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制度标准范本

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制度标准范本

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制度标准范本
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60901

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制度标准

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制度标准

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为防止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规定适用于本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

三、学校食堂、食品商店的场地、设备与环境,食品的采购、贮存与加工,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必须达到教育部、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或放心店的标准要求,并持有卫生行政部

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

四、学校应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责任制,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总务处负责日常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并指定专人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及食物中毒预防工作。

五、学校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和食物中毒预防管理制度。学校食堂、小卖部实行承包经营时,必须把食品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重要内容。食堂、食品商店如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情形,学校有权中止承包合同。

六、学校食堂、食品商店应建立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相关的卫生管理条款和从业人员照片应在用餐场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监督。

七、食堂、食品商店要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

工销售操作间、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原料存放间必须由专人负责。食品商店营业期间,至少有一名销售人员在位看守,学校食堂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投毒事件发生,确保学生饮食的卫生与安全。

八、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饮用来历不明的食物,发现学校食堂、食品商店出售变质、污染和三无食品,应及时向学校和卫生监督部门报告。

九、学校要制订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起动应急机制,并实行紧急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学校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报告信息应包括发生单位、地址、时间、疑似中毒人数、可疑食物等有关内容,并做好记录。

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关于某村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2020年9月29日下午14:38分,我中心接到县人民医院报告,该医院急诊抢救治疗疑似食物中毒患者10人,由于急诊条件受限另有7名患者到某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救治。接到报告后,我中心派出应急值班流调人员张某和李某,检验人员xx,司机xx一行4人,赶赴现场协助开展调查处理及抢救病人。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下午2点半收治10例疑似亚硝酸盐中毒患者张某、女、24岁;李某、男24岁;王某、男、52岁;冯某、女、30岁;均以静滴亚甲兰(美兰)解毒剂抢救治疗,4人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其中冯某症状较重辅以吸氧治疗,其余三人症状较轻。 二、中毒发生经过: 9月27日村民张某家中有一老人去世,办完丧事后剩余半袋亚硝酸盐(炊事人员炖肉用)被家人放置在自家厨房。9月28 日中午家人做饭时误把半袋亚硝酸盐当作食盐炒菜使用,当天下午13时左右,就餐11人,其中1人食用菜较少,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其他10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口唇全身皮肤及粘膜呈现不同程度青紫色,冯某吃菜同时还喝有菜汤出现症状较重。发病后10人曾到x卫生院就诊,因病情逐渐加重卫生

院建议到县人民医院就诊。县人民医院急诊科15点抢救收治入院。由于我中心人员到县医院急诊科时患者家属已经把剩余的亚硝酸盐扔掉,病人病情已经稳定,无呕吐物,无法采样检测,故未采样。 三、中毒原因分析与初步结论 根据现场调查,中毒的病人均进食过添加疑似亚硝酸盐的白色食盐状物品食物后发病,中毒病人发病的潜伏期短,但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无传染性,亚硝酸盐解毒剂(亚甲兰)治疗有效,据此,结合现有的资料综合判断,初步认定本次事件是一起误把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我中心人员对值班抢救医生提出了建议措施,对病人家属讲解了亚硝酸盐的危害,避免以后类似事件发生。 2020年9月30日

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各种制度

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制度 桃源县佘家坪乡中学 一、为防止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规定适用于本县内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 三、学校食堂、食品商店的场地、设备与环境,食品的采购、贮存与加工,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必须达到教育部、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或放心店的标准要求,并持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健康合格证。 四、学校应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责任制,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总务处负责日常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并指定专人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及食物中毒预防工作。 五、学校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和食物中毒预防管理制度。学校食堂、食品商店实行承包经营时,必须把食品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重要内容。食堂、食品商店如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情形,学校有权中止承包合同。 六、学校食堂、食品商店应建立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相关的卫生管理条款和从业人员照片应在用餐场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监督。

七、食堂、食品商店要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销售操作间、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原料存放间必须由专人负责。食品商店营业期间,至少有一名销售人员在位看守,学校食堂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投毒事件发生,确保学生饮食的卫生与安全。 八、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饮用来历不明的食物,发现学校食堂、食品商店出售变质、污染和三无食品,应及时向学校和卫生监督部门报告。 九、学校要制订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起动应急机制,并实行紧急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学校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报告信息应包括发生单位、地址、时间、疑似中毒人数、可疑食物等有关内容,并做好记录。 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的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对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得要依法追究责任。 十一、学校食堂、食品商店发生下列情况,学校应立即责令其整改: 1、学校食堂、食品商店的场所、设备与环境卫生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2、没有实行定点采购,或未按有关规定索证、索票。 3、出售腐败变质食品、三无食品或过期食品。

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食品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加强制度管理,做好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食品卫生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了我国的食物中毒报告制度,规定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除采取抢救措施外,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部还颁布了《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使我国食物中毒报告体系越来越完善。 (一)食物中毒时必须采取紧急有效措施: 1、立即组织前往医院(与就近的医院联系;分清轻、中、重,重的先送;要懂得催吐在食物中毒抢救中的重要性)。 2、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留样,保护现场(就餐地点的剩余饭菜,中毒病人吃过的饭菜;盛装过可疑饭菜的容器,用过的刀具、砧板等;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 4、稳定情绪(健全的组织指挥系统;有条不紊的工作;注意工作方法,统一披露信息,增强信息的透明度,不瞒报,不漏报,同时注意不夸报) (二)食物中毒报告 1、食物中毒报告的目的在于及时掌握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及

时控制食物中毒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便于确定中毒原因,分析发生的规律,采取防制措施,调查取证,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有效地减少的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2、食物中毒报告人应当在了解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后立即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最常用的报告方式是电话,要求在4小时内报告。对100人以上集体性食物中毒或有死亡病例的重大食物中毒要求逐级上报,在48小时内报至卫生部。 4、食物中毒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中毒单位、地址、中毒发生的时间、中毒人数、可疑中毒食品、主要的临床症状和病人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地址等。要求报告的内容尽量详细,为开展调查提供线索。 在食品的生产经营中,从业人员要做到体检培训,操作做到原料新鲜、烧熟煮透、生熟分开、现煮现吃,环境做到整洁卫生。 大兴乡小学

食物中毒应急演练报告

食物中毒应急演练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食物中毒应急演习总结报告 一、演习时间:2018年*月*日上午14:00 二、演习地点:***餐厅 三、演习内容: 就餐人员出现不良反应,呕吐腹泻 四、演习目的: 检验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急预案是否真正发挥作用,应急人员应急反应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五、演习组织 后勤班组长: 组织实施单位:后勤班组部 演习相关单位:医务室 其他参加演习人员: 记录员: 六、演习程序: 指定演习地点----职工出现不良反应----现场应急汇报----演习人员到场----事故应急救援----食物分析----演习人员撤离现场----演习结束----预案评审 七、演习要求 1、组织演习人员对演习地点、演习时间和演习有关的内容进行严格保密。

2、不准向参加演习的单位、餐厅人员泄密,以确保参加演习的单位、应急小组的人员在不知情的状态下遇事或接警演习,及时组织急救,以检验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急预案是否真正发挥作用,应急人员应急反应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八、演习经过 上午14:00后勤班组长到达现场,首先组织现场安全检查,餐厅员工的在岗位情况,确认具备演习条件; 然后后勤班组长在餐厅人员不知情的状态下,突然将报告有人出现不良反应。 食物应急救援预案启动:首先餐厅人员紧急停止售饭:一边向后勤班组长汇报,启动汇报程序:向甲方安全监督汇报,向分公司领导汇报,向医务室汇报,并组织人员到场。 后勤部班组长迅速到场,组织现场。 安全监督到达现场。 医务室人员到达现场。 现场组织医务室人员对病人进行检查,寻找中毒原因,随时准备各种情况的应对; 医疗所人员汇报:因饮食不当造成肠胃不舒服。 餐厅检查人员汇报:所有食品均符合卫生标准。 5分钟后,汇报:餐厅正常营业 后勤班组长:此为餐厅食物中毒演练现场,演习结束。 九、演习评价 汇报及时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制度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制度 篇一: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成立鲁山八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小组组长:李天佑(校长) 副组长:张三刚(副校长) 成员:任学军蔡凌松陈丽萍 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小组主要成员职责: 1、应急小组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平时加强监督管理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负责组织抢救中毒师生、安排检查现场、调查事件的起因负责善后工作。 2、副组长负责组织每天对食堂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并客观填写记录表,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责令限期整改并向组长报告;经常与地方防疫部门联系接受监督。如果发生食物中毒立刻报告,在组长的领导下及时展开工作,抢救中毒师生和配合协调解决问题。 三、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程序

1、学校如发生集体中毒事件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2、一旦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通知学校有关领导,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汇报。 3、由副组长负责组织把中毒的师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确保在第一时间保证中毒师生的生命安全。 4、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5、积极配合卫生和有关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控制食物中毒事故进一步扩大,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6、食堂中毒事故得到控制后,学校必须将事件的详细情况和最终处理结果、整改情况等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鲁山八中膳食处 篇二:学校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学校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后,为了对中毒人员进行及时有效救治,以及对食物中毒事故进行妥善处理,特制定本

食物中毒案例作业(优质材料)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问题讨论1]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 答:首先可能会作出腹泻查因或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症病人时,考虑同源性食物中毒,应开展初步调查患者近期是否曾在进食过同一种食物,进食的时间地点,统计病例数,初步判断是否为食物中毒事件。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 答:若怀疑是食物中毒,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做好病人的呕吐物,粪便采样。 [问题讨论2] 3.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答:组织食物中毒现场处理小组分两组到现场进行调查,一组进行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调查,先向供餐单位到午餐食谱,对食品原料来源,对食堂生产、加工或制作与发病有关食物的场所实施环境调查。按确定了的可疑食品的加工制作环节,选择并采集食品原(配)料、食品加工设备和工(器)具等样品进行检验食品存放条件、温度和时间;询问剩饭菜的保存、处理等情况;是否有不适当的储存,以及剩余饭菜是否重新加热后食用等内容。同时对接触可疑中毒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一组人到医院对中毒工人进行调查,根据食谱向中毒工人按统一制定的“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逐项填写,了解病人的发病和治疗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注意收集中毒的病例数及化验结果等;统计最早发病时间、最晚发病时间,推算平均潜伏期。对最早发病和症状较重的病人进行重点调查,调查进餐史:对患者午餐进餐情况进行调查,找出中毒患者的共同食品,以便确定可疑中毒食物,调查同时,需对部分同单位或同生活的健康人进行膳食调查,作为对照。最后整合两组调查组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流行性病学分析。 4.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

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

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 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单位:地址: 发病时间:日时分进食时间:日时分中毒人数:进食人数:死亡人数: 可疑中毒食品: 中毒表现:(在横线上打√或者填写具体描述) 1.恶心 2.呕吐(次/天) 3.腹痛 4.腹泻(次) 5.头痛 6.头晕 7.发热(℃) 8.脱水 9.抽搐 10.青紫 11.呼吸困难 12.昏迷 若有腹泻,腹泻物性状:1)洗肉水样 2)米泔水样 3)糊状 4)其他其他症状: 主要治疗措施: 用药情况: 治疗效果: 其他事项: 报告人姓名:工作单位: 联系地址:联系电话: 处理情况记录: 记录人签字:记录时间:年月日

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 被调查人姓名:性别:年龄: 家庭住址:家庭电话: 工作单位:单位地址:单位电话: 调查地点:调查时间:年月日时 发病时间:月日时 主要体症:(在横线上打√或填写具体描述,空余项打×) 发热(℃)恶心呕吐次/天腹痛腹泻头痛头晕持续时间 若有腹痛,部位在:上腹部脐周下腹痛其他 腹痛性质:绞痛阵痛隐痛其他 若有腹泻,腹泻次/天,腹泻伴随体症 腹泻物性状:洗肉水样米泔水样糊状其他 其他症状:脱水抽搐青紫呼吸困难昏迷 治疗情况:1)治疗单位: 临床诊断: 用药情况(药物名称及剂量): 2)自行服药(药物名称及剂量) 3)未治疗: 其他可疑的食品:进食时间:进食场所:进食数量: 若实验室检验结果有意义,可疑致病因素为: 被调查人签字:调查人(2人)签名:调查日期:年月日

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 (章)地址:邮编: 报告人:电话:报告时间:年月日注:1.每起食物中毒事故都应填报本表。2.在有“□”的项目内划“√”或在划横线的项目上填写具体说明。3.本调查表由食物中毒发生地负责调查的卫生行政单位负责填报,并在接到食物中毒报告后的一个月内分别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信息中心。调查尚未结束的也应先按期进行初报。

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制度

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制度 一、为防止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教师员工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二、学校食堂、设备与环境,食品的采购、贮存与加工,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必须达到教育部、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或放心店的标准要求,并持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健康合格证。 三、学校应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责任制,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总务处负责日常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并指定专人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及食物中毒预防工作。 四、学校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和食物中毒预防管理制度。学校必须把食品安全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食堂如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情形,学校有权中止承包合同。 六、学校食堂应建立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相关的卫生管理条款和从业人员照片应在用餐场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监督。 七、食堂要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销售操作间、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原料存放间必须由专人负责。食品要有人在位看守,学校食堂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投毒事件发生,确保饮食的卫生与安全。

八、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饮用来历不明的食物,发现学校食堂出售变质、污染和三无食品,应及时向学校和卫生监督部门报告。 九、学校要制订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起动应急机制,并实行紧急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学校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报告信息应包括发生单位、地址、时间、疑似中毒人数、可疑食物等有关内容,并做好记录。 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的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对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得要依法追究责任。 十一、学校食堂发生下列情况,学校应立即责令其整改: 1.学校食堂、设备与环境卫生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2.没有实行定点采购,或未按有关规定索证、索票。 3.出售腐败变质食品、三无食品或过期食品。 4、学校食堂制售冷荤凉菜。 5.食堂人员未取得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6.学校食堂未实行食品24小时留样制度。 7.食堂剩余食品没按规定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 存放。 十二、学校食堂发生下列情况,学校应责令停业整顿或终止承包合同,情节特别严重的,移交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处理。

幼儿园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园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4 页

幼儿园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及时处理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保障本园幼儿的幼儿身体健康,特制定食物中毒预案。 一、食物中毒抢救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二、发生食物中毒后的报告 当共同就餐人员在就餐后的一段时间内同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应怀疑食物中毒。此时,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学校食物中毒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组长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通知领导小组 成员立即到岗,部署各项就治及处理工作。 三、具体措施及责任 1、组织抢救工作由负责人立即联系医疗单位,及时向医院运送患者进行救治 2、由保健医生负责向卫生部门报告,报告电话;x 3、由园长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说明事故的经过及严重程度,必要时请求支援; 4、现场的封闭保护。发生中毒的食堂应立即封闭,任何人不得进入。剩余的食品及其原料,加工食品的容器、用具必须保留,待卫生行政部门的调查人员调查事故原因. 四、食物中毒抢救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园内抢救工作的组织协调。 第 2 页共 4 页

幼儿园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一、立即停止食堂供应午餐和点心。并撤收发生的物品。 二、向县教育局,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报告中毒人数,症状及第一发生时间,学校,责任人供应单位地点和联系电话。 三、救治病人: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做好登记,通知家长。 四、保护现场:保留造成或导致事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五、配合调查: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部门要求提供材料、样品。 六、控制事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七、保险介入同时通知保险机构。 八、必要时报告公安,工商等部门。 九、对中毒食品的控制(不同中毒不同方法)1、微生物:彻底清洁、消毒,接触过中毒食品的餐具、容器、用具及冰箱设备,加工人员的手也进行消毒处理,对餐具、用具、抹布,最简便是采用煮沸方法,煮沸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对不能进行热力消毒可用75%酒精擦拭或用化学消毒剂浸泡。 2、化学性:用热碱水彻底清洁接触过中毒食品或可能接触过的容器、用具等,并对剩余的可疑食物彻底清除,排除中毒隐患。 第 3 页共 4 页

超市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机制与报告制度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机制与报告制度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 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 亚急性食源性 疾患。 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 学校 有必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增强监控, 即时处理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称《食品卫生法》)的规定,结合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未发现食物中毒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1 、学校要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自觉 履行、落实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2 、增强对学校食堂与校园周边地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卫生监督; 同时增强对食堂采购、贮存、加工、销售中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实行监督指导。 要严把卫生准入关, 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 品坚决不进。 每餐的各种菜应各取很多于 250 克的样品留置于冷藏设 备中保存 24 小时以上,以备验查。 3 、要配合教育部门增强对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食品从业人员的 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知识的培训,提升其食品卫生知识水平,自觉搞好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 4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增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领导,

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 要狠抓各项法规制度的 落实, 并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卫生监督意见, 改进食堂卫生工作, 消除食物中毒隐患。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生食物中毒的学校和责任人, 要按照食品卫生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给予通报批评或行 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5 、对学生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把 食品卫生纳入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 增强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 自我保护水平。 学校在实行消灭老鼠的爱国卫生运动中, 要增强鼠药 的管理,不得使用含有敌鼠钠盐、氟乙酰胺等剧毒急性药物,对灭鼠的药饵要有专人负责投放和清理,避免误食事件发生。 二、发现食物中毒的措施: 发现学校教师和学生中出现食物中毒案例,或饭后不明原因的呕吐、 腹泻等疑似中毒情况, 原则上应马上送医院或拨打 120 急救电话。 病人呕吐时 有呕吐、腹泻、舌苔和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等食物中毒 的典型症状时,要注意: 1. 为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而引起窒息,应让病人侧卧,便于吐出。 2. 不要轻易地给病人服止泻药,以免贻误病情。

如何撰写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如何撰写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食品卫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处理食物中毒,每起食物中毒处理完毕都要写一份调查报告。这一方面是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汇报工作;另一方面在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所得材料的整理,对中毒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为行政处罚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有别于一般事务文书的调查报告。 1 食物中毒调查报告的特点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属上行文,呈报单位是上级主管部门,一般是所属卫生局,不是中毒的发生单位,也不是中毒的责任单位;一般是一事一文,即一份调查报告一起食物中毒,当然如是一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短期内造成多起食物中毒,用一个调查报告来写会更快更好地反映问题;逻辑性要强,环环相扣;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食物中毒调查观点一定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结论一定要科学,因责任单位可能因经济处罚或被吊销卫生许可证不服而诉讼法律,如果所作结论不够科学或证据不充分,就会输掉官司,有损部门的权威。撰写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还要注意不要把调查报告写成鉴定书或裁决书,也要与作论文发表的调查报告有所区别。 2 起草前的准备写食物中毒调查报告的前提是掌握详细的调查资料,报告写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调查的充分不充分。因此动笔前首先检查一下资料收集是否完整,所下结论是否有把握,本中毒事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需要向主管部门反映什么情况,还要预见到本中毒事件报告上去后上级部门会有什么反应。不要匆忙下笔或边调查边写作,这样往往效率很低,也可能错过收集资料的好时机,不如做好充分调查,写起来一气呵成。 3 标题标题应明了、醒目。一般用“关于××(单位)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即可,有的食物中毒已查明或中毒人数明确,也可以写成“关于××大学199名学生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或“关于××酒家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这样通过阅读标题基本了解文章内容。有些胃肠型感冒或传染病、精神因素造成的群体性反应不易与食物中毒鉴别,因此也采用一些类似“关于××(单位)群体性胃肠不适的调查报告”和“关于××(单位)原因不明的××(综合症)调查报告”。但标题如“关于一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过于简单,浪费了本应包含的信息;“关于登峰街某小食店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中应注明小食店的名称或写明是无名小食档;“关于标仔烧腊店出售不卫生的烧鸭导致广州氮肥厂 64人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把结论中表述的内容搬来做标题,显得过于累赘。 4 开头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常常在正文之前,写一段不加任何小标题的文字作为开头。较常采用两种开头方式,一是概括全文的内容,如“3月12日,我中心接到××多人出现呕吐、腹泻的报告,经调查发现发病的35人均与3月11日晚在××酒楼聚餐有关,并从12名病人的肛拭大便样本和2宗剩余食品中检出沙门氏菌,证实为一起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这种开头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把事件的要点突出鲜明加以概括,使人一目了然。另一种开头着重交代调查的时间、地点、经过,如“9月22日,我中心接到××医院报告××大学北校区学生发生疑似食物中毒,我中心即会同市卫生监督所和东山区卫生防疫站前往调查处理,现将初步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报告制度

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报告制度 一、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制度 1、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现人依次应为:班级午餐当日管理人,班主任,及午餐后按序任课的教师。 2、一旦发现学生有中毒迹象,发现人应立即通知学校当日值日行政或校长本人,同时,采取措施防止群因效应发生,引起恐慌。 3、值日行政或校长在得知消息后,应迅速通知全校各年级各班、校医务室和伙食团已发现的情况,并迅速采取措施一面做恰当的应急处理,一面注意观察中毒的学生面积与中毒的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4、各班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在接到值日行政或校长的通知后,应一面注意观察中毒的学生范围与中毒的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并采取措施防止群因效应发生,引起恐慌。 5、伙食团在接到值日行政或校长的通知后,应迅速回收已发出的食品,保护食品,以备检查。 6、校医在接到值日行政或校长的通知后,应迅速到达现场,分析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初步救护措施,减少伤害。 7、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有关责任人必须在3小时之内报告重庆市渝中区基建保卫科。 二、学生食物中毒决策预设 1、通过观察分析,确认中毒学生属个别情况,首先应并

采取措施防止群因效应发生,引起恐慌,同时一边通知该生家长,一边责任班主任与校医迅速将该生送往最近处的正规医院治疗。 2、通过观察分析,确认中毒学生范围较大,首先应迅速通知120紧急救护;迅速通知110采取措施,实施紧急保卫,以免引发社会恐慌;并采取措施作中毒应急处理,减少伤害。 3、学校保卫人员要迅速控制校大门,严防别有用心者进一步扩大事态。 三、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 注意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等变化;保障营养、水分供应,催吐,可刺激患者咽喉部催吐,并及时送至医院。 ●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 ◆变质蔬菜中毒: 中毒后应及时引吐,口服硫酸镁导泻,尽量排泄毒物;置中毒者于通风良好处,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鼓励中毒者多饮水,有紫绀和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严重者送医院。 ◆毒蕈蘑菇中毒: 催吐、洗胃或服用活性炭或浓茶水。无腹泻者口服硫酸镁导泻。同时可服用肝泰乐、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等保肝药;出血者采用维生素K、止血定、维生素C等控制出血;送往医院救治。 ◆四季豆中毒: 首先立即引吐,尽量吐出部分含毒物的食物和胃内容物,

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分析汇编

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一):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少华 学习目的: 1. 了解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中毒潜伏期及主要临床表现; 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原则; 3.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步骤和分析方法; 4. 提出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及撰写调查报告。 培训时间:4课时 培训方法:讲解、演练、讨论 参考文献 1. GB14938-19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2. WS/T13-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卫生部第8号部长令(1999.12.24):《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6.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2003.5.9) 6.《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1.1) 第一部分复习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第三部分现场控制与处理 第四部分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 第五部分现场调查的实验室支持 第六部分结果分析与评价 第七部分结案处理与措施建议 附件 ·《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

·《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 第一部分复习基本概念 教学建议:阅读15分钟,讨论问题10~30分钟,主要是复习食物中毒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概念,能够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中毒潜伏期及主要临床表现。 食物中毒(foodpoisoning),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按照中毒致病因素分类可分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吃了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我省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为主。 第二部分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教学建议:阅读10分钟,讨论问题10~30分钟,主要是简述事件发生的过程经过,了解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和报告程序,提出问题。 《食品卫生法》规定国家实行食品卫生监督制度,食物中毒事件是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重要内容;同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规定:对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政府需要作出应急处置。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四级) :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 级)、一般(IV级)。注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均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事件分级一经确认,必须在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 二、食物中毒事件只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个级别,无特别重大(I级),即: ·重大(II级):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较大(III级):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中毒30—99人,并有9例及以下死亡)。

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1 食物中毒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食物中毒常见有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是一些有毒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农药和亚硝酸盐等化学物质污染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人们吃了含有大量活的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者会出现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 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为原则,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发病率,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点,保护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参见《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体应急预案》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参见《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体应急预案》4预防与预警 4.1污染源监控 1)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制度; 2)提高警惕,克服麻痹是思想,做好食品卫生工作; 3)掌握如下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重要环节: (1)禁止销、购有毒或变质食品; (2)防止食品变质或污染; (3)食品的采购、加工要有计划性,防止积压变质; (4)加强食品的制、贮、用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防止变质或污染; (5)从事炊事工作的人员应定期检查身体,凡患有传染病者不得从事饮食工作; (6)消灭蝇、鼠、蟑螂等传染媒介,建立必要的卫生设施和食品卫生防护设备。 4)食前消灭病原体 (1)检查食品质量,腐败、变质、污染的食物做到不买、不做、不吃; (2)饭菜要煮熟、烧透,剩饭菜一定要回锅烧煮后方可食用;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实习四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一、实习目标 1.说出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处理原则 2.叙述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的方法 3.说出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二、学时数 2学时 三、实习内容 【案例一】 1998年8月13日上午11时,家住某市城南区的李某出现发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急诊入院。体检发现:体温39.50C,腹部有压痛,大便为水样便,带有粘液。此后,居住其周围的一些居民因同样的症状体征入院就诊。到16日夜间12时,同辖区内共有59户,117人因相似的症状体征到医院或门诊观察治疗。 [问题讨论1]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 据医师对每位病人的询问,发现所有病人在8月13 日都有食过居住在该区的个体商贩陈某出售的自制酱马肉,故医师立即向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怀疑食物中毒,要求疾病控制中心派人深入调查。 区疾病控制中心的医师从8月13日到16日深入到医院和病人家庭,了解发病情况,并采集了大量的有关食物,餐具及病人分泌物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 [问题讨论2] 3.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4.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 据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报告,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与发病人员食入陈某自制的酱马肉有关。

8 月11日晚,陈某将濒于死亡的老马拉回家中,在自家院内屠宰剥皮,然后在一破漏的棚子里加工制作酱马肉,周围卫生条件很差,生熟马肉均使用同一工具和容器。从8月12日下午到13日凌晨共加工3锅100多斤酱马肉,并置于盛过生肉和菜筐内,放在气温370C左右的院子内,13日晨在路边出售。 此次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中还有下列一些资料: (1)发病率:进食酱马肉198人,发病186人,发病率93.9%,住院及门诊观察人117人,占发病人数的59.1%。 (2)潜伏期:198例中毒患者中,潜伏期最短的为3小时,最长的为84小时,71%的患者在12~30小时内发病。 (3)临床症状:病人主要症状为发烧、腹泻、头疼、头晕、腹痛、恶心、呕吐;个别患者休克昏迷。患者发烧最低37.50C、最高420C;76%的患者体温为38~39.50C;大便多为水样便,带有粘液,腹部有压痛。 (4)治疗与病程:重者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轻型病人口服黄连素。大部分患者2~5天痊愈,个别患者病程达2周。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问题讨论3] 5.此事件是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据上述资料,能否确定是何种化学物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6.造成此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7.对此食物中毒的病人处理,关键应注意哪些方面? 8.如何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案例二】 1996年夏季某日下午3时左右,某厂陆续发生以腹痛、呕吐、腹泻及发烧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至夜间11时左右达到高峰,直至次日清晨7时才没有新的病例出现,发病人数共达120人。 患者中大部分最先出现腹部绞痛,随后发生恶心,多为1~3次,个别患者在5 次以上,继之发生频繁的腹泻,多在1~8次,个别患者一昼夜达32次。大便为水样,伴有粘液;半数病人发烧,体温37~390C之间。 [问题讨论1] 1.若你是一位厂卫生所的医师,此时应做什么?

四川省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试行)

四川省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试行) 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印发 《四川省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川卫发[2004]5号 各市、州卫生局,省疾病控制中心,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进一步加强食物中毒事故处理,我厅组织制定了《四川省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四川省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食物中毒事故的管理,规范报告程序,及时有效处理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上款规定的食源性疾患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按照该法执行。 第三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报告与处理,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报告程序 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医疗机构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发现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级卫生执法监督机构或者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执法监督机构或者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应互相通报,并立即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和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应立即分别向上一级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和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报告。 第五条中毒人数不足30人的食物中毒事故,由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执法监督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昌都市特殊教育学校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制度 一、为防止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二、学校食堂、食品场地、设备与环境,食品的米购、贮存与加工,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必须达到教育部、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并持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健康合格证。 三、学校应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责任制,校长负总责,分管教师具体负责,总务处负责日常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并指定专人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及食物中毒预防工作。 四、学校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和食物中毒预防管理制度。学校食堂,必须把食品安全作为重要内容。食堂如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情形,学校及时做出整改措施。发生重大中毒事件及时上报治疗。 五、学校食堂应建立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相关的卫生管理条款和从业人员照片应在用餐场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监督。 六、食堂要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原料存放间必须由专人负责。学校食堂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投毒事件发生,确保学生饮食的卫生与安全。 七、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饮用来历不明的食物饮料,发现学校食堂有变质、污染和三无食品,应及时向学校和卫生监督部门报告,并立即停止使用。 八、学校要制订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起动应急机制,并实行紧急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学校应当在2 小时内向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报告信息应包括发生单位、地址、时间、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和报告制度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和报告制度为了有效应急处置学校内可能发生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1、机构设置: 1)学校成立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贵言 组员:于永强、付春云、李华磊、杨明、叶军利、李建广 高朝政、黄战涛、王利霞、陈淑媞、王占英、邵水琴 张俊娜、王若华、王素巧、韩政军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杨明任主任,成员有:付春云、李华磊、叶军利、李建广 3)医疗救护组: 组长:于永强 组员:付春云、李华磊、杨明、叶军利、李建广、邵水琴 高朝政、黄战涛、王利霞、陈淑媞、王占英、韩政军 张俊娜、王若华、王素巧 当发生一般轻微食物中毒(10人以下的轻微呕吐、腹泻)由学校组织人员带到就近医院治疗。当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求援,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2、机构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全面领导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研究制订工作意见。统一指挥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办公室职责: 下发上级有关文件和本办制订的各项文件、通知,指导各相关部门或下属人员实施应急处理预案。接到事故报告,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随时掌握应急处理进展情况,协调各方关系,具体负责人员调度,组织后勤保障,保障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根据工作计划和领导小组的指示,在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预防工作,并组织人员对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检查情况,提出阶段性工作建议。 三、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师生发现少量(10人以下)轻度症状(如呕吐、腹泻)食堂及时向学校安全领导办公室主任报告,安全领导办公室主任进行处置,并逐级报告;发现较严重食品卫生事故(指出现严重食物中毒症状者或出现10人以上相同症状的群体发病情况,下同),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由领导小组向上级教育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措施一旦发生较严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由校长负责救援指挥。校长应当机立断,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症状,群体发病的还应彻查事故原因,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

食物中毒的总结大全

食物中毒的总结大全 为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管理和传染病防控等工作,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保护青少年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食物中毒的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食物中毒的总结1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食物中毒的总结2 根据病因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 胃肠型食物中毒胃肠型食物中毒多见于气温较高、细菌易在食物中生长繁殖的夏秋季节,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要特征 .

2.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 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引起葡萄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主要有淀粉类(如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被污染的食物在室温20~22℃搁置5小时以上时,病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此毒素耐热力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可保持其毒力而致病。该病以夏秋二季为多。 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 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该菌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临床上以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为主要症状。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具有暴发起病(同一时间、同一区域、相同或相似症状、同一污染食物)、潜伏期短(数小时至数天)、有一定季节性(多夏秋季)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特点。 4.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大量变形杆菌污染的食物 所致,属条件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变形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根据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变形杆菌与奇异变形杆菌,有100多个血清型。大量变形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致食物中毒。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胃肠型及过敏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