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朝和商朝教案 川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2
历史初一上川教版第4课夏朝和商朝学案课型:新授主备:李为侠班级:姓名:授课时间:年月教学目标1.识记:了解夏、商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理解: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3.运用: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盘庚迁殷教学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收集夏桀、商纣暴政的故事2.收集《封神榜》的故事合作探究〔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以下问题:①夏朝建立的时间②建立者③都城〔中心区域〕④夏朝的历史地位⑤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400多年,由于最后一个王非常残暴导致了灭亡。
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并根据小说内容说出他的暴行吗?⑥设问:这样的暴君,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灭亡夏朝的战争叫什么战争?发挥自己的想象,精彩地再现战争场面,说给同学们听。
〔注意要素: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过程、结果。
〕〔二〕商朝的建立与迁都1、阅读课文,根据朝代建立要素归纳:①、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②商朝的重大事件——盘庚迁殷。
在地图册上找出迁都的时间、地方,并说说在今天的什么地方?〔三〕商朝的盛衰1、商朝的盛衰分别指什么?2、商朝的强盛表现在势力范围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①势力范围:〔用坐标画一画商朝的势力范围〕②经济发展:思考:商朝经济比夏朝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进行比较、思考〕3、请说出商朝的暴君,你能说说关于他的故事吗?〔神话传说《封神榜》〕当堂巩固〔一〕课堂小结〔二〕连线禹夏朝的最后一个国君桀将都城迁到殷汤夏朝的第一个国君盘庚商朝的建立者纣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课后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古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A.禹准备让位给伯益B.尧传位给舜C.启打败有扈氏D.禹传启,家天下2.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建立于〔〕A.约公元前21世纪B.约公元前16世纪C.公元前14世纪D.公元前11世纪3.以下古代制度中,在夏商时已不存在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奴隶制D.推举制4.商朝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有〔〕①青铜冶铸②玉器制作③酿酒④炼铁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5.夏商时期臭名昭著的暴君是〔〕①启②桀③汤④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商朝前期,曾经几次迁都。
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作者:————————————————————————————————日期:2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课题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能力目标区别世袭制和禅让制。
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掌握分封制的内容、作用。
重点夏朝的建立分封制难点分封制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zhòu)亡。
周武王,始诛(zhū)纣,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思考:这段《三字经》中出现的朝代更替和人物分别有哪些?朝代:夏、商、周,人物:汤、纣、周武王师:同学们,夏商周三朝是如何更替的?除《三字经》里提到的人物,本课还有哪些历史人物,今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二、独立自学一:阅读课本20-23页,回答下列问题问题,并在课本上画出答案,时间5分钟:1、禹建立夏朝有什么意义?夏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统治?证明夏朝存在的考古遗址是什么?2、商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分别是什么?商朝的亡国之君是谁?3、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独立自学二:阅读书本23-24页,回答下列问题,时间2分钟: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2、分封制的内容?3、分封的对象都有谁?4、分封制作用?三、学习新课寻足迹----看国家产生1、学生读课本关于夏朝的历史,找出基本信息(时间、建立者、都城、意义等)师强调: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师提问: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夏朝建立后组建了哪些国家机器?(夏朝创建国家机器来维护统治)2、窃窃私语:出示一段对话,完成两个问题。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朝和商朝教案川教版【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了解夏、商的更替。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
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
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的讲解,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概括历史特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和盘庚迁殷。
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课文引言2.教师引入: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生答:禹)在禹之后又是如何传承的呢?禹建立的夏朝与原始氏族部落有什么区别?二、新课讲授(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1、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已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历史上称为----夏朝。
主要统治范围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
2、夏朝的统治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称为什么?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
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指导学生从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修筑城堡和宫殿来加以理解。
)(二)、商朝的建立与迁都1、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打败夏桀,灭亡夏朝,建立商朝。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2、商朝的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关键字】七年级《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第一个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记住商朝的建立,后期的都城。
掌握西周的建立,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带进那个遥远的历史时期,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2)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地分析评价;通过学生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夏、商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3)通过对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的学习,形成自觉地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1.夏朝的建立。
2.商朝后期都城。
3.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1.夏朝建立的标志。
2.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3.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故事法、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历史小故事,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大禹因为治水有功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他的位置又是谁来继承的呢?接着承袭的又是什么朝代呢?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一起学习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个板块:夏禹传子国家立商汤灭夏迁殷盛武王伐纣分封固学生:齐读三个板块内容。
过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先采撷夏朝的历史,加入板块一。
板块一:夏禹传子国家立师:禹年老的时候,谁继承王位了呢?让我们加入禹传子,家天下。
(一)夏朝:(1)禹提高启地位的策略活动一:学生讲“禹传子”的故事生:禹年老的时候,虽然也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推举他治水时的助手伯益作继承人,但是他却不给伯益实权,把实权交给了他的儿子启。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导学案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目标要求】1.识记与理解:记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古今地名)。
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的讲解,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概括其历史特点,从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直观教学,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
初步了解和运用公元纪年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预习导学】1.约公元前年,建立夏朝。
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了制。
3.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王。
西部和南部。
年,商的首领发动推翻夏朝统治的战争。
双方大战于,夏朝灭亡。
6.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把都城迁到(今)。
7.商朝鼎盛时,商的势力X围东至,西到渭水上游,南抵,北达一带。
8.商朝的手工业很发达,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有、和等。
年。
商的最后一个王是。
【问题探究】夏朝的灭亡和商朝的灭亡有什么共同点?【例题精析】例1.(2008年某某)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X”;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地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
这一下难倒了许多人。
那么,聪明的你能告诉我们丙姓什么吗?A.唐 B.秦 C.夏 D.宋【解析】考查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了解。
故选C。
例2.(2008年某某)2008 年5 月17 日,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某某,并以大禹陵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
大禹A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B .自称为“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C .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D .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解析】B项是秦始皇;C项是炎帝、黄帝;D项中的治水英雄是禹,最早实行禅让制的是尧。
川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教案4篇谨慎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纳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刚好间支配都作了具体的记录,谨慎写好教案。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川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内容,盼望能协助到您!川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教案1第3课远古的传闻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识记远古传闻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闻的实质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4.造就从传闻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实力,初步驾驭用传闻印证史实的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1.造就学生学习历史、酷爱历史的情感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造就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德,造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念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1.农业起源的传闻和华夏族的形成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珍贵的品德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学难点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斗争与融合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老师打算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祀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的传闻学生打算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1.同学们都应当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2.确定补充学生的答复,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3.依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表达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开展而来的。
告知学生,在历史开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开展壮大,才形成了今日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1.谈话转承:刚刚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详细去了解一下原因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日的汉族的。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内容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朝的更迭、西周的分封制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同时,学生可能对古代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夏朝的建立、商朝的更迭、西周的分封制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历史进程。
2.难点:夏朝的建立、商朝的更迭、西周的分封制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历史进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史料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合作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史料:与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相关的史料。
4.投影仪:用于展示史料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古代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生可以回答出埃及、巴比伦等国家。
第4课《夏朝和商朝》
一、教学目标:
记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古今地名)。
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初步了解和运用公元纪年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盘庚迁殷。
教学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含义与形成原因。
三、设情激趣:
大禹通过禅让取得了部落首领的位子,那么大禹之后是不是一直禅让呢?
四、自主探究:
探究1:为什么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点拨1: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原始社会走到了尽头,“天下为公,选贤为能”的制度瓦解。
探究2:商朝为什么多次迁都?
点拨2:战乱、政局动荡、自然环境等
探究3:商朝的政治经济比夏朝有哪些进步?
点拨3: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表现说明。
五、成果展示:
六、拓展延伸:
我国从原始社会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差距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上的,人们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
七、课后反思:
1。
第4课夏朝和商朝
【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了解夏、商的更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
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
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的讲解,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概括历史特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和盘庚迁殷。
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生答:禹)在禹之后又是如何传承的呢?禹建立的夏朝与原始氏族部落有什么区别?
二、新课讲授
(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已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历史上称为----夏朝。
主要统治范围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
2、夏朝的统治
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称为什么?
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
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指导学生从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修筑城堡和宫殿来加以理解。
)
(二)、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1、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打败夏桀,灭亡夏朝,建立商朝。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2、商朝的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从此,商的都城稳定下来。
(三)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商朝疆域四至。
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
3、商朝的灭亡:知道商纣王的暴政导致商朝灭亡,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
(五)情感教育
学习本课,对你有何启示?
(六)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教学后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