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综述作者:龙晓燕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31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学术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含义、形态、实现等方面对研究结果进行综述,这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当前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学术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上世纪80、90年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到了21世纪,逐步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研究论著,比如,郑永廷教授的《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作了探索和研究。
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定义、其价值形态以及如何实现其价值进行了分析。
200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以武汉大学项久雨教授为作者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正式出版,该书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观念、特征、形态、生成根源、评价、实现及其规律等七个方面展开论述。
通过CNKI全文期刊数据库的精确数据检索,从1994年到2012年5月,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主题的论文有676篇。
多数学者只是从单一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研究体系。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学术界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根源对其进行分析。
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存在几种不同的理解,田霞、李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可以从价值生成的逻辑根源与价值生成的历史根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逻辑根源包括人的需要、人的利益、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存在。
同时还需要明确两点: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逻辑根源事实上是形式根源,它以历史根源为质料或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综述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实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
这一过程是实践的、动态的、持续的和发展的。
对这一过程的理论研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范畴,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在理论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本文试图通过对已有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矛盾、规律等问题研究的不同理论观点的综合比较,将这一过程研究的理论共识和分歧做一个基本的概括。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即:明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坚持整体的和联系的观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从实践的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以期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综述;结构;矛盾;规律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研究1.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的研究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首先要弄清楚这个过程的构成要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目前主要的观点有:(1)三要素说三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要求三个要素组成的。
也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教育者、教育内容、受教育者三要素相互作用构成。
[1]而于光远教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是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三个要素。
[2]三要素说的几种观点,其共同点是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要素,不同点在于对除此两要素之外的第三个构成要素的认定。
这些观点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形成初期的观点,已经涵盖当今流行的四要素说的部分内容。
(2)四要素说或三体一要素说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体)、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环体)。
[3]三体一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三个独立的实体和媒介要素(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组成。
第1篇一、引言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任务主要包括: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
3.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道德规范、人文素养等。
实践教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参观学习、实地考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辩论赛、社会实践等。
4.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
评价体系应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创新性和针对性。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1.现状(1)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
2.问题(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部分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是制约实践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和发展状况综述一、概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历了从创立到发展、从探索到成熟的历程,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
本文旨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和发展状况进行综述,梳理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广泛,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人才。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在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如何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教师队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只有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思想、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青年一代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一)国内研究现状1、关于新媒体的内涵界定从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新媒体,国内学界认为这是一个跟传统媒体相对的概念,并从内涵与外延的角度来加以界定。
关于新媒体定义,不同阶段不同研究者的理解不同,呈现出混乱状态。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而宽泛的概念,中国传媒大学廖祥忠从技术层面将新媒体定义为数字媒体为核心的新媒体,即信息数字化,并通过相应的终端设备向大众传播信息及提供服务的一种传播形态。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宫承波认为,"在内涵上新媒体就是指依托互联网络、数字技术、移动通信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
上海交通大的蒋宏教授、徐剑教授则更多地结合了新媒体的影响,认为"新媒体是指在20世纪后期,在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依托数字技术使所传播信息的内容大大扩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传播的方式更为丰富的新型媒体"。
陈晓宁的《试论新媒体》是中国新媒体研究初创期试图对新媒体进行系统研究的深度论文,该文对作为新媒体形式的网络媒体进行了定义,并对其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文章中指出新媒体,即网络媒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橙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相对于报纸,广播是新媒体;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相对于电视,今天的网络又是新媒体……今天的新媒体主要指: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
它除了具有报纸、电视和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
徐振祥将其定义为“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匿文波教授则认为目前所说的新媒体可以界定为:依托数字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计算机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数字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终端,向受众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介质、形态(匡文波,2008)。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中的文献综述与文献研究一、本文概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中的文献综述与文献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文献综述与文献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文章首先概述了文献综述与文献研究的基本概念,并阐述了它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价值和作用。
接着,文章详细分析了文献综述与文献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等方面。
文章还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利用文献综述与文献研究的结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文章总结了文献综述与文献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挑战和前景,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文献综述与文献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和实践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的概念、特点与步骤文献综述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旨在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相关文献,为研究者提供全面、深入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现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它既是研究的基础,也是研究的必要前提。
文献综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性。
文献综述需要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的研究成果。
分析性。
文献综述不仅要对文献进行简单的梳理,更要对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提炼出其中的核心观点和研究方法。
前瞻性。
文献综述不仅要总结过去的研究成果,更要预测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
文献综述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明确研究主题和目标。
在开始进行文献综述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标,确定需要搜集和整理的文献范围。
第二,搜集和整理文献。
研究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文献,包括书籍、期刊文章、会议论文、网络资源等,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三,阅读和分析文献。
研究者需要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献,提取其中的核心观点和研究方法,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近20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近二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和分析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综述的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进行回顾,以明确其研究的起点和发展脉络;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包括其内涵、外延、特征等方面;再次,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以揭示其学科交叉性和融合性;总结近二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全面、系统地展现近二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研究现状和成果,为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繁荣和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在近20年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一种不断深化和细化的趋势。
这一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初期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的传播和灌输上。
学者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广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意识形态灌输,以及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和冲击展开。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多维性。
在这一阶段,学者们开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他们不仅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还开始关注其心理、情感、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时代价值研究述评及思考袁红艳(兰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兰州 730101 )[摘要]“红船精神”的理论概念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首次公开提出,由此,学术界对于“红船精神”的研究从未间断,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红 船精神”的内涵、历史地位、当代意义以及弘扬路径等诸多方面。
高校将“红船精神”的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红色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红船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引领价值[作者简介]袁红艳(1980-),女,回族,甘肃天水人,兰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031 (2021 ) 06-0037-03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期,如何将 “红船精神”的理论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推动高校强化立德树人导向,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 动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的研宄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以期在对前人研宄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地挖掘,为今后 的理论研宄和实践方向提供启发与借鉴。
_、“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研 究述评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的时代价值研宄主要侧重表现在育人价值、党建价值、引领价值等方面。
这类研宄主要通过将“红船精神”融入到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挖掘红色革命精神的育人元素,目的在于坚定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红船精神”的育人价值学者黄文秀在《“红船精神”的育人价值》中®,将“红 船精神”作为育人的重要教育资源,通过挖掘它的内涵和作用,强调在高校开展“红船精神”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 确的“三观”,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立志成才。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