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总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概述学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课标内容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知识体系导图][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利用资料,认识典型区域的自然灾害类型。
综合思维:通过灾害实例分析能正确分析气象与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成因。
地理实践力:搜集气象与地质灾害的资料,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
一、气象灾害1.洪涝灾害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定义洼土地的现象❶影响因素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淹没农田、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危害伤亡、农作物减产等;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我国的洪涝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灾害到洪水侵袭2.干旱灾害(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称为干旱灾害。
❷(3)分布世界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我国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❸(4)危害: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❶洪涝是洪水和涝渍的统称,洪水是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泛滥的现象;涝渍是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的现象。
❷干旱与旱灾的关系:只有出现干旱后才会形成旱灾;干旱地区的旱灾并不一定严重。
❸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
同时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一旦降水不足,出现干旱,势必会造成旱灾灾情。
3.台风灾害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定义风力在12 级以上分世界西北太平洋海域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危害台风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❹4.寒潮灾害(1)定义: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全册教案目录《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λ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λ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λ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λ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λ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λ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λ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三、自然灾害与环境λ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λ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四、防灾与减灾λ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λ2、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λ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λ4、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本讲重点:1.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本讲难点: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
2014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选修5:自然灾害概述一、主要内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二)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见重、难点解析)(三)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许多自然灾害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二、重、难点内容讲解(一)自然灾害分类自然灾害的类型分类依据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成因和特点陆地灾害、海洋灾害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自然灾害波及范围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陆地地形类型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自然灾害出现时间的先后和灾因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自然灾害出现时期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灾度) (二)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比较:类型圈层概念种类危害分布气象灾害大气圈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干旱、洪涝和热带气旋,还有大风、冰雹、低温冷冻、雪灾、沙尘暴等干旱使农作物、林木枯死,严重的使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社会动荡;洪涝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破坏农业生产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强热带气旋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设施全球干旱和半干旱区及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发地区;洪涝多发生在亚、欧、美洲沿海低平、降水变化大的地区;热带气旋严重的三个区: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地质灾害岩石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引起火灾、海啸等,滑坡主大陆地震主要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滑坡、圈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地面塌陷、地裂缝等要造成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的破坏和河道阻塞,而泥石流还对城镇、矿山、乡村造成毁灭性冲淤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海洋灾害水圈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风暴潮可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淹没沿海城镇、村庄、耕地,造成人员伤亡。
章末复习3步方案步骤一章末整合提升重点问题探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资料1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分布问题1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思维线索] 读图中各地存在的自然灾害类型,归纳总结即可。
答案:我国各地灾害种类不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气象灾害多,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频繁,东部和中部地区病虫害较严重,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较频繁。
问题2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思维线索] 结合实际,读图分析即可。
答案: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
旱灾:以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地震:多发生在台湾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滑坡、泥石流:集中在西南地区。
台风风暴潮:多发于东南沿海地区。
资料2 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问题已建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有什么特点?[思维线索] 抓住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交通条件等分析。
答案:多分布在我国自然灾害较严重且交通便利地区。
资料3 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问题1 为什么将成都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思维线索] 抓住成都所在地区的自然灾害分布、交通状况进行分析。
答案:我国西南地区地貌结构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他自然灾害也多有发生。
成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交通便利,救灾的辐射范围广,且经济较为发达,救灾物资的生产供应能力强。
问题2 你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有没有救灾物资储备库?如果有,查找该储备库的地点,并了解其物资储备情况。
如果没有,请给出选址建议。
[思维线索] 主要通过调查,然后作答,可从灾害分布、交通状况方面分析选址条件。
答案:分析储备库的物资储备情况,应主要从所在区域的自然灾害种类方面分析灾害发生后所需的救灾物资种类及救灾物资数量。
分析储备库的选址条件时,可选择自然灾害频发,受灾人口众多,灾害损失严重且交通便利,物资供应能力较强的地区。
知识网络构建本章自我梳理:热点问题聚焦热点聚焦一堰塞湖的形成与危害【热点关注】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属性,学会判断自然灾害。
2.知道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灾害(1)概念: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2)分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2.自然灾害(1)概念: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属性: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1.广泛性和区域性(1)分布范围很广。
(2)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3.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灾害过程及损害结果具有不可重复性。
4.联系性:表现为区域之间、灾害之间。
5.危害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探究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岁末年初全球各地骇人听闻事件不断:①2018年3月6日一架俄罗斯安-26运输机在叙利亚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坠毁。
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共32人全部遇难。
②2017年12月18日,孟加拉国第二大城市吉大港发生踩踏事故,至少10人死亡,50余人受伤。
③新华社东京3月25日电:日本气象台25日发布消息说,新燃岳火山当天再度大规模喷发,还有小规模火山碎屑从火山口流出。
由于半径4公里内没有民居,火山喷发未对当地居民构成影响。
④2018年2月9日,美国大湖区南部的芒加哥和底特律等地遭遇强降雪,众多学校停课,上千架次航班取消。
上述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D解析判断所发生的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应看它是否属于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①②属于人为灾害;③没有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不属于灾害;④因降雪导致雪灾事故频发,其属于自然灾害。
如何判断自然灾害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是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自然属性);二是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社会属性)。
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①2016年春季越南旱情②无人荒岛上的火山喷发③山洪暴发冲毁桥梁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使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患上严重的放射病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①越南旱情是由于降水少造成了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等生产受损,符合自然灾害的内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总复习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地震的发生机制、分布及防御措施。
学习内容:1、地震定义: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以____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2.特点及主要描述参量(1)能量大小——震级只有一个;破坏性地震----__级以上。
(2)破坏程度——烈度 1—12度影响因素:_____、震源___、_____、地质构造、其他(如地面建筑)等。
(3)地震构造示意: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4)地震波分S波(__波)和P波(__波)(5)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3.成因主要:地壳中的岩层在____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倾斜和弯曲。
当积累的应力超过岩层承受限度使其突然断裂或错位—构造地震其他:火山,岩洞崩塌,陨石,人为活动等4.分布(一般;世界;中国)世界地震带:_____地震带;__________地震带中国地震分布:_____5.地震的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中国灾情_____,特别严重在南北地震带,华北,台湾。
6、地震防灾减灾(1)主要手段基本方针:____为主方针:以___为主,_____结合救灾方针:依靠___,依靠___,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与扶持。
(2)板块交界多——环太/地中海—喜马内陆——活动性断层;90%以上为____地震。
_____是引起地震的最主要原因(3)灾害防御(防灾)(抗灾)非工程性防御;工程性防御:改变_____,防止或减轻灾害的强度;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财产等___相遇;改变财物等的___。
灾前准备——_____灾中应急(救灾):对_____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____灾害源检查加固;抢救生命;抢救财产、设备;发放_____。
灾后重建(灾后恢复):目的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____,增强未来灾害的_____。
形式:_____、民间救济、_____6、地震防灾减灾(1)主要手段地震灾害_____;防震减灾教育;预案演习;提高建筑物_____等。
6.3 防灾减灾一、学习目标二、知识梳理一、防灾手段1.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方针:①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防灾减灾内容:灾害监测、②、灾害救援与救助、③等。
二、自救与互救1.自救与互救包括:④、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
2.自然灾害中洪涝、台风等灾害可以较准确预测,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⑤强,较难准确预测。
3.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尽量按照预先设计好的⑥撤离,如对别人进行救助时,也要时刻注意⑦和被救者。
4.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答案】①以防②灾害防御③灾后恢复④灾前准备⑤突发性⑥逃生线路⑦保护自己三、夯实巩固1.下列关于室内避震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解析】地震来临时,不同地点应选择不同的避震方式。
在家或教室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应选择牢固的遮挡物,“伏而待定”;在人数多的影剧院,不能盲目外出,以防踩踏,应躲在椅下;室内避震应选择物体结实的、有支撑的、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小地方。
【答案】 D2.我国南方为洪灾多发区,平时应做好防洪准备,具体内容是()。
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②暴雨季节不出去郊游或探险③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④注意准备好逃生物资⑤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解析】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答案】 C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3月3日,云南洱源发生5.5级地震后,民政部密切关注灾害损失情况,紧急启动相关机制。
3月4日,民政部向云南洱源地震灾区紧急组织调运5000顶救灾帐篷、1万床棉被和1万件棉大衣等救灾物资,帮助做好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工作。
(1)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目的是什么?(2)如果让你确定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你将按怎样的条件确定基地的地点?(3)如果让你管理某救灾储备基地,你将选购并储备哪几类救灾物资?(4)你认为救灾物资储备基地选址应遵循哪些原则?(5)除了建设国际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外,我国还实施了哪些减灾策略?【解析】第(1)题,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是一种有效的防灾、避灾措施,也是为了减少灾害发生后筹备救灾物资的时间。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概述
学习目标: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学习内容: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定义:
2.形成条件:
诱因:要有_____。
承受客体:要有受到损害的_____。
3.自然灾害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___事件---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
因素之一。
二、自然灾害/灾情 成因系统
1、自然灾害的成因
自然成因
从自然环境五要素角度考虑:___、____、水文、生物、土壤;
人为原因:从当地人类活动各方面考虑-农业、工业、交通等-重点关注_____和___
__。
2、自然灾害的灾情成因系统
三、自然灾害的分类
分类的主要依据:灾害的_____
自然界异变:
岩石圈异变地震灾害、地质灾害
大气圈异变气象灾害、洪涝灾害
水圈异变 海洋(水文)灾害
生物圈异变生物灾害
分类的其他依据:灾害特点、灾害管理、
四、自然灾害的特点
1.具有严重的___性
2.具有突发性和渐发性
___——地震、火山、台风等发生过程较短,破坏性较强。
___——旱灾、土地荒漠化持续时间长,积累持续,更严重。
3.发生种类、频率具有___性
4.___性(连锁发生)
五、自然灾害的影响
(1)_____;
(2)财产损失: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___经济损失通常高于数倍的___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具有___性和___性。
六、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灾情“缩小”
(1)社会经济基础__,政治___地区:救灾系统完备,能迅速救援恢复,缩小灾情;
(2)在社会发展初级阶段,人口财产密度__,缩小灾情;
(3)在灾害____区,减少人类活动;
(4)利用____缩小灾害。
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
(1)社会经济基础___,时局__地区,放大灾情,“天灾人祸”并行;
(2)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
(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口、财产集中,资产密度加大的阶段(或地区),灾情__。
辩证看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的灾情
从易损程度看,应较__;从地表环境稳定程度看,应较___,灾情严重。但经济发展到
较高水平后,又可减轻灾情。
七、防灾减灾方针:以__为主,____结合。
八、世界主要灾害自然带
(1) _____灾害带——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
(2)北纬(____度)环球灾害带
——大陆地震
——沿海-风暴潮、热带气旋
——内陆-山地地质灾害,冻融灾害
——另:雹,旱,洪涝
九、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 灾害种类 ,灾次 ;
(2). 成灾人口__,___灾情严重;
(3). 自然灾害的时空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