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规矩才成方圆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规矩才成方圆

英国著名科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有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习惯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是坚不可摧的。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生活中的一切细枝末节都要受到习惯的影响。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什么是习惯?所谓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辞海》上解释为:在长时期逐渐形成的行为方式。我认为习惯就是人生旅途中你的方向盘。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真切地感受到此比喻的精辟。

习惯的力量是一种巨大而顽强的力量。养成一种好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的力量,很难加以改变。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俗话说得好:“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而低年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好启蒙时期,能养成一个好习惯,将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关系到他的整个学习生涯。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通过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从“常规习惯”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从而就可以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那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呢?

首先,教师示范至关重要。

在低年级的学生心中,老师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们产生巨大的影响。《论语•子路》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肯定了教师身教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为人师表,严与律己。

其次,严格教育养成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并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再次,言行激励形成习惯。

适时表扬是最恰如其分的方法。当孩子出现积极的行为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表扬,如果哪些学生上课坐姿端正,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等行为,教师要不失时机进行评价,让学生尝到优良行为的甜头。其他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都会积极效仿的,这样孩子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最后,榜样表率不可估量。

在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希望自己被表扬的欲望,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在我我们的工作中,要常常用放大镜去寻找、去观察学生的优点。这样,学生行为习惯的每一点长处,都会得到及时的表扬,并要求全体学生向这些同学学习。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有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为内部动力,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便事半功倍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低

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孩子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

1、读中品。

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在读中悟,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获得读书的本领——“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

2 、说中练。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儿童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小蝌蚪)长长的尾巴→长出两条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成了青蛙)进行。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也形象地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的学习态度。

3、演中悟。

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一课,学生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表演小燕子一次又一次到菜园观察茄子和冬瓜的不同。学生便在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味仔细观察的重要性。

一句话,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就是无从谈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创设机会,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甜头。

其次,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是在实践中养成的。小学生要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而实践就是自学。也就是说,自学的习惯是在自学的实践中养成的。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小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应注重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1、识。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之一。低年级教材编排的目的明显强调学生大量识字,争取在儿童语言能力的黄金期尽早进入阅读的自觉状态。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在低年级时,要教给学生恰当的识字方法,如加偏旁、去偏旁、加一加、减一减、编谜语、编故事等多种识字方法。学生们日积月累,渐渐地就提高了自己的识字能力。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2、读。

朗读要根据课文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做法有:①、多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阐明了“多读”的道理。可以给学生多提供独立阅读的机会,这样便于教师发现问题,进行个别辅导。②、互读。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的读书活动,使“读、听”有机结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③、比读。在阅读之后,有意识地让孩子们以讲故事的方式与大家交流,如:演讲、朗诵、故事会等形式,在同学之间开展读书竞赛。④、评读。即同学评、小组评、老师评的读后评活动。这是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纠正不足,肯定成绩,找出差距的督促激励法。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还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列宁读书,都要写详细的读书笔记,在研究帝国主义问题时,光读书笔记就写了60多万字;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所使用的笔记卡片就达5000多张。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