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测试(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373.50 KB
- 文档页数:18
智能变电站题库(修改)2022年7月9日一、网络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站控层由主机/和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远动接口设备、保护及故障信息子站、网络记录分析系统等装置构成,面向全变电所进行运行管理的中心控制层,并完成与远方控制中心、工程师站及人机界面的通信功能。
2、间隔层由保护、测控、计量、PMU等装置构成,利用本间隔数据完成对本间隔设备保护、测量、控制和计量等功能。
3、过程层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主要由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自动化设备构成。
4、站控层、间隔层网络是连接站控层设备和间隔层设备、站控层内以及间隔层内不同设备的网络,并实现站控层和间隔层之间、站控层内以及间隔层内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
5、过程层网络是连接间隔层设备和过程层设备、间隔层内以及过程层内不同设备的网络,并实现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间隔层内以及过程层内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
6、智能变电站的网络应采用传输速率为100Mbp或更高的以太网,满足变电站数据交互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
7、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在逻辑结构上可分成站控层网络、间隔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物理结构上宜分成站控层/间隔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
8、智能变电站的站控层、间隔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宜独立组网,不同网络之间应在物理上相互独立。
9、智能变电站网络应具备网络风暴抑制功能、具备“故障弱化”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单点故障不能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工作。
10、智能变电站网络应具备通信工况、网络流量等指标的监视功能。
12、过程层网络设计必须满足GB/T14285继电保护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的要求。
13、站控层、间隔层MMS信息主要用于间隔层设备与站控层设备间通信,应具备间隔层设备支持的全部功能,其内容应包含四遥信息及故障录波报告信息。
14、MMS报文采用请求/响应、总召、周期报告上送、突发报告上送、文件传输等服务形式;站控层MMS信息应在站控层、间隔层网络传输。
关于智能变电站联合调试方法智能变电站是现代电力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为确保其正常运行,联合调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智能变电站联合调试的方法。
一、联合调试的背景和意义在过去,变电站是通过多个组成部分逐一调试的。
然而,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出现,变电站的复杂性大大增加,同时各设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也变得更加紧密。
传统的逐一调试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智能变电站整体性能的要求。
相比之下,联合调试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并及时发现问题,提高调试效率和质量。
二、智能变电站联合调试方法的步骤1. 系统拓扑验证首先,需要验证智能变电站的系统拓扑是否正确。
通过检查系统连接线路、开关、断路器等设备的接线情况,确认其与设计图纸一致。
2. 信号联调接下来,需要对智能变电站的信号进行联调。
这包括传感器、测量仪表等各种信号的校准和调整。
通过使用标准校准设备,确保智能变电站能够准确地获取和处理各类信号。
3. 保护设备联调智能变电站的保护设备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
在联合调试中,需要对保护设备的功能进行验证,包括故障检测、故障定位和保护动作等。
同时,还需要测试保护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相互协调性,确保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响应。
4. 自动化系统联调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包括监控、控制和通信等功能。
在联合调试中,需要验证自动化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并确保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传输无误。
这涉及到软件配置、通信协议和网络设置等方面的工作。
5. 安全检查和性能评估最后,联合调试还需要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安全检查和性能评估。
这包括检查各个设备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以及评估智能变电站在不同负荷和故障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智能变电站联合调试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智能变电站联合调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智能变电站的设备众多,功能复杂,需要调试的参数较多。
其次,智能变电站的设备类型和厂家不一,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详细的调试计划和检查清单,确保每个设备和功能都经过全面的测试和验证。
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流程及方法一、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主要由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组成。
其中站控层的作用是对全站设备进行监视、控制、告警和交换信息,并即时完成数据的采集监控、操作闭锁、保护管理;间隔层的作用是对间隔层的所有实时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并对一次设备提供保护和控制;过程层则用于电气数据的检测、设备运行参数的在线检测与统计以及操作控制的执行等。
这三层结构通过以太网、光缆等紧密地联接在一起,使得信息的采集、处理、执行等更加迅速便捷。
由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图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基础,在智能电网的体系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智能变电站调试流程2.1变电站调试流程简述变电站调试流程可分为设备出厂验收、现场调试两大部分。
出厂验收是对即将出售的设备进行质量检查;调试工作是对现场安装的设备进行现场调试,现场调试按照流程可分为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系统调试。
2.2智能变电站调试流程按照《智能变电站调试规范》执行,职能变电站的调试可按照一下流程:组态配置→系统测试→系统动模(可选)→现场调试→投产试验。
2.2.1组态配置。
组态配置是智能变电站系统设计的一个步奏,是在设计图纸或意图下,进行实例化变电站内各IED设备的ICD文件,并设置为SCD文件。
这项工作一般由系统集成商完成后由用户确认,这里的“用户”可以是设备使用单位,也可以是设备使用单位制定的设计调试单位。
2.2.2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为了确保设备主要功能的正确性和设备性能指标处于正常值范围的调试实验,调试包括装置单体调试和变电站各分系统调试。
2.2.3系统动模。
系统动模是为了验证继电保护等整体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的变电站动态模拟试验。
系统动模是在国家认定的实验机构或者具备相应实验资质的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工作。
动模试验的一次接线方式尽可能的与实际工程相一致,实验系统规模较大是,可以减少规模,但应保证能完成各类型保护的所有故障类型的测试。
2.2.4现场调试。
国网继电保护专业考试题库(完整版)单选题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采样输入接口数据采样频率宜为()。
A、80kHzB、400kHzC、40kHzD、4kHz答案:D2.当电压互感器二次采用B相接地时()。
A、在B相回路中不应装设熔断器或快速开关B、应在接地点与电压继电器之间装设熔断器或快速开关C、应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出口与接地点之间装设熔断器或快速开关答案:C3.智能变电站SV组网连接方式且合并单元接收外同步的情况下,多间隔合并单元采样值采用()实现同步。
A、采样计数器同步B、插值同步C、外接同步信号同步D、不需要同步答案:A4.()文件为变电站一次系统的描述文件,主要信息包括一次系统的单线图、一次设备的逻辑节点、逻辑节点的类型定义等。
B、SSDC、SCDD、CID答案:B5.当小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时,中性点对地电压为()。
A、UφB、-UφC、0D、Uφ答案:B6.若装置处于检修状态,品质Quality的()位被置TRUE。
A、validityB、sourceC、testD、operatorBlocked答案:C7.有源GIS电子式互感器中传感电压的感应元件多为()。
A、罗氏线圈B、低功率线圈C、取能线圈D、电容分压环8.采用IEC61850-9-2点对点模式的智能变电站,若仅合并单元投检修将对线路差动保护产生的影响有()(假定保护线路差动保护只与间隔合并单元通信)。
A、差动保护闭锁,后备保护开放B、所有保护闭锁C、所有保护开放D、差动保护开放,后备保护闭锁答案:B9.线路保护的纵联通道采用()逻辑节点建立模型。
A、PDjFB、PDISC、PSCHD、PTOC答案:C10.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空芯线圈的输出信号是被测电流的微分B、空芯线圈的输出信号是被测电流的积分C、空芯线圈的输出信号与被测电流成正比D、空芯线圈的输出信号与被测电流成反比答案:A11.对于自辐变压器的接地保护,当有选择性要求时应装设:()。
文章编号:1007-2322(2013)03-0085-05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TM732智能变电站网络风暴测试研究浮明军,刘秋菊,左群业(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许昌 461000)Research on the Network Storm Testing of Smart SubstationFU Mingjun,LIU Qiuju,ZUO Qunye(XJ Electric Co.,Ltd.,Xuchang 461000,China)摘 要:如何提高设备抵御网络风暴的能力是智能变电站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的通信方式和网络风暴产生的原因;其次依据目前智能变电站的典型架构建立了网络风暴模拟测试环境并设计了测试用例,通过测试验证了网络风暴对智能变电站各组网设备的冲击影响;最后,针对设备在网络风暴测试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通过对网络风暴报文进行硬件过滤和风暴识别进而避免网络风暴冲击的方法,经验证该方法改进效果良好,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组网设备抵御网络风暴的能力。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网络风暴;测试;硬件过滤;风暴识别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devices againstnetwork storm is an issue that needs to be researched forsmart substation.At first,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modeof substation-controlled layer and process layer,and thereason that causes network storm for smart substation are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n,a test environment is built andtest case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current classical frameworkof smart substation,and the impact of network storm on thenetwork devices for smart substation is verified.In the end,the exposed problems during the test are analyzed,and theimpact of network storm is avoided by hardware filteringand storm identifying,which has better effect and improvethe ability of network devices against the network storm.Key words:smart substation;network storm;test;hard-ware filtering;storm identification0 引 言智能变电站的典型结构是“三层两网”,三层为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两网为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
智能变电站相关标准和规范汇总Q/GDW 383-2009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09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394-2009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11145-2014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标准化现场调试规范》Q/GDW 11024-201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导则》Q/GDW 1808-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Q/GDW 11024-201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导则》Q/GDW 1809-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验规程》Q/GDW 1810-201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验测试规范》Q/GDW 11050-2013 《智能变电站动态记录装置应用技术规范》Q/GDW 11051-2013 《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性能测试规范》Q/GDW 11052-2013 《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Q/GDW 11053-2013 《站域保护控制系统检验规范》Q/GDW 11054-2013 《智能变电站数字化相位核准技术规范》Q/GDW 11055-201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Q/GDW 414-201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 422-2010《国家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技术规范》Q/GDW 426-2010《合并单元技术规范》Q/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Q/GDW 428-2010《智能终端技术规范》Q/GDW 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Q/GDW 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Q/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 580-201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验收规范》Q/GDW 640-2011《110(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641-2011《220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642-2011《330千伏-750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689-2012 《智能变电站调试规范》Q/GDW 690-2011《电子式互感器现场校验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691-2011《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测试规范》Q/GDW 715-2012《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技术条件》Q/GDW 750-2012《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Q/GDW 1161-2013《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1175-2013《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1429-2012《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Q/GDW 678-2011《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Q/GDW 1875-2013《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测试及验收规范》Q/GDW 1396-2012《IEC 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Q/GDW 733-2014《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检验规范》Q/GDW 1976-2013《智能变电站动态记录装置技术规范》Q/GDW 11010-2013《继电保护信息规范》Q/GDW 1914-2013《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验收规范》Q/GDW 11361-2017 智能变电站保护设备在线监视与诊断装置技术规范Q/GDW 10131-2017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技术规范Q/GDW 10422-2017《国家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技术规范》Q/GDW 10427-2017 变电站测控装置技术规范Q/GDW 11354-2017 调度控制远方操作技术规范Q/GDW 11661-2017 1000kV继电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11662-2017 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描述文件技术规范Q/GDW 11663-2017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平台与整定计算软件数据交互接口标准Q/GDW 11765-2017 智能变电站光纤回路建模及编码技术规范Q/GDW 11766-2017 电力监控系统本体安全防护技术规范Q/GDW 11794-2017 智能变电站二次光纤回路及虚回路设计软件技术规范图黄色可以删除,有更新,涂红色的为新增的图绿色的11050、1976已经停用由10976替代。
目 次前言................................................................................................................................................................ I I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技术原则 (3)5体系结构 (3)6设备功能要求 (4)7系统功能要求 (5)8辅助设施功能要求 (7)9变电站设计 (7)10调试与验收 (8)11运行维护 (8)12检测评估 (9)编制说明 (13)II前 言智能变电站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工作方针,规范开展智能变电站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本导则编写过程中,广泛征求了调度、生产、基建、设计、科研等多方意见,着力吸收国内外智能电网相关研究成果,积极创新技术、管理理念,力求充分展现设备智能化,引领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
本导则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对于实际工程实施,应在参考本导则的基础上,另行制定新建智能变电站相关设计规范,及在运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指导原则。
智能变电站技术条件及功能要求应参照已颁发的与变电站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本导则描述的内容如与已颁发的变电站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相抵触,应尽可能考虑采用本导则的可能性。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提出并解释。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本导则主要参加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徐石明、刘有为、丁杰、冯庆东、刘明、舒治淮、王永福、曾健、修建、倪益民、周泽昕、陆天健、丁网林、伍雪峰、许庆强、宋锦海、赵翔、李刚、杨卫星、吴军民、冯宇III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1范围本导则作为智能变电站建设与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指导性规范,规定了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原则和体系结构,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调试验收、运行维护、检测评估等环节作出了规定。
智能变电站调试准备与规范智能变电站调试准备与规范编制:刘高峰校核:审定:版本信息目录1.智能变电站概述与准备 (1)1.1.网络结构解析 (1)1.2.文档资料准备 (2)1.3.工具准备 (2)1.4.现场设备验收 (4)2.全站装置参数分配规范 (4)2.1.IEDNAME分配 (4)2.2.IP地址的分配 (5)2.3.MAC与APPID地址 (5)2.4.VLAN-ID分配 (6)2.5.VLAN- PRORITY分配 (7)智能变电站,是当前电力行业的大趋势!作为集成商,需要首先对全站的网络结构以及工作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现在就各个阶段相关工作进行说明。
1.智能变电站概述与准备目前智能变电站采用的结构基本上都是三层两网。
所谓三层指的是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所谓两网指的是GOOSE网、MMS网。
结构示意图如下:图1-11.1.网络结构解析站控层:设备包括主站设备,如监控主机、监控备机、工程师站、远动机、故障录波、网络分析仪、信息子站等。
间隔层:设备包括保护、测控、电度表、直流、UPS、电度采集器等。
过程层:设备包括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光/电CT、PT、智能机构等。
MMS网:保护、测控等设备与监控通讯的网络,走61850协议。
设备包括保护、测控、监控、故障录波等。
GOOSE网: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通过光纤上GOOSE交换机,同时保护、测控也上了GOOSE网,进行信息交换。
GOOSE网相当于取代了原来常规站测控、保护的电缆接线工作。
连接设备包括MU、智能终端、测控、保护、网络分析仪、故障录波器等。
MU与互感器:目前规约为私有协议。
1.2.文档资料准备在进行施工时,要尽量充分准备好现场所用的资料,如表1-1:表1-11.3.工具准备在现场施工,主要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部分:表 1-2软件部分:表 1-31.4.现场设备验收在到一个现场之后,都要根据公司提供的物料清单,找到现场的物料管理员,与之一起核对到达现场的设备物资,并做好相关的标示,按要求进行放置到指定区域。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交换机测试技术研究智能变电站是指在传统变电站的基础上,采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对变电站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改造和升级,以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在智能变电站中,过程层交换机是起着关键作用的设备之一,它负责处理变电站内部的信息通信和数据传输工作。
对过程层交换机进行测试技术研究,对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交换机的作用和功能智能变电站是以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为支撑,对传统变电站进行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变电站。
在智能变电站中,过程层交换机是承担着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重要角色。
它主要通过以太网等技术,实现对变电站内部各个设备的信息通信和数据传输。
过程层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包括:连接各个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监控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实现设备之间的自动控制等。
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
过程层交换机是智能变电站内部通信网络的关键设备,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对电网的整体运行和供电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对过程层交换机进行测试,能够有效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1. 过程层交换机功能测试:包括对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数据传输和交换功能、自动控制功能等方面进行测试,验证其功能是否正常。
3. 过程层交换机稳定性测试:包括对交换机的长时间运行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验证其稳定性是否可以满足实际运行需求。
以上测试内容可以通过软件模拟、实际设备测试、网络仿真等多种方法进行。
1. 测试环境复杂:智能变电站的环境复杂多变,不同变电站的设备类型、网络结构、通信协议等都可能存在差异,对测试环境提出了挑战。
2. 测试内容繁杂:过程层交换机作为智能变电站的核心设备之一,其功能、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测试内容繁杂,需要综合考虑。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调试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调试正文:一、引言1·1 简介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设备,用于监测、控制和管理电力系统的运行。
本文档旨在提供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的调试操作指南,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1·2 目的本文档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调试的步骤和要点,以帮助操作人员顺利完成调试工作,并确保设备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
二、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调试2·1 设备安装准备2·1·1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安装位置和布置2·1·2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接线和连接2·2 设备功能测试2·2·1 设备供电测试2·2·2 设备通信联络测试2·2·3 设备信号采集测试2·2·4 设备控制输出测试2·3 设备参数配置2·3·1 配置设备基本参数2·3·2 配置设备通信参数2·3·3 配置设备信号采集参数2·3·4 配置设备控制参数2·4 设备性能验证2·4·1 设备运行状态验证2·4·2 设备监测功能验证2·4·3 设备控制功能验证2·4·4 设备通信功能验证三、智能终端调试3·1 设备安装准备3·1·1 智能终端的安装位置和布置3·1·2 智能终端的接线和连接3·2 设备功能测试3·2·1 设备供电测试3·2·2 设备通信联络测试3·2·3 设备信号采集测试3·2·4 设备控制输出测试3·3 设备参数配置3·3·1 配置设备基本参数3·3·2 配置设备通信参数3·3·3 配置设备信号采集参数3·3·4 配置设备控制参数3·4 设备性能验证3·4·1 设备运行状态验证3·4·2 设备监测功能验证3·4·3 设备控制功能验证3·4·4 设备通信功能验证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精选全文完整版变电站值班员专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变压器并联运行的理想状况:空载时,并联运行的各台变压器绕组之间( )。
A、同相位B、无环流C、无电压差D、连接组别相同答案:B2、压板及按钮设置原则如下:每面屏(柜)压板不宜超过()排,每排设置()个压板,不足一排时,用备用压板补齐。
A、4,9B、5,9C、4,10D、5,10答案:B3、断路器存在严重缺陷,影响断路器继续安全运行时应进行()。
A、继续运行B、加强监视C、临时性检修D、不考虑答案:C4、在SF6配电装置室低位区应安装( )仪器。
这些仪器应定期试验,保证完好。
A、电压测量B、电流测量C、能报警的氧量仪和SF6气体泄漏警报仪D、风力测量答案:C5、当故障发生在母联断路器与母联TA之间时会出现动作死区,此时母线差动保护应该( )。
A、启动失灵保护及远方跳闸B、启动母联失灵(或死区)保护C、启动远方跳闸D、退出母差答案:B6、220kV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作业时,应拉开二次熔断器,这是为了( )。
A、防止二次接地B、防止反充电C、防止熔断器熔断D、防止短路答案:B7、额定电压为1kV以上的变压器绕组,在测量绝缘电阻时,必须用( )。
A、1000V兆欧表B、200V兆欧表C、2500V兆欧表D、500V兆欧表答案:C8、按照反措要点的要求,对于有两组跳闸线圈的断路器,( )。
A、与保护公用直流电源B、两组跳闸回路可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供电C、其中一组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另一组可与一套主保护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D、其每一跳闸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答案:D9、中性点接地系统比不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 )。
A、不一定B、低C、相同D、高答案:B10、主变压器金属外壳接地是( )。
A、保护接地B、工作接地C、防静电接地D、雷电保护接地答案:A11、关键字严禁修改,如( )等。
A、拉、合、停、启、装、拆B、拉、合、将、切、装、拆C、拉、合、投、退、取、装D、拉、合、投、退、装、拆答案:D12、开关因本体或操作机构异常出现“合闸闭锁”尚未出现“分闸闭锁”时,值班调度员可视情况下令()。
智能变电站工程调试及验收标准在智能变电站工程调试及验收标准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不仅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高电网自动化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运行成本、改善电网环境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制定科学合理的智能变电站工程调试及验收标准对于推动智能变电站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 调试标准在智能变电站工程调试方面,应当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调试人员应具备丰富的调试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各种设备和系统的原理和特点有着深刻的理解。
调试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备和系统的调试流程进行,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
在调试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设备的基本功能调试、设备的参数设置、设备的联锁保护测试、设备的自动控制测试等。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通过了测试,设备才能够正常投入运行。
2. 验收标准对于智能变电站工程验收标准,应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验收标准应当包括设备的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要求、设备的安全性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设备的可靠性能是否稳定等方面。
验收标准应当具备一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以为实际的工程验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在验证标准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设备的外观检查、设备的功能测试、设备的安全性能测试、设备的可靠性测试等。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通过了测试,设备才能够正式投入使用。
总结回顾通过对智能变电站工程调试及验收标准的全面探讨,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对于电力系统的重要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智能变电站工程调试及验收标准,对于推动智能变电站建设和运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智能变电站工程调试及验收标准是推动智能变电站建设和运行的重要基础。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调试和验收,才能够确保智能变电站的稳定和可靠运行,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做出贡献。
智能变电站工程调试及验收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对于推动智能变电站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提高相关标准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为智能变电站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智能变电站测试二零一四年七月智能变电站测试需求1范围根据国家电网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有关基于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及相关设备(包括电子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过程层网络、时间同步系统等)的规定,提出智能变电站测试需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20840.7-2007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GB/T 20840.8-2007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GB14 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DL/Z 860.1-2004 (IEC 61850-1)变电站内通信网络和系统第1部分:介绍和概述DL/Z 860.2-2006 (IEC 61850-2)变电站内通信网络和系统第2部分:术语DL/T 860.3-2004 (IEC 61850-3)变电站内通信网络和系统第3部分:总体要求DL/T 860.4-2004 (IEC 61850-4)变电站内通信网络和系统第4部分:系统和工程管理DL/T 860.5-2006 (IEC 61850-5)变电站内通信网络和系统第5部分:功能的通信要求和设备模型功能和设备模型的通信要求DL/T 860.6-2008 (IEC 61850-6)变电站内通信网络和系统第6部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置描述语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语言DL/T 860.71-2006 (IEC 61850-7-1)变电站内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1部分:变电站和线路(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原理和模型DL/T 860.72-2004 (IEC 61850-7-2)变电站内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2部分:变电站和线路(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DL/T 860.73-2004 (IEC 61850-7-3)变电站内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3部分∶变电站和线路(馈线)设备基本通信结构-公用公共数据类DL/T 860.74-2006 (IEC 61850-7-4)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4部分:变电站和线路(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兼容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DL/T 860.81-2006 (IEC 61850-8-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8-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 映射到MMS(ISO/IEC9506第1部分和第2部分)DL/T 860.91-2006 (IEC 61850-9-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9-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通过单向多路点对点串行通信链路的采样值DL/T 860.92-2006 (IEC 61850-9-2)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9-2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 通过ISO/IEC 8802-3GB/T 15629.3的采样值DL/T 860.10-2006 (IEC 61850-1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10部分:一致性测试网络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995-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定DL/T 667-1999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DL/T 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5218-2005 220~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Q/GDW 161-2007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175—2008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383-2009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09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394-2009 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396-2009 IEC 61850 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Q/GDW 441-2010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 Z 414-2010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 Z 410-2010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Q/GDW 424-2010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Q/GDW 425-2010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Q/GDW 426-2010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Q/GDW 427-2010 《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Q/GDW 428-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Q/GDW 429-2010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Q/GDW 430-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Q/GDW 431-2010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3系统测试及组成3.1系统测试智能变电站应检验测试以下系统:❖采样值系统❖网络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网络状态监测系统❖时间同步系统3.2测试系统组成智能变电站系统测试可由以下主要设备组成:1、带升压器的标准电压互感器2、带升流器的标准电流互感器3、合并单元测试仪及合并单元模拟器4、IEC 61850 继电保护测试仪5、继电保护测试仪和规约转换器6、时间同步测试仪7、故障录波及网络报文记录仪8、IEC 61850数字万用表9、集成网络分析仪10、模拟智能终端3.3测试系统测试示意图4检验测试内容4.1装置常规检测4.2采样值系统检验采样值系统由电子式互感器和合并单元组成(Q/GDW 431-2010)。
4.2.1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调试测试项目主要包括配置、通信、准确度、变比、角比差和极性。
4.2.2合并单元4.3网络系统检验网络系统主要由交换机和各类通信介质组成。
4.3.1交换机检验交换机检验分别对以太网交换机和GOOSE网络交换机二种类型进行检验。
4.3.2设备软件和通信报文检查继电保护系统主要由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安全自动装置、智能终端和故障录波装置组成。
4.4.1继电保护装置检验继电保护装置主要有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母联保护、高压并联电抗器保护、3/2接线断路器保护和短引线保护。
4.4.1.1装置检验测试项目保护整组联动测试主要测试从保护装置出口至智能终端,最后直至开关回路整个跳、合闸回路的正确性;保护装置之间的启动失灵,闭锁重合闸等回路的正确性。
在测试整个回路的同时,还需对回路中保护出口软压板、智能终端硬压板、装置的检修压板的作用进行分别验证。
此外,还需在80%直流电源情况下验证保护动作、开关跳闸的可靠性。
1、线路保护整组联动1)500kV线路保护整组联动待补充2)220kV线路保护整组联动3)110kV线路保护整组联动2、母线保护整组联动测试母线保护每条支路的GOOSE跳闸出口软压板的正确性、验证母线保护与线路保护的闭锁重合闸软回路、母线保护与智能终端之间以及母线保护与线路保护之间的检修压板的对应关系。
34、备自投整组联动5、低频低压减载整组联动4.4.2智能终端检验4.4.2.1智能终端检验4.4.2.2智能操作箱单体测试4.4.3测控装置检验4.4.4故障录波器检验4.4.5安全稳定装置检验4.4.6备自投装置检验4.5网络监测系统检验网络监测系统主要由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和网络通信实时状态检测设备组成。
4.5.1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测试4.5.2网络通信实时状态检测设备测试4.6时间同步系统检验4.7间隔层综合功能测试4.8变电站级测试变电站级测试根据智能变电站电气接线,可进行如下试验项目:1、暂态实验在被保护线路末端模拟单相接地、两相接地、两相短路、三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接地故障,距离保护的暂态超越不应大于5%。
2、区内金属性故障在保护线路出口、中点、末端各点模拟单相接地、两相接地、三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接地故障。
各种故障分别模拟瞬时故障和永久故障。
3、区外故障在相邻线路两端模拟单相接地、两相接地、三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接地故障。
各种故障均模拟瞬时故障。
4、转换性故障在被保护线路内部的同一故障点模拟经不同时限的转换性故障;在被保护线路与相邻线路之间模拟相近故障点之间的异名相转换性故障;在被保护线路与相邻线路之间模拟跨线相间故障。
5、经电阻接地故障在被保护线路内部两端及中点模拟各种带电阻的单一故障;在相邻线路模拟各种带电阻的单一故障。
单相接地故障过渡电阻为0~300Ω,相间故障电阻为0~100Ω6、手合到故障系统为单侧电源,分别模拟被保护线路在出口、中点和末端三相接地状态下合上断路器。
7、系统振荡及振荡中再发生故障线路全相运行,系统因故障而发生动稳破坏; 在振荡过程中模拟被保护线路区内和区外各种短路故障;系统双回线重载运行,因相邻线路发生非全相运行而引起系统非全相振荡,在振荡过程中模拟被保护线路区内和区外各种短路故障;系统双回线运行,因本线路一侧断路器一相断开而引起系统非全相振荡,在振荡过程中模拟被保护线路区内和区外各种短路故障。
8、变压器空投试验9、变压器故障10、母线故障5检验测试报告5.1检验测试报告内容检验测试报告包括至少以下内容1、变电站名称2、设备名称、型号3、设备配置4、测试设备名称、型号5、测试项目、结果(图表)6、测试结论7、测试人员8、测试日期5.2检验测试报告分类检验测试报告分类如下1、装置IEC 61850模型测试2、电子电压互感器测试3、电子电流互感器测试4、合并单元测试5、交换机测试6、保护装置测试7、智能终端测试8、测控装置测试9、故障录波装置测试10、网络报文记录装置测试11、安全稳定装置测试12、备自投装置测试13、时间同步系统测试14、系统综合功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