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催化考试重点

工业催化考试重点

工业催化考试重点
工业催化考试重点

第1、2章复习思考题

1、催化剂是如何定义的?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不能改变反应的热力学平衡位置,且自身不被明显消耗的物质。

2、催化剂在工业上的作用功能或者效果有哪些?

1)使得原来难以在工业上实现的过程得以实现。2)由过去常常使用的一种原料,可以改变为多种原料。3)原来无法生产的过程,可以实现生产。4)原来需要多步完成的,变为一步完成。5)由原来产品质量低,能耗大,变为生产成本低,质量高6)由原来转化率低,副产物多,污染严重,变为转化率高,产物单一,污染减少

3、载体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①分散作用,增大表面积,分散活性组分;②稳定化作用,防止活性组分熔化或者再结晶;③支撑作用,使催化剂具备一定机械强度,不易破损;④传热和稀释作用,能及时移走热量,提高热稳定性;⑤助催化作用,某些载体能对活性组分发生诱导作用,协助活性组分发生催化作用。

4、代表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是什么?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是评价催化剂好坏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包括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1)催化剂的活性:指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的程度

(2)催化剂的选择性:使反应向生成某一特定产物的方向进行。

(3)催化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使用条件下,催化剂具有稳定活性的周期

5、多相催化反应的过程步骤可分为哪几步?实质上可分为几步?

(1)外扩散—内扩散—化学吸附—表面反应—脱附—内扩散—外扩散

(2)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物理过程

6、吸附是如何定义的?

气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主体浓度的现象。

7、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本质不同是什么?

本质:二者不同在于其作用力不同,前者为范德华力,后者为化学键力,因此吸附形成的吸附物种也不同,而且吸附过程也不同等诸多不同。

不同的表现形式为:(后面)

8、为何说Langmuir吸附为理想吸附?基本假设是什么?

模型假设:①吸附表面均匀,各吸附中心能量相同;②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③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分子与吸附中心碰撞进行吸附,一个分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④在一定条件下,吸附与脱附可建立动态平衡。

9、催化剂的比表面测定有哪些实验方法?

(1)BET法测比表面积1)测定原理和计算方法

依据BET提出的多层吸附理论以及BET吸附等温曲线进行测定和计算的。利用BET方程进行作图,采用试验采集数据并利用图解法进行计算。

2)实验方法

测定表面积的实验方法通常有,低温氮吸附容量法、重量法和色谱法等,当表面积比较小时,采用氮吸附法。

(2)色谱法测定比表面积色谱法测定比表面积时载气一般采用He或H2,用N2做吸附质,吸附在液氮温度下进行。

10、何为扩散?催化剂颗粒内部存在几种扩散形式?

(1)扩散:分子通过随机运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传播的现象。

(2)1)普通扩散(分子扩散):分子扩散的阻力来自分子间的碰撞,通常在大孔(孔径大于100nm)或者压力较高的条件下发生的扩散多为分子扩散。

2)微孔扩散(努森扩散Kundsen):微孔扩散的阻力重要来自分子与孔壁的碰撞

3)过渡区扩散:指介于分子扩散与微孔扩散之间的过渡区。

4)构型扩散:在同一孔隙中扩散,由于分子构型不同,而扩散系数相差很大的扩散,称为构型扩散。

5)表面扩散:由于表面上分子的运动而产生的传质过程

11、Fick扩散定律描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Fick扩散定律:dn/dt=-Dedc/dx

答:描述:在扩散过程中,体系内部各处扩散质点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在x方向各处扩散流量相等。

定律含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面积上扩散的物质数量和浓度梯度成正比。

第3、4章复习思考题:

1、固体酸酸性来源和酸中心的形成是怎样的?填

(1)来源:电离、提供电子、接受电子。

(2)1)浸渍在载体上的无机酸中心的形成2)卤化物酸中心的形成3)金属盐酸中心的形成4)阳离子交换树脂酸中心的形成5)氧化物酸碱中心的形成6)杂多酸化合物酸中心的形成

2、固体酸的性质包括哪几方面?

1)酸中心的类型:通常与催化剂作用相关多为B酸和L酸。

2)酸中心的浓度(酸中心的数目):指单位催化剂表面或单位催化剂质量所含酸中心的数目的多少。

3)酸中心强度:指给出质子(B酸)或者接受电子对(L酸)能力的强弱。

3、均相酸碱催化机理是怎样的?

一般以离子型机理进行,即酸碱催化剂与反应物作用形成正碳离子或负碳离子中间物种,这些中间物种与另一反应物作用,生成产物并释放出催化剂,构成酸碱催化循环。

4、碳离子反应规律是什么?

酸碱催化剂对许多烃类分子具有催化活性。酸性催化剂可以提供质子或接受电子对,使烃类分子转变成带正电荷的正碳离子,循正碳离子反应机理进行催化转化;而碱性催化剂进攻烃类分子后,往往夺取质子或给烃类分子施放电子对,使反应按负碳离子反应机理进行。

5、分子筛催化剂的特点是什么?

①具有较高活性;②具有较高选择性,可择形催化;③具有较灵活的调变性;

④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6、试说明金属催化剂的特性?

(1)金属催化剂通常是以金属晶体的形式存在,而且具有多种晶体结构,由此也为化学吸附提供多种吸附中心。(2)由于这些中心相互靠近,有利于被吸附物种相互作用而进行反应。(3)由于吸附中心的多样性,也就造成竞争反应的同时发生,降低了金属催化剂的选择性。(4)对双原子分子,容易进行解离吸附,从而进行各类反应。

7、试说明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为三种类型:一是金属颗粒和载体的接触位置处在界面部位处,则分散了的金属可保持阳离子的性质;二是分散了的金属原子熔于氧化物载体的晶格结构中或与载体形成混合氧化物;三是金属颗粒表面被来自载体氧化物涂释。正是由于金属-载体的相互作用,结果使得电子流体在二者之间转移,出现电荷的位移。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催化过程发生了变化。

8、试说明金属催化剂的哪些特性对其催化作用有较大的影响?

(1)金属催化剂晶格缺陷及其对催化作用的影响点缺陷是指在晶格上缺少原子或者有多余的原子,造成缺陷的原因大致有三种:①机械点缺陷②电子缺陷③化学缺陷。

(2)金属催化剂不均一表面对催化作用的影响

第5、7章复习思考题

1、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子性质有哪些?

①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阳离子的d电子层容易失去电子或夺取电子,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能。

②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半导体性质。

③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金属离子的内层价轨道与外来轨道可以发生劈裂。

④过渡金属氧化物与过渡金属都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剂,而前者由于其耐热性、抗毒性强,而且具有光敏、热敏、杂质敏感性,更有利于催化剂性能调变,因此应用更加广泛。

2、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氧化还原机理是怎样的?

答: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催化氧化反应过程当中,特别是对烃类氧化反应中,反应产物中的氧往往不是直接来自气相中的氧,而是来自金属氧化物中的晶格氧,气相中的氧只是用来补充催化剂在反应中消耗的晶格氧。其氧化还原过程为:

3、晶体场对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影响结果如何?

⑴第一个峰大多在电子构型为d3(Cr2O3,MnO2)处;

⑵第二个峰大多出现在电子构型为d6~d7(Co3O4)处;

⑶d0、d5和d10电子构型的氧化物(TiO2、Fe2O3、MnO、CuO)几乎在所有的反应中活性最低。

4、工业催化剂的设计开发包括哪些过程?(?)

1)探索阶段

根据反应特点,查阅有关文献分析、理论指导等,从技术上和济济上设计并初步进行研制。经测定、筛选、改进,确定供进一步放大研究的催化剂。

该阶段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一般只进行合成方法与催化剂活性、选择性的评价试验。实验室通常是在小型的能反映催化剂本征活性的装置上进行试验。

2)模拟放大阶段

将第一阶段筛选的催化剂取一定数量,在工业生产条件下,进行活性、选择性、寿命、再生产性等性能方面的考察,经过改进与完善,获得催化剂的全面性能数据,提出可以在工业生产规模上应用以及进行工业生产的数据。

试验通常是在一定规模的工业装置上进行(按生产条件),可在放大实验室或工业装置侧线进行。在这阶段还应对反应动力学规律进行研究,为工业放大提供数据与资料。

3)工业生产阶段

设计与建立工业生产的反应装置和催化剂生产车间,经过试车正式进行工业化生产。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上述每一个阶段中,都应十分注意经济上的可行性,进行技术与经济的全面评价与分析,否则生产上全无意义。

5、选择催化剂的方法有哪些?

1、周期表模拟:利用活性组分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进行参考模拟。

2、活性样板:利用具备同种活性的物质作为活性组分。

3、主体性质:根据活性组分应该具备的催化性质,如属于固体酸、氧化还原、络合配位性质等选择。

4、几何构型:利用反应物分子的结构不同,选择活性组分。

5、化学吸附:利用对反应物的吸附能力及其吸附中间物种来选择活性组分。

6、原料和配料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1)原料的选择:1.符合产品的性能要求;2.所含的杂质容易去除,或限定在某个范围;3.容易获得,价格便宜,易于加工;4.对环境不存在污染或经处理能除去污染

(2)配料的选择原则:1.当配制成溶液时,水溶性物质可用水作为配料,但也应注意其酸性。2.当原料不溶于水时,采用其它溶剂作为配料时,应容易除去,或者它的存在不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3.原料的配比可用重量比或原子比,关键在于准确并且符合催化剂的要求

7、沉淀法和凝胶法有什么特点与不同?

(1)优点:①有利于杂质的去除;②可获得活性组分分散度较高的产品;③制备多组分催化剂时,有利于组分间的紧密结合,形成适宜的活性构造;④活性组分于载体的结合较紧密,不易流失。

(2)缺点:①沉淀过程机理复杂,不易掌握;②制备多组分催化剂时,均匀度不易保证;③制造工艺流程较长,而且复杂,生产费用大。

(3)区别:凝胶法于沉淀法相比较,它能制备较为均匀的多组分催化剂,但凝胶法的设备更加庞大,费用更高。

8、浸渍法有何特点?

①它可以采用已经成型的外形与大小的载体,无需再进行以后的催化剂成型操作;

②浸渍法能够将一种或几种活性组分负载在载体上,活性组分都分布在载体表面上,活性组分利用率较高,用量少,这对于贵重金属意义重大;

③载体的结构基本决定了所制备的催化剂的孔结构与比表面大小。则可选择具有合适的结构和比表面的载体,以提供适合催化剂所需的各种机械与物理性能。

9、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有哪些?

1)催化剂相组成的变化2)烧结:高温下,粒子发生迁移,降低表面使得体系向稳定的方向进行,从而导致催化剂烧结。3)流失:在高温下,由于某些组分被挥发、或是由于迁移而使得活性组分流失,导致催化剂失活。4)中毒:由于毒物的存在而使得催化剂失活.

5)积炭(结焦):高温下,反应物料由于分解、聚合等反应生成的碳或焦炭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使得催化剂的活性表面减少,堵塞孔道,影响活性使得其下降。

10、实验室评价催化剂的方法是怎样的?

(1)催化剂制备方法考察。(2)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pH值、搅拌、晶化(老化)时间、催化剂配比(3)工艺条件考察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用量、空速;(4)催化剂的回收方法及重复使用情况(寿命)

(5)分析方法的建立(物料平衡)一般采用色谱分析手段:内标法、外标法、归一化法等等。(6)催化剂的表征SEM、Ft-IR、XRD、TPR、XPS等(7)空白试验

11、实验室筛选催化剂过程

(1)确定一个过程(目标反应)(2)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3)反应历程分析与热力学分析(4)反应体系的确定(5)催化剂制备方法确定(6)实验装置的选择

(7)催化剂性能评价

(5)加上: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的催化剂活性组分是银,并负载在催化剂上,因此可采用浸渍法同时还应考虑其他助催化剂的使用。

(6)加上:属于气固反应体系,可采用固定床微分反应器:

补充:

1.催化作用: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作用。

2.载体:载体是催化剂中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分散剂、粘合剂和支撑体。

3.碳离子反应规律:酸碱催化剂对许多烃类分子具有催化活性。酸性催化剂可以提供质子或接受电子对,使烃类分子转变成带正电荷的正碳离子,循正碳离子反应机理进行催化转化;而碱性催化剂进攻烃类分子后,往往夺取质子或给烃类分子施放电子对,使反应按负碳离子反应机理进行。

4.表面作用定律:理想吸附层中的表面基元反应,其速率与反应物在表面上的浓度成正比,而表面浓度的幂是化学计量方程的计量系数。

5.催化剂寿命:是指催化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维持一定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使用时间。

6.酸强度:是指给出质子(B酸)或者接受电子对(L酸)能力的强弱。

7.老化:沉淀和凝胶在母液中放置时的再结晶过程。

8浸渍法:是指将固体粉末或一定形状及尺寸的已成型的固体浸泡在含有活性组分的可溶性化合物溶液中,接触一定时间后,分离残液,这样活性组分就以离子或化合物的形态附着在固体上,形成催化剂的方法。

9催化剂中毒:是指催化剂在微量毒物作用下丧失活性和选择性。

简答

1.酸碱催化作用与氧化还原催化作用的对比

①酸碱型催化反应

其反应机理是因为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之间通过收受电子对而配位,或者发生极化,形成离子型活性中间物种所进行的催化反应。

②氧化还原型催化反应

其反应机理是因为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之间通过单个电子的转移,而形成活性中间物种进行的催化反应。

2.固体酸碱催化剂的酸碱性来源于调节

(1)来源:①结构不同,在相同的配位数情况下,以不同的价态的原子取代,产生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同样当价态相同而配位数不同,会使其结构不平衡,产生酸性。②对于金属盐类,当含有少结构量水时,金属离子对H2O 极化作用,会产生B酸中心。

(我的答案:电离、接受电子、提供电子)

(2)调节:①合成具有不同硅铝比的沸石,或者将低硅沸石通过脱铝通过硅铝比;②通过调节交换阳离子类型、数量,来调节酸强度或酸浓度,改善活性和选择性;③通过高温焙烧、高温水热处理、预积碳或碱中毒,减少或减弱其强酸中心,从而改变活性和选择性;④通过改变反应气氛,从而改变活性。

1、论述题:试分析沉淀法与凝胶法制备催化剂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在前面第五章第7)进行评述。

答:(1)沉淀法:其化学组成和结构,沉淀物的性能又由沉淀状态和条件(浓度、温度、PH值等)所决定。浓度、温度、搅拌、PH 值.

凝胶法:除了PH 值外,引入的物质的酸性以及其电离性(电解质性质)和凝胶放置的时间都对其有较大的影响。另外,缩合反应的强弱,对凝结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循环的建立表现为:一个反应物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上,形成活性中间物种,并发生表面化学反应或重排生成化学吸附态的产物,再经脱附得到产物,催化剂复原并进行再一次反应。

催化剂的稳定性是指催化剂在使用条件下具有稳定活性的时间。

视密度:当用某种溶剂去填充催化剂中骨架之外的各种空间,测得(孔隙V V ),这样求得的真密度成为视密度。

催化反应分类

1)按催化体系分均相、非均相和酶催化反应

2)按催化反应类型分类分为加氢反应,氧化反应,裂解反应,聚合反应,水合反应等等。

3)按催化反应机理分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固体催化剂的组成包括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和载体。

助催化剂按功能可分为:①结构型助催化剂②调变型助催化剂

③扩散型助催化剂④毒化型助催化剂

影响固体催化剂的结构存在状态的因素有:分散度,化合态,物相和均匀度。

催化剂的活性表示方法:①反应速率表示法;②反应速度常数表示法;③转化率表示法。催化剂的选择性表示方法:①选择性(S %);②选择因素(选择度)

催化剂的稳定性包括①化学稳定性;②耐热稳定性;③抗毒稳定性;④机械稳定性。酸碱理论分为:酸碱电离理论、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软硬酸碱理论

固体酸的酸性来源以及酸中心的形成归结为:①结构不同,在相同的配位数情况下,以不同的价态的原子取代,产生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同样当价态相同而配位数不同,会使其结构不平衡,产生酸性。②对于金属盐类,当含有少结构量水时,金属离子对H2O 极化作用,会产生B酸中心。

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具有如下特点:①具有较高活性;②具有较高选择性,可择形催化;

③具有较灵活的调变性;④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沸石分子筛经阳离子交换后可产生B酸中心,再经脱水后可产生L酸中心,它们均可与反应物形成正碳离子,并按照正碳离子机理进行催化转化,这也就是所谓的沸石分子筛固体酸催化理论。

金属杂多酸盐产生酸性五种机理:酸性杂多酸盐中的质子给出B酸中心;制备时发生部分水解给出质子;与金属离子配位水的酸式解离给出质子;金属离子提供L酸中心;金属离子还原产生质子。

催化剂的选择分类如何?

答:根据目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现有催化剂的改进、寻求适宜的催化剂以及开发研制新型催化剂。

催化剂制备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原料和配料的选择原则是甚么?

答:催化剂的制备包括原料和配料的选择、母体的制备、活化成型等过程。原料选择的原则是:(1)符合产品的性能要求;(2)所含的杂质容易去除,或限定在某个范围;(3)容易获得,价格便宜,易于加工;

(4)对环境不存在污染或经处理能除去污染。

7、沉淀法制备催化剂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试比较沉淀法与凝胶法制备催化剂的优缺点?

温度、浓度、PH值、搅拌

沉淀法和凝胶法是催化剂制备的最广泛的方法,其优点为:

①有利于杂质的去除;

②可获得活性组分分散度较高的产品;

③制备多组分催化剂时,有利于组分间的紧密结合,形成适宜的活性构造;

④活性组分于载体的结合较紧密,不易流失。

沉淀法和凝胶法不仅常用来制备催化剂,也是合成载体所常用的方法。但是其方法应用时应特别注意下列问题:

①沉淀过程机理复杂,不易掌握;

②制备多组分催化剂时,均匀度不易保证;

③制造工艺流程较长,而且复杂,生产费用大。

凝胶法于沉淀法相比较,它能制备较为均匀的多组分催化剂,但凝胶法的设备更加庞大,费用更高。

8、沉淀法制备催化剂中,杂质的一般存在形式是怎样的?

答:①机械地掺杂于沉淀物中;②粘于沉淀物的表面;③吸附与沉淀物的表面;④包藏于沉淀物的内部;⑤为沉淀物的化学组分之一。

关于短学时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5页word文档

关于短学时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化学、应用化学、工业催化、高分子化工和环境与生物工程等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它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化工原理课程是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这四大基础化学之后,化工专业课之前的专业基础课[1]。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四大化学的不同在于开始让学生接触单元操作工程实际,体现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具有工程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与基础理论课采用严谨的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来进行问题分析的做法不同的是,作为工程科学,化工原理所面临的是大量的工程实际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其内容涉及数学、机械、物理化学、物理,甚至计算化学的诸多基本概念和理论,单元操作分门别类,概念和知识点分散,理论和经验半经验计算公式众多。如何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化工原理的内容体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有限学时内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具备良好的工程意识,是在目前高校教学改革压缩课时的背景下值得教学工作者思考和讨论的[2]。笔者结合在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原理(学时较短,54学时)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针对其专业性较强的特点,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对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作了初步探讨。 1.强调化工原理课程在安全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性 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化工原理课程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疑问:“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学化工原理有什么用?”这就需要在开始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时候给学生强调化工原理在安全工程专业中

的重要性。化工原理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所用典型设备的结构和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或设备选型。化工厂的整个生产流程正是由不同的单元操作所组合而成的,进行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就必须了解单元操作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及相关设备的结构等知识。强调化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就必须具备化工原理课程的相关知识,可以向学生介绍化工厂中高空作业、动火作业,以及设备检修过程中所需要的安全措施,并用化工原理课程的相关知识来解释为什么要采取这些安全措施,从而强调化工原理课程在安全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性。 2.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短学时化工原理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3]。如讲化工原理第四章传热时,可以在开始授课前设问:“一个口渴的人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尽快将一杯热开水冷却下来?”通过学生的回答,从而引入传热这一章中传热的方式,各种传热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这样很快地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中去,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授课中,通过设置一定数量和一定难度思考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保持教与学思维之间的各种形式的交流,使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同步甚至有所超前,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3.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涉及大量复杂的化工设备,具有复杂的设备结构、操作

(完整版)工业催化试卷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10 分) 1.为催化剂提供有效的表面和适宜孔结构的是( ) A .活性组分 B .载体 C .助剂 D .助催化剂 2 . BET 等温式属于五种吸附等温线中的类型( ) A . I B . II C . III 3.能给出质子的称为( ) A . B 酸 B . B 碱 C . L 酸 D . L 碱 4.工业上氧化乙烯制环氧乙烷的催化剂是( ) A . Cu/ Y AI 2O 3 B . Ag/ a Al 2O 3 C . Ag/ Y AI 2O 3 D . Ni/ 丫Al 2O 3 5.所有金属催化剂几乎都是过渡金属,主要是因为它们 ___________ () A .易失去电子 B .易得到电子 12 .能给出电子对的固体称为 L 碱。 13 .对固体表面酸的描述包括酸的类型、酸强度和酸量。 14 .吸附的逆过程称为 脱附。 15 .在分子筛结构中,相邻的四面体由氧 _____ 联结成环。 16 .研究金属化学键的理论有 能带理论 、价键理论和配位场理论。 17. Cu 的加入使 Ni 的d 带空穴 变少 。 18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直接承担氧化功能的是 晶格氧 。 19 .三效催化剂中Pt 能有效的促进 一氧化碳 和HC 的催化氧化。 20 .催化剂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分为成熟期、稳定期和 衰老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一种良好的工业实用催化剂,应该具有三方面的要求,即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26 .催化剂 凡能加速化学反应趋向平衡,而在反应前后其化学组成和数量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C .易强烈吸附反应物 D .有着d 电子结构 6 . X 型分子筛最大孔径约为( ) A . 0.4 nm B . 0.6 nm C . 0.7 nm D . 0.8 nm 7.金属在载体上的细微程度用( ) A .分散度表示 B . 单层分布表示 C .粒度表示 D . 比表面表示 & Ziegler-Natta 催化属于( ) A .酸催化 B . 金属催化 C .金属氧化物催化 D . 络合催化 9.下面属于n 型半导体的是( ) A . ZnO B . NiO 纸 订 装 C . Cu 2O D . CuO 三、判断改错,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V” ,错误的打“x”并 改正。 (每小题2分,共10分) 21 .对于工业催化剂来说,活性越高越好。(f ) 22 .有机物的乙酰化要用 L 酸位催化。(t ) 23 . X 型和Y 型分子筛的结构是一样的。 (f ) 10.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称为( ) A .燃料电池 B .蓄电池 C .发电机 D .燃烧反应器 24 .择形催化是分子筛的主要特征。 (t ) 25 .金属的禁带宽度很大。 (f )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20分)

工业催化复习要点

工业催化复习要点 一、论述题 1、试说明催化剂的稳定性与寿命的区别和联系。 ①催化剂的稳定性是指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寿命是指在工业生产的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能够达到装置生产能力和原料消耗定额的允许使用时间。 ②区别:催化剂的稳定性指的是变化情况,而催化剂的寿命指的是时间的长短。 ③联系:催化剂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其寿命,稳定性好的催化剂的寿命长,稳定性不好的寿命短。 2、半导体ZnO在氧气吸附之后电导比未吸附前低,现用ZnO作为CO氧化催化剂,反应时催化剂的电导增加。请问(1)若O2的吸附为控制步骤时,(2)若CO的吸附为控制步骤时,分别提出增加催化剂的活性的措施。 根据半导体能带理论,ZnO是N型半导体,(1)O2的吸附为控制步骤时,O2得电子过程,应添加施主杂质,如Al3+等。(2)CO的吸附为失电子过程,应添加受主杂质如Li+。 3、说说催化剂为什么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 因为化学平衡是由热力学决定的,DG0=-RTlnkp,其中kp为反应的平衡常数,DG0是产物与反应物的标准自由焓之差,是状态函数,只决定于过程的始态和终态,而与过程无关,催化剂的存在不影响DG0值,它只能加速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而不能移动平衡点。 二、简答题 1、什么是d带空穴?它与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和催化性能的关系,d带空穴是越多越好吗? d带空穴是指金属的d带中某些能级未被充满,可看做d带中的空穴。 关系:有d带空穴,就能与被吸附的气体分子形成化学吸附键,生成表面中间物种,具有催化性能。D带空穴越多,对反应分子的化学吸附也越强。催化剂的作用在于加速反应物之间的电子转移,这就要求催化剂既具有接受电子的能力,又有给出电子的能力过渡金属的d空穴正是具有这种特性,然而对于一定的反应,要求催化剂具有一定的d空穴,而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并不是d带空穴越多,其催化活性就越大。过多可能造成吸附太强,不利于催化反应。 2、催化剂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催化剂只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 ②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 ③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 通过改变反应历程、降低活化能而改变反应速度; ④催化剂对反应的类型、方向及产物的结构具有选择性。一种催化剂只对特定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3、载体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作用:分散作用,稳定化作用,支撑作用,传热和稀释作用,助催化作用。 功能:①提供有效的表面和合适的孔结构②增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 ③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定性;④减少活性组分的含量;⑤提供附加的活性中心; ⑥与活性组分之间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 4、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特点及两者的本质差别。 物理吸附是表面质点和吸附分子之间的分子力而引起的。具体地是由永久偶极、诱导偶极、色散力等三种范德华引力。物理吸附就好像蒸汽的液化,只是液化发生在固体表面上罢了。分子在发生物理吸附后分子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化学吸附是在催化剂表面质点吸附分子间的化学作用力而引起的,如同化学反应一

工业催化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 1、催化剂特征: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 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 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的寿命。 首先追求选择性,其次是稳定性,最后才是活性;价格;环保性(催化剂影响反应进程变化的程度A=aS;a=k/S)。 2、工业催化剂;(多相催化剂的组成)活性组分、载体、助催化剂。 3、载体的功能:提供有效的表面和适宜的孔结构; 增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抗磨损、抗冲击、抗重力、抗压和适应温变、相变); 改善催化剂的传导性; 减少活性组分的含量; 载体提供附加的活性中心; 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 4、时空产率是指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催化剂所得产物的量。 第三章 1、多相催化的反应步骤: 反应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表面和孔内扩散; 反应物在催化剂内表面上吸附; 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或与气相分子作用进行化学反应; 反应产物自催化剂内表面脱附; 反应产物在孔内扩散并扩散到反应气流中去。 2、催化剂表面能量分布的类型有诱导期、稳定期、衰老期三种型式。 第四章 1、酸碱催化剂: 固体酸:能够化学吸附碱的固体,能够给出质子或接受电子对; 固体酸表面存在B和L两类酸性中心;两者的转化条件是质子传递(脱水) 固体碱:能够接受质子或给出电子对的固体 杂多化合物催化剂:杂多酸及其盐类;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 2、非纳米分子筛催化剂;中孔分子筛催化剂; 分子筛催化剂的特点是择型催化,常用的分子筛催化剂有A型分子筛、Y型分子筛。3、金属催化剂: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金属簇状物催化剂;合金催化剂;非晶态合金催化剂;金属膜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催化剂 4、络合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对反应物其络合作用,并且使之在配位空间进行催化 的过程。 络合催化剂由中心离子和配位体两部分组成。 第九章 工业催化剂的制备: 1、沉淀法; 2、浸渍法; 3、离子交换法; 4、熔融法;

工业催化试卷及答案

工业催化试卷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为催化剂提供有效的表面和适宜孔结构的是() A.活性组分B.载体 C.助剂 D.助催化剂 2.BET等温式属于五种吸附等温线中的类型() A.I B.II C.III D.IV 3.能给出质子的称为() A.B酸 B.B碱 C.L酸 D.L碱 4.工业上氧化乙烯制环氧乙烷的催化剂是() A.Cu/γ-Al 2O 3 B.Ag/α-Al 2 O 3 C.Ag/γ-Al 2O 3 D.Ni/γ-Al 2 O 3 5.所有金属催化剂几乎都是过渡金属,主要是因为它们______()A.易失去电子 B.易得到电子 C.易强烈吸附反应物D.有着d电子结构 6.X型分子筛最大孔径约为() A. B. C.D. 7.金属在载体上的细微程度用() A.分散度表示 B.单层分布表示 C.粒度表示 D.比表面表示 8.Ziegler-Natta催化属于() A.酸催化 B.金属催化 C.金属氧化物催化 D.络合催化 9.下面属于n型半导体的是() A.ZnO B.NiO C.Cu 2 O D.CuO 10.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称为() A.燃料电池 B.蓄电池 C.发电机 D.燃烧反应器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一种良好的工业实用催化剂,应该具有三方面的要求,即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12.能给出电子对的固体称为L碱。13.对固体表面酸的描述包括酸的类型、酸强度和酸量。 14.吸附的逆过程称为脱附。 15.在分子筛结构中,相邻的四面体由氧桥联结成环。 16.研究金属化学键的理论有能带理论、价键理论和配位场理论。 17.Cu的加入使Ni的d带空穴变少。 18.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直接承担氧化功能的是晶格氧。 19.三效催化剂中Pt能有效的促进一氧化碳和HC的催化氧化。 20.催化剂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分为成熟期、稳定期和衰老期。 三、判断改错,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 改正。(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1.对于工业催化剂来说,活性越高越好。 (f) 22.有机物的乙酰化要用L酸位催化。( t ) 23.X型和Y型分子筛的结构是一样的。( f ) 24.择形催化是分子筛的主要特征。( t ) 25.金属的禁带宽度很大。( f )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26.催化剂 凡能加速化学反应趋向平衡,而在反应前后其化学组成和数量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27.超强酸 是一种酸性比100%硫酸还强的酸。H。<- 28.结构敏感反应

工业催化复习

12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业催化课程复习 重要知识点: 1.助催化剂是催化剂的辅助成分,按作用机理可分为结构型、电子型两类。 2.工业催化剂的活性变化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成熟期、稳定期、衰老期。 3.外扩散速率的大小及其施加的影响,与液体的流速、催化剂颗粒粒径以及传递介质的密度、黏度有关。 4.研究金属化学键的理论方法有三种,能带理论、价键理论、配位场理论。 5.金属氧化物主要催化烃类的选择性氧化。其特点是:反应系放热的,有效的传热、传质十分重要,要考虑催化剂的飞温;有反应爆炸区存在,故在条件上有所谓燃料过剩型、空气过剩型两种。 6. 金属硫化物与金属氧化物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大多数都是半导体类型的,具有氧化还原功能和酸碱功能。作为催化剂可以是单组分形式或复合硫化物形式。这类催化剂主要用于加氢精制过程。 7. 负载型可溶性络合物催化剂,系利用可溶性高分子为载体,可催化1-戊烯加氢反应。在应用时可利用其与生成物分子量之差,采用沉淀法、蒸气压法、薄膜过滤法等进行分离。 8.络合催化剂固载化技术的三种主要方式为:包藏在载体内部、分散在载体(基质)的表面、锚定在载体(基质)的表面。 9.生物催化剂是指生物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游离或固定化细胞和游离或固定化酶的总称。 10.离子交换法制得的催化剂分散度好、活性高,尤其适用于制备低含量、高利用率的贵金属催化剂。 11.结构型助催化剂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和热稳定性。 12.评价催化剂不能单用时空产率作为活性指标,要同时测定催化剂的总表面积、活性表面积、孔径与孔径分布等。 13.外扩散速率的大小及其施加的影响,实际上仅根据气流线速和粒径就可以作出判断。 14.几乎所有的金属催化剂都是过渡金属,这与金属的结构、表面化学键有关。 15.金属复合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电镀和化学镀等。

生物催化技术心得

Hefei University 题 目: 生物催化剂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教 师: 日 期: 2015/4/19

心得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已将学习工业催化近三个月了,虽每周只有短短九十分钟,但已经在董强老师的认真教学下让我感受到它的魅力,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下本课程第七章节:生物催化技术。 生物催化是利用生物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合成有机化学品和药物制品。人类利用酶或微生物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进行生物催化已有几千年历史,早已发明了麦芽制曲酿酒工艺,古埃及和古代中国都有历史记载。近代科学技术对酶的认识研究,成为现代酶学和生物催化研究的基础。生物催化技术的应用给传统的化工生产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这一技术的崛起,世界各国相继参与生物催化技术的研究,运用它进行化工生产。化工催化技术也对环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未来相信它会更利于世界的发展。 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它的复合体,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生物催化剂(酶)与无机催化剂比较: 相同点: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几乎不被消耗;只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降低活化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都会出现中毒现象。 不同点:无机催化剂寿命一般比酶长的多,并且不容易中毒。酶的稳定性不如无机催化剂,成本也要高很多。但是酶拥有可怕的效率。通常酶的催化速率可达无机催化剂的一百万倍以上。所以酶一般应用在医学制药等高科技,靠质量产品需求的领域。 生物催化剂是指生物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游离或固定化的酶或活细胞的总称。它包括从生物体,主要是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的游离酶或经固定化技术加工后的生物酶,也包括统称为的游离的、以整体微生物为主的活细胞及固定化活细胞。酶催化剂用于催化某一类反应或某一类反应物(在酶反应中常称为底物或基质)。 从酶的作用和功能的发现过程中了解到,人们最早使用的是游离的细胞活

工业催化原理——知识要点

第四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1、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及其特性 1)金属催化剂的应用 金属催化剂:指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纯金属或者合金 纯金属催化剂:指活性组分只由一种金属原子组成,这种催化剂可单独使用,也可负载在载体上 合金催化剂:指活性组分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原子组成 2)金属催化剂的特性 常用的金属催化剂的元素是d区元素,即过渡元素(ⅠB、ⅥB、ⅦB、Ⅷ族元素) 金属催化剂可提供的各种各样的高密度吸附反应中心 2、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1)金属的电子组态与气体吸附能力间的关系 (1)金属催化剂化学吸附能力取决于金属和气体分子的化学性质,结构及吸附条件 (2)具有未结合d电子的金属催化剂容易产生化学吸附 (3)价键理论:不同过渡金属元素的未结合d电子数不同,他们产生化学吸附的能力不同,其催化性能也不同(4)配位场理论:金属表面原子核体相原子不同,裸露的表面原子与周围配位的原子数比体相中少,表面原子处于配位价键不饱和状态,他可以利用配位不饱和的杂化轨道与被吸附分子产生化学吸附。(5)吸附条件对进水催化剂的吸附的影响: 低温有利于物理吸附,高温有利于化学吸附 高压有利于物理吸附,也有利于化学吸附 2)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 (1)金属催化剂的电子逸出功(脱出功) 定义:将电子从金属催化剂汇中移到外界(通常是真空环境中)所需做的最小功,或者说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符号:Φ,在金属能带图中表现为最高空能级与能带中最高填充电子能级的能量差 意义:其大小代表金属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或说电子脱离金属表面的难易 (2)反应物分子的电离势 定义:指反应物分子将电子从反应物中移到外界所需的最小功,用I表示。 意义:其大小代表反应物分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电离能:激发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3)化学吸附键和吸附状态 ①当Φ>I时,电子将从反应物分子向金属催化剂表面专业,反应物分子变成吸附在金属催化剂表面上的正离子。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活性中心吸附形成离子键,它的强弱程度决定于Φ与I的相对值,两者相差越大,离子键越强。这种正离子吸附层可以降低催化剂表面的电子逸出功。随着吸附量的增加,Φ逐渐降低。 ②当Φ

催化剂工程导论复习提纲PDF.pdf

1、1976年国际纯粹及应用化学协会分布的催化作用的定义是什么?要求深刻理解其含义。答:催化作用是一种化学作用,是靠用量极少而本身不被消耗的一种叫做催化剂的外加物质来加速化学反应的现象。 2、什么是催化剂的基本特征? 答:(1)催化剂能加速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并不进入化学反应的计量。 (2)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即催化剂对反应类型、反应方向和产物的结构具有选择性。 (3)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能进行的化学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 (4)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催化剂只能改变(或接近)这一极限所需要的时间,而不能改变这一极限的大小。 (5)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意味对正方向有效的催化剂,对反方向也有效。(对于任一可逆反应,催化剂既能正反应,也能同样程度地加速逆反应,这样才能使其化学平衡常数保持不变,因此某催化剂如果是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的催化剂,必然也是其逆反应的催化剂。) (6)寿命(催化剂的使用期限是有限的)。 3、根据聚集状态,如何对催化剂进行分类?答:(气体)、(液体)、(固体)。 4、按工艺和工程特点如何对催化剂进行分类? 答:多相固体催化剂、均相催化剂和酶催化剂三类。 5、主催化剂的定义是什么? 答:主催化剂是起催化作用的根本性物质。没有它,就不存在催化作用。 6、共催化剂的定义是什么? 答:共催化剂是和主催化剂同时起作用的组分。 7、助催化剂的定义是什么? 答:助催化剂是催化剂中具有提高主催化剂活性、选择性,改善催化剂的耐热性、抗毒性机械强度和寿命等性能的组分。虽然助催化剂本身并无活性,但只要在催化剂中添加少量助催化剂,即可明显达到催化剂性能的目的。 8、助催化剂可分为哪几类? 答:(1)结构助催化剂(2)电子助催化剂(3)晶格缺陷助催化剂。 9、载体的定义是什么?(了解) 答:载体是固体催化剂所特有的组分,起增大表面积、提高耐热性和机械强度的作用,有时还能担当共催化剂或助催化剂角色载体是活性组分的分散剂、胶粘剂或支载物。 10、催化剂为什么具有催化剂活性? 答:是由于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它之所以能够降低活化能,则又是由于催化剂的存在下,改变了非催化剂反应的历程。 11、写出沉淀法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沉淀法的一般操作是在搅拌的情况下把碱性物质(沉淀剂)加入金属盐类的水溶液中,再将生成的沉淀物洗涤、过滤、干燥和焙烧,制造出所需的催化剂粉末状前驱物。 12、单组分沉淀法用途是什么?(了解) 答:可以用来制备非贵金属的单组分催化剂或载体。 13、共沉淀法的用途是什么? 答:常用来制备高含量的多组分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14、选择沉淀剂有何原则? 答:(1)使用易分解挥发的沉淀剂。(2)沉淀物必须便于过滤和洗涤。(3)沉淀剂的溶解度要大,溶解度大的沉淀剂,可能被沉淀物吸附的量较少,洗涤脱除残余沉淀剂等也较快。(4)沉淀物的溶解度应很小,沉淀反应愈完全,原料消耗愈少。(5)沉淀剂必须无毒,不应造成环境污染。

流化床设备操作岗位实习报告

论文题目:流化床工艺设备岗位毕业实践报告年级:12级化设 院系: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王凯 指导教师:刘希东 2015年6月

摘要 流化床反应器适用于强放热反应,流体和颗粒的运动使床层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床层内部温度均匀,易于控制;同时便于进行催化剂的再生和循环操作,适于催化剂失活速率高的生产过程,石油馏分催化流化床裂化工艺均采用此类型的反应器。 本装置是工业催化裂化反应过程,反应物通过颗粒状固体层而使固体颗粒处于悬浮运动状态,并进行气固相反应过程的反应器。以石油馏分作为反应物,水作为载气使催化剂成流化状态,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催化裂化反应。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流化床设备正常使用、流化床设备日常检修维护及制度、设备故障、设备故障管理的重要性、流化床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流化床设备管理。通过岗位的实习,熟练掌握该装置操作手册的内容,能够进行实训装置的开车、运行、停车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步骤进行装置的操作和异常应急的处理。 关键词:流化床;使用维护;故障管理;设备管理

Abstract The fluidized bed reactor is suitable for highly exothermic reaction, and the moving fluid bed of particles to make a goo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nternal bed temperature uniformity, easy to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facilitate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catalyst and recycling operations, suitable catalyst loss live high rate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fluidized bed catalytic cracking process of petroleum distillates are used in this type of reactor. The device is an industrial catalytic cracking reaction, the reaction was leaving through a granular solid layer of solid particles in suspension motion, and the reactor gas-solid phase reaction process. Petroleum distillate used as a reactant, water as a carrier gas into the fluidized state of the catalyst, catalytic cracking in a fluidized bed reactor. In this article include: fluidized bed unit normal use,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a fluidized bed equipment and routine maintenance of the system, equipment failure, equipment failure management, common fault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fluidized bed, fluidized bed device management. Through job internship, master the contents of the device operating manuals, training device capable of driving, operation, stop the operation,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and procedures in emergency excep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Keyword: Fluidized Bed Fluid Temperature control Pressure Control

工业催化试卷

工业催化参考试卷――1 一、填空 1.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的速率_____________而不改变反应的_ _反应的平衡位置 __________。 2. 多相催化剂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3. 评价工业催化剂性能好坏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在多相催化反应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控制步骤。在连串反应中,控制步骤_______总过程速度。当过程处于_______时,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最高。 5. 固体酸表面存在_______和______两类酸性中心;两者的转化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6. 催化剂表面能量分布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式。 7. Langmuir 吸附等温式用于_______,吸附量与压力的关系是_______。 8. 吸附热表征_______。催化活性与吸附热之间的关系_______。 9. 半导体的附加能级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N 型半导体的附加能级是_______能级,它使半导体的E f _______,电导率_______。 10. 络合物催化剂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 11. 常用的工业催化剂制备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 造成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3. 催化剂上的吸附有_______ 和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H2 的吸附常采用_______ ,烯烃的吸附常采用_________。反应物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态决定了催化反应的 _______。 14. 按照助剂的功能,它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两类。 15. d 轨道在四面体配位场中能级分裂为_______、_______两组;当电子成对能P<分裂能Δ 时,电子采取_______排布。 16. 影响过渡金属的催化剂活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两方面,组成合金可以调节过渡金属催化剂的_______因素。 17. 分子筛催化剂的特点是_______。常用的分子筛催化剂有_______、_______等。 18. 均相催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但其缺点是_______、_______等。 19. 选择性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画出[PtCl3(CH2=CH2)]―的空间构型及电子结构图,并指出CH2=CH2 活化的原因。 三、(二选一)1.写出CO+O2→CO2 在P 型半导体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2.试解释N 型半导体催化剂利于 加氢反应。 n—型半导体: 阳离子过剩,阴离子缺位。 例,ZnO中Zn2+ 离子过剩。 为保持电中性,过剩的离子,拉住一个电子形成eZn2+,在靠近导带附近形成一附加能级。温度升高时,此电子释放出来,成为自由电子,这是ZnO导电的来源。

反应工程考试复习题演示教学

反应工程考试复习题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的答案 1.固体催化剂的主要组成有主催化剂(活性成份),___助催化剂_和____载体____。 2.化学反应过程按操作方法分为__连续操作、分批式操作(或间隙操作)、半分批式(半间隙)操作。 3.均相反应是指 参与反应的物质均处于同一相 。 4.关键反应组分K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0 0k k k k n n n x -=(或用相应的文字表述)_。 5.生成目的产物的反应称为____主反应 _,其它的均称为____副反应__。 6.平行反应P A →(主反应);S A →(副反应),主副反应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选择性S p 与浓度无关,仅是__温度_ 的函数。 7.链反应的三个阶段为链的引发、_链增长 、链终长。 8.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要测定真实的反应速率,必须首先排除_内扩散__和__外扩散_的影响。 9.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孔径较大时,扩散阻力是由分子间碰撞所致,这种扩散通常称为__分子扩散(或容积扩散)_。 10. 实际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密度E(t)的方差2θσ为_____0~1___。 11.具有良好搅拌装置的釜式反应器按___理想混合(或全混流)___反应器处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2.对于恒容的平推流管式反应器___平均停留时间(或- t ) 、__空时(或τ)_、反应时间一致。 13.对于反应级数n <0的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__全混流(或完全混合)_反应器为宜。 14.若流体是分子尺度作为独立运动单元来进行混合,这种流体称为_ 微观流体_。 1.工业催化剂所必备的三个主要条件是:__活性好__、___选择性高___、寿命长。 2. 平行反应P A →(主反应);S A →(副反应),主副反应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提高选择性P S 应____提高温度____。 3.已知反应S P B A +→+,A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___0 0A A A A n n n x -= _________。 4.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中物理吸附是__多 _分子层的,而化学吸附是__单_分子层的。 5.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的经典测定方法是基于____BET _______方程。 6.流动循环(无梯度)式反应器是指消除____温度梯度 ______、__浓度梯度________的存在,使实验的准确性提高。 7.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微孔孔径在约___ 0.1μm______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为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 8.全混流反应器的空时τ是___反应器的有效容积__与___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____之比。

工业催化复习资料资料-问答题

1.什么是催化剂? 根据IUPAC于1981年提出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 2.催化作用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⑴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 ⑵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且催化剂可同时加速正逆反应;⑶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当反应有一个以上生成多种产物的方向时,催化剂仅加速其中的一种。⑷催化剂由正常运转到更换所延续时间(寿命)。 3.什么是助催化剂?分为哪几种? 催化剂中加入的另一种或者多种物质,本身不具活性或活性很小的物质,但能改变催化剂的部分性质,如化学组成、离子价态、酸碱性、表面结构、晶粒大小等,从而使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抗毒性或稳定性得以改善。结构型和电子型两类 4.请说明理想的催化剂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⑴具有能适合反应过程的形状和大小;⑵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经受反应过程中机械或热的冲击;有足够的抗拉强度,以抵抗催化剂使用过程中逐渐沉积在细孔里的副反应产物(如积碳)或污物而引起的破裂作用;⑶有足够的比表面,合适的孔结构和吸水率,以便在其表面能均匀地负载活性组分和助催化剂,满足催化反应的需要;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抵抗活性组分、反应物及产物的化学侵蚀,并能经受催化剂的再生处理;⑸能耐热,并具有合适的导热系数;⑹不含可使催化剂中毒或副反应增加的物质;⑺原料易得,制备方便,在制备载体以及制备成催化剂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⑻能与活性组分发生有益的化学作用;⑼能阻止催化剂失活 5多相催化反应的一般步骤?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分别是哪几步? ⑴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表面和孔内扩散。⑵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内表面上吸附。⑶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或与气相分子作用进行化学反应。 ⑷反应产物自催化剂内表面脱附。⑸反应产物在孔内扩散到反应气流中去 ⑴⑸扩散为物理过程;⑵⑶⑷为化学过程 6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特点? 物理吸附是借助分子间力,吸附力弱,吸附热小(8~20kJ/mol),接近于气体的液化热,且是可逆的,无选择性,分子量越大越容易发生,吸附稳定性不高,吸附与解吸速率都很快,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吸附,不需要活化能。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考研复习经验与资料准备心得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考研复习经验与资料准备心得 物理化学是华南理工大学很多专业考研都要考的专业科目,分外629物理化学(一)和852物理化学(二),例如化学与化工学院的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试科目为:629物理化学(一);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能源环境材料及技术、化学工程(专业学位),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等专业的考试科目为852物理化学(二)。其中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是化工比较热门的专业。虽然物化一和二的考试参考书目和考纲是不同的,但是其实内容差不了多少。 先说一些数据,每年华工化学与华工学院的考研人数超过1200人,招生约240,其中保研人数约1/3,所以考研成功的概率约15%;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考研人数约1000人,招生270个左右,其中保研人数约1/3,所以考研成功的概率也仅20%,竞争压力是很大的。尤其是热门专业的竞争更剧烈,录取率更低。好了,看到这可能很多人已经犹豫要不要放弃或者转考其他学校了。其实不必紧张,热门学校必然有值得你去拼搏的地方。考研决心很重要,尽管很多人考研,但是真正认真备考坚持下来的并不多。 如果没有理由和动力去支撑自己的考研之路,是很难坚持走下去的。我的理由之一就是实现我高考遗落的目标——华南理工大学。我本科是普通二本学校,我考的是化学工程,初试总分402(政治75/英语68/数学128/物化134),排名第37位(前29名是保研的),处于中间偏上。复试比较顺利,英语口语发挥得不是很好,分数比较低,我得了二等奖学金,不用交学费,挺爽的。回想当时考研复习的时光,我经历了很多,其中有苦有乐,也有很多经验想和大家分享。近来有师弟师妹问我复习经验,于是写下这篇心得,仅供各位参考。本人q号二七二四二一二四零,若还有其他问题,可以跟我探讨一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但是不要骚扰哦,呵呵)。之前看过别人写的经验,讲自己考研挺轻松,没花多少时间,那大多数是假的,当然我也不否定有些天才的存在。

工业催化复习纲要

催化:题型:选择题(30分)、填空(20分)、判断(10分)、简答(20)、简单推导(20分) 1、 催化剂IUPAC 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类增加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总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的物质 2、 3、 催化反应种类:均相催化、非均相催化(多相催化)、酶催化 4、 催化剂的种类均相、多相、酶催化剂 5、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1固体催化剂:主催化剂,共催化剂,助催化剂,载体 2配合物催化剂:主催化剂(中心原子),助催化剂(配体)或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均是配合物 3酶催化剂:酶=酶蛋白+辅基(辅酶),相当于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两者分别存在时,均无活性。 6、 催化剂的特点:1可改变反应路径:路径改变,相应的能垒发生改变 2可改变速率:速率可增大,也可降低,如果正反应速率增大(或减小),则逆反应的速率也增大(或减小) 3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 质的改变 4总反应的θm r G ?不变 5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6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寿命 7催化剂具有一定 的活化温度8催化剂具有专一性 9催化剂具有高效性(可能中毒) 其中三个指标最重要: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寿命) 研究中,开发新工艺和催化剂时首先追求高活性,其次是高选择性,最后才是稳定性;对现行流程和催化剂改进时,首先追求选择性,其次是稳定性,最后才是活性。 7、 载体的功能:载体时催化活性组分的分散剂、粘合物或支撑体,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 载体分为高比表面积和低比表面积两类。载体不仅关系到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还关系到他们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关系到催化过程的传递特性。 8、 助催化剂分类:按作用机理不同分为:结构型和电子型。 结构型助催化剂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和热稳定性。 电子型助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主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促进催化 活性及选择性。 助催化剂除促进活性组分的功能外,也可以促进载体功能。 9、 载体的功能:1提供有效的表面和适宜的孔结构;2增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使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形状;3改善催化剂的传导性;4减少活性组分的含量;5载体提供附加的活性中心;6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可诱导出新的活性。 10、 空速的定义:空速是指单位时间里通过单位催化剂的原料的量,它反应了装置的处理能力。 11、 12、 13、 什么是比活性?它有何特点? S 为表面积或活性表面积。 催化剂的比活性只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与结构,与其表面大小无关。数值可以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能力。 14、 什么是转化率、选择性、收率及计算。 参见教材27页和例题2-1!。 15、 工业催化剂的稳定性包括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三方面。 16、 什么是均相催化及其优缺点 答:均相催化指催化剂与反应介质不可区分,与介质中的其它组分形成均匀物相的催化反应体系。 优点: 1反应性能单一。 2:具有特定选择性 3:反应条件温和,节能 4:作用机理较清楚,便于调控设计催化剂 缺点:稳定性差、与产物分离困难。 17、 点阵:将晶体结构中某一类等同点挑选出来,它们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空间几何图形即称为空间点阵,简称点阵。 晶胞是点阵结构的基本单元 转化率选择性产率?=

工业催化学习心得

得分:_______ 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号:PD02013 课程名称:工业催化 论文题目:学习心得 学科专业:化学工程 学号:8143130 姓名:曹晓琴 任课教师:朱新宝 二○一四年十二月

工业催化学习心得 催化剂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组成、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元素或化合物。它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媒介物,也是开发许多化工产品生产的关键。在学这门课之前,我所对催化剂的认识仅仅来自于有机化学或精细有机合成等课程,但是从这些课程中认识到关于催化剂的知识少之又少。可以说以前对催化剂的了解仅是来自于它的定义,对于其它方面的知识完全处于空白状态。 自从上了朱老师的工业催化这门课,我学到了以前没有接触到的关于催化剂的知识,并系统的了解了催化剂从制备到最终投入到工业生产的过程。因此通过朱老师的讲解,加深了我对催化剂的进一步了解,丰富了我的知识面。 1工业催化的主要内容 朱老师把工业催化的主要内容分成了十三章,主要是从催化剂的发展史及应用;催化剂的组成及其作用原理;催化剂的种类及对应的催化作用;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新技术的开创;催化剂的性能评价与测试方法;催化剂的失活、再生和安全使用这几个方面向我们传授了关于催化剂的知识。 第一章主要讲了催化剂的发展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通过这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催化剂与能源和材料密切相关,每年全球对催化剂的需求量在持续上升。目前现代化学工业、石油加工工业、食品工业及其他一些工业部门中都涉及了催化剂的使用,可以说催化剂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六章主要叙述了催化剂是由活性组分、载体和助催化剂组成,在介绍它们的同时,也阐述了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对应的主要功能。在第二章中强调了催化剂的特性即对一些反应具有专一性以及根据不同方面对催化剂的分类。催化剂在热力学化学反应中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但是不能改变平衡位置。于此同时分析指出,一种良好的工业催化剂,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即活性、选择性、稳定性。由于非均相催化较之均相催化在工业应用中要普遍得多,而非均相催化又是吸附作用为前提的,故第三章介绍了固体催化剂的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