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教案

第三节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教案

第三节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教案
第三节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教案

三节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掌握实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故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用宏观量测量微观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物理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x ?、L 、d 、λ的准确测量。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理论推导,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双缝干涉仪、光具座、光源、学生电源、导线、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在双缝干涉现象中,明暗条纹出现的位置有何规律?

学生回答:当屏上某点到两个狭缝的路程差Δ=2n ·

2λ,n =0、1、2…时,出现明纹;当Δ=(2n +1) 2

λ,n =0、1、2…时,出现暗纹。 教师:那么条纹间距与波长之间有没有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推导一下。

(二)新课教学

1、实验原理

说明:每条缝的缝款跟两缝之间的距离d 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设两缝之间的距离为d ,缝中心和屏之间的距离为l ,条纹宽度为△x ,光波 波长为λ,则d 、l 、△x 、λ之间有什么关系?

推导:

设P

1S

1

=r

1

P

1

S

2

=r

2

在P

2

S

2

上截取P

1

M=r

1

则S

2

M=r

2

-r

1

∵两缝之间的距离远小于缝到屏之间的距离

∴△S

1S

2

M可以看成是直角△

∴r

2-r

1

=dsinθ

又∵x=lsinθ

∴r

2 -r

1

=dx/l

∵当波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出现亮条纹

∴dx/l=kλ

∴x=klλ/d..................①

∵当波程差为波长的k倍时出现第k个亮条纹

∴x=k△x...................②

根据①②得:△x=lλ/d

教师:改变什么条件可以增大相邻亮条纹之间的距离以便于测量?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干涉条纹会有什么不同?

学生:减小两缝之间的距离,增大缝到屏之间的距离,增大光波波长。在d、l相同的情况下,λ越大,△x也越大。

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教师指导学生按步骤进行观察,也可引导学生先设计好步骤,分析研究后再进行,教师可将实验步骤投影)

步骤:

(1)按课本图13.3-2,将光源、单缝、遮光管、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

(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

(3)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

(4)安装单缝和双缝,使双缝与单缝平行,二者间距约5~10 cm.;

(5)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6)拿走滤光片,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教师指导学生分别观察红色、紫色等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干涉图样,比较不同色光干涉条纹宽度,与课本彩图13.3-3对照,得出结论:红光干涉条纹间距大于紫光干涉条纹间距(注意其他条件相同,进行实验)。对于同种色光,改变双缝间距d ,得出结论:双缝间距d 越小,条纹间距越大。

3、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教师指导学生按步骤进行测量,也可引导学生先设计好步骤,分析研究后再进行,教师可将实验步骤投影)

步骤:

(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

(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记为第1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 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当中心刻线与第n 条亮纹中央

对齐,记下移动的条纹数n 和移动后手轮的读数a 2,则相邻两条纹间的距离

1

12--=?n a a x 。 (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距离L ;

(4)用游标卡尺测量双缝间距d (这一步也可省去,d 在双缝玻璃上已标出);

(5)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6)换用不同滤光片,重复实验。

说明: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

(1)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拆分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学生若有探索的兴趣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2)滤光片、单缝、双缝、目镜等会粘附灰尘,要指导学生用擦镜纸轻轻擦拭,不用其他物品擦拭或口吹气除尘。

(3)指导安装时,要求学生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竖直,引导学生分析理由。

(4)光源使用线状长丝灯泡,调节时使之与单缝平行且靠近。

(5)实验中会出现像屏上的光很弱的情况,主要是灯丝、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线所致;干涉条纹的清晰与否与单缝和双缝是否平行很有关系。因此(3)(4)两步要求应在学生实验中引导他们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

力。

(6)实验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各种类似“故障”,教师要鼓励他们分析查找原因。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定量关系,即Δx =d

l ·λ,并利用上式测量了光的波长。该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用宏观量测量微观量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完成“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