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教育: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182.00 KB
- 文档页数:53
大学教育的人文教育价值大学教育无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阶段。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价值,并对其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进行阐述。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学教育的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和素养。
通过学习人文科学,学生能够开拓思维,发展自己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理解各种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此外,人文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使他们具备更好的情商和同理心。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体谅,以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通过人文教育,学生将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学会关心弱势群体,愿意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他们将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
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大学教育的人文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学习人文科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增强他们的国际交往能力。
此外,人文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处理不同文化冲突的能力。
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文教育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人文科学研究强调多元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多元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人文科学,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五、促进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大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在思维、情感、品德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全面素质发展。
通过学习人文科学,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审美情操和人文精神。
这些素养将伴随学生一生,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品德的社会公民。
2021年3期30加强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思考陈婉兰(武汉大学 工业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本文旨在从高校立德树人的必要性,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在特质,探讨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加强的路径。
一、高校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近年来,部分工科大学生思想整体上较为明显地体现出爱国主义情怀弱化、集体观念淡漠、责任与奉献意识缺失,利己主义甚嚣尘上。
(一)爱国主义情怀弱化时下,许多大学生均是90后青年,他们一直生活在和平稳定、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的环境下,以为我们的和平幸福生活是天经地义的,对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所受的压迫屈辱,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团结一心把一个积贫积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知之甚少。
(二)集体观念比较淡漠、责任与奉献意识不够曾几何时,我们为自己率先当上少先队员戴上鲜艳的红领巾,被推选为班长、组长等班干部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我们梦想长大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人民解放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班级为集体为国家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这样的仁人志士和普通大众数不胜数,使得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时至今日,独生子女逐渐步入社会舞台中心,他们越来越注重个人价值、个性张扬、个人愉悦及个人自由,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与规律。
然而,集体观念、责任与奉献意识与注重个性张扬、个人愉悦、个体价值的实现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
当下,许多工科学生只注重个人论文的发表、学分绩的拔尖、课题项目的参与、推荐免试研究生、出国交流资格的获得……最大限度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对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班委社团学生会任职等公益活动不够关心,进而出现公益职务无人竞争,志愿服务鲜有报名的局面。
二、高校加强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的栋梁,必须有理想、有担当,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出发,需要大学生成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文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2003年5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y,2003第32卷专辑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Vol.32Sup.高等教育应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并重赵世超(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摘 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一样,都是现代大学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础。
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看,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也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选择。
我国高等教育欲实现特定目标,发挥特有功能,必须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整合并重。
为此,必须注意预防观念领域里的科技理性主义和惟智主义倾向,纠正重理轻文现象。
同时,人文教育和社科研究应深化改革,与时俱进,为实现整合并重积极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大学职能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93(2003)Sup.-0010-07江泽民同志2001年8月在会见部分国防科技与社会科学专家和2002年4月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大力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精辟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
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讲话,联系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实际,我们感到高等院校在办学的思路和方针上应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并重、协调发展。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并重是高等教育全面发挥职能的先决条件 高等教育学认为现代大学具有3种基本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略加分析不难发现,现代大学这3种基本职能的发挥与实现,都只有在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并重的前提下才能完成。
人才培养是大学首要的和核心的功能。
大学的人才培养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通过实施比中小学教育更高层次的综合化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二是通过实施专业教育与分科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特定领域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当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主要问题有:文化断层使得我国大学教育丧失人文教育之根;实利原则严重侵蚀我国教育制度,医学院校难以独善其身;文理分科和医学教育专业化使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难有立足之地。
加强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对策:转变观念,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增加人文课程数量,合理安排学时。
[关键词]人文教育;医学人文;文化断层多年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人文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学者几乎没有疑义,但是对于什么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到底应该教些什么,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何在,学者们和教育主管部门存在广泛的争论,至今仍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1 人文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含义人文教育,通常也叫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是以文史哲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
这里说的“基础教育”,并不是指给高等教育打基础的中小学教育或普通教育,而是关系人之为人的教育。
人文教育从其性质上说就应该是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在我国古代,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小学学的是文字训诂之学,而大学都是成人成己、治国平天下之学。
四书中的《大学》开篇的四句话就阐明了大学的根本目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是将个人的完善进而天下的完善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实际上,人文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个人的身心修养问题,第二个方面就是公共关怀问题。
西方的教育在古代,尤其是在古希腊,基本是以人文教育为主。
文艺复兴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人文教育的发展,使人从上帝的神光中独立出来。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产方式的变革,敏感的思想家开始看出现代生活方式和教育制度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首先是卢梭,他发现现代教育制度实际上是对人天性的束缚,主张通过教育使人的天性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归根结底应该是人文教育,即以全面和谐地培养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为目的。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新工科背景下,对于人才的培养光有技术是不够的,需要对人才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才可以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对于人文方面知识获取途径主要是人文通识课程,现阶段工科院校对于人文通识课的重视度不够,只有加强对于历史、文学、哲学等学科的课程建设,才能实现新工科对于人才培养的建设需要,促进人才全方位发展,为国家培养高文化素养的工科人才。
标签:新工科背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路径新工科是对工科教育的改革,带动了工科教育的发展,与老工科作相比,新工科具有更加综合性与实用性。
在未来,工科人才需要具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需要结合现有的问题发现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工科人才应该具有除工科技术以外的经济与管理知识及社交能力,因此工科类学生应该将各个学科融会贯通,交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具备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国家需要将工科人才培养计划落实到对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新工科人才的养成打好基础。
一、新工科人才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一)了解人文知识新工科人才应该充分了解人文知识,人文知识包括政治、地理、法律、艺术、宗教、哲学等领域的相关文化知识,是实现人才具备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
对于人文知识的综合培养有利于人才养成学习新技术、适应新革命以及升级改造的能力,建立良好的知识构架系统,培养人才的全面发展。
首先要将专业知识学好,随后拓宽知识面,同时关注新闻动态,紧跟时代,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对现有经济政治体系有自己的思维见解,并及时修正自己的思想意识,树立健康良好的思想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对自己今后步入社会有准确的定位和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二)拥有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张人类实现生存价值,对于历史文化中遗留的观念进行学习与实践,弘扬与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人文精神有利于新工科人才实现社会责任感,可以培养学生在工科技术中体会文化内涵以及创新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