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
- 格式:doc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30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含解析1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听百舌①韦鼎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释】①百舌:鸟名。
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
②那:即“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晴游沧浪亭①苏舜钦(宋)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
②连明:直至天明。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的画面,合理想象,30字左右。
(2)三、四两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测试卷(全通用模拟训练卷)(一)(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共20分)1.下列句子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guī)宝,是中华文化的灿.(càn)烂之花。
B.人生应该潇洒地活着,不要被生活的琐屑.(xiāo)缠绕;当你面对别人无端的诘责时,我们的内心应该做到坦荡如砥.(zhǐ)。
C.你瞧,在那绿树成荫的两山之间夹着一条大瀑布,急驰飞奔的水流直泄.(xiè)而下,像奔腾咆哮.(xiào)的万匹野马破云而来,又像神话中的仙女披着银纱,在斜阳的照耀下,光彩夺目。
D.节目会场内,观众欢呼鹊跃,人声鼎沸.(fèi);面对如此精彩的节目,面对观众的热情,台上台下的所有人都没有丝毫的倦.(juàn)怠。
2.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近年来,展现国家形象的纪录片创作不断扩大,创作手法不断丰富,中国的国家形象也愈加清晰完善。
纪录片这一国际通行的传播方式,积极向世界生动有趣的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的发展变化,能够让世界认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A.领域借助讲述日新月异B.区域借助描述与日俱增C.领域借用描述日新月异D.区域借用讲述与日俱增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杨倩在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比赛中折桂,将首金东京奥运会记入中国体育代表团名下。
B.通过一对一的学习帮扶活动,使学校营造了互帮互助、共同学习的氛围,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提高。
C.夏季的云南温度适宜,天高云淡,还有很多独有的秀美景观,这真是十分适合全国各地游客旅游的好地方。
D.“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大约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
4.将下列诗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初三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综合试题附解析1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听百舌①韦鼎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释】①百舌:鸟名。
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
②那:即“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5.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024年上海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
(13分)1.默写(1)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其一》)(2)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3),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4)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石壕吏(节选)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成。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展炊。
【乙】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欧阳修传(节选)范仲淹以言事①贬,在廷多论救②,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③,小人翕翁不便④。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言事:直陈时弊。
初三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 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寂寞卞之琳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2)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3.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意思:________(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题(一)(含答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题(一)(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等级:一、积累与运用(29分)1.某班要在班会上诵读李大钊先生的《青春》,小勇试读时,碰到了以下三个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6分)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gù________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jí________之忧哉?(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的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循(xún) 迢(tiáo) B.循(dùn) 迢(zhāo)C.循(dùn) 迢(tiáo) D.循(xún) 迢(zhāo)(2)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填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故汲B.顾及C.顾汲D.故及(3)请联系文段语境,帮小勇确定画线句中“资”的解释( )(2分)A.积蓄B.资质C.凭借D.资历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4分)世园会北京园里,上演了一场花艺音乐秀,四位歌手化身花艺模特,带来《北京记忆》等歌曲,歌声在胡同里荡漾回旋。
花影、树影,云影、风声、水声、曲声,还有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________,成为世园会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相比于耳熟能详的歌声,歌手身上的配饰更是________,那些配饰不是________的钻石玛瑙,而是与世园会主题________的花艺。
A.此起彼伏别有用心珠光宝气相辅相成B.相映成趣别具匠心花枝招展因地制宜C.相映成趣别具匠心珠光宝气相辅相成D.此起彼伏别有用心花枝招展因地制宜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4分)A.《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国别体史学著作《战国策》,该书由西汉刘向编定,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阅读理解(70分)(一)、冬月偶然从窗上望出去,见对面屋瓴上像蘸.了一层白霜,才知道今晚月光竟如此皎.洁。
月光是引人清兴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中,不知有多少关于月亮的吟咏。
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但那多半是赞秋月的。
而今夜是冬月,没有浓浓的树影,淡淡的秋月,没有花的清香,虫的吟唱,但空旷、辽阔。
走出去一看,只见一丛丛丁香,像炭笔随意画的粗线条,在空中凝然不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副黑白画,却令人胸襟开阔,仿佛偌大的世界只剩下一片月光。
这时你会突然悟到,无论黄色、绿色,再不能比没有颜色对月光的描述更为相宜了。
在这里,我想起最近读到的两段描写月光十分出色的文字。
一是陆游的《入蜀记》:“夜与诸君登岸,临大江,观月,江面远与天接,月影入水,荡摇不定,正如金虬,动人骇目之观也。
”一是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虽至承天寺,寻访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两者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景致,但现在,我觉得苏东坡最后两句却如此逼真,达到形象化的完美境地,那月光,那树影,如在你的面前,甚至连月夜清寒之感,也都立刻侵袭到你的脸上、身上来了。
当然,现在我所以特别喜欢它,也许因为这描述与今夜情景相似吧!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蘸皎勒藻2、解释文中划双曲线的词:(0.5)寥寥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中的“它”指代的句子(1分)。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关系复句。
(0.5分)5、把以下四中感受的序号分别填入括号里:2分a、视觉b、感觉c、联想d、领悟(1)一丛丛丁香……在空中凝然不动。
()(2)炭笔画出的黑白画。
()(3)偌大的世界只剩下一片月光。
()(4)没有颜色更适于月光。
()6、选文大致由“欣赏景物、引证诗文、抒发感情”三部分组成,试用“║”分成三层1分(二)渴睡深夜,小保姆瓦尔卡在摇摇篮,摇篮里的娃娃正不停的苦,她才13岁,这是正困得很,眼皮也睁不开,脑袋耷拉下来。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一)近来,全国各地的初中毕业班都陆续开始进行中考模拟考试,而语文成为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门科目。
正所谓,“语文是做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如何应对模拟考试,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备战中考也成了许多学生关注的话题。
一份好的模拟试题不仅能够真实模拟中考所考察的内容和难度,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不足,纠正错误。
下面,笔者汇总了一份常见的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供学习参考。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25分)本部分共分三篇文章,每篇文章后有5个问题。
阅读时间为40分钟。
篇一:《天上的圆舞曲》孩子们在嬉闹,老人们在谈笑,城市的一草一木都在为今天做好准备,因为今天是烟花盛会的日子。
天上的圆舞曲是今天最重要的一场演出。
与众不同的是,这场演出是由天上的小动物们为大家表演的。
大家开心地庆祝着,天上的小动物也在认真排练。
1. 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什么?A. 烟花盛会的日子B. 天上的圆舞曲表演C. 城市的热闹景象D. 天上的小动物们的表演2. 天上的圆舞曲是由谁表演的?A. 孩子们B. 老人们C. 城市中的一草一木D. 天上的小动物们3. 以下哪句话说明了天上的小动物在认真排练?A. “孩子们在嬉闹”B. “老人们在谈笑”C. “城市的一草一木都在为今天做好准备”D. “天上的小动物也在认真排练”4. 为什么大家在开心地庆祝?A. 因为今天是烟花盛会的日子B. 因为今天是天上的圆舞曲表演日C. 因为城市中的一草一木都在为今天做好准备D. 因为孩子们在嬉闹5. 本文的文体是什么?A. 描写文B. 故事文C. 说明文D. 记叙文参考答案:1.B 2.D 3.D 4.A 5.D篇二:《一只流浪的小猫》有一只小猫走丢了,只能四处流浪。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风雪把它冻得瑟瑟发抖。
它饿了三天三夜,身体如同小枯枝般瘦弱。
有一天,它感觉到了一丝暖意,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家人的门稍微开了一点。
小猫轻轻地钻进去,躲在了床下。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
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
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
”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
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②。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
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③,解以覆之。
晨留客饮,妻子贷栗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十四年卒,年四十八,益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大祥: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一年举行的祭礼叫“小祥”;去世后两年举行的祭礼,叫“大祥”。
②盐酪:盐和乳酪。
在古代,守孝之日不准吃盐和乳酪。
③殣:饿死。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挟书诵不辍________②周之粟________③谢不受________④或遗之衣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②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3)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写出3点)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死亦我所恶十恶不赦B.乞人不屑不屑置辩C.所识穷乏者穷冬大风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