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共3课时重要的化工原料--盐酸
- 格式:docx
- 大小:77.83 KB
- 文档页数:4
上课内容: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I.相关知识回顾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2无机物的分类:单质、酸、碱、盐、氧化物2.化学实验技能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实验室制法制取氧气选取用图1装置;制取氢气选用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图3装置3.化学反应的类型从化学反应的形式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从化合价变化分类: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2.1 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食盐主要分布于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中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是食盐我国是海水晒盐产量最多的国家一、海水晒盐•太阳能蒸发法又称盐田法蒸发溶剂原理:太阳晒——海水蒸发——食盐浓缩——食盐析出•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含有较多杂质..•盐田法:首先要在旷广的海滩上修筑盐池;在涨潮时把海水放进来..即纳潮..然后让海水经多级盐池中惊喜太阳照射;海水蒸发;食盐浓缩;这个叫做制卤..此过程中;铁、钙、硫等杂质会最先从盐池中析出;当海水蒸发掉90%时候;卤水盐度达到26%;即达到“盐点;”便把卤水导入结晶池使其结晶..当85%的盐析出后;在从中提取镁盐和钾盐等其他矿物质..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氯化钙、氯化镁经过粗盐提纯得到精盐.食盐的用途食盐对于人类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和哺乳动物血清中含盐量高达0.9%;目前医学上使用的生理盐水就是浓度为0.9%的食盐溶液..人必须吃盐才能进行正常的新城代谢..在工业中;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来生产烧碱、纯碱、液氯、漂白粉等多种化工产品..•二、粗盐提纯过滤操作中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4.粗盐提纯的实验室方法探究:设计一个提纯粗盐的食盐方案..写出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仪器及用品、实验步骤..原理:粗盐中含有少量泥沙、可溶性的其他盐等杂质..泥沙不溶于水;可以将粗盐溶解后进行过滤而除去;对蒸发后得到的晶体进行洗涤;可除去其他可溶性盐..实验仪器及用品:天平、烧杯、量筒、漏斗、铁架台及附件、酒精灯、玻璃棒、滤纸、蒸发皿、坩埚钳等..实验步骤:称量——溶解——过滤——蒸发——洗涤注意:①溶解食盐时;在保证食盐能完全溶解的前提下;水的用量要尽量少..由于食盐的溶解度一般在35g/100g水;故每溶解10g食盐需加入30mL左右的水..②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角漏斗要与滤纸的角度吻合、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过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尖口靠住玻璃棒;玻璃棒靠住滤纸三层处;漏斗颈靠住盛液烧杯壁..③在将要蒸干时用小火加热;利用余热使食盐蒸干..如果将要蒸干时仍用大火加热;食盐晶体很容易飞溅出来..④要用少量水洗涤得到精盐..这是因为得到的精盐中可能含有像氯化钾那样的易溶于水的物质..⑤本实验多次用到玻璃棒;它起的作用如加速溶解、转移溶液、扩散热量等..思考题如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SO4-、Ca2+和Mg2+等杂质先将此食盐溶解;依次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待完全反应后过滤;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盐酸;最后蒸发得到纯净的固定食盐..想一想:如果用BaCl2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和盐酸除去上述杂质离子;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还有哪些可能为什么食盐容易潮解纯净的食盐在空气中不潮解..粗盐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由于氯化镁、氯化钙等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粗盐容易潮解..二、中国现代化工之母——氯碱工业氯碱工业是指生产氯气和烧碱..其方法是电解饱和食盐水..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可用有图表示:按右图装置进行电解;我们会看到如下现象:饱和的食盐水滴有酚酞①在阴极附近容易变红;②阴极和阳极分别产生气体..我们已经知道;溶液遇酚酞变红表明有碱性物质生成;根据溶液中存在的元素分析;生成的碱性物质应该是氢氧化钠..阴极和阳极分别产生气体;它们可能是氢气、氧气或氯气..那么;如何知道阴、阳两极产生的何种气体呢⑴理论推理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由异性相吸原理可知;它们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移向阳极;因此阳极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氯气、氧气或由氯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和氢离子;由异性相吸原理可知;它们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移向阴极;由于钠是金属;不可能存在于气体中;因此阴极产生的气体应该是氢气..如果阴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结论正确的;那么在阴极附近氢离子大量减少;必然导致该极附近氢氧根离子大量增加;使该电极附近的溶液呈碱性..这已推断与上述阴极附近溶液遇酚酞变红的事实完全吻合..⑵实验检验检验氢气的方法通常用爆鸣法..用小试管收集阴极产生的气体;移近火焰;如产生尖锐的爆鸣声;表明阴极产生的气体确实氢气..检验氯气通常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阳极产生的气体;如该试纸变蓝;表明阳极生成的气体是氯气的成分..检验氧气通常用带火星的小木条..用小试管收集阳极产生的气体;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插入到该试管内;如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阳极生成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氧气..本试验中;经检验;阴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阳极产生的气体是氯气..实验事实告诉我们;电解饱和的食盐水时;阴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阳极产生的气体是氯气;生成的氢氧化钠主要集中在阴极附近..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程式如下:2NaCl+2H2O 2NaOH+H2+Cl2↓↓阴极阳极在工业上;电解饱和的食盐水时电解槽内设有隔膜;以避免阴、阳两极的产物发生反应..思考题:仔细观察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发现阴极上逸出气泡比阳极上逸出气泡快;为什么解答:因为阴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阳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氯气;由于氢气与氯气在水中溶解度是不同的氯气能溶于谁;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2体积氯气;而氢气难溶于水;且氯气还能与水、氢氧化钠等反应;;故阳极上逸出气体的速率要慢一些..按上图电解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会出现浑浊;为什么解答:由于精制的食盐中仍含有少量的Ca2+、Mg2+等杂质离子;电解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随着溶液中阴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增大;氢氧根离子易与这些离子结合成氢氧化物沉淀;所以阴极出现浑浊..三、重要的化工基本原料——盐酸和烧碱1.盐酸1. 物理性质2.颜色:无色3.状态:气体4.气味:有刺激性气味5.密度:密度比空气大6.溶解性:极易溶解于水1.概念:氯化氢的水溶液称盐酸氢氯酸..盐酸是一种易挥发性的酸..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物质..思考:不同的酸都是具有酸性;酸性是指哪些微粒的性质解析:所谓酸性是指H+离子所具有的性质;主要指下面五点:①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②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③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④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⑤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思考题:仔细观察工业上合成氯化氢的合成塔示意图;氢气在外面;氯气在内管;为什么解析: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理;但又是一种有毒气体..因此;工业上不仅要使氯气充分利用;又不能让它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氯气在内管;氢气在外管;使氯气在过量氢气包围下燃烧;既保证氯气充分转化为氯化氢;又不污染空气..如何证明盐酸中存在H+和Cl-解析:证明H+的最常用方法是用酸碱指示剂;证明Cl-的常用方法是用AgNO3溶液..在两支洁净的试管内分别注入2ml盐酸;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看溶液是否变红色;若呈红色;表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数滴的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若有白色沉淀;即证明有Cl-存在..为什么能用氯化氢气体做喷泉实验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当做喷泉实验时;用胶头滴管注入少量的水到盛满氯化氢的烧瓶中;烧瓶内的氯化氢迅速溶解于这些水中;使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因而把大烧杯中的水“吸”上来..2.烧碱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烧碱也称苛性钠;是一种强碱..烧碱的电离方程式如下:NaOH Na+ + OH-碱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思考:碱有哪些通性解析:碱的通性是指OH-离子的性质;主要指下述四点:①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②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③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④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烧碱的用途:烧碱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于造纸、制皂、精炼石油、印染、纺织等工业..我国目前生产烧碱的主要方法是电解饱和食盐水..此外;苛化法也是一种生成烧碱的方法;此法用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可重复使用和烧碱..CaOH 2 +Na2CO3CaCO3 ↓+ NaOH四、实验与设计探究:实验室里是怎样制取氯化氢气体的思考:写出你学过的得到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我们学习到的能生成HCl的方法主要有:光或者点燃①H2 + Cl2 ——> 2HCl②H2SO4稀+ BaCl2———>BaSO4↓+2HCl推测上述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可行性..①中所用的反应物是气体..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所用的反应物不会选择气体的..因为现成的气体反应物在实验室里是没有的;你要用这种方法制取气体;就必须先制取反应物气体..这样;制取气体就显得太繁了..②中得到的不是氯化氢气体而是稀盐酸..从稀盐酸中得到氯化氢..是需要较多的能源;且得到的氯化氢含有较多的水分..因而实际制取氯化氢时不会采用..实验室制取氯化氢通常用如下反应:③NaCl+ H2SO4浓———>NaHSO4+ HCl ↑试根据已知的化学方程式设计制取氯化氢的装置..1.学习到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汇总如下:思考:当制取氯化氢的反应进行中;用上述装置中的分液漏斗不易将盐酸滴入反应的圆底烧瓶中;你认为应该做怎么样的改进解析:上述装置中;当反应正在进行时;由于烧瓶内有大量氯化氢生成;气体压强很大;故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易滴下..如果在分液漏斗的下端接上一支细玻璃管;或在圆底烧瓶的上口接上一支导管;幷与分液漏斗的上口连接;使产生的压强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压下去;都能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地滴入圆底烧瓶中..见图2净化装置..气体的净化是指除去杂质气体和水蒸气..选用净化装置是根据净化所用试剂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决定..①选用试剂是液体;不加热——洗气瓶如除去CO2中的HCl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H2中的水蒸气用浓硫酸等②用试剂是固体;不加热——干燥管或U型管选用的试剂常用碱石灰、无水氯化钙不嫩干燥NH3、五氧化二磷等..③选用的试剂是固体;需要加热——石英玻璃管如除去N2中的O2;CO2中的CO等..常用的净化装置如下:3收集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有排空气法和排液法..不与空气反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向上排空气法..排空气法不与空气反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向下排空气法与空气密度相近的气体一般不用排空气法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且不与发生反应排液法拍溶液法:气体能溶于水;但难溶于某溶液中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收集CO2思考:右图所示的装置;怎样通入气体时是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怎样通入气体时是向下排空气集气法;怎样改动时即为排液集气法解析:向下排空气法是b口通入气体;向上排空气法是a口通入气体;排液法必须将该瓶内盛满液体..作上述改动后;当气体从a口进入时;很难将瓶内的液体排出来;故应当让气体从b 口进入..4.尾气处理装置①易被溶液吸收:用溶液吸收酸性气体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如Cl2、H2S②不易被溶液吸收:用燃烧法;思考: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用水吸收时往往会发生倒吸现象..下列装置中;有哪些能有效防止氯化氢气体吸收时倒吸现象的发生解析:图A中;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引起倒流的水进入到反应发生器中;故会发生倒吸..图B中;当烧杯里的水吸上去时;达不到漏斗的颈部;若液体继续进入漏斗中;漏斗口将脱离烧杯中的液面;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又进去烧杯中;故烧杯中的水不能倒流入反应发生器注意:漏斗口不能伸入水面较下的位置..图C中;一旦小试管中的液体倒吸;将进入空的广口瓶中;该广口瓶阻止了液体进一步倒流;化学上将它称作为安全瓶;液体不会流入到反应发生器中..图D中;U形管比较粗;水很难倒流..图E中;长颈漏斗的作用与图B中倒置的漏斗的作用相同..液体进去长颈漏斗的球体后;不会再继续倒吸过去..图F中CCl4是一种密度比水大;且不容于水的液体;氯化氢气体难溶于其中..当氯化氢气体进入CCl4后;迅速扩散到水中;达到吸收氯化氢的目的..又由于氯化氢难溶于CCl4;因此不会发生倒吸现象..归纳:防倒吸的方法⑴切断法将倒吸赖以产生的系统切断法..如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当反应结束时;先将水槽中的导气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⑵间接法利用气体溶解度的关系;将导气管插入该气体难溶解的液体中;再让气体进入易溶解的液体中..如将氯化氢气体的吸收;在烧杯中加入CCl4和水的混合物;然后将导管插入CCl4层的液体中..⑶化解法在可能发生倒吸的源头用特殊装置化解倒吸..如让导气管稍离液面或在接近液面处的导管中连接一个具有充分蓄液能力的仪器如干燥管、漏斗等安全瓶法当倒吸发生时;倒吸的液体被预先设置的蓄液仪器贮存;从而达到保护受热的气体发生装置.. 家庭作业1.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生成的气体是A. H2B. Cl2C. HClD. O22.下列物质中含有氯离子的是A.氯化氢B. 食盐C.氯酸钾D.盐酸3.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欲除去氯化钙中的盐酸;最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A.石灰水B.生石灰粉末C.石灰石粉末D.烧碱4.氯仿CHCl3可作麻醉剂;常因保管不当引起氧化;生成剧毒的物质COCl2;2 CHCl3 + O2---- 2HCl + 2 COCl2 ;为防止出现医疗事故;在使用前必须检验氯仿是否变质..检验时可选用的试剂是A . 氢氧化钠溶液 B. 溴水 C. 酚酞试液 D. 硝酸银溶液5.某同学欲证明盐酸与氯化氢气体性质不同;向A、B、C三支试管里各放入一片干燥的蓝色的石蕊试纸;然后向A试管内加入盐酸;试纸显________色;往B试管中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试纸显________色..这时;他还认为不能得出满意的结论;于是;向C试管内加入___________;以证明前面实验的正确性..他之所以加入这种物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现有两瓶无标签的澄清无色液体;只知道其中一瓶是蒸馏水;一瓶是食盐水;设计一些实验加以鉴别..。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教学设计海水晒盐太阳能蒸发法(盐田法)——①海水引入盐田——②利用日光、风力蒸发、浓缩海水,使其达到饱和——③使食盐结晶出来。
一、粗盐的提纯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的MgC2、MgSO4、CaC2、CaSO4、Na2SO4等杂质,怎样除去这些杂质而得到较为纯净的食盐。
R:在除杂时,加入试剂一般要过量,而且除杂要不能引入新杂质。
∴在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注意加入试剂的先后。
先除SO42-,加Ba2。
①加BaC2(aq)过量,除SO42-。
②加Na2CO3(aq)以除去Ca2和上一除杂遗留下来的Ba2。
③加NaOH(aq)以除去Mg2(过量)。
④用盐酸调节酸度,也除去了CO32-和OH-粗盐提纯的实验:∣一贴过滤{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溶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过程:溶解——过滤——蒸发二、重要的化工基本原料——盐酸和烧碱。
1.盐酸(氯化氢)(1)氯化氢的物性。
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熔沸点、*毒性无气刺激性极易溶比空气重低无(2)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叫盐酸。
①盐酸的物理性质。
纯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密度cm3,易挥发。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有Fe3杂质),有刺激性气味。
②盐酸的化学性质盐酸的化性:酸的通性。
能使指示剂变色、能跟金属反应、跟金属氧化物反应、跟碱反应。
跟某些盐反应生成↑、↓、H2O及弱电解质生成。
(3)氯化氢与盐酸的区别。
氯化氢:无酸性,以分子存在(纯净水),不能电离,(∴无H)。
约>1000℃时分解。
盐酸:HC分子受水分子作用,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H,∴盐酸具有酸的通性。
∴检验HC气体一定要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4)氯化氢的属于制备。
H2SO4(浓)—△→NaHSO4(浓)HC(V)↑①制备原理:NaC(S)2NaC H2SO4(浓)—强热→Na2SO42HC↑②实验装置:(5)工业制盐酸。
(氯碱工业的一部分)2.氢氧化钠(1)物性:氢氧化钠俗名叫烧碱、火碱、苛性钠。
1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一、海水晒盐1.食盐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1)食盐主要分布在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中。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是食盐,是人类最早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
3)我国是海水晒盐产量最多的国家。
世界原盐产量中,海盐只占20%多一点,80%左右是用工业化工方法生产的矿盐。
2.海水晒盐的原理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很多,主要使用太阳能蒸发法。
2)太阳能蒸发法:即盐田法,原理是蒸发结晶,随着海水的蒸发,溶解在海水中食盐逐渐析出。
(盐田法首先要在宽平的海滩上修筑盐池,在涨潮时把海水放进来,即“纳潮”。
然后让海水经多级盐池进行太阳照晒,使海水蒸发、食盐浓缩,这个过程叫“制卤”。
在制卤的流程中,铁、钙、硫等杂质会最先从盐池中析出。
当海水蒸发掉90%时,卤水盐度达到26%,即达到“盐点”,便把卤水导入结晶池使其结晶。
当85%的盐析出后,再从尾液中提取镁盐和钾盐等其他矿物质。
)3)海水晒盐得到的食盐是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如氯化钙、氯化镁等)。
粗盐经过提纯,得到精盐。
4)海水晒盐整个流程如下:①海水引入盐田②利用日光、风力蒸发、浓缩海水,使其达到饱和③继续蒸发海水,使食盐结晶析出,得到粗盐④粗盐提纯,得到精盐3.食盐的用途食盐对于人类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和哺乳动物血清中含盐量高达0.9%,目前医学上使用的生理盐水就是浓度为0.9%的食盐溶液。
人必须吃盐才能进行正常的新城代谢。
在工业中,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常用来生产烧碱、纯碱、液氯、漂白粉等多种化工产品。
【例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下列叙述中不利于食盐制取的是(D)A.气温高,水挥发速度很快B.用降温来降低食盐溶解度C.天旱,久未下雨D.盐池用塑料布罩住,防止尘土进入二、粗盐提纯1.粗盐中含有难溶性的泥沙及可溶性的其他盐等杂质。
可溶性的杂质有:MgCl2、MgSO4、CaCl2、CaSO4、Na2SO4等杂质,怎样除去这些杂质而得到较为纯净的食盐。
教师辅导讲义(2)电解饱和食盐水化学方程式:2NaCl+2H 2O −−−→通电2NaOH+H 2↑+C12↑现象: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在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阴极附近溶液变红,说明阴极生成了NaOH 阳极:电极材料炭棒,产生黄绿色的C12,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原理C12+2KI →2KCl+I 碘单质遇淀粉显蓝色。
在生产上,往往采取使用一种过量的原料而使有害的或价格较昂贵的原料充分反应。
液体,工业上用的盐酸常因含有杂质(主要是铁的化合物)而显黄色。
常用的浓盐酸含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双孔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伸进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烧杯里,挤压滴管的胶头,使水射入烧瓶中。
极易溶于水,烧瓶中的HCl溶于水形成盐酸,显①②③【思考1】制备CO2能否用硫酸?为什么?回答: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思考2】通过对比,可以归纳出气体制备的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已知实验室可通过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备氨气,请问应该选择哪种发生装置?【教学建议】(1)学习实验室制氯化氢的原理,注意在微热情况下生成NaHSO4,不必扩展到较高温度下生成比较实验室制O2、CO2、HCl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让学生自行填表后交流。
(3)设计装置。
要求学生学会实验设计,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进行实验仪器的装配。
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氯化氢气体的原理和操作。
溶液,进行上述操作时,也可以产生喷泉现象,此题是对于喷泉实验原理的应用。
关键是理解气体溶于溶液或与溶液发生反应,使得烧瓶中气压减小。
)由于氯化氢易溶于水,使烧瓶中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把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2)氨气;a b。
§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提纲)一、海水晒盐太阳能蒸发法(盐田法)——①海水引入盐田——②利用日光、风力蒸发、浓缩海水,使其达到饱和——③使食盐结晶出来。
二、粗盐的提纯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的MgCl2、MgSO4、CaCL2、CaSO4、Na2SO4等杂质,如何除去这些杂质而取得较为纯净的食盐。
R:在除杂时,加入试剂一样要过量,而且除杂要不能引入新杂质。
∴在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注意加入试剂的前后。
先除SO42-,加Ba2+。
①加BaCL2(aq)过量,除SO42-。
②加Na2CO3(aq)以除去Ca2+和上一除杂遗留下来的Ba2+。
③加NaOH(aq)以除去Mg2+(过量)。
④用盐酸调剂酸度,也除去了CO32-和OH-粗盐提纯的实验:∣一贴过滤{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溶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进程:溶解——过滤——蒸发三、海水中要紧元素和从海水中提取微量元素的方式。
四、电解质溶液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反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关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咱们必需注意这几个关键点:①或:说明二者据其一即可。
如盐酸是HCl的水溶液,∵HCl的水溶液能导电∴HCl为电解质。
②化合物:不是单质或混合物。
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隐含着的关键字——化合物本身含有离子或能生成离子。
说明一:能导电的自由移动的离子,必然是电解质本身产生。
说明二:虽是电解质,但不必然能导电。
(1)是电解质,但在固体情形下,有离子,但不自由。
∴不能导电。
有离子还必需自由才能导电。
因此只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具有了自由离子的条件)。
(2)有些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也并非必然能导电。
小结: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最大原子是:有离子存在,且能够自由移动。
2、电离——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进程叫做电离。
电解质的电离可用方程式表示——电离方程式3、强、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数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1 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共 3
课时)
第 3 课时 重要的化工原料——盐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知道工业制备氯化氢的方法。
(2)理解氯化氢喷泉实验原理,学会描述喷泉实验的现象,理解氯化氢的溶解性和盐 酸的酸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实验室制备氯化氢的反应原理,认识实验中用到的主要仪器,经历 实验装置以及归纳常
见气体的三种发生装置的设计过程。
( 2)通过制备氯化氢气体的合作, 认识探究氯化氢气体的检验方法、 尾气吸收等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氯化氢气体尾气吸收问题的讨论,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氯化氢气体的制备原理及性质。
2.难点
制备氯化氢气体装置的选择、尾气吸收中的防倒吸问题。
三.教学用品
喷泉实验装置、制备氯化氢实验装置、仿真化学实验室(软件)
四.教学流程
1
.
设计思想
探究一一建构教学思想,其教学环节为问题引导T讨论探究T归纳建构T知识运用
2.教学流程
问题:实验室
如何制取氯化
氢气体?
13 归纳:制备\ 14 /绘图:学生将 / 15 /讨论(1 )教材提供 /
气体常见、 A 设计的装置图 / J 的主要仪器中还需 /
的三种发\
画在教材 p32 / / 要添加什么仪器? “
生装置 \ / / / (尾气吸收) /
16 讨论(2)能否将 .17
多余的气体直接
♦
通入盛水的烧杯 / -----------------
中?(会倒吸)
19
知识建构:列表 比较氯化
氢和 ~7盐酸的区别及
/联系
20 .知识运用(1) 如
何证明制取
r 的氯化氢是否
纯净?
21
■知识运用(2)提供
/ 仪器请学生组装氯 —化氢的尾
气吸收的 其它装置。
匚
创设情景:
实演示喷泉
I验
\ 实验
7
阅读教材:工业
制取HCI合成
塔的装置图
思考:氢气和氯
气通入合成塔 时
要注意哪些 问
题?
展示:组装常用
吸收装置:
实验:制取氯化
氢气体并思考 如
何检验气体
是否已收满?
3 •流程说明
3.产生喷泉的原因是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将教材中的喷泉( 观中的喷泉
(P 外<P内)联系起来。
4•结论: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盐酸呈酸性。
&思考的问题:(1)氢气和氯气能否混合通入合成塔?( 2)能否将氢气和氯气通入的
位置交换?
13.气体的发生装置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的。
中学范围内制取气体常用三
种装置:S+S •大试管、S+LT启普发生气或试管或圆底烧瓶、 S+L2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或 L+「)
15.因氯化氢有毒,必须增加尾气吸收装置,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17.该装置能防止倒吸的原因是漏斗的下边缘刚好接触溶液, 水进入漏斗时,由于漏斗
容积较大,漏斗与液体脱离开,在重力作用下,液体又流回烧杯中,从而防止了倒吸。
20.用小试管收集满氯化氢气体,然后倒扣在水槽中,观察水进入是否能充满试管,从 而检验气体的纯
度。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得到较好的应用。
21•让学生亲手实践,能激发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创新是
新教材所提倡的,也是现在学生所轻视和欠缺的。
五.教案示例
1. 情景引入
用喷泉实验引入新课,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愿意弄清楚产生喷泉的原因, 探究学
习就会自然展开。
2. 重、难点突破
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原理的讨论:
(1) 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哪种物质大量存在?
(2) 食盐T氯化氢,氯元素价态是否发生变化?
(3) 从复分解反应分析,应该用哪种酸制取氯化氢?
(4) 食盐用溶液还是固体,硫酸用浓的还是稀的,为什么?
(5) 反应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都能进行,是否需要加热?
(6 )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来制取氯化氢气体?
P内<P外)和生活景
(7)多余的氯化氢能否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8)多余的氯化氢如何吸收?
3.知识运用
提供的仪器有:干燥管 2 个(其中一个加碱石灰) ,双球管,烧杯 2只,若干导气管, 单孔塞,双
孔塞,广口瓶,锥形瓶。让学生课后继续研究,找出防倒吸的其它装置,锻炼学 生既动脑又动手的良好学习
习惯。
六.教学反思
本课以建构主义为教学理论依据,以师—生,生—生讨论为组织形式,突出知识和实 验
技能的形成过程, 教学层层推进。 盐酸和氯化氢性质比较是知识建构过程, 最后在解决问 题中将教学推向
高潮。
本课最好在实验室上,要有通风设备。若时间太紧,尾气吸收的其他装置让学生在课 后探究。
进才中学 王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