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也是生物课程的根本目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学习者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进行个人决策所必须掌握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领悟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忽视了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负担很重。这样既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要认真研究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期待、好奇、激动的求知意境,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在生物教学中从现象人手,提出问题,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思索问题,直至问题得到满意的解决。问题可以由教师根据现象引导学生提出,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自己提出。现象可以通过实物或实验,也可以通过播放课前摄制好的录象片来展示,有条件的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这样要比用文字去描述现象更具体、直观,更容易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的重点内容是叙述生物生命现象的七个基本特征,上课时教师先提问题:“大家见过许多生物,请问你们能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吗?”学生的回答都集中在“它们有生命”。进一步问:“如何知道它们有生命?”马上就有学生说:“将鸡蛋浸入水中,它表面有气泡冒出,这就说明鸡蛋有生命。”又问:“为什么?”学生的思维会随着由现象引出的问题而活跃起来。气泡冒出说明鸡蛋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凡生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体内有物质和能量转变,即为新陈代谢。此外,由学生回答“鸡蛋能孵出小鸡,小鸡能由小长大”,引出生物能生殖和发育,生物有生长现象;由“小鸡与母鸡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引出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由“鸡蛋由细胞构成”,引出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等等。这样以“蛋”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议论,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二、实施探究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科学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可将知识验证改为进行探索性、设计性实验。例如“根的吸收作用”一节,教材中是先给出结论——根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然后才通过实验来说明什么叫渗透作用,再分析推理出根部(成熟区)的细胞具备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最后验证(理论上)根确实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的。这样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虽然学生也动了手,做了实验,但他们的学习仍然是一个相对被动的过程。为此,可先让学生观察种植在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营养液中的形状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蔬菜是较好的试验材料,因为它的生长周期快,试验效果明显)的生长发育情况。学生的观察可以是在课外进行,也可以是观看植物生长发育情况录像片。接着提出:为什么培养液浓度过大会阻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植物枯萎、死亡?营养液中的N、P、K等元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生长发育有什么不同的影响?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必然涉及教材中的内容,即根是怎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针对这个问题再对根及其成熟区的细胞结构特点进行探究(在此之前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渗透作用的背景知识,包括实验等)。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植物的根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渗透作用与浓度有关;通过交换吸附无机盐,交换吸附与呼吸作用有关。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质疑、调查、实验、分析、推理、判断和反思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真正学到了科学知识,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让他们了解并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途径。三、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开展课题研究,应利用课余时间,并以学生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上因时间限制而无法展开的探究内容,使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另一方

面能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体会生物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生学的知识得以巩固。课题研究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抉择、独立判断,包括研究小组成员搭配、选题、设计方案、收集信息、实践调查、统计数据、分析推理、撰写研究报告等,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决定,独立进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品用具,掌握并引导调节研究进度,组织评价研究成果等。可供学生研究的内容主要有:调查校园内植物的种植情况,分析是否合理地利用了光能;调查当地有益的瓢虫种类,了解当地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有益瓢虫防治害虫;研究小学生肥胖现象及其预防措施;结合学校食堂和个人实际,找出在营养、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具体措施;调查当地植被资源被破坏的情况;测定校园周边水环境的污染情况等等。有一些研究,如测定校园周边水环境的污染情况涉及到仪器与技术问题,在学生确定选题后教师要为他们提供实验原理知识和技术指导、试验材料、仪器设备(显微镜、记数器、载玻片、盖玻片等)、试剂等。课题研究还能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创造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懂得科学知识对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