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直肠滴注配合微波辐射在高位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后的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75.86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肛肠科学(中级327)相关专业知识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A1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中医肛肠病学中,以下哪种病症属于肛瘘?A、痔疮B、肛裂C、肛痈D、肛周脓肿2、在中医肛肠病学中,以下哪种治疗方法不属于手术治疗?A、挂线疗法B、肛门闭锁术C、肛门成形术D、肛门括约肌松弛术3、题干:下列关于中医肛肠科学中痔疮的病因,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饮食不节B、久坐久立C、情志内伤D、劳累过度4、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医肛肠科学中肛裂的常见症状?A、肛门疼痛B、便秘C、肛门瘙痒D、肛门出血5、题干: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肛肠科学中的“五痔”分类?A、内痔B、外痔C、混合痔D、血栓性外痔E、皮肤赘生物6、题干:患者,男性,45岁,肛门疼痛、出血,便后加重,检查发现肛缘有紫红色肿块。
此症状最可能的诊断是?A、肛裂B、肛瘘C、混合痔D、血栓性外痔E、肛周脓肿7、患者肛门肿物脱出,伴有便血,血色鲜红,肛门瘙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此病症属于:A. 肛裂B. 内痔C. 外痔D. 直肠息肉E. 肛瘘8、治疗肛瘘,首选的外治法是:A. 切开引流术B. 挂线疗法C. 硬化剂注射D. 激光治疗E. 中药熏洗9、题干:以下哪种方法不是中医肛肠科常用的治疗方法?A、中药熏洗B、针灸C、推拿按摩D、手术切除 10、题干: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中医肛肠科常见的肛门瘙痒原因?A、肛门湿疹B、痔疮C、肛门周围皮肤感染D、肛周神经性皮炎11、下列哪项不是痔疮常见的临床表现?A. 便血B. 肛门疼痛C. 痔核脱出D. 便秘E. 肛周瘙痒12、关于肛瘘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多数肛瘘由肛腺感染引起B. 肛瘘常表现为肛门周围反复发作的脓肿C. 治疗肛瘘首选保守治疗D. 肛瘘患者可伴有排便困难E. 高位肛瘘手术难度较大13、题干:下列哪种肛肠疾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湿热下注”范畴?A. 混合痔B. 肛痈C. 肛裂D. 肛周脓肿14、题干: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肛肠病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A. 拔罐B. 灌肠C. 刮痧D. 针灸15、下列关于痔疮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 痔疮仅发生于直肠下段B. 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C. 外痔不会引起出血D. 混合痔是指内外痔同时存在16、在中医理论中,肛裂的主要病因病机是什么?A. 脾虚湿盛B. 热毒蕴结C. 气滞血瘀D. 风热下注17、题干:下列哪一项不是肛裂的常见症状?A、疼痛B、出血C、瘙痒D、便秘18、题干:关于肛周脓肿的治疗,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A、初期可采用保守治疗B、形成脓肿后需及时切开引流C、切开引流后需定期换药D、术后禁止排便19、下列关于痔疮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痔疮是指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扩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 1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中草药直肠滴入对肛瘘术后患者恢复、疼痛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曹东升,齐焕青,张庆东南阳市中心医院肛肠科,河南南阳473000【摘要】目的探究中草药直肠滴入对肛瘘术后患者恢复、疼痛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肛瘘术后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坐浴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草药直肠滴入联合高锰酸钾坐浴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d 、3d 及5d 后的疼痛程度(V AS 评分),治疗前、治疗1周及2周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6(IL -6)、IL -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创面愈合相关指标[纤维连接蛋白(FN)、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静息压(ARP)],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d 、3d 、5d 后的V AS 评分分别为(3.41±0.97)分、(2.26±0.68)分、(1.15±0.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1.08)分、(3.05±0.81)分、(1.81±0.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的血清IL -6、TNF -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 -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血清EGF 、VEGF 、FN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的RRP 、ARP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便血消失时间、脓苔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上皮生长时间分别为(7.81±1.53)d 、(5.13±0.64)d 、(8.42±0.75)d 、(12.15±1.42)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6±1.71)d 、(6.29±0.87)d 、(9.91±0.83)d 、(15.37±1.91)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应用虚实结合挂线法与传统实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篇一一、引言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术后常见的一种疾病,而高位肛瘘作为其特殊类型,在临床上更为常见,且具有治疗难度较大的特点。
针对高位肛瘘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挂线法是较为常见且效果显著的治疗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应用虚实结合挂线法与传统实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病例资料本研究选取了近两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实验组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实挂线法治疗。
2. 治疗方法(1)传统实挂线法:根据患者病情及肛瘘位置,选择合适的挂线部位,进行手术操作。
术后定期换药、清洗创面,促进愈合。
(2)虚实结合挂线法:在传统实挂线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采用虚实分治、内外兼治的原则。
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灵活运用虚实结合的挂线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结果1. 临床疗效比较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其中,实验组治愈率达到88%,对照组为72%。
2. 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具体来说,实验组手术时间平均为XX分钟,住院时间平均为XX天;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为XX分钟,住院时间平均为XX天。
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而对照组为14%。
四、讨论虚实结合挂线法在治疗高位肛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该方法在传统实挂线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注重个体化治疗和内外兼治的原则。
通过虚实分治的方法,针对患者体质及病情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虚实结合挂线法在手术过程中更加注重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该方法还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中药直肠滴入临床应用及护理目的探索中药直肠滴入治疗便秘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1例长期便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入院时腹胀伴食欲不振。
两周未解大便。
入院后,中药直肠滴入治疗。
现患者痊愈出院。
标签:中药直肠滴入;临床应用;护理方法定义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物,通过直肠滴入器械滴入直肠,通过经络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给药形式,称为中药直肠滴入,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直肠的生理功能一是吸收功能,直肠能吸收水分和一些药物,所以一些肠道疾病和其他器官的疾病可以通过直肠给药来治疗。
二是分泌功能,直肠黏膜内有杯状细胞,能分泌碱性液体来保护直肠黏膜,润滑大便以助排便。
但在痔疮等慢性炎症刺激下,黏液分泌过多可从肛门渗出而刺激肛周皮肤,导致肛门疹痒。
三是排粪功能,当直肠内粪便量蓄积到150毫升以上时,刺激直肠下段肠壁内的压力感受器,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开启肛门,同时增加腹压和肠内压力,将粪便排出体外。
操作方法1、将所需直肠滴入的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液体量不足可加入生理盐水适量,搅拌均匀(温度控制在35°---40°,特殊药物除外);2、将输液器剪掉过滤器,插入准备直肠滴入的输液瓶中并排气,前端5cm—10cm左右涂上液体石蜡油或其他润滑剂;3、选择好体位(成人左侧卧位或俯卧位;老年患者取屈胸位;儿童卧位或俯卧位),暴露肛门;4、操作者将直肠滴入导管经肛門插入直肠内;成人10cm—15cm,儿童5cm—10cm,然后松开输液器开关,待药液滴过莫非管后,操作者可用右手将莫非管上端的输液器管折闭,同时挤压莫非氏管,将输液管的剩余药液挤入直肠内;5、最后用左手捏紧输液管(以防药液返流)并拔出,让患者稍作休息即可。
直肠滴入护理技巧1、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物前,需嘱咐患者先行排便。
2010年重点优势病种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优化诊疗方案肛痈是指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
肛痈的发生绝大部分与肛隐窝炎有关。
其临床特点,多发病急骤、肛周疼痛剧烈,伴全身高热,酿脓破溃或切开引流后易形成肛瘘。
属中医学肛门痈疽的范畴。
相当于西医学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西医学认为本病系由于肛腺感染,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组织间隙蔓延而成。
本病不论性别、年龄以及体质的强弱均可发生。
局部特征为,肛门会阴红、肿、热、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
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名称,如生于肛门旁皮下者,名肛门旁皮下脓肿;生于坐骨直肠窝者,名坐骨直肠窝脓肿;生于骨盆直肠窝者,名骨盆直肠窝脓肿;生于直肠后间隙者,名直肠后间隙脓肿。
中医学对本病也有不同的称谓,如脏毒、悬痈、坐马痈、跨马痈等。
病因病机:过食辛辣肥甘、醇酒炙博之品,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下注肛门,蕴久化热,热胜肉腐,发为痈疽;或肺肾阴虚,湿热痰浊凝聚肛门,郁久热胜肉腐,发为本病。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肛痈西医病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周脓肿)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T001.7-94)。
局部症状:起病急骤,肛周肿痛,便时痛剧,继而破溃流脓经久不愈。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头身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感。
肛门烧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少数患者伴有排尿困难。
(2)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3)肛周超声检查可测及脓腔。
必要时辅助直肠腔内超声检查、CT MRI检查有助于发现病灶、明确诊断,有助于了解肛痈的大小、位置及与肛门括约肌和肛提肌的关系。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血白细胞总数在10X 109/L 以上,中性粒细胞大于70%。
微波治疗在肛周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肛周疾病为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肛门直肠具有复杂生理功能的器官,血管、淋巴和神经分布丰富,而且与尿道、前列腺、膀胱等器官相邻。
在此处的手术对肛门直肠及其邻近组织的牵拉、损伤和缝合切除等所造成的术后并发症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活动。
肛肠科手术后患者多因其特殊解剖部位和生理特点,及肛区疮面导致分泌物较多,影响疮面生长。
利用微波辐射热疗、热凝治疗以及非热效应等微波生物效应治疗能加速肌体血液循环,增进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有利于血管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达到活血化瘀、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还能加速手术后创口愈合。
应用微波新技术治疗肛肠疾病,经临床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300例,男202例,女98例,年龄18~72岁,平均45岁,行肛周脓肿切开术67例,肛瘘78例,混合痔89例,肛裂42例,血栓痔24例。
设备和方法:微波治疗椅照射热疗使用一般微波功率5~20w,不要>25w。
照射热疗时,使用功率以患者感觉温热最好。
时间10~20分钟。
护理微波治疗前知识宣教:微波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做好相关知识的介绍和讲解,让患者明确微波治疗的目的,积极配合完成治疗。
原理介绍:微波能量作用于生物体,体内极性分子(水分子)随着微波电磁场的振荡节拍高速(超高频)振荡运动,分子的剧烈运动使得分子间摩擦生热。
讲解微波治疗优点:适当的微波功率照射机体(功率密度每平方厘米数十毫瓦左右),受到微波照射的机体局部有明显升温,能加速肌体血液循环,增进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有利于血管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达到活血化瘀、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微波照射热疗(通常称为微波理疗)适用于各种炎症,也适用于治疗溃疡、溃烂和疹、癣;微波理疗还能加速手术后创口愈合。
交代患者注意事项,定时询问患者感受:交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要擅自调节设备功率和时间。
并根据患者个性化对热效应敏感程度,调整时间和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