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台湾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28 KB
- 文档页数:3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宝岛台湾》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宝岛台湾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有关台湾岛的基本知识,知道台湾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2、初步培养幼儿对台湾岛几勤劳、勇敢的台湾人民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1、中国地图(包括台湾岛)、风光图。
2、蝴蝶标本。
3、教师编排高山族舞蹈。
4、教学挂图“宝岛台湾”。
活动过程1、让幼儿欣赏诗朗诵“我去台湾岛”。
在低低的乐曲声中,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诵诗歌。
然后提问:“诗歌中的小朋友要到哪里去?他是怎么去的?2、让幼儿学习有关台湾岛的知识。
(1)了解台湾的地图位置。
@出示中国地图,请幼儿指出台湾岛的位置(或帮助幼儿找出),让幼儿知道他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引导幼儿观察台湾岛的位置,让幼儿知道,台湾岛四面环海,人们可以从海上坐船去台湾,或乘飞机去台湾。
(2)了解台湾的风土民俗。
@让幼儿看教学挂图,认识高山族,知道高山族是生活在台湾的一个少数民族;引导幼儿观察高山族人的服装特点,知道他们勤劳勇敢,并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告诉幼儿台湾还生活着很多汉族人,他们和其他民族的人民一起为建设祖国宝岛作出了贡献。
(3)了解台湾的风光美景。
@出示有关台湾的风景图片,告诉幼儿台湾的山多、树多,非常美丽,让他们重点认识阿里山、日月潭,知道这些都是台湾署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
出示蝴蝶标本,引导幼儿的兴趣。
让幼儿知道台湾有很多品种的蝴蝶,有的品种非常珍贵,只有台湾才有;科学家吧蝴蝶制成了标本,供人们欣赏、研究。
(4)了解台湾的特产。
台湾气候较热,水稻生长的好,盛产大米、甘蔗。
台湾还是世界上樟树最多的地方。
樟木具有芳香、驱虫等特点,可以制成樟脑、榨油;樟树的种子可以榨油。
樟脑、樟油饰我国的出口产品,产量在世界领先。
3、小结:台湾是我国的宝岛,不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而且能力的人民善良、勤劳,他们用双手把台湾打扮得越来越美丽。
4、最后,请幼儿欣赏舞蹈“高山青“。
附儿歌我去台湾岛小木船,漂呀漂,船儿骑着浪花跑,船儿船儿哪里去?我去祖国台湾岛。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宝岛台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特色美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台湾的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台湾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热爱祖国宝岛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台湾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 台湾的气候特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3. 台湾的农作物:水稻、茶叶、水果等。
4. 台湾的特色美食:卤肉饭、蚵仔煎、珍珠奶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作物和特色美食。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台湾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台湾地图、农作物和特色美食的图片。
2. 教具:台湾地形模型、台湾特色美食模型。
3. 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台湾的美丽风景,激发幼儿对台湾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本知识学习:a. 讲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展示台湾地图,让幼儿了解台湾的位置。
b. 讲解台湾的气候特点,让幼儿了解台湾的四季变化。
c. 讲解台湾的农作物,展示农作物图片,让幼儿认识台湾的主要农作物。
d. 讲解台湾的特色美食,展示特色美食图片,让幼儿了解台湾的饮食文化。
3. 实践活动:a. 制作台湾地形模型,让幼儿动手操作,加深对台湾地形的认识。
b. 制作台湾特色美食模型,让幼儿动手制作,增强对台湾特色美食的了解。
5.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调查家乡的农作物和特色美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台湾地形的认识和台湾特色美食的制作技巧。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祖国的宝岛台湾》导学案双河小学王小丽一、教学预设1、课程标准分析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是高年段的起始教材,本册教材在承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年级教材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一些发展。
从以家庭、学校、社区为主体的教育内容,扩展到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等主要内容教材内容的综合层度更高。
注意了突出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即“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和学习做人”。
注意了范例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上有所增强。
2、教学内容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安排了“美丽的宝岛”、“根脉相连”、“祖国一定要统一”三个话题。
第一个话题通过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台湾的位置、美丽与富饶,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开发经营台湾的事例,意在让学生意识到,台湾的美丽和富饶是长期以来人们辛勤付出的结果。
第二个话题分别从饮食、节日风俗、文字、建筑、文化传承的角度,展示了祖国大陆与台湾同胞共有中华传统,共享中华文明,引导学生感受“根脉相连”的含义。
第三个话题呈现了我国政府致力于祖国统一的一系列政策,小资料给出了台湾问题的由来。
意在让学生了解现在存在的统一问题,以及我国政府实现统一的决心与为了统一所做出的努力。
我的教学设计包括了第一个话题和第二个话题的内容。
3、学生问题的困惑由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文本的距离甚远,对台湾了解不多,因此很难感受到两岸人民骨肉相连的同胞情和期盼统一的迫切心情。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体会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台湾回归的期盼是一大难题。
4、教学目标的拟定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结合学生的现有的知识特点,我拟定如下的教学目标:①、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的问题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②、知道台湾与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知道台湾与大陆有血缘、地缘关系,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特点,及课程标准的分析,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台湾——祖国的宝岛【学习目标】:(“★”表示本节重难点内容)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的位置、范围、组成及周围的海域。
2.通过读图学会分析台湾物产丰富的原因,了解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点。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树立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使用说明】通读教材P 68—73仔细勾画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独立完成自主预习题;限时10分钟。
【自主预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1.台湾省包括 及周围的 、 、 等众多小岛,其中_________是我国第一大岛。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 _______ _ 的一部分,台湾的居民绝大部分是从_______和_______迁移去的。
台湾同胞中,除汉族之外还有___________等少数民族。
3.台湾岛地形以________ 和________为主,约占全岛面积的________,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台湾岛西部沿海,是台湾的主要 。
4.台湾岛属于 、 气候,温暖湿润,岛上森林资源丰富,有“ ”之称,其中_______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台湾物产丰富,风光秀丽是祖国的“ ”。
世纪60年代后,台湾吸引外资,重点发展________工业。
目前,台湾的出口产品除____ _、 _______ _外,还有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等高科技产品。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探究一:阅读课本P 68、P 72图分析,完成以下各题: (1)看图写出下列字母或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岛屿: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⑥________ ; 隔海洋相望的省级行政区简称③________; 河流⑤________ ; 海峡④_______ _; 海⑦________ ⑧________ ; 洋⑨________ ; 城市C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2)读图总结台湾岛地形特点:(3)台湾岛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大工业中心的是_________ ,最大的重工业中心也是最大的海港的是_________,台湾的“硅谷”是_________科学园区。
大班《宝岛台湾》教案【篇一:大班社会宝岛台湾1】第五周【篇二:大班语言:诗歌——我去祖国台湾岛】大班语言:诗歌——我去祖国台湾岛一活动设计背景(一)活动目标的确定1、本次活动是系列活动《我爱祖国》的活动内容之一,幼儿已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宽广,初步了解到宝岛台湾风光秀美,萌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台湾的情感。
2、诗歌内容精悍,用词较准确,特别是“漂”“骑”“登”等几个动词的使用。
因此,将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几个关键的动词,作为一个教学目标。
3、诗歌可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描述了小朋友以小船作交通工具去台湾,下半部分是“小朋友”和“台湾的小朋友”一同登上阿里山,对着北京拍手笑。
结合现在的情景以及将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对台湾的不断深入了解。
因此,在理解诗歌、理解词的基础上,拓展幼儿的思维将创编作为又一个活动目标。
4、台湾是我们作国的宝岛,是祖国妈妈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总有一天回回归祖国妈妈的怀抱,和全国各族的兄弟姐妹唱起团结的欢歌。
因此,让幼儿知道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确定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应作为一根红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理解诗歌理解动词的使用作为一个重点,在此基础上的创编作为一个难点。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具的设计1、图片贴绒教具便于幼儿观察,电脑动画,形象生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我就两者合并,选择了能够移动的实物立体图片,纸折的木船,一朵朵浪花,穿云而过的飞机,活动的小朋友。
既形象生动,又便于幼儿观察。
2、在教学过程中,我想让幼儿感觉是在欣赏作品,是在玩,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形象生动的教具,幽默易懂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教案及评析教学目标:1、在理解诗歌,熟悉诗歌的基础上,尝试创编诗歌2、理解词“祖国”、“漂、”|“骑”3、让幼儿知道台湾是我国的宝岛,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活动准备:自制的中国地图,放大的台湾地图,纸折的小船、大陆小朋友、台湾小朋友、浪花、飞机的贴绒图片活动过程:一、1、老师和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人,有谁知道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理解“祖国”一词的含义2、(出示中国地图)指出新疆、西藏等地,请幼儿找出北京、香港、澳门,最后找出台湾4、交代课题二、1、完整示范朗读诗歌2、边读边演示移动的小木船、浪花、小朋友的图片,再示范读一遍诗歌。
大班宝岛台湾教案教案标题:大班宝岛台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宝岛台湾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台湾的兴趣和了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文化。
2. 学习台湾的风土人情和名胜古迹。
3. 学习台湾的传统艺术和美食。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海报展示台湾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图片或视频展示台湾的名胜古迹和传统艺术。
3. 台湾地图和相关资料。
4. 台湾美食图片或食物样本。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海报展示台湾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台湾是一个美丽的宝岛,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和风景。
主体:1. 地理与文化:a. 向学生展示台湾地图,让学生了解台湾的位置和大小。
b. 介绍台湾的特点,如山脉、海岸线和气候等。
c.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台湾的名胜古迹,如台北101、夜市和日月潭等。
d.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台湾地理和文化的观察和了解。
2. 风土人情与传统艺术:a. 向学生展示台湾的传统艺术形式,如布袋戏和台湾手偶等。
b. 介绍台湾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如中秋节和元宵节等。
c. 学生参与手偶制作或传统节日相关的手工活动,体验台湾文化的乐趣。
3. 美食体验:a. 向学生展示台湾的美食图片或食物样本,如小笼包和珍珠奶茶等。
b.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台湾美食的喜爱和体验。
c. 组织学生进行珍珠奶茶制作活动,体验台湾美食的制作过程。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台湾相关知识和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对台湾的印象和感受,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台湾文化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台湾的了解和兴趣。
2. 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进一步了解台湾的历史和文化。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完成的手工制作作品和小组讨论的记录。
3. 评估学生对台湾地理、文化和美食的了解程度。
宝岛台湾导学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情感。
能力:培养自己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知识: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学习重点
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习难点
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学前准备
收集有关台湾地貌、地形、风光、物产、历史等方面的资料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学习板块一:台湾在哪里
1.在地图上了解台湾的位置、组成、地形以及人口
2.你知道有关台湾风光和资源吗?
3.交流自己的收集的有关资料并展示给大家。
三:小组合作
1.自主阅读资料,小组交流下面的问题。
(1)台湾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2)你从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3)你知道台湾人民哪些生活习惯与我们相同呢?
2.展示学习成果。
三、达标检测。
1.福建与台湾之间的海峡是()
A.琼州海峡,B东海,C台湾海峡D渤海海峡
2.台湾经济发展快的有利因素是()
A海岛多港口B人多地狭
C大量吸收先进技术经验D大力发展进出口加工区
3.台湾物产丰富,美誉很多,下列称号是赞美台湾的是()
①海上粮仓②水果之乡③森林宝库④天然牧场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④
四、主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