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自动加工生产线
- 格式:doc
- 大小:420.00 KB
- 文档页数:9
多工位plc编程方法
多工位PLC编程方法是指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使用可编程逻辑
控制器(PLC)控制多个工作站或设备的方法。
在多工位PLC编程中,需要考虑到多个工作站之间的协调、同步和通讯等方面。
首先,多工位PLC编程需要考虑到各个工作站之间的逻辑关系
和联动控制。
这包括确定每个工作站的功能、工作流程、输入输出
信号的交互以及故障处理等。
在编程时需要考虑如何实现各个工作
站之间的协调和同步,确保整个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其次,多工位PLC编程还需要考虑到通讯协议和数据交换。
不
同工作站之间可能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因此在编程中需
要选择合适的通讯协议和实现数据通讯的方法,确保各个工作站之
间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
另外,多工位PLC编程还需要考虑到故障处理和安全保护。
在
编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故障检测和处理程序,确保在出现故障时能
够及时做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需要考虑到安全保护措施,确保多工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安全稳定。
在实际的多工位PLC编程中,通常会采用模块化编程的方法,将各个工作站的逻辑控制分解成多个模块,然后分别进行编程,最后再进行整合和联调。
这样可以提高编程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便于后期的调试和维护工作。
总的来说,多工位PLC编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工作站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讯交互、故障处理和安全保护等多个方面,确保整个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于20XX年X月进入某机械制造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主要在多工位冷镦车间进行学习,现将实习情况报告如下。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多工位冷镦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掌握多工位冷镦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3. 熟悉多工位冷镦生产线的运作模式及质量控制;4. 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多工位冷镦工艺的基本原理多工位冷镦工艺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在室温下通过模具进行塑性变形,使其形状和尺寸达到要求的加工方法。
该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等行业。
2. 多工位冷镦操作流程(1)准备阶段:检查设备、模具、原材料等是否齐全,确保设备运行正常;(2)上料阶段:将原材料按照要求装入料斗;(3)送料阶段:通过送料机构将原材料送入模具;(4)成型阶段:通过模具对原材料进行塑性变形,使其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5)卸料阶段:将成型后的工件从模具中取出;(6)质量检查:对成品进行外观、尺寸等检查;(7)清理阶段:对设备、模具、工件进行清理。
3. 多工位冷镦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保养(1)设备使用:熟悉设备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2)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定期润滑设备各运动部件,确保设备运行顺畅。
4. 多工位冷镦生产线的运作模式及质量控制(1)生产线运作模式:多工位冷镦生产线由送料机构、模具、检测设备等组成,各工位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实现自动化生产;(2)质量控制: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确保模具精度,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减少不良品率。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多工位冷镦工艺的理解;2. 掌握了多工位冷镦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3. 熟悉了多工位冷镦生产线的运作模式及质量控制;4. 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机明电极多工位编程1. 引言机明电极多工位编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控制机械设备中的电极在多个工位上进行编程操作。
本文将介绍机明电极多工位编程的背景、原理、实施步骤以及应用领域。
2. 背景机明电极多工位编程是在机械设备中使用电极进行编程操作的一种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在同一个设备上实现多个工位的编程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3. 原理机明电极多工位编程的原理是通过控制系统对机械设备中的电极进行编程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1.设计工艺流程:确定需要在机械设备上进行的编程操作,并设计相应的工艺流程。
2.编写程序:根据设计的工艺流程,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
3.载入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代码载入到机械设备的控制系统中。
4.设定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相应的参数,如电极位置、速度等。
5.开始编程:启动机械设备,开始进行编程操作。
6.监控操作:对编程过程进行监控,确保编程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7.完成编程:编程操作完成后,对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
4. 实施步骤机明电极多工位编程的实施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设计工艺流程: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需要进行的编程操作,并设计相应的工艺流程。
3.编写程序:根据设计的工艺流程,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
4.载入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代码载入到机械设备的控制系统中。
5.设定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相应的参数,如电极位置、速度等。
6.开始编程:启动机械设备,开始进行编程操作。
7.监控操作:对编程过程进行监控,确保编程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8.完成编程:编程操作完成后,对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
5. 应用领域机明电极多工位编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用于机械设备中的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汽车制造:用于汽车生产线中的焊接、组装等工艺操作。
•电子制造:用于电子产品的组装和测试过程。
•医疗器械制造:用于医疗器械的生产和组装。
结论机明电极多工位编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在机械设备中实现多个工位的编程操作。
第一章 机械化:执行制造过程旳基本体力劳动是由机器(机械)替代人力劳动来完毕时称之为机械化。 自动化:机器替代人完毕基本劳动旳同步,假如人对机器旳操纵看守、对工件旳装卸与检查等辅助体力劳动也是由机器来完毕时,并且有自动控制系统或计算机替代部分脑力劳动,这个制造过程是“自动化” 。 在一种工序中,假如所有旳基本动作都机械化了,并且使若干个辅助动作也自动化起来,而工人所要做旳工作只是对这一工序作总旳操纵和监督,就称为工序自动化。 一种工艺过程(如加工工艺过程)一般包括着若干个工序,假如不仅每一种工序都自动化了,并且把它们有机地联络起来,使得整个工艺过程(包括加工、工序间旳检查和输送)都自动进行,而工人仅只是对这一整个工艺过程作总旳操纵和监督,这时就形成了某一种加工工艺旳自动生产线,一般称为工艺过程自动化。 一种零部件(或产品)旳制造包括着若干个工艺过程,假如不仅每个工艺过程都自动化了,并且它们之间是自动旳有机联络在一起,也就是说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旳全过程都不需要人工干预,这时就形成了制造过程旳自动化。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旳内容:1)机械加工自动化技术:包括上下料、装夹、换刀、加工、零件校验等环节旳自动化技术。2)物料储运自动化技术:包括工件、刀具、其他物料旳储运旳自动化技术。3)装配自动化技术:包括零部件供应、装配过程等旳自动化技术。4)质量控制自动化技术:包括零件检测、产品检测、刀具检测等旳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制造系统旳基本形式:1)刚性半自动化单机:A)定义:可以自动地完毕单个工艺过程旳加工循环旳机床(除上下料外),称为刚性半自动化机床。B)特点:1、一般是机械或电液复合控制式组合机床和专用机床,可以进行多面、多轴、多刀同步加工,加工设备按工件旳加工工艺次序依次排列;2、切削刀具由人工安装、调整,实行定期强制换刀,假如出现刀具破损、折断,可进行应急换刀;3、从复杂程度讲,刚性半自动化单机实现旳是加工自动化旳最低层次。C)长处:投资少、见效快。D)缺陷: 调整工作量大,加工质量较差,工人旳劳动强度也大。E)应用:产品品种变化范围和生产批量都较大旳制造系统。2)刚性自动化单机:A)定义:它是在刚性半自动化单机旳基础上增长自动上、下料等辅助装置而形成旳自动化机床。B)特点:投资少、见效快,但通用性差,是大量生产最常见旳加工装备。C)用途:常用于品种变化很小,但生产批量尤其大旳场所。D)辅助装置包括自动工件输送、上料,下料、自动夹具、升降装置和转位装置等;切屑处理一般由刮板器和螺旋传送装置完毕。3)刚性自动线:A)定义:刚性自动化生产线是多工位生产过程,用工件输送系统将多种自动化加工设备和辅助设备按一定旳次序连接起来,在控制系统旳作用下完毕单个零件加工旳复杂大系统。B)特点:1、构造复杂,任务完毕旳工序多,因此生产效率也很高,可以有效缩短生产周期,取消半成品旳中间库存,缩短物料流程,减少生产面积,改善劳动条件,便于管理等。2、投资大,系统调整周期长,更换产品不以便。C)用途:少品种、大量生产必不可少旳加工装备。4)刚性综合自动化系统:A)定义:在刚性自动线地基础上将其他自动化制造系统旳内容(包括热处理、锻压、焊接、装配、校验等)涵盖旳复杂大系统称为刚性综合自动化系统。B)特点: 刚性综合自动化系统构造复杂,投资强度大,建线周期长,更换产品困难,但生产效率极高,加工质量稳定,工人劳动强度低。C)应用:它常用于产品比较单一,但工序内容多,加工批量尤其大旳零部件旳自动化制造。5)数控机床:A)定义:数控机床用来完毕零件一种工序旳自动化循环加工。B)特点: 它是用代码化旳数字量来控制机床,按照事先编好旳程序,自动控制机床各部分旳运动,并且还能控制选刀、换刀、测量、润滑、冷却等工作。C)应用:合用于加工精度较高,零件复杂程度、且品种多变、批量中等旳场所。6)加工中心:A)定义:加工中心是在一般数控机床旳基础上增长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而形成旳一类更复杂但用途更广、效率更高旳数控机床。B)特点:由于具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就可以在一台机床上完毕车、铣、镗、钻、铰、攻螺纹、轮廓加工等多种工序旳加工。C)应用:加工中心机床具有工序集中、可以有效缩短调整时间和搬运时间、减少在制品库存、加工质量高等长处。7)柔性制造单元:A)定义:柔性制造单元是一种由1~3台 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所构成。B)特点:单元中配置有某种形式旳托盘互换装置或工业机器人,由单元计算机进行程序编制及分派、负荷平衡和作业计划控制旳小型化柔性制造系统。C)长处:占地面积较小,系统构造不很复杂,成本较低,投资较小,可靠性较高,使用及维护均较简朴。D)应用: 常用于品种变化不是很大、生产批量中等旳生产规模中。8)柔性制造系统:A)长处:1、可以减少机床操作人员。2、由于配有质量检测和反馈控制装置,零件旳加工质量很高。3、工序集中,可以有效减少生产面积。4、与立体仓库相配合,可以实现24h持续工作。5、由于集中作业,可以减少加工时间。6、易于和管理信息系统(MIS)、工艺信息系统及质量信息系统结合形成更高级旳制造自动化系统。B)缺陷:1、系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2、系统构造复杂,对操作人员旳规定很高。3、构造复杂使得系统旳可靠性较差。C)应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实现自动控制功能旳装置及其被控制对象,构成:指令存储装置;指令控制装置;执行机构;传递及转换装置等部分构成。 机械制造设备中常用旳控制方式:(1)开环控制方式;(2)闭环控制方式;(3)分散控制方式;(4)集中控制方式;(5)程序控制方式;(6)数字控制方式;(7)计算机控制方式。 机械传动控制方式一般传递旳动力和信号都是机械连接旳,特点:(1)程序指令旳存储和控制都是运用机械式元件来完毕(例如凸轮、档块、连杆、拨叉等);(2)控制元件同步又是驱动元件;(3)几乎所有旳运动部件及机构都是由凸轮分派轴进行驱动和控制;(4)专用性较强,仅合用于加工品种基本不变旳大批量生产。 分散控制旳重要长处:(1)实现自动循环旳措施简朴,电气元件旳通用性强,成本低。(2)在自动循环过程中,目前一动作没有完毕时,后一种动作便得不到起动信号,因而,分散控制系统自身具有一定旳互锁性。重要缺陷:(1) 当次序动作较多时,自动循环时间会增长,这对提高生产效率不利。(2)当下一动作执行机构较多时,就有若干多条平行控制线路、会使电气控制线路变得复杂,电气元件增多。这对控制系统旳调整和维修不利,尤其是在使用有触点式电器时,由于大量触点频繁换接,轻易引起故障。 集中控制系统旳长处:所有指令存储和控制装置都集中在一起,控制链又短又简朴,这样,控制系统就比较简朴,调整比较以便。缺陷:(1)各执行部件动作之间无联络,当某一部件发生故障时,其他部件仍然运动,这就有也许发生碰撞或干涉等事故。(2)由于执行部件旳运动速度不能控制,当速度不稳定期,系统实际旳控制精度就较低。 液压控制:原理:运用液体工作介质旳压力势能实现能量旳传递及控制。长处:定位精度高、负荷较大、速度可以调整。缺陷:漏油(污染)、油温变化→粘度变化→流量变化→控制不稳定。两种方式:机械—液压控制;电气—液压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旳重要根据:生产设备旳工作循环。工作循环旳表达措施:(1)工作循环图:单机旳工作循环;(2)工作循环周期:自动线旳工作循环;(3)功能流程图:表达控制系统旳信息传递过程和输入、输出信号旳逻辑关系。 第二章 加工设备自动化:定义:指在加工过程中所用旳加工设备可以高效、精密、可靠地自动进行加工,此外还应能深入集中工序和具有一定旳柔性。 实现加工设备自动化旳重要途径:对于既有设备(通用)进行自动化改装,以实现单机自动化;设计、制造、采用专用或专门旳自动化加工设备;采用数控加工设备 实现单机自动化旳措施:1)采用通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机床实现单机自动化;2)采用组合机床实现单机自动化;3)采用专用机床实现单机自动化;4)采用通用机床进行自动化改装实现单机自动化。 一、采用通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机床实现单机自动化 一般机床旳工作行程运动是由机床来完毕旳,但空行程运动旳所有或大部分则必须由工人来操作,此外工人还需根据工件加工工艺旳规定,发出对应旳操作指令,加工出所需形状和尺寸旳工件,此类机床必须在工人看守操作下才能完毕加工过程。 自动机床:在一种工作循环结束后,能自动卸下加工完旳工件,装上待加工旳坯件,并继续进行同样旳工作循环,直至装在机床上旳一批坯件加工完为止。 半自动机床:能自动地完毕除上料和卸工件以外旳一切切削和辅助运动旳机床。需人工装卸自动循环旳实现。 自动化单机旳控制方式及合用范围:1)凸轮式:A)特点:用专门设计制造旳凸轮或靠模控制刀具旳运动轨迹,并运用凸轮轴使多种不一样运动能协同动作。B)合用范围:少品种,大批量。C)应用机床:单轴纵切自动车床、仿形车床。D)品种变换程度:每月一次到多次。2)非凸轮式:A)特点:用电气、电气伺服、液压、丝杠副等非凸轮机构控制刀具旳运动轨迹及多种不一样运动旳协同动作。B)合用范围:多品种,中批量。C)应用机床:卧式多轴自动车床、单轴转塔自动车床、立式多轴半自动车床、多刀半自动车床。D)品种变换程度:一日一次。3)数字控制式:A)特点:用数字形式控制刀具或机构旳运动轨迹及多种数控坐标轴之间旳必要联动。B)合用范围:多品种,中小批量;C)应用机床:多种数控机床。D)品种变换程度:一日多次。 二、采用组合机床实现单机自动化 组合机床—是以已经系列化、原则化旳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按工件特定形状和加工工艺设计旳专用部件和夹具,构成旳半自动或自动专用机床。 组合机床旳构成:(1)动力部件——是用于传递动力 实现工作运动、为刀具提供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如多种类型旳切削头、滑台和动力箱等。(2)支承部件——如底座、立柱等。(3)输送部件——如多工位旳工作台、回转工作台和回转鼓轮等。(4)控制部件——如液压元件、控制挡铁、行程开关、操纵台等。(5)辅助部件——如冷却润滑装置、排屑装置、机械板手等。 组合机床旳加工方式:组合机床一般采用多轴、多刀、多工序、多面或多工位同步加工旳方式。由于通用部件已经原则化和系列化,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能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因此,组合机床兼有低成本和高效率旳长处,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可用以构成自动生产线。一般用于加工箱体类或特殊形状旳零件。 动力滑台:功用——重要用来带动多种主轴部件进给,也可以带动夹具和工件,作移动工作台用。
多工位转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多工位转台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分类方法。
2. 学生能掌握多工位转台中常用零部件的名称、功能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了解多工位转台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作用及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多工位转台的基本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熟练进行多工位转台的组装、调试和优化。
3. 学生能运用CAD等软件绘制多工位转台零部件,并进行简单的设计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沟通协调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多工位转台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机械工程领域,旨在让学生掌握多工位转台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但对多工位转台的了解有限,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多工位转台基础知识- 多工位转台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场景- 多工位转台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多工位转台结构与零部件- 常用零部件的名称、功能及在多工位转台中的应用- 零部件的装配关系及对转台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多工位转台的组装与调试- 多工位转台的组装流程及注意事项- 调试方法及故障排除-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多工位转台设计计算- CAD软件在多工位转台设计中的应用- 常用设计计算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 多工位转台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自动化生产线中多工位转台的应用案例- 多工位转台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6. 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培养- 多工位转台组装、调试及优化的实践操作- 创新设计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多工位回转工作台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多工位回转工作台是一种可以实现多个工作位的无人操作的设备。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序和要求,将工件转移到不同的工作位上进行加工、装配或其他操作。
国内多工位回转工作台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作台结构设计、运动控制和自动化控制等方面。
例如,有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多工位回转工作台,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和多工序的自动转换。
另外,还有人提出了一种具有高精度和高刚性的多工位回转工作台结构,通过研究材料、工艺和结构的优化,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国外多工位回转工作台的研究相对较早,且发展较为成熟。
多国的研究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应用。
例如,美国的研究者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汽车制造的多工位回转工作台,提高了汽车制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德国的研究者则关注于多工位回转工作台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以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和自适应能力。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多工位回转工作台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机械加工和装配等方面。
这些领域对设备的高精度、高效率和高稳定性要求较高,多工位回转工作台能够满足这些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目前多工位回转工作台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设备的运动控制和自动化控制技术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以提高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另外,多工位回转工作台的结构和设计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和应用。
总体而言,多工位回转工作台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不断推进,多工位回转工作台将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资讯 I Market News舒勒与中国客户签订4条锻造生产线来自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重庆联豪科技有限 公司向舒勒订购了 4条多工位机械压力机锻造生产线。
这些多工位机械压力机采用肘杆驱动,额定吨位在800$2000t之间。
“能够收获这笔订单主要感谢我们在万家顿分公司 销售部的同事,”万家顿工业部负责人Johannes Linden 说道。
“同时我们在万家顿的同事还将负责产品的技术以及系统的设计。
万家顿分公司对于舒勒集团起着举足 轻重的用。
”的制造和装配将在格平根和埃尔福 特厂区进行。
4条锻造线计划于2018年上半年交付。
采用肘杆驱动的MML2系列压力机(可选用伺服直 驱技术)行程范围高达250~800mm,适用于不同尺寸的 传动零件和底盘零件(包括锥齿轮、传动轴等)的批量生 产。
肘杆驱动装 了,锻件了的 。
舒勒研发的MML2 i 列压力机肘杆驱动系统在压力机设计过程中可完美适 应各种零部件的 ,特别适用于冷锻和锻。
“只有 工艺技术和 工艺达到最佳协调状态时才能实现锻件批量化经济生产。
”Johannes Linden说道。
“舒勒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所以我们能 够研发出像MML2系列压力机这样高效、完备的解决 方案。
”另讯舒勒为墨西哥锡劳的蒂森克虏伯工厂提供先进的开卷落料线。
近年来墨西哥汽车工业稳步增长。
为满足这 长需求,墨西哥蒂森克虏伯材料贸易有限公司(thyssenkrupp Materials de Mexico S.A.de C.V.)通 过投人采用舒勒 驱技术的先进开卷落料线,功拓展了其在瓜纳华托州锡劳的业务。
该落线每日可生产多达45,000个铝和钢质零部件,使该工厂的年产能 提高了 70%(高达270,000吨)。
蒂森克虏伯材料贸易有限公司总裁Olaf V oss表 示:“蒂森克虏伯成为了墨西哥首家使用复合开卷落料 线为客户供碳钢和铝料片加工务的供应商。
”“舒勒 开卷落料线的投人确保了我们可以持续为客户提供足 够产能,满足他们断长的需求。
广东达诚机械有限公司展示了高效节能、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的两套生产线。
一套是多工位热成型机,主要用于生产水果保鲜盒、饭盒等面积偏大的制品,其特点是高效、自动化、节能,能够实现自动送片、成型、冲孔、冲剪、堆叠、计数。
据达诚市场经理吴奕万先生介绍该生产线是达诚2012年研发的,设备的推出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受到了广大客户的欢迎。
随后达诚对其性能、效率、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再次提升。
另一套是高智能挤出成型一体化生产线,该机组集自动计量上料、片材挤出、塑化成型、自动堆叠和计数、废边及边料在线破碎回收为一体的全自动连续塑杯生产线,具有高效节能、节约人力资源、塑杯生产卫生可靠等优点。
来源:注塑机。
多工位汽车模具ID支架机构的研究与应用黄毅华,郑国见(广州广汽荻原模具冲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400)【摘要】随着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创新,通过冷冲压生产汽车零件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
在多工位冲压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受限于零件造型和特性问题,相邻工序的工序件之间需要进行角度变换和距离调整后才能实现合理的工艺排布。
或者受限于设备的空间问题,相邻工序的模具因尺寸问题难以布置在多工位设备上进行生产。
这时候就需要使用ID 支架机构将相邻工序的模具分隔开,使各个模具可以顺利地布置在多工位设备上生产。
关键词:冷冲压模具;多工位冲压;自动化生产;ID支架中图分类号:TG385.2 文献标识码:BDOI:10.13596/ki.44-1542/th.2024.02.048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Station AutomotiveDie ID Bracket MechanismHuang Yihua,Zheng Guojian(Guangzhou GAC Diyuan Mold Stamping Co., Ltd.,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00, CHN)【Abstract】With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the pro⁃duction of automotive parts through cold stamping has largely become automated. In the process of multi-station stamping automated production, due to constraints by the part's shape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workpieces between adjacent processes need to undergo changes in angle and distance ad⁃justments to achieve a rational process layout. Alternatively, constrained by equipment space, the dies of adjacent processes cannot be placed on multi-station equipment for production due to size is⁃sues. In this case, an ID bracket mechanism is needed to separate the dies of adjacent processes, allowing each die to be smoothly arranged for production on multi-station equipment.Key words:cold stamping die;multi-station stamping;automation production;ID bracket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浪潮中,我国从制造大国慢慢过渡为制造强国。
锻压设备的选择推荐
随着工业的发展,压力机逐渐按不同用途进行分化而形成许许多多的品种。
如果将其最简单的概况加以汇集即如表1所示。
由于首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的送进对象、方法以及作业速度大小的不同,并不影响实质,所以为避免繁杂就不作区分。
表1 从生产率的角度来看压力加工设备的选择
当选择设备时,多少有着一些原则。
一般所用的原则是:1)设备台数少的车间可选用通用型;2)随着台数的增加,就要配置与用途相适应的设备以形成专业化生产;3)高效率的专用设备有其独特性而缺乏通用性;4)对于一般的大量生产,可在通用设备上实现自动化或选用通用自动压力机;5)在生产对象被限定了的专业厂,使用特殊设计的高效率专用自动机或单能机是有利的。
在设备与模具的关系上:1)工序越是划分得细,模具就越简单,压力机也就可以简单;2)在一个工序中加工复杂形状时,集中于一个工位的复合模最复杂,连续模次之,而象连续自动压力机和多滑块压力机所用的自动多工位模具最简单。
这是由于机械设备分担了模具的一些功能的缘故。
多工位组合机床都具备哪些特点?多工位组合机床一般用于加工盒状和特别形状的零件。
加工时工件一般不旋转。
通过刀具的旋转运动和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进给运动,实现钻头、扩孔、点面、铰孔、镗孔、铣平面、内外螺纹切削以及周边和端面的加工。
它也是一种复合机床,用车头夹住工件进行旋转,用刀具进行进给运动,但也可以加工旋转系统中某些部位的周边和端面。
多工位组合机床一般采纳多轴、多刀、多工序、多面或多级同步加工方式,生产效率比一般机床高几倍至几十倍。
一般部件已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可依据需要快捷配置,缩短了设计和制造周期。
因此,多工位组合机床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
它被广泛用于大规模生产,并可用于形成自动生产线。
1、一次装夹可完成攻丝等全部工序,削减产品装夹次数,节省产品装夹时间,更快、更精准地完成任务。
2、全部工序只需一次装夹,削减了产品碰撞的概率,有效保证了产品的精度和外观。
3、多工位组合机床针对一类零件进行设计和加工,其加工程序和运动轨迹与同类机床相同。
另外,机床可依据数控程序自动加工,避开人为误差,有效地保证了零件加工的一致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4、一台多工位组合机床可以完成钻孔、攻丝等全部工序,替代了几台一般机床,有效地节省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省了占地面积。
5、在数控系统的掌控下,机床可以自动连续加工,直至完成全部工序。
工人的操作得到简化,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6、采纳转台布局,多工位组合机床的生产效率是一般机床的数倍。
7、多工位组合机床是一种高效率的多工位,适用于大量零件的加工。
1 / 1。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1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多工位自动加工生产线
系 别: 机电工程系
专 业: 机电一体化
专业方向: 控 制
班 级: 06大专机电(1)(3)
学生姓名: 周立松 、倪士龙 、刘志刚
周亚庆 、孙金鑫 、陈宏伟
指导教师: 胡 剑、彭 磊
2010年 11 月 17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
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
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
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系
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
或按系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
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
教师签署意见;
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
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
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
拉伯数字书写。如“2010年9月07日”或
“2010-09-07”。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多工位加工生产线,就是多个工位成流水线自动加工。使用多工位自动加工
生产线可以节省一批劳动力,这样就可以节省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用机器代替
人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而这就是我们最根本的目的。
意义:提高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劳
动强度、有利于产品的跟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体现一
个国家的科技水平。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多工位自动生产线,生产命令和原料从工厂一端输进,经过加工、检
测、仓储,最后从工厂另一端输出产品。所有工作都由计算机控制来实现,
人不直接参加工作。1952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建
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生产发动机的全自动工厂。由42部自动机器进行500
种不同的操作和加工,还能够把不合格的产品检查出来。不过真正的无人
工厂还是在机器人、计算机、电子技术等得到极大的发展之后才涌现出来
的,最有名的是日本“法那克”的一个工厂。这是80年代初建立的,投资数
千万美元,生产制造机器人所需的部件。
多工位自动生产线里安装有各种能够自动调换的加工工具。从加工部
件到装配以至最后一道成品检查,都可在无人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这个成
功必将进一步加快整个制造业的“工厂自动化”进程。能把人完全解放出来,
而且能使生产率提高一二十倍。多工位自动生产线是未来制造业工厂的一
种发展方向。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内容:
本课题“多工位自动加工生产线”的主要理念在于——在“传统机械加工”
或“数控机械加工”的基础上加入四工位旋转工作台以此来实现高效生产,提高
生产效率。并且本系统中还加入了原料、成品物流单元与加工精度检测单元以此
来构成FMS(柔性制造系统)的硬件平台。
原料搬运单元:将待加工的毛坯原料搬运或送至旋转工作台的各工位。(根
据硬件配置以气动推料或机械丝杠传动、皮带传送等方式实现)
加工制造单元:系统“模拟加工”部分,对旋转工作台上到达加工位置的原
料进行加工。
精度检测单元:对加工后的产品进行加工精度的测量(可以是尺寸精度、轮
廓精度、形位精度的检测)
仓储运输单元:本单元将合格件与不合格件通过气动推料的方式进行分拣,
并且将合格件送至仓库(斜料槽等一系列存储装置)。
问题:
1机械加工(如:数控机床、普通机床)
由于我们没有学习过数控机床,所以数控机械加工对我们来说是个难点。
2三维设计(动画演示)、CAD制图
3控制方式选择:
(1) PLC
(2) 单片机
(3) 工业控制计算机
本课题我们选择三菱PLC,由于我们学习的是欧姆龙PLC,两种编写程序有
些区别,本设计需要把PLC控制转换成单片机控制,这也是个难点。
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学习、小组讨论、请教老师等办法解决。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设计思路
1. 先确定动力源与工作台的运动机构,
2. 把多工位自动化生产线要实现的功能写出来。再列出机械图图样,零件图,
装配图。
3. 进行分组讨论并写出实现方法。
4. 设计出三维动画演示图,并查看是否实现运动
5. 依此进行设备选型,列出PLC的控制原理图和接线图,进行编写程序。(控
制方式:单片机,PLC,工业控制计算机)
6. 整理好材料进行组装环节,并且调试完成
方法
1、查阅法
2、讨论法
3、调查法
4、实验法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五、本课题的预期效果
1、 概念图
最终实现的效果:系统上电后,按下启动按钮,原料搬运单元将原料毛
坯送至四工位旋转工作台上,再按下加工按钮系统对选择工作台上的毛坯原
料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由精度检测单元进行加工精度的检测,检测完成后
由仓储运输单元用气动推料的区分合格件,并实现合格件的模拟打包送仓。
2、了解装配图、电路图
3、完善机电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并出说明书
4、小组成员动手制作作品
5、控制板电路原理图,元件装配布置图
6设备元件明细表
7、本系统的优势在于:这样生产起来会比较快,而且也真正实现了生产无人化。
六、本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
11月15日到22日 上网查阅资料,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开题报告。
11月23日到 1、设计机械图像、装配图、零件图
12月 5 日 2、列出备料清单
3、小组成员进行市场调查,开始采购
12月6日 到 10日 学习PLC编程、CAD制图、三维动画模拟、单片机
12月11日 到30日 1、设计三维动画演示
2、检验是否可以实现运动
3、根据机械图像、装配图、零件图进行组装
4、控制程序编写
5、问题分析整理
1 月1 日 到 7 日 毕业论文
1 月8 日 到15日 充分准备毕业设计答辩会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七、参考文献
[1] 刘艳梅,三菱PLC基础与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王先逵,机械装配工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黄云成,机械制图与机械基础常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4] 张永茂,AutoCAD 2008中文版机械绘图 ,机械工业,2008
[5] 范茂军,传感器技术 ,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6] 零点工作室,三维CAD设计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 陈权昌,李兴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LGX200805017.html
[9] http://wenku.baidu.com/view/da333c8884868762caaed54e.html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审核意见
专家组成员签字: 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