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档】什么是埋针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穴位埋线疗法胃痛的穴位埋线疗法一、埋线疗法概述(一)埋线疗法的概念。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而产生一系列治疗效应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疗法,是外治法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它采用现在医学技术与和传统经络学说相结合,已达到长期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治疗疾病的目的,并具有操作简便,效优价谦的优点。
埋线疗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包括了穴位封闭疗法,针刺疗法,刺血疗法等方法,同时也包含了埋线效应及后作用效应,是多种方法和效应的集中和整合,形成了穴位埋线独特的治疗效果。
羊肠线是一种异种蛋白,可诱导人体产生变化反应,使淋巴组织致敏,配合抗体,巨噬细胞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分解为对肽、氨基酸等。
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或更长,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疗效难巩固。
难坚配合等缺点,符合现代人快速高效的生活节奏。
(二)常用的埋线方法及操作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为微创埋线法。
1、术前准备。
心理准备:在进行埋线之前,首先向患者详细介绍本疗法的治疗特点,告知埋线的手术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物品准备:物品准备包括一次性的微创埋线针,埋线线体以及常规消毒所用的碘酒酒精及棉球等。
术者消毒: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手心,指缝,手背,手指关键,指腹,指尖拇指-15秒,流动水清洗。
腕部,时间不少于102、操作技术患者俯卧位和仰卧位,暴露所需埋线的部位。
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准备针具和线体,采用一次8号注射不锈钢针头作套管,用28号不锈钢毫作针芯,镊取一段线体。
臵于埋线针针管的前端,用镊子将线体推入针管。
根据进针部位不同,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前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提针。
迅速刺入皮下,并根据穴位解剖特点,进一步深入到穴位适当深度。
在获的针感后,边推针芯,边推针管,将线体植入穴位皮下组织或深层肌层内。
针出后,立即用干棉球压迫针孔片刻,并敷贴医用胶贴。
继续下一个穴位的操作。
微创埋线的线体植埋深度,一般来说,线体深度为1.5-2.0厘米,四肢末端由于皮下组织和肌肉之间,肌肉较少,埋线比较困难,尽量不用埋线。
耳穴埋针法
耳穴埋针法
耳穴埋针法简称埋针法,是经常在治疗中应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一般慢性病和体弱或其他原因不能每天接受治疗的患者较为适用,为使某些疾病巩固疗效,也可采用本法。
耳穴埋针法简称埋针法,是经常在治疗中应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一般慢性病和体弱或其他原因不能每天接受治疗的患者较为适用,为使某些疾病巩固疗效,也可采用本法。
埋针常用之针具为揿针、颗粒式皮内针与环形皮内针三种,如无上述三种针,可利用报废之28号-34号毫针,根据不同之部位,制成长短不等之三角形埋针,代替上述之针应用。
一、方法
1.耳郭常规消毒。
2.用消毒之皮内针钳(或持针钳、血管钳)钳住巳消毒好之揿针(或颗粒式皮内针、环形皮内针),在选定好的耳穴上,将针刺入,用胶布或止痛消炎膏或伤湿膏剪成小块,贴在针环或针尾上给以固定。
3.每耳可埋针2-5个穴位,一般只埋针一侧耳穴,每次埋针可保留2-15天,再换另侧耳穴埋针。
二、注意事项
1.告诉患者,每天按压埋针处2-3次,加强刺激,可以提高疗效。
2.天气炎热时,不宜采用此法,容易引起耳郭感染。
3.埋针期间,洗澡,洗头时,切勿浸湿耳郭,以防感染。
4.埋针后,-3天,如发现耳郭胀痛,说明耳郭可能有感染,可采取下述治疗措施。
(1)立即将埋针取出,观察感染部位。
(2)针刺对侧耳穴外耳、肾上腺、枕、肾、心各穴治疗。
(3)内服抗菌药。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埋线一、概念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即是一种经络疗法。
它是用特制的针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穴位,通过羊肠线这种异种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以此达到长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现代针灸替代疗法。
二、作用机理1.针刺、埋针效应埋线时的针刺入穴位,通过刺激手法,均可产生酸胀感觉,埋入的药线,可代替针灸针在穴位内产生针刺效应。
同时药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吸收,也达到埋针作用。
2.组织疗法效应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
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及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
三、适应症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各种慢性疾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针灸治疗者。
在皮肤科常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银屑病、白癜风、神经性皮炎、慢性寻麻疹、皮肤瘙痒症等慢性病,也常常用于美容、减肥、人体疲劳综合症及保健等。
适应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现代人。
四、禁忌症一般说来,人体所有穴位,除去神阙、乳中等穴不能埋线外,一般没有绝对禁忌症。
但下列情况应予注意:1、5岁以下儿童患者禁用或慎用埋线。
2、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必要时不宜强刺激,埋入的羊肠线不宜长。
3、精神紧张、过劳或过饥者禁用或慎用埋线,避免发生晕针。
4、妇女有习惯性流产者应禁用。
5、孕妇不宜在腰腹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埋线,妇女月经期慎用。
6、皮肤局部有破损、感染或溃疡时不宜埋线,以免引起感染等不良后果。
7、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疤痕体质及有出血倾向者等均不宜使用此法8、关节腔内禁止埋线,以免影响关节活动及关节腔内发生感染。
穴位埋线疗法是几千年中医针灸经验和30多年埋线疗法经验的精华融汇而成的一门新型学科,其适应症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中西药物乆治不愈的许多慢性病疑难病症,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所起到的治疗作用相当于针灸数十次的功效,其中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具有速效、长效、特效的优势,经得起实践检验,治疗次数少,病员痛苦小,花钱少。
穴位埋线优于当前多种医疗技术的疗效,是我们一直共同寻找的最佳治疗方法。
使用羊肠线或其他可吸收线体对穴位进行植入.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区域,经过多种因素持久、柔和地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穴位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长达20天或更长时间,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长期发挥疏通经络作用,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
穴位埋线,每20~30天治疗一次,避免较长时间、每日针灸之麻烦和痛苦,减少就诊次数。
因而,穴位埋线是一种长效、低创痛的针灸疗法,它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时间紧和害怕针灸痛苦的人。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用特制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将人体可吸收的载体羊肠线(15天左右可自行吸收)植入相应的穴位,长久刺激穴位,起到“健脾益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的作用,从而调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达到祛病强身、保健美容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埋线一次相当于针刺十次或数十次,疗效持久巩固,省时方便。
穴位埋线法是改良式的针灸,也是一种长效针灸,目前广泛应用于埋线减肥祛斑除皱美容领域,另外也可以治疗30多种临床顽固病,一些中医针灸学校也开设的有针灸埋线的短期技能培训班,像河南康利针灸推拿学校开设的穴位埋线培训班等众多中医针灸大师及机构也开设的有这种培训,对于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
江苏华宏医疗器械/一次性埋线针夏雪灵丽/任晓燕/雅伦针线/上海美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微创埋线网/jscz/class/。
埋线疗法的简介以及十五种适应症穴位埋药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实际上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它的主要效应有:1穴位封闭效应埋线前进行的局部麻醉,作用于皮肤,相当于学位封闭的方法。
皮肤上的穴位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局麻产生的刺激冲动可起到调整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2 针刺效应,埋针效应埋线时的针刺入穴位,通过刺激手法,均可产生酸胀感觉,埋入的药线,可代替针灸针在穴位内产生针刺效应。
同时药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吸收,也达到埋针作用。
3组织疗法效应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
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及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对穴位局部产生刺激作用的同时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
总之,埋线疗法集多种刺激效应于一体,互相配合,相形益彰,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而持久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抑制相邻的病理信息,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调整脏腑,使疾病达到治愈的目的。
埋线疗法的主要作用: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埋线的各种效应及刺激过程,形成一种复杂的刺激信息,通过经络的输入,作用于机体,导致功能亢进者受到抑制,衰弱者产生兴奋,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
皮内针(埋针法)一、概念皮内针刺法又称“埋针法”,皮内针刺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刺入并固定于穴位皮内或皮下,较长时间埋藏的治疗方法,与古代“静以久留”的意义相似,其作用是给皮部以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
二、针具皮内针是以不锈钢丝制成的小针,有颗粒型和揿钉型两种。
(一)颗粒型(麦粒型):针身长约1cm,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
(二)揿钉型(图钉型):针身长约0.2~0.3cm,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
三、操作方法(一)颗粒型皮内针法步骤1:常规皮肤消毒,以左手拇、食指按压穴位上下皮肤,稍用力将针刺部位皮肤撑开固定;步骤2:右手用小镊子夹住针柄,沿皮下将针刺入真皮内,针身可沿皮下平行埋入0.5~1.0cm。
针刺方向一般与经脉循行方向呈十字形交叉;步骤3:针刺入皮内后,露在外面的针身和针柄下的皮肤表面之间粘贴小块胶布,再用较前稍大的胶布覆盖在针上,以保护针身固定在皮内,以免因活动而致针具移动或丢失。
(二)揿钉型皮内针方法1:皮肤消毒,用小镊子或持针钳夹住针柄,针尖对准穴位轻轻刺入;用小方块胶布粘贴固定。
方法2:将针柄放在预先剪好的小方块胶布上粘住,使用时将胶布连针直接刺入穴位。
此法多用于面部、耳部穴位。
皮内针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小针,有图钉型和麦粒型两种。
图钉型也称揿钉型。
针身长约0.2~0.3cm,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
麦粒型也称颗粒型。
针身长约1cm,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三)图钉型皮内针法皮肤消毒,用小镊子或持针钳夹住针柄,针尖对准穴位轻轻刺入;用小方块胶布粘贴固定。
也可将针柄放在预先剪好的小方块胶布上粘住,使用时将胶布连针直接刺入穴位。
此法多用于面部、耳部穴位。
(四)麦粒型皮内针法常规皮肤消毒,以左手拇、食指按压穴位上下皮肤,稍用力将针刺部位皮肤撑开固定;右手用小镊子夹住针柄,沿皮下将针刺入真皮内,针身可沿皮下平行埋入0.5~1.0cm。
针刺方向一般与经脉循行方向呈十字形交叉;针刺入皮内后,露在外面的针身和针柄下的皮肤表面之间粘贴小块胶布,再用较前稍大的胶布覆盖在针上,以保护针身固定在皮内,以免因活动而致针具移动或丢失。
实习报告:埋针疗法实习经历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针灸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巩固和提升至关重要。
此次实习,我有幸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到了埋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中,通过观察和操作,对埋针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1. 了解埋针疗法的基本原理:埋针疗法是针灸的一种,是将针具埋藏于穴位皮肤下,长期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原理是通过针具对穴位的持续刺激,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 学习埋针疗法的操作技巧: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埋针疗法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首先,要准确找到穴位,然后进行消毒,接着使用特制的埋针工具将针具埋入穴位,最后进行固定和敷料。
3. 观察埋针疗法的治疗效果:在实习期间,我观察了多例接受埋针疗法治疗的患者,包括颈椎病、腰痛、关节炎等疾病。
通过观察,我发现埋针疗法对于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有一定的效果。
4. 学习埋针疗法的不良反应处理:埋针疗法虽然安全有效,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疼痛等。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如何处理这些不良反应,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和避免。
三、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埋针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掌握了其操作技巧,还对其实际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我认识到,埋针疗法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对于某些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针灸专业的学生,我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针灸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埋针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埋针疗法的操作技巧和治疗效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我也明白了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巩固和提升的重要性。
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针灸的埋线的原理
针灸的埋线是一种特殊的针灸疗法,在该疗法中,医生将一根细针线埋在患者的皮肤深层组织中,以达到治疗目的。
埋线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效果。
埋线可以刺激穴位,促进穴位周围的气血流动,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
埋线还可以通过调整经络系统,平衡体内的阴阳,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埋线疗法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埋线。
埋线的位置可以是经络上的穴位,也可以是局部组织的特定区域。
埋线后,患者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穴位的刺激,以增强治疗效果。
埋线是一种安全、无痛的疗法,且有较好的长效效果。
通过埋线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状况,提高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然而,在接受埋线治疗时,患者需要选择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穴位埋线疗法穴位埋线疗法是几千年中医针灸经验和30多年埋线疗法经验的精华融汇而成的一门新型学科,其适应症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中西药物乆治不愈的许多慢性病疑难病症,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所起到的治疗作用相当于针灸数十次的功效,其中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具有速效、长效、特效的优势,经得起实践检验,治疗次数少,病员痛苦小,花钱少。
穴位埋线优于当前多种医疗技术的疗效,是我们一直共同寻找的最佳治疗方法。
使用羊肠线或其他可吸收线体对穴位进行植入.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区域,经过多种因素持久、柔和地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穴位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长达20天或更长时间,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长期发挥疏通经络作用,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
穴位埋线,每20~30天治疗一次,避免较长时间、每日针灸之麻烦和痛苦,减少就诊次数。
因而,穴位埋线是一种长效、低创痛的针灸疗法,它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时间紧和害怕针灸痛苦的人。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用特制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将人体可吸收的载体羊肠线(15天左右可自行吸收)植入相应的穴位,长久刺激穴位,起到“健脾益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的作用,从而调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达到祛病强身、保健美容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埋线一次相当于针刺十次或数十次,疗效持久巩固,省时方便。
穴位埋线法是改良式的针灸,也是一种长效针灸,目前广泛应用于埋线减肥祛斑除皱美容领域,另外也可以治疗30多种临床顽固病,一些中医针灸学校也开设的有针灸埋线的短期技能培训班,像河南康利针灸推拿学校开设的穴位埋线培训班等众多中医针灸大师及机构也开设的有这种培训,对于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
一、穴位埋线的操作(一)穴位埋线器材和穴位选择皮肤消毒用品、洞巾、注射器、镊子、埋线针或经改制的12号腰椎穿刺针(将针芯前端磨平)、持针器、0~1号铬制羊肠线,0.5-1%盐酸普鲁卡因、剪刀、消毒纱布及敷料等。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
它在中医学的脏腑、气血、经络理论指导下,把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埋植在相应腧穴和特定部位中,利用其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达到协调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来治疗疾病。
一、治疗方法采用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将一种体内可吸收的生物材料注入穴位内,借助材料对穴位的长期刺激替代每日的针灸刺激、实现长期“留针”效应,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种长效针灸技术不仅使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更方便,节约时间和精力,而且有增强疗效作用。
二、埋线疗法的临床适应证特效病症:可以单独用埋线治疗消化道疾病: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局限性痛症:痛风、慢性腰背痛、肩周炎、膝关节痛等。
颈腰椎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妇科疾病(功能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闭经、盆腔炎等。
肥胖(食欲控制和体型改善)有效病症:有明显疗效,但需要配合药物、推拿或其他疗法,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中风、痤疮、亚健康调理等。
三、埋线疗法的禁忌证埋线疗法在操作治疗上基本与针灸的要求是一样的,在人体穴位中除神阙、乳中不能埋线外,其余穴位都能进行埋线,没有绝对禁忌证,但由于埋线针比针灸针粗,并且针头较锐利,因此在操作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要稳要准,掌握好进针时的方向和深度,一般不做提插捻转手法,这也是和针灸的区别。
另外以下情况也应注意:1、5岁以下的儿童一般不做埋线。
2、精神紧张、过劳、饭后30分钟内以及饭前30分钟一般不做埋线,以免发生晕针。
3、同针灸一样,孕妇不宜在腰腹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埋线。
4、关节腔内不宜埋线。
5、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埋线。
6、严重的心脏病患者不宜应用穴位埋线,如必须做时,不宜强刺激,肠线不宜过长。
7、孕妇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应禁用。
8、头、眼部血管丰富,易出血,不宜做埋线治疗。
胸、背部是心肺所居之处,埋线应更加小心,不宜过深,严防刺伤肺脏,造成气胸。
督脉部穴位埋线,以不过脊髓硬膜为度,防止意外发生。
埋针治疗操作记录模板介绍埋针治疗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将针头插入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操作记录模板旨在准确记录埋针治疗的过程和效果,以便医生和患者能够及时追踪治疗情况并作出调整。
患者信息姓名:[患者姓名] 性别:[患者性别] 年龄:[患者年龄] 诊断:[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目的[详细描述患者的症状和疾病情况,以及希望通过埋针治疗达到的效果。
]治疗穴位1.[穴位名称1]:[穴位位置描述]2.[穴位名称2]:[穴位位置描述]3.[穴位名称3]:[穴位位置描述]4.[穴位名称4]:[穴位位置描述]治疗过程1.患者就位:请患者舒适地坐或躺下,并确保治疗区域暴露。
2.检查穴位:仔细检查治疗穴位,确认无异常状况。
3.消毒:用消毒酒精或碘酒彻底消毒治疗穴位及周围皮肤。
4.埋针:使用消毒过的针具,将针尖缓慢插入穴位,插入深度根据需要调整。
5.固定针头:通过创可贴或绷带将针头固定在位,确保不松动。
6.埋针时间:记录埋针的时间,通常建议保持10-30分钟。
7.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
8.拔除针头:治疗结束后,用消毒棉球擦拭穴位,缓慢拔除针头。
9.整理环境:清洁治疗区域,确保无杂物和污物。
治疗效果评估1.患者感受:询问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感受和效果。
2.症状变化:记录患者症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
3.舌诊:观察患者舌苔和舌质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4.脉搏诊断:检查患者脉搏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5.医师评估:结合患者反馈和专业知识,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注意事项1.针具消毒:确保使用消毒过的针具,防止感染。
2.穴位选择:根据患者症状和疾病诊断,选择适当的穴位。
3.穴位位置:准确找到穴位的位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和伤害。
4.术后观察: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反应,如出血、疼痛、肿胀等。
5.微创操作:操作过程中应轻柔、稳定,以防伤及患者。
6.严密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反应变化,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植入人体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一门临床技术。
它是中医埋藏疗法的发展。
它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它的操作方法类似针灸,在埋线治疗的整个操作过程中,包括了穴位封闭疗法、针刺疗法、组织疗法、割治疗法、刺血疗法。
同时也包括了“物理刺激效应”和“化学刺激效应”两大方面,这多种方法和效应的集中与整合,形成了穴位埋线独特的治疗作用和效果。
起到了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而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对一些常见病、慢性病以及一些疑难病治疗效果独特,如对哮喘、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痛风、癫痫、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肥胖症、前列腺炎、痤疮等等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穴位埋线疗法一、什么是穴位埋线疗法穴位埋线疗法是传统中医针灸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融合多种疗法(针刺、埋针、组织疗法等)、多种效应(刺血、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留针、组织效应等)于一体的复合性的治疗方法。
该法是以线代针,将可被人体吸收的一种蛋白肠线植入相应的穴位,通过线体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线在体内15天自然被溶解吸收),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穴位埋线的作用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埋线的各种效应及刺激过程,形成一种复杂的刺激信息,通过经络的输入,作用于机体,导致功能亢进者受到抑制,衰弱者产生兴奋,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
2、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疼痛与经络闭塞,气血失调有关,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埋线疗法有“制其神,令气易行”,它能转移或抑制与疼痛有关的“神”的活动,使“经气”通畅而达镇静止痛的效果,故可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得以恢复正常。
3、补虚泻实,扶正祛邪埋药线的多种效应,一般具有兴奋的作用,对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者有一定效果,即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补虚扶正的作用。
总之,埋线疗法的三大作用,相互关联,其作用方式是双向的功能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了机体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从而促使人体恢复正常功能。
穴位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长达15天时间,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长期发挥疏通经络作用,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
穴位埋线,每15天治疗一次,避免较长时间、每日针灸之麻烦和痛苦,减少就诊次数。
因而,穴位埋线是一种长效、低创痛的针灸疗法,它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时间紧和害怕针灸痛苦的人。
三、穴位埋线的适应症埋线疗法适用于慢性、顽固性、免疫低下等疾病的治疗,特别对半身不遂、肥胖、面瘫后遗症、癫痫、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痿证、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便秘、腹泻、慢性胃炎、胃痛、功能性消化不良、高血压、高脂血症、遗尿、尿失禁、神经官能症、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疗效显著,且能同时调节人体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
穴位埋针操作方法
穴位埋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头来刺激并调节人体的功能。
下面是一般的穴位埋针操作方法:
1. 预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针具和消毒用品,并进行消毒。
2. 选择穴位:根据治疗需要选择相应的穴位,可以参考中医经典著作或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3. 消毒穴位:使用酒精棉球或消毒液对即将插入的穴位进行消毒,确保卫生。
4. 插针:将准备好的针头插入穴位中,插针的深度和角度根据不同的穴位和治疗目的而定,通常是轻轻旋转或略微按压以增加刺激效果。
5. 固定针头:埋针后,使用透明胶布或其他固定物品固定针头,以防止针头松动或脱落。
6. 展开疗程:根据需要,可以让患者暂时静卧,保持身体平稳,以充分发挥穴位的疗效。
7. 拔针:根据治疗需要,一般在15分钟至30分钟左右拔除穴位上的针头。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埋针是一项需要专业技术的治疗方法,应该在经过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位埋线疗法介绍穴位埋线疗法是几千年中医针灸经验和30多年埋线疗法经验的精华融汇而成的一门新型学科,其适应症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中西药物乆治不愈的许多慢性病疑难病症,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所起到的治疗作用相当于针灸数十次的功效,其中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具有速效、长效、特效的优势,经得起实践检验,治疗次数少,病员痛苦小,花钱少。
穴位埋线优于当前多种医疗技术的疗效,是我们一直共同寻找的最佳治疗方法。
使用羊肠线或其他可吸收线体对穴位进行植入.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区域,经过多种因素持久、柔和地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穴位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长达20天或更长时间,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长期发挥疏通经络作用,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
穴位埋线,每20~30天治疗一次,避免较长时间、每日针灸之麻烦和痛苦,减少就诊次数。
因而,穴位埋线是一种长效、低创痛的针灸疗法,它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时间紧和害怕针灸痛苦的人。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用特制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将人体可吸收的载体羊肠线(15天左右可自行吸收)植入相应的穴位,长久刺激穴位,起到"健脾益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的作用,从而调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达到祛病强身、保健美容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埋线一次相当于针刺十次或数十次,疗效持久巩固,省时方便。
穴位埋线法是改良式的针灸,也是一种长效针灸,广泛应用于埋线减肥祛斑除皱美容领域,另外也可以治疗30多种临床顽固病,一些中医针灸学校也开设的有针灸埋线的短期技能培训班,像河南康利针灸推拿学校开设的穴位埋线培训班等众多中医针灸大师及机构也开设的有这种培训,对于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
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手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融合多种疗法(针刺、埋针、组织疗法等)、多种效应(刺血、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留针、组织效应等)于一体的复合性的治疗方法。该法是以线代针,将可被人体吸收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聚乙醇酸(PGA)缝合线)植入相应的穴位,通过线体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线在体内 15-30天被自然溶解吸收),长期发挥疏通经络作用,以达“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治疗疾病的目的。符合《内经》“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思想。 穴位埋线的特点: (1)针灸、腧穴与药物相结合 穴位埋线是将穴位针刺、埋针、药物穴注等方法的结合,集多种治疗方法于一体的复合性疗法。 (2)取穴少、痛苦小、疗效好 穴位埋线一般取穴相对针灸时较少,痛苦小,尤其适合对针灸过于敏感者。同时,临床能收到显著疗效。 (3)间隔时间长、作用持久 穴位埋线疗法一般间隔15-30天才需做一次治疗,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在穴位组织中被缓慢分解吸收的过程,对腧穴和经脉起到持续的刺激和激发,增加了对经穴的有效作用时间,对于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等等发挥巨大促进作用,这样发挥作用的持续时间也更持久。 适应症: 埋线疗法适应证很广泛,一般来说,凡能用针刺疗法治疗的疾病,均可应用埋线疗法治疗。常见的适应症有以下几类: 1、内科疾病:各种胃炎及肠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病、癫痫病、中风后遗症等。 2、妇科疾病: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等。 3、儿科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脑性瘫痪、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小儿遗尿症、长期营养不良等。 4、外科疾病:主要集中在肛肠科,如脱肛、肛裂、痔疮等。 5、耳鼻喉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6、皮肤科疾病:荨麻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7、各种疼痛性疾病:头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病变、胃脘痛等。 8、单纯性肥胖。 禁忌症: (1)5岁以下的儿童患者禁用或慎用埋线。 (2)严重的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必要时,不宜强刺激,埋入的羊肠线不宜长。 (3)精神紧张,过劳或过饥者,禁用或慎用埋线,避免发生晕针。 (4)妇女有习惯性流产者应禁用。 (5)孕妇不宜在腰腹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埋线,月经期慎用。 (6)不宜在皮肤破损处埋线,以免引起感染等不良后果。 (7)关节腔内不宜埋线,以免影响关节活动及关节腔内发生感染。 (8)禁针部位。 (9)有出血倾向性疾病者。
什么是埋针疗法
什么是埋针?我国针灸技术博大精深,而埋针也是针灸的一种,可能有很多的朋友都没有听说过这种疗法,也不知道这种疗法有什么作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埋针疗法,看看埋针疗法的作用有哪些。
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埋针疗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
又称皮内针疗法。
埋针疗法能给皮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埋针疗法常用于需久留针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和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如头痛、痛经、遗尿、失眠、高血压、哮喘等。
埋针治疗方法
①针具
有颗粒型( 麦粒型)和揿针型(图钉型)。
颗粒型 (麦粒型)一般针长约1厘米,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
揿针型(图钉型),针身长约 0.2~0.3 厘米,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
②操作方法
皮内针、镊子和埋刺部皮肤严密消毒后,就可进行针刺。
颗粒型皮内针,用镊子夹住针身,沿皮横刺入皮内,针身埋入皮内0.5~1厘米,然后用胶布将留在皮外的针柄固定。
揿针型皮内针,用镊子夹住针圈,将针尖对准穴位刺入,使环状针柄平整地留在皮肤上,用胶布固定,此针多用于耳穴。
③疗程
热天一般留置1~2天;冷天可留置3~7天,留置期间,每隔 4 小时左右用手按压埋针处 1~2分钟,以加强刺激、增加疗效。
但对关节、胸腹部位不宜埋针;出现异常情况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