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5.10 MB
- 文档页数:18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诊治新进展【摘要】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致命,最初抗菌药用于临床预防术后感染时,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有一个明显下降的过程,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耐药菌株的增加,近年来其发生率又呈现上升的趋势,本综述简述了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及及时诊断和治疗的建议。
【关键词】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颅内感染【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203-01正常的脑组织受到脑膜,颅骨以及头皮的保护发生感染的几率较低,但开颅手术破坏了上述保护,增加了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
开颅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术野暴露的时间也相对较长,术中脑膜,脑骨开放,增加颅内感染的机会,并且术后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但是抗菌药物难以通过脑血屏障,在颅内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另外,难脊液本身是一种良好的细菌培养基,而免疫功能相对较低,手术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增加感染的概率偏大。
开颅手术是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是术后颅内感染则是严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感染的患者病情危重,且预后效果不良。
及时的确诊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综述对开颅手术后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常见细菌类型、感染部位、诊疗等进行综述如下。
1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开颅术后3~7天是颅内感染的高发期。
不同的检测方法、诊断标准、研究对象,不同的年代,开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早期抗菌药物未在临床应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率较高,1934年国外有报道,术后颅内感染率达到15%。
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到20世纪90年代感染率报道1%~2%。
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手术切口的感染及骨瓣发生感染时,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切口裂开,局部有脓点,患者可有发热。
发生脑膜炎的患者,出现脑膜炎的症状及体征,包括发热、意识障碍、头痛、脑膜刺激征、抽搐等。
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常见问题处理丁舫【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常见问题以及处理措施。
方法将16例接受颅内开颅手术并出现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经过单因素条件回归分析后,得到的结果为:患者手术的时间较长、在术后出现了脑脊液的泄漏、手术中出现开放性乳突气房、使用人工硬膜以及吸收性明胶海绵的适应、脑室外引流等都是颅内感染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多因素条件回归分析得知:术中实施开放乳突气房、人工硬膜的使用以及术后脑脊液的泄漏现象是造成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16例患者在实施综合治疗后结果为14例治愈,显效1例,1例无效。
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实施颅内手术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避免实施乳突打开、人工硬膜的使用;同时要对手术的切口加强管理,降低脑脊液的泄漏,以上措施是防止颅内感染出现的关键性措施。
在出现颅内感染后,要及时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20【总页数】3页(P77-78,79)【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常见问题;处理对策【作者】丁舫【作者单位】上海 200235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颅内环境在供血丰富、坚硬颅骨以及血脑屏障的保护下和机体的其他组织对比,并不容易出现颅内感染,颅内感染发生率一般在1%~7%[1-2]。
近些年来,随着手术环境的改善、消毒技术的提升、抗生素的有效利用,有效降低了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但是颅内感染仍旧是神经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感染,由于颅脑解剖结构自身的特点,在临床上并不存在特别的治疗方法,因而治疗较为困难,导致了较高的死亡以及残疾率。
本次研究将16例接受颅内开颅手术并出现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感染的主要措施,总结护理的最终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收和治疗的16例接受颅内开颅手术并出现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护理体会摘要】本文探讨了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效果,探究表明腰大池持续引流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且治疗效果显著。
同时置管后的高质量护理是确保疗效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开颅手术颅内感染腰大池持续引流护理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治疗颇为棘手,除全身应用抗生素外,腰大池持续引流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措施正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疗效显著。
置管后的护理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现将我科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6例,男 20例,女 6例;年龄14~73岁,平均年龄42.3岁;幕上开颅20例,幕下开颅6例,包括脑外伤11例(开放伤7例,闭合伤4例),颅内肿瘤6例,Chiari畸形2例,动脉瘤3例,动静脉畸形1例,脑出血3例。
所有患者术后均静脉应用三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术后3天及以上出现体热持续升高>38.5℃,脑膜刺激征阳性,头痛、呕吐及不同程度意识恶化等临床表现。
查血常规、尿常规、胸片、痰培养、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等,排除其他部位感染,确诊颅内感染。
1.2 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操作方法应用国产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穿刺包,常规L3~4或L4~5椎间隙穿刺,见脑脊液后测压力并留取标本送检,将硬膜外麻醉管从18号硬膜外套针内向头侧蛛网膜下腔置入3~5cm, 引流管经脊柱旁引向头端,将其接头固定于颈肩旁,连接无菌引流袋, 引流袋放置于双侧外耳道连线上方5~10cm,患者头高15~20°。
2 结果26例患者经腰大池持续引流7-14天后全部治愈,无明显神经系统并发症。
3 观察与护理3.1 严密观察,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腰大池持续引流符合感染液引流的外科原则,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但同时置管成功即表明蛛网膜下腔与外界相通,有发生逆行感染的可能。
尤其在以下几个环节中极易发生:①引流袋位置过高,脑脊液反流;②通过引流管与引流袋的接口处采集脑脊液送检及鞘内注药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③引流管滑动或脱出;④穿刺点脑脊液外漏。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对于神经外科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采用开颅手术时容易造成颅内感染,因此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当患者出现颅内感染以后容易造成患者出现相关的后遗症,严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早期针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并发的颅内感染进行治疗,多采用常规的抗菌药物进行,在应用一段时间后开颅手术的抗感染发生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但是现阶段由于各种抗生素的不断研发与应用,临床中对于抗生素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耐药菌株也出现了强烈的增加趋势,导致现阶段采用抗菌素治疗时,其治疗效果得不到显著的提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效果。
因此针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造成颅内感染的致病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结合相关原因采取对症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并发症的治疗效果。
1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临床特点1.1开颅手术导致的颅内感染并发率患者在进行开颅手术以后,3-7天内是患者颅内感染并发症出现的高发期,因此在患者手术之后的3-7天,我们应着重针对患者的颅内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
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不同的诊断标准、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时期所出现的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并发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19世纪40年代,颅内感染的病发率为15%左右,后期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颅内感染的发病率得到了显著的下降,到上世纪30年代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发率下降到1%-2%。
现阶段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使得颅内感染的病发率又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
1.2颅内感染的发病时间临床研究表明,患者接受开颅手术以后,其颅内感染的发生时间一般在术后一周,术后一周出现颅内感染的病发率可达到35%左右,还有30%左右出现在术后两周,在术后两周,出现颅内感染的病发率也占30%左右,还有少部分患者会在术后10-12天出现颅内感染。
对于开颅手术后采用的引流管,我们在进行预防的过程中应尽量在手术之后24-48小时内拔除引流管,结合患者的引流情况,如果48小时以内不能拔除引流管,应尽量在术后5天内拔除引流管,防止患者在开颅手术后因为引流管的操作而成为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的致病原因。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48例治疗体会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治疗困难,轻者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费用,严重者影响预后,治疗不当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我科近年来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近5年死亡率为0,现总结近5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48例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31例,女17例;年龄32-73岁,平均52岁;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11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夹闭术8例,外伤性颅内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17例,颅内肿瘤开颅切除术12例。
术后留置皮下/硬膜外引流管21例,未留置引流管27例。
2、颅内感染诊断的时间:术后4-7天3、诊断术后颅内感染依据:术后3-5天高热、精神状态进行性恶化、脑膜刺激症阳性、少部分头皮切口不愈合伴有脑脊液漏、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高,手术口皮瓣下穿刺液常规或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10-10000)*106,外观黄色或乳白色,皮下积液或腰穿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4、治疗方法:头皮下积液穿刺置管引流9例,头皮下积液穿刺置管引流并或之后腰穿持续腰池引流21例,持续腰池引流18例。
细菌培养结果未出来前,应用万古霉素抗炎治疗,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11-25天。
其中一例开颅皮瓣下清创取出骨瓣。
5、治疗结果:感染全部治愈,治愈率100%。
二、体会1、开颅术后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因此在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前,经验应用万古霉素抗炎治疗。
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再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抗炎治疗。
2、早诊断、早治疗:对术后高热、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高的患者,首先查看头皮瓣下有无积液,若有积液,则给予穿刺抽吸,送穿刺液常规加细菌培养药敏检查。
若皮瓣下无积液,则早行腰穿送脑脊液常规加细菌培养药敏检查。
3、对明确为术后感染者,若头皮瓣下有积液并感染者,首先给予头皮瓣下穿刺置管闭式引流,充分引流出积液,若2天后仍不见好转者,则给予腰穿置管,持续腰池引流。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70例严重颅内感染的治疗作者:冯立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04期【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
方法 70例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室外冲洗、引流、鞘内给药、冲洗和抗感染等方法,并结合全身的营养支持和高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综合治疗手术后的颅内感染。
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后70例患者中康复出院的患者58例,轻度残疾的3例,重度残疾的2例, 3例成为植物人, 4例患者经一系列治疗后死亡。
结论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采用综合、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能够极大的提高该病的治疗率,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开颅手术;颅内感染;治疗DOI:10.14163/ki.11-5547/r.2015.04.033开颅手术是颅骨外科手术中的一种,开颅手术也叫做穿颅术,一般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机械设施将患者的颅骨打开,从而进行一些非常规的治疗,该手术的治疗费用较高、对医生的要求也较高,同时该手术也存在较大的风险,且手术后患者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颅内感染、偏瘫、长期昏迷、失语、癫痫和急性脑栓塞等,颅内感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2%~18%[1],该并发症较为严重,严重者可以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探讨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是开颅手术后的一个重要方向。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 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70例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 70例患者中女32例,男38例,患者年龄27~ 70岁,平均年龄45.3岁,70例患者中颅内肿瘤手术22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37例,蛛网膜囊肿手术患者为5例,重型闭合性颅脑肿伤患者为6例, 70例患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确诊时间为手术后的2~14 d,平均确诊时间7 d(一般根据一些临床现象、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测等方法来确诊)。
70例患者在进行开颅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烧、呕吐和乏力等症状,同时要进行脑脊液的检查, 70例患者中58例患者手术后患有意识障碍, 10例昏迷患者意识障碍加剧,针对不同的症状一般采用抗感染治疗。
颅脑术后颅内感染25例的临床治疗分析【关键词】颅脑手术【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27—01颅内感染是颅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影响波及脑,脊髓,被覆组织及其邻近的解剖结构,一旦发生,极难控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我科1998年3月—2010年6月共发生颅脑术后颅内感染25例,在加强全身抗生素治疗前提下,采用要穿或要大池持续引流比并鞘注抗生素等方法,取得了很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11例,女14例。
年龄15~73岁平均39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15例,脑挫伤并发颅内血肿10例,开颅手术17例,脑室外引流加血肿腔引流术8例。
所有患者均有高热,体温波动在38、5—40.5℃,头痛,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
本组病例诊断标准为①临床有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和体征;②脑脊液白细泡计数>10×106/l,以多核细胞为主,糖0.45g/l;③血中wbc>10×109/l,若脑脊液细菌培养良性可直接确诊【1】 .本组7例培养阳性,4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大肠杆菌。
1.2 治疗方法感染早期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出来之前,以及细菌培养阴性患者,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如头孢他啶,部分联合应用去甲万古霉素,药敏结果出来后,根据药敏用药,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疗法。
在抗感染同时有脑室外引流者,直接自脑室引流管诸如抗生素,闭管2~3小时后开管,每日1~2次。
无脑室外引流者每日行腰穿放出感染脑脊液并鞘内注射抗生素。
严重感染者9例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于腰3、4椎间隙穿刺,每日引流量150~250ml,引流时间6~10天,同时配合全身应用三代头孢抗生素以及去甲万古霉素联合治疗,至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正常后拔管。
11例患者辅助高压氧治疗。
2 结果25例患者中,20例感染均得到控制而最终治愈,体温恢复正常,颈项强直得到缓解,脑脊液检查白细胞、糖定量‘蛋白连续三次正常,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
颅脑手术中的颅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颅脑手术是一种对脑组织进行操作的重要医疗过程,但这也使得患者容易受到颅内感染的风险。
颅内感染是指手术后颅内脑组织或者导管、脑室等部位发生的感染。
此类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预防和治疗颅内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颅脑手术中预防和治疗颅内感染的措施。
一、预防措施预防颅内感染的关键在于减少术中和术后的感染风险。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措施: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检查以评估颅部感染的风险。
术前的合理洗净和消毒是预防感染的第一步。
此外,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以及手术室的无菌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2. 使用抗生素:术前和术后的适当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预防颅内感染。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手术类型来确定。
并且,应根据相关研究和临床指南的建议进行使用。
3. 术中措施:手术中的严格无菌操作对于防止感染至关重要。
包括使用无菌手套、巡视手术部位,保持手术器械的无菌和手术部位的湿润等。
4. 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软膏:根据术后伤口情况,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软膏,以防止感染。
5. 患者护理:术后几天,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观察是否出现感染的迹象。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和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二、治疗措施尽管采取了预防措施,仍然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
及早的治疗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的关键。
1. 切口感染的处理:一旦发现切口感染,要及时清洗切口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严重的感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切口引流或者重新缝合。
2. 脑脓肿的处理:脑脓肿是颅内感染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对于脑脓肿的治疗,常规做法是通过手术切开头盖骨,将脓肿排出,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 抗生素治疗:在诊断颅内感染后,医生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剂量应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
4.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对于颅脑手术中常用的导管,如引流管或者脑室分流管,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拔除导管并进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颅脑手术术后颅内严重感染的诊治体会发表时间:2015-12-29T11:31:26.03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1期作者:王小林鲁峻刘小星[导读] 南通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探讨颅脑手术术后颅内并发严重感染的诊治体会。
南通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泰州 225300【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术后颅内并发严重感染的诊治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我科颅脑手术中使用植入材料术后并发颅内严重感染16例的诊治方法。
结果:16例感染病例颅内分泌物及脑脊液细菌培养11例阳性,其中多重耐药金葡菌5例,鲍曼不动杆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各为1例。
16例治愈13例,2例死亡,一例自动出院。
结论:颅脑手术术后颅内感染不易控制,需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果断去除植入材料、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等措施。
【关键词】颅内感染;植入材料;腰大池引流神经外科手术较为复杂,手术用时较长,加之失血较多,免疫功能紊乱,以及常规使用植入材料、头皮下积液积血和血性脑脊液等都为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极好地条件。
文献报道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约为1.52%~6.6%[1],一旦颅内感染,治疗较为棘手,预后较差,术中使用各种植入材料并在硬膜内外已有积脓的患者治疗更为复杂。
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所治疗的16例开颅并术中使用植入材料后并发颅内严重感染的病例予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6例当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2 ~68岁,平均51岁。
颅脑外伤手术7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4例,幕上胶质瘤手术3例,幕上脑膜瘤手术1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1例。
12例患者术中均使用人工脑膜,3例使用颅骨连接片。
对临床上遇到的低热、头部切口红肿不明显,脑脊液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的轻症感染患者排除在外。
1.2 临床症状与体征:16例患者均出现发热(38.9~40.1℃)及切口红肿渗液,头胀痛14例(两例患者浅昏迷,无主诉),颈项强直14例,呕吐2例,癫痫发作1例。
二次开颅手术的颅内感染疑云请勿转载患者基本情况•男性,32岁。
2020年1月29日19:00入院。
•头痛、呕吐意识不清2天余,外院行脑出血术后1天。
•患者2天前无诱因头痛,后出现呕吐及意识障碍伴大小便失禁。
外院检查CT发现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行开颅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一直昏迷,呼吸机辅助呼吸,家属要求转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治疗,血压水平不详。
•查体:神志昏迷,GCS6T(E1VTM5),双侧瞳孔直径1mm,对光反射消失,右侧肌力1级,左侧肌力3级,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术前外院检查●入院后即完成大血管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患者减压窗足够大,张力中等,暂完成凝血功能等检查,监测神志瞳孔变化,必要时再次手术。
入院次日(1-30)复查CT●减压窗张力进一步增高●复查头部CT将血肿有增多迹象●须解决颅内压增高问题及头皮切口问题术前头皮切口图片急诊行“左侧额叶脑内血肿清除+右侧脑室外引流+颅内压探头植入术”脑组织明显高出骨窗二次手术后治疗方案●亚低温+脑室外引流●白蛋白+利尿●头部伤口每日换药术后头部伤口每日换药二次术后5天,切口缺血明显术后CT(01-30)该阶段患者治疗所面临困难•多种降颅压措施已经使用的情况下,减压窗一直饱满,张力偏高,切口缺血,愈合存在严重困难•二次手术及亚低温有颅内感染风险•并发症:肺部感染、内环境紊乱、营养不良控制颅压的措施弹药已经打完!!早期的抗感染方案支气管吸取物培养(02-02、02-03) 调整抗感染方案治疗效果(01-29~02-11)住院第2周亚低温治疗结束,复温后反复发热,药物降温效果差,依赖物理降温;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血PCT 及hs-CRP )升高。
0102030白细胞计数0.51PCT501001502001月29日1月30日1月31日2月1日2月2日2月3日2月4日2月5日2月6日2月7日2月8日2月9日2月10日2月11日hs-CRP02-05取脑室外引流脑脊液送检病情变化•02-08脑室外引流管堵塞,予拔除,行腰穿放脑脊液以降低减压窗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