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式蒸汽爆破对PP/棉杆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00.67 KB
- 文档页数:4
复合材料微观缺陷对性能影响在当今的材料科学领域,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然而,复合材料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微观缺陷,这些微观缺陷对其性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复合材料的微观缺陷。
简单来说,微观缺陷是指在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中存在的各种不连续性、不均匀性或损伤。
常见的微观缺陷包括孔隙、裂纹、界面脱粘、纤维断裂等。
孔隙是复合材料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微观缺陷。
孔隙的存在会显著降低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这是因为孔隙会导致材料有效承载面积减小,应力集中增加。
当外力作用于材料时,孔隙周围容易产生局部的高应力,从而引发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导致材料过早失效。
裂纹也是不容忽视的微观缺陷。
微小的裂纹在材料内部可能会逐渐扩展,尤其是在受到循环载荷或恶劣环境条件的作用下。
裂纹的扩展会进一步削弱材料的结构完整性,降低其承载能力和疲劳寿命。
界面脱粘是复合材料中另一个关键的微观缺陷。
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它们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对于性能至关重要。
当界面发生脱粘时,不同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受到破坏,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电性能等都出现下降。
纤维断裂同样会对复合材料的性能造成严重影响。
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往往承担着主要的载荷,如果纤维发生断裂,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会大幅降低。
那么,这些微观缺陷是如何产生的呢?制备工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例如,在复合材料的成型过程中,如果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如温度、压力、固化时间等不合理,就容易产生孔隙和裂纹等缺陷。
原材料的质量也会影响微观缺陷的形成。
如果纤维表面存在杂质、损伤或者基体材料的纯度不够,都可能导致界面结合不良或产生内部缺陷。
此外,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外部环境和载荷条件也可能导致微观缺陷的产生和发展。
例如,高温、潮湿的环境可能会加速材料的老化和降解,从而引发微观结构的变化和缺陷的形成。
长时间的循环载荷作用可能会导致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
PP/秸秆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工艺研究*肖亚航傅敏士(宝鸡文理学院机电研究所,宝鸡 721007摘要以聚丙烯(PP 为基体,以农作物秸秆(麦杆为增强剂,用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PP/秸秆复合材料。
结果表明,秸秆含量小于40份时,PP/秸秆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压成型性。
控制成型温度、压力、时间,并加入添加剂、采用粉料共混与热-机械共混双重混料等工艺,可以改善秸秆分布和界面粘合性,获得具有良好成型工艺性的PP/秸秆复合材料。
关键词秸秆聚丙烯复合材料热压成型植物秸秆是粮食作物的副产品,主要有稻草杆、麦杆、高粱杆、玉米杆等,在我国每年秸杆产量都很大,一般情况下,生产1吨粮食就能产生1吨秸秆。
秸秆本身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来源非常丰富,且价格低廉、密度低,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我国对秸秆的利用除用于造纸、牲畜饲料外,大多数通过掩埋、焚烧等方法处理掉,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
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对植物秸秆经过一定的化学和机械处理,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在国内外已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定进展[1~3]。
笔者选用麦杆,经粉碎表面处理后,与聚丙烯(PP复合,采用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PP/秸秆复合材料,并对其成型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
1 实验部分1.1 原材料PP:PP 1300,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秸秆:就地采集的麦杆;NaOH:化学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硬脂酸:工业级,北京顺义县李邃化工厂;顺丁烯二酸酐:工业级,成都化学试剂厂。
1.2 仪器与设备搅拌机:自制;箱式电阻炉:SX2-4-10型,天津市华北实验电炉厂;液压式万能试验机:WE-300B 型,长春试验机厂;光学分析天平:T G328A 型,上海海康电子仪器厂。
1.3 试样制备(1秸秆处理将采集来的新鲜麦杆用5%NaOH 水溶液浸泡48h 进行碱化处理,以打破秸秆纤维素中半纤维素与阿魏酸之间的酯键及木质素与阿魏酸、对一香豆酸之间的醚键和酯键,使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溶解,提高秸秆纤维的热稳定性。
秸秆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秸秆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的影响。
实验使用贯入阻力仪来测量初凝时间结果表明随着秸秆纤维掺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初凝时间也逐渐延长,当秸秆掺量为2%时复合材料的初凝时间比空白组延迟了15min;抗折强度为7.9MPa提高了5.3%,抗压强度为51.6MPa降低了3.9%。
掺加秸秆纤维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可以很好提高其韧性。
关键词:秸秆纤维;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冻性Study on the properties of straw fiber cement-based compositeGuo qiang LIU Xi-xu(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lin Jianzhu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8)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effect of straw fiber on the working performance,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urability of cement-based composit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w fiber content,the initial setting time of the composite was also gradually extended.When the straw content was 2%,the initial setting time of the composite was 15 minutes later than that of the blank group;the flexural strength was 7.9 MPa,5.3% higher,an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was 51.6 MPa,3.9% lower.The toughness of cement-based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straw fiber can be improved.Keywords:Straw fiber,working performance,mechanical property,frost resistance0、引言我国秸秆资源丰富,每年各类秸秆产量约30亿吨,占世界农作物稻秆总产量的25%-30%。
PP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6)1. 原料选择与配方设计 (8)2.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8)3. 性能测试方法 (10)4. 老化试验条件与方法 (10)三、PP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11)1. 拉伸性能 (12)1.1 抗拉强度 (13)1.2 屈服强度 (14)1.3 断裂延伸率 (15)2. 冲击性能 (16)2.1 冲击强度 (17)2.2 冲击韧性 (18)四、PP木塑复合材料的耐老化性能研究 (18)1. 老化机理分析 (20)2. 老化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20)2.1 老化前后力学性能变化 (21)2.2 老化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 (23)3. 耐老化性能改进措施探讨 (24)五、结论与展望 (25)1. 研究成果总结 (26)2. 存在问题与不足 (27)3. 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28)一、内容概述本论文主要研究了PP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旨在探讨这种新型复合材料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理论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PP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耐候性以及长期使用稳定性。
在力学性能方面,本研究详细测试了PP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关键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与纯塑料相比,PP木塑复合材料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也展现出良好的韧性。
我们还发现木粉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木粉含量越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越接近于木材。
在耐老化性能方面,本研究采用了紫外老化试验、热空气老化试验等多种方法对PP木塑复合材料进行耐老化性能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PP木塑复合材料在长时间的老化过程中,其物理性能变化较小,表现出优异的耐老化性能。
这一发现为PP木塑复合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研究摘要:PP/CaCO3复合材料,PP/ LCP 复合材料,PP木塑复合材料对力学性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 PP/CaCO3复合材料,PP/ LCP 复合材料,PP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前言聚丙烯(PP)是由丙烯聚合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
由于其原料丰富,合成工艺比较简单,与其他通用热塑性塑料相比,PP 具有相对密度小、价格低、加工性好以及综合性能较好等特点,其屈服强度、拉伸强度、表面硬度及弹性模量均较优异,并有突出的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因而在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建筑行业等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PP 也存在低温脆性、韧性差以及机械性能较低、成型收缩率大等缺点,因此在应用上作为结构材料使用时受到了很大限制。
为了扩大PP 的应用范围并降低成本,必须对PP 进行一定的改性。
PP/CaCO3复合材料试样制备(1)将微米CaCO3和纳米CaCO3分别放入干燥箱中烘干。
(2)使用适量的钛酸酯偶联剂对CaCO3进行表面处理,并分别将表面处理前和表面处理后的CaCO3与PP按照一定的质量配比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得到CaCO3与PP 的初步混合物。
(3)将CaCO3与PP 的初步混合物,放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塑化挤出,挤出物经过水槽冷却后,再经过风干装置初步吹干,最后通过切粒机切断造粒。
(4)将制得的PP 复合材料粒料烘干后,用注塑机注射出标准拉伸和冲击试样。
CaCO3含量对PP/CaC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图3 和图4 中微米和纳米CaCO3粒子填充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看出,经表面处理的纳米CaCO3与微米CaCO3填充PP 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趋势基本相同。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随着填充粒子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当用纳米CaCO3填充时,最大值出现在CaCO3含量为6%处,拉伸强度比PP 基体提高22%,冲击强度比PP 基体提高90%;而用微米CaCO3填充时,最大值出现在CaCO3含量为4%处,但此时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比PP 基体增加不大。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由热塑性树脂基体和连续纤维增强材料组成。
它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刚度大、耐腐蚀、耐热、耐磨、抗冲击等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是关键。
制备工艺包括预浸料制备、层叠成型、热压成型等步骤。
预浸料制备是将纤维材料浸渍于热塑性树脂中,使其充分浸透,然后进行层叠成型,即将预浸料层叠在一起,形成所需的厚度和形状。
最后,通过热压成型,将层叠好的预浸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成型,使其固化成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其次,CFRTP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纤维增强材料的类型和树脂基体的性能。
常见的纤维增强材料有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而树脂基体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不同的树脂基体具有不同的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加工性等特点,对最终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此外,CFRTP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航空航天领域,CFRTP可以用于制造飞机机身、机翼、航天器外壳等部件,由于其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可以大幅减轻飞机的自重,提高飞行性能。
在汽车领域,CFRTP可以用于制造汽车车身、底盘等部件,能够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安全性。
在建筑领域,CFRTP可以用于制造高强度、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和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前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成本较高、大规模生产难度大等。
因此,需要在材料制备工艺、材料性能改进、成本降低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推动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蒸汽爆破对牛骨理化特性的影响及液化工艺
优化研究
蒸汽爆破技术是一种通过高温高压蒸汽对生物质材料进行处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变原料的物化性质,提高生物质的可利用性。
牛骨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质资源,其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已经探讨了蒸汽爆破对不同生物质材料的影响,但对于牛骨这一特殊材料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蒸汽爆破对牛骨理化特性的影响,并尝试对液化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牛骨资源的利用效率。
首先,本文将介绍蒸汽爆破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牛骨的化学组成,分析蒸汽爆破对牛骨中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成分的影响。
随后,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探讨不同蒸汽爆破条件下牛骨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包括颗粒大小、表面结构、孔隙率等参数的变化。
同时,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找出最佳的蒸汽爆破处理条件,以达到最大化提升牛骨资源价值的目的。
接下来,本文将重点讨论蒸汽爆破对牛骨液化过程的影响,探究不同蒸汽爆破处理条件下牛骨的液化效果。
通过评价牛骨液化产物的性质,如碳含量、氮含量、水分含量等,分析蒸汽爆破对牛骨液化产物组成和品质的改善作用。
同时,结合工艺参数的优化,探讨提高牛骨液化产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为牛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最后,本文将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
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蒸汽爆破对牛骨理化特性的影响,还可以为牛骨资源的液化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促进生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纤维材料的力学响应行为研究纤维材料是一类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重要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结构等领域。
研究纤维材料的力学响应行为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材料的微观结构到宏观力学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纤维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连续纤维增强材料,另一类是离散颗粒增强材料。
连续纤维增强材料的微观结构由连续纤维和基体组成,其中纤维起到增强作用,基体起到传递载荷的作用。
离散颗粒增强材料的微观结构由离散颗粒和基体组成,颗粒起到增强和传递载荷的作用。
通过研究纤维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揭示材料的起始损伤过程和力学性能的来源。
其次,纤维材料的力学响应行为包括弹性、塑性、断裂等过程。
研究材料的力学响应行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和失效机制,为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
弹性行为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材料在去除外力后可以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能力。
塑性行为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不可逆的形变,材料在去除外力后无法恢复到初始状态。
断裂行为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裂的过程。
研究纤维材料的弹性、塑性和断裂行为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
然而,纤维材料的力学响应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受材料的成分和制备工艺的影响。
不同的纤维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而同一种纤维材料在不同的制备工艺下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
其次,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会对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此外,纤维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响应行为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需要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最后,纤维材料的力学响应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为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纤维材料的力学响应行为可以为飞机的设计和制造提供指导,提高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聚丙烯纤维(PP)水泥的力学性能一、前言PP增强砼的研究始于1965年美国Shell chemical公司,用PP纤维状纤维增强水泥制品首获成功。
美国学者1971年又用占水泥重量2%的PP纤维束增强提高制品的抗弯强度。
1992年又提出用占水泥重量的3%PP纤维制品来提高其抗冲击强度。
PP纤维的化学稳定性好,不吸水、质轻,有较高的抗拉强度。
缺点是弹性模量低,熔点低以及可燃性。
PPFRC(聚丙烯纤维增强砼)的最大优点是大幅度提高基材的抗冲击性及韧性,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应用于管桩、管子、道路、墙板及屋面制品等。
PP增强的型式从初期的短切纤维发展到纤维化PP薄膜网,另外,还有纤维带、纤维布、纤维束等多种型式。
PPFRC的成型方式一般采用真空脱水,加压的连续生产工艺,其纤维体积含量按增强材料状态和生产工艺不同而有所不同,最高可达6%。
用连续网膜配筋的PPRC制品比短切的纤维增强制品有更优良的抗裂性和韧性,卸荷后的微裂缝闭合能力较强。
二、PPFRC的应力――应变曲线用连续PP纤维增强、短切纤维增强和不增强的水泥复合物应力――应变曲线见图1。
图1中曲线1连续直线部分的应力应变值比临界值大得多。
曲线1分为三个区域,首先0-a段是徒峭区域,终止于基材开裂应变点;a――b段为多缝开裂段,其应力值相对恒定;b――c段比0――a段平缓些,应力持续增长到试体发生破坏。
曲线2为非连续的无规则纤维增强水泥,也有三个区域,开始阶段0 –a徒峭;第2区域a――b段应力呈水平状,纤维拉出较多。
曲线3为没有纤维的基材,只有2个区域,开始阶段与0――a相类似,第2区域应力急束减少并发行破坏。
图1 水泥复合物应力――应变曲线三、抗弯强度标准PP 纤维水泥荷载――挠度曲线见图2。
图2 PPFEC 标准荷载――挠度曲线该曲线给出PP 水泥复合物力学特性。
应力降低值取决于纤维的体积含量,纤维含 量略大于6%。
其最大应力超过初裂强度。
多数学者认为,掺加PP 纤维的水泥复合物不会改善制品的抗弯或抗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