系统电路原理图 (45) A2楼层检测电路原理图 (46) A3信息显示电路原理图 (47) A480C196KC单片机部分 (48) A5轿厢控制系统——主电路及驱动电路原理图 (49) A6门控系统控制电路原理图 (50) 谢辞 (52)

新引种猪隔离与饲养管理

新引种猪隔离与饲养管理 新引种猪隔离与饲养管理1引种原则 生产上能够正常运转的猪群可以定义为微生物达到平衡状态的微生物复合体。事实上,很难选择到和自有猪群病原微生物群完全一致的供种方,并且从技术的角度,无法做到也没有必要去界定供种方猪群所携带的所有病原。猪群自有的微生物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时,就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猪场的生产性能,因此在引进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从比自有猪群健康水平高或者相当的猪群引种,杜绝从比自有猪群健康水平低的猪群引种。 2隔离措施 隔离措施可以降低引进新的病原体的可能性,保护自有猪群,同时利于保护新引进种猪。隔离期一般为2周。 引进猪进场前,建立隔离舍,并尽可能远离自有猪群,一般距自有猪群l00 m以外,至少和自有猪群之间有一道完全阻隔的实心墙,其邻圈最好是即将出售的育肥猪。提前l周进行清扫、冲洗干净并消毒。 隔离舍要采取全进全出方式,设施要彻底冲洗、消毒,并保持干燥;要防鸟防鼠;隔离适应期间,禁止隔离猪舍的饲养员与其它生产区内的饲养员及种猪接触,尤其在最初2周,实行全封闭管理。在此期间,如兽医确认无重要传染病、能保证良好健康状态的情况下,可适当缩减隔离期。

引进猪的第1周,要给予特殊的管理。最初2 d严格控制饲喂量,饲料和饮水要保持新鲜,同时添加常规预防量抗生素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必要时可补充电解质。 严禁隔离舍的排泄物流向自有猪群的猪舍,集中处理粪污,用烧碱进行消毒。 每日进行临床观察并记录异常状况,按30%比例进行体温抽查,上下午各l次,并作好记录、采样,对关注的病原进行监测。 隔离期内,依据临床观察或者检测结果,迅速做出处理决定,怀疑传染病时,作进一步诊断,坚决淘汰不合格猪只,避免外源性病原感染自有猪群。 3适应方案 适应就是让新引进的种猪在可控制的环境中,与自有猪群已存在的病原接触,使猪只对这些病原产生免疫力,而又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的过程。适应期一般为6周。 理想的适应过程应该在隔离舍中完成,若隔离舍的风险较大,也可以将适应过程在配种房内完成。 将即将淘汰的种猪和新引进的种猪隔栏接触(直接接触可能会导致打斗损伤),至少持续1周。 将自有生产猪群的粪便撒布在新引进种猪的水槽中,也可用清扫过粪便的扫把在水槽中涮洗的方式。至少持续l周。 将新引进的种猪和场内存在的保育中晚期(50一70日龄)或者肥育早期的猪(体重小于45 kg)直接混合饲养在一起,新引进种猪:保育/肥育猪=5:1。混合饲养期为l~2周。 驱虫,接种预防繁殖障碍的疫苗。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兴农牧业公司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 隔离舍(后备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保证后备母猪使用前合格率在90%以上,后备公猪使用前合格率80%以上。 二、工作日程 上午7:30—11:30,下午14:00—17:30 7:30~8:00观察猪群 8:00~8:30喂饲 8:30~9:30治疗 9:30~11:30清理卫生、其它工作 14:00~15:30冲洗猪栏、清理卫生 15:30~17:00治疗、其它工作 17:00~17:30喂饲 三、操作规程 1、按进猪日龄,分批次做好免疫计划、限饲优饲计划、驱虫计划并予以实施。后备母猪配种前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进行乙脑、细小病毒、猪瘟、口蹄疫等疫苗的注射。 2、日喂料两次。限饲优饲计划:母猪6月龄以前自由采食,7月龄适当限制,配种使用前一月或半个月优饲。限饲时喂料量控制在2㎏以下,优饲时2.5㎏以上或自由采食。 3、做好后备猪发情记录,并将该记录移交配种舍人员。母猪发情记录从6月龄时开始。仔细观察初次发情期,以便在第二~三次发情时及时配种,并做好记录。 4、后备公猪单栏饲养,圈舍不够时可2~3头一栏,配

前一个月单栏饲养。后备母猪小群饲养,5~8头一栏。 5、引入后备猪头一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维力康、Vc,、多维,矿物质添加剂等。同时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药物如呼诺玢、呼肠舒、泰灭净、强力霉素、利高霉素、土霉素等。 6、外引猪的有郊隔离期约六周(40天),即引入后备猪至少在隔离舍饲养40天。若能周转开,最好饲养到配种前一个月,即母猪7月龄、公猪8月龄。转入生产线前最好与本场老母猪或老公猪混养二周以上。 7、后备猪每天每头喂2.0~2.5公斤,根据不同体况、配种计划增减喂料量。后备母猪在第一个发情期开始,要安排喂催情料,比规定料量多1/3,配种后料量减到1.8~2.2Kg。 8、进入配种区的后备母猪每天放到运动场1-2小时并用公猪试情检查。 9、以下方法可以刺激母猪发情:调圈;和不同的公猪接触;尽量放在靠近发情的母猪;进行适当的运动;限饲与优饲;应用激素。 10、凡进入配种区后超过60天不发情的小母猪应淘汰。 11、对患有气喘病、胃肠炎、肢蹄病等病的后备母猪,应隔离单独饲养在一栏内;此栏应位于猪舍的最后。观察治疗两个疗程仍未见有好转的,应及时淘汰。 12、后备母猪在7月龄转入配种舍。后备母猪的初配月龄须达到7.5月龄,体重要达到110K g以上。公猪初配月龄须达到8.5月龄,体重要达到130K g以上. 第二节配种妊娠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按计划完成每周配种任务,保证全年均衡生产。 2.保证配种分娩率在85%以上。

网格化的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功能设计与实例研究

网格化的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功能设计与实例研究 摘要:随着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供电质量可靠性指标的要求日益提高供电 可靠性,保证主网安全运行是电网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灾 害对电力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由于架空输电线路范围广,变电站设备多次暴露 在自然环境中。一旦暴雨、雷电、冰雪等气象灾害来临,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将 面临巨大考验。线路跳闸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安全生产。 关键词:网格化;电网气象;监测预警;实例 引言 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的实质是分析气象信息与电网故障的相关性研究是分析不 同数据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或非 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强度。如完全相关和不完全相关, 最后可以建立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转换模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在对网格气象数据和网格设备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网格气象监测预警系统以电网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各种气象要素 对电网设备的影响,如受大风影响的架空线路、受强降雨影响的车站和房间分析,结合以往电网事故造成的气象条件数据,包括什么样的气象条件造成事故的因素、发生的事故种类、事故的影响等信息,决定未来气象条件下是否存在电网故障的 风险,从而达到电网气象监测和预警的目的。 1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构建方案 (1)系统建设目标 1.获取各种形式的气象源数据,如自动气象站、雷达估测降水量、基于网格 的精确预报等,实现对灾害性天气的精确监测和预报。 2.建立基于gis系统的网格气象平台,显示气象数据、地理数据和网格设备数据,直观显示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准确定位灾害性天气影响的网格设备。 3.加强气象资料在每年汛期电网日常工作中的应用,通过系统分析汛期可能 受暴雨天气影响的重点防洪设备,使运行维护人员在重点检查、勘察、抢修中更 有针对性,故障排除和补救。 (2)系统建设原则 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用性建设,坚 持实践第一,具有可扩展性和前瞻性;二是采用气象部门和电力部门的标准和规范,紧密衔接基础业务;三是先进性与适用性的统一;四是加强服务建设,保证 应用效果,加强电网指挥决策服务支持能力。 基于地理关系模型:系统基于完整、系统、准确的地理关系模型,以地理信 息数据为底层基础数据,将各类气象探测数据、预报数据、行政区域、电网基础 设施基础数据附加到地理属性上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地理 信息载体复杂的空间气象信息、属性数据和业务信息通过地图系统以地理的形式 直接显示出来。面向对象和所见即所得的设计和操作方法:系统以面向对象的方 式提供各种操作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操作方法”和“所见即所得的操作接口”。 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技术的特点,以图形和动画的方式面对用户,信 息的表达更加直观高效,摆脱了用户不得不面对的大量枯燥的表格和文本信息, 从中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实现可视化、直观的显示。 围绕决策服务,不断完善各种气象探测基础设施,不断强化探测时空密度,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_断奶仔猪饲养管理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_断奶仔猪饲养管理仔猪饲养如何管理?下面小编就跟大家深入探讨一下关于仔猪饲养管理技术。仔猪培育在养殖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采取适当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降低发病率,促进仔猪健康生长。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是养殖户能否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也是养猪能否成功的关键。 仔猪生理特点通常体重在20 公斤以下的猪叫仔猪,仔猪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饲养管理的独特性。 仔猪的生理特点主要有: 1、胃肠容积小,功能差,酶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机能差; 2、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出生时体内没有抗体; 3、体温调节能力差; 4、生长强度高,营养需求大。 仔猪的饲养需分阶段管理和保健。

一、生产时的仔猪 1、仔猪出生后,应该一手握住其前躯,先仔猪口鼻中的黏液抠出,再用毛巾擦干其口鼻和全身的黏液; 2、如有胎儿被包在胎衣内产出时,应该立即撕破胎衣,抢救仔猪。 3、对于产出的假死仔猪,立即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或者接产员一手托住肩部,一手托住臀部,做屈伸运动,或者小猪头朝下给小猪撸气,频率和仔猪的呼吸次数一致。 4、将仔猪全身擦干净后断脐带,长度为3--5厘米,脐带的断头处涂上碘酊或者撒上“保舍卫士”,如果脐带血流不止时候,应该立即用消毒的结扎线扎紧,或者用手捏住,待到不流血为止。 5、按照猪场的要求进行仔猪个体称重,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6、新生仔猪在吃初乳前,将每个乳头的前几滴乳汁挤掉。然后在喂仔猪。 7、仔猪全部的产出后,给母猪注射“观林先锋+增免素食针(柴胡)”做消炎处理,避免炎症继发母猪不食从此导致仔猪黄痢的发生。 二、断奶后的仔猪

操作系统简单文件系统设计及实现

简单文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一、实验目的: 1、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模拟文件管理的工作过程。从而对各种文件操作命令的实质内容和执行过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2、要求设计一个 n个用户的文件系统,每次用户可保存m个文件,用户在一次运行中只能打开一个文件,对文件必须设置保护措施,且至少有Create、delete、open、close、read、write等命令。 二、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10个用户的文件系统,每次用户可保存10个文件,一次运行用户可以打开5个文件。 2、程序采用二级文件目录(即设置主目录[MFD])和用户文件目录(UED)。另外,为打开文件设置了运行文件目录(AFD)。 3、为了便于实现,对文件的读写作了简化,在执行读写命令时,只需改读写指针,并不进行实际的读写操作 4、算法与框图 ?因系统小,文件目录的检索使用了简单的线性搜索。 ?文件保护简单使用了三位保护码:允许读写执行、对应位为 1,对应位为0,则表示不允许读写、执行。 ?程序中使用的主要设计结构如下:主文件目录和用户文件目录( MFD、UFD); 打开文件目录( AFD)(即运行文件目录) 文件系统算法的流程图如下

三、工具/准备工作: 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并做以下准备: 1) 一台运行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或Windows 2000 Server的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 计算机中需安装Visual C++ 6.0专业版或企业版 四、实验要求: (1)按照学校关于实验报告格式的要求,编写实验报告(含流程图); (2)实验时按两人一组进行分组,将本组认为效果较好的程序提交检查。

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一)种公猪的生理特点 养猪生产中,种公猪的数量所占比例很小,但所起的作用却很大。饲养种公猪的目的就是要及时完成配种任务,使母猪能够及时配种、妊娠,以获得数最多、品质好的仔猪。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要使公猪能够提供数量多、质量优的精液,即要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其次,要求公猪体质健康,配种能力强,能够及时完成配种任务。 与其他家畜相比,种公猪的生理特点有:射精量大,总精子数量多;交配时间长,消耗体力大;消耗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公猪一次射梢量平均为250 nil,多者可达500 ml,比牛羊的射精量高50-250倍。公猪精液是由精子和精清两部分组成,其中精子占2%-5%,精清主要由附争分泌物、精囊分泌物、前列腺分泌物、尿道球腺分泌物等组成。 成年种公猪在完成配种任务中,排出的精液的营养消耗也较少,在生理上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因此,除了满足其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少量的配种消耗以外,无需供给更多的营养。青年后备种公猪身体仍然生长发育,需另外补充营养。然而,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母猪是否能够正常妊娠、产仔的质量高低和数量的多少。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饲养好种公猪,提高种公猪的精液品质和精子活力,增强种公猪的体质和配种能力。 (二)种公猪的饲养 1.适宜的营养水平提供种公猪充足全面的营养,是保持种公猪体质健壮、性功能旺盛和精液品质良好的基础。种公猪的饲养要严格遵循个体饲养,所提供的日粮应能全面满足公猪对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的需要。 (1)提供适宜水平能量:种公猪饲粮中能量水平不宜过高,控制中等偏上水平

就行,即每千克饲粮含消化能10.46-12.56 MJ。能量不足可推迟公猪的性成熟,并使配种能力减弱;而能量水平过高又会导致公猪体况过肥,也会降低公猪的性欲和配种能力。对于未成年公猪,其H粮消化能应比成年猪多25%,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2)供给充足优质的蛋白质:种公猪精液干物质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如果日粮中蛋白质不足,会造成精液数量减少,精子密度稀.发育不完全和活力差,所配母猪受胎率下降.甚至丧失配种能力。因此,在配制种公猪日粮时,必须重点考虑蛋白质问题,要有一定比例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实践证明,种公猪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在非配种季节应在13%以上.配种季节应保持在15%-16%a配种旺季日粮中赖氨酸的含量不低于0.5%o (3)适量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矿物质对于种公猪精液品质和健康具有很大影响。缺少钙、磷可使公猪精液品质明显降低,出现大量畸形精子和死精子。锌、碘、钻、锰对提高公猪精液品质有着一定的效果。种公猪日粮中钙、磷比例以1.25:1为宜,同时应注意补充食盐。 维生素不足会影响公猪的正常生理代谢,造成食欲减退,生长停滞,精液品质下降。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时,公猪的性反射降低,精液品质低劣。B族维生素也是维持公猪健康和正常繁殖功能所必需,其中尤以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泛酸和维生素B,:等最为重要。 ·2.日粮配制为了满足公猪的营养需要,应根据种公猪饲养标准组成日粮进行饲喂。公猪日粮应以精料为主,有良好的适口性。日粮中不要添加太多粗饲料,一般占配合料的】00/0以下,以免饲料体积过大,造成公猪腹大下垂,影响配种。配种期间补充饲喂一些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鲜嫩青绿饲料,对提高精液品质有很大作用。日粮组成一般选择5-6种优质饲料配合而成。 3.防止过肥公猪一般在7-8月龄时开始使用,此时体重约为成年体重的60%。公猪过肥或过瘦都会降低公猪的配种能力。如果公猪配种采精次数不多,或无限量地采食高能高蛋白饲料,往往会导致公猪过于肥胖,性欲减退,逐渐失去种用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注意控制公猪采食量,不能喂得太多。当公猪肥胖时,可减少精饲料15%左右,并加喂青粗饲料,同时增加公猪运动,每天自由运动I-2 h,以锻炼公猪四肢的结实性,适当减肥和增强体质,从而提高精液品质。过瘦的公猪则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并适当减少配种次数。 4.饲养方式季节产仔方式使得公猪出现了配种季节和非配种季节之分。种公猪在非配种季节需要营养物质并不多,但在配种期,特别是配种频繁时,需要量则会大大增加。这时不仅要考虑在饲料中适当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如加喂动物性饲料或每天喂2-3个鸡蛋等,还要在非配种期饲喂量的基础上加喂20'x.--40%的饲料。 5.饲喂技术种公猪的饲喂应定时定量。有条件的地方日粮最好以精料为主,切忌长期饲喂大容积饲料,以防造成消化道负担过重,腹部下垂,从而影响配种。饲喂干粉料前应加适量水,调拌成湿料或稠粥料,也可与切碎或打成浆的青绿饲料一起饲喂.增进饲料的适n性。种猪饲喂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可以提高食欲,促进消化。每天饲喂量,体重150 kg以内的公猪,日喂饲料2.3-2.5 kg; 150 kg 以上的猪喂给2.5-3.0 kg的全价料。 (三)种公猪的管理 保持公猪健壮的体质,提供品质良好的精液。提高配种能力,除厂供给全面背养外,还要合理地进行管理。在管理方面,除了要经常注意保持圈舍清洁、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后备母猪的选择后备母猪要求在60公斤前从育肥猪群内拨到后备母猪圈内饲养。不能以育肥猪的方法一直养到配种前。如果从外面购买后备母猪,一定要从防疫好、健康水平高的猪场购买。新买来的后备母猪应当隔离饲养一段时间(一般4~6周),不能立即与本猪场猪混群,容易暴发传染病。在隔离观察期间,做好各种疫苗接种,注意观察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要求在60公斤前购买。如果购买得太晚,母猪体重太大,很可能是一直以育肥猪的方式饲养的,对繁殖不利。另一方面,购入的后备母猪太晚,到自己猪场后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很可能造成繁殖失败。 二、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后备从60公斤以后进入后备母猪培育阶段,饲养管理不同于育肥猪。应从选留用后备到母猪交配期间,让母猪自由采食,保证能量需求,适当提高能量和采食量有助于后备母猪早日达到初情期,而且还可增加后备母猪下一次发情时的排卵数。选拨的后备母猪每天生长速度保持在500~600克左右即可。这要求适当控制后备母猪的饲料量。建议改成每天饲喂2顿,最好饲喂湿料。后备母猪的饲料最好单独配制,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水平要求略高于育肥猪。这样有利于培育出繁殖力高、健壮的后备母猪。后备母猪从75公斤开始就不需要瘦肉长的太快了,因此要从这个体重开始饲

喂母猪料,最好是专门的后备母猪料。从75公斤更换为母猪料后,可半月评估一下所饲喂后备母猪的体况,不可太肥也不可太瘦。若出现太肥和太瘦的情况应调整饲料的配方,而不采用减少或增加饲喂量。当后备母猪达到7月龄、体重达到110公斤以后,注意观察母猪的初情期。第一个发情期不要配种,此时母卵巢功能尚不完善。要求在第二个发情期配种,配种前两周开始补饲催情,饲喂量增加40-50%,达到日喂3、8-4公斤配合饲料。补饲催情可增加排卵量,每窝产仔数可增加2头。配种结束后,立即把饲喂量降到补饲催情前的水平,每天约2、2公斤,日粮每公斤含消化能 12、1兆焦,含粗蛋白质13%,赖氨酸0、6%、钙0、75%、磷0、65%。从怀孕84天开始,日粮营养水平可提高到每公斤含消化能 12、5-13兆焦,含粗蛋白质14%,赖氨酸0、75%、钙0、8%、磷0、65%,日饲喂量3、25-3、5公斤。分娩前2-3天,日饲喂量降到1、8公斤左右,以免引起难产。后备母猪的管理上还应当增加其的活动面积。需要注意,尽量给母猪一个安静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这样会增加受孕的机会。同时保持圈舍卫生,训练后备母猪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必要的免疫和驱虫。

实验四 文件系统实验

实验四文件系统实验 一 . 目的要求 1、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模拟文件管理的工作过程。从而对各种文件操作命令的实质内容和执行过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2、要求设计一个 n个用户的文件系统,每次用户可保存m个文件,用户在一次运行中只能打开一个文件,对文件必须设置保护措施,且至少有Create、delete、open、close、read、write等命令。 二 . 例题: 1、设计一个10个用户的文件系统,每次用户可保存10个文件,一次运行用户可以打开5个文件。 2、程序采用二级文件目录(即设置主目录[MFD])和用户文件目录(UED)。另外,为打开文件设置了运行文件目录(AFD)。 3、为了便于实现,对文件的读写作了简化,在执行读写命令时,只需改读写指针,并不进行实际的读写操作。 4、算法与框图: ①因系统小,文件目录的检索使用了简单的线性搜索。 ②文件保护简单使用了三位保护码:允许读写执行、对应位为 1,对应位为0,则表示不允许读写、执行。 ③程序中使用的主要设计结构如下: 主文件目录和用户文件目录( MFD、UFD) 打开文件目录( AFD)(即运行文件目录)

文件系统算法的流程图如下: 三 . 实验题: 1、增加 2~3个文件操作命令,并加以实现。(如移动读写指针,改变文件属 性,更换文件名,改变文件保护级别)。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getpch(type) (type*)malloc(sizeof(type)) int userNum=0; struct mdf {

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吃足初乳 由于出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吸允初乳方能获得。仔猪消化佳能[微博]较弱,胃消化液缺少盐酸,而初乳的营养极其丰富,内含大量的蛋白质、乳脂,酸度较高,这样有利于促进仔猪消化道的活动,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若有弱小仔猪吸奶不足,可进行人工补喂,以便提高整窝仔猪的成活率。因此,在仔猪出生后,应当让仔猪尽早能吃上和吃足初乳。 2、保证环境温度 初生仔猪的环境最佳温度32度,1周龄内的适宜温度为25-30度,达不到条件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简易的保温室。如果是在冬季,保温室的建造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要求长1.2米,宽0.75米,高1米左右,并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可供仔猪初乳的小门。可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或用热水袋提高温度,病在保温室中间离底部0.5米处悬挂干湿温度计,以便准确掌握温度和湿度。另外,可在室内放一些松软垫草,并注意勤换。尽量使母猪和仔猪分开睡,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3、补充微量元素 铁是血红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很少,每天的需要量为7~8毫克,而从母乳中能得到的数量也有限,所以若不能给仔猪及时补铁,必将导致仔猪患上贫血症。 4、寄养与并窝 寄养是指母猪产后死亡或产后无乳,或者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乳头数时,将那些无奶吃的仔猪叫由其他的母猪哺育。并窝是指母猪产仔偏少或者所产仔猪中的部分因某些原因死亡,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将这些仔猪进行合并饲养,并窝前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 在寄窝并养前,用寄养母猪的乳汁(不提倡用母猪的尿液)涂擦仔猪全身,并选择在夜间进行混群,使母猪无法区分自产和寄养的仔猪。之后要注意观察,防止母猪拒绝哺乳或咬伤过寄仔猪。寄养与并窝的仔猪要求产期相似,最好不要超过3-4天。 5、疾病预防 吃初乳前,可按常规剂量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小时后再让仔猪自由吃奶。另外,可给母猪服用土霉素,以防仔猪发生红、黄痢。对圈舍每日要进行清扫,使舍内保持卫生干燥,给仔猪提供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的生活环境。每日要细心注意观察,发现下痢时,要及时进行治疗。

基于物联网的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设想方案_盛伟

基于物联网的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设想方案 盛伟 1 臧欣 1 杨晓峰 1 王铁 1 1.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邮编:210061 摘 要 本文中所阐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将应用物联网技术将区域站点组成相对独立的网络,迅速上传收集的区域数据;同时将区域数据快速上传到省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在上传到省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时,可根据无线GPRS、3G、卫星等系统状况,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最短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式,自动搜索最佳传输方式。建立移动气象感知台,自动组网,自动收集当地资料,智能接入气象灾害监测网。 根据收集处理的气象监测信息,及时分析加工,应用数值预报等天气预报新技术,及时制作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预警产品。同时,根据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种类,及时制作各级政府需要的气象灾害决策服务信息、对策建议和人民群众需要的灾害预警信息、灾害防御措施等服务产品。 关键词:物联网气象自动站;SINK节点;异构传感器网络;移动气象感知车 1. 前言 江苏处于中纬度过渡带、海陆相过渡带和季风气候过渡带相重叠的地区,是典型的气象灾害频发区,气象灾害种类较多,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因此,有效组织应对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灾害及减轻灾害影响已成为省政府工作重点,并上升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的具体体现。作为气象部门的职责,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气象灾害预报准确率、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建设精细化预报体系已成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江苏气象现代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全省已建成6部国际先进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3部L波段高空测风雷达,1050个自动气象站等先进探测手段,初步建立了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建成了预报智能化业务平台,对提高我省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财力、物力、人力等限制,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密度不够,很多重大气象灾害如短时强降水、瞬时大风、冰雹、龙卷甚小尺度天气现象等,是由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引起,时空尺度非常小,目前10公里分辨率的监测站点无法准确及时的捕捉到。特别是重点区域,局限性更大,危害也更大。此外,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实时传输能力、预

各阶段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各阶段仔猪饲养管理技术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各阶段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1初生期 提高仔猪初生重的措施 近年来,我省部分水平较高的养殖场母猪所产仔猪初生重一般保持在~头之间,达到这样的水平要做好一系列工作。首先,必须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做起。在"二元"母猪繁殖场中选择体躯较长、四肢粗壮、腰胯宽大、乳头7对以上的个体作为后备母猪,严格遵守"饲养到8月龄,体重达110kg以上,发情两次后,第三次发情配种"的原则。后备母猪在配种30天之前先注射乙脑疫苗2次,细小病毒疫苗2次。配种后30天内限制饲料营养水平,30天以后按怀孕母猪的正常营养需要饲喂。30~80天期间根据母猪的膘情进行定量饲喂,平均采食量增加到天的水平;膘情偏瘦、偏肥的可据实情适当加减饲料,但给喂量范围保证在~天。80天以后增加母猪采食量,保证每天~头,注意钙、磷的补充和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平衡性,只要能保持均衡的膘情即达到目的。母猪怀孕的后期是胎儿增重的关键时期,初生胎儿体重的2/3是在这期间增长的,所以提高初生重的关键是抓好该阶段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母猪怀孕后期可增加饲料的投放量,但切忌为了追求初生重而过量添料,这样会引起胎儿过大引起难产,特别是初产母猪易造成胎儿死亡而引起很大的损失。母猪在预产期前1个星期经清洗、消毒后转入产房。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 初生时的技术关键在于接生、确保仔猪吃上初乳、固定乳头、防寒保暖、防压、防病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等几个方面。 接生

仔猪出生后,应及时擦干鼻、口和全身黏液,剪脐带(留3~5cm,并用碘酒消毒),然后放入保温箱内。接生结束后立即清除舍内胎衣和已污染的垫草,防止母猪吃掉胎衣养成咬食仔猪的恶癖。被污染的垫草不清除,污物会腐败引起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和散发恶臭,对仔猪的健康造成威胁。 确保仔猪吃上初乳 母猪分泌的乳汁分初乳和常乳两种。初乳主要是产仔后24小时之内分泌的乳汁,比常乳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包括:LgG、LgA和LgM、矿物质、维生素,可以提高仔猪抗病力,是哺乳仔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仔猪出生时,体内没有免疫抗体,缺乏免疫力,抗病力低。这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由于猪胎盘构造的特殊性--母猪血管和胎儿血管在胎盘上由6~7层组织(称为胎盘屏障)隔开,所以限制了母猪抗体进入胎儿体内。仔猪在初生的2小时内,肠道黏膜组织绒毛上皮细胞处于原始状态,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使体内免疫力迅速增强。而出生后36~72小时,肠渗透性发生改变,吸收能力降低,加上免疫球蛋白在初乳中维持的时间很短,3天后仔猪能够吸收的免疫物质就降至最低水平。仔猪10日龄后才能产生自身免疫抗体,但速度慢。因此,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是增强仔猪抗病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初乳中所含的镁盐具有轻泻作用,能促进胎粪排出;铁和维生素A、D的含量也是常乳的5倍以上。所以,初乳是初生仔猪不可代替的食物,如仔猪由于某些原因需人工哺乳或寄养,也应尽量设法让它吃到2~3天的初乳。 固定乳头 仔猪出生后有自行固定乳头的习性,但是有些仔猪由于各种原因固定不到合适的乳头,往往奶水较多的乳头都被比较强壮的仔猪抢到。因此,要使仔猪生长均匀、全活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