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我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是__________。
2.地铁设计规范中,采用的超高峰系数为__________。
3.我国大城市居民出行强度基本上在__________次/(人·日)左右。
4.列车折返方式根据折返线位置布置情况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站台型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布置图形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城市轨道交通的钢轨的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8.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运营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结构型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暗挖法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条长、采用牵引的地铁线路在建成通车。
它是世界首条地下铁路(简称“地铁”)。
1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产品是,更使得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变得尤为重要。
13.所谓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就是指。
14.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与服务对象的主要联系环节。
车站管理的核心任务是。
15.安全管理手段主要有。
16.自动售检票模式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城市轨道交通的站间距在市内繁华区一般可控制在_____公里左右。
18.轨道交通高压供电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9.世界上拥有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是__________。
20.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绪论1。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63~1924年);(2)停滞萎缩阶段(1924~1949年);(3)再发展阶段(1949~1969年);(4)高速发展阶段(1970年至今).2。
北京是我国第一座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于1969年10月开通地铁系统.3。
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点.运量大,速度快,时间准,安全好,成本低,污染小,占地少,舒适度高。
4。
城市轨道与国铁的差异。
(1)以解决通勤等短距离交通为主;(2)站间距短;(3)速度较低;(4)列车编组较小;(5)列车发车间隔小;(6)采用直流牵引;(7)无须预定坐席;(8)非全天性营业。
第1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概述1。
1971年德国制造了第一辆磁悬浮列车。
2.1984年英国开通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线路.3.1901年英国开通第一条单轨线路。
4.1662年法国巴黎出现第一辆城市马拉式公共班车,产生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
5。
1825年英国在达林顿到斯托克顿间修建了21km的世界第一条铁路。
6.1863年1月10日,英国伦敦采用蒸汽机车牵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
7。
1838年英国伦敦修建了第一条市郊铁路.8.1895年美国芝加哥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电力高架铁路。
9.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铺设方式分类。
(1)地下铁路;(2)地面铁路;(3)高架铁路。
10.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的大小分类。
(1)高运量:30000人以上,主要有重型地铁、轻型地铁及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等;(2)中运量:15000~30000人,主要有微型地铁、高技术标准的轻轨和独轨铁路;(3)低运量:5000~15000人,主要有低技术标准的轻轨、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和有轨电车.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导向方式分类。
(1)轮轨导向(2)导向轨导向1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运能范围及车辆类型分类。
(1)市郊铁路(2)地下铁道(地铁)(3)轻轨交通(4)独轨交通(单轨铁路)(5)有轨电车(6)自动导向系统(7)小断面地铁(8)胶轮地铁(9)索道13。
简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城市交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面将简要概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试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1970年代-1990年代)1970年代至1990年代,我国开始试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旨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在这一阶段,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几个大城市率先建设了地铁系统。
其中,北京地铁于1965年动工建设,1971年试运营,成为我国地铁建设的开端。
上海地铁于1993年开通运营,成为我国第一条全线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地铁线路。
第二阶段:轨道交通快速发展(2000年-2010年)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2000年至2010年,我国新增了大量城市地铁线路,包括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武汉、南京、杭州等城市。
其中,广州地铁和深圳地铁成为我国首批实现运营盈利的地铁系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树立了榜样。
第三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全面覆盖(2010年至今)进入2010年以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全面覆盖的阶段。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交通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地铁系统。
截至2021年,我国已有超过40个城市开通地铁运营,地铁线路总里程超过8000公里。
其中,北京地铁、上海地铁、广州地铁等大城市地铁系统规模庞大,运营线路多达几十条。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地铁的建设不仅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还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提升了居民的出行体验。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价值的提升和周边产业的发展。
然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资金问题,地铁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对城市财政压力较大。
二是规划和建设周期长,城市地铁线路的规划和建设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协调和审批,耗时较长。
三是运营管理和安全问题,地铁运营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1863-1924)2)停滞萎缩阶段(1924-1949)3)在发展阶段(1949-1969)4)高速发展阶段(1970-)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1)城市空间资源利用不均衡,城市规划与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不协调2)城市交通系统结构不合理,公交系统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萎缩3)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之间缺乏协调,安全管理手段的科学性需要提高第一条地铁的产生(时间-1863、地点-伦敦)第一条电路机车牵引(1890、伦敦)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1)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的铺设方式分地下铁路地面铁路高架铁路2)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高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30000)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15000-30000)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5000-15000)3)以导向方式划分可分为轮轨导向导向轨导向4)以轮轨的材料划分可分为钢轮钢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胶轮钢筋混凝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5)以运能范围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市郊铁路、地铁、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自动导向交通系统、线性电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模式1、无竞争条件下的国有国营模式2、有竞争条件下的国有国营模式3、国有半民营模式4、国有民营模式5、多种经济成分构成的模式6、私办私营模式轨道交通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安全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乘务管理几种不同值乘方式值乘方法:轮乘制和包乘制轮乘制:1)值乘人员对列车性能不熟悉,不利于列车保养。
2)司机配置人数可减少。
3)司机值乘时一般一人工作,对司机的要求较高。
4) 在线路某一固定地点进行交接,由班组长或专人负责记录监督。
包乘制:1)司机对自己包乘列车的车况、性能比较了解,有利于司机对列车的保养及维护。
2)作业人员增加,司机配备比轮乘制多。
3)接班司机预先用电话向运转值班室了解自己包乘列车当日运营车次,并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本列车驾驶工作的交接,不限地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特点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城市轨道交通:英文翻译为Rail Transit,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
二、相关综述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
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是属于集多专业、多工种于一身的复杂系统。
通常由轨道路线、车站、车辆、维护检修基地、供变电、通信信号、指挥控制中心等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组织、功能实现、安全保证均应遵循有轨道交通通的客观规律。
在运输组织上要实行集中调度、统一指挥、按运行图组织行车。
在功能实现方面,各有关于专业如线路、车站、隧道、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机电设备及消防系统均应保证状态良好,运行正常。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城市化的历程中,不同规模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产生了不同的交通需求,需要通过相应的交通技术水平及运输工具来加以满足。
从许多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实践来看,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的技术优势已成为城市交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较好地解决了大、中城市交通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问题,并满足了城市化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因此明晰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作用对于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史,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开始建设阶段,从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期以上海地铁一号线(21公里)、北京地铁复八线(13.6公里)、北京地铁一号线改造,广州地铁一号线Q8.5公里)建设为标志,我国真正以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阶段性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是近年来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轨道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起步阶段起步阶段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初期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建设难度大。
在这个阶段,通常采用融资艰难的政府资金来支持建设,并且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需求也相对较小。
在起步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例如缓解城市拥堵、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等。
此时,城市轨道交通的体现形式还比较简单,主要以地铁和轻轨为主。
二、发展阶段发展阶段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需求逐渐增加,市场竞争开始加剧,并且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供应链。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也逐渐提高,建设速度加快。
此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兴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开始出现,例如城市快线、城市铁路等。
三、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稳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技术水平和建设速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此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需求逐渐稳定下来,并且逐渐向自治区和全国发展。
在成熟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形式已经比较完整,包括地铁、轻轨、快速公交和城际铁路等。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轨道交通在未来还将继续向智慧城市的方向发展,推动城市交通绿色、智能、便捷的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程巧梦路桥08-1班20082201019摘要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所经历的生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程及特点,并从通过对轨道交通的再认识展望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阶段;特征1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三个阶段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城市化的历程中,不同规模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产生了不同的交通需求,需要通过相应的交通技术水平及运输工具来加以满足。
从许多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实践来看,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的技术优势已成为城市交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较好地解决了大、中城市交通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问题,并满足了城市化的要求。
与城市的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相对应,城市交通的发展也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相应地,作为城市交通主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则经历了生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1.1 生成期的城市轨道交通生成期在时间跨度上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及发展的初期。
大约在2000年前,人类社会开始了城市化历程,城市交通的爆发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
1.1.1 城市轨道交通的生成与公共交通城市化是人与物、资金、技术、信息等由乡村向城市、由小城镇向大城市、由空间上的平面向某些点聚集的历史过程。
生成期城市轨道交通的变革具有时代的爆发性。
城市化初期,由工业技术进步所创造的所有先进交通工具基本上是首先用于解决市际交通问题的。
当城市化过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规模扩大到只有利用交通工具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时,城市内部交通系统才开始诞生,出现了相应的交通工具并逐渐有所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1828 年在巴黎出现了一种可供14 人乘坐的单行“ 公共马车”,并以固定路线、固定价格、按固定站循环的方式运载乘客,这是历史上第一条公共交通线,随后又演变成马拉轨道车,从而拉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序幕。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综合试题03一、填空题1.车辆段主要分成、和办公生活设施。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部分。
3.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经常性的客流抽样调查。
4.车务部主要由、和组成。
5.进路解锁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种。
6.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包括轨道交通___________设备、___________设备、____________设备。
7.轨道一般由钢轨、扣件、、__ _ ___、道岔及其他附属设施。
8.现有电流制按接触网电流性质可分为、、、四种。
9.设计确定最小曲线半径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及乘客舒适;;。
二、单选题1.值班站长的领导下车站落实行车组织和客运组织的关键岗位是()A、站长B、值班员C、站务员D、售票员2.信号旗属于()A.听觉信号 B、固定信号C、移动信号D、车载信号3.下列不是尽端折返线优点的的是()A、能有效的组织折返B、对线路延伸十分方便C、可备有停车线供故障检修D、有利于列车运行速度发挥4.车辆段线一般采用的是()的钢轨。
A、75kg/mB、60kg/mC、50kg/mD、43kg/m5.曲线外轨超高最大超高值为()mmA、50B、100C、120D、2006.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线多采用()A、沥青道床B、碎石道床C、整体道床D、其他道床7.车站站厅通常划分为()A、付费区和非付费区B、购票区和候车区C、控制区和非控制区D、隔离区和非隔离区8.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A、北京B、上海C、广州D、天津9.一般在大型文体活动散场时或重要枢纽的节假日期间会发生()A、小客流B、集中客流C、大客流D、一般客流10.目前,()系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采用。
A、ATCB、ATOC、ATSD、CATS三、多选题1.回顾历史,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 )阶段A、初步发展B、停滞萎缩C、再发展D、高速发展E、未来发展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特性有()A.系统联动 B. 时空概念 C. 调度指挥集中性D. 优良服务E. 管理的严格性3.矿山法的特点有()A、施工进度慢B、建设周期短C、机械化程度低D、耗用劳动力多4.移动闭塞方式的ATC通常采用()等媒体,向列控车载设备传递信息。
城市轨道交通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的过程城市轨道交通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的过程|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从规划到运营大致需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线网规划—建设规划—预可(规划方案)—工可—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运营。
这期间大概需要8-10年的时间,视线路本身情况和市政府意向来定。
以下详细说明了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一、线网规划线网规划是一个城市在有意向做轨道交通时,首要要做的事情,有了线网规划方案,得到市政府的同意才有可能做接下来的工作。
线网规划的上位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这是线网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者要了解城市的现在和未来(包括:城市布局、人口、用地、交通、社会、经济、环境等)。
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要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每一条线都要确定其功能定位,一般有骨干线和次干线之分。
其中骨干线要串联起城市中重要的客流集散点,是城市中客流最集中的廊道,是支撑城市发展的。
另外还有次要线路和加密线、如有必要,还可以有其他系统制式的线路。
此外,还有引导城市重要功能区发展的线路,具有TOD效应。
线网规划一般由规划院或专业咨询公司来做,时间在半年到1年左右,确定城市线网的规模、线网的形态、系统的制式、线路大的走行方向、车站布设、车辆、车辆段选址、联络线及工程总体投资。
确定后上报市政府审批,但无需国家发改委审批。
国家目前对修建地铁(大运量轨道交通)标准是人口大于300万,国内生产总值大于1000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于100亿,客流规模单向高峰小时大于3万人。
目前很多城市由于发展比较快,做过一轮建设后,都会再做线网修编等工作。
二、建设规划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一轮的建设过程中,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控制好轨道交通建设的节奏,依据城市的发展和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发展。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近期建设的线路以及线路建设的时序,线路修建的必要性、建设线路的路由、敷设方式、车站布设、车辆段选址、工程筹划、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等方面。
城市轨道概论复习题答案1.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是什么?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城市范围内,以电力为动力,通过轨道运行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
2. 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特点包括: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环保、节能等。
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成包括哪些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轨道线路、车辆、车站、信号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等。
4.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有哪些优势?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具有更高的运载能力、更快的运行速度、更好的安全性能、更少的环境污染、更低的能源消耗等优势。
5. 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
6.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发展阶段。
初期发展阶段主要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城市轨道交通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快速发展阶段是指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城市轨道交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熟发展阶段是指21世纪初至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不断进步,运营管理日益成熟。
7.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有哪些?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智能化、绿色化、网络化、多元化等。
智能化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水平;绿色化是指采用环保技术和材料,减少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网络化是指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和融合,形成综合交通网络;多元化是指城市轨道交通在功能和服务上的多样化发展。
8.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模式有哪些?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政府直接管理、政府与企业合作管理、企业独立管理等。
政府直接管理是指政府直接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政府与企业合作管理是指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企业独立管理是指企业独立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
一、轨道交通发展的历程1965年我国开始修建内地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北京地铁一期工程,1969年建成通车。
到2005年底,我国内地已有10个城市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总运营里程约420km。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早期有轨电车交通(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和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2个历史时期。
近30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步进入稳步、有序和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近10 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和相关城市对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的积极努力,从发展速度、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突显了后发优势。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相比,差距还很大。
中国城市还均未形成有效的轨道交通运行网络,总体规模不大。
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的现在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的作用愈发突出。
由于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始终坚持国产化方针并有效地采用许多新技术、新设备,使地铁每公里造价由初期的7-8 亿元人民币降低到现在的4-5亿元,建设水平跃上了新台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条20km长的线3-4年就可建成并通车运营。
总结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地铁建设,规划了北京地铁网络。
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
当时地铁建设的指导思想更注重人防功能。
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
(2)开始建设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城市规模限制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交通问题非常突出。
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21km)、北京地铁复八线(13.6km)和地铁一期工程改造、广州地铁1号线(18.5km)等建设项目为标志,我国内地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
第一部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情况一、国内轨道交通行业概况(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历史回顾回顾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萌芽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筹备轨道交通建设,制定北京地铁网络规划,然而当时建设的指导思想更注重人防战备功能,同时兼顾部分城市交通的功能。
1965—1976年国内首条地铁线路——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
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现天津地铁一号线的前身)和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
2、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步兴起阶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成为限制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发展规模的瓶颈。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我国内地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的地铁建设项目开始起步,先后建成了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北京地铁复八线和地铁一期工程改造、广州地铁1号线等项目。
随后,一批大中型城市包括沈阳、天津、南京、重庆、武汉、深圳、成都、青岛等也开始计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并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放缓完善阶段由于各大城市要求建设的地铁项目逐步较多,且在建地铁项目的工程造价较高,199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办60号文,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并要求做好发展规划和国产化工作。
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
至1997年底,提出以深圳地铁1号线、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和广州地铁2号线作为国产化依托项目,并于1998年批复了上述三个项目的立项,从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重新开始启动。
4、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潮阶段随着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进一步扩大内需,为了配合城市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1999年以后深圳、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先后获得审批开工建设,同时国家投入40亿元国债资金予以支持。
随着2005年后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陆续获得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复,一批新兴大中型城市积极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
第一阶段为开始建设阶段,从1980 年代末至1990 年代中期。
以上海地铁一号线(21公里)、北京地铁复八线(13.6 公里)、北京地铁一号线改造,广州地铁一号线(18.5公里)建设为标志,我国真正以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
随着上海、广州地铁项目的建设,大批城市包括沈阳、天津、南京、重庆、武汉、深圳、成都、青岛等开始上报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要求国家进行审批。
第二阶段为调整整顿阶段,从1995 年至1998 年。
地铁建设发展迅猛,许多地方不考虑经济的承受能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有很大盲目性。
针对工程造价很高、轨道交通车辆全部引进、大部分设备大量引进、城市地铁每公里造价1 亿美元左右等问题,1995 年国务院办公厅60 号文件通知,除上海地铁二号线项目外,所有地铁项目一律暂停审批,并要求做好发展规划和国产化工作。
这期间近3 年国家没有审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1997 年底开始,国家计委研究城市轨道设备国产化实施方案,提出深圳地铁一号线(19.5 公里)、上海明珠线(24.5 公里)、广州地铁二号线(23 公里)作为国产化依托项目,于1998 年批复3 个项目立项,轨道交通项目又开始启动。
第三阶段为蓬勃发展阶段,从1999 年至今。
一是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家从建设资金上给予有力支持;二是通过技术引进,国际先进制造企业同国内企业合作,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本地化,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造价大大降低。
国家先后批准了深圳、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南京、杭州、成都、哈尔滨等10 多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并投入40 亿元国债资金予以支持,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的需要,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在未来十几年将处于网络规模扩展,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不断提高装备水平的大发展时期。
到2020 年,我国将建成几千公里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干支衔接、技术装备优良的城际、城市轨道交通网,实现城际客运专线、城市轻轨、城市地铁同铁路客运专线之间的有机衔接,方便旅客换乘,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