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据法与证据法学复习提要

证据法与证据法学复习提要

证据法与证据法学复习提要
证据法与证据法学复习提要

证据法与证据法学复习提要

绪论证据法与证据法学

第一节证据法概述

一.证据法的概念、宗旨和立法体例

(一)证据法的概念(简)

证据法:(本书中主要指)诉讼证据法,指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等确定案件事实真伪时应遵守的法律规范。包括民事诉讼证据法、刑事诉讼证据法和行政诉讼证据法。

(1)证据裁判原则:必须依据经过法定的正式的证据审查程序后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

(2)证据法的具体运作环境是诉讼,目的在于运用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为法院判决提供事实方面的根据,所以证据法律制度是诉讼制度所固有和既成的规则。

(3)证据法和实体法之间的联系:证据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证明案件事实,而案件事实即证明对象是由实体法做出具体规定;就证明责任上说,举证责任的分配和承担主要是由实体法来规定的。根据证明责任的规定,在审理终结时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则判决证明责任承担主体败诉。

(二)证据法的宗旨:证据法律制度必须遵守宪法,充分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证明权,保证法院公正、及时地认定案件事实,从而为法院适用法律作出裁判提供事实方面的根据。P2-4 (三)证据法律制度的立法体例

(1)我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分散于三大诉讼法典及其他的法律相关的司法解释之中。

相关法律: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条)

司法解释: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2001年)、《行政诉讼证据规定》(2002年)

(2)本书学者观点:主张制定统一的证据法典,但并不认为有关诉讼证据或诉讼证据的所有规范都规定在证据法典之中,如证明责任分配或承担应当由实体法作出具体规定,这样更适当、适时地体现和实现实体法的价值和目的。

二.证据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1.两次重大的进化:第一次是以“神判”为主的证明方法进化为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第二次是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进化为以物证和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单选)

2.西方国家证据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神示证据法律制度、法定法律制度、自由心证法律制度(这个不是很重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关注一下“法定法律制度”“自由心证法律制度”的评价)

3.我国证据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1)古代:“五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礼法”--“八议”、“亲亲相隐”“贵族特权”

(2)近现代: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无罪推定-直接言词辩论原则-举证责任-证据种类

(3)我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特点

A.以查明案件真相为目的

B.严禁刑讯逼供,重证据不轻口供,废除“罪从供定”等不合理原则

C.明确规定无罪推定原则

D.举证责任方面: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民事);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行政)

第二节证据法学

一.证据法学的学科特点:是专门研究诉讼证明问题的具有高度专门性和高度应用性的法学学科。

二.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1.诉讼证明和证据的原则制度;

2.诉讼证明的实践和经验

3.诉讼证明的基本理论

4.诉讼证明和证据的立法环境和适用环境

5.有关证据法和证据法学交叉或边缘问题

三.证据法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四.证据法学的体系结构

这一章,从全书来看,我觉得不是很重要,主要记住几个知识点就可以了:证据法的概念、宗旨、立法体例、我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特点(呵呵……我觉得比较重要的,都用红色字体了)、

☆了解我国证据法学的有关内容

第一章证明

第一节证明概述

一.日常生活中的证明和法律意义上的证明

简答·法律意义上的证明与证据的关系:P26

在法律和法学上,证据是证明的根据和手段,凭借证据,当事人和其他有关的诉讼主体在诉讼过程中,证明或反驳某一事实主张的成立或不成立,存在或不存在;证明则是证据被运用的过程和结果。过程意义上的证明,与论证的含义相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是证据被运用后的效果,这种效果表明事实已被确认是事实的或虚假的。法律上的证明指证明的结果和证明的过程。

二.证明的意义(多、简)P26

1.证明是判断案件事实的重要方法;(对法官而言,是认识案件事实和判断案件事实的最重要的方法)

2.证明是当事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方法;

3.证明为法官准确适用法律提供了事实基础;

4.证明是诉讼程序的核心(诉讼程序本质上是证明程序)

5.证明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关键和基石;

三.诉讼证明的特点

1.诉讼证明指的是在诉讼过程中,由特点的诉讼主体,包括诉讼当事人、特定的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为了说服法官作出对己方有利的事实认定,利用证据来论证案件事实存在或不存在的诉讼行为或活动。

2.特征(简答)P29

(1)证明的主体是具有诉讼主体资格的公诉机关和当事人

(2)证明的相对人是具有审判权限的司法者

(3)证明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审理案件的法官,追求有利的诉讼后果。

(4)证明的手段限于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

(5)证明的活动具有规范性

(6)证明的过程具有对抗性

(7)诉讼证明有特殊的时空限制,并且证明过程原则上要在公开原则下受到监督,法官要对证明活动进行诉讼指挥和调空等。

综上,司法证明是特殊的诉讼主体在特殊的时空状态、针对行使着特殊权利的裁判官、能够立即产生实际效果的诉讼活动。

论述·证明的相对性原理

①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的一个基本功能是认识案件事实,且这种被认识的案件事实最好与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相一致,这便是诉讼制度的理想价值。然而,追求客观真实的愿望和动因与这种愿望的能否实现以及多大程度上能实现是很难统一的。因此,诉讼中的证明只能采取相对性的原理。

②证明的相对性原理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证明相对性的实质含义及其诉讼表现;二是证明相对性的原因解析。从诉讼证明的相对性含义上看,诉讼中的证明只要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就可以结束;而法定的证明标准便是这种用来维护案件真相的最低限度的证明要求;同时,诉讼中的证明是一种对案件事实的实质性的证明。可见证明的相对性包括两层主要的含义,即一是所证明的案件事实只是相对的真实,而不是绝对的真实。二是所证明的案件事实仅是实质的事实,而不是全面的事实。在这两层含义中,前者的相对性隐含着许可一定范围内的差错率,后者的相对性隐含着读棵一定程度上的片面性。所以,诉讼证明所达到的结果是有可能出错的事实判断。

③证明的相对性原理所产生的事实在客观上既有可能是符合客观真相的事实,也有可能是不尽符合客观真相的“事实”,然而,在证明的相对性原理的作用下,这两种事实都是法律事实,都可以同样地产生法律效果,这便是证明的相对性原理的价值所在。

④证明相对性原理之所以能够成立,主要有以下原因:

A.从哲学上看,客观事实一经发生,就成为永恒的过去,不可能完全复现。对纠纷事实的当下认识,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这便是认识论上的相对观。

B.从认识案件事实的主体上说,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推断性。直接的认识与客观真相是可能契合的,但间接的认识对客观真相的把握只能来源于推断,而推断是主观的认识,因而受到主观影响的事实,其真实性只能是相对性的。

C.从认识的手段来说,证据本身具有局限性。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识只能依赖证据,而证据都有可能发生扭曲或遭受歪曲甚至伪造,依赖这种可能具有残缺性、虚假性、片面性的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是不完全可靠的。这也反映了证明的相对性。

D.从诉讼的价值和政策上说,诉讼证明对案件事实的认识受到诉讼多元化价值和诉讼政策的影响。现代诉讼制度以多元化的价值为追求目标,诉讼的结果既要最大限度地发现这种客观真实的经济成本和诉讼政策。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同时兼顾,也是证明的相对性原理的根据。第二节证明的分类(选择)

1.行为意义上的证明与结果意义上的证明

2.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简答·区别P35-36)

3.刑事诉讼证明、民事诉讼证明、行政诉讼证明(选、简·三者之间的差异P37)

4.实质证明和形式证明

5.对实体法事实的证明和对程序法事实的证明

6.宏观意义上的证明和微观意义上的证明

第三节证明的构成环节(重要章节)(论述题)

诉讼证明的构成环节所表达的意义是,证明是一个连续的动态推进的过程,它一环扣一环,为实现诉讼的目的和任务服务。它一旦完成任务,达到目的,便宣告结束。可见,证明必有其开端和终端,在开端和终端之间是完整而连续的证明过程。证明过程之所以存在于这个过

程,是因为证明的各种构成因素或环节持续性地存在;如果构成证明的各种因素或环节由于其中一个或多个宣告消失,证明程序也就结束。

一般认为,诉讼证明由五个环节或要素构成

1.证明主体

证明主体是用证据进行说服活动的主体,是能动的主体;接受证明的主体是接受证据、形成确信从而作出事实判断的主体,是被动的主体。它通常存在与三方主体之间。

证明主体指的是对立的双方当事人。其中负有证明责任、有义务提供证据案件事实进行证明的当事人,是占主导地位的证明主体,而另一方当事人在必要时需要提供证据进行反驳的,在其产生提供证据进行反驳的责任之时,便成为证明主体,否则只是潜在的证明主体。

存在着对立的证明主体是诉讼证明的显著特点。

2.证明对象(证明客体)

当诉讼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的案件事实,这个案件事实需要有证据使之清晰时,便构成了证明对象。

证明对象在本质上不属于证据法调整的对象范围,而是有实体法和程序法所共同决定和规制的。

3.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解决的问题是从事证明活动、完成证明过程的证据,应当由何方诉讼主体提供。证明主体是证明责任的实际负担者,缺乏证明主体的证明责任和缺乏证明责任的证明主体都是难以成立的。

证明责任产生于诉讼之初,存在于诉讼的全过程,消灭于争议事实获得证明之时。

4.证明标准

证明标准是指司法人员查明案件事实,当事人证明案件事实所应达到的程度,具体表现为对证据的量和质的要求和对全案事实认定的要求。最“质”的要求表现为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量”的要求是‘充分’。对全案证据的认定要求是“案件事实清楚”“排除合理怀疑”“占优势的盖然性”。

由于证明主体提供的证据在质与量上达到了证明标准的要求,因而解除了证明责任。

5.证明手段

即指用什么来作出证明,即现代证据。

综上,证明是由证明主体、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和证明手段等五个要素组成的。证明主体在证明责任的支配下,利用证明手段、针对证明对象,提供证据达到证明标准,就是诉讼证明的实质内容和运行过程。

第四节证明的原则和方法

一.证明的原则P42

1.证据裁判原则:

2.自由证明和规范相结合的原则

3.当事人自治原则

4.遵循逻辑法则和经验法则原则

二.证明的方法:指证明主体利用证据对象对争议的案件事实进行论证,与对方当事人进行论辩并且说服裁判者作出对己方有利认定和裁判着确认案件事实所使用的各种方法。

直接观察法:指证明主体直接将案件事实提交于法庭或者由审理案件的法官亲临案件事实发生的现场,直接观察案件事实,从而得出案件事实结论。

逻辑推论法:

法律嫁接法

第二章证明对象(重要章节)

第一节证明对象的概念与特征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

证明对象既是证明的出发点,又是证明的落脚点。证明是围绕证明对象进行的,证明对象是证明的中心环节。

证明对象又称证据标的。

证明对象,指的是由实体法律规范所确定的、对诉辩请求产生法律意义的、应当由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

二、证明对象的特征:证明对象是与诉讼人和当事人的诉辩请求相联系的概念;

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密切联系在一起;

证明对象是与实体法律规范相联系的概念;

证明对象是指有必要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

第二节程序法律事实、证据事实与证明对象

一.程序法律事实与证明对象

二.证据事实与证明对象

*为什么说证据事实不能成为证明对象?

第一、证据事实和案件事实从其概念的缘起就被假定为处在特定事实关系的两个极端,证据事实被假定为已知事实,案件事实被假定为未知事实。

第二、证据固然需要查明,但不是凡是需要查明的东西都能成为证明对象。

第三节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一.构成犯罪的要件事实

1.犯罪客体: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具体社会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等

2.犯罪主体: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3.犯罪的客观方面:指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犯罪行为,以及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各项客观事实;

4.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主观心理态度

☆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七何”:何人、何种动机与目的、何时、何地、何种手段、何行为、何种危害结果;即何人基于何种动机与目的,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法实施了何种行为,产生了何种危害结果。

二、作为罪行轻重各种量刑情节的事实

1.从重处罚的事由

2.加重处罚的事由

3.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事由

三、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

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但根据刑法规定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事实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排除违法性事实

2.排除可罚性的事实

3.排除或减轻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

第四节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一、民事唢呐感中研究证明对象的意义

二、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分类

第五节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1.行政机关具有法定职权的事实

2.行政机关不履行职责的事实

3.行政机关采取具体行政行为的要件事实

4.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符合行政程序的事实

5.规范性文件

☆比较一下三种诉讼中证明的异同

第三章证明责任(重要章节)

第一节证明责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代罗马法时代的证明责任制度

证明责任制度最早产生于古代罗马法时代,它所规定的证明责任制度比较偏重于近代所谓的主观举证责任,而客观举证责任的含义尚不明显。

二、德国普通法时代的证明责任制度

采取宣誓制度作为法官解决疑案的配套和补充

三、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证明责任制度及其理论

德国学者古拉色于1883年率先提出证明责任概念的分层理论:一是形式的或主观的证明责任;二是实质的或客观的证明责任

四.英美法上的证明责任概念

第二节我国证明责任概念及其理论

一.我国立法和理论对于证明责任概念的界定

我国采纳了证明责任的“双重含义说”:即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前者是指公诉人或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案件实体事实,有责任提出证据进行证明,后者是指在案件审理终结时,案件实体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提出或主张该事实的公诉人或当事人所承担的不利诉讼结果。这种不利的诉讼结果既表现为实体法上的权利主张或者诉讼请求得不到人民法院的确认和保护,又因为败诉而负担诉讼费用。

二.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的联系和区别(简答)

联系:1.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均市政们责任概念内涵的组成部分,它们在证明责任的外化过程中相继呈现出来

2.在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相互之间,结果责任是根本的和本质的责任

3.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相互之间可能影响各自内容的设定

区别: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所赖以产生的法律根据不同

在诉讼过程中,能否发生责任转移的现象有多不同

两种责任存在的时间有所不同

能否由律师和法院协助履行不同

由此来看,证明责任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形式与内容、动态与静态的关系来说,证明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即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它们是同一个责任的两个方面。从调整它的法律规范以及能否成为法官的裁判规范上来说,证明责任又是一个包含两种独立责任的总概念。这双重责任或两种责任既有联系又区别,而且还处于交错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中。

第三节证明责任的承担(重点章节·大题)

一.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的承担

1.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负证明责任,由控方承担证明责任是一项基本原则。

2.在刑事公诉中,由控方承担证明责任的根据是:

“无罪推定原则”要求,承担控诉职能的公诉人在提出被告人承担罪刑的诉讼请求时,必须就肯定被告人罪刑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同时,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比,检察机关具有更强的收集证据能力,切有侦察机关的协助,由公诉人承担证明责任更体现公平。

3.在刑事自诉中,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

4.在刑事公诉中,原则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证明责任P77:因为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要求的;同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常不具备

收集、调查证据的条件和能力

二.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承担

1.由被告承担,是一项基本原则

2.行政诉讼中以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原因P79(简)

①行政诉讼中所针对的诉讼标的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该具体行政行为是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作出来的;

②被告相对于原告而言,有更优越、更现实、更充分的举证条件,让被告负责举证不会与公正、公平原则相冲突

③让被告负证明责任,还有立法政策上的理由和行政方面的意义

三.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1.我国关于证明责任分配的理论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对举证责任的分配作出了较全面的规定。内容包括:

①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

第二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民事诉讼证据规定》

②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当事人应当就合同的订立事实和生效事实负担举证责任

③特殊的举证责任的分配

④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因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合同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担举证责任

⑤裁量的举证责任分配

第七条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民事诉讼证据规定》

☆论述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无罪推定原则”

☆比较我国三大诉讼法中的证明责任

第四节证明责任的倒置(重点章节·大题)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四条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简答)(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四)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八)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有关法律对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证明责任倒置的概念:应由当事人承担的证明责任被免除,由彼方当事人对本来的证明责任对象从相反的方向承担证明责任。

1.举证责任倒置规则是一般原则的例外法则,它的提出是和理论前提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法律要件分类说的存在

2.从产生的时间看,举证责任倒置规则比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法律要件分类说要晚;从诉讼机能看,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属于个案决定的衡平规则;从其适用逻辑看,举证责任倒置是在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无法适用时才予以适用的

3.特征:P89

①基本规范上的前置性

②倒置对象上的局部性待证事实上的相反性

③承担主体上的对换性

二.举证责任倒置与相邻概念的辨证关联P93-98

1.举证责任倒置和举证责任的转换:从理论上可以将两者的概念等同使用

2.举证责任倒置与举证责任转移:

举证责任转移是在举证责任既定的前提下因当事人举证行为而产生的具体的证明现象(详见P95)

3.举证责任倒置与举证责任免除:

举证责任免除指当事人对其诉辩请求所依赖的要件事实,仅需负主张责任而无需负举证责任

4.举证责任倒置与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推定

三.举证责任倒置的分类

第四章证明标准

第一节证明标准概述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及其与证明责任的关系

1.负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在诉讼的某个阶段达到了某个状态,这种由证据所形成的客观状态,称为证明程度。

2.理论上广泛用“证明标准”一语的原因P113

3.证明标准指证明主体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同时也是法官确定案件事实是否真实的标准,昭示着当事人的证明责任能否解除。

4.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联系和区别P115

二.诉讼法规定证明标准的意义P115(了解)

A.对事实认定者来说,证明标准是他决定具体事实能否认定的行为规范

B.对相对方当事人来说,证明标准对他也有同样的指针作用

1.举证行为究竟应当由双方当事人的哪一方事实,关键看双方当事人所举之证与证明标准之间的距离

2.证明标准的“双面性”和“三方性”

第二节我国关于证明标准的立法规定及其特点

一.立法规定

《刑事诉讼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第一百六十二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二.我国证明标准的特点

1.以客观真实为诉讼审判的最终追求,任何案件的事实如果没有达到客观真实程度,法官均不得作出有利于主张者的认定;

2.个案中的最低证明标准和最高证明要求是竞合的,客观真实既是诉讼制度所着力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法院解决任何具体案件的基本要求

3.客观真实是最高的证明标准

4.三大诉讼都实行相同的证明标准,即实行“一元化证明标准”

第三节关于证明标准的理论探讨P121

第四节英美诉讼法上的证明标准P125

第五章推定

第一节推定概述

一.推定的概念和特点(简答)

1.推定指事实裁判者依据法律规定或经验规则,从已知事实推断未知事实之存在,并允许当事人举证推翻的证明规则(基础事实--经验法则--结论事实)

2.特征:(简)

①在性质上,推定本身并非证据,而是一种法律所规定或认可的事实认定方法

②在适用上,推定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三个环节、两个阶段)

③在结果上,运用推定所认定的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拘束力的事实

④从功能上看,推定与证据不同,它不仅仅是一种认定事实的方法,而且还是举证责任的调节器(立法上的推定决定了举证责任的分配)P132

3.推定和拟制的区别P132

二.推定的意义

1.推定是一种便捷的事实认定方法

第一,推定规则体现了立法者的政策性选择,是一种克服人类认识能力的历史局限性的人为制度设计

第二,推定为查明未知事实设置了一种替代性方案,减轻了对特定待证事实的证明难度

2.推定具有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的法律功能

第一,对于主张适用推定的当事人而言,推定实质意义上意味着减轻了他的举证责任

第二,对于对方当事人而言,推定以为着举证责任的转换

第二节推定的分类P136

一.不可反驳的推定与可以反驳的推定

二.无需基础事实的推定与需要基础事实的推定

三.事实上的推定与法律上的推定

☆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1.根据《刑法》第39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若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则以非法所得论

2.精神正常之推定

3.死亡推定

4.有关证据的推定

综上,由于证据法的主要目的是确认案件事实的真实性,为法院判决提供事实方面的根据,所以证据法意义上的推定是指有关案件事实的推定,同时,证据法意义上推定严格地说,指可反驳的、推论的推定,包括法律上的推定和事实上的推定

第三节推定的适用

依据推定认定事实,必须具备的条件:

1.“基础事实已经得以确认”是适用推定的前提条件

2.“无反证推翻”是适用推定的必要条件

第六章司法认知(重要章节)

第一节司法认知的概述(简)

一.司法认知的概念:指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直接确认特定事实的真实性,及时平息没有合理根据的争议,从而提高诉讼效率的一种事实认定方法

①司法认知是一种事实认定方法;

②司法认知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认定方法P144

③司法认知的目的是提高诉讼效率:对法院来说,司法认知可以免除不必要的证据调查过程;对当事人来说,司法认知可以免除不必要的举证负担

1.我国关于“司法认知”的的相关规定:

①《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九条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二)自然规律及定理;

(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六)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前款(一)、(三)、(四)、(五)、(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②《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六十八条下列事实法庭可以直接认定: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二)自然规律及定理;

(三)按照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

(四)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

(五)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

前款(一)、(三)、(四)、(五)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六十九条原告确有证据证明被告持有的证据对原告有利,被告无正当事由拒不提供的,可以推定原告的主张成立。

二.司法认知的特征

①司法认知的主体限于法院(行政认知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行政认知在诉讼中没有最终的确定性,对法院没有约束力)

②司法认知的客体是特定的事实(法院只能对明显的事实或当事人不能提出合理争议的事实采取司法认知,而不得对需要进一步证明的、存在合理争议的事实采取司法认知。)

③司法认知是一种简便的事实认定方法

④司法认知减轻了一方当事人的证明责任

三.司法认知的种类(以英美为例):强制司法认知和任意司法认知P148

第二节司法认知的范围

一.司法认知的范围的涵义:指法院或可采取司法认知的事实的范围,具体表现为应当或可以采取司法认知的案件事实或证据事实的种类

法院只能对客观的、真实的、明确的事实采取司法认知,而不能对存在合理争议或不真实的事实采取司法认知

1.司法认知范围的确立标准:一是司法认知的事实必须是真实客观的事实;二是不存在合理的争议(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司法认知的范围具体表现为应当或者可以采取司法认知的证据事实或案件事实的种类。

确立司法认知范围的意义在于:保证法院能够正确应用司法认知;确立司法认知范围,有利于明确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范围。同时,司法认知的范围是对法院的制约,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

二.英美法系国家有关司法认知范围的理论

1.无争议的事实和有争议的事实:

我国学者认为:法院只能对明显的、不可争议的事实采取司法认知,对于存在合理争议的事实,法院不得采取司法认知,而需要运用证据通过法庭调查辩论的方式予以查明

2.本国法律和外国法律:

从维护我国司法主权的立场出发,外国法律对我国人民法院没有约束力,外国的法律是否存在、是否有效,对我国人民法院来说不是法律问题。人民法院在适用外国法律之前,首先应当进行严格的调查,确认外国法律的真实性,然后根据国际条约和管理及本国法律的规定来确认其适用性

3.法官个人的知识和经验

我国学者认为:法官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是法官个人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办案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具有不确定性,不可能采取司法认知

三.我国司法认知的范围:P156

①众所周知的事实;

②自然科学定律;

③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

④生效裁判、公证文书确认的事实和其他依法证明的事实

⑤当事人承认(或自认)的事实

⑥其他明显的、当事人不能提出合理争议的事实

第三节司法认知的规则

一.司法认知规则的涵义:指人民法院在采取司法认识时应当遵守的程序规则

程序规则是司法认知正确性的保障

程序规则是司法认知规范化的具体表现

二.司法认知规则的内容

①采取司法认知之前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

②采取司法认知时应当为不利于一方当事人提供反驳的机会

③人民法院依职权或申请采取司法认知

④司法认知应当采取裁定的方式

第二篇证据总论

第一章证据概述

第一节证据的概念与属性

一.证据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的证据要实现其证明功能许具备的基本特征

A.有一定的具体的存在形式,即以一定的形式客观存在

B.证据应与被证明的事实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它使得人们相信所需要证明的事实或主张是存在或不存在

诉讼中的证据:对诉讼案件事实的证明乃至最终的确认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的运用一般都有严格的规则和程序,是否采信也有相对统一的标准

有关诉讼证据的学说:P162原因说;方法说;证明说;两义说;反映说;信息说;多义说;统一说;事实说(我国)

1.证据材料:指当事人提供或法院收集到的欲用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诉讼证据来源于证据材料,即经过法定的程序由法院审查认定的并作为案件事实认定根据的证据材料就是诉讼证据。)

2.证据方法:指认定案件事实的人或物等客观对象。

3.证据资料:指法院通过调查证据方法而获得的有关案件事实的资料

4.证据能力,即证据资格,指作为法院认定事实或者作为判决根据的证据所须具备的资格或要件。

5.证据价值:即证明力、证据力。指证据资料对案件事实认定的影响力。

6.证据原因:指法院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是否属实形成心证的原因。

二.证据的属性

1.论述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P165(论述)

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三个,即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①诉讼证据的客观性(或真实性)指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是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它要求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应该是对案件客观情况的描述或真实情况的反映,而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主观一直为转移的,任何主观的猜想都不具有客观真实性,由此,主观的猜想不可以作为诉讼中的证据。

②诉讼证据的关联性(或相关性)指诉讼证据必须与待证的案件事实有内在的联系。证据的关联性要求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有联系,表现为该证据可以证实案件的全部或部分的存在与否;证据的关联性中的关联,包括能够证明案件事实存在的事实材料,也包括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不存在

证据的关联性中关联既包括事实材料与待证对象的直接联系,也包括事实材料与待证对象的间接联系。

③诉讼证据的合法性指诉讼证据应当依法定程序取得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诉讼证据的取得应当合法,否则,所取得的事实材料就不可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诉讼证据的形式应当合法。形式合法是指实体法要求某些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定形式的,作为整整这些法律行为的事实材料就应当具备这些法定形式。

2.我国对于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的认识

3.对诉讼证据客观性的认识P169

第一,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诉讼证据应当是客观存在的,表现为诉讼证据以一定的客观形式存在于世界上。

第二,诉讼证据作为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事实材料,在诉讼中要实现证明的目的,就应当是被人们在诉讼中所认识或掌握了的事实材料。

第三,诉讼证据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在诉讼实践中为司法机关所采用的证据就一定是纯客观的,同时一些具有客观性的事实材料也有可能最终没有被作为诉讼证据的使用。

诉讼证据的客观性要求有关的主体应当正确认识与案件相关的事实材料。

4.关于诉讼证据的关联性的几点注意

第一,从形式上推论,诉讼证据应当与案件之间有逻辑上的联系。

第二,从内容上看,诉讼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应当是能直接或间接说明案件的有关情况,而不论这种反映是内在的,还是本质上的或必然的

关于诉讼证据的合法性要求,其根据主要在于诉讼和判决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正当性等要求。第二节证据的种类和分类(详见第三篇)

一.证据的种类

1.证据的种类:指法律根据证据资料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对待证事实的证明作用方式而对证据所划分的类别。对于证据类别的理解,不能仅限于对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应当进一步了解各类证据对待证事实所起的证明作用方式。

我国对证据的种类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坚定结论、勘验笔录

刑事诉讼法: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和检查笔录

行政诉讼法:物证、书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①物证:指以自身的属性、特征或者存在状况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或痕迹等。物证的基本特征在于物证是以其客观存在的形态来证明案件的待证事实,具有较强的客观真实性。②书证:指以文字、符号、图案等记载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材料或者其他材料。书证的外在载体形式一般是各种书面文件或纸制的文字材料。

判断某一证据是否是书证,要看这些载体所记载的内容或所表达的思想是否与案件的事实有关。

③视听资料:指以录音或录象资料储存的音像信息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有以下主要特征:动态直观性、高度科技性、高度准确性。

④证人证言:指当事人之外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人向司法机关就自己知道的案件事实所作的客观陈述。(证人具有不可替代性)

⑤鉴定结论: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案件中的有关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分析所作出的结论。一般有文书鉴定、印章鉴定、笔记鉴定、医学鉴定、工程造价鉴定等。鉴定应当以案件材料为基础,鉴定结论所涉及的问题应当是案件的有关事实而不应当涉及案件的法律问题。

⑥当事人陈述: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当事人陈述;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⑦笔录:包括勘验笔录、检查笔录和现场笔录等

二.证据的分类

①本证和反证

②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

③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④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了解一下各国关于证据种类与分类的介绍P178

第二章证据规则(重要章节)

第一节证据规则的概述

一.证据规则的概念

1.证据规则是有关证据资格和证明力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证据规则着重从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的角度调整证据资格和证明力,明确定案证据和一般证据材料的界限证明规则着重调整取证、举证、质证、认证等证明行为。

3.证据规则与证明规则的联系和区别:(简答)P184

联系:互为构成要素;相互包含;相互支撑;

区别:

①在证据法体系中的地位:证据规则是证据法的核心领袖。证明规则是证据法与实体法、程序法的交叉领域。

②在划分分支证据法领域方面的作用:在证据规则方面,刑事、民事和行政等但大分支证据法的共同性多于差异性。在证明规则方面,三大分支证据法的差异性多于共同性。

③在区分证据制度种类方面的作用:神示证据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比较注重证明力,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却将证明力的衡量和取舍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注意一下“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

二.证据规则的构成:由证据资格规则和证明力规则组成

1.证据资格规则(即证据能力):指什么样的事实材料可以作为证据,主要作用是区分定案证据和一般证据材料,为证明主体和审判法官从证据材料中筛选出定案证据提供法定标准

2.我国现行法律关于证据资格规则的内容P185

①有关证据形成或种类的证据规则

我国三大诉讼法有关证据种类的规定是证据种类规则的基础。明确划分证据种类的主要作用是根据不同证据形式的特点,分别确立相应的特殊规则

②证据属性的证据规则: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等属性是质证和认证的实质标准P186

3.证明力规则

证明力指可以用来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在证明案件事实方面能够起多大的作用。主要作用是区分不同证据的证明力大小和优先性

证据资格和证明力的联系和区别:证据资格是证明力的前提,没有证据资格的事实材料不能用来定案,即使它有很大的证明力。但是两者之间存在实质性的区别,证据资格是证据的“质”,是法定的门槛;证明力是证据的“量”,是审判人员裁量的刻度表。有证据资格的证据材料在证明力大小方面存在着不同。

4.我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关于证明力规则的规定:P188

①证明力有无规则

②证明力大小规则

③证明力优先规则

第二节证据排除规则(重点)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意见证据排除规则、关联性排除规则、证据失效排除规则、连贯性排除规则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指除非法定例外,法官不得将非法证据作为定案根据,应当予以排除(重点)

1.基本内容:P188--192

(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非法”包括以下内容(但不限于):违反现行法律规范和公序良俗

①不符合法定证据形式

②不符合法定来源

③公安司法机关取证违法

④个人取证违法:公民为了繁育他人违法侵害行为而制作证据材料的,只要不超过必要的限度,即属于合法取证

(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证据”:应当是非法的结果;经权衡或补正,非法证据材料违法性消除或采纳,属于证据;同时可以是任何证据种类(实物或言词)

(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排除:

①指非法证据不得作为不利于当事人的证据;

②当事人有权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主张;(及时--在生效裁判作出之前)

③法官有义务依职权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即使当事人没有提出排除主张,也用进行中立的审查

(4)“例外“:并非一切非法的证据材料都需要排除(美国为例)

①善意的例外

②最终必然发现的例外

③在国外取得的证据材料(非法--合法)

④“非法证据”可用于追究非法取证者或伪证者的法律责任

(5)“毒树之果”:P190

2.我国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法律规则(论述·我国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规定和漏洞)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61条:“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司法解释在区分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基础上,一方面明确规定非法言词证据一律排除;同时对于实物证据不做规定,则言外之意是司法机关可以衡量采纳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六十五条:审判人员对单一证据可以从下列方面进行审核认定:(一)证据是否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二)证据与本案事实是否相关;

(三)证据的形式、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四)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

(五)证人或者提供证据的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

第六十八条: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五十七条:下列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一)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二)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三)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四)当事人无正当事由超出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

(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证据材料;

(六)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七)被当事人或者他人进行技术处理而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材料;

(八)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九)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第五十八条: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我国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所存在的漏洞:P192

①没有规定非法证据的认定程序,包括主体、时间、决定方式等

②没有规定公安司法人员在审查时的考虑因素,非法证据取舍的裁量权缺乏法律约束。(两利相全取其重,两害相侵取其轻)

③需要考虑的因素:

证据材料的证明价值和重要性

取证行为违法的严重程度,其中尤其是否侵害公民基本权利

合法取证的困难和成本

违法的取证行为是否已经通过复议、诉讼等途径得到纠正

司法的公正性和威严

防治违法取证的社会效果

证据材料本身的物质属性,违法取证对其客观性的影响程度

二.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指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审判机关不得将传闻证据作为定案根据。

1.传闻证据指出庭作证的证人以外的人在本案法庭之外作出的陈述,而在法庭之内作为证据来证明该证据所涉及事实的真实性。

2.特征:

①提供传闻证据的主体是证人

②传闻证据的表现方式多样

③传闻证据是他人在本案法庭之外作出的,而由出庭作证的证人向法庭转述

④传闻证据是作为证据来证明其本身所涉及事实的真实性

2.“传闻证据排除原则”的例外:(英、美)P194-196

普通法规定的例外:情况证据、死者生前所作的陈述(四种情况下可采纳)、公共文件

制定法规定的例外:视听资料和学术论文

3.历史发展P196

4.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历史发展启示P198

①诉讼职能划分是传闻证据规则产生的前提

②对抗式审判制度是传闻证据规则得以确立、丰富和发展的动力

③传闻证据本身的缺陷是传闻证据规则产生的直接原因。采纳传闻证据所失去的司法利益大于所得到的司法利益,这是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产生的直接原因

④直接言词原则是传闻证据规则的核心思想

5.我国现行法律对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局部规定)

①定案证据必须经法庭质证的原则

证据必须在法庭上出示,经当事人质证。例外--在证据交换时经过当事人双方认可,记录在卷,并经审判人员在法庭上说明,当事人没有异议的,无需质证

②证人出庭作证的原则(存在大量例外)

6.我国关于“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完善:P200

①将直接言词原则确立为证据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应当遵循直接和言词的要求

②确立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作为直接言词原则的配套措施

③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配套措施

三.意见证据排除规则:指证人只能就案件事实作出客观陈述,除非法定例外,证人有关事实意见、推测或结论应当排除。

1.原因:证人的专业知识局限和证明职能的划分

2.我国关于该规则的规定:

①证人应当客观陈述事实,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评论性的语言

②禁止诱导性询问

3.英美国对于该规则的两个例外:

①不可能以其他方式表达的例外

②专家证言

四.关联性排除规则:指与本案无关的证据材料不得作为定案根据P202

可分成两个层面,一是总则层面,即适用于各个证明利于的一般关联性规则,二是分则层面,即分别适用与刑事、民事、行政诉讼证据领域的特殊关联性。我们这里主要是研究前者。总则层面的证据关联性规则主要是消极性的排除规则和积极性的确认规则,具体如下:P201

①因没有关联性而排除

②因利益衡量而排除

③品格证据的排除。在关联性可以确定的情况下,品格证据材料可以作为只能证据采纳

④因不存在合理的证明性而排除(证据关联性的合理性要求):

A.事后采取补救行为证据的排除;

B.支付医疗费和其他类似费用证据的排除;

C.责任保险证据的排除

⑤习惯保险证据的排除

⑥取证的关联性限制

⑦举证的关联性限制

五.证据失效排除规则:指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遵守举证期限,致使有关证据材料被排除的规则

1.我国关于该原则的有关规定P204

①排除原则的确立

②正当理由的例外:P205

六.连贯性排除规则:指证据的本体或状态在整个证明过程中应当保持一致,不能发生变化,否则应当予以排除。

包括:程序的连贯性、来源的连贯性、本体的连贯性、状态的连贯性、内容的连贯性

证据的连贯性没有证明,视为没有连贯性,产生以下后果:丧失证据资格;证明力降低,经其他证据补强,才可以作为定案根据。

第三节证明力规则

一.证明力有无规则:指关于证据是否具有证明力并且予以确认的规则

1.证据是否具有证明力受证据属性的影响;但有时候,即使具有证据资格,证据材料是否具有证明力仍难以确定:

①根据“认可”来确认证据的证明力

②根据“异议”来确认证据的证明力

2.有关证据证明力有无的规则,最重要的是补强证据规则,即只在其他证据左证的情况下,特定证据材料才能作为定案根据。

3.英美法系国家:剩余规则和数量规则

4.我国现行法律关于补强规则的相关规定:

①口供的补强

②证人证言的补强

③视听资料的补强

④复制件、复制品证据的补强

⑤经改动的证据材料的补强

5.适用补强规则的条件:

①被补强证据材料的合法性和关联性已经确定;

②被补强证据材料的真实性难以确定;

③法庭质证;

二.证明力大小规则:一是本证与反证的证明力同等;二是本证与反证的证明力有大小之分

1.适用证明力大小规则的条件:不同证据的证明力之间具有可比性,即:同一案件事实有不同的证据证明;证明同一案件事实的证据都具有证明力

2.我国关于证明力大小的规定:

①证明力大小的具体情形:

A.公文书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B.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C.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D.没有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的证明力一般大于有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

E.由法定主体按照法定程序制作的证据的证明力优于其他同类证据

F.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优于不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G.多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孤证

②证明力大小的法律后果:证明里大的证据在采信方面具有优先性,审判机关应当优先采信证明力大的证据

③不能确定证据证明力大小的后果:法院应当根据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作出裁判

三.证明力优先原则:指确定不同证据的采信顺序的个规则。有两种情形:证明力大小优先;同等证明力优先

1.根据证明力优先规则没有被采信的证据,只是实际上没有作为定案的证据采用

2.证明力优先规则的主要目的是简化证明过程,避免毫无意义的重复

3.证明力优先规则的典型是最佳证据规则,即在同等证明力的情况下,原件、原物的证明里优于其复制件、复制品

4.最佳证据规则只是确立原始实物证据与其派生证据证明力先后顺序的证据规则,并不以为着原件、原物是本案所有证据中最好的证据

5.我国关于最佳证据规则的法律规定:举证、质证、认证

第三章证据法的调查收集

第一节证据的调查收集概述

一.调查收集证据指证明主体及法院依法调取证据材料的活动。

特征:

①主体(两类)--公安司法机关;当事人和律师

两类主体的区别:性质不同;方法不同;范围不同;依据不同;P212(选、简)

②客体--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事实材料、证据材料、证据)

诉讼证据和证据材料的区别和联系(简)P214

区别:是否经过质证和认证;是否用于定案的根据

联系:证据材料是诉讼证据的来源,诉讼证据是从证据材料中提炼出来的精华;证据材料是诉讼证据的保障。

③行为--包括证明主体及法院提供、制作、固定或获取证据材料的活动。

证据的调查收集和审查判断的联系和区别:(简)P216

联系:调查取证需要以审查判断为指引,而审查判断证据则一调查取证为基础

区别:目的不同;程序不同;效力不同;

④依法--证明主体及法院调查收集证据材料必须按照法定范围、程序和方法进行。

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依法”的有关规定:主体、方法、程序、违法取证的后果、人民法院调查取证P217

二.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指人民法院依职权或应申请,向有关组织或个人调取证据材料

1.人民法院的调查职能由原先的积极全面原则逐步转变为消极补充的原则的理论依据:

①司法工整和司法效率的平衡

②审判职能的合理定位

2.根据现行法律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调查去正应当遵循如下规则:

(1)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范围: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涉及诉讼程序事项的事实;情况紧急,需要依职权进行证据保全的事项

(2)应申请调查取证的范围和程序:人民法院只能应当事人申请来调查取证。这方面的证明规则有:

①证据调查申请的告知

②当事人提出申请的条件:当事人客观上不能收集的证据材料,可申请人民法院调取

☆造成“客观上不能”的情形:

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档案材料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

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材料

③当事人提出申请的期限和方式

④人民法院驳回申请的复议(3日内提出复议,5日内作出答复)

3.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程序

①最佳证据规则

②制作笔录

4.取证方法:委托鉴定、勘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制作摘录

三.律师收集证据:取证权

1.不宜赋予代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取证权的原因P223

2.取证的方法:询问;查阅和复制司法机关的案卷材料;调取实物证据;申请调查取证

制作视听资料或电子数据资料;委托鉴定

3.辩护律师取证的原则

①有利于被告人

律师区别对待调取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材料的情况的处理:P223(选)

②保守职业秘密

第二节调查收集证据的要求和方法

一.调查收集证据的要求:指证明主体及法院在调取证据材料时应当遵循的技术性规则

①迅速、及时;②客观、全面;③深入、细致;④应用科学技术设备;⑤相信和依靠群众;

二.调查收集证据的步骤:

①分析现有证据材料;

②明确调查任务;

③拟定调查提纲;

④发现和提取证据材料;P228

⑤妥善保管证据材料

三.调查收集证据的方法

询问、讯问、辨认、勘验、检查搜查、鉴定、侦查实验

1.“陷阱取证”:有两种情况:

①是侦查机关实施的诱惑性侦察;(“诱惑性侦查”:作为打击犯罪、调取证据的一种手段,可以采取诱惑性侦查,但必须掌握适当的“度”,即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和热点、打击犯罪的难度等因素,必须是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

②是当事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或目的,在与侵害人进行一般的

业务交往活动中收集证据材料。(是受害人自我保护、自力救济的一种合理方法,因为,违法行为不受秘密权或隐私权的保护。违法行为也不受诚信原则的保护;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受害人有权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护自己,包括受害人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或目的。同时,打击违法行为的必要性也使它具有合法性。)

四.证据保全: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法院等应申请或依职权采取措施固定该证据。

1.主体--法院

公证是证据保全的一种有效方式,公正机构是实施证据保全的主体之一,经公证保全的证据具有证明力方面的优先性。

2.证据保全以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为条件:(证据有灭失的可能;证据有难以取得的情况;证据保全可以依职权或申请采取)

3.证据保全的种类:诉前证据保全(主要包括公证机构采取的证据保全)和诉讼过程中的证据保全(包括刑事自诉中的证据保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保全、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保全)

4.证据保全的申请:公证机构采取的证据保全,以当事人的委托为前提。(申请书--48小时内决定--复议一次)

5.证据保全措施:

证人证言--采取询问、录音、录象等

物证--制作勘验笔录或拍照、录象、提取原物

书证--拍照、复制、制作节录本

6.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错误的,应当赔偿损失;法院违法实施保全措施的,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第四章质证和证据的审查判断

第一节质证(重点章节)

一.质证的概念:指在审判人员主持下,公诉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按照法定程序,针对证据材料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进行展示、说服、质疑和反驳的证明行为。“质”具有明显的对抗性。

1.主体:包括公诉人、被害人、被告人、辩护人、自诉人及其代理人;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2.客体:即质证的对象是本案所有证据材料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

(1)例外:当事人在证据交换程序中认可的事项;因举证期限届满而被排除的证据材料;禁止重复质证

(2)实物证据的质证

(3)新证据材料的质证

(4)证据材料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

二.质证的程序、方法和效果

1.质证的程序:法官的具体职能:阐明、安排、控制;

2.质证程序的一般原则:公开性、直接性、言词性、对抗性、灵活性

3.质证的步骤:

4.质证的方法:一证一质;分类质证;综合质证

质证的法律效果:质证是法官认定证据的前置程序

当事人参与权的保障

违法的_后货未经质证或违反质证程序规定采纳证据的,构成违反法定程序

第二节证据的审查判断(简·论)

一.审查判断证据:指审判人员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甄别证据材料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笔记]证据法学案例分析题

[笔记]证据法学案例分析题 (2011) 三、(本题22分) 案情:2010年10月2日午夜,A市某区公安人员在辖区内巡逻时,发现路边停靠的一辆轿车内坐着三个年轻人(朱某、尤某、何某)行迹可疑,即上前盘查。经查,在该车后备箱中发现盗窃机动车工具,遂将三人带回区公安分局进一步审查。案件侦查终结后,区检察院向区法院提起公诉。 (证据)朱某——在侦查中供称,其作案方式是3人乘坐尤某的汽车在街上寻找作案目标,确定目标后由朱某、何某下车盗窃,得手后共同分赃。作案过程由尤某策划、指挥。在法庭调查中承认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但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尤某——在侦查中与朱某供述基本相同,但不承认作案由自己策划、指挥。在法庭调查中翻供,不承认参与盗窃机动车的犯罪,声称对朱某盗窃机动车毫不知情,并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何某——始终否认参与犯罪。声称被抓获当天从C市老家来A市玩,与原先偶然认识的朱某、尤某一起吃完晚饭后坐在车里闲聊,才被公安机关抓获。声称以前从没有与A市的朱某、尤某共同盗窃,并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公安机关——在朱某、尤某供述的十几起案件中核实认定了A市发生的3起案件,并依循线索找到被害人,取得当初报案材料和被害人陈述。调取到某一案发地录像,显示朱某、尤某盗窃汽车经过。根据朱某、尤某在侦查阶段的供述,认定何某在2010年3月19日参与一起盗窃机动车案件。 何某辩护人——称在案卷材料中看到朱某、尤某、何某受伤后包有纱布的照片,并提供4份书面材料:(1)何某父亲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19日前后,何某

因打架被当地公安机关告知在家等候处理,不得外出。何某未离开C市;(2)2010年4月5日,公安机关发出的行政处罚通知书;(3)C市某机关工作人员赵某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19日案发前后,经常与何某在一起打牌,何某随叫随到,期间未离开C市;(4)何某女友范某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期间,何某一直在家,偶尔与朋友打牌,未离开C市。 (法庭审判)庭审中,3名被告人均称受到侦查人员刑讯。辩护人提出,在案卷材料中看到朱某、尤某、何某受伤后包有纱布的照片,被告人供述系通过刑讯逼供取得,属于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要求法庭调查。公诉人反驳,被告人受伤系因抓捕时3人有逃跑和反抗行为造成,与讯问无关,但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法庭认为,辩护人意见没有足够根据,即开始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 法庭调查中,根据朱某供述,认定尤某为策划、指挥者,系主犯。 审理中,何某辩护人向法庭提供了证明何某没有作案时间的4份书面材料。法庭认为,公诉方提供的有罪证据确实充分,辩护人提供的材料不足以充分证明何某在案发时没有来过A市,且材料不具有关联性,不予采纳。 最后,法院采纳在侦查中朱某、尤某的供述笔录、被害人陈述、报案材料、监控录像作为定案根据,认定尤某、朱某、何某构成盗窃罪(尤某为主犯),分别判处有期徒刑9年、5年和3年。 问题: 1(法院对于辩护人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如法院对证据合法性有疑问,应当如何进行调查, 3(法院对尤某的犯罪事实的认定是否已经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为什么, 4(现有证据能否证明何某构成犯罪,为什么,

2008年1月试题证据法学试卷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证据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使用“测谎仪”来审查被告人口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谎仪的测试结果是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 B.测谎仪技术在我国仅仅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还没有进入实际应用 C.测谎仪的测试结果,本质上是一种鉴定结论 D.测谎仪的测试结果可以成为侦查的向导,但不宜作为定案的根据 2.下列关于质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已经经过法庭质证的证据材料,一律不得再次举行质证 B.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在证据交换程序中认可的证据,通常无需质证 C.质证是法官的权力 D.质证只针对言词证据,不针对实物证据 3.下列关于证据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证据法受宪法指导并将其有关诉讼证明的规范具体化 B.证据法保障当事人的上诉权 C.在英美法系,证据法的具体规则一般规定在诉讼法典中 D.证据法与实体法之间不存在着密切关系 4.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的原因不包括 ...() A.证据距离 B.举证能力强弱 C.认识的相对性 D.盖然性标准 5.关于证据种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据种类是法律根据证据资料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对待证事实的证明作用方式而对证据所划分的类别 B.我国现行的三大诉讼法对证据种类的规定是完全不同的 1

C.勘验笔录是刑事诉讼法中特有的证据种类 D.证人证言是指所有了解案情的人向司法机关就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 6.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调查取证的范围不包括 ...() A.涉及诉讼程序事项的事实 B.涉及当事人重大利益的事实 C.情况紧急,需要依职权进行证据保全的事项 D.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 7.下列符合我国判断证据证明力大小的基本规则的是() A.实物证据的证明力大于言词证据 B.经过宣誓的证言的证明力一般大于未经宣誓的证言 C.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直接证据 D.公文书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8.下列说法中,符合意见证据排除规则的是() A.除非法定例外,证人有关事实的意见、推测或者结论应被排除 B.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只能就案件事实作出客观陈述 C.法官在审理中应当中立地听取双方意见,不得随意发表评论 D.专家证言应被排除 9.在一起贩毒案件的侦破中,公安干警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搜身,发现两包十克重的高纯度海洛因,这种调查收集物证的方法属于() A.勘验 B.检查 C.搜查 D.扣押 10.下列做法,违反 ..证人作证程序的是() A.为保证能够及时通知证人出庭,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证人出庭作证 B.为保证庭审的严肃性,证人出庭后,审判长对证人的身份进行核实 C.为维护证人合法权利,审判长在证人出庭后向他告知证人权利义务 D.为保证证人更好的发挥作用,法官安排证人全程旁听庭审 11.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 2

10月全国自考证据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证据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承认的方式为标准,可以将当事人的承认分为() A.对案件事实的承认和对诉讼请求的承认 B.明示承认与默示承认 C.全部承认与部分承认 D.诉讼上的承认与诉讼外的承认 2.我国民诉法第68条中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这一规定属于()A.意见证据规则B.最佳证据规则 C.传闻证据排除规则D.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3.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诉讼法的证明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三大诉讼法有各自不同的证明标准 B.我国三大诉讼法的证明标准相同 C.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高于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 D.我国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相同,而高于民事诉讼法 4.以笔录的制作主体为标准,可以将笔录分为() A.刑事诉讼笔录、民事诉讼笔录、行政诉讼笔录和行政程序中的听证笔录 B.公安机关的笔录、检察机关的笔录、审判机关的笔录和行政机关的笔录 C.庭上笔录和庭外笔录 D.证据笔录与非证据笔录 5.以发现物证的感官为标准,可以将物证分为() A.特征物证、属性物证和状况物证 B.宏观物证、常态物证和微量物证 C.固体物证、液体物证、气体物证和无体物证 D.视觉物证、触觉物证、嗅觉物证和听觉物证 6.司法认知的目的是() A.提高诉讼效率B.证明案件事实 C.解除当事人的举证责任D.在当事人之间分配和转移举证责任 1

证据学期末复习指导案例题参考答案

《证据学期末复习指导》 案例题参考答案 1.甲地A公司将3辆进口车卖给乙地B公司,B公司将汽车运回期间受到乙地工商局查处。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口汽车证明,B公司无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没收3辆汽车。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 诉讼。请问:下列哪一内容是本案受理法院的主要审查对象(D) A .辆汽车的性质 B.公司销售行为的合法性 公司购买行为的合法性 D.工商局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2.在一行政诉讼案中,被告方某行政机关委托刘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刘律师为使案件胜诉,诉讼期 间调查收集了充分的证据材料。请问:下列关于刘律师做法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C) A.合适,因为刘律师有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B.合适,因为刘律师需要代为承担举证责任 C.不合适,因为刘律师无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D.不合适,因为刘律师的调查未经人民法院同意 3.某市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该市教育局主管招生工作的王某受贿案的过程中,除发现王某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外,还发现王某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根据以上情况,请问:指控王某犯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首先应当承担证明其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的证明责任的,是哪些机关或人员 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的例外,是涉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刑法第395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根据这一规定,对于此类案件,首先承担证明责任的仍然是控诉方,当控诉方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时,证明责任即转移到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身上,它必须说明或者证明差额部分的来源是合法的,若不能说明或证明,差额部分即以非法所得论。

全国自考《证据法学》考前试题和答案00229复习课程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证据法学》考前试题和答案002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下列关于众所周知的事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众所周知的地域范围至少应当与受诉法院地域管辖的范围相一致 B.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为一定地域或领域内大多数人所知晓的事实 C. 众所周知的事实通常无需证据证明而可以直接作为法院判决的根据 D. 当事人不得提供反证推翻众所周知的事实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行政处罚决定书属于【】 A. 公文书证 B. 私文书证 C. 公证文书 D. 符号书证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下列有关证据保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证据保全是以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为前提条件 B. 证据保全可应申请采取,法院也可依职权主动采取 C. 证据保全可分为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和诉讼中的证据保全 D. 法院一般应主动采取诉讼前的证据保全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该条规定确立了【】 A. 意见证据规划 B. 相关证据规则 C. 最佳证据规则 D. 补强证据规则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盖然性优势的证明标准【】 A. 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标准 B. 是英美法系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标准 C. 是双方当事人举证在证明力上的比较标准 D. 是当事人双方举证在数量上的比较标准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下列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不存在任何例外 B.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主要是书证、物证和证人证言等 C.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纠正违法行为 D.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适用于刑事诉讼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在审查判断证据的各种方法中,甄别法是指【】 A. 对证据逐一进行个别审查的方法 B. 对两个以上的证据进行比较,寻找其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方法 C. 将若干个证据所反映的事实联系起来考察,确定它们相互之间是否相互呼应、协调一致的方法 D. 执法人员组织有关的人员对有关的物品、人身和场所进行识别的方法

证据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证据法为法院裁判提供正当的根据 B.证据法受宪法指导并将其有关诉讼证明的规范具体化 C.证据法是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证据法与实体法之间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出明确规定,法官只依据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 B )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3.诉讼证明行为不包括( D ) A.提供证据 B.调查收集证据 C.审查证据 D.提起诉讼 4.下列不属于我国司法认知范围的是( A ) A.外国法律 B.当事人承认的事实 C.众所周知的事实 D.自然科学公理和定律 5."公证文书效力推定"是( A ) A.法定证据法则 B.不可反驳的法律推定 C.直接推定 D.推测 6.关于程序法事实是否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正确的说法是( B ) A.程序法事实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 B.程序法事实不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 C.广义上的证明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 D.证明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但举证责任仅仅涉及实体法上的事实 7.不属于诉讼证据基本特征的是( B ) A.客观性 B.科学性 C.关联性 D.合法性 8.下列有关证据种类的正确说法是( A ) A.证据种类是指法律规定的表现各待证事实的证据资料的各种外在形式 B.被害人陈述是民事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 C.现场笔录是刑事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 D.证据种类是法律从内容上对诉讼证据的划分 9.根据证据的来源,可将诉讼证据分为( D ) A.本证和反证 B.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C.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D.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10.根据证据是否能够单位证明__A__为标准,可以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A.主要案件事实 B.次要案件事实 C.一般案件事实 D.全部案件事实 11.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相比,行政诉讼特有的法定证据种类是( D ) A.视听资料 B.勘验笔录 C.鉴定结论 D.现场笔录 12.债权人甲以买卖合同书证明他与债务人乙之间存在买卖法律关系,此买卖合同书属于 ( D ) A.间接证据 B.物证 C.反证 D.书证 13.物证的根本特征是( B ) A.以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证明案件事实

证据法学案例分析题参考

证据法学案例分析题参考: 08年案情:肖某是甲公司的一名职员,在2006年12月17日出差时不慎摔伤,住院治疗两个多月,花费医疗费若干。甲公司认为,肖某伤后留下残疾已不适合从事原岗位的工作,于2007年4月9日解除了与肖某的劳动合同。因与公司协商无果,肖某最终于2007年11月27日向甲公司所在地的某省A市B区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安排其工作、支付其住院期间的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住院期间公司减发的工资、公司2006年三季度优秀员工奖奖金等共计3.6万元。 B区法院受理了此案。之后,肖某向与其同住一小区的B区法院法官赵某进行咨询。赵某对案件谈了几点意见,同时为肖某推荐律师李某作为其诉讼代理人,并向肖某提供了本案承办法官刘某的手机号码。肖某的律师李某联系了承办法官刘某。刘某在居住的小区花园,听取了李某对案件的法律观点,并表示其一定会依法审理此案。两天后,肖某来到法院找刘某说明案件的其他情况,刘某在法院的谈话室接待了肖某,并让书记员对他们的谈话内容进行了记录。 本案经审理,一审判决甲公司继续履行合同,支付相关费用;肖某以各项费用判决数额偏低为由提起上诉。二审开庭审理时,由于一名合议庭成员突发急病住院,法院安排法官周某临时代替其参加庭审。在二审审理中,肖某提出了先予执行的申请。2008年5月12日,二审法院对该案作出了终审判决,该判决由原合议庭成员署名。履行期届满后,甲公司未履行判决书中确定的义务。肖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甲公司则向法院申请再审。 1.纠纷发生后,肖某与甲公司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 和解;向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2.诉讼中,肖某与甲公司分别应当对本案哪些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肖某应当对以下事实承担举证责任:①与甲公司存在劳动合同关系;②其受伤属工伤的事实; ③各项损失的事实;④未支付全额工资和奖金的事实。 甲公司应当对以下事实承担举证责任:①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②减少肖某住院期间工资报酬的事实。 3.二审中,肖某依法可以对哪些请求事项申请先予执行?对该申请应当由哪个法院审查作出先予执行的裁定?该裁定应当由哪个法院执行? 肖某依法可以对医疗费,住院期间的工资申请先予执行;肖某应当向二审法院申请;先予执行的裁定应当由B区法院执行。 4.若执行中甲公司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法院可以采取哪些与金钱相关的执行措施?对甲公司及其负责人可以采取哪些强制措施? ①法院可采取以下与金钱有关的执行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强制被执行人加倍支付迟延履行债务的利息。 ②法院可对甲公司采取罚款的强制措施;对甲公司的负责人可采取罚款\拘留\的强制措施。 5.根据案情,甲公司可以根据何种理由申请再审?可以向何法院申请再审?甲公司申请再审时,已经开始的执行程序如何处理? 甲公司可以二审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为由申请再审;可以向某省高级法院申请再审;执行程序继续进行。 6.本案中,有关法官的哪些行为违反了法官职业道德? 法官赵某向当事人泄露承办人信息;向当事人就法院未决案件提供法律咨询;法官赵某提出法律意见;法官刘某在居住的小区花园私下会见原告肖某的代理人。 11年案情:案情:2010年10月2日午夜,A市某区公安人员在辖区内巡逻时,发现路边停靠的一辆轿车内坐着三个年轻人(朱某、尤某、何某)行迹可疑,即上前盘查。经查,在该车后备箱中发现盗窃机动车工具,遂将三人带回区公安分局进一步审查。案件侦查终结后,

2014年7月中央电大法学本科《证据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4年7月中央电大法学本科《证据学》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诉讼证据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的关系,可将诉讼证据分为( )。D.本证和反证 2.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即可信性、可靠性、可采性被称为( )。B.证明力 3.甲、乙二人共同犯有盗窃罪,在审理的过程中,甲在供述了盗窃罪行后,又揭发了乙还曾独自实施过强奸犯罪。甲对乙强奸犯罪的揭发属于( )。D.证人证言 4.凡是未经查证属实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各种证据形式,统统称为()。A.证据材料 5.公安机关在侦查王某盗窃罪时,收集到下列证据,其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 D.王某承认盗窃的供述 6.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直接确认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定的事实,这被称之为( )。D.司法认知 7.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中,执法人员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和指挥了解该事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特定的案件事实或者证据事实进行互相询问、反驳和辩论的方法称为( )。C.对质8.两大法系关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表述是相同的,都使用( )。D.盖然性的优势 9.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证明制度是( )。A.神示证明制度 10.下列关于证人和证人证言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可以作为证人二、多项选择题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司法认知的范围的有()。 A.众所周知的事实 B.生效裁判确认的事实C.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 12.大陆法系国家对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立法表述是()。 B.高度的盖然性 C.盖然性的优势 13.下列关于书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书证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属、石块、竹木、布帛等 B.书证记载的方式可以是手书、印刷、打印、雕刻等 D.书证记载的内容是可供人们认知和了解的14.关于言词证据的表述,正确的有( )。A.可能是直接证据,也可能是间接证据 B.与实物证据相对应 C.是指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 15.根据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直接言词原则应当 具有如下内容( )。 A.法庭审判应贯彻“在场原则” B.在法庭审理中,所有提供言词证据的证人、鉴定人、必须出庭作证 C.法官对证据的调查和采纳必须亲自进行 16.下列有关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表述中,正确的 有( )。 A.在公诉案件中,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 B.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 C.公安机关也要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 17.下列关于证据规则的法律属性,正确的是()。 C.证据规则是程序法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D.证据规则具有强制的效力 18.法院在一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根据原告提供 的借条原件确认了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借贷关系,从而作出了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该借条属于()。A.直接证据C.原始证据 D.实物证据 19.某公安机关通过小区内的闭路监视系统破获一 盗窃团伙,收缴赃款10万元,缴获大量金戒指、金项链、空白光盘等赃物。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现金、金项链、金戒指等属于物证 B.空白光盘属于物证 C.小区内监视系统拍摄的录像带属于视听资料 20.下列各项证据中,属于实物证据的有( )。 A.杀人凶器 B.诈骗犯罪所得的赃款 C.盗窃现场留下的撬压痕迹 D.将犯罪过程详细记录下来的录像带 21.王某对公安机关讲了他亲眼目睹被告人打伤被 害人的经过,王某向公安机关所作的陈述属于()。 A.直接证据C.原始证据 22.下列选项中,不能够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 据的有( )。 A.原告陈某向法院提交的其采用偷录方法录下的用以证明被告刘某欠其5000元人民币的录音带,该录音带部分关键词的录音听不清楚 B.被告人杨某的妻子胡某向法院作出的有利于被告人杨某的证言 C.王某因重病住院未能出庭,而以书面形式向法庭提供的证言 D.原告提出的字迹清晰的合同文书复印件,但是该合同文本的原件已经丢失,且被告不承认其与原告存在有该合同关系 23.下列人员中,可以成为证人的有( )。 A.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非当事人 1

证据法选择题及答案

1.在诉讼地位方面,鉴定人属于()A.诉讼参加人 B.诉讼参与人 C.诉讼主体 D.案外人 2.有权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是() A.代理律师 B.辩护律师 C.被害人 D.承办案件的司法人员 3.笔录的制作主体是() A.执法人员 B.代理律师 C.辩护律师 D.当事人 4.在刑事诉讼中自诉人的陈述属于() A.犯罪嫌疑人陈述 B.被害人陈述 C.证人证言 D.独立的证据种类

5.将当事人和鉴定人纳入证人范畴的国家是() A.中国 B.英美法系国家 C.大陆法系国家 D.日本 6.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 A.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B.排除合理怀疑 C.优势证据 D.合理可能性 7.推定有利于() A.法院审判 B.证人作证 C.审查判断证据 D.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8.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无罪推定的规定是() A.在没有作出有罪判决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被称为罪犯 B.被控告犯有罪行的每一个人,要根据法律来证实有罪

C.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D.未经人民法院正式审判,任何人都不能被认定为犯罪人并受到刑事惩罚 9.司法认知的目的是() A.提高诉讼效率 B.证明案件事实 C.解除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D.在当事人之间分配和转移举证责任 10.传闻证据是指() A.当事人在本案法庭审理之外作出的用来证明其本身所主张的事实的各种陈述B.证人在本案法庭审理之外作出的用来证明其本身所主张的事实的各种陈述C.证人在本案法庭审理过程中作出的用来证明其本身所主张的事实的各种陈述D.当事人在本案法庭审理过程中作出的用来证明其本身所主张的事实的各种陈述 11.最佳证据规则的含义是指()

证据法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1?证据法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1、某村村民李某与邻村村民赵某为争一头母猪诉至法院。李某在诉状中称我家养的一头黑色母猪于2003年10月15日丢失丢失前未配种。丢失后我向派出所报了案。2004年2月12日听说县水泥库旁有一头黑色母猪我前去看果然有一头母猪带四个猪崽2白1黑1花。我确认这就是我家丢失的那只就赶了回去。第三天赵某带人来我家说这头母猪是他的强行将猪赶走。为此我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确认我对这头母猪的所有权并判令赵某立即归还我家的母猪。审理中李某提出以下证据一母猪是2000年在镇上赶集时买的。二母猪因咬伤自家的小鸡被我用木棒将后腿打坏了留有白印。三邻居刘某证实2000年李某确实买了一头黑色母猪。赵某在诉讼中提出以下证据一该母猪是从邻居王家买来的。二由于母猪好跳圈被栓了个木块结果将后腿磨出白印记。三王某证实他确实卖给赵某一头黑色母猪。法院在审理中收集到以下证据一鉴定人的鉴定结论是母猪配种到下崽需115天黑色母猪生产白色或花色的猪崽只有用白色公猪配种才有可能。二李某现在的邻居朱某反映诉讼前听李某的妻子董某说他家的母猪是10月底丢失的。三镇派出所在2003年11月11日底台历页上记载“李某于10月30日丢失一头母猪黑色。”四法院对所争母猪的检查记录反映该猪为黑色两后腿内侧有白色印记。请问上述证据事实从法律上的分类分析各属于何种法定证据参考答案李某的证据一当事人陈述二物证三证人证言. 赵某的证据一当事人陈述二物证三证人证言. 法院收集的证据一鉴定结论二证人证言三书证四勘验笔录 2、2000年7月

13日凌晨在某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有以下证据一尸体、血迹、摩擦痕迹事故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托车尸体旁边有被害人的血迹。尸体不远处有汽车急刹车留下的磨擦痕迹二手表被害人手腕上的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5点50分三勘验结果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四照片侦查人员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五鉴定结果经法医鉴定认定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六有妇女张某作证她对侦查人员说事故发生时她行走在离事故现场50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逃离而去七里程碑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记明事故发生地距A市15公里八A市某厂车辆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A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曾有二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为A市某厂车辆。经侦查人员察看该车上有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九A市某厂调度员证明司机刘某13日早驾车从B市返回A市下车后脸上有慌张的神色十出车登记表该登记表记明司机刘某13日早6点15分回厂2 十一询问笔录侦查人员询问刘某和与司机同车的赵某两人均承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事故。请问从法律上的分类分析上述证据中哪些证据属于书证哪些证据属于物证哪些证据属于鉴定结论哪些证据属于言词证据书证2、7、10 物证1、8 鉴定结论5 言词证据6、9、11 3、个体工商户刘某领取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为服装、百货。因经营服装亏损与他人合伙改营图书但未依法申请变更经营范围未申领特种经营许可证。县工商局决定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处罚款1万元。刘某对处罚决定不服向上级工商局申请复议上级工商局作出维持决定。刘某向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处罚决定。诉讼中县工商局认为处罚决定并无违法和不当。问1

证据学复习题二

证据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物证据() A.是指以客观存在的物品为表现形式的证据 B.是指以人的陈述形式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C.是指书证、物证、勘验笔录等 D.是指证明当事人自己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 2.下列有关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是() A.以法官的理性和良心、内心确信为核心内容 B.1808年《法兰西刑事诉讼法典》标志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正式确立 C.法官的心证受到许多证据规则的制约 D.法官“内心确信”的程度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相同 3.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明确规定,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 制度是( )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4.证据的客观性是指( )。 A.证据事实是伴随案件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不以司法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B.证据事实是伴随案件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不以犯罪分子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C‘证据事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D.证据事实是伴随案件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5.在诉讼中,下列人员不能被替代的是( ) A.翻译人 B.鉴定人 C.证人 D.代理人实物证据 6.下列证据中可能成为直接证据的是( )。 A.杀人凶器 B.贪污的赃款 C.鉴定结论 D.被害人陈述 7.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应当( )。 A.只收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证据 B.只收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的证据 C.只收集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 D.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8.只有( )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A.证人证言 B.鉴定结论 C.视听资料 D.被告人供述 9.在刑事诉讼证明中,作为证明对象的程序法事实不包括( )。 A.对某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应当采取强制措施的事实 B.有关回避方面的事实 C.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方面的事实、剥夺或限制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 响公正审判的事实 D.被告人自然情况的事实 10.张某以营利为目的,制作、贩卖淫书淫画,公安机关依法没收张的黄书、淫画及相关书画属于 ( )。 A.书证 B.搜查记录 C.物证 D.鉴定结论 11.公安机关在侦查王某盗窃罪时,收集到以下证据,其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 A.现场发现的王某的指纹 B.在王某家里发现的被盗的赃物 C.在王某身上搜查到的用来撬锁的工具D、王某承认盗窃的供述 12.在贩卖淫秽物品案件中,侦查机关查获的淫秽光盘是( )

(完整word版)证据法期末考试复习题(案例)

证据法期末复习指南(案例分析) 一、案情:于1998年5月借给B人民币2万元,但是A因为与B是好朋友就没要B立借据。还款期已过多时,B仍然不向A偿还该借款。A欲起诉B,但因没有证据就没有起诉。A非常愤恨,于是在B的房间里偷偷地安放了一台窃听器,录下了B对其妻子谈到了他曾向A借了人民币2万元的话语。于是,1999年2月,A提起诉讼,请求B偿还2万元的借款,并向法院提供了该证据。 问:(1)法院审查核实该证据是A通过窃听取得的,没有采纳该证据。法院的做法是否合法? (2)在案件审理过程中,B承认自己于1998年5月向A借了人民币2万元,法院可否根据B的承认作出A胜诉的判决?为什么? 二、甲地A公司将3辆进口车卖给乙地B公司,B公司将汽车运回期间受到乙地工商局查处。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口汽车证明,B公司无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没收3辆汽车。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诉讼。 请问:下列哪一内容是本案受理法院的主要审查对象?并说明理由。 (1)3辆汽车的性质 (2)公司销售行为的合法性 (3)B公司购买行为的合法性 (4)工商局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三、案情:原告在沈阳某商厦买了一批黑木耳,发现质量不好,送技术监察局检验,鉴定为不合格,原告诉至法院,但被告否认原告在其商场购买。 问:(1)案件证明对象有哪些? (2)应当如何分明证明责任? 四、深圳市A公司将3套进口设备卖给长沙市B公司,B公司将成套设备运回至长沙以后,被长沙市工商局查处。长沙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成套设备相关文件和证明材料,B公司也没有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对A公司和B公司进行处罚。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诉讼。 请问:法院受理应当审查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五、赵某被杀害在家中,侦查人员发现一个笔记本和一张纸条,但与案件几乎每一关系。侦查人员通过对笔记本和纸条的笔迹鉴定分析,最后找到了犯罪嫌疑人。 问:(1)在本案中,笔记本和纸条属于何种证据? (2)结合本案件分析物证和书证的关系。 六、吴某诉王某,要求王某支付其拖欠的货款80万元。被告王某则认为,他仅仅拖欠原告吴某货款18万元,而且诉讼时效已经超过,因此拒绝支付货款。吴某则认为他一直向被告王某主张支付货款,没有超过诉讼时效。 问:(1)吴某应当对哪些实事承担证明责任? (2)哪些实事应当由王某承担证明责任? 七、张某由某地购进了属国家一极保护的珍稀动物的皮革250张,打算转卖给王某,双方用手机约定于10月10号在王某家交货.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由张某乘马某的出租车将货物运到王某的家中,但并未告知马某所运何物.当张某叫马某从车上卸货时,马某才发现此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皮革,于是表明自己不参与此事的立场.在张某刚将货物搬下车,公安人员突然出现在现场,并将张某,王某和马某三个一起抓获,同时扣押了面包

证据法学试题及答案(1)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87.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件中,驾驶员将行人撞死后驾车逃逸,当时没有成年的目击者,只有一个4岁半的小女孩在现场附近玩耍。根据小女孩的描述,肇事车辆为电视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某某型号货车,小女孩还具体说出了汽车是什么颜色的。经近一步调查,发现肇事现场附近一建筑工地当天来过一辆这样的车送建筑材料。公安人员到这辆车所属的运输公司找到了这辆车,尽管驾驶员对车辆进行了清洗,但最终还是在轮胎上发现了肇事后留下的血迹,经专家鉴定,该血迹血型与死者的血型一致。据此,公安部门逮捕了驾驶员,驾驶员对自己肇事后逃逸的罪行供认不讳。 问:(1)本案在侦破方面主要依据的是什么证据? (2)小女孩能否作为本案的证人? 参考答案: (1)本案在侦破方面主要依据的证据有:证人证言(4岁半的描述)、鉴定结论(专家对肇事车辆留下的血迹血型与死者的血型一致的鉴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驾驶员对自己肇事后逃逸的罪行供认)。 (2)小女孩可以作为本案的证人。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本案中,小女孩虽然年幼,但不影响其对看到肇事车辆的辨认和表达。 88.甲、乙、丙三人犯有共同盗窃罪,在诉讼中,甲供述了盗窃罪后,又揭发乙曾单独在盗窃后实施了强奸罪,另外,还揭发丙曾犯有诈骗罪。经查证,甲揭发乙、丙二人的犯罪事实属实,甲都未参与实施。 问:(1)甲的揭发是否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2)同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1)甲的揭发不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揭发、检举他人犯罪行为的陈述,如果这种揭发检举的内容与检举揭发人自己的犯罪行为有一定联系,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是对非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检举揭发,或者是对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揭发检举,则不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组成部分。 (2)证人证言是指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向办案人员所作的有关案件部分或全部事实的陈述。甲的揭发检举可以作为查破案件的线索,而成为证人证言。 89.某妇杨某与王某通奸,被其夫陈某察觉。杨某恐其夫日后对己不利,遂起谋杀恶念,并与王某合力于某年某月晚杀死其夫陈某,并放火烧了房子。谎报其夫被火烧死。公安人员赴现场发现了王某之脚印。 问:根据理论上将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分类方法,“王某脚印”分别属于哪种? 参考答案: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王某脚印”系公安人员在犯罪现场所发现,属于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是原始证据。 实物证据是指以实物形态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又称作广义上的物证。“王某脚印”是以痕迹形式表现的证据,是实物证据。 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 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王某脚印”仅表明王某到过现场,但不能仅凭此认定杀人、放火为王某所为,是否为王某所为,需要结合其他证据加以认定,因而是间接证据。 90.某年正月17日上午9时30分,某县附近涵洞内,发现一无名女尸。公安局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现场。经勘查,发现死者系县林场工人谢某。接着查明谢某早就与供销社田某有不正当两性

2018年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证据学证据学的研究对象证据学的体系证据法律制度 二、填空题 1.各国证据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系主要有( )和( )。 2.证据学大研究方法很多,但( )是证据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证据属于历史范畴,证据是伴随着( )活动发展而来的。 三、选择题 1.无论是( ),在诉讼证据上都采用自由心证原则,凭法官的良心、理性判断而采用证据。 A.职权主义还是当事人主义 B.控诉式诉讼与神示证据制度 C.纠问式诉讼还是法定证据制度 D.大陆法系或英美法系 2.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学具有( )的特点。 A.注重司法推定 B.注重制定法典 C.注重实用性 D.注重自由心证 四、问答题 1. 什么是证据力?什么是证明力? 2. 当事人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3. 我国分权主义诉讼制度的表现是什么?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学体系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学体系

2.唯物辩证法 3.诉讼 三、选择题 1. A 2. C 四、问答题 1. 证据力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特别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条件和合法形式。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 2.(1) 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 (2) 充分尊重嫌疑人即被告人的主体性; (3) 法官扮演着仲裁者角色,保持中立,庭审不是必经程序。 3. 现在司法机关方面,是公检法三机关的职责分权;表现在审判机关内部,是审判委员会、院长、庭长、审判员、合议庭的职责分权;表现在诉讼活动上,是控诉、辩论、审判三种诉讼职能的分权。当然,这种分权是在统一目标下的分权。分权的另一面就是诉讼主体的各种诉讼权利和义务的结合。 一、名词解释 神示证据制度神誓法水审火审决斗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二、填空题 1.现代证据制度可以分为( )、( )和( )。

《证据学》电大考试选择题及答案

《证据学》基于网络考试练习题 9第一章绪论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称之为(BD )。 A. 证据方法 B.证据力 C.证明力 D.证据原因 2. 下列属于证据学的研究对象的有(ABCD )。 A. 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 B. 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 C. 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D. 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3. 下列属于证据法调整范围的(ABD )。 A.证明对象 B. 证明标准 C.刑罚处罚 D. 推定 4. 证据学最早出现在(B )o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外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的证据制度有(ABC )o A.神示证据制度 B. 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2. 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作明确规定,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B )o A.神示证据制度 B. 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3. 下列属于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有(ABCD o A.对神宣誓 B.水审 C.火审 D.决斗 4. 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有(ACD )o A.刑讯逼供 B.法定性 C.等级性 D.形式主义 5. 英美法系国家主要存在以下的证据规则有(ABCD o A.传闻证据规则 B.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C.最佳证据规则 D.补强证据规则 6. 我国古代证据之王为( C )o A.书证 B.物证 C. 口供 D.证人证言 7.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最早产生于( D )o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第三章证据法原则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证据法原则的有( ABCD )o

证据法期末考试复习题(案例)

证据法期末考试复习题(案例)

证据法期末复习指南(案例分析) 一、案情:于1998年5月借给B人民币2万元,但是A因为与B是好朋友就没要B立借据。还款期已过多时,B仍然不向A偿还该借款。A欲起诉B,但因没有证据就没有起诉。A非常愤恨,于是在B的房间里偷偷地安放了一台窃听器,录下了B对其妻子谈到了他曾向A借了人民币2万元的话语。于是,1999年2月,A提起诉讼,请求B偿还2万元的借款,并向法院提供了该证据。 问:(1)法院审查核实该证据是A通过窃听取得的,没有采纳该证据。法院的做法是否合法? (2)在案件审理过程中,B承认自己于1998年5月向A借了人民币2万元,法院可否根据B 的承认作出A胜诉的判决?为什么? 二、甲地A公司将3辆进口车卖给乙地B公司,B公司将汽车运回期间受到乙地工商局查处。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口汽车证明,B公司无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没收3辆汽车。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诉讼。 请问:下列哪一内容是本案受理法院的主要审查

对象?并说明理由。 (1)3辆汽车的性质 (2)公司销售行为的合法性 (3)B公司购买行为的合法性 (4)工商局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三、案情:原告在沈阳某商厦买了一批黑木耳,发现质量不好,送技术监察局检验,鉴定为不合格,原告诉至法院,但被告否认原告在其商场购买。 问:(1)案件证明对象有哪些? (2)应当如何分明证明责任? 四、深圳市A公司将3套进口设备卖给长沙市B 公司,B公司将成套设备运回至长沙以后,被长沙市工商局查处。长沙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成套设备相关文件和证明材料,B公司也没有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对A公司和B公司进行处罚。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诉讼。 请问:法院受理应当审查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五、赵某被杀害在家中,侦查人员发现一个笔记本和一张纸条,但与案件几乎每一关系。侦查人员通过对笔记本和纸条的笔迹鉴定分析,最后找

2002--2016证据法司考真题

2002-2016年证据法司法考试历年真题解析 (2016年) 27.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辩护律师收集到的下列哪一证据应及时告知公安机关、检察院? A.强奸案中被害人系精神病人的证据 B.故意伤害案中犯罪嫌疑人系正当防卫的证据 C.投放危险物质案中犯罪嫌疑人案发时在外地出差的证据 D.制造毒品案中犯罪嫌疑人犯罪时刚满16周岁的证据 【答案】C 29.公安机关发现一具被焚烧过的尸体,因地处偏僻且天气恶劣,无法找到见证人,于是对勘验过程进行了全程录像,并在笔录中注明原因。法庭审理时,辩护人以勘验时没有见证人在场为由,申请排除勘验现场收集的物证。关于本案证据,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因违反取证程序的一般规定,应当排除 B.应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否则予以排除 C.不仅物证应当排除,对物证的鉴定意见等衍生证据也应排除 D.有勘验过程全程录像并在笔录中已注明理由,不予排除 【答案】D 甲、乙(户籍地均为M省A市)共同运营一条登记注册于A市的远洋渔船。某次在公海捕鱼时,甲乙二人共谋杀害了与他们素有嫌隙的水手丙。该船回国后首泊于M省B市港口以作休整,然后再航行至A市。从B市起航后,在途经M 省C市航行至A市过程中,甲因害怕乙投案自首一直将乙捆绑拘禁于船舱。该船于A市靠岸后案发。 94.本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关于侦查措施,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讯问甲的过程应当同步录音或录像 B.可在讯问乙的过程中一并收集乙作为非法拘禁案的被害人的述 C.在该船只上进行犯罪现场勘查时,应邀请见证人在场 D.可查封该船只进一步收集证据 【答案】ACD 41.某起诉王某要求返还10万元借款并支付利息5000元,并向法院提交了王某亲笔书写的借条。王某辩称,已还2万元,某还出具了收条,但王某并未在法院要求的时间提交证据。法院一审判决王某返还某10万元并支付5000元利息,王某不服提起上诉,并称一审期间未找到收条,现找到了并提交法院。关于王某迟延提交收条的法律后果,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因不属于新证据,法院不予采纳B.法院应采纳该证据,并对王某进行训诫 C.如果某同意,法院可以采纳该证据D.法院应当责令王某说明理由,视情况决定是否采纳该证据 【答案】B (2015年) 23.关于证人证言与鉴定意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证人证言只能由自然人提供,鉴定意见可由单位出具 B.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有时可以提供证人证言,但不能出具鉴定意见 C.如控辩双方对证人证言和鉴定意见有异议的,相应证人和鉴定人均应出庭 D.证人应出庭而不出庭的,其庭前证言仍可能作为证据;鉴定人应出庭而不出庭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根据 【答案】D 24.关于网络犯罪案件证据的收集与审查,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询问异地证人、被害人的,应由办案地公安机关通过远程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 B.收集、提取电子数据,能够获取原始存储介质的应封存原始存储介质,并对相关活动录像 C.远程提取电子数据的,应说明原因,并对相关活动录像 D.对电子数据涉及的专门性问题难以确定的,可由公安部指定的机构出具检验报告 【答案】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