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 格式:docx
- 大小:28.51 KB
- 文档页数:3
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数学教学在小学阶段趋向于生活教学化,并且通过生活教学化的数学教育方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兴趣,并且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那么,如何生活化地教授小学数学呢?本文将从游戏化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三个方面探讨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游戏化教学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数学知识。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比如数学计算速算比赛、数学问题解决比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游戏化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教学也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实践,而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实际的情景中。
比如在教学分数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购物、分菜、比较物品大小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的大小和大小比较。
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都可以被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让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
在教学面积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测量草坪的长宽,然后用学生自己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面积的计算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又在教学几何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的形状,让他们从实际中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特征。
通过这样的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
一、掌握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不仅存在于书本和课堂中,更是生活中的一切。
例如,厨房里的厨具和菜谱、购物时的计算和比较、地图和导航等等。
教师可以开设数学角、数学展板等,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并掌握数学。
例如,在数学角中放置不同类型的生活实物,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物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并且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乐学数学。
二、生活化数学课堂生活化数学课堂可以使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不是仅仅记忆公式和定义。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就可以发现自然界存在大量的二次函数运动。
并且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和验证。
这样,孩子们在感受、发现中吸收数学知识,而不是仅仅记忆笔记。
另外,可以采用游戏化学习方法来生活化数学课堂。
例如可以利用数字谜、数学竞赛等游戏,吸引学生去主动参与课堂,同时提高学生们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让数学服务生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兴趣。
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并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购物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比较价格和计算打折后的价格。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理财知识,例如如何计算利息和本金,如何节约开支等等。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数学服务生活。
最后,生活化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数学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将学生引入生活中,将数学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让数学成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智慧。
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
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一.情境生活化,培养数学兴趣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兴趣。
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二、新知生活化,体验和感受数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
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
教学活动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放风筝比赛中,小明放了线的3/4,小刚放了线的3/5,小红放了线的2/5(如果放风筝的角度一样,线的长度一样)请你们说说谁放的风筝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需要,设计问题,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与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科学,它是整个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中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刻的数量关系和结构规律的科学总称。
在学生眼中,数学往往是一门难以理解、乏味枯燥的学科,只有极少数学霸才能轻松驾驭。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我们不仅需要严谨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应用的意义。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我们需要改变单纯机械的教学方式,注重生活化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机械化的,只注重公式的记忆和题目的解答,而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我们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让数学不再是一种抽象概念,而是贴近生活的实用工具。
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如购物、游戏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其中的运用,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还可以结合实际情景设置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价值。
数学并不是一种死板的知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我们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发展历程,让他们明白数学知识背后的丰富内涵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只有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我们应该结合数学知识两点一线、面积与体积、图形与几何、代数和方程等等,发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价值,形成全面的数学认识。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是一门注重实践和创新的科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价值,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们应该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还可以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和数学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小学数学是孩子们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支撑他们日后学习数理化基础的重要学科。
然而,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灌输,忽略了学生实际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成绩的下滑等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鼓励学生学习实践学习数学不是单纯地吸收老师的知识点,更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例如在购物中计算价格、运用比例计算家具的大小等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举办数学文化节、数学做题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从生活中感知、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在数学课上讲述折纸、打结的数学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折线、角度等数学知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相结合,例如在学习分数知识时,教孩子们运用分数计算比例、压岁钱等实际情境。
这样的生活化教学,能够为孩子们打开学习数学的视野,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调整,更需要教学方式的创新。
我们可以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运用手工、游戏、动画等方式,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
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相互借鉴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使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这需要教师引导孩子们积极探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精心设计富有生活情境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等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存在。
因此,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性,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数学教学需要与生活联系起来。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进行解决,例如预算家庭开支、量化食物摄入、计算房屋装修面积等等。
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会对数学的价值和应用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数学教学需要创造类比和模拟的情境。
生活中有很多情境可以与数学相关联,例如距离、速率、体积、面积等等。
通过类比和模拟的情境,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原理和公式,并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点。
比如老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游戏,让学生进行比赛,运用数学知识来计分和排名。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重要性。
最后,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实践运用。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无法胜任实际的运用。
因此,教学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做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调整实验过程和结果,从而深入理解数学原理和公式的具体应用。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水平。
教学者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与生活相结合,创造类比和模拟的情境,注重实践运用等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
标签:数学教学生活化低年級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当学生们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数学的面纱就会被揭开,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
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地用“生活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首先要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拘一格,选取最贴近孩子们生活的题材,比如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等等,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身边时时刻刻正在发生着的“数学”点滴,从而经历一个从生活到数学再到生活的过程。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就感到自然、亲切,也就愿学、乐学。
下面就如何让数学课堂生活化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唤起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平行和相交》一课时,我根据学生体育活动中经常跑步和踢足球这一生活实际,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校运动场的跑道和足球门的画面,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然后问:“跑道的白线、足球门的门柱、门柱和横梁都有着怎样的位置关系呢?还有我们教室的窗户、黑板的边、墙壁的边线、桌椅等物体,它们的边与边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和研究这样的位置关系。
”这样就把学生由书本带到了现实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通过看、摸等途径来感受相交和平行,感受“在同一平面内”这一教学难点。
同时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消除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
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通过学生举例,使大家对长度单位有进一步的认识,更加深刻地体会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真正意义。
三、探究过程生活化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寓于生活、扎根于现实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因此,数学课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
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个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
创设两者相结合的情境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先让学生进行一场比赛:学生甲(班里的‘飞毛腿’)围教室的四周跑一圈。
学生乙围课桌跑一圈。
思考:谁先跑完,为什么跑步快的反而输?学生炸开了锅,纷纷说:“这不公平,因为学生甲一圈的长度比学生长的多。
此时教师顺势引导:一圈的长度即周长,同学们知道学生甲与学生乙的周长,谁长?长多少吗?只要你认真学习这节课的本领,你就知道了,有信心学好吗?又如教师在教学《左右》的时候,课一开始就直接地问:“小朋友,你们有信心上好这堂课吗?请举起你的小手。
”(小朋友很坚定的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此时,教师不动声色地问:“你知道你举起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吗?”学生兴趣盎然,很自然地集中了注意力。
然后教师告诉小朋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左右的知识,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能从自己身上举出像这样的好朋友吗?(左耳、右耳,左眼、右眼……)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如果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生活化语言,就能降低难度,擦亮智慧之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时代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改革。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
学课堂要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情境,将数学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
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鲜明特征,让学
生学会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文章从捕捉生活素
材、创设生活情境、在动手操作中、回归“生活天地”几方面阐述如何让数学教学
生活化的做法,以期共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部分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现实生活
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
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情境,将数学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
切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鲜明特征,让
学生学会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由于学生对周边
的生活环境和事物非常熟悉,拥有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这样对于数学的学习
自然而然的就会提起兴趣。学生能从生活周围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并且将数
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深入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帮助学
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其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外国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机构的资
料表明,在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中发现运用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学校,学生日后
成才的可能性比那些运用传统方式的学校要高20至30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了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下面就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体
会:
一、捕捉生活素材,使生活问题数学化
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是指由生活中具体事物中抽取出量的方面、属性和关系,并形
成相对独立的数学对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
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生活中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
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从而形成概念。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老师们需要注意
将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的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样既能
够帮助学生熟练地记忆相关的知识,还能够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好坚
实的基础,从而实现学生日后的健康全面发展。注重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记忆知识。例如在讲授余数课程时,可以
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如果孔融有10个梨子,他要分给5个人要怎么分、要分
给4个人要怎么分、分给3个人呢?此时学生运用除法可能并不能完全整除,因
此正好可以带入本堂课的主旨,让学生在讲授之前就对余数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上课的效率,保障学生对知识的充分理解掌握。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上课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性,通过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为学
生学习效率或者是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在课堂上通过引入一些生活情境,让学
生在课堂上能够切实的感受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
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例如,在进行整数乘法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
个情景:如果我们班的老师暑假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旅游,到了风景区售票处,看
到了这样两条信息:散客价:大人每位150元,学生每位75元; 团体价:16
人以上团体,每位120元。现在你们说说我们该选择哪种方式更合算?为什么?
针对这种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通过现场模拟的方式,间接地介入现实生活,找
到最合适的购票方式,即熟悉整数乘法的相关规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
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章节时,通过划定出一个三角区域,让学生分别沿着三条边线行走并进行计时,
最后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来确定课本知识是否正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上数学课的
热情,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
三、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教学生活化?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认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非懂时,就应让学生借助学具进行动手操作。通过摆一
摆、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
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首先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无从
下手,但在“能不能将三角形转变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呢?”的提醒下,学生开
始大胆地动手操作,通过剪、移、拼摆出了多种形状:有的拼成长方形,有的拼
成正方形,有的拼成三角形,有的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在已经学过的长方形、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S=a×h÷2。从而使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将是无比深刻的。
四、回归“生活天地”,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
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
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例如:在学习了米、厘米以
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
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
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
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
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又如教“可能性”
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老师要给六年段准备一个
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8个白球、2个黄球、1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
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一副羽毛球拍、笔盒、签字笔。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们帮
我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我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
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
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
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
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也有所提高。
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
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
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将
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
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
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让学生
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数学学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