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医师麻醉权限4.7.1.2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2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一、麻醉与镇痛病人的分类1、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V级ASA分级标准:第Ⅰ级:病人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第Ⅱ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用代偿阶段;第Ⅲ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第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用处于失代偿阶段;第Ⅴ级:无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2、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生儿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
3、新开展项目、科研手术。
4、参考手术分级目录(2011版)。
二、麻醉与镇痛医师级别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范麻醉医师的级别。
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任务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任务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任务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任务者。
三、各级医师麻醉与镇痛权限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开展ASA分级Ⅰ~Ⅱ级病人的麻醉如神经阻滞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及部分全麻,一二级手术(手术分级,下同)的麻醉,气管插管术等。
医疗技术授权管理制度1.目的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明确各项医疗技术开展的权限和范围,并对医疗技术开展情况实施质量控制和动态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适用范围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
3.定义根据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培训情况,授予或者取消与其专业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技术的制度。
4.内容4.1.医疗技术授权范围4.1.1国家级限制类医疗技术和省限制类医疗技术4.1.2高风险医疗技术:包括各类各级手术、介入诊疗技术、内镜诊疗技术、麻醉(体外循环)技术、重症监护技术、病理(放射)技术、其他高风险操作等。
4.2 POCT授权4.2.1限制类医疗技术授权。
(1)科室拟开展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的,经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审核后向医院医务科提出申请。
(2)由医务科组织相应科室人员按照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进行自我评估,并提交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论证。
(3)对于医院自评符合开展限制类技术条件的,填报《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备案表》,准备该项技术负责人相关资质证明材料,向省卫健委申请备案。
(4)完成备案后,由医院按照《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备案表》中填报的具备开展该项限制类医疗技术资质的医师进行授权,授权后方可开展该项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具体授权办法参照手术(操作、麻醉)医师分级授权。
4.3.手术(操作、麻醉)医师分级授权4.3.1根据其卫生技术资格、技术职称、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和临床工作经验,规定手术(操作、麻醉)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操作、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等相关资格,并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4.3.2医院结合医师的手术(操作、麻醉)技能、手术(操作、麻醉)数量、手术(操作、麻醉)效果、手术(操作、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开展手术(操作、麻醉)的年限,结合技术职称以及医师定期考核结果对手术(操作、麻醉)医师进行分级授权,原则手术(操作、麻醉)医师分级授权如下: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一级手术手术(麻醉)。
10、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一、麻醉患者的分类1 、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l ~ V级ASA 分级标准:第一级:患者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第二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 但处于功用代偿阶段;第三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 功用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第四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 功用处于失代偿阶段;第五级:无论手术与否, 均难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2、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 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 脑干手术麻醉, 肾上腺手术麻醉, 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 休克患者麻醉, 高位颈髓手术麻醉, 器官移植手术麻醉, 高龄患者麻醉, 新生儿麻醉, 控制性降压, 低温麻醉, 有创血管穿刺术, 心肺脑复苏等。
3 、新开展项目、科研手术。
4 、参考手术分级标准二、麻醉医师级别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 规范麻醉医师的级别。
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 、住院医师(1)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内, 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 年以内。
(2) 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上, 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2 年以上。
2 、主治医师(1) 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内, 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 年以内。
(2) 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上, 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 年以上。
3 、副主任医师:(1) 低年资副主任医师: 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任务3 年以内。
(2)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 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任务3 年以上。
4 、主任医师: 受聘主任医师岗位任务者。
三、各级医师麻醉权限1 、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展开ASA分级1〜2级患者的麻醉如神经阻滞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及部分全麻, 一二级手术(手术分级,下同)的麻醉, 气管插管术等。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再授权程序1.目的:确保麻醉的有效、安全,减少和避免麻醉医疗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2.范围:各级麻醉医师。
3.职责:3.1 各级人员负责具体实施。
3.2 科主任和麻醉分级管理小组负责安排、检查和监督执行。
4.制度:4.1 麻醉分级管理小组的组成、职责和工作程序4.1.1 科室成立麻醉分级管理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师的麻醉分级管理,管理小组由科主任及部分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科主任任组长,为本科室麻醉分级管理第一责任人。
4.1.2 管理小组定期对麻醉医师进行麻醉权限评估,结合每位医师实际工作水平与能力明确其具体的分级权限。
4.1.3 麻醉医师需填写《麻醉医师麻醉权限申请审批表》(见下表)和病例分析一份,经管理小组考核(见下表)和讨论确定分级权限,科主任签名确认,报送医务部等部门审核、批准后申请医师方可获得相应的麻醉权限。
4.2 麻醉医师权限的动态管理:4.2.1 根据麻醉医师级别变动及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管理小组将适时组织麻醉权限的再评估工作,通常 3 年为 1 周期,并在履行申请审批程序后,扩大申请医师相应的分级权限。
4.2.2 一般情况下麻醉医师不得超权限实施麻醉,否则给予通报批评或降级、暂停麻醉权限 3 个月至 1 年等处罚。
4.2.3 对德才兼备、业务能力较强的麻醉医师,经科室麻醉管理小组、医务部及相关部门同意后可适当放宽分级权限,但应在上级医师指导进行,防止发生意外。
4.2.4 发生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麻醉医师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或降级麻醉权限。
4.3 麻醉医师分级权限的再授权机制:4.3.1 被降级、限制麻醉权限的麻醉医师,将责成本管理小组对其进行考察,考察时间为 3 个月至 1 年不等。
4.3.2 考察期满后管理小组对被考察医师再次进行麻醉权限评估。
4.3.3 根据评估结果,如管理小组认定被考察医师可以再申请或恢复相应麻醉权限,需填写《麻醉权限再授权申请表》、个人总结报告和管理小组考核,并经申请医师、科主任签名确认后报送医务部,分级授权管理领导小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待审核同意后方可对该医师的麻醉权限进行再授权。
麻醉权限分级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和管理医疗机构内部麻醉操作的权限分级。
通过建立麻醉权限分级管理制度,可以确保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
2. 背景麻醉操作属于高风险操作,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素养,有必要对麻醉操作的权限进行合理分级管理。
3. 分级管理制度3.1 定义麻醉权限级别根据医务人员的职称、资质和经验,将麻醉操作的权限划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一级麻醉师:拥有麻醉医学硕士学位或同等资质,并具备多年实践经验;- 二级麻醉师:拥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三级麻醉师:拥有相关专业大专学历,并具备基本的实践经验;- 麻醉助手:接受过麻醉操作相关培训,并在指导下从事麻醉操作。
3.2 分级管理权限根据不同的麻醉权限级别,对麻醉操作的权限进行明确划分,具体权限如下:- 一级麻醉师:具备独立完成所有麻醉操作的权限,包括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监测麻醉效果等;- 二级麻醉师:在一级麻醉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完成一部分麻醉操作,如简单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 三级麻醉师:负责协助一级麻醉师和二级麻醉师完成麻醉操作,如准备麻醉设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麻醉助手:在一级麻醉师、二级麻醉师或三级麻醉师的指导下,执行简单的操作,如准备麻醉设备、协助患者入室等。
3.3 授权与监督医疗机构应通过授权方式,明确每位医务人员的麻醉权限级别,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具体授权和监督措施如下:- 授权程序:医务人员向医疗机构提出申请,经过审核和评估后,确定其麻醉操作的权限级别;- 监督机制:设立麻醉操作监督小组,定期对麻醉操作进行质量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4. 培训与考核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麻醉操作水平,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麻醉操作培训和考核。
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 麻醉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麻醉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麻醉操作中的风险评估和处理;-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医院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为了确保麻醉质量和麻醉安全,加强我院各级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麻醉患者的分类(一)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Ⅰ级:患者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Ⅱ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能代偿阶段;Ⅲ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失代偿阶段;V级:无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VI级:确证为脑死亡,其器官拟用于器官移植手术。
(二)特殊手术及操作技术心脏、大血管、颅内动脉瘤、巨大脑膜瘤、脑干、肾上腺、多发严重创伤、高位颈髓、器官移植、休克患者、高龄患者以及新生儿等手术的麻醉;支气管内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心肺脑复苏以及高风险诊疗操作等技术。
(三)新技术、新项目以及科研手术二、麻醉医师级别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以及从事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年限,根据其考核成绩和实际临床操作技能对每一位医师进行分级授权。
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任务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任务3年以内;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任务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任务者三、各级医师麻醉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可展开ASA分级1~2级患者的麻醉,如:神经阻滞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部分全麻、一二级手术(手术分级,下同)的麻醉及气管插管术等。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1.目的:确保麻醉的有效、安全,减少和避免麻醉医疗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2.使用范围:麻醉科。
3.定义: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是指对从事麻醉工作的医师依照相关规则制度按照其职称及能力进行相应麻醉准入授权,以确定其能实施安全麻醉。
4.内容:4.1 管理组织架构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要求,科室成立医疗技术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组长、组员原则上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至少2名),负责管理科室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具体职责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有关要求执行。
4.2 麻醉分级4.2.1 麻醉患者分级: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将患者分为6级:Ⅰ级:正常健康。
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围手术期死亡率0.06%-0.08%;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围手术期死亡率0.27%-0.40%;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围手术期死亡率1.82%-4.30%;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围手术期死亡率7.80%-23.0%;Ⅴ级: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围手术期死亡率9.40%-50.7%;VI级:确证为脑死亡,其器官拟用于器官移植手术。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4.3 麻醉医师分级(分7个等级)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麻醉医师的级别。
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4.3.1 住院医师4.3.1.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或获得临床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者。
4.3.1.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或获得临床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获得临床博士学位者。
4.3.2 主治医师4.3.2.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