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菩萨罗汉的区别

佛菩萨罗汉的区别

佛、菩萨和罗汉的区别

这个问题要先说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因为在两者中,对待这个问题是有区别的。

一、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乘,是承载或道路的意思,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佛教教义的解释和理解有分歧。小乘,保持原来的教义,以释迦牟尼为教主,以《阿含经》为主要经典;大乘,则对原来的教义有所修改和发展,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的佛,并已《般若经》《维摩经》《法华经》《华严经》《无量寿经》等为主要经典,小乘派认为自己是正统,大乘派则认为自己有创新。

二、佛

(1)佛的含义:佛,佛陀的简称,意思是觉,觉者,和知者。佛教认为,觉有三种涵义:自觉,觉他(使众生顿悟),和觉行圆满。其中,觉行圆

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就是达到这种最高境界的觉者。另外,小乘佛教所说的佛,一般是专用做对释迦牟尼的尊称;而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2)佛的分类:

A.释迦牟尼三身佛,法身佛,居中;报身佛,居左;应身佛,居右。

B.三世佛,佛教的说法,有竖三世佛和横三世佛。竖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现在佛释迦牟尼佛,过去佛燃灯佛,未来佛弥勒佛;横三世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居左,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居中,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居右。

(注:1.佛释迦牟尼佛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此三者合称“释家三尊”

2.药师佛左胁侍日光菩萨,右胁侍月光菩萨,此三者合称“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尊”

3.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

三、菩萨是只达到自觉和觉他两个境界,尚未达到觉行圆满需到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寺院中常供奉的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大势至菩萨。

四、罗汉全称阿罗汉,即自觉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获得罗汉这一果位即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的供应,不再生死轮回。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一书中南怀瑾先生则是如此区别佛、菩萨和罗汉的:

罗汉:觉悟但无情注重个人修持和觉悟,能够参破五蕴、看破生死、脱离烦恼苦海、自证菩提、得入小乘果位。“无情”者,乃不能觉他,证入菩提后脚底摸油溜了,去享受他们的“极乐世界”,不再理会我们这些尚在红尘中挣扎的凡夫;

菩萨:觉悟尚有情自己觉悟了,又发心救人。“自立立他,自觉觉他,牺牲自我,普济众生”是大乘菩萨永不退失的行愿。《楞严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菩萨已经悟透了“五蕴皆空”,因为“有情”,尚未到一切皆空的境界,只是接近佛境,还没有成佛,但他们却发愿将众生超度到更高的层次,也就是让众生成佛。自己还未成佛,却想让众生成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佛陀:介于有情和无情之间对芸芸众生,在官与不管、度与不度之间,他只是用一片佛光引导我们自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