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民族风俗习惯》班会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56个民族是一家》主题班会九(1)班一、活动目的通过“中华民族大家庭”主题班会,了解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习惯。
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国家,从而产生对少数民族热爱的感情。
二、活动准备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分别收集6个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
2、认真准备编排小品、舞蹈、故事。
3、准备两串塑料葡萄,一顶维吾尔族帽子,一幅日月潭的挂图,白族的小工艺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拼图和《爱我中华》的录音带。
三、活动过程1、导入主持人甲:同学们,现在我们玩个游戏,在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些拼图,现在请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完成这幅拼图。
主持人乙:(手指中国地图)同学们,这是什么?(齐答:中国地图)主持人甲:每当我们轻轻打开地图。
主持人乙:第一眼看到了彩色的中国。
主持人甲:碧绿的是草原。
主持人乙:金色的是沙漠。
主持人甲:蓝蓝的是大海。
主持人乙:弯弯的是江河。
主持人甲: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相处,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主持人乙:今天,我们各族同胞手拉手,一起来参加“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个主题班会。
2、汇报主持人甲:XX,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收集了许多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正准备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
我们现在去看一看。
主持人乙:那太好了!(各小组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准备,两个小导游来到各组中采访)主持人乙:XX,这竹竿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呢?主持人甲:这,我可不知道,让我们请第一组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吧。
(第一组表演《竹竿舞》,一边表演一边作讲解。
)主持人乙:XX,原来这跳竹竿是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真是太有意思了。
主持人甲:我国每个少数民族不仅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他们的服饰还特别艳丽多姿,像一座开满名花奇卉的百花园。
下面请出彝族同胞为我们介绍。
(第三组以顺口溜形式介绍彝族的服饰。
)主持人乙:少数民族的服饰的确是多姿多彩,他们的工艺品同样是丰富多彩的。
民族的风俗习惯教案二一、引言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独特表达方式,它们反映了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教育机构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能力,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某一特定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1.了解所学民族的基本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2.掌握该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包括礼仪、节日和习俗。
3.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基本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介绍该民族的起源、历史发展和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帮助学生对该民族的背景有一个整体了解。
可以使用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礼仪与礼节1.介绍该民族的传统礼仪和社交规范,包括与长辈的交往、婚礼、葬礼等方面的习俗。
2.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意义,让学生明白礼仪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习俗的必要性。
3.3 节日与庆典1.介绍该民族的主要节日和庆典活动,例如春节、国庆节等。
2.分析其中的起源和传统习俗,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3.4 日常生活习俗1.介绍该民族的饮食习俗、着装习惯、居住习惯等方面的特点。
2.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和包容心态。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堂: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有趣地展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
2.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该民族的风俗习惯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3.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该民族的某一风俗场景,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计算机等。
2.图片、视频、地图等辅助教具。
六、教学过程6.1 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该民族的视频或者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该民族风俗习惯的好奇。
6.2 学习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利用多媒体工具,介绍该民族的基本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可以结合地图、图片等,让学生能够形象地认识该民族的起源、迁徙和发展。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民族风俗》(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语文教案、数学教案、英语教案、语言教案、科学教案、体育教案、音乐教案、安全教案、健康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lesson plans, such as Chinese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language lesson plans, science lesson plans, sports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safety lesson plans, health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lesson plan!大班主题优秀教案《民族风俗》大班主题优秀教案《民族风俗》活动目标:1、通过感知欣赏民族风俗,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文化生活》教材第四章“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详细内容涉及第一节“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围绕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展开,重点讨论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民族团结,共同维护祖国统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如何尊重这些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文化生活》学习指导手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介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结合教材,详细介绍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强调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
a. 汉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b.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为例)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在与少数民族朋友交往中可能遇到的习俗差异,讨论如何应对。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选择题,让学生现场作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2. 板书内容:a.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b. 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方法c. 民族团结,共同进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1. 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在与少数民族朋友交往中,尊重对方的习俗,避免触犯禁忌。
3. 积极参与民族交流活动,增进彼此了解,促进民族团结。
2. 作业要求:不少于6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于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认识程度。
第1篇日期:2023年10月26日地点:XX中学多功能厅班级:八年级(1)班班主任:张老师---班会主题: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特色班会记录:---一、班会开场(时间:14:00-14:10)张老师站在讲台上,微笑着向大家打招呼:“大家好,今天我们八年级(1)班举行的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特色’。
希望通过这次班会,我们能更加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民族知识讲解(时间:14:10-14:40)张老师首先邀请了一位历史老师,为我们讲解我国的一些民族知识。
历史老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风俗和传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
”接着,历史老师详细介绍了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历史、文化、节日和习俗。
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赞叹声。
---三、民族特色展示(时间:14:40-15:10)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民族特色,张老师组织了民族特色展示环节。
1. 服饰展示:同学们带来了自己民族的服饰,有汉服、蒙古袍、藏袍等。
大家穿上这些服饰,走秀展示,现场气氛热烈。
2. 舞蹈表演:一些同学表演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如藏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等,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3. 美食分享:同学们带来了各自民族的特色美食,如蒙古烤肉、藏族酥油茶、维吾尔族抓饭等。
大家品尝美食,交流感受,共享民族文化的丰富。
---四、民族精神讨论(时间:15:10-15:40)张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民族精神。
张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各个民族的特色,那么,什么是民族精神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民族精神就是团结、互助、友爱。
”,有的说:“民族精神就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
”,还有的说:“民族精神就是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
”张老师总结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传承和弘扬。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教案教案名称: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民族的风俗习惯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识;3.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案内容: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导入主题,引发学生对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兴趣;2. 展示一些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讨论。
第二步:学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研究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包括节日、婚礼、葬礼等;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民族进行研究,列出该民族的传统习俗,包括庆祝活动、服装、饮食等;3. 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参考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
第三步:分享和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民族的风俗习惯;2.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了解更多关于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的细节;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第四步: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一个案例,描述一个学生因不了解他人的风俗习惯而引发的冲突;2. 学生讨论该案例,分析冲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冲突的建议;3. 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是避免冲突和增进友谊的基础。
第五步: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扮演不同民族的代表,展示其传统的庆祝活动或习俗;2. 学生观摩其他小组的表演,并做出评价和交流;3. 引导学生总结:通过跨文化交流学习和欣赏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可以增进对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第六步:小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学习的重点和要点;2. 学生自我评价,思考和反思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不足;3. 鼓励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师角色: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学生角色:学习者、研究者、分享者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2. 图书馆参考资料或互联网资源。
主题班会教案——让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绚丽一、班会目的通过“中华民族大家庭”主题班会,了解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习惯。
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国家,从而产生对少数民族热爱的感情。
二、班会准备1、发动学生,在课下收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
2、以宿舍为单位抽签,分别准备一个少数民族的服装、舞蹈、故事。
3、发动学生,自行学习藏族锅庄舞。
4、特邀民族预科班的学生参与,充分体现我院的多民族特点。
三、班会过程导入部分:主持人甲: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
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情同手足。
正是因为有了各族人们融合和团结,才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繁荣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主持人乙:是啊,今天,就让我们在民院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携手并进,走进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题部分:(一)民族团结源远流长主持人甲:自古至今,我们的各族人们都在用感人至深、源远流长的动人故事,谱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历史篇章。
主持人乙: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那么,这56个少数民族都有哪些?1、游戏:在一个题板上写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然后几位学生代表轮流说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不能重复。
谁说出的和题板上的相同或重复前面学生所说过的名称,便出列表演节目,为大家讲一则民族团结的故事。
2、听故事:藏族学生代表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主持人甲:西藏是我们祖国母亲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祖国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藏人民是一家,尤其在我们学院,在我们84人的班级家庭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无不体现了民族兄弟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公共进步。
3、小品表演:满族学生代表表演小品《打工奇遇》。
(二)各族人民的灿烂文化主持人甲: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多民族的灿烂文化。
表演:在同学们的少数民族歌曲大联唱的同时,由各宿舍代表表演自行设计制作的民族服装T 台秀。
“了解民族风俗习惯”主题班会
六年级(2)班 班主任:顾亚丽
一、班会主题:了解民族风俗习惯
二、班会目的: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班会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出示56各民族的大照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对,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在这个大家庭里住着
56各民族,有着12亿的兄弟姐妹。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
同为建设祖国做贡献。
板书: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汉族,
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引导学生从衣着、语言等方面来说。)
小结:除了衣着,语言不同,在饮食和居住环境上也有差异。比
如:有的少数民族不吃猪肉,有的少数民族住帐篷,有的住窑洞等等。
也就是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板书:风俗习惯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过度:各民族的这些风俗习惯沿袭了一代又一代,它寄托着各
族人民良好的祝愿。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呢?我们来
看看周总理是怎样做的。
(放课文录音故事,看课文)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
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投
影片。)
(以身作则,身着傣族服装参加泼水节,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
习惯,还教育其他干部也要这样做。)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当时周总理已经六十多岁了,警卫员担心他的健康,就张开
雨伞去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总理让警卫员把伞收起来。因为周总理认为用伞挡水是对傣
族人民不礼貌,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体而伤害了傣族人民的感情,要尊
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说明总理和傣族人民的心是紧紧地连在一
起的。)
小结:傣族是我们多民族国家的一个民族,周总理深切地爱着
各族人民,各族人民也深切地爱着自己国家的总理。尊重民族的风俗
习惯,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谊、使国家富强、昌盛。
板书:尊重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知道的说一些,不强求)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38号楼里的故事。
(《在38号楼里》的录音故事)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在38号楼里》的故事中,
我们认识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小结: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增进各
民族人民的友谊,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安康。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
②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给
大家。
(把位同学分别拿出苗、彝、回、藏、维吾尔、壮、蒙古、朝
鲜小朋友的图片,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并贴在黑板上组成半圆,正中
间留一个空挡。)
③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呢?
(引导:对他们的衣着不指手画脚、不窃笑;尊重他们的语言、
文字和生活习惯;与各民族小朋友团结友爱。)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
学呢?请看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六名同学在中队研究会上讨论关于新年包饺子包
什么馅的问题,产生了分歧……)
提问:他们谁做的对?为什么?
小结: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尊重各族人民的风俗习
惯,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所以
作为我们汉族的小朋友,要与各族小朋友心连心,手拉手,共创一个美
好的乐园。
(把汉族小朋友的图片贴在空档处,就拉成了一个完整的半
圆。)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五、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民族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各民族对自己的风俗
习惯有着特殊的感情。既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我们从小
就要懂得并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让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更加
和睦、幸福,大家齐唱《大中国》来结束我们这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