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再创石化工业新辉煌
- 格式:pdf
- 大小:221.12 KB
- 文档页数:3
宁波市⽯化产业⼗⼆五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甬经信发〔2011〕251号关于印发宁波市⽯化产业“⼗⼆五”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经信局(经发局、发改局)、市经信委系统有关单位:现将《宁波市⽯化产业“⼗⼆五”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
⼆〇⼀⼀年⼗⼀⽉⼀⽇⽬录前⾔ (1)⼀、产业发展现状 (3)(⼀)产业发展概况 (3)(⼆)主要企业、产品和产能 (4)(三)发展优势 (7)(四)存在问题 (8)(五)发展机遇 (10)(六)⾯临挑战 (11)⼆、发展环境和趋势 (12)(⼀)世界⽯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2)(⼆)我国⽯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3)三、指导思想、原则和⽬标 (14)(⼀)指导思想 (14)(⼆)基本原则 (15)(三)实施阶段和发展⽬标 (15)四、发展重点、⽅向和项⽬ (16)(⼀)发展重点 (16)(⼆)产业链发展⽅向 (18)(三)重点项⽬ (26)五、政策与措施 (29)(⼀)完善和落实产业政策,创新投融资体制,加⼤财税政策⽀持 (29)(⼆)推⼴园区内循环经济模式,加强节能、环保和安全⼯作(30)(三)加快⼈⼒要素集聚,⾃主创新,促进科技进步 (30)(四)加快和完善化⼯园区建设,提⾼化⼯园区综合协调能⼒ (31)(五)完善⽯化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32)附表⼀重点建设项⽬⼀览表 (33)附表⼆重点推荐项⽬⼀览表1 (39)附表三重点推荐项⽬⼀览表2 (40)附图⼀宁波市三⼤⽯化区块位置⽰意图 (41)附图⼆宁波⼤榭开发区⽯化产业现状图 (41)附图三宁波⽯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平⾯规划图 (42)附图四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项⽬图 (43)附图五宁波⽯化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总图 (44)附图六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总图 (45)附图七宁波⼤榭开发区规划总图 (46)前⾔(⼀)编制⽬的宁波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化产业基地之⼀,产业基础强、⽬标市场近、民间资本实⼒雄厚、基础设施全、区位条件佳。
“十二五”石油和化学工业迎来转型期“十二五”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等新形势,全行业需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特点突出第一,全行业进入产业转型期。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内的原材料工业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主要产品都已经达到很大的规模,多种产品产能位居世界第一位,在国际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所处工业化阶段,以及由工业化阶段所决定的需求、供给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变化。
从目前到“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
根据国际经验,随着我国工业化的阶段性变化,原材料工业的内部结构特征也将相应发生变化,主要是传统产业比重下降,而高端和新型产业将得到较快发展。
这期间将成为我国原材料工业调整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为应对未来需求升级和产能过剩进行战略性调整。
在这个转型时期,石化工业结构调整仍需进一步加快,以适应国内相关行业产业升级对石化产品提出的更高需求。
第二,石化产品结构性短缺现象仍将持续。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过多年迅速发展,大多数产品产能快速增加,产品供应已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
比如,20__年我国有甲醇产能2200万吨/年,装置开工负荷仅50%,而同期甲醇进口量达到529万吨;聚乙烯和聚丙烯、乙二醇、聚苯乙烯、ABS、合成橡胶等石化下游产品20__年的进口量均超过20__年,其中产品竞争力不强的因素较突出。
在下游新型化工材料和精细化学品领域,则主要体现为高端品种短缺,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进口依赖程度高,部分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目前尚处于空白。
产品结构性短缺是行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的具体体现。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原料供应受到多重限制,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落后产能仍占有较大比重,产业竞争力不强;部分行业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引导,产业盲目发展,产能过剩严重;产业布局由于历史原因,仍存在原料与生产分割、产品与市场分割等不合理之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很多科研成果难以实现生产应用,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等。
石化“十二五”规划年底将出台结构调整是核心发布日期:2010-07-142010年7月14日12:42[世华财讯]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2010年年底将制订完毕,总体思路是调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中新社援引中国能源报7月14日的报道称,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在“第二届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受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负责了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起草,纲要部分已经基本制定完毕,下一步将对规划进一步细化,全部规划预计2010年年底将制订完毕,之后将由工信部上报国务院。
白颐表示,“十二五”期间,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调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目标是实现中国石化行业“由大变强”,并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
结构调整是核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结构调整是石化行业“十二五”规划的核心。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近日指出,石油石化行业的结构调整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加剧要求中国石油石化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核心竞争力,到国际市场上获取更多资源;二是目前国内石化行业已经由数量短缺变为质量短缺,低附加值石化产品过剩,高附加值石化产品缺乏,因此结构调整也属必然。
白颐指出,调整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原料结构、产业布局等是“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工作。
在企业结构优化方面,到2015年,形成若干个2,000万吨级的炼油市场基地,全国炼厂平均规模超过600吨/年,乙醇装置平均规模达到60万吨/年以上,氮肥、农药、氯碱、纯碱、电石等传统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减少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全国石油和化工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的比重提高到1/3,销售收入过千亿的企业达到10个以上。
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进一步提高油品环保质量,柴油、汽油比例趋于合理,可基本满足国内油品需求,乙烯下游产品专用料比例上升,品种进一步丰富。
高浓度化肥比重提高到85%,子午线轮胎、离子膜烧碱、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环境友好性涂料和染料等先进产品的比重明显提升,工程塑料、氟硅材料、聚氨酯等高端石化产品自给率进一步提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