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三Smith预估 (1)

实验三Smith预估 (1)

实验三Smith预估 (1)
实验三Smith预估 (1)

实验报告

|

|

实验名称Smith预估控制算法设计实验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

|

|

实验三 Smith 预估控制算法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

在控制算法学习的基础上,根据给定对象特性设计Smith 预估控制器算法,并利用Matlab 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同时与PID 算法控制算法进行比较,加深对该控制算法的掌握和理解。

2、系统结构框图

Smith 预估控制系统框图为:

3、实验过程及分析

设广义被控对象为

要求一:

取τ=2、T 1=,取采样时间T=1s ,采用零阶保持器,使用Matlab 函数求取出广义对象的z 传递函数;

实验过程:

使用matlab 求z 传函的函数: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T=1;

T1=;

tao=2;

G0=tf([1],[T1 1],'inputdelay',tao)

sysd=c2d(G0,T,'zoh') 上述函数将s 传函210(s) 2.881s G e s -=

+转化为z 传函20.29340(z)0.7066

G z z -=-。 要求二: 通过对象阶跃响应曲线,整定PID 参数,采用常规PID 进行给定值扰动和外部扰动响应实验,并绘制控制器输出P 和系统输出y 响应曲线; 实验过程:

借助matlab 软件中的simulink 搭建系统仿真模型。

首先将外部扰动置零,利用阶跃响应曲线来整定PID 参数。 利用试凑法整定PID 参数。PID 控制器的数学描述如下。

首先只给比例作用,调节系统使其稳定;其次加入积分作用消除系统静差;最后加入微分作用。最后合理调整各个参数,使系统品质达到最优。经过整定,最终选取P=,I=,D=0,N=100,系统可以相对较好的稳定下来。输出的曲线如下

在30T 的时候在对象之前加入的阶跃干扰,在50T 的时候在对象之后加入幅值为的阶跃扰动,得到的系统的输出曲线如下。

对应的控制器的输出曲线如下

由此看来该参数下的PID 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要求三:

被控对象不变,设控制器参数:Kp=,Ki=,Kd=0,采用Smith 预估控制算法,作给定值扰动和外部扰动响应实验,并绘制控制器输出P 和系统输出y 响应曲线; 实验过程:

Smith 预估控制系统的simulink 仿真图如下。其中在smith 预估控制器内部、控制对象前、控制对象后加入幅值为的阶跃扰动,扰动加入的时间分别为30、60、90。

得到的系统输出曲线为。

对应的控制量的输出曲线如下。

观察以上两条曲线可以发现,smith 控制系统下系统的输出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此外加入同等幅度的阶跃扰动,可以发现外扰对系统输出的影响要比内扰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大一些。这说明smith 控制系统抗内扰能力强,但抗外扰能力相对较弱。

要求四:

Smith 预估控制算法系统克服内、外部扰动能力检验以及鲁棒性分析(改变K 、T 、t )。(注意:预估器中的K 、T 、t 不能改变)

实验过程:

(1)验证克服内扰和外扰的能力

在smith 预估控制系统和普通PID 控制系统中加入阶跃干扰,扰动加入的位置分别是控制器内部、控制对象前、控制对象后,幅值均为,扰动加入的时间分别为30、60、90。将普通PID 控制器下系统的输出曲线和smith 控制器下系统的输出曲线作对比。

其中实线表示smith 控制器下系统的输出曲线,虚线表示普通控制器下系统的输出曲线。可以发现以下几条规律:

1smith 控制下系统的输出明显比普通PID 控制器下系统输出的超调量小很多,稳定性更好。

2smith 控制器下系统输出的抗内扰能力比普通PID 控制器要强,但抗外扰能力要弱。

(2)检验smith 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控制对象是一阶惯性加纯迟延的对象,s 传递函数为210(s) 2.881

s G e s -=+。那么为了检验系统的鲁棒性需要分别改变迟延时间、比例系数、以及积分系数。 ○

1改变迟延时间 将对象的迟延系数由2τ=改为4τ=,相应的z 传函变为

40.29340(z)0.7066

G z z -=-在同一坐标系下观察两个系统的输出曲线。 其中虚线是4τ=,即对象传函发生改变时系统的输出曲线;实线是2τ=,即传函未发生改变时系统的输出曲线。

2改变比例系数 将比例系数由K=1改为K=3,相应的Z 传递函数变为20.88010(z)0.7066G z z -=-和为在同一坐标系下观察两个系统的输出曲线

其中虚线是K=3,即对象传函发生改变时系统的输出曲线;实线是K=1,即传函未发生改变时系统的输出曲线。

3改变积分系数 将比例系数由T=改为T=5,相应的Z 传函变为20.054380(z)0.8187

G z z -=-,在同一坐标系下观察两个系统的输出曲线。

其中虚线是T=5,即对象传函发生改变时系统的输出曲线;实线是T=,即传函未发生改变时系统的输出曲线。

观察以上三组曲线可以明显发现当控制对象的延迟系数、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发生改变时,系统的输出的稳定性会明显下降,而且相应的抗外扰、内扰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5、思考和讨论

(1)纯滞后对象采用常规PID 能否取得满意效果?

上图为纯滞后对象采用常规PID 时系统的输出曲线,很明显系统输出相应较慢,超调量较大,稳定时间也很长。因此可以总结道,纯滞后对象采用常规PID 不能起到满意效果。

(2)验证Smith 预估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利用框图原理来证明Smith 预估算法的有效性。

典型的smith 控制系统框图如下。

将其做等效变换,为

进一步等效变换为

由此可以发现Smith 预估控制可以讲对象的迟延特性消除,再利用PID 控制即可实现较为理想的控制。

以上说明Smith 控制算法是有效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