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引起鸡产蛋下降的主要传染病
- 格式:pdf
- 大小:162.26 KB
- 文档页数:4
鸡产蛋下降的原因鸡产蛋下降综合症防治
方法
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是由禽类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为垂直传播,通过胚胎感染小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防治方法。
一、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症状
病初无明显异常,精神、食欲尚好,产蛋量也基本正常,但病鸡两腿发软,关节不灵活,软壳蛋和薄壳蛋的数量增加,随着病情发展,病鸡表现精神萎靡,嗜睡,行动困难,常常侧卧。
病鸡日久体重减轻,产蛋减少,腿骨变脆,易于折断。
病情严重时可导致瘫痪和停产。
剖检可见肋骨和胸廓变形,椎肋与胸肋交接处呈串株状,腿骨薄而脆,有时也有肾肿胀、肠炎等病变。
二、鸡产蛋下降综合症防治措施
1、笼养蛋鸡的饲粮中钙、磷含量要稍高于平养鸡,钙不低于3.2%-3.5%。
有效磷保持0.4%-0.42%,维生素d要特别充足,其他矿物质、维生素也要充分满足鸡的需要。
2、上笼鸡的周龄宜在17-18周龄,在此之前实行平养,自由运动,增强体质,上笼后经2-3周的适应过程,可以正常开产。
3、鸡笼的尺寸一般分轻型鸡(白壳蛋系鸡)和中型鸡(褐壳蛋系鸡)两种,后者不可使用前者的狭小鸡笼。
4、舍内应保持安静,防止鸡在笼内受惊挣扎,损伤腿脚。
夏季舍温度应控制在3 0 度以下。
5、对病情严重的鸡可从笼中取出,地面平养,并喂以调整好的饲料,待健康状况基本恢复后再放回笼中饲养。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病因、症状、诊断与防治-养鸡技术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是由禽类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蛋鸡感染此病毒后,会出现无法达到产蛋高峰期,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的数量增多,蛋的质量下降等现象.在生产过程中做好该病的诊断工作,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该病进行科学的防治。
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病因、症状、诊断与防治。
1、病原与流行病原为Ⅲ群腺病毒,可凝集禽类的红细胞,感染任何年龄的鸡群,其中24~36周龄的青年鸡群是高发阶段,36周龄以上的鸡发病率较低。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
雏鸡感染此病后无临床症状。
另外不同品种的蛋鸡对该病的易感性也存在着差异,其中以产褐壳蛋的品种最易感,产白壳蛋的品种发病率较低。
该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传播方式是经由受精卵垂直传播,一般在鸡群的感染率达到50%,且达到产蛋高峰时,该病毒会迅速的传播。
该病也可进行水平传播,可通过输卵管、肠内容物、粪便等途径向外排毒传播疾病。
2、症状与病理变化雏鸡感染此病后无临床症状,青年鸡感染后一般在7~9天后可见最初的症状,也有的时间更长,约为17天才见症状。
主要的症状是突发性的产蛋量下降,一般比正常的产蛋率下降20%~30%,有的高达50%,同时伴随着产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小蛋等异常蛋。
蛋壳的质量下降,表面粗糙,一端呈砂纸样的细颗粒状。
产褐壳蛋的蛋鸡品种所产的鸡蛋蛋壳颜色变浅,表面粗糙,褐色如白灰、灰黄粉样,蛋白为水样,蛋黄颜色浅,有的蛋白中还有血液和异物等,种蛋的孵化率降低,孵化成功的雏鸡体质一般较弱,通常在产蛋量下降持续4~10周后可恢复正常。
有的蛋鸡达不到产蛋高峰期,或者开产期推迟。
病鸡还有一些较为轻微的症状,有的鸡的精神不佳,羽毛散落,食欲下降,贫血,腹泻。
该病一般不会引起死亡,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有一些病例的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表现为卵巢和输卵管萎缩,有的表现为子宫黏膜皱褶出现水肿性肿胀,有的可见卵巢萎缩。
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在自然状态下,引起鸡产蛋下降的因素很多,有疾病、光照、温度、空气、水质、体重均匀度及环境应激等。
而传染病是最大的隐患,临床上影响鸡群产蛋的常见传染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 产蛋下降综合症1.1 临床症状其主要表现为鸡群在产蛋高峰期产蛋骤然下降,软壳蛋和畸形蛋增加,褐色蛋蛋壳颜色变淡。
在几周内鸡群产蛋率可下降20%~50%,患鸡没有其它症状。
发病期可持续4~10周。
自然情况下病毒对育成鸡并不致病,但外表健康的鸡群开产期有可能推迟。
1.2 控制对策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预防接种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
广泛使用的油乳剂活疫苗对鸡群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因EDS~76只有一个血清型,可用标准参考株或分离株增殖后灭活制备油乳剂疫苗。
商品蛋鸡在120日龄左右(16~18周)时注射一次EDS-76油乳剂苗即可在整个产蛋期内维持对EDS-76的免疫力。
在胸肌或股肌处每只注射0.5mL。
2 非典型新城疫2.1 临床症状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已进行过新城疫疫苗接种的鸡群。
鸡群主要表现为缺乏症状,连续死亡,部分鸡只拉绿色稀粪,个别鸡有呼吸道症状。
突然发病,产蛋率下降5%~30%不等。
软壳蛋、畸型蛋、白壳蛋增多。
2.2 控制对策2.2.1 疫苗接种目前使用的新城疫疫苗分为活疫苗和灭活苗两大类。
活疫苗有中等毒力的I系苗,其毒力较强,一般只用于60日龄以后的加强免疫,多采用注射的方法。
其特点是产生免疫力快且免疫期长,多用于小型鸡场,在新城疫高发区对发病鸡群实施紧急预防接种时,能有效控制ND的流行。
弱毒苗有Ⅱ系、Ⅲ系(F系)、Ⅳ系、克隆-30、N-79及V4。
这类疫苗适用于各种日龄的鸡。
多用于鸡群的基础免疫,可采用多种免疫方法接种,包括滴鼻、点眼、饮水、气雾及拌料(V4)。
其特点是产生免疫力快,但免疫期短,没有I系苗产生的免疫力坚强。
灭活苗常用的是Ⅳ系和克隆~30经灭活后制成的油乳剂苗。
它安全,产生免疫力坚强而持久,但产生免疫力的时间较慢。
引起鸡产蛋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在生产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产蛋鸡群产蛋率突然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除了产蛋率下降而造成的直接损失外,更重要的是它常常是某种疾病的前期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甚至以后的产蛋率不可能恢复。
本文就产蛋鸡群产蛋下降的原因及相应对策,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一、病毒性疾病(一)禽流感1.病禽精神沉郁,咳嗽、啰音等,采食量下降,拉稀,粪便呈黄白色或浅绿色,蛋壳质量和产蛋率急剧下降,下降幅度不等。
2.强毒禽流感剖检变化很典型,鸡冠暗紫色,眼睑肿胀色暗紫,角质鳞片下出血,肌肉暗紫或呈点斑状出血,腹部脂肪、心肌、胸内膜点状出血,腺胃肿大,乳头肿胀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带状出血,十二指肠、卵黄蒂、淋巴滤泡、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泄殖腔黏膜条状出血,卵泡充血出血变性坏死,重者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充血、出血,内有蛋清样或干酪样分泌物,喉头黏膜针尖状出血、肿胀,气管环状充血、出血。
温和型禽流感,常见于卵巢和输卵管的炎症变化,病鸡出现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被干酪样物阻塞。
其次是消化道淋巴滤泡的肿大、充血、出血,但不会形成溃疡灶。
3.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应以预防为主,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鸡场的清扫和消毒。
当发生温和型流感时,可选用金刚乙胺、利巴韦林配合中药制剂如瘟喉康、毒瘟康投服,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殖系统,可选用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等修复受损的生殖系统,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当产蛋率不再下降,蛋壳质量有所好转后,用多又壮配合VE拌料,连用10~15天,可有效恢复产蛋率。
(二)新城疫1.外观症状多不明显,个别病例精神沉郁,无食欲,软嗉,排绿色或黄白色稀粪,蛋壳质量和产蛋率下降。
2.剖检可见腺胃乳头充血、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黏膜出血,十二指肠、卵黄蒂后2~3厘米处淋巴滤泡充血出血,严重者形成黄白色枣核样溃疡和坏死,盲肠扁桃体肿胀充血、出血或坏死,直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喉头黏膜针尖状出血、肿胀,气管环状充血、出血;卵泡充血、出血,变形、坏死。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作者:黄明优潘延才樊海花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0期黄明优潘延才樊海花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是由于感染禽腺病毒而发生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也叫做减蛋综合征。
鸡体感染该病毒后在性成熟前不具有致病性,鸡一旦患这种病则使鸡产量下降,蛋品质也下降。
鸡、鸭、鹅等都能够感染,但只有鸡会出现发病,特别是产褐壳蛋鸡的易感性最高。
近几年时常发生,危害性非常严重,本文作者归纳了临床症状,介绍了诊断要点,提出了防治措施,供参考。
一、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也被称为鸡减蛋综合征,其是一种由腺病毒所引起的会使得蛋鸡产蛋率下降、蛋体畸形、鸡蛋品质下降等多种症状的传染性疾病。
该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导致蛋鸡产蛋率大幅度下降。
感染该病的蛋鸡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是26-36周龄产蛋的鸡会突然出现群体性产蛋量下降,其下降率多在20%-40%左右,部分症状比较严重的蛋鸡下降率甚至是在50%以上。
蛋鸡患病后,初蛋壳色素将会变淡或者是消失,同时蛋鸡还容易产下软壳蛋或者是畸形蛋,鸡蛋的个头与普通鸡蛋相比偏小,鸡蛋的一端比较粗糙呈砂粒样,蛋壳容易破碎,蛋黄颜色偏淡,蛋清多呈现为水样或者是蛋清中掺杂有血丝和异物。
随着蛋鸡的病情不断加重,许多病鸡的精神状态不佳,采食量大幅度下降,羽毛杂乱失去光泽,拉出的粪便也多是绿色稀粪,这些症状发生之后,病鸡将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少量病鸡死亡。
通常情况下,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持续时间在4-10周之后,将会逐渐好转恢复,但是部分病鸡的疾病持续时间更长,其持续时间长短实际上与病毒的传播速度存在有一定的关联。
二、病例解剖变化情况分析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通常都没有明显的特征变化,在对死亡病鸡解剖时,可以发现病鸡的肝脏和脾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肿胀,卵巢及子宫也出现了明显的萎缩、变小,卵泡则有软化或者是出血的症状,输卵管和子宫黏膜出血,部分病鸡有卡他性炎。
汇报人:2023-11-29CATALOGUE目录•传染病对鸡产蛋影响概述•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马立克氏病•其他传染病对鸡产蛋影响及防控建议01传染病对鸡产蛋影响概述传染病发生时,鸡的生理状态受到影响,产生应激反应,导致产蛋下降。
生理应激卵巢损伤营养吸收障碍某些传染病会直接损害鸡的卵巢组织,影响卵泡发育和排卵,从而降低产蛋量。
传染病会影响鸡的消化系统功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使产蛋所需的营养物质不足。
030201传染病导致产蛋下降原因新城疫病毒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导致产蛋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停产。
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严重时会影响卵巢发育,导致产蛋量下降。
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病毒主要侵害鸡的生殖系统,导致产蛋率显著下降,蛋壳质量变差。
减蛋综合征常见影响鸡产蛋传染病种类通过防控传染病,减少鸡群发病,保持鸡群健康,提高产蛋量和养殖效益。
提高养殖效益防止传染病在鸡群中传播,避免病鸡进入食品链,保障食品安全。
保障食品安全加强传染病防控,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维护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控重要性02新城疫新城疫基本特征及传播途径病原体01新城疫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具有囊膜,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100-300nm。
传播途径02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饲料、饮水、粪便等传播。
病毒在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易形成气溶胶传播。
流行特点03新城疫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多发。
各种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鸡均可感染,但以30-50日龄的鸡最易感。
卵巢损伤新城疫病毒侵入鸡体后,首先在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中复制,然后扩散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严重的病理变化。
卵巢是病毒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导致卵泡萎缩、变性、坏死和脱落,从而减少产蛋数量和质量。
输卵管炎新城疫病毒可引起输卵管炎,导致输卵管粘膜充血、水肿、增厚和粘连,使卵子通过受阻,进一步影响产蛋性能。
鸡群产蛋下降原因分析
一、疾病方面
引起产蛋下降的有关传染病有:属病毒性的有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症、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法氏囊炎、淋巴白血病和鸡痘等;属细菌性传染病的主要有败血霉形体、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滑膜炎和禽霍乱等;属寄生虫类的有鸡球虫、蠕虫感染、鸡虱寄生、鸡吸血螨病等。
目前发生较多的病主要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症、传染性脑脊髓炎、败血霉形体、马立克氏病和法氏囊炎以及大肠杆菌病。
例如,受强毒型新城疫侵袭时,鸡群的产蛋率会由70—90%猛然下降到20—40%。
二、营养方面
由于饲料霉坏或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质量伪劣、水质不良、饲料缺钙、吃入盐类不足以及维生素、矿物质添加剂含量不足等都会引起鸡群的产蛋量下降。
三、环境方面
如突然停止光照,缩短光照时间,降低光照强度等都可能使产蛋量下降。
通风不足,如密闭式鸡舍遇天气酷热又遇停电,未及时打开应急窗或已打开而天气很热而停电时间又长,还有连续几天天气闷热,舍内形成高温环境或突然遭受热浪或寒流的袭击,使鸡群采食量普遍下降,产蛋量也随之显著下降。
四、管理方面
饲喂不足或过量(如脂肪肝综合症),饮水不足,异常的声响,陌生人、畜的出现,使鸡群受惊;疫苗接种或驱虫对鸡群的惊扰,应激及引起的副作用;饲养管理配合不当,以及饲养人员或作业程序发生变化等都会引鸡群的产蛋量下降。
另外,在产蛋处于相对平衡的时期或状态下,如果休产的鸡在某一天增多,就会出现产蛋量下降的现象,但这只不过是休产日同期化的鸡数暂时增多而形成的产蛋率假下降现象。
因此,这种现象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恢复到原来的产蛋水平。
鸡产蛋下降原因分析一、疾病方面鸡群感染传染病后会引起产蛋量突然下降,如遇到产蛋下降综合症侵袭时,鸡群往往没有明显地临床症状,主要是产蛋急剧下降和蛋壳变薄,畸形蛋,褐色蛋增多,产蛋率下降的幅度通常会达10%左右,严重的会达到50%左右。
另外,病毒性疾病如: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脑脊髓炎,鸡痘,淋巴白血病,禽流感等,还有各种细菌性疾病,预防是关键。
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合理地免疫程序,并建立相应的免疫检测机制,根据鸡群的抗体水平,正确及时的预防,发病时,除紧急接种外,还应在饲料中添加营养性药物,以利于鸡体迅速恢复健康。
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应侧重于净化,卫生管理和消毒,发病后及时诊断并进行对症,对因治疗,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二、饲料方面1.蛋白能量比例失调,经常更换饲料原料品种,使用劣质饲料例如:饲料中加入很高比例的棉籽饼;熟豆饼突然更换生豆饼;进口鱼粉突然更换国产鱼粉使用了假豆粕,劣质鱼粉,假氨基酸等,都会使饲料的营养成分发生很大的变化,或使饲料的适口性变差,导致鸡群产蛋下降。
2.饲料发霉变质或放置时间过长遇到阴雨天气,原料或饲料在运输或贮藏过程中,易淋湿或吸湿结块,发生霉变。
另外,饲料加工结束后均有一定的保护期,如果饲料放置时间过长,尤其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里,饲料中的多种维生素很容易发生分解失效,同时其他原料也容易发生霉变,这样势必影响饲料的质量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3.饲料加工管理不完善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致使食盐;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这些微量成分等的添加量过剩或不足,导致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另外,有时由于机组出现故障,使饲料的粒度发生变化,这样饲料的适口性大大变差,鸡只不愿采食,营养达不到需求量,从而导致产蛋量下降。
因此,在饲料方面,应首先科学配制饲料保证产蛋的营养需要。
注意原料品质,做到不发霉,不变质,保证需要原料品种丰富、稳定,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
此外,应保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给,饲料中钙比例应适当,变更饲料应有3~5d的过渡期,防止鸡群发生消化不良,引起产蛋量下降。
怎样防治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产蛋下降综合征,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现的蛋鸡和种母鸡产蛋率下降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表现为群发性产蛋率大幅度下降、蛋壳异常、蛋体畸形等,给鸡蛋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病因。
产蛋下降综合征的病原是由腺病毒属的一种无囊膜的双股DNA病毒引起,英文缩写为EDS76的病毒。
患病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如病鸡的排泄物等污染过的饲料、用具及饮水均可以传播本病。
另外,染有病毒的种蛋也可以进行传播。
2、症状。
任何日龄的蛋鸡均能够感染本病。
但一般来说,幼鸡感染后并不表现出任何症状。
蛋鸡染病后,常常是在26-36周龄期间,产蛋鸡突然出现群体性产蛋率下降;与此同时,产出的蛋严重畸形,无壳蛋、软壳蛋、薄壳蛋、过小蛋等急剧增加,有时这类变形蛋可达40%左右。
发病鸡群有时会出现厌食、羽毛蓬松、腹泻、贫血、精神不佳等症状。
但由于这些症状又和其他一些传染病的症状相近似,因而不能作为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
3、防治。
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但是,发病后进行紧急免疫,可以缩短病程。
疫苗主要有EDS76灭活苗、EDS76和鸡新城疫二联灭
活苗。
120-140日龄进行接种,接种半个月后可以产生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