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孩子的好习惯在鼓励声中养成

让孩子的好习惯在鼓励声中养成

让孩子的好习惯在鼓励声中养成
让孩子的好习惯在鼓励声中养成

让孩子的好习惯在鼓励声中养成

俗语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曾经有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你成功的秘密是什么?那位化学家回答:在幼儿园里养成的良好习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幼儿园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小学学习初中的知识,初中学习高中的知识,高中学习大学的知识,而大学毕业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有时还不及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待人接物、他们的思想品质、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都令人担忧。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小学阶段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而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对这些学生要象对待一株株生长的树苗,需要园丁辛勤浇水、施肥、治虫、修剪,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作为一名这一时期的任课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他们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运用自己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自己的精神世界,时时刻刻做自己生命航船的主人。如何帮助学生实行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以鼓励为主,润物细“有”声,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我记得那是新学年开始了,一年级级新生从幼儿园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学校,陌生的班级,遇到的是陌生的和同学,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起了巨大的变化。学习的课程比在学前班不知多了多少,上课、下课都有时间的限制,没有幼儿园那么随意,每天上完课后还要做作业,这是学生的好奇心和陌生感交织在一起。新鲜感和紧张感同时袭来。这时最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鼓励。以使他们能够较早的度过顽童到小学生的转型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时,一年级老师既要当好老师,教给他们知识,更像保姆教给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像他们爸爸妈妈,给他们提供保护和呵护。这个时候,老师的鼓励, 就成了最佳的手段,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他们正坐得端端正正,表扬!他们听课认真,表扬!他们发言积极,表扬!夸他们穿戴整洁,夸他们爱学习,夸他们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的好孩子。越表扬孩子们,越欣赏孩子们,孩子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在表扬声中,那些做得有点欠缺的同学就会及时改正,以期获得表扬。教师要不吝言辞将表扬进行到底。那时,你就会看到孩子们的眼睛放射着激动的光芒。对于个别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用眼神,或不经意地来到他身边暗示他坐好听好。适时提出要求:“好孩子们,今后,你们的每一节课都要像今天一样,能做到吗?”你将会听到异口同声的回答“能!”。

二、在活动中学习求进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学习学科知识,而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体会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自己的爱。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光靠空洞的说教是不行的。低年级学生听不懂,到他们听得懂的时候在教又显得有些滞后。怎么办?那就在组织学生活动中进行。

《小学生行为规范》中明确提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要靠个体自身有意识地按一定的行为目标实施,这个实施的过程就是自我锻炼。因为没有自我锻炼的自我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没有自我锻炼,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难以真正形成。我采取以下措施是:

1、“人人当官”——培养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尽可能多设立“特殊”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人员”的机会,都有为同学服务的机会,形成自己良好行为习惯。在我们班里,除了4 人组长外、后进生辅导小组长、家庭作业督察员等岗位,并都能佩戴上标志。每个组长都要先以身作则每天来先检查一遍自己的作业对错,然后在监督其他人的作业,将作业中存在错题摘录出来,交给我,我在讲给全班学生。这样做,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了中下游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自信心,也让学生在自我监督中进行一次自我教育和接受他人教育,从而使自己形成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有时甚至“因人设官” ,我班有一个女学生,智力有点小问题,又好上课讲小话,我专门为她设了一个“课堂纪律督察员”的职位,经过近两年的“挂职锻炼” ,她终于改掉了她的这个不良习惯。

2、针对个性差异,组织相关活动——培养有特色的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不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全部。活动更能锻炼人,能培养人,在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自我表现力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自我教育能力进一步增强。例如:在我所教的五年级就有一名学生,平时懒惰不爱写家庭作业,课堂作业也不按时上交,我针对他的情况我做了大量的工作都无济于事,他还是那样懒懒散散,真是无药可救,都想放弃他。但是他有画画得很好,有几次镇里选送到县里的小学生手抄报,都是他的“杰作” ,我就利用他的这一特点改变了他。首先,我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举办他的“个人画展” ;然后极力促成学校进行“学生美术作品竞赛” ,他毫无争议的获得了第一名。之后,我利用他的这一优点下来与他谈心,“你的画画得那么好,说明你有丰富的想象力,一幅画需要画很久,你能过坚持,说明你耐得住寂寞,注意力可以长时间集中,这正是学好知识的良好品质,你都具有。为什么不用到学习中来呢?还“假传

圣旨”,煞有介事地说, 校长告诉我,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让参加镇小学生美术大赛”当时的他头就低到了,一言不发,一副可怜相。不过,从那天起,我发现他的作业每天都能按时上交,而且,以前拖欠的家庭本也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在批改他的作业时,我毫不犹豫的写下“字写得真好,老师都快比不上你了!”、“今天的作业做得真棒!”、“看你的作业,就像欣赏一幅名画!”。在鼓励中,在赞赏下,课堂作业也按时上交了,上课回答问题也有了他的声音。我还帮他联系了我原来的美术老师,在双休日辅导他。就这样,他的习惯有了大改变:作业写不完是不会玩的,成绩也提高一大截。这样的激励使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3、在活动中,强扭的瓜也要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我们知道,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里是无法生存的,就是生存下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学生之间总会出现一些矛盾,同学关系出现不正常的现象。我班有两个男学生,他们两家是同村同组,而且还是屋挨屋的邻居。由于双方家长有较深的矛盾,两个孩子的关系也很紧张。大部分时间不说话,不交流,开口就是相互指责。但他们两个个子几乎一样高,普通话是我班说得最好的。正好学校要举办“庆六一诗歌朗诵比赛”,机会终于来了。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拿出选好的一首长诗,分配好角色,只见他们两个面面相觑,满面通红,保持沉默。我只说了句“你们是我班最优秀的组合,你们的成败关系我班的荣誉!”,就离开了办公室。

在教室里查看了一会儿后,我听到了从里面传来轻轻的朗读声。我知道,我成功了!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学校附近的村民也来凑热闹,其中就包括这两个学生的家长(他们两家离学校不到两百米)。看到自家的孩子们获得一等奖,我清楚的看见两个孩子的父亲满面笑容,正相互递着香烟庆贺呢!

三、评价大奖勤小罚懒,不断完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相应的评价机制更能快速促使同学们养成好习惯。对于小学生的评价,首先要体现包容性,还要体现宽容性。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评价方法的改变:班级设有记录表。根据每周提出的好习惯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评比。每天有检查并记录,我进行不定期地抽查,一周评比一次,谁达到了评比的要求,一颗星就张贴在班级“我最棒”的竞赛栏目中,作为月评比的依据。月评比的优胜者奖励一个笔记本,并作为期中期末评先的依据。在表扬的同时,我对一些经常要违规的同学也进行一些小小的“处罚” 。比如:作业书写不干净,错题太多,就留下来进行单独训练;还有不能按要求上交作业的,及时指出让其改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沟通,使家校协调一致,形成合

力,不给孩子营造“小皇帝”的环境。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加强教育,督促检查,并认真做好子女在家的行为训练,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任教六年级班中学生龙威,名字起得真是响亮,长也长得虎头虎脑,个子几乎有老师高,同学们都说他是一个“调皮大王” ,语数经常考不及格, 家长直摇头,对我说:这孩子真笨,我是没办法了,随其自然吧!看着可爱的孩子,想着小小的年纪,就这样放弃了,这不忍心,舍不得,我想总会有办法改变的,于是,我仔细观察他,上课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几分钟就动桌凳、摇头晃脑,甚至有时还把桌子弄翻了, 那声音简直就像炸雷一样; 经常惹周围的同学,影响别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时间爱搞“恶作剧” ,欺负其他同学;书写很不认真;家访后,我得知,他的的父母亲都在广州打工,孩子只留给体弱多病的奶奶照顾,奶奶管不了,在家没人管,所以孩子养成做事不认真的习惯,听说在家凡事不顺心就发脾气,其实接受能力强,精力充沛。

对这样的学生需要倾注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多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拉近与教师的距离,要耐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关心、时时指点,有进步就表扬鼓励。我就从生活入手,平时多关心他一点,课后给他辅导,时间长了。他会用感激的信任的目光看你,平时我会经常帮她挽挽衣领提提裤子,慢慢的取得他对我的信任和好感,在思想上他完全听我的安排指挥。为了取得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我在课堂上多提问、有进步我就会及时带领同学鼓励他,表扬他,让他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慢慢的,马成的自信心越来越多,表现的也越来越棒。

总而言之,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 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需要社会的悉心配合。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必须坚持以鼓励为主,让孩子良好的习惯在家长、老师、社会的鼓励声中养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