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寺庙建筑结构分析

某寺庙建筑结构分析

某寺庙建筑结构分析
某寺庙建筑结构分析

某寺庙建筑结构分析

[摘要]:根据本寺庙结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并进行优化,满足了建筑功能和结构安全的要求。

[关键词]:后浇带桁架楼板开洞转换梁柱

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6层,局部出屋面2层。由于建筑功能要求,二、三、五层局部楼板开洞,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第四、六层布置有30m跨度的桁架;屋面层存在局部转换梁、柱。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设计分析

后浇带布置:本工程地下室包含主楼范围内地下室和无上部结构的纯地下室两部分,这两部分合为一整体,但实际上因为上部结构原因,导致两部分存在较大的刚度及沉降差异,因此于两部分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施工时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注后浇带部分的混凝土,使之连为整体;另外因主楼范围内有两排柱位于地下室范围外,柱基础设置于地下室施工完毕后的回填土上,基础持力层与地下室内部分的框架柱不同,因此将此两排柱与其它柱间也设置为沉降后浇带,以减少基础持力层不同所带来的沉降差异。其它部位按规范要求,通过设置温度后浇带来解决温度应力。

基础布置: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并设定沉降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以降低主体不均匀沉降和超长地下室底板施工时产生的温度应力问题。因为地下水水位很高,施工时尚应在后浇带中设置钢板止水带和附加柔性防水层;同时在无上部结构的纯地下室部分布置满堂抗浮锚杆,以满足整体抗浮要求,底板厚度应满足抗浮锚杆的锚固长度要求。

楼盖布置:楼板平面内刚度和抗震构件的侧移刚度是相协调的,因为楼板平面内刚度与柱子刚度在数值上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所以通长情况下可以认为楼板不会有水平压缩或拉伸,是个刚体,在水平力下所有柱子的位移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楼板刚度削弱较多之后,楼板平面内刚度显著降低,有可能造成局部区域柱子位移的不同,所以有必要对开大洞的楼板进行加强,并在计算模型中楼板采用弹性板,以便尽可能地模拟刚度削弱的楼板对整体结构的影响。本工程中,二、三、五层局部楼板开洞,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有效楼板宽度小于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王方成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王方成 发表时间:2016-07-28T15:02:06.7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0期作者:王方成 [导读]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高楼耸立,高层建筑物已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 工程概况 该建筑总长46.10m,总宽35.90m,总高 111.563m,大屋面层高96.90m。地上共23层,地下 2 层。地下室层高 4.7m 与 3.75m。1~22 层层高 4.2m,23 层层高4.5m。上部均为办公室,地下部分为车库和设备用房。总建筑面积53065.79 m2,其中地上37307.59 m2,地下 15758.20 m2,建筑占地面积 10636m2。 2 自然地质情况 本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 7 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g,属于抗震不利地段,建筑场地类别Ⅱ类,设计特征周期取 0.45s。50 年遇基本风压 0.80kN/m2,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7 层,从上至下依次为①层填石,层厚 2.7~19m;②层中砂,层厚 0.90~22.9m;②-A 层淤泥,层厚 1.70~1.90m;③层(含砾砂)粉质粘土,层厚 1.3~3.2m;④层残积砂质粘性土,层厚 2.6~8.0m;⑤层全风化花岗岩,层厚1.1~7.3m;⑥层强风化花岗岩:灰白、灰黄、灰褐色,饱和。⑥-1层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层厚 1.1~11.1m;⑥-2 层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层厚 0.8~11.5m;⑦层中风化花岗岩:灰、灰黄、灰白色,岩芯多呈短柱状和长柱状,局部呈块状,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芯裂隙较发育,多呈闭合,岩芯采取率 67%~87%,RQD=38~71,岩石饱和单轴抗压试验为 64.60~70.10MPa,标准值为 66.03MPa,岩石坚硬程度为坚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Ⅱ~Ⅳ级。本次勘察所有钻孔均有揭示至该层,均未揭穿,揭露厚度为2.20~10.76m。 3 基础形式 由于办公楼及其周边纯地下室在基坑开挖后存在一定厚度的①层填石(厚度为 3.46~11.54m),采用预应力管桩时难以穿越填石层,另可供预应力管桩选择的桩端持力层④层残积砂质粘性土、⑤层全风化花岗岩和⑥-1 层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分布不均匀,考虑到⑥-2层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和⑦层中风化花岗岩分布较均匀,根据拟建场地岩土层特性、拟建物结构特点及荷载情况,采用冲(钻)孔灌注桩基础。 4 主体结构设计 4.1 结构选型 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由于建筑功能布局多为开敞办公区、大会议室等大空间,中间部分以及建筑外形要求美观、大方等方面因素,故本建筑主体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形式。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框架与核心筒之间形成的可用空间较大,能使房屋空间布局灵活,又能使高层建筑结构满足较大刚度的要求,因此广泛用于写字楼、多功能建筑。具体做法是在建筑中部的电梯井筒及楼梯间四周布置抗震墙框筒,加大外框筒的柱距,减小梁的高度,周边形成稀柱框架。参照规范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确定抗震等级框架为二级,核心筒为二级。 4.2 主要荷载取值 高压配电房、电梯机房、通风机房活荷载为 7.0 kN/ m2,储藏间活荷载为 5.0 kN/m2,备餐间、车库活荷载为 4.0 kN/m2,商场、消防疏散楼梯活荷载为3.5 kN/ m2,办公室、卫生间、走廊、门厅、屋面花园、多功能厅大会议室活荷载为 3.0 kN/ m2,食堂活荷载为 2.5 kN/m2,上人屋面活荷载为 2.0 kN/m2,不上人屋面活荷载为 0.5 kN/m2。大型设备按实际情况考虑。 4.3 主要受力构件尺寸取值 地下室~1 层墙厚度为 400mm,2~23 层墙厚度为300mm。框架柱截面尺寸:地下室为 1200mm×1200mm,1~3层为1100mm×1100mm,4~6 层为 1000mm×1100mm,7~9 层为 1000mm×1000mm,10~12 层为 900mm×1000mm,13~15层为 800mm×900mm,16~18 层为 800mm×800mm,19~21 为700mm×700mm,22~23 层为 600mm×600mm。地下室负一层顶板的厚度为 200mm,地下室顶板除核心筒内板厚 180mm之外,其余部位板厚为 300mm,屋面层的板厚为 120mm,其它各楼层的板厚为 100mm。 4.4 主要结构材料选取 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2~4层为C50,5~9层为C45,10~14 层为 C40,15~19 层为C35,20构架层为 C30。此外,圈梁、构造柱、挑檐、雨篷及楼梯均采用 C30 混凝土。主要用于基础梁、板,墙和柱以及楼面梁的纵筋选用 HRB400级钢筋。 4.5 计算软件及计算依据 本工程计算使用程序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建筑结构三维设计与分析软件 SATWE。计算依据为建筑条件图以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等国家相关规范。 4.6 计算结果分析 (1)位移比。基于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偶然偏心的条件下,X 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19 (第26层第1塔),Y 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28(第 26 层第 1 塔),属于平面不规则中的扭转不规则。位移比超过 1.2,需要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2)层间位移。计算时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X 方向地震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1/1055<1/800;Y 方

建筑力学与结构试题与答案

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筑力学与结构 课程试卷(B ) 2008 ╱ 2009 学年 第一学期 一、概念题(6×4分)。 1, 如果F 1=F 2+F 3且F 2>F 3,则 是正确的。 A ,F 1>F 2>F 3; B ,F 2>F 3>F 1; C ,F 2>F 1>F 3; D ,F 2>F 3,但F 1与F 2、F 3的关系不能确定。 2, 某段梁(一根杆)上受集中力偶作用,当该集中力偶在该段梁上移动时, 该段的____。 A ,弯矩图不变,剪力图改变; B ,弯矩图改变,剪力图不变; C ,弯矩图、剪力图全不变; D ,弯矩图、剪力图全改变。 3,梁弯曲时,横截面上 。 A ,m ax σ发生在离中性轴最远处,m ax τ发生在中性轴上; B ,m ax σ发生在中性轴上,m ax τ发生在离中性轴最远处; C ,m ax σ、m ax τ全发生在中性轴上; D ,m ax σ、m ax τ全发生在离中性轴最远处。 4,平面一般力系简化时,其主矢与简化中心位置 关;若主矢非零,则主矩 与简化中心位置 关。 5,力大小、方向、作用点如图所示,该力对坐标原点的矩为 ,

转向为时针。 6,在原来承受的荷载基础上加上新的荷载,则该杆件一定变得更危险了。 此说法是(对/错)的。 二、对图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12分) 三、求图示结构支座的约束反力。(12分)

四、求图示平面图形的形心位置并求其形心主惯性矩。(12分) 五、画出图示梁的内力图。(12分)

六、图示结构CD为正方形截面木杆,其容许正应力为10Mpa,试选择 该杆的边长。(14分) 七、图示矩形截面梁,其容许正应力为170Mpa,容许剪应力为100Mpa,梁的 高宽比为2/1,试确定图示荷载下所需的横截面尺寸。(14分) 装订线

NTFS文件系统结构分析

NTFS文件系统结构分析 在NTFS文件系统中,文件存取是按簇进行分配,一个簇必需是物理扇区的整数倍,而且总 是2的整数次方。NTFS文件系统并不去关心什么是扇区,也不会去关心扇区到底有多大(如是不是512字节),而簇大小在使用格式化程序时则会由格式化程序根据卷大小自动的进行 分配。 文件通过主文件表(MFT)来确定其在磁盘上的存储位置。主文件表是一个对应的数据库, 由一系列的文件记录组成--卷中每一个文件都有一个文件记录(对于大型文件还可能有多个记录与之相对应)。主文件表本身也有它自己的文件记录。 NTFS卷上的每个文件都有一个64位(bit)称为文件引用号(File Reference Number,也称文件索引号)的唯一标识。文件引用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件号,二是文件顺序号。文 件号为48位,对应于该文件在MFT中的位置。文件顺序号随着每次文件记录的重用而增加, 这是为NTFS进行内部一致性检查而设计的。 NTFS使用逻辑簇号(Logical Cluster Number,LCN)和虚拟簇号(Virtual Cluster Number,VCN)来进行簇的定位。LCN是对整个卷中所有的簇从头到尾所进行的简单编号。卷因子乘 以LCN,NTFS就能够得到卷上的物理字节偏移量,从而得到物理磁盘地址。VCN则是对属于特定文件的簇从头到尾进行编号,以便于引用文件中的数据。VCN可以映射成LCN,而不必 要求在物理上连续。

NTFS的目录只是一个简单的文件名和文件引用号的索引,如果目录的属性列表小于一个记 录的长度,那么该目录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主文件表的记录中,对于大于记录的目录则使用 B+树进行管理。

窑洞建筑的结构分析

黄才华,等:窑洞建筑的结构分析47 区枣园乡裴庄村,南邻延定公路,西面为道路,东面和北面为居民区,交通便利。 该窑洞於1937年建设,分为3部分,面南一排为五孑乙窑洞,面东面西每排各3孔窑洞,层高均为 表1拱的内力系数 结构计算简图控制截面及内力项目 0.1 。 o.5 乘数 ∥2 tI¨|l¨lll¨冯VA0.500 00o·50000一 厂c、姒·…s眦蚴矿 ④MC0.000700.01890乖·zCⅪ奈L/2:VA至2502510三三厂 Vbf ..-■口 P小旷cⅧ…VA1.…000蚴1.00。O…001 ② Mc—o.01637o.05365口l·l‘.f≤I,,77’石’、、、、HAz4,。,,。.,。。,。口 4.44m,拱净高1.75m,拱净宽3.5m,建筑占地约910m2。窑洞外观概况见图2。 图2中央军委窑洞群外观 此窑洞结构穹形部分厚度为300ram,为半圆拱,拱高1750mm,柱体部分宽分别为:边柱l260ram宽和中柱980mm宽。穹形顶部由土石混合覆盖,高820mm,单个柱体两侧为石砌体,内部填充土石,砌体块的尺寸为300ram×120mm,砂岩:23.6kN/m3,土石渣:23kN/m3,10cm砼自重:2.5kN/m3,活荷载查规范得3.5kN/m3。 按尺寸计算好各自重,结合静力手册计算,内力计算结果如表2。 4结语 本文结合实例重点讲述窑洞建筑结构这种特殊结构,由于现存关于窑洞建筑结构设计的资料较少,故简单介绍了窑洞结构从基本假定到计算验算的过程,并通过实际工程的应用来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 性,现加固过的建筑仍在使用中。

窑洞建筑的结构分析 作者:黄才华, 王泽军, HUANG Cai-hua, WANG Ze-jun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710055 刊名: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9,10(1) 参考文献(3条) 1.《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编写组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1998 2.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3.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b012272162.html,/Periodical_ccgcxyxb200901013.aspx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体系 王轶杰11建筑2班2011331210224 高层建筑常见结构体系有以下几种:纯框架体系、纯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体系组合,其中体系组合又分以下几种:框支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筒体体系、筒中筒体系、束筒体系。 纯框架体系: 结构特点——整个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全部由框架单一构件组成的体系,框架既承担重力荷载,又承担水平荷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该体系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大。 适用范围——在高烈度地震区不宜采用,目前,主要用于10~12层左右的商场、办公楼等建筑。 实例分析: 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在平 面布置上,通过合理的柱网分布,将平面布置灵 活,而且提供了较大的内部空间,布置上受限制 也就减少了。 纯剪力墙体系: 结构特点——该体系中竖向承重结构全部由一 系列横向和纵向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所组成,剪 力墙不仅承受重力荷载作用,而且还要承受风、 地震等水平荷载的作用,该体系侧向刚度大、侧 移小,属于刚性结构体系。 适用范围——理论上讲该体系可建造上百层的 民用建筑,但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看,地震区的剪力墙体系一般控制在35层、总高110m为宜。 实例分析: 广州白云宾馆,该建筑共33层, 横向布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纵 向走廊的两遍也为钢筋混凝土剪 力墙,墙厚沿高度由下往上逐渐 减小,混凝土强度等级也随高度 而降低。 筒体体系: 结构特点——由框架或剪力墙合成竖向井筒,并以各层楼板将井筒四壁相互连

接起来,形成一个空间构件,可将受力构件集中,形成较大的室内空间。 适用范围——超高层建筑都用筒体结构。 实例分析: 美洲银行中心,由密集立柱围合成 的空腹式筒体,属于一个矩形内筒 外框架,拥有筒体结构主要的特征, 内部空间大,并且平面布局也能非 常灵活。 体系组合中体系: 框支剪力墙体系: 结构特点——建筑上部采用剪力 墙结构,下部分采用框架体系来满 足建筑功能对空间使用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高层旅馆、高层综合楼 实例分析: 北京粮食公司高层商店住宅,在底层,则作 为框支剪力墙,使标准层中间6道横向剪力 墙不落地面做成框架,形成较大空间作为商 店营业厅用。 框架—剪力墙体系: 结构特点——框架中布置剪力墙,并使楼 板与框架有可靠连接的结构体系。竖向荷载 由剪力墙和框架承担,水平荷载由剪力墙承 担。 适用范围——绝大多数高层建筑都为框架剪力墙结构,15~25层较多,非地震区120m,7度区可达100m,8度区90m,9度区40m。 实例分析: 北京民族饭店,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 该层平面在框架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 定数量的纵、横向剪力墙,图上左边 和右边各有几处剪力墙,竖向荷载由 框架柱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 则主要由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来承受, 融为一体,取长补短。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发表时间:2016-06-27T14:51:54.5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5期作者:隆凡梅 [导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摘要:对于普通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目前我国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是对于较重要的、超高的、超限的建筑物则需要进行中震和大震的抗震计算。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震设计概念;地震影响系数;荷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下简称《抗规》)中对中震设计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设计要求和判断标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现行《抗规》存在几个问题: 1规范未对结构存在的薄弱构件进行分析并作出专门的设计规定,仅对框架类剪切型结构适用的薄弱层作了一些规定; 2在中震作用下,规范仅提出“中震可修”的概念设计要求,没有具体的抗震设计方法; 3“中震可修”的技术经济问题:可修的标准决定工程????造价、破坏损失、震后修复费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建筑物体型复杂,结构新颖,超高超限越来越多,因此要求对结构进行中震的设计也越来越多。 2 中震设计 2.1 为何要进行中震设计呢? 《抗规》条文说明1.0.1条指出,对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即小震下的弹性计算),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但前提是建筑物的体型常规、合理,经验上一般能满足大中震的抗震要求。反之对于一些体型很不好的甚至超限的建筑物,在大震下的结构反应和小震完全不同,不进行相应的中震和大震计算是没法保证结构安全的。 为达到各阶段抗震要求,须对于上述体型异常、刚度变化大、超高超限等类型建筑物进行中震抗震设计,其余类型建筑物建议可按中震抗震进行验算。 2.2 中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不同频数和强度的地震时,要求建筑物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中震设计就是为了使建筑物满足该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即能够抵抗50年限期内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中震设计和大震设计都可称为性能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它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性、规范指定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业主(设计者)可选择所需的性能目标,而不仅仅是按现行规范通过分项系数、内力调整系数、抗震构造措施等粗略、定性的手段来满足中震和大震的设防要求。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设定本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对超限结构而言,利用这些指标能更合理地判断整体结构在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性能表现,给超限设计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2.3 中震设计的分类 中震设计就是结构在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75倍(αmax=0.23)取值下进行验算。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首先明确一点,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与设防目的均不相同。中震弹性设计,设计中取消《抗规》要求的各项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保留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仍属于弹性阶段,属正常设计。中震不屈服设计,设计中除了地震内力不作调整,同时也取消了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不考虑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已经处于弹塑性阶段,属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是一种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由此可见,中震弹性设计接近于平常的小震弹性设计,而中震不屈服设计则与大震设计同属于基于性能的设计。 3 基本方法及应用 根据中震设计的分类,以下分别阐述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的具体设计方法,介绍如何在satwe、etabs、midas等软件中实现中震设计。 3.1 中震不屈服设计 3.3.1 不同抗震烈度下的各级屈服控制 若场地安评报告提供实际的地震影响系数,则应取用所提供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下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屈服判别地震作用1、2 的地震影响系数可相应插值求得。 3.3.2 SAWTE计算:地震信息中抗震等级均为四级;αmax按表3取值;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勾选地震信息中的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选项;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3.3.3 MIDAS/Gen计算: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定义抗震等级:四级;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在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β值按表3计算所得;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主菜单→结果→荷载组合:将各项荷载组合中的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材料分项系数:将材料分项系数取为1.0;其它同小震。 3.3.4 ETABS计算:选项→首选项→混凝土框架设计→定义抗震设计等级:四级;定义→反应谱函数→Add Chinese 2002 Spectrum→定义中震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取值,其余参数按《抗规》;静荷载工况中不定义风荷载作用;定义→荷载组合→各项荷载比例系数均取为荷载分项系数1.0x荷载组合系数φ;定义→材料属性→填写各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其它同小震。 4 工程算例 4.1 示范算例 4.1.1 基本参数:二十二层框支剪力墙结构,三层楼面转换,无地下室,首、二层4.5米,标准层3.5米,总高79m。结构平面布置如图一所示。结构高宽比3.76,长宽比1.22;抗震参数,7 度,第一组,0.10g;场地II类;风荷载100年一遇为0.9kN/㎡。

《建筑力学与结构》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建筑力学与结构》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学习目标】 1、能够计算多跨静定梁、刚架、桁架的内力 2、能够画出多跨静定梁、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图。 【知识点】 静定梁、静定平面刚架、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 【工作任务】 任务多跨静定梁的计算 任务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绘制 任务静定平面桁架内力计算 【教学设计】通过对静定梁、静定平面刚架、静定平面桁架例题的求解让同学们对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的绘制有个清楚的认识。 8.1静定梁的计算 若干根梁用铰相连,并和若干支座与基础相连而组成的静定梁,称为多跨静定梁。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多跨静定梁常用来跨越几个相连的跨度。下图(a) 8-1所示为一公路或城市桥梁中,常采用的多跨静定梁结构形式之一,其计算简图如图8-1 (b)所示。 图8-1 在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木檩条,也是多跨静定梁的结构形式,如图8-2(a)所示为木檩条的构造图,其计算简图如图8-2(b)所示。 连接单跨梁的一些中间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其主要形式常采用企口结合 (上图8-1a),而在木结构中常采用斜搭接并用螺栓连接(图8-2b)。 从几何组成分析可知,上图8-1(b)中AB梁是直接由链杆支座与地基相连,是 几何不变的。且梁AB本身不依赖梁BC和CD就可以独立承受荷载,称之为基本部分。如果

仅受竖向荷载作用,CD梁也能独立承受荷载维持平衡,同样可视为基本部分。短梁BC是依靠基本部分的支承才能承受荷载并保持平衡,所以,称为附属部分。同样道理在下图8-2(b)中梁AB、CD和EF均为基本部分,梁BC和梁DE为附属部分。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各部分之间的支承关系,把基本部分画在下层,将附属部分画在上层,如上图8-1(c)和下图8-2(c)所示,我们称它为关系图或层叠图。 从受力分析来看,当荷载作用于基本部分时,只有该基本部分受力,而与其相连的附属部分不受力;当荷载作用于附属部分时,则不仅该附属部分受力,且将通过铰把力传给与其相关的基本部分上去。因此,计算多跨静定梁时,必须先从附属部分计算,再计算基本部分,按组成顺序的逆过程进行。例如上图8-1(c),应先从附属梁BC计算,再依次考虑CD、AB 梁。这样便把多跨梁化为单跨梁,分别进行计算,从而可避免解算联立方程。再将各单跨梁的内力图连在一起,便得到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图8-2 【例8-1】试作下图8-3 (a)所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解】 (1)作层叠图 如图(b)所示,AC梁为基本部分,CE梁是通过铰C和D支座链杆连接在AC梁上,要依靠AC梁才能保证其几何不变性,所以CE梁为附属部分。 (2)计算支座反力 从层叠图看出,应先从附属部分CE开始取隔离体,如下图(c)所示。 ΣM B =0 -80×6+V D×4=0 V D=120KN ΣM D=0 -80×2+V C×4=0 V C=120KN 将V C反向,作用于梁AC上,计算基本部分

窑洞建筑类型

窑洞建筑类型 顶门窗土窑 地基就绪后开高3米、宽0.7米的长方形土口,1~2米后旋成拱形,掏空三四米左右。留土炕,挖炕洞和烟洞。自然干燥后,上安0.7米见方的一个窗子,下安一扇门,麻纸糊以后便能居住,冬暖夏凉。但光线太暗,泥糊抹面,亦不雅观。 大门窗石窑 纯粹用石头圈成高3.4米左右、宽3米至3.5米的拱形窑洞,多为6~10米深。火炕另盘,形式自取,定有“尺八的锅台二尺的炕”之高低规格。“狗窝,卧下狗,烟洞转开斗,出烟一袖口,风刮如雷吼。”这是烟洞的标准。此种窑洞大门大窗,经久耐用,光线好。吴堡乡比较多。用料和门面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凿面子粗细。解放前富户多一寸三錾,特富者上马头石,盖厦檐,顶“露明柱”。穷者手锤科四正即可,甚至有垒“人”字墙面的。全县以宋家条村的石窑为最。宋家川、南山上、砖窑山有天才石,自然白色花面,不需要錾刻,只要凿四正即可。门窗以平樯为主梁,上面是半圆,下面方形窗子和门。门有单扇和双扇两种形式。 大门窗接口土窑沿黄河一带,胶土多,质硬而油性大,取石也容易,先铲开崖面,留下土楦。接1.7米左右深的石窑口,大小同纯石窑。隆冬时节,倒楦,跟上窑口的方向、高低、宽窄打窑洞,留土炕。深浅随便,以土质好坏、人口多少而自定。浅窑为撑炕,深窑为厢炕。三

条炕洞,直通烟囱,连接灶膛。面石好坏,差别也很大,土窑洞一般要上箍,防止土质干裂下塌。麦秸泥抹数次,后用麦壳子软泥抹一次,干后便能居住。现在内部多用石灰或白垩土粉刷。此种窑洞,土石掺半,耐风雨侵蚀,冬暖夏凉,二八月温和,胜过纯石窑,多为农家喜爱。专家也认为,山区的土窑洞冬夏室温适中,有利于人的身体,故长寿老人多出在山区。但要红壤土山,黄土山切不可打窑洞。 大门窗泥结窑 吴堡三道塬,取石不易,黄土又不可打洞,过去只能用麦秸土掺水作坯,晒干后圈窑。这种窑洞,纯土结构,最怕秋雨绵绵。现在新修,多为砖石结构。吴堡富户讲究,“四合院”,或者三孔一院,或者五孔一院。有的另做厢窑,倒座窑或马棚。择向建大门,俗称“楼门”。旧社会,大门按身世决定式样和装饰。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1.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2.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3.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较低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4.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二、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1.框架-剪力墙体系。当框架体系的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往往需要在建筑平面的适当位置设置较大的剪力墙来代替部分框架,便形成了框架-剪力墙体系。在承受水平力时,框架和剪力墙通过有足够刚度的楼板和连梁组成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在体系中框架体系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剪力。框架-剪力墙体系的位移曲线呈弯剪型。剪力墙的设置,增大了结构的侧向刚度,使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减小,同时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显著降低且内力沿竖向的分布趋于均匀,所以框架-剪力墙体系的能建高度要大于框架体系。 2.剪力墙体系。当受力主体结构全部由平面剪力墙构件组成时,即形成剪力墙体系。在剪力墙体系中,单片剪力墙承受了全部的垂直荷载和水平力。剪力墙体系属刚性结构,其位移曲线呈弯曲型。剪力墙体系的强度和刚度都比较高,有一定的延性,传力直接均匀,整体性好,抗倒塌能力强,是一种良好的结构体系,能建高度大于框架或框架-剪力墙体系。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1结构分析及设计分析 1.1分析三种重要的体系 1.1.1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的内、外墙做成剪力墙以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剪力墙的变形状态和受力特性同剪力墙的开洞情况联系密切,其中依据轧受力特性的不同,单片剪力墙可以分为特殊开洞墙和单肢墙。类型不同的剪力墙,对应的也会有不同的截面应力分布,所以,在对位移和内力进行计算时,也应该对不同的计算和设计方法进行使用,将平面有限元法应用到剪力墙的结构计算中。此种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完成计算,能够应用到各类剪力墙之间,然而,也有一定的弊端存在于这种方法中,其有着较多的自由度。所以,在具体的应用时,较为普遍地应用了开洞墙这一类型。 1.1.2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分为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等结构体系,其中框架—核心筒受力特点为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筒体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变性特点类似于框架剪力墙,但抗侧刚度较大。依据不同的计算机模型处理手段,有三种类型的分析方法:主要为离散化方法、三维空间分析和连续化方法,其中三维空间方法的精确性会更高。 1.1.3框架—剪力墙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若干个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建筑结构体系。此种结构位移和内力等计算方法尽管种类较

多,然而,连梁连续化假定方法会经常被使用,在对位移协调条件进行计算时,应该按照框架水平位移和剪力墙转角进行设计,将外荷载和位移的关系用微分方程建立起来。然而,应该考虑需求和因素量会存在的差异,所以,也会有着不同形式的解答方式。 1.2具体的设计与分析 1.2.1合理地确定水平荷载 每一个建筑结构都应该一同承受风产生的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对于抵抗地震的能力也应该具备。高层建筑中,尽管结构设计会较大程度上受到竖向荷载的影响,然而,水平荷载却占据着重大的比重。随着不断增多的高层建筑层数,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由于楼面使用荷载和楼房自重在竖构件中发挥的功能,对应水平荷载会将一定的倾覆作用施加到结构中,并且竖构件中就会出现高层建筑结构的作用力;其次,就高层建筑结构而言,地震作用和竖向荷载,也会跟着建筑结构的动力情况而出现较大的改变。 1.2.2合理地确定侧控 同低层建筑不同,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侧移已经成为 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不断增加的楼层数量,结构侧移在水平荷载侧向变形下会逐渐增大。在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中,不但规定结构要有一定的强度,对于荷载作用带来的内力能够有效的予以承受,同时,还应该确保具备一定的抗侧刚度,确保在某一限度内控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出现的侧移情况。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分析报告

高 层 建结 筑构 体 系 分 析 结构体系是指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构件总体组成的方式。在高层建筑中,抵抗水平力成为确定和设计结构体系的的关键问题。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以及它们的组合。 一.框架结构

框架是由梁和柱子刚性连接的骨架结构,国外多用钢为框架材料,国内要紧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在于“刚节点”。从框架的刚节点来看,它是一个几何不变体,以门式钢架为例来看,钢架受荷载后,刚节点始终维持节点的几何不变性,因而刚节点对杠杆的转动具有约束作用,从而刚架横梁产生正弯矩以减少,对梁的好处是专门明显的。刚节点给柱子尽管带来弯矩,但对钢筋混凝土柱来讲也可不能导致坏处,因为钢筋混凝土不仅抗压能力强,而且抗弯能力也专门好。因此,框架结构能够扩大梁的跨度,而且房屋的层数也能够增加。故框架结构体系是六层以上的多层与高层房屋的一种理想的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强度高,自重轻,整体性和抗震性好。它在建筑中的最大优点在于不靠砖墙承重,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够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因此它的应用极为广泛,框架结构可设计成静定的三铰框架或超静定的双铰框架与无铰框架。混凝土框架结构广泛用于住宅、学校、办公楼,也有依照需要对混凝土梁或板施加预应力,以适用于较大的跨度;框架钢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和一些专门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剧场、商场、体育馆、火车站、展览厅、造船厂、飞机库、停车场、轻工业车间等。

工程实例: 概述】 艾菲尔铁塔当初是为了万国博览会兴建, 自1887 年到1931年纽约帝国大厦落成前, 保持了45年世界最高建筑物的地位,铁塔高320 公尺, 建筑设计最闻名的是防范强风吹袭的对称钢筋设计,兼具有用与美感考量。铁塔共分 3 层,登顶收费依楼层而定。搭快速升降梯直达274 公尺高的顶层, 就可尽览巴黎美景, 白天视野佳时可远眺72 公里远。 结构特色】 埃菲尔铁塔采纳框架 结构的全钢结构,艾菲尔 铁塔的金属构架有1.5万 个,重达7000吨,施工时 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 钉250万个,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足见设计的合理与计算的精确。铁塔占地约1万平方米,塔的最顶端不到100平方米,上下宽窄悬殊,使其结构不具一格。从远处看去,它四脚立地。拔地而起,呈四方狭长金字塔形,颇似烛台。铁塔除顶端塔楼外,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一座座拔地而起。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往往是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的最佳结合。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people’s material life level unceasing enhancement,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conditions, high-rise residential have mushroomed place have sprung up. a good structure design is often apply, safety, economy, beautiful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st combination. 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高层建筑各专业设计的协调 高层建筑设计是个多专业、多程序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建筑、结构、设备”三个基本环节,参与高层建筑设计的工程师都深深体会到,对于每个专业单独而言是最完美的设计,但结合在一起却不是优秀的设计。各专业之间的矛盾如不妥善处理!高层建筑就无法施工,建成后也无法使用。“建筑、结构、设备”是互相制约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高层建筑设计既是各个专业自我完善的过

文件系统结构分析

文件系统结构分析 1嵌入式文件系统 1.1嵌入式文件系统体系结构 在嵌入式系统中,文件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一个组成模块,它是作为系统的一个 可加载选项提供给用户,由用户决定是否需要加载它。同时,它还需要满足结构紧 凑、代码量小、支持多种存储设备、可伸缩、可剪裁、可移植等特点。基于上面的要 求,嵌入式文件系统在设计和实现时就要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来整体考虑。特别 是对文件系统内部资源的管理要做到独立性。 由于嵌入式文件系统是作为嵌入式系统的一个可选加载项提供给用户的,当 用户针对其应用的特殊要求对嵌入式系统进行配置时没有选择加载文件系统,但 是用户还是需要使用到系统I/O。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决定了嵌入式系统中的文件 系统不再具有I/O设备的管理功能。系统I/O的管理和使用接口的提供将由 I/O管理 模块完成,文件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自包含模块存在。 基于以上考虑,嵌入式文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卩 硬件 图1嵌入式文件系统体系结构 在嵌入式文件系统的最上层是文件系统 API。文件系统的一切功能都是通过这一层提供给用户的。同时,在整个文件系统中也只有这一层对用户是可见的。 在这一层中所提供的所有功能接口都将严格的遵循 POSIX标准。 文件系统核心层是实现文件系统主要功能的模块。在这一层中,文件系统要把

用户的功能操作转化成对文件系统的抽象对象的操作。这些操作将通过下面的功能模块最终落实到物理介质上面。如果文件系统需要支持多种具体的文件系统格式的话,这一层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成虚拟文件系统和逻辑文件系统。 块高速缓存的存在是为了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在这一层中缓存着以前访问过的块设备数据。文件系统通过一定的算法来高效的管理这些数据,以提高缓冲的性能。同时,它的存在使下层的数据操作对上层的文件操作透明,提高了文件系统的模块性。 1.2 嵌入式文件系统体系的功能与特点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控制对存储设备的存取。它提供对文件和目录的分层组织形式、数据缓冲(对于实时系统,允许绕过缓冲)以及对文件存取权限的控制。 嵌入式系统所使用的文件系统除了要提供通用文件系统的功能外,还由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殊性而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嵌入式文件系统的设计应该满足如下目标: 1.实现按名存取。和桌面操作系统类似,用户对文件的操作是通过其“文件名”来完成的。因此,用户只需知道待操作文件的文件名,就可以方便的访问数据,而不必关心文件在物理设备上是如何存放的,以及如何对文件的打开、关闭操作进行处理等细节。所有与文件相关的管理工作都由文件系统组件隐式完成。 2.与实时系统相适应。嵌入式应用大多数都具有实时性需求。实时系统不仅 要求计算结果地准确无误,而且要求特定的指令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就对文件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通用操作系统中,往往采取分页和虚拟存储器管理的机制来满足规定的指令时间。然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一般都不具有虚拟存储器管理机制,且各种外部设备的性能差异较大,控制文件系统的实时性变得非常困难。为了尽可能提高文件系统的实时性,除了选取高速存储介质作为嵌入式系统的外设外,还应该根据设备的特点设置一定大小的高速缓冲,以提高数据存取的相应速度。 3.支持多任务环境。面对日益复杂的计算环境,应用常常采取“分而治之” 的方法,将解决方案划分为多个任务,每个任务完成相对单一的功能。实时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之一就是对多任务的支持。从应用的层面上看,多任务可以对文件进行并发读操作,在实时内核进程间同步与通信机制支持下进行写操作。此外,文件系统内部实现也应该具备较好的可重入性,即利用同步机制对全局数据结构 进行必要的保护。 4.支持多种逻辑文件系统标准。随着操作系统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成熟的桌面文件系统标准,如 Windows下的FAT系列,Linux中的ext系列等。将这些成熟标

FAT32文件系统的存储组织结构

FAT32文件系统的存储组织结构(一) (2012-05-19 16:57) 标签: FAT32 文件系统分类:文件系统 对磁盘的物理结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后,我们来仔细探讨FAT32文件系统的存储组织结构。说到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我们应该马上意识到,这指的是文件系统在同一个分区内的组织结构,在这个话题上,我们完全可以不管分区之外的所有事情。 为了分析FAT32文件系统的存储组织结构,我们来建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文件系统:将U盘插入电脑,将U盘格式化成FAT32分区格式: 以建好的U盘FAT32文件系统为基础,下面从文件系统的各个组成来分别加以介绍。 分区引导扇区DBR 用winhex打开U盘显示如下:

这是FAT32分区引导记录,定义如下: 偏移00H: 3字节的跳转指令 EB 58 90,跳过下面的BPB和扩展BPB部分 偏移03H:8字节的硬盘分区类型文本字符名:4D 53 44 4F 53 35 2E 30 即:MSDOS5.0 偏移0BH: 25字节的分区参数块(BPB),细分如下: 偏移0BH:扇区字节数 00 02 即0X0200,512字节 偏移0DH:每簇扇区数 08即每簇包括8个扇区

偏移0EH:保留扇区数 24 00即保留36个扇区 偏移10H:FAT表份数 02即两个FAT表 偏移11H:未用 00 00 偏移13H:未用 00 00 偏移15H:介质类型 F8即本地硬盘 偏移16H:未用 00 00 偏移18H:每磁道扇区数 3F 00 即每磁道63扇区 偏移1AH:磁头数 FF 00即255个磁头 偏移1CH:隐藏扇区数 80 1F即8064个隐藏扇区 偏移20H:磁盘总扇区数 80 F0 77 00即总共7860352个扇区 (7860352*512=4024500224,因为我的U盘是4G) 偏移24H:52字节的扩展分区参数块(扩展BPB),细分如下: 偏移24H:FAT表占用扇区数 EE 1D 00 00即FAT表占7662个扇区 偏移28H:未用 00 00 00 00 偏移2CH:根目录入口簇号 02 00 00 00即根目录从02号簇开始 偏移30H:文件系统信息扇区号 01 00即扇区1 偏移32H:备份引导扇区的位置 06 00即6号扇区(第7个扇区),从WINHEX中我们也可以看到,6号扇区的内容和0号引导扇区内容是一样的 偏移34H:未用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偏移40H:物理磁盘号 00 偏移41H:未用 00 偏移42H:扩展引导标志 29即0X29 偏移43H:磁盘序列号F1 2A 27 04通常为一随机数 偏移47H:卷标ASCII 4E 4F 20 4E 41 4D 45 20 20 20 20 即NO NAME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浅论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及其体系 [摘要]文章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六个特点,并介绍目前国内高层建筑的四大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特点;结构体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十几年我国已建成高层建筑万栋,建筑面积达到2亿平方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深圳地王大厦81层,高325米;广州中天广场80层,高322米;上海金茂大厦88层,高420.5米。另外在南宁市也建起第一高楼:地王国际商会中心即地王大厦共54层,高206.3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全国各地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作为土建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其结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基本原则。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低层、多层建筑结构相比较,结构专业在各专业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的布置、立面体形、楼层高度、机电管道的设置、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工期长短和投资造价的高低等。其主要特点有: (一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 在低层和多层房屋结构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结构设计。而在高层建筑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建筑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建筑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一定高度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着结构动力性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