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3-3Web站点的摘要式身份验证(域)

实验3-3Web站点的摘要式身份验证(域)

实验3-3Web站点的摘要式身份验证(域)
实验3-3Web站点的摘要式身份验证(域)

实验3-4

Web站点的摘要式身份验证(域) 1.在服务器管理器添加角色Web服务

2.添加FTP功能

3.在服务器D盘中添加http使用文件夹和文件

4.新建网站sina

5.点击sina 选择地址和域限制

6.点击添加拒绝条目设置拒绝的访问的IP地址10.51

7.点击身份验证

8.将匿名身份验证选择禁用摘要式身份验证选择启用

9.在DNS上添加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域新建主机www

10.AD上新建用户huxiaokai

11.用XP 1 10.51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时被拒绝。

12.用XP 2 10.52访问时需验证身份输入正确密码用户名可以访问。

2.3 网络域名及其管理(一)

2.3 网络域名及其管理(一) 【教材分析】 域名与域名管理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应用》的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设计授课时间为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讲解域名、域名系统、域名空间和域名的构成并理解其管理。域名是因特网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将从技术的角度深入讨论网络域名的知识及管理思想。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对IP地址学习的一个承接,同样体现了问题解决与“技术服务于人”的基本思想。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按照我的教学设计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之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因此先安排他们课下预习书本,找出所要求的知识点。这对本校高一的学生能力要求应该能够做的到。然后针对学生的能力,课上设计几道题目来巩固本节知识点,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充分调动,并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涉及课标】 知道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析的基本过程,知道域名管理的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域名的概念及其命名规则; (2)知道域名的管理办法和重要的管理机构;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使用域名的意识; (2)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教学重点】 域名、域名系统、域名空间、域名的构成。 【教学难点】 顶级域名与二级域名的命名方式 【教学方法】 演示法,自主学习、讨论、归纳知识点 本节内容以网络域名为主线,理论知识较多,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尽量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知。学生活动的安

排和教学事例的选择也要尽量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也更容易让学生用课堂所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另外,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IP地址相关知识,引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IP地址的格式,分类情况及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问题 2、引出上网的方法:(IP地址和域名的关系) 我们如何使用IP地址呢? 复习IP可以定位互联网上的主机,如输入220.181.18.155可以定位百度搜索引擎,(登陆不同的网页需记忆不同的IP地址) 电话号码比较难记,一般大家都使用通讯薄(书面的或是电子的)来记录电话号码。IP地址更加难记,当我们需要访问某个主机时,同样可以在我们的计算机中找到一个“电子通讯薄”,即hosts文件。 大家可以用记事本在“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路径下打开hosts文件查看内部组成和内容(特别注意127.0.0.1和localhost等项目); 当我们要找某个自己的通讯薄中没有电话号码记录的人时,就需要寻求电话查号台(114)的帮助,而网络也一样,如果hosts中没有地址记录,就需要寻求网络域名系统的帮助了。 推出主题: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作者: 孙玉虎学号:914106840229 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网络工程 题目: SNMP报文和MIB 指导教师陆一飞 2016年 12 月

目录 第一部分:SNMP报文的抓取与分析 (3) 1.实验目的 (3) 2.实验环境 (3) 3.实验内容 (3) 4.实验思路 (4) 5.实验具体过程 (4) 准备工作 (4) 报文抓取 (8) 报文分析 (10) 第二部分:MIB的了解 (13) 1.实验目的 (13) 2.实验环境 (13) 3.实验内容 (13) 4.实验思路 (14) 5.实验具体过程 (14) 准备工作 (14) 查看MIB组成结构 (14) 了解MIB中变量、成员 (16) MIB的基本操作(GET) (17) 第三部分:实验总结与体会 (18) 实验出错的地方和解决方案 (18) 实验总结 (19)

第一部分:SNMP报文的抓取与分析 1. 实验目的 ●熟悉SNMP报文格式 ●熟悉SNMP的基本操作 2. 实验环境 ●系统环境 两台机器均为windows 10系统 ●网络拓扑 两台机器通过网线直连 ●实验工具 Snmputil 和wireshark 3. 实验内容 ●SNMP报文(get-next-request)格式抓取 ●SNMP报文(get-next-request)分析

4. 实验思路 ●SNMP环境的配置 一、在两台电脑上安装SNMP 二、在两台电脑上配置SNMP 三、测试SNMP ●SNMP报文的抓取 一、在一台电脑上发送SNMP报文 二、在另外一台电脑上使用wireshark工具获取 ●SNMP报文的分析 一、在Wireshark上提取SNMP报文 二、对SNMP报文进行分析 5. 实验具体过程 准备工作 一、在主机1上安装软件Wireshark,在主机2上安装软件snmputil,并关闭 两台机器的防火墙

Windows域信任关系建立全攻略

Windows域信任关系建立全攻略 操作环境:windows 2000的两个独立域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 与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的网段为192.168.0.x,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 域管理所在的IP为192.168.0.1,机器名为aa。 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的网段为192.168.3.x,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域管理所在的IP为192.168.3.1,机器名为bb。 两个域用VPN建立好连接,可互相ping通。

操作目的: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操作过程: 1、建立DNS。DNS必须使用的,而不能使用公网的,因为要对域进行解析。由于在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和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 上的步骤相同,故只以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为例。 在192.168.0.1上打开管理工具- DNS- 连接到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在其正向搜索区域里新建区域- Active Directory集成的区域,输入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区域

文件就叫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dns好了,然后完成。 右击新建的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选择属性- 常规,把允许动态更新改变为是。 然后在正向搜索区域里新建区域- 标准辅助区域,输入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IP地址输入192.168.3.1,然后完成。 右击新建的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选择从主传输。 在反向搜索区域里新建区域- Directory集成的区

域,输入网络ID192.168.0,然后完成。 右击新建的192.168.0.x Subnet,选择属性- 常规,把允许动态更新改变为是。 现在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的DNS已经建立好了,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的也按此建立。 在192.168.0.1上进行测试,注意:DNS的传输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最好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后进行测试。

2.3网络域名及其管理——教案

2.3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3 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3.1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 教学目标: 1、掌握IP地址的分类、格式及子网掩码的作用 2、掌握域名的组成和格式、域名系统的作用 3、了解客户机域名服务器设置及互联网域名管理 4、了解什么是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5、掌握WWW信息资源、FTP资源 教学重、难点:IP地址类别,会判断IP格式正确与否,会判断网络号和主机号 2

一、IP地址及其管理 1、IP地址:采用TCP/IP协议接入因特网,为了使 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能够和其他计算机通信,需要有 一个全球都接受的方法来标识网上的计算机。因特网 上的每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唯一的地址,称为互联网 地址(Internet address)或IP地址(IP address),该 地址用在所有与该主机的通信中。 2、IP格式: IP 地址是由四个用小数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组成的。 实际上,一个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每8 个位可以用一个十进制整数数字来表示,以简化人们 的记忆。 例如:某学校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IP地址为 202.112.81.34,则对应的二进制表示: 202.112.81.34 11001010.01110000.01010001.00100010 3、IP地址分类 二、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一)、域名和域名系统 同学们上网的时候在浏览器里有三种输入地址的方 活动一:判断以 下哪些IP地址 是不合法的。 191.37.256.71 21.252.366.184 134.21.78.234 10.0.0.1 活动二:将下列 IP地址进行分 类。 10.231.1.12 192.168.3.117 156.21.12.56 57.201,133.78 判断IP格式 正确与否 3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认识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结构 一、实验题目 认识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结构。 二、实验课时 2课时。 三、实验目的 认识计算机的主要构成部件、功能、型号、在计算机机箱内的位置、网络结构等。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 1、利用多媒体演示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机箱、主板、CPU、内存条、硬盘、软驱、光驱、插槽、BUS总线、串行接口、并行接口、USB接口等; 2、打开机箱,实物展示并讲解个部件的功能及其连接; 3、机箱、主板、CPU、CPU风扇、内存条、显卡、网卡等分别如下所示。 机箱主板

内存条显卡网卡无线网卡 CPU CPU风扇硬盘 机箱背面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 4、观察每个部件在机箱的位置,并掌握每个部件的功能和基本知识。 5、观察实验室网络结构图。 6、结合某网吧的例子更好地理解网络结构。 Parallel port Serial port USB port Keyboard and mouse ports

7、独立完成上述内容,并提交书面实验报告。 五、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和网络结构。知道了各种硬件的形状、功能、特征等。还知道了网络结构的流程、大体构造。这使我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1、cpu——中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2、硬盘——是电脑的主要存储媒介之一。 3、主板——又叫主机板、系统板或母板,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4、机箱——作为电脑配件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 用。 5、内存条——是连接CPU和其他设备的通道,起到缓冲和数据交换作用。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双机互联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计算机网络课程 实验名称:双机互联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利用网络设备,掌握在局域网内如何把两台计算机利用对等网方式进行连接。 2.学会网络连接,了解对等网互联方式。 3.掌握基本的网络参数的设置,学会使用基本的测试命令(ping)来检测网络的设置情况。 4.掌握局域网中的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共享的设置和使用方法。 二、认识对等网 “对等网”也称“工作组网”,在对等网中没有“域”,只有“工作组”。对等网上各台计算机有相同的功能,无主从之分,网上任意结点计算机既可以作为网络服务器,为其它计算机提供资源,也可以作为工作站,以分享其它服务器的资源。 对等网是利用操作系统中包含的通信协议的功能来实现数据传输,实现网络中的资源共享。 利用集线器的广播技术或者交换机的选择功能来实现点对点的连接方式和通信方式。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步骤一:网络规划 经过分析,本实验考虑网络性能,成本和实现的难易程度,确定组网方案为:用对等网,达到2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预留适当扩展,费用低,易管理等特点。 拓扑结构确定为星型连接,如下图。

步骤二:硬件要求、连接、安装。 1.两台安装Windows XP 的计算机。 2.两个RJ45的网卡,如下图。 网卡是计算机局域网中最重要的连接设备,计算机主要通过网卡连接网络.在网络中,网卡的工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负责接收网络上传过来的数据包,解包后,将数据通过主板上的总线传输给本地计算机;另一方面它将本地计算机上的数据打包后送入网络。网卡与网络进行连接,必须有一个接口使网线通过它与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常见的接口主要有以太网的RJ45接口。如下图。 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安装方法较为简单,只要按照网卡驱动程序的安装向导,一步一步执行,最后检查网卡和驱动程序是否安装完整,可以在“计算机管理”里面的“设备管理器”查看,如下图:

3网络域名及其管理——教案

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 教学目标: 1、掌握IP地址的分类、格式及子网掩码的作用 2、掌握域名的组成和格式、域名系统的作用 3、了解客户机域名服务器设置及互联网域名管理 4、了解什么是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5、掌握WWW信息资源、FTP资源 教学重、难点:IP地址类别,会判断IP格式正确与否,会判断网络号和主机号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IP地址及其管理 1、IP地址:采用TCP/IP协议接入因特网,为了使网上的每 一台主机都能够和其他计算机通信,需要有一个全球都接受的 方法来标识网上的计算机。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 唯一的地址,称为互联网地址(Internet address)或IP地址(IP address),该地址用在所有与该主机的通信中。 2、IP格式: IP 地址是由四个用小数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组成的。实际上,一个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每8个位可以用一个十进制整数数字来表示,以简化人们的记忆。 3、例如:某学校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IP地址为,则对应的二进制表示: 4、 5、.地址分类活动一:判断以下 哪些IP地址是不合 法的。 活动二: 将下列IP地址进行 分类。 , 活动三:利用PING 命令,查看常用网 址的实际IP地址。 Ping 活动四:配置 IP设置,了解IP地 址的配置方法。 判断IP格式正 确与否

二、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一)、域名和域名系统 同学们上网的时候在浏览器里有三种输入地址的方法: 1、输入IP地址,如:、输入英文名称,如:、输入中文名称, 如:清华大学 其实计算机只能识别IP地址,但这种数对人来说太难记,于 是引入了后面两种方式(域名),当人们使用域名方式访问某 台远程主机时,计算机必须首先将域名“翻译”成对应的IP 地址,然后才能通过IP地址与该主机联系。这个翻译的过程 称为“域名解析”。反过来,由IP地址得出域名地址的过程称 为“域名反向解析”。因特网采用一种分布式分层机制的域名 系统DNS来使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解析和反向解析能快速有 效地进行。 (二)、域名的组成 域名的基本格式: 主机名. 机构名. 网络名. 地区域或行业域名 (三)、客户机域名服务器的设置 以windows XP为例,桌面“网上邻居”右键--属性,在新打开的 窗口中的“本地连接”上右键--属性。 学生自学本部分知 识,最后总结归纳。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1:W i n d o w2003S N M P服务配置 1.掌握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操作知识 (SNMP网络管理模型,抽象语法表示(ASN.1),管理信息结构(SMI),常用的管理信息(MIB)。SNMP协议数据格式与工作模式,网络管理系统) 2.收集在网络上实现SNMP所必需信息 (1)一个典型的网络管理系统包括四个要素:管理员、管理代理、管理信息数据库、代理服务设备。一般说来,前三个要素是必需的,第四个只是可选项。 (2)网络管理软件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协助网络管理员完成管理整个网络的工作。网络管理软件要求管理代理定期收集重要的设备信息,收集到的信息将用于确定独立的网络设备、部分网络、或整个网络运行的状态是否正常。管理员应该定期查询管理代理收集到的有关主机运转状态、配置及性能等的信息。? 网络管理代理是驻留在网络设备中的软件模块,这里的设备可以是UNIX工作站、网络打印机,也可以是其它的网络设备。管理代理软件可以获得本地设备的运转状态、设备特性、系统配置等相关信息。管理代理软件就象是每个被管理设备的信息经纪人,它们完成网络管理员布置的采集信息的任务。管理代理软件所起的作用是,充当管理系统与管理代理软件驻留设备之间的中介,通过控制设备的管理信息数据库(MIB)中的信息来管理该设备。管理代理软件可以把网络管理员发出的命令按照标准的网络格式进行转化,收集所需的信息,之后返回正确的响应。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员也可以通过设置某个MIB对象来命令系统进行某种操作。 路由器、交换器、集线器等许多网络设备的管理代理软件一般是由原网络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它可以作为底层系统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可选的升级模块。设备厂商决定他们的管 理代理软件可以控制哪些MIB对象,哪些对象可以反映管理代理软件开发者感兴趣的问题。 (3)管理信息数据库(MIB)定义了一种数据对象,它可以被网络管理系统控制。MIB是一个信息存储库,这里包括了数千个数据对象,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直接控制这些数据对象去控制、配置或监控网络设备。网络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管理代理软件来控制MIB数据对象。不管到底有多少个MIB

windows_2008_域网络的组策略__实验报告

N10TH陈松2010.10.24 【实验名称】Windows 2008 域网络的组策略【实验目标】 1.组策略的作用是什么。 2.组策略的结构。 3.实现桌面背景统一。 4.配置组策略实现软件分发。【实验环境及拓扑】XAPC----L1机房【实验步骤】 一. 组策略的作用以及结构。 二. 实现桌面背景统一(案例)。 三. 配置组策略实现软件分发。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组策略的作用以及结构。(组策略是系统策略的更高级扩展,它是由Windows 9x/NT的“系统策略”发展而来的,具有更多的管理模板、更灵活的设置对象及更多的功能,目前主要应用于Windows 2000/XP/2003/Vista/2008中。其组策略的作用是:方便管理AD中用户和计算机的工作环境-----用户桌面环境、计算机启动/关机与用户登录/注销时所执行的脚本文件、软件分发、安全设置;还可以对域设置组策略影响整个域的工作环境,对OU设置组策略影响本OU下的工作环境;降低布置用户和计算机环境的总费用;推行公司使用计算机的规范。)(组策略的具体设置数据保存在GPO(组策略对象)中;GPO所链接的对象是SDOU组织单位。) 第二步:实现桌面背景统一(案例)。例如:公司的网络采用域结构进行管理,销售部员工的用户账户都位于Sales_OU中,现要求销售部的员工统一使用公司指定的桌面背景,而且不能随意更改成其它桌面背景。 1.创建域网络环境(1台DC ,2台客户机)域网络服务器

域网络客户机1 域网络客户机2 2.以部门为单位创建sales OU,创建销售部员工账户(sale1)---加入到此OU中。 4.编辑销售部ou组策略----强制桌面-----强制策略生效命令gpupdate /force----

2.3网络域名及其管理——教案

2.3 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3.1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 教学目标: 1、掌握IP地址的分类、格式及子网掩码的作用 2、掌握域名的组成和格式、域名系统的作用 3、了解客户机域名服务器设置及互联网域名管理 4、了解什么是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5、掌握WWW信息资源、FTP资源 教学重、难点:IP地址类别,会判断IP格式正确与否,会判断网络号和主机号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IP地址及其管理 1、IP地址:采用TCP/IP协议接入因特网,为了使网上的每 一台主机都能够和其他计算机通信,需要有一个全球都接受 的方法来标识网上的计算机。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都分配了 一个唯一的地址,称为互联网地址(Internet address)或IP地址(IP address),该地址用在所有与该主机的通信中。 2、IP格式: IP 地址是由四个用小数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组成的。实际上,一个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每8个位可以用一个十进制整数数字来表示,以简化人们的记忆。 例如:某学校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IP地址为202.112.81.34,则对应的二进制表示: 202.112.81.34 11001010.01110000.01010001.00100010 3、IP地址分类活动一:判断以下 哪些IP地址是不 合法的。 191.37.256.71 21.252.366.184 134.21.78.234 10.0.0.1 判断IP格式正 确与否

二、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一)、域名和域名系统 同学们上网的时候在浏览器里有三种输入地址的方法: 1、输入IP地址,如:166.111.4.100 2、输入英文名称,如: 3、输入中文名称,如:清华大学 其实计算机只能识别IP地址,但这种数对人来说太难记,于是引入了后面两种方式(域名),当人们使用域名方式访问某台远程主机时,计算机必须首先将域名“翻译”成对应的IP 地址,然后才能通过IP地址与该主机联系。这个翻译的过程称为“域名解析”。反过来,由IP地址得出域名地址的过程称为“域名反向解析”。因特网采用一种分布式分层机制的域名系统DNS来使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解析和反向解析能快速有效地进行。 (二)、域名的组成 域名的基本格式: 主机名 . 机构名 . 网络名 . 地区域或行业域名 (三)、客户机域名服务器的设置 以windows XP为例,桌面“网上邻居”右键--属性,在新打开的窗口中的“本地连接”上右键--属性。活动二:将下列IP 地址进行分类。 10.231.1.12 192.168.3.117 156.21.12.56 57.201,133.78 活动三:利用PING 命令,查看常用网址的实际IP地址。 Ping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实验1:Window2003 SNMP服务配置 1.掌握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操作知识 (SNMP网络管理模型,抽象语法表示(),管理信息结构(SMI),常用的管理信息(MIB)。SNMP协议数据格式与工作模式,网络管理系统) 2.收集在网络上实现SNMP所必需信息 (1)一个典型的网络管理系统包括四个要素:管理员、管理代理、管理信息数据库、代理服务设备。一般说来,前三个要素是必需的,第四个只是可选项。 (2)网络管理软件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协助网络管理员完成管理整个网络的工作。网络管理软件要求管理代理定期收集重要的设备信息,收集到的信息将用于确定独立的网络设备、部分网络、或整个网络运行的状态是否正常。管理员应该定期查询管理代理收集到的有关主机运转状态、配置及性能等的信息。? 网络管理代理是驻留在网络设备中的软件模块,这里的设备可以是UNIX 工作站、网络打印机,也可以是其它的网络设备。管理代理软件可以获得本地设备的运转状态、设备特性、系统配置等相关信息。管理代理软件就象是每个被管理设备的信息经纪人,它们完成网络管理员布置的采集信息的任务。管理代理软件所起的作用是,充当管理系统与管理代理软件驻留设备之间的中介,通过控制设备的管理信息数据库(MIB)中的信息来管理该设备。管理代理软件可以把网络管理员发出的命令按照标准的网络格式进行转化,收集所需的信

息,之后返回正确的响应。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员也可以通过设置某个MIB对象来命令系统进行某种操作。 路由器、交换器、集线器等许多网络设备的管理代理软件一般是由原网络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它可以作为底层系统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可选的升级模块。设备厂商决定他们的管 理代理软件可以控制哪些MIB对象,哪些对象可以反映管理代理软件开发者感兴趣的问题。 (3)管理信息数据库(MIB)定义了一种数据对象,它可以被网络管理系统控制。MIB是一个信息存储库,这里包括了数千个数据对象,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直接控制这些数据对象去控制、配置或监控网络设备。网络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管理代理软件来控制MIB数据对象。不管到底有多少个MIB数据对象,管理代理都需要维持它们的一致性,这也是管理代理软件的任务之一。现在已经定义的有几种通用的标准管理信息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中包括了必须在网络设备中支持的特殊对象,所以这几种MIB可以支持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域和信任关系

维护活动目录 维护活动目录 议程: 维护活动目录介绍 备份活动目录数据库 恢复活动目录数据库 一、维护活动目录介绍 二、备份活动目录数据库 1、活动目录数据库备份操作 为了避免活动目录数据库失效而引起的错误,因此当活动目录正常工作时,需要对活动目录进行备份。 不能对活动目录单独备份,只能通过备份系统状态对活动目录进行备份。 系统状态组件组件描述 活动目录活动目录信息,只存在于DC的系统状态数据中 系统启动文件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启动时使用 com+类注册数据库类注册数据库是关于组件服务应用程序的数据库 注册表存储了该计算机的配置信息 SYSVOL有关组策略模板和日志命令的共享文件夹信息 认证服务数据库当Windows server 2003计算机是认证服务器时用来验证用户身份的信息 2、备份活动目录数据库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如下: # 须具有备份权限。默认情况下,管理员组、备份操作员组和服务器操作员组具有备份的权限。 # 活动目录不能单独备份,只能作为系统状态的一部分进行备份,而且只有DC上的系统状态才包括活动目录数据。 # 在DC联机时执行活动目录备份。 3、恢复ad数据库 # 修改目录服务还原模式的administrator密码 # 执行常规恢复 # 执行授权恢复 (1)要想恢复活动目录必须重新启动DC,在启动过程中按F8键进入高级选项菜单,然后选择“目录服务还原模式”。 在目录服务还原模式下活动目录是不能被使用的,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恢复。 (2)修改目录服务还原模式的administrator密码 进入目录服务还原模式后,只有administrator帐号才可以登录。此时需要提供在安装活动目录过程中指定的目录服务还原模式的administrator的密码。而不是正常登录时的密码。 这个密码如果忘记怎么办? 2003平台支持对该密码的修改,在2000中就回天无力了 DEMO1:如何修改目录服务还原模式下的密码: 三、恢复活动目录的方法 1、常规恢复 利用常规恢复方式可以把活动目录恢复到备份之前的状态,恢复完成后再与网络中现有的DC执行活动

局域网组建实训心得

局域网组建实训心得 局域网组建是以我国网络技术为背景,以局域网组建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全书引用任务引领的写作手法,每个单元由教学任务和项目实训构成。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局域网组建实训心得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局域网组建实训心得篇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短短两周的实训生活已悄然过去几天了,然而实训的过程还历历在目。 实训期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网络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更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非浅。除此以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第一次亲身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次实训对于我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在短短的两周中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的基石。

作为一名中职12届的学生,经过差不多两年的在校学习,对网络有了理性的认识和理解。在校期间,一直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机会也没有相应的经验来参与项目的操作。所以在实训之前,网络管理对我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一个完整的项目要怎么来分工以及完成该项目所要的基本步骤也不明确。而经过这次实训,让我明白一个完整项目的开发,必须由团队来分工合作,并在每个阶段中进行必要的总结与论证。 在这次实训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我负责的是安装服务管理器操作和截图,在操作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不少问题,但是收获不少,加强了自己的独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以前都是跟着老师依样画葫芦,但是这次没有老师的帮忙,都是通过网上查找资料,看视频,然后自己操作完成项目的。虽然我们组都是男生,而且都是学习不太好的男生,在进度上总是比别人慢,但是我们靠自己完成了此次的项目。 这次实训也让我深刻了解到,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要和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北邮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二 SNMP协议工作原理验证与分析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网络管理 实验报告 专业信息工程 班级 2013211124 姓名曹爽 学号 2013210640

实验二SNMP协议工作原理验证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SNMP服务在主机上的启动与配置,以及用MIB 浏览器访问SNMP MIB对象的值,并通过直观的MIB-2树图加深对MIB被管对象的了解。学习捕获SNMP报文,通过分析该报文理解SNMP协议的工作过程、SNMP 的报文结构、MIB-2树的结构、理解管理信息结构SMI及其规定的ASN.1。 二、实验要求 1、SNMP服务在主机上的启动和配置; 2、分析MIB-2树的结构; 3、通过get、getNext、set、trap几种操作访问MIB对象的值。 4、分析并验证SNMP协议的工作过程; 5、分析并验证SNMP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 6、分析理解管理信息结构SMI及其规定的ASN.1。 三、实验工具 AdventNet MIB浏览器、数据包捕获软件Iris 4.0。 四、实验步骤 1.启动SNMP服务并配置共同体 按照书中的步骤启动SNMP服务,如下图所示。

之后完成SNMP Service属性设置,确保服务启动。如下图所示。 之后配置SNMP共同体,如下图所示,配置团体权利为“只读”,团体名称为“public”。

2.配置并熟悉MIB浏览器 启动MibBrowser,窗口如下。 左侧栏显示的就是MIB树,可以点击子节点前方的“+”“-”号展开或收起。选择“sysName”对象,点击“Get SNMP variable”可以访问对象,如下图所示。如果点击“GetNext SNMP variable”可以访问下一个对象。

局域网实验报告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 实验报告 学年学期:201 ~201 学年第学期班级: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题目 一、实验目的 实现不同VLAN 之间的通信,有助理解、学习VLAN 原理和子接口概念。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拓扑 三、实验步骤 首先进行VLAN 配置 划分vlan 10 并加入端口 [H3C] vlan 10 [H3C-Vlan10] port ethernet 1/0/1 to 1/0/10 2. 划分vlan20并加入端口 [H3C] vlan 20 [H3C-Vlan20] port ethernet 1/0/11 to 1/0/23 3. 给连接路由器的端口打trunk [H3C] interface Ethernet 1/0/24 192.168.1.2/24 网关:192.168.1.1 Vlan 10

[H3C-Ethernet0/24] port link-type trunk [H3C]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路由器配置 [Router]int gi0/0 [Router-Ethernet0/0]int gi0/0.10 //定义子接口GE0/0.10 [Router-Ethernet0/0.10]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Ethernet0/0.10]vlan-type dot1q vid 10 [Router]int gi0/0 [Router-Ethernet0/0]int gi0/0.20 //定义子接口GE0/0.20 [Router-Ethernet0/0.20]ip add 192.168.2.1 255.255.255.0 [Router-Ethernet0/0.20]vlan-type dot1q vid 20 四、实验结果

2.3_网络域名及其管理(学案)

2.3 《网络域名及其管理》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析的基本过程。 2. 了解域名管理的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 二、学习重点 域名的概念及组成,域名解析的基本过程。 三、学习难点 顶级域名与二级域名的命名方式。 四、学习方法建议 查阅教学平台相关资料自主学习、分析讲授。 五、学习内容: (一)域名与域名系统 1、在地址栏分别输入: 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 166.111.4.100 10.155.44.254 清华大学东莞大朗中学 网特网上,这些具有自然语言特征、方便记忆的文本字符串(如: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称为“域名”。相比之下,它比一长串的IP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对应的IP:166.111.4.100)容易记忆。而其中文名称如“清华大学”是中文域名(中文域名要到相关的中文域名网站如:3721网注册)。通常所说的域名是指英文域名。 2、域名系统 虽然域名方便记忆,但网络本身只认识二进制的IP地址,因此,当人们使用域名方式访问某台远程主机时,必须首先将域名“翻译”成对应的IP地址,然后才能通过IP 地址与该主机联系。

3、域名的组成 域名的取名是分层的,一个完整的域名由多级域名组成,每级域名之间用“.”分隔。其基本格式是: 主机名.机构名.网络名.地区域名或行业域名如:清华大学 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 4、域名空间 众多的域名组成一个巨大的域名空间,按照域名的分层机制,可以把这个空间的结构看作一棵倒向生长的树。 5、举例分析 (1)分析域名: 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 ·共有4个子域,每个子域由"."分开。 ·第1个域为主机名www,注意:主机名是由管理员设定的,并不是所有的域名都是以www开头; ·了解域名的方法是从右向左看子域。域名的结构是为了使每一个子域都告诉你一些有关计算机的信息。最右边的子域叫做顶级域名,它是最常用的,当你往左边读时,子域就变得愈加专门化。 -顶级域名cn告诉我们计算机位于中国(我们将在下面解释各种顶级域名的含义); - 子域edu告诉我们计算机属于中国教育科研网(网络名); - 子域tsinghua告诉我们计算机还属于清华大学校园网(网络名); - 子域cs告诉我们计算机属于清华大学中的计算机科学系(机构名); - 最后一个最左边的子域告诉我们这个计算机名的名称是WWW(主机名)。 (2)请分析以下域名: 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f6077900.html,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学生上机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安全 开课学期:2015——2016学年 开课班级:2013级网络工程(2)班 教师姓名:孙老师 学生姓名:罗志祥 学生学号:37 实验一、信息收集及扫描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注册信息和基本命令实现信息收集 2、掌握结构探测的基本方法 3、掌握X-SCAN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一、获取以及的基本信息 1.利用ping 和nslookup获取IP地址(得到服务器的名称及地址) 2.利用来获取信息 二、使用工具获取到达的结构信息 三、获取局域网内主机IP的资源信息 -a IP 获得主机名;

-a IP 获得所在域以及其他信息; view IP 获得共享资源; a IP 获得所在域以及其他信息; 四、使用X-SCAN扫描局域网内主机IP; 1.设置扫描参数的地址范围; 2.在扫描模块中设置要扫描的项目; 3.设置并发扫描参数; 4.扫描跳过没有响应的主机; 5.设置要扫描的端口级检测端口; 6.开始扫描并查看扫描报告; 实验二、IPC$入侵的防护 【实验目的】 ?掌握IPC$连接的防护手段 ?了解利用IPC$连接进行远程文件操作的方法 ?了解利用IPC$连接入侵主机的方法 【实验步骤】 一:IPC$ 连接的建立与断开 通过IPC$ 连接远程主机的条件是已获得目标主机管理员的账号和密码。 1.单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cmd”

1.建立IPC$连接,键入命令 net use 123 / user:administrator 2.映射网络驱动器,使用命令: net use y: 1.映射成功后,打开“我的电脑”,会发现多了一个y盘,该磁盘即为目标主机的C盘 1.在该磁盘中的操作就像对本地磁盘操作一 1.断开连接,键入 net use * /del 命令,断开所有的连接 1.通过命令 net use 可以删除指定目标IP 的IPC$ 连接。 ?建立后门账号 1.编写BAT文件,内容与文件名如下,格式改为:.bat 1.与目标主机建立IPC$连接 2.复制文件到目标主机。(或映射驱动器后直接将放入目标主机的C 盘中) 1.通过计划任务使远程主机执行文件,键入命令:net time ,查看目标主机的时间。 1.如图,目标主机的系统时间为13:4513:52 c:\ ,然后断开IPC$连接。 1.验证账号是否成功建立。等一段时间后,估计远程主机已经执行了文件,通过建立IPC$连接来验证是否成功建立“sysback”账号:建立IPC$连接,键入命令 net use 123 /user:sysback 1.若连接成功,说明管理员账号“sysback”已经成功建立连接。

AD活动目录域信任关系图解

AD活动目录域信任关系图解 有时候要给学员们讲解AD活动目录域信任关系,所以特地写了这篇文章来说明信任是在域之间建立的关系。AD活动目录域信任关系就是可以使一个域中的用户由其他域中域控制器进行身份验证。 一个林中的域之间的所有 Active Directory 信任都是双向的、可传递的信任。如下图所示:域 A 信任域 B,且域 B 信任域 C,则域 C 中的用户可以访问域 A 中的资源(如果这些用户被分配了适当的权限). 只有 Domain Admins 组中的成员才能管理信任关系. 信任协议 域控制器使用两种协议之一对用户和应用程序进行身份验证:Kerberos version 5 (V5) 协议或 NTLM。Kerberos V5 协议 是 Active Directory 域中的计算机的默认协议。如果事务中的任何计算机都不支持 Kerberos V5 协议,则使用 NTLM 协议.

信任方向 单向信任: 单向信任是在两个域之间创建的单向身份验证路径。这表示在域 A 和域 B 之间的单向信任中,域 A 中的用户可以访问域 B 中的资源。但是域 B 中的用户无法访问域 A 中的资源。单向信任可以是不可传递信任,也可以是可传递信任,这取决于创建的信任类型。 双向信任: Active Directory 林中的所有域信任都是双向的、可传递的信任。创建新的子域时,系统将在新的子域和父域之间自动创建双向可传递信任。在双向信任中,域 A 信任域 B,并且域 B 信任域 A。这表示可以在两个域之间双向传递身份验证请求。双向关系可以是不可传递的,也可以是可传递的,这取决于所创建的信任类型。 信任类型 包括外部信任(不可传递)、快捷方式信任(可传递)、领域信任(可传递或不可传递)、林信任(可传递)。 下面以实例讲解配置两个域之间的信任关系。 域A: 域B 要求域A <—> 域B 两个域相互信任,部分用户资源互访。 配置双向信任关系:

局域网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局域网布线及管理》 开课实验室管理学院远程视频应用实验室 学院2009 年级信管专业班1班学生姓名刘彬学号09130106 学生姓名查敏学号09130101 学生姓名殷源学号09130102 学生姓名李晓艺学号09130120 学生姓名李晓宇学号09130110 学生姓名唐经纬学号09130122 学生姓名王鲁川学号09130127 开课时间2010 至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一双绞线制作及网络配置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双绞线制作和网络配置过程。 2、了解计算机的通信。 二、实验内容 1、制作双绞线 (1)两类双绞线的制作方案 标准A: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标准B: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直线式双绞线的制作:双绞线的两端都为A标准或B标准。 交叉式双绞线的制作:一端为A标准,另一端为B标准。 2、通过网线直接连接两台计算机直接连接通信。 3、通过交换机将两台计算机连接成局域网。 三、实验步骤 (1)利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剪下所需要的双绞线长度,接着利用压线钳的剥线刀口将双绞线的外护套出去大约2.5厘米; (2)小心拆开每一对线芯,若要制作直线式双绞线,则按照标准A的线序将拆开的线芯排列起来。若制作交叉式双绞线,则按照标准B的线 序将拆开的线芯排列起来; (3)将排好线序的线芯拉直,排列整齐; (4)将整理好的线芯用压线钳剪线口修剪剩约14mm的长度,保证在插拔线材时纤细的内芯不会受力而损坏; (5)将线芯插入路由器接口,注意此时接口正面朝上,并确定线芯每一根都插入接口最顶端; (6)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芯都已正确放置后,用压线钳压接; (7)重复以上步骤,制作另一端的路由器接头。 四、实验结果 将制作好的双绞线两端接入测试仪检测,结果显示双绞线制作连接正确。 五、实验小结 在制作双绞线过程中,压线钳的使用要特别注意,要准确地夹压长度;在排序的时候要细心准确,注意选择线型对应的线序。

网络攻防实验报告

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习报告 题目:网络攻防 学生姓名李佳 学生学号201308060228 专业班级保密1301班 指导老师钱鹏飞老师 完成日期2016/1/3 完成实验总数:13 具体实验:1.综合扫描 2.使用 Microsoft 基线安全分析器

3.DNS 溢出实验 4. 堆溢出实验 5.配置Windows系统安全评估 6.Windows 系统帐户安全评估 7.弱口令破解 8.邮件明文窃听 9.网络APR攻击 10.Windows_Server_IP安全配置 11.Tomcat管理用户弱口令攻击 12.木马灰鸽子防护 13.ping扫描 1.综合扫描 X-scan 采用多线程方式对指定IP地址段(或单机)进行安全漏洞检测,支持插件功能,提供了图形界面和命令行两种操作方式,扫描内容包括:远程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标准端口状态及端口BANNER信息,SNMP信息,CGI漏洞,IIS漏洞,RPC漏洞,SSL漏洞,SQL-SERVER、FTP-SERVER、SMTP-SERVER、POP3-SERVER、NT-SERVER弱口令用户,NT服务器NETBIOS信息、

注册表信息等。 2.使用 Microsoft 基线安全分析器 MBSA:安全基线是一个信息系统的最小安全保证, 即该信息系统最基本需要满足的安全要求。信息系统安全往往需要在安全付出成本与所能够承受的安全风险之间进行平衡, 而安全基线正是这个平衡的合理的分界线。不满足系统最基本的安全需求, 也就无法承受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 而非基本安全需求的满足同样会带来超额安全成本的付出, 所以构造信息系统安全基线己经成为系统安全工程的首要步骤, 同时也是进行安全评估、解决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的先决条件。微软基线安全分析器可对系统扫描后将生成一份检测报告,该报告将列举系统中存在的所有漏洞和弱点。 3.DNS 溢出实验 DNS溢出DNS 的设计被发现可攻击的漏洞,攻击者可透过伪装 DNS 主要服务器的方式,引导使用者进入恶意网页,以钓鱼方式取得信息,或者植入恶意程序。 MS06‐041:DNS 解析中的漏洞可能允许远程代码执行。 Microsoft Windows 是微软发布的非常流行的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DNS 服务器的 RPC 接口在处理畸形请求时存在栈溢出漏洞,远程攻击者可能利用此漏洞获取服务器的管理权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