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胰腺癌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6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与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相关关系李树颖;郑辉;于德民【期刊名称】《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年(卷),期】2007(15)3【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不同肾病分期患者血中抗活性氧族(ROS)活性、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及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测定,观察3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
方法按年龄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老年组及非老年组。
并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UMA)水平继续分组,分别进行抗ROS活性、GSH-PX及尿MCP-1不同肾病分期的组间比较。
抗ROS活性、GSH-PX检测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尿MCP-1测定采用ELISA法。
结果无论老年组、非老年组不同糖尿病肾病分期组间抗ROS活性、GSH-PX均随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而活性下降,尿MCP-1则呈上升趋势。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组间3项指标比较没有差异。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抗ROS活性、GSH-PX及尿MCP-1分别与24h尿蛋白(r=-0.71;-0.22;0.45)、Ccr(r=-0.33;-0.34;0.47)呈密切相关。
结论随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程度的加重,抗ROS活性、GSH-PX水平呈下降趋势,使代表肾脏炎症反应的尿MCP-1随尿排出增加,推测ROS介导的炎性反应可能通过肾脏局部MCP-1的产生在老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作用。
【总页数】4页(P248-251)【关键词】糖尿病,2型;肾病;活性氧族;谷胱甘肽氧化物酶;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炎性反应【作者】李树颖;郑辉;于德民【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老年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压变异性、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白介素-18的关系 [J], 于秀珍;张艳敏;刘永;刘凤敏2.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分析 [J], 华坚;宋达琳3.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PCX和Nephrin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价值 [J], 钱晓玲;闫彩凤;张蕊4.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J], 贾安奎;刘彦轩;许光霞;王国戗5.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J], 贾安奎;刘彦轩;许光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CP-1在炎性反应中的研究进展毛志敏;周如丹【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19)6【摘要】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 MCP-1 ) is a small cell factor which belongs to the CC chemokine family of cytokines.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MCP-1 is an important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nvolved in a variety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 Under the inflammation in the body,monocytes,macrophages, fibroblast cells, endothelial cells, B cells,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many other cells can secrete MCP-1, and MCP-1 has specific chemokine activation to monocytes/macrophages. Especially, MCP-1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rheumatoidarthritis,glomerulonephritis,atherosclerosis,acute coronary syndrome,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biology of MCP-1 molecular and its clinical importance.%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属于CC趋化因子家族的一个小细胞因子.近年来研究表明,MCP-1是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在机体发生炎症时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B细胞、平滑肌细胞等都能分泌产生,且MCP-1对单核/巨噬细胞具有特异性趋化激活作用.尤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MCP-1分子生物学和临床重要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总页数】3页(P964-966)【作者】毛志敏;周如丹【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昆明,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相关文献】1.胎盘生长因子在炎症性肠病血管生成和炎性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周怡;刘红春2.炎性反应在颅内动脉瘤生成和破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姚鹏飞;黄清海3.肺表面活性蛋白A在肺外疾病免疫炎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赵正; 杨雪4.细胞自噬在Th2型气道炎性反应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J], 何昱沁;续珊5.针灸对炎性反应中Toll样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 [J], 潘亚辉;李姝婧;李文元;马玉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 YKL-40、M CP-1水平与乳腺癌患者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唐琴;丁克保;施开德;朱际彪;鲁斌;吕刚【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5(000)009【摘要】目的:探讨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64例乳腺癌和47例健康人群血清YKL-40和MCP-1水平,分析两项指标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以及与生存期和预后关系。
结果乳腺癌组患者YKL-40和MCP-1平均水平分别为(286.3±96.7)ng· L-1和(171.2±105.4)μg· L-1,明显高于健康人群(164.1±70.9)ng· L-1和(118.5±77.6)μg· L-1(P<0.01);YKL-40升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MCP-1升高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
Kaplan-Meier分析显示YKL-40和MCP-1升高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46.75%和53.12%,而YKL-40和MCP-1正常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6.56%和81.25%(P<0.05)。
Cox 风险回归分析显示YKL-40和MCP-1均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YKL-40升高对预后不良的相对危险度更高(RR=2.87 vs 2.25)。
结论血清YKL-40和MCP-1升高的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高。
测定血清YKL-40和MCP-1水平,有助于判断乳癌患者预后。
【总页数】4页(P1722-1725)【作者】唐琴;丁克保;施开德;朱际彪;鲁斌;吕刚【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甲乳外科,安徽巢湖 238000;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甲乳外科,安徽巢湖 238000;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甲乳外科,安徽巢湖 238000;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甲乳外科,安徽巢湖 238000;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甲乳外科,安徽巢湖 238000;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甲乳外科,安徽巢湖 238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变化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J], 罗宏涛;车团结;王小虎;魏世鸿;姜专基;张莹;刘锐锋;董玉梅;郭丽云2.乳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YKL-40水平变化及其对临床症状的影响 [J], 韩云竹3.血清YKL-40水平与肺癌合并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 [J], 张瑶;陈丽展;吴朔;张艳;欧阳海峰4.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VEGF、CRP和YKL-40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J], 韩增灿5.乳腺癌患者血清NTx和BSP表达水平与骨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J], 崔勇霞;罗执芬;白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陈晖;张晓玲;邵凤民【期刊名称】《临床内科杂志》【年(卷),期】2003(020)001【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测定其血清和尿中MCP-1的含量及血糖、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尿微量白蛋白组尿中MCP-1的含量为(597.63±21.62)ng/g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低于大量蛋白尿组[(894.37±21.53)ng/gCr],同时伴HbA1C升高(9.15±1.52)%,尿白蛋白正常组HbA1C为(4.6±1.2)%,而血肌酐正常,3组患者血中MCP-1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尿中MCP-1的升高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总页数】2页(P34-35)【作者】陈晖;张晓玲;邵凤民【作者单位】450003,河南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450003,河南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450003,河南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彭杰成;严卫国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贾冶;崔文鹏;张冬梅;刘庆鑫;许圣淳;许钟镐;苗里宁;赵吉光3.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J], 隋蕾;孙致连;李素梅;叶山东;翟志敏;陈若平;陈超;荆春艳;何媛媛;林杨4.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柯箫韵;余育才5.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周晓艳;徐艳丽;牛安林;张彦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骨肉瘤化疗过程中的作用陈宗雄;徐皓;郭葆玉;包聚良;张淑英;贾连顺【期刊名称】《上海医学》【年(卷),期】2004(27)9【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在骨肉瘤化疗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建立裸鼠荷人骨肉瘤动物模型。
分别及联合应用重组人MCP 1和高剂量氨甲喋呤 (HD MTX)对其进行治疗 ,并设立空白对照。
观察瘤体的生长及病理指标。
结果MCP 1可抑制骨肉瘤体的生长 ,但效果不理想 ;HD MTX可明显抑制骨肉瘤体的生长 ,效果显著 ,但可出现肿瘤再生长 ;MCP 1可增强HD MTX对瘤体的抑制作用 ,且能明显延迟肿瘤再生长的时间。
结论重组人MCP 1在骨肉瘤进行HD【总页数】4页(P674-676)【关键词】骨肉瘤;MCP-1;瘤体;MTX;趋化蛋白;人单核细胞;肿瘤;过程;HD;延迟【作者】陈宗雄;徐皓;郭葆玉;包聚良;张淑英;贾连顺【作者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科;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生化药学教研室;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特殊毒理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R714【相关文献】1.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作用 [J], 张淑锟;谢平;袁冬青;刘庆淮;2.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作用 [J], 张淑锟;谢平;袁冬青;刘庆淮3.突变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构建及其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干预作用 [J], 孙改河;沈燕;张愔;王喜英;金雨琦;苏天水4.骨肉瘤治疗新的希望途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J], 陈宗雄(综述)5.重组人MCP-1蛋白在骨肉瘤HD—MTX化疗过程中的辅助作用 [J], 陈宗雄;徐皓;郭葆玉;陈锦华;郑智勇;陈金水;杨国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杨华英;崔娅晖;郑连红;王琮民【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24(33)9【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70例。
两组患者均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均治疗14 d。
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血清MCP-1、ET-1、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2.86%比14.29%,P>0.05)。
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内皮功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总页数】4页(P135-138)【作者】杨华英;崔娅晖;郑连红;王琮民【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R971.9【相关文献】1.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2.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3.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炎症反应及神经功能的影响4.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5.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隋蕾;孙致连;李素梅;叶山东;翟志敏;陈若平;陈超;荆春艳;何媛媛;林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08(018)021【摘要】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NF-κB和MCP-1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52例,依其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27例),UAER<20μg/min;量白蛋白尿组(B组=15例),20μg/min≤UAER<200μg/min;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10例),UAER>200μg/min.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所有入选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和MCP-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NF-κB、MCP-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A组比较,B组NF-κB、MCP-1的表达水平已明显升高(P<0.05),C组NF-κB、MCP-1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水平也增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NF-κB和MCP-1表达水平分别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和痛程呈显著正相关(r=0.765,r=0.778,r=0.461;r=0.736,r=0.680,r=0.434.P均<0.01).结论 NF-κB和MCP-1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总页数】4页(P3210-3213)【作者】隋蕾;孙致连;李素梅;叶山东;翟志敏;陈若平;陈超;荆春艳;何媛媛;林杨【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陈晖;张晓玲;邵凤民2.NF-κB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J], 李如意;党懿;许玉芳;齐晓勇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贾冶;崔文鹏;张冬梅;刘庆鑫;许圣淳;许钟镐;苗里宁;赵吉光4.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水平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J], 董坤;牛平;苏岑;马继光5.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J], 王芸;李侠;郭殿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巨噬细胞介绍及其与肿瘤细胞的关系巨噬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属于嗜中性的粒细胞系列,广泛存在于体内各个组织中,尤其是在血液、肝脏、脾脏、肺、淋巴结等器官中数量较多。
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并消化它们周围的异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以及死亡或异常的细胞。
巨噬细胞通过识别和结合特定的受体,将这些异物或细胞包围、吞噬形成吞噬体。
吞噬体内的胞浆中存在有一种酸性酶,它能将吞噬体内的物质降解,并将降解产物释放出来。
这种消化活动有助于清除并降解有害的微生物,防止它们对人体产生伤害。
除了吞噬作用,巨噬细胞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
这些细胞因子能够刺激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并参与免疫调节和修复组织的过程。
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
在早期的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巨噬细胞通常为抗肿瘤作用。
巨噬细胞能够通过吞噬和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它们还能够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这些细胞因子能够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因此,巨噬细胞在肿瘤的抑制和免疫监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肿瘤的发展,肿瘤细胞开始产生一系列的免疫逃避机制,以抵抗巨噬细胞的攻击。
肿瘤细胞能够产生一些抑制巨噬细胞活性的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介素-10(IL-10),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此外,肿瘤细胞还能够表达一些抑制巨噬细胞的受体,如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它与巨噬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活性。
此外,肿瘤微环境对巨噬细胞的功能也有一定影响。
肿瘤组织中存在一种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亚群巨噬细胞,这些细胞主要通过分泌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因子等来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文章编号]1002-0179(2003)04-0535-02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Four Kinds of Tumor Markers on Malignant Tumor of Alimentary System杨锦林,吴俊超,郭震YANG Jin -lin ,WU Jun -chao ,GUO Zhen(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83例、良性患者59例进行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25和CA199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变化幅度。
结果:同时检测四种标志物在恶性消化系肿瘤组出现二项及二项以上阳性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四种标记物均有升高,但幅度明显低于恶性组。
结论: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弥补单项检测不足,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消化系恶性肿瘤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恶性肿瘤;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45;R735[文献标识码]B 表1.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组别例数(D )AFP D (%)CEA D (%)CA125D (%)CA199D (%)对照组593(5.08)4(6.78)4(6.78)12(20.34)肝癌22b16(72.73)b6(27.27)a 9(40.91)a 14(63.64)胃癌190b6(31.58)4(21.05)8(42.11)大肠癌201(5.00)b11(55.00)a 5(25.00)a 10(50.00)胰腺癌18b5(27.78)b 10(55.56)a 7(38.89)b15(83.33)其他恶性40a 4(100.00)a3(75.00)肿瘤合计83b22(26.51)b33(39.76)b29(34.94)a 50(60.24)a!<0.05,b!<0.0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胰腺癌的关系关键词: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肿瘤;胰腺癌The relationship 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 and Pancreatic Cancer TANG Zuxio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0 ,China摘要:细胞因子可以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六类。
趋化因子是一类具有相似分子结构的超家族趋化性细胞因子,依其一级结构中N端高度保守序列的4个半胱氨酸残基中前2个的排列分布状况的不同被分为4类:C,CC,CXC和CX3C[1]。
这些趋化因子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7次跨膜G蛋白偶联趋化因子受体(7TM—GPCR)蛋白的胞外N端结合,介导受体蛋白胞内C端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通过不同的跨膜信号转导通路,激活与细胞运动、侵袭、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和细胞存活相关基因的转录[2];通过趋化作用,选择性地调控多种白细胞亚群募集和运输。
还参与调控B细胞和T细胞发育、树突状细胞成熟,调控THl和TH2免疫反应,广泛参与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3]。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CL2)是最早发现并被广泛研究的CC类趋化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它对单核细胞、天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嗜碱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有趋化作用。
本文着重以MCP-1为代表,对其做一定的论述并简单介绍其在胰腺癌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1 MCP-1的分子生物学特性1.1 MCP-1的蛋白质结构人类MCP-1以包含23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分子的前体蛋白形式分泌,在翻译后加工过程中与信号肽解离后,完整的MCP-1由7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
MCP-1一级结构中的N端氨基酸残基对于受体识别与信号转导是十分重要的。
MCP-1单体的二级结构与其他CC类趋化因子例如MIP-1B、RANTES十分类似,均含有3个反向平行的口折叠及其上方的1个C端a螺旋,然而不同的是其N端2-6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短310螺旋。
在三级与四级结构水平,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沉积平衡超速离心与化学交联分析证实,MCP-1与IL-8在生理浓度下几乎均以单体形式存在,而当浓度超过100μm时,则以二聚体为主要的存在形式[4]。
1.2 MCP-1的基因结构人类MCP-1基因基因坐落于17q11.2-12,包含了3个外显子与2个内含子,第1个外显子编码5’端非翻译区及23个氨基酸的信号肽遗传信息及MCP-1蛋白的前2个氨基酸,3~40个氨基酸由第2个外显子编码,第3个外显子编码C端其余36个氨基酸序列及3’端非翻译区。
MCP-1基因5’端上游的增强子中,存在于-128位的TRE元件和-64位的GC box,及-2612位的NF-kB元件,对于IL-1b,TNF-a,LPS和TPA调控MCP-1基础水平的持续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1.3 MCP-1的细胞来源人类MCP-1,由包括正常组织细胞、白细胞及许多肿瘤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
在正常组织细胞中,MCP-1的主要细胞来源是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单核细胞[4]。
2 MCP-1受体与靶细胞MCP-1可以结合的趋化因子受体有CCR2、CCR4、CCRIO。
其中CCR2主要分布在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膜上;CCR4主要在嗜碱性粒细胞膜上表达;CCRl0主要分布在胎盘、胎儿肝细胞膜上。
MCP-1主要通过与CCR2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当MCP-1与CCR2受体结合后,引起胞内PTX敏感的胞内Ca+内流增加、CAMP抑制、磷脂酶C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激活。
也有研究证实,趋化因子发挥生物学效应存在其他信号转导通路。
如在单核细胞中,MCP-1激活受体酪氨酸磷酸化,并激活JAK2/STAT3通路,且不受PTX毒素抑制。
MCP-1还可以激活ERK、JNKl及p38活性,从而激活MAPK通路[5]。
MCP-1的靶细胞除单核细胞外,还包括记忆和杀伤T淋巴细胞、NK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DC) [4]和骨髓抑制细胞(MSC)[6]。
3 MCP-1与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MCP-1/CCR2对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MCP一1在与此相关的慢性炎症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最为透彻的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细胞在持续的氧化胆固醇毒性、高血压切应力以及紊乱的血流作用下发生损伤。
循环中的单核细胞为修复内皮损伤沉积在血管内皮下,并分化成巨嗜细胞,吞噬大量脂质,在血管壁内堆积。
巨嗜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分泌趋化因子与生长因子,引发慢性炎症反应,最终形成成熟斑块。
在MCP-1或CCR2基因缺陷的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研究中证实,CCL2或CCR2表达的缺失,可以减少动脉脂质沉积和单核细胞浸润,从而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病风险。
与此相反,在基因工程高血脂兔模型中,血管壁过度表达MCP-1,可加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口[7]。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同样表明,MCP-1和CCL2在人类疾病中有类似的作用。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血浆MCP-1水平升高与发生再狭窄相关[8]。
4 MCP-1与胰腺癌许多肿瘤组织中存在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近10年来,对肿瘤炎症微环境的研究显示,不仅肿瘤细胞自身遗传物质异常,包括机体免疫状态、肿瘤微环境等在内的许多宿主因素,都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诸多研究认为,趋化因子网络参与调节的肿瘤微环境更倾向于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存活及加速肿瘤侵袭和转移。
恶性肿瘤具有诱导新生血管生成的特征。
VEGF被确认为是主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近年研究报道。
许多趋化因子、特别是ELR+CXC家族趋化因子同样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MCP-1同样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效应。
一方面,MCP-1趋化TAM进入肿瘤组织,分泌VEGF、TGF-β等血管生成因子和ELR+CXC类趋化因子,间接刺激新生血管生成;另一方面,MCP-1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CCR2受体,趋化内皮定向细胞运动。
在鸟绒毛膜尿囊膜试验(CAM)和鼠主动脉萌发试验中,在排除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后,MCP-1仍然促进血管形成[14]。
最近报道,MCP-1还趋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和间质细胞向内皮细胞运动,在TGF—B促进血管生成中起到中介作用[15]。
MCP-1参与肿瘤免疫耐受微环境的形成。
在肿瘤微环境中,IL-12、INF-γ等细胞因子缺乏,相反,VEGF,IL-6,IL-10,TGF-β等细胞因子含量丰富。
这种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导致DC细胞分化、成熟障碍[16]。
而不成熟和半成熟状态的DC 细胞被认为是调节机体免疫耐受的免疫耐受DC细胞(TDC)。
TDC通过转化、扩增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以及IL-10分泌型CD4+TR1细胞,表达更多的免疫抑制因子,如IL-10、TGF-β、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等,介导机体针对肿瘤的T细胞免疫耐受。
研究证明,在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卵巢癌、胰腺癌、乳腺癌中,TDC诱导TReg细胞转化、扩增,并抑制T细胞免疫[17]。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多发生于胰头部。
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
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吸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发病率相对增高,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绝经后妇女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发现些环境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
已定的首要危险因素为吸烟,糖尿病胆石病饮酒(包括啤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精制的面粉食品,胃切除术也是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其死亡率极高。
MCP-1可诱导表达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裂增殖,并可诱导多种组织因子的表达和活性增加,同时诱导单核细胞浸润[9]。
近年研究发现,正常上皮及上皮来源良性肿瘤细胞极少表达MCP-1 ,但部分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能合成和分泌MCP-1 ,发现MCP-1 阳性表达恶性肿瘤侵袭能力、血管生成及间质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数量明显高于阴性病例,且其表达水平与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呈密切正相关[10-12]。
MCP-1 阳性恶性肿瘤转移发生率明显增高,预后较差,其可能机制与MCP-1 刺激肿瘤血管生成及诱导巨噬细胞浸润等因素有关。
胰腺癌MCP-1 表达阳性率及评分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未转移癌MCP-1 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较明显低于转移癌( P<0.01)。
说明部分胰腺癌能合成和分泌MCP-1,MCP-1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后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诱导癌基质巨噬细胞浸润等方式影响胰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10-13]。
综上所述,MCP-1影响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转移发生及预后,其机制除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及提高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外,是否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及MCP-1在其他常见肿瘤中的作用尚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 Kakinuma T,Hwang ST.Chemokines,chemokine receptors,and cancer metastasis[J].J Leukoc Biol。
2006,79(4):639—651.2 Slettenaar VI,Wilson JL.The chemokine network:a target incancer biology[J].Adv Drug Deliv Rev,2006,58(8):962—974.3 Esche C,Stellato C,Beck LA.Chemokines:key players in inh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J].J Invest Dermatol,2005。
125(4):615—628.4 Van Coillie E,Van Damme J,Opdenakker G.The MCP/eotaxin subfamily of CC chemokines[J].Cytokine Growth FactorRev,1999,10(1):61-86.5Cambien B, Pomeranz M,Millet MA,et a1.Signal transduction involved in MCP-1-mediated monocytic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J].Blood,2001,97(2):359—366.6 Huang B.Lei Z,Zhao J,et a1.CCL2/CCR2 pathway mediates recruitment of myeloid suppressor cells to cancers[J].Cancer Lett,2007,252(1):86-92.7 Daly C,Rollins BJ.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CCL2)in 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adaptive immunity:thera -peutic opportunities and controversies[J].Microcirculation,2003,10(3-4):247-257.8 Cipollone F, Marini M,Fazia M, et a1.Elevated circulating levels 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in patients with restenosis after coronary angioplasty[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1,21(3):327-334.9 Pellegriuo A , Yacca A , Scavellic ,et al. Chem kines and tumors[J].Recenti Prog Med ,2002,99(1):642-65410Ohta M ,Kitadai Y ,Tanaka S ,et al.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macrophage infiltrationand tumor vascularity in human gastric carcinomas[J].Int J Oncol , 2003 ,22(4):773-778.11Ohta M ,Kitadai Y ,Tanaka S ,et al.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protein-1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macrophage infiltrationand tumor vascularity 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J].Int J Cancer ,2002 ,102 (3):220-22412 Shibakura M , Niiya K , Kiguchi T ,et al. Induction of IL-8and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by doxorubicin in huma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cells[J].Int J Cancer ,2003 ,103 (3):380-38613Konishi T ,Okabe H ,et al. Macrophage inflarmmatoryprotein-1 alpha expression in non-neoplastic and neoplasticlung tissue[J]. Virchows Arch ,1996, 428 (2):107-11114Salcedo R,Ponce ML.Young HA,et a1.Human endothelial cells express CCR2 and respond to MCP-1:direct role of MCP-1 in angiogenesis and tumor progression[J].Blood,2000,96(1):34—40.15Ma J,Wang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