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业余棋手技术等级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象棋九级通过标准一、棋局中各子力的运用及配合1. 能够熟练地运用炮、马、车、兵等子力进行攻击和防守。
2. 了解各子力之间的相互克制关系,能够根据局面需要进行合理的子力调配。
3. 掌握基本杀法,如马后炮、双车错等,能够在对局中运用自如。
二、棋局中形势判断及应对1. 能够对棋局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判断局面优劣及走向。
2. 根据局面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如先手、反先、对攻等。
3. 能够在棋局中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危险,防止对方有机可乘。
三、棋局中攻防策略及战术运用1. 了解不同局面下的攻防策略,如开局、中局、残局等。
2. 掌握一些常见的战术,如封锁、穿插、围困等。
3. 能够在棋局中灵活运用战术,实现优势转化。
四、对棋局的整体理解及决策能力1. 能够从全局角度出发,综合分析棋局中各子力的位置、攻防等。
2. 根据对局特点,做出较为准确的决策,如进攻时机、防守要点等。
3. 能够对棋局走向进行预判,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五、残局处理及应对能力1. 了解残局的基本胜负规则,如将死对方的将或帅即可获胜。
2. 掌握一些常见残局的胜负判定方法,如马炮对单士象、车兵对士象全等。
3. 能够在残局中灵活运用战术,争取优势或避免劣势。
4. 能够根据残局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如先手控制、弱点攻击等。
5. 了解常见残局的演变过程,能够在对局中准确判断并应对。
6. 具有一定的残局破解能力,能够在不利局面下寻找突破口。
7. 掌握一些常见残局的陷阱及应对方法,避免在关键时刻出错。
8. 能够在对局中灵活运用残局理论,提高胜率及水平。
9. 通过练习及比赛积累残局经验,不断提高残局处理能力。
象棋运动员等级标准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一、特级大师(国际级运动健将)(一)全国个人赛冠军;(二)三年内,两次获全国个人赛前三名;(三)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四年内,两次达到规定之胜率(见胜率表)。
二、大师(运动健将)(一)全国个人赛甲组前十八名。
(二)全国少年赛甲组冠军。
(2007年已经取消)(三)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四年内,两次达到规定之胜率(见胜率表)。
三、一级棋士(一级运动员)(一)全国个人赛乙组前十六名。
(二)全国少年赛甲组二至六名。
(三)全国少年赛乙组冠军。
(四)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二级棋士(二级运动员)(一)全国少年赛乙组二至六名。
(二)全国少年赛丙、丁组冠军。
(三)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十六名,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前八名。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少年赛甲组前六名,乙组冠军。
(六)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六名。
(七)省辖市、地区、自治州少年赛甲组冠军。
五、三级棋士(三级运动员)(一)全国少年赛丙、丁组二至六名。
(二)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十七至三十二名,计划单列市个人赛九至十六名。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少年赛乙组二至六名,丙、丁组冠军。
(五)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七至十六名。
(六)省辖市、地区、自治州少年赛甲组二至六名,乙组冠军。
(七)县级个人赛前六名。
(八)县级少年赛甲组冠军。
第二条评定技术等级称号的有关规定一、凡达到等级标准中任一标准者,即可获得申请该项技术等级称号的资格。
二、世界象棋锦标赛的成绩等同于全国个人赛成绩。
三、非各级正式比赛的成绩和未明确的名次,不得作为确定技术等级称号的依据。
第三条批准权限一、特级大师、大师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授予。
【上海市业余国际象棋级位证书等级】一、介绍业余国际象棋级位证书是对业余国际象棋爱好者技艺和水平的一种认定和证明。
在上海市,业余国际象棋级位证书等级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分别对应不同水平的象棋爱好者。
这种证书的颁发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国际象棋运动,提高业余爱好者的水平,促进国际象棋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二、初级证书初级证书是对象棋水平较低的爱好者进行认定的证书。
持有初级证书的业余玩家,象棋水平一般为业余级别,可能在比赛中表现普通或者略有不足,但是对象棋有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初级证书的颁发标准主要是根据个人在业余比赛中的表现和成绩来评定,但是没有具体的象棋等级限制。
初级证书对于想要进一步提高技艺的象棋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和动力。
三、中级证书中级证书是对象棋水平属于中级以上的业余爱好者进行认定的证书。
持有中级证书的象棋爱好者,一般在业余比赛中有一定的成绩和表现,对象棋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中级证书的颁发标准主要是根据个人在业余比赛中连续取得一定成绩,并且有一定的象棋等级限制。
持有中级证书的象棋爱好者,可以参加一些中级水平的业余比赛,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比赛经验和提高自身的技艺水平。
四、高级证书高级证书是对象棋水平较高的业余爱好者进行认定的证书。
持有高级证书的象棋爱好者,一般在业余比赛中的表现和成绩非常突出,对象棋的理论和实战有较深的研究和理解。
高级证书的颁发标准主要是根据个人在业余比赛中多次夺得冠军或者在专业比赛中有一定的成绩,并且有较高的象棋等级限制。
持有高级证书的象棋爱好者,可以参加各类高水平的业余比赛和国际比赛,有机会和更多高水平的选手进行对局,提高自身的比赛经验和技艺水平。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业余国际象棋级位证书等级的设立,对于促进国际象棋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鼓励了更多的人参与到象棋运动中来,并且对于持有不同级别证书的爱好者提供了更多参与比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它也是对个人象棋水平的一种认定和激励,可以帮助象棋爱好者更加务实地认识自己的实力,并且为未来的进步设立了目标和动力。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是由中国国际象棋协会认可的全国通用称号,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一级棋士、二级棋士、三级棋士、四级棋士、五级棋士、六级棋士、七级棋士、八级棋士、九级棋士、十级棋士、十一级棋士、十二级棋士、十三级棋士、十四级棋士、十五级棋士,共计17个级别。
其中,十五级至十一级为鼓励性质,具有一定资质的单位可直接授予。
十级(含)以上证书一般通过比赛并达到规定胜率才可获得。
一级棋士、二级棋士一般由省级相关管理部门才可授予。
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只有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有权授予,是国际象棋业余最高的两个等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访问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官网查询。
上海市业余国际象棋级位证书等级上海市业余国际象棋级位证书等级评估1. 引言上海市业余国际象棋级位证书是衡量一个人在国际象棋领域的水平和技能的重要标志。
它不仅代表着个人在游戏中的成就和进步,还是参加正式比赛、晋级和提升的必备条件。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上海市业余国际象棋级位证书的等级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深度和广度,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认可体系。
2. 上海市业余国际象棋级位证书的背景2.1 简介上海市业余国际象棋级位证书是由上海市业余国际象棋协会颁发的,用于评估和认定棋手的水平和技能的等级证书。
它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A组和B组。
A组代表技术更加扎实和熟练的棋手,而B组则标识相对较新或技术水平较低的棋手。
2.2 分级标准上海市业余国际象棋级位证书的等级评估是基于FIDE(国际象棋联合会)的标准进行的。
FIDE是国际象棋界最高权威组织之一,它制定了一套公认的国际象棋等级评定制度。
上海市业余国际象棋级位证书的等级评估采用了FIDE的分级标准,以确保国际统一性并与国际标准接轨。
2.3 申请和考试想要获得上海市业余国际象棋级位证书,棋手需要参加上海市业余国际象棋协会组织的考试。
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战考试两个环节,笔试主要考察棋局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战考试则是指与其他棋手对局并通过评委评分的方式进行评估。
3. 等级评估的深度和广度3.1 深度上海市业余国际象棋级位证书的评估在深度上非常注重棋手的技术水平和棋局分析的能力。
通过笔试和实战考试,评估者将综合考察棋手在开局、中局和残局方面的能力,包括战略、战术和计划等。
评估也会注重棋局中的创新思维和决策能力,考察棋手在不同局势下作出合理、高效的决策能力。
3.2 广度上海市业余国际象棋级位证书的评估在广度上注重棋手的综合素质和对不同局面的适应能力。
评估不仅会关注棋手在正常情况下的能力表现,还会注重棋手在在有压力、时间限制等特殊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中国象棋级别和段位升级标准中国象棋是一项古老而悠久的棋类运动,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象棋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一项具有高度策略性和智力挑战的竞技运动。
为了规范和提高象棋运动的水平,中国象棋协会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级别和段位升级标准,以便对象棋选手进行评定和晋级。
首先,中国象棋的级别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下又分为10个段位。
选手在比赛中根据战绩和表现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标准后就可以晋级到下一个级别或者升到更高的段位。
下面我们将逐级介绍中国象棋的级别和段位升级标准。
初级级别分为1至10段,选手在初级级别的比赛中获得1段到5段的积分,便可以晋级到中级级别。
而在中级级别分为1至10段时,选手在比赛中获得6段到10段的积分后,就可以晋级到高级级别。
随着级别的升高,选手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在中国象棋的段位升级标准方面,主要包括赛事积分、等级分和排名。
比赛中获得的积分是衡量选手实力的重要指标,积分越高,说明选手的竞技水平越高。
等级分则是根据选手的实战表现和对手水平来评定的,等级分越高,选手的象棋水平也越高。
同时,排名也是衡量选手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排名越高,表示选手在象棋比赛中的表现越出色。
在比赛中,选手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不同级别的象棋比赛来获得相应的积分和等级分,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段位和级别。
此外,选手还可以通过参加象棋培训班和训练营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从而更快地达到升级的标准。
除了赛事积分、等级分和排名外,选手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是段位升级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比赛中,选手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脱颖而出。
总体来说,中国象棋的级别和段位升级标准是一个严格而公平的评定体系,它不仅可以鼓励选手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还可以激励选手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这一体系也能够为象棋运动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促进中国象棋运动的繁荣和发展。
象棋最高级与最低级分别是多少?
象棋的级别是怎么划分的?
象棋有5个级别:有特级大师、大师、一级棋士、二级棋士、三级棋士
2019-08-07
全部1个回答
象棋有几个等级,怎么能到特级大师?
业余棋手大致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天天象棋分为就个等级分别是业1到业9 每个等级分3个阶段喜欢象棋的可以关注我...
2020-01-20
全部19个回答
中国象棋的最高等级是什么?
qq新中国象棋里最高等级是特级大师,分数在2600分及以上,刚开始玩时,基础分是1300(六级棋手),以后每100分升...
2019-12-21
全部1个回答。
国际象棋教程入门:国际象棋等级划分象棋是按棋艺级别划分的,专业国际象棋等级由政府体育部门授予,业余国际象棋等级由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授予。
专业国际象棋等级分5个等级:特级大师、国家大师、一二三级运动员,通过专业比赛成绩授予;业余国际象棋等级分8个等级:大师、候补大师、一至六级棋士,通过业余等级比赛授予。
国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等级称号特级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冠军(2)两次获全国个人赛第2名(3)三次获全国个人赛第3名(4)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前16名(2)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一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17至32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前6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前3名(4)全国少年个人赛前3名二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32至60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7至16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第4至12名(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6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前3名三级棋士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17至36名(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第7至18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13至24名(4)县个人赛前8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13至24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女子特级大师 (1)两次获全国个人赛冠军(2)获一次全国个人赛冠军并获国际大师称号(3)获特级国际大师称号(4)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前12名(2)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一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13至24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前3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冠亚军(4)全国少年个人赛前3名二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24至33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4至12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第3至8名(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3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前3名三级棋士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13至24名(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第4至12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9至20名(4)县个人赛前8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13至24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第二条评定技术等级称号的相关规定(一)凡达到等级标准中的一条标准者,即可获得申请该项技术等级称号的资格。
国际象棋的棋手等级怎样确定国际象棋等级分是称号条例和许多重大比赛竞赛规程制订的根底。
下面我给你介绍国际象棋的棋手等级是怎样确定的,欢迎阅读。
中国国际象棋业余等级条例,共设八个等级和荣誉称号包括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棋协一级棋士、棋协二级棋士、棋协三级棋士、棋协四级棋士、棋协五级棋士、棋协六级棋士,荣誉棋协大师称号。
凡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方案单列市体育局认可的国际象棋比赛,根据比赛的级别、规模及棋手所取得的成绩,授予棋手相应的等级称号。
具备以下条件的比赛可申报中国国际象棋相应业余等级称号一申报中国国际象棋棋协一级棋士含棋协一级棋士以上的业余等级称号的比赛:1、轮次不少于9轮。
2、比赛采用每方1小时包干以上的用时制含1小时。
二申报中国国际象棋棋协二至六级棋士业余等级称号的比赛:1、轮次不少于9轮。
2、比赛采用每方30或40分钟包干,计时方法由地方主办单位视人数在赛前决定。
晋升中国国际象棋业余等级称号一根据棋手在比赛中所取得成绩得分率,参照晋升等级的对照表,可申请中国国际象棋业余等级称号。
二按年龄分组的比赛:1、全国国际象棋按年龄分组的比赛:10岁以下组含10岁组最高申请称号是棋协一级棋士,12岁以上组含12岁组最高申请称号是棋协大师。
2、各省、市级国际象棋按年龄分组的比赛:根据全国国际象棋分组赛标准递减一级。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际象棋幼儿赛:最高组别申请称号是棋协四级棋士,各市参照省级标准递减一级。
专业棋手一般主要看等级分等级分的计算方法国际等级分是称号条例和许多重大比赛竞赛规程制订的根底。
其理论根底是统计几率理论中的正常几率函数,转换关系用表格列出。
其计算原理是:凡可以计算等级分的比赛,按本人等级分和对手等级分的差异从概率函数表上查出预期得分率,然后计算预期得分瑞士制和循环制算法有所不同,最后把实际得分和预期得分的差乘以换算系数根据不同情况分为10、16、25三种,正值为升,负值为降。
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一、国际级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象棋锦标赛、世界智力运动会团体冠军,个人前三名;(二)亚洲象棋锦标赛、亚洲室内运动会团体冠军(上场率达到100%、得分率达到76%),个人冠军;(三)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冠军。
二、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一)全国象棋甲级联赛暨全国象棋锦标赛(团体甲组)前四名且上场率达到50%、得分率达到76%;(二)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第二至十八名;(三)全国象棋青年锦标赛个人冠军且胜率达到76%;(四)全国体育大会专业组团体赛前三名、个人赛前六名;(五)全国智力运动会专业组团体赛前三名、个人赛前六名,青年组个人冠军;(六)全国象棋冠军赛冠军且胜率达到76%。
三、一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一)全国象棋甲级联赛暨全国象棋锦标赛(团体甲组)第五至八名且上场率达到50%、得分率达到76%;(二)全国象棋锦标赛(团体乙组)前六名;(三)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第十九至三十六名;(四)全国象棋青年锦标赛(团体)前三名,(个人)前八名;(五)全国象棋少年锦标赛16岁组前六名,14岁组冠军;(六)全国体育大会专业组团体赛第四至六名、个人赛第七至十八名,业余组团体赛前三名、个人赛前六名;(七)全国智力运动会专业组团体赛第四至六名、个人赛第七至十八名,青年组个人赛第二至六名,业余组团体赛前三名;(八)全国象棋冠军赛前八名;(九)省、自治区、直辖市象棋个人锦标赛前三名。
四、二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一)全国象棋青年锦标赛(团体)第四至六名,(个人)第九至十六名;(二)全国象棋少年锦标赛16岁组第七至十二名,14岁组第二至六名;(三)全国象棋冠军赛第九至十六名;(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象棋个人锦标赛第四至十六名;(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象棋少年锦标赛16岁组前六名,14岁组冠军。
《象棋业余棋手技术等级标准》
(中国象棋协会业余序列)
第一条 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
棋协大师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前
16名,团体前2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个人
前8名;14岁组个人前6名。
3.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象棋个人赛前8名。
地方大师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第
17至36名,团体第3至6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个人
第9至24名;14岁组个人第7至16名;12岁组前3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网络、通讯象棋比赛个人第
1名。
4.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象棋个人赛第9至24
名,团体赛前2名。
5.省、自治区、直辖市14岁以上青少年象棋个人赛前8
名。
6.计划单列市象棋个人赛前8名。
业余一级棋士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第
37至72名,团体第7至12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个人
第25至48名;14岁组第17至36名;12岁组第4至16名;
10岁组前8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10岁组前8
名;8岁组前6名。
4. 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网络、通讯象棋比赛个人
第2、3名。
5.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第25至48名,
团体赛第3至6名;少年赛14岁以上组第9至24名;12岁
组前8名;10岁组和8岁组前6名。
6.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9至24名。
7.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个人赛前8名。
8.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少儿赛各组冠军。
业余二级棋士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第
73至120名,团体第13至24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第49
至84名;14岁组37至64名;12岁组第17名至48名;10
岁组第9至24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10岁组第9
至24名;8岁组第7至16名;6岁以下组前6名。
4.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网络、通讯象棋比赛个人第
4至8名。
5.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象棋个人赛第49至
108名,团体赛第7至12名;少年赛14岁以上组第25至
60名;12岁组第9名至24名;10岁组和8岁组第7名至
16名。
6.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25至60名。
7.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个人赛第9至24名。
8.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少儿赛第2至8名。
9.区、县级象棋个人赛前6名。
10.区、县级象棋少儿赛冠军。
业余三级棋士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4岁组65名
至128名;12岁组第49名至96名;10岁组第25至48名;
8岁组第17至36名;6岁以下组7至16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10岁组第25
至48名;8岁组第17至36名;6岁以下组7至16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网络、通讯象棋比赛个人第
9至16名。
4.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象棋个人赛第109至
180名,团体赛第13至24名;少年赛14岁以上组第61至
96名;12岁组第25名至60名;10岁组和8岁组第17名至
32名。
5.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61至108名。
6.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个人赛第25至48名。
7.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少儿赛第9至16名。
8.区、县级象棋个人赛第7至16名。
9.区、县级象棋少儿赛2至8名。
业余四级棋士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2岁组第97
名至156名;10岁组第49至96名;8岁组第37至84名;
6岁以下组17至32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10岁组第49
至96名;8岁组第37至84名;6岁以下组17至32名。
3.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少儿赛第17至32名。
4.区、县级象棋个人赛第17至32名。
5.区、县级象棋少儿赛9至16名。
业余五级棋士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10岁组第97
至156名;8岁组第85至144名;6岁以下组33至48名。
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少儿赛第33名至48名。
3.区、县级象棋少儿赛第17至32名。
业余六级棋士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6岁以下组49
名至72名。
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少儿赛第49名至72名。
3.区、县级象棋少儿赛第33至48名。
第二条 评定技术等级称号的有关规定
一、本技术等级标准为中国象棋协会象棋业余棋手技术
等级序列。其技术等级称号的申请,只能依据全国各级象棋
管理部门和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比赛名次。
二、凡达到等级标准中任何一项标准者,即可获得申请
该项技术等级称号的资格。
三、棋协大师称号亦可通过中国象棋协会授权的特级大
师鉴定而产生;地方棋协大师称号亦可通过中国象棋协会授
权的大师鉴定而产生。
第三条 批准权限
一、棋协大师由中国象棋协会批准授予,同时也可批准
授予地方大师至业余六级棋士。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育行政部门和
行业体协的批准权限为地方大师至业余六级棋士。
三、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体育行政部门的批准权限为
业余一级棋士至业余六级棋士。
四、区、县或相应的地方体育行政部门的批准权限为业
余二级棋士至业余六级棋士。
第四条
一、象棋业余棋手等级证书由中国象棋协会统一印制。
二、象棋业余棋手技术等级标准的最终解释权属中国象
棋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