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罗晓婷 张旭颖 谢辉
- 格式:pdf
- 大小:309.78 KB
- 文档页数:2
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尚未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扶正化瘀胶囊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基础研究,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使用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的临床疗效如何则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加以证实。
4 参考文献[1] Thomas HC, Carman WF, Hadziyannis S,et al.Mutationpreventing formation of hepatitis B e antige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J].Lancet,1989,334(8663):588-591.[2] Carosi G, Rizzetto M, Alberti A,et al.Treatment of chronichepatitis B: Update of th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2007 Italian Workshop[J].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2011,43(4):259-265.[3] 贾继东,李兰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1-15.[4] 高月求,王灵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年1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3):164-168.[5] 李玉贤,张汾燕,崔振.熊去氧胆酸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eAg 阳性高病毒载量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对肝纤维化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8):2016-2019.[6] 詹昌丽,吴时胜,李尚日.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eAg 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8,28(3):148-150.[7] 陈黎旭,熊佳,谢昆,等.扶正化瘀方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activinA/smad 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J].天津医药,2022,50(7):707-712.[2023-06-14收稿]刺络拔罐结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刘英 史先知 朱怀丽 潘妍 王英作者单位:562400 贵州省兴义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中医科【摘要】 目的 探究刺络拔罐疗法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留置针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赵英;陈蕾;李婧媛;于婷婷【摘要】目的观察应用静脉留置针埋针法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患者痛点处进行静脉留置针埋针治疗并配合中药丹参冻干粉针等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比较2组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效果、症状疗效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4例,好转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埋针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痛苦小,可供临床借鉴.【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2(011)004【总页数】2页(P244-245)【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静脉留置针埋针【作者】赵英;陈蕾;李婧媛;于婷婷【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15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2.1+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顽固难治,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1]。
带状疱疹是由于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区疼痛及皮肤疱疹为特征的一种疼痛性疾病,约有3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后遗神经痛,多发生在胸部,其次是颌面部,腰腿部也可累及。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仅与神经损伤导致神经纤维传导阻滞有关,还可能与供养神经的动脉发生硬化所致局部缺血密切相关。
故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同时,辅以静脉留置针进行埋针方法,患者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全部来自本院皮肤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的住院患者。
《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一种常见并发症,患者因神经受损出现顽固性神经痛。
在中医理论中,PHN常被归类为“气滞血瘀”型,其治疗需从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的角度出发。
近年来,火针与身痛逐瘀汤联合治疗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其临床效果。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PHN 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客观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三、患者资料与诊断标准本组患者共计120例,均为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实验组)和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
四、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
火针治疗每周进行2次,每次选取相应穴位进行火针刺激。
身痛逐瘀汤每日一剂,连续服用4周。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止痛药、营养神经药物等。
五、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同时记录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以显效和有效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六、结果分析经过4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
此外,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PHN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七、讨论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显示,该方法在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火针刺激能够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而身痛逐瘀汤则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
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该方法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赵晓峰;王瑜【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显著,适宜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年(卷),期】2010(033)001【总页数】2页(P23-24)【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针刺;穴位注射【作者】赵晓峰;王瑜【作者单位】南宁市卫生学校,53003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5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7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发病后,局部皮损痊愈而局部神经痛牵延不愈,持续数月或数年。
PHN是带状疱疹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因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笔者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疗效显著,并设常规针刺治疗组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1.1 临床资料观察对象均为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门诊2007年8月~2009年5月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共60例,根据初诊时间顺序依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若患者在观察期间停止治疗,则重新从医院其他符合纳入标准的PHN患者中随机补充,为方便研究,每组观察病例均保持在30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表2,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所有观察病例均符合《皮肤性病学》[1]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即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仍持续性、长期的疼痛超过1个月。
排除合并其它皮肤病及心肺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例)注:两组的性别、年龄采取构成比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2 两组病程比较(例)注:两组病程用构成比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组别 n 病程1~3月 3~6月 6月~1年 1~2年A组 30 416 8 2 B组 30 2 14 12 2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
《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引起。
PHN的疼痛程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治疗中,火针与身痛逐瘀汤作为中医疗法,常被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本文旨在探讨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此类型疼痛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通过对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三、火针与身痛逐瘀汤的治疗原理火针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达到止痛的效果。
身痛逐瘀汤则通过中药的协同作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减轻疼痛。
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改善气血瘀滞,缓解疼痛。
四、临床观察结果1. 疼痛程度:治疗组在接受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疼痛缓解速度更快,持续时间更长。
2. 生活质量: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睡眠质量、情绪状态、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3. 安全性: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五、讨论火针与身痛逐瘀汤联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改善患者的症状。
火针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而身痛逐瘀汤则通过中药的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作用,共同达到止痛的效果。
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改善气血瘀滞,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结论本研究表明,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治疗组患者在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穴位注射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左庆萍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3(3)2
【总页数】1页(P244-244)
【关键词】穴位注射;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作者】左庆萍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2.12
【相关文献】
1.活血蠲痛方与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陈敬德; 王东雁; 王帆; 宋卫东; 张建勇; 吴河山; 陈振刚; 王丽娜; 李辉
2.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J], 郭慧; 于希军; 张民
3.穴位注射配合青鹏软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J], 朱琼洁
4.活络汤联合刺络拔罐、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
神经痛疗效观察 [J], 李峰;吕建民;孙兴亮
5.臭氧穴位注射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J], 李丽梅;张志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局部围刺联合针刀松解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作者:罗红燕付磊吴小平周昕俐杨望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0年第02期【摘要】目的:觀察局部围刺联合针刀松解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4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采用局部围刺联合针刀松解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围刺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和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及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PRI、VAS及PPI均低于治疗前(P<0.05)。
治疗后,观察组PRI、VAS及PPI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局部围刺联合针刀松解夹脊穴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优于围刺联合针刺夹脊穴,可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围刺针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夹脊穴Effect of Local Peri-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tomy to Release Jiaji Point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LUO Hongyan, FU Lei, WU Xiaoping, ZHOU Xinli,YANG Wa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0, 17(02): -108[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local peri-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tomy to release Jiaji point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Method: From June 2016 to April 2019,60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cal peri-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tomy to release Jiaji poi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cal peri-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Jiaji point. Simplified McGill pain scale and efficac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in grading index (PRI),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present pain intensity (PP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PRI, VAS and PPI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PRI, VAS and PP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local peri-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tomy to release Jiaji point is better than local peri-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Jiaji point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t can alleviate the patient pain, which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Peri-acupuncture Acupotomy Postherpetic neuralgia Jiaji pointFirst-author’s address: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005,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02.027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侵犯神经根而引起的以皮肤出现成簇水泡、沿神经走向分布、疼痛剧烈的疱疹性皮肤病。
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评价研究刘银妮;何权;康朝霞;张红星【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电针夹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两组均7d为1疗程,共计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疼痛VAS评分、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4(023)010【总页数】3页(P1904-1906)【关键词】电针疗法;夹脊穴;穴位注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作者】刘银妮;何权;康朝霞;张红星【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武汉430022;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武汉430022;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武汉430022;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武汉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2.1+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即带状疱疹遗留下来的疼痛,属于后遗症的一种。
临床上认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1]。
表现为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刺痛、跳痛、刀割痛,严重者影响患者精神状态等,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甚至会导致心理性疼痛。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且存在医疗成本高、疗程长,有一定副作用等缺陷。
同时,经治疗后仍有存在严重的后遗神经痛症状。
笔者自2013年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维生素B1、B12穴位注射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所选病例病情均符合PHN诊断标准,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正常且无其他严重疾病,年龄18~80岁,服从课题组安排者均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
[参考文献][1]孙博,赵春波,邵含,等.痛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1):105-108.[2]黄志欣,李隽,黄博,等.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的疗效观察[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70-72.[3]杨扬,龚护民,袁少洋.小金丸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9):2326-2330.[4]张丹瑜,邓宇傲,刘新琼,等.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10):796-798.[收稿日期]2019-07-20*[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8BS08005)DOI :10.16096/J.cnki.nmgyxzz.2020.52.03.033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郭慧1,于希军2,张民1(1.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包头010014;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95例PHN 患者,分别为常规药物组31例、穴位注射组32例与针刀联合组32例,常规药物组口服加巴喷丁、甲钴胺,穴位注射组在常规药物组的基础上给予局部穴位注射利多卡因治疗,针刀联合组在穴位注射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刀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比较3组PHN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疼痛评价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价法(VAS )。
结果3组治疗后VAS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临床疗效相比较针刀联合组治疗大于穴位注射组、穴位注射组大于常规药物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可有效减轻PNH 患者的疼痛,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穴位注射;小针刀;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52.12[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4-0951(2020)03-0321-02带状疱疹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显著的神经痛。
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罗晓婷
张旭颖 谢辉
发表时间:
2016-06-13T10:27:09.7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作者: 罗晓婷 张旭颖 谢辉
[导读] 观察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观察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
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治疗组采用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
分及疗效评定。结
果:治疗组 30 例,总有效率 96.7%,对照组 30 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结论: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药物治疗。
【关键词】埋针;穴位注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局部神经受累及其所支配的皮肤、黏膜上发生疱疹或丘疹,并伴明显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急
性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之一。当疱疹消退后,神经痛仍然持续存在,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中医学称之为“蛇
丹愈后痛
”[1]。近年来我们采用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的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
例入选病例均来自2014年9月-2015年8月间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及皮肤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经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的患者。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病灶在头面部者;合并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者;不能配合针刺治疗者。采
用完全随机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
30例。治疗组中男 13 例,女 17
例;年龄最小
45 岁,最大75岁,平均 64 岁;病程最短 6个月,最长 5年,平均12.8 个月。对照组中男 14 例,女 16例;年龄最小 41,
最大
72 岁,平均 61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6年,平均 13.5 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1)埋针治疗:取疼痛较明显的区域,在距离疼痛部位5 cm处的上、下、左、右四点,任选对称的其中两点作为进针点,
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采用
0.30 mm×25 mm毫针快速平刺进入,透皮后将针身平贴皮下顺经进针直至针柄,再用橡皮膏将针柄固
定以防止滑出。每隔
2~3 h用手指以患者能耐受的适当力量按压埋针处l5~20次,或让患者活动,以增强刺激量,留针24 h。间隔1天再进
行第
2次埋针,埋针处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埋针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埋针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2 天。(2)穴位
注射:取穴同埋针治疗。用
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2ml,加入0.5mg(/支)腺苷钴胺粉针中,待药物充分溶解后抽取药
液,穴位局部消毒后每个穴位注射药液
1ml,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2 天。
v
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500μg,每日3次;口服卡马西平片0.1g,每日3次。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2个
疗程后进行各项指标对比观察。
1.3
观察指标
神经痛程度(VAS)评分标准:釆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即以长度为10cm的标尺两端(0-10,每1cm代表1分),0为无
痛,
10为剧痛,评分时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标尺无刻度面指出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由研究人员读出相应VAS值。VAS评分:0分为
无疼痛,
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分7-9为重度疼痛,10分为最剧烈疼痛。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2]制定的“修订综合疗效标准”,尼莫地平法:疗效率=(治疗前
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1)痊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率≥95%。(2)显效:疼痛明显改善,疗效率≥70。
(
3)有效:疼痛好转,疗效率≥30%。(4)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疗效率<3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___)±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
Ridit
分析方法。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止痛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疱”“蛇丹”,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则属中医的“痹症”范畴[3]。本病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外
感毒邪郁于皮肤或湿热内蕴袭于腠理、闭阻肌肤而发,病久正虚无力驱邪外出,邪毒稽留不去,余毒未清,导致肌肤营卫壅滞,气血凝结
阻于经络,不通则痛
[4]。皮损局部阿是穴埋针可疏通局部经气,调和气血,使经络通畅,通则不痛。埋针是针灸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古代
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根据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时有效、针后易复发的不足,采用了《素问离合真邪论篇》中
“静以久留”的刺法
和
“痛宜久留”的原则。毫针刺入皮肤后,固定留置一定的时间,给经络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其总的刺激量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普通针刺,比
普通毫针疗效更优,更适合治疗带状疱疫后遗神经痛这种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痛症,同时这种长时间的刺激作用与留针后多次外力按压增加
的刺激量,共同通过皮下络脉网的直接联系,运用产生的隐性感传,调整经络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气活血,达到止痛目的。埋针增加
了针刺作用时间,可提高和延长镇痛的疗效。
通过本研究观察,相对于传统的口服药物治疗,埋针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止痛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洪沛,陈佳,杨运宽,等.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4):31-33.
[2]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2002.383
[3]
楼淑芳,马睿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早期干预[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67-69.
[4]
尹莹.围刺通电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2006,32(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