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鸡产蛋下降综合症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4
造成鸡产蛋下降综合征原因和预防徐五一(安徽宁国市畜牧兽医局242300)摘要: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是一种病毒急性病,主要会让母鸡和商品鸡的产蛋率大幅度下降,又被俗称为鸡减蛋综合征。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可以使母鸡和商品蛋鸡的产蛋率至少下降10%袁严重情况会下降30%袁并且生产出的鸡蛋也会出现40%左右的破损率,严重影响蛋鸡的产量,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被列为国家二类动物疫病。
本文将对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原因和预防方法进行详细分析,使养殖户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院鸡产蛋下降综合征;原因;预防方法々禽业技术丨疫病防治1病原学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是一种禽腺病毒引起的,直接引起鸡、鸽、鸭子、鹅等禽类的产蛋率下降,对猪、牛、羊、兔子等动物没有影响。
禽腺病毒目前只发现这一个血清型,有双链D N A结构,没有囊膜,是一种二十面对称体,直接约为80纳米。
禽腺病毒的主要致病原因为该病毒会与禽类红细胞结合、凝结,从而影响产蛋率。
禽腺病毒可以长时间存活,在4益的温度下,存活时间尤为突出,超过70益会被杀死。
禽腺病毒能适应大多数p H,对氯仿、乙醚等部分杀毒液不敏感[1]。
杀灭禽腺病毒可以使用福尔马林试剂的0.3%溶液,48h后完全灭火杀菌。
禽腺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鸡和鸭,主要易感动物是鸡,并且在生产上对鸡蛋的影响最大。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对各年龄段的鸡都存在感染性,但雏鸡感染后无任何症状且无抗体,直到产蛋期后血清检验才转化为阳性,故而影响检测效率。
2流行病学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主要传播方式是蛋垂直传播,但也有部分通过呼吸道传播。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是所有年龄段的鸡都可能感染的,但雏鸡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只有在母鸡产蛋高峰期内,病毒被活化,明显影响产蛋量和鸡蛋破损率。
携带病菌的鸡会在产蛋高峰期内将病毒排出,并迅速在鸡群间互相传播。
其中平养鸡群传播速度极快,严重影响生产数量;而笼养鸡的传播速度就缓慢许多,传播至整个鸡群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
3临床症状患病鸡在雏鸡阶段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但在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会下降、产蛋的破损率也会升高。
蛋鸡减蛋综合征的诊断和防治作者:相丹丹来源:《家禽科学》2023年第12期收稿日期:2023-07-03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3)12-0031-02减蛋综合征是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以产蛋量和蛋品质降低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
一旦发生本病,蛋鸡群的生产性能会严重下降,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简介蛋鸡减蛋综合征(Egg drop syndrome,EDS)是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主要感染蛋鸡的病毒性疾病,其特征是蛋鸡产蛋量显著下降。
腺病毒是一种非包膜的DNA病毒,直径约70~80 nm。
病毒颗粒由蛋白质壳包裹,内含线性双链DNA,病毒的基因组长度约为43~45 kbp,编码多个蛋白质。
2 流行病学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腺病毒的禽类,特别是鸡。
腺病毒可对环境、饲料、饮水等造成污染,通过直接接触、气溶胶和污染的环境介质等方式传播,还可随人员、工具、设备和车辆进行远距离传播。
此外,本病还可以垂直传播。
易感动物主要是家禽,尤其成年蛋鸡更易感染,对于刚开产的蛋鸡和老年蛋鸡的影响相对较小。
本病呈现季节性流行的特点,通常在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发病率较高。
3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产蛋性能和蛋品质下降方面,具体为产蛋量显著下降,蛋的平均重量显著降低,蛋壳出现薄、软、脆或变形等异常情况,蛋黄颜色变得淡黄或深浅不均匀。
有时,蛋内还可能出现血斑、坏疽或其他异常现象。
此外,蛋鸡表现食欲不振、活动减少、羽毛不整、呆滞等临床症状,病程长的蛋鸡还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包括体重下降、采食减少、羽毛无光泽等。
4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输卵管、卵巢、子宫等多个器官的异常。
主要表现卵巢内卵泡数量减少且发育不良,如卵泡大小不均匀、卵泡壁变薄等,导致无法正常排卵。
卵巢中卵黄沉积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卵泡发育不良导致卵黄无法正常释放。
输卵管黏膜出现炎症,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部分病变的输卵管,由于输卵管黏膜炎症引起瘢痕形成或黏液过多导致堵塞,影响卵子的正常通过。
怎样防治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产蛋下降综合征,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现的蛋鸡和种母鸡产蛋率下降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表现为群发性产蛋率大幅度下降、蛋壳异常、蛋体畸形等,给鸡蛋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病因。
产蛋下降综合征的病原是由腺病毒属的一种无囊膜的双股DNA病毒引起,英文缩写为EDS76的病毒。
患病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如病鸡的排泄物等污染过的饲料、用具及饮水均可以传播本病。
另外,染有病毒的种蛋也可以进行传播。
2、症状。
任何日龄的蛋鸡均能够感染本病。
但一般来说,幼鸡感染后并不表现出任何症状。
蛋鸡染病后,常常是在26-36周龄期间,产蛋鸡突然出现群体性产蛋率下降;与此同时,产出的蛋严重畸形,无壳蛋、软壳蛋、薄壳蛋、过小蛋等急剧增加,有时这类变形蛋可达40%左右。
发病鸡群有时会出现厌食、羽毛蓬松、腹泻、贫血、精神不佳等症状。
但由于这些症状又和其他一些传染病的症状相近似,因而不能作为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
3、防治。
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但是,发病后进行紧急免疫,可以缩短病程。
疫苗主要有EDS76灭活苗、EDS76和鸡新城疫二联灭
活苗。
120-140日龄进行接种,接种半个月后可以产生免疫力。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症状、类症鉴别及防控措施作者:赵丽华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9年第03期摘要: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也叫做减蛋综合征,是由于感染禽腺病毒而发生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可导致产蛋率降低。
鸡体感染该病毒后在性成熟前不具有致病性,在产蛋初期因发生应激,导致病毒活化而引起产蛋鸡出现发病。
病鸡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群体产蛋量突然降低,一般比正常降低20%~38%,有时甚至可达50%。
病程通常可持续4~10周,严重损害蛋鸡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现概述该病的防控措施,供广大养鸡户参考。
关键词: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类症鉴别;疫情处理;治疗;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58.31 ; ;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3-0082-021 流行病学1.1 易感动物主要是鸡容易出现发病,但在珍珠鸡、火鸡、鸭、鹅、麻雀以及野禽等禽类体内也曾经检测发现该病毒的抗体。
任何年龄的鸡都能够感染,但幼龄鸡感染后会在性成熟前呈隐性感染,通常是性成熟的产蛋鸡群感染病毒后会出现明显变化,往往是26~43周龄发病。
任何品种的鸡都能够感染发病,但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易感性,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产褐壳蛋的蛋用和肉用种母鸡,产白壳蛋的母鸡相对较低,且产白壳蛋鸡的恢复速度快于产褐壳蛋鸡。
另外,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
1.2 传播途径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带毒鸡以及带毒鸭。
病毒主要通过受精卵进行垂直传播,也可进行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是经由种蛋和种公鸡的精液通过该生殖道进行传播,导致母鸡开产日龄延后,有时甚至可推迟6~8周。
水平传播主要经由污染病毒的蛋盘、饮用水、免疫用的针头以及含有病毒的粪便进行传播。
另外,蛋鸡笼养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平养蛋鸡,产褐壳蛋的蛋鸡其传播速度快于产白壳蛋的蛋鸡。
2 临床症状鸡群发病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个别病鸡会发生一过性下痢,排出水样粪便,有时其中混杂无壳蛋。
X u m u s h o u y i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是由于感染禽腺病毒而发生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也叫做减蛋综合征。
鸡体感染该病毒后在性成熟前不具有致病性,鸡一旦患这种病则使鸡产量下降,蛋品质也下降。
鸡、鸭、鹅等都能够感染,但只有鸡会出现发病,特别是产褐壳蛋鸡的易感性最高。
近几年时常发生,危害性非常严重,本文作者归纳了临床症状,介绍了诊断要点,提出了防治措施,供参考。
一、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也被称为鸡减蛋综合征,其是一种由腺病毒所引起的会使得蛋鸡产蛋率下降、蛋体畸形、鸡蛋品质下降等多种症状的传染性疾病。
该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导致蛋鸡产蛋率大幅度下降。
感染该病的蛋鸡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是26-36周龄产蛋的鸡会突然出现群体性产蛋量下降,其下降率多在20%-40%左右,部分症状比较严重的蛋鸡下降率甚至是在50%以上。
蛋鸡患病后,初蛋壳色素将会变淡或者是消失,同时蛋鸡还容易产下软壳蛋或者是畸形蛋,鸡蛋的个头与普通鸡蛋相比偏小,鸡蛋的一端比较粗糙呈砂粒样,蛋壳容易破碎,蛋黄颜色偏淡,蛋清多呈现为水样或者是蛋清中掺杂有血丝和异物。
随着蛋鸡的病情不断加重,许多病鸡的精神状态不佳,采食量大幅度下降,羽毛杂乱失去光泽,拉出的粪便也多是绿色稀粪,这些症状发生之后,病鸡将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少量病鸡死亡。
通常情况下,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持续时间在4-10周之后,将会逐渐好转恢复,但是部分病鸡的疾病持续时间更长,其持续时间长短实际上与病毒的传播速度存在有一定的关联。
二、病例解剖变化情况分析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通常都没有明显的特征变化,在对死亡病鸡解剖时,可以发现病鸡的肝脏和脾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肿胀,卵巢及子宫也出现了明显的萎缩、变小,卵泡则有软化或者是出血的症状,输卵管和子宫黏膜出血,部分病鸡有卡他性炎。
此外,个别病鸡还有卵黄性腹膜炎,及但是病鸡的其他脏器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