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一 题型七 历史解释类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10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7)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3)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
这表明我国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答案】A【考点定位】新中国经济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时空意识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核心素养之一,准确的时空意识是考生的基本历史素养。
本题是时间信息是“1992年”,由此时间可排除BCD三项,准确定位答案为A项。
2、(2017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
”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B【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材料中“两国总理”说明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
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不只是两个国家参加,故A项和C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外交,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名师点睛】1953年,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1954年,中、印两国在北京签订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写入了这些原则。
第7题对题练题组一2018年4月浙江选考真题1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对应练1.(2018·浙江台州3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题)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
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他们意在( )A.提倡节俭思想B.批判君主专制C.主张依法治国D.强调民本思想题组二2017年11月浙江选考真题2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
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A.汉刺史制B.宋参知政事C.明内阁制D.清军机处对应练2.(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冲刺押题二)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一制度出现在( )A.西周B.秦C.西汉D.唐朝3.(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模拟考试二)唐朝六部尚书不能参与决策,仅作为尚书省下执行机关的首脑,而明朝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明朝( )A.中央政府精兵简政B.君主专制的加强C.宰相的权力被削弱D.国家权力的下移4.(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模拟考试三)明代票拟制度建立后,各类文书全归内阁票拟,疑难者由皇帝召阁臣一起商议决定,如果皇帝不经阁臣发布手诏,内阁可以奉行,也可以拒绝。
这表明( )A.内阁有独立行政权B.行政效率得以提高C.皇权受到内阁制约D.内阁负责军国大事题组三2017年4月浙江选考真题3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
题型六时空观念类1.(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强调:“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
”这一主张的贯彻A. 巩固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社会基础B. 有益于内战向抗日战争的转变C. 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D. 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形势需要2.(河北省邯郸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
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C. 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D. 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3(.四川省泸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936年9月20日,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这反映了A. 日本全面侵华,华侨积极支援抗战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 国际社会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 全民族抗战思想被广泛认同4.(四川省泸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和1952年开始下降,到60年代,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
1950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
“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使用频率从1953到1956年出现迅速增长趋势。
这说明A.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B. 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C. 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积极融入第三世界D. 中国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5.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8. 1958年2月,为“加强田间管理”、保障“粮食放卫星”,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
1.(新课标全国Ⅰ卷2017年模拟考试(一),24)公元前656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
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应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
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
”齐桓公从之。
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齐桓公恪守宗法分封制B.诸侯僭越天子之礼C.周王失去“共主”地位D.礼乐制度荡然无存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3.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
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
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
材料中的“他”是()A.孔子B.韩非子C.老子D.墨子4.(德阳市2017届第二次诊断考试,27)北宋政府允许儒家经典大量刻印,而对于天文图谶、明教经像、边机时务、法令、历书、会要、实录等图书则明令禁止出版。
北宋政府此举旨在()A.引导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B.垄断印刷行业的新技术C.完善科举考试的内容体系D.使出版业贯彻国家意志5.元人程钜夫在《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
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
”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
”这两段材料()A.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C.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6.(黄山市2017届第二次质量检测,26)下图表明古代中国历史上共有四个寒冷期,分别为:西周寒冷期、东汉南北朝寒冷期、两宋寒冷期和明清寒冷期。
第 7 讲英国的制度创新1.(2015 ·新课标Ⅰ· 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各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益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向来表示,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益让议会参加,也有权益不让议会参加。
没有哪位理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 这表示在当时的英国导学号26812068 ( D )A.光荣革命成就碰到损害B.立宪政体未能阻拦国王专权C.内阁仍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益[ 剖析 ]资料表现了18 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和与开战的权益,但是必定要让议会参加,这说了然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益。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 项。
其他各项与资料和史实不符。
2.(2016 ·全国卷Ⅰ·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清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当时在英国导学号 26812069 ( B )A.议会无权限制国王B.君主立宪制还没有完满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益法案》碰到破坏[ 剖析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应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1702 年安妮女王因个人喜好清除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这说明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故 B 项正确;当时英国已经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有权限制国王,消除 A 项; 1721 年,辉格党领袖沃波尔担当英国第一任首相,英国内阁制基本确立,故C项错误。
3.(2017 ·江苏· 16)1832年,在两次反对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富强的民心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经过。
改革法案的经过表示导学号 26812070 ( C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益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权益最后时辰做出退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剖析 ]“反对派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经过”说明在1832 年议会改革方案谈论中,英国保守派做出了退步,故C项正确;国王此时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 A 项错误;由资料可知,上院在议会中不起决定作用,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的标志是1689 年《权益法案》经过, D 项错误。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7)附答案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7)附答案一、选择题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
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答案 D解析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其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60多处“仁”,意义不同,但每处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或思想引领,故C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
2、(2019·孝义三模,25)唐代科举制规定:凡在礼部考中进士者,均须在吏部再考一次,主要考“身、言、书、判”。
这说明唐代科举制()A.重视选拔法律人才B.注重官员的综合素质C.促进了文化的繁荣D.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法律仅是对官员“判”方面的要求,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身、言、书、判”,可知吏部注重官员综合方面的素质,故B项正确;促进文化的繁荣,仅涉及“书”方面的要求,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由明清之际顾炎武提出,故D项错误。
3、(2019·湖北六校联合体高三联考,27)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
”这一场景应发生于()A.战略反攻时期B.渡江战役时期C.平津战役时期D.淮海战役时期答案 D解析该战役国民党指挥官是杜聿明,时任徐州“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人民解放军的参战部队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微山湖在山东境内,由此可以判断该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故D项正确。
6、(2019·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30)观察中国各类学校招生图(单位:万人)。
由此图信息可以推知()A.国家对职教也逐渐较为重视B.中国中等教育体系日趋完备C.人们轻视职教的理念已转变D.中国精英教育的意识在淡化答案 A解析材料中“职教”招生的人数和比例都是明显上升,这与政策有关,故A 项正确;中等教育不仅仅是职教和普高,故B项错误;材料中“职教”招生数的上升不等于理念“已转变”,故C项错误;材料中“职教和普高”仅仅是中学,不能反映精英教育的意识在淡化,故D项错误。
题型一图表信息提取类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新课标2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学优高考网]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2.(2018·安徽宣城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13.——H.J.哈巴库克M.M.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24页) 从表格中提取两组能够反映世界经济领域变动的数据,并分别对其加以解读。
3.(2018·江西南昌一模·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4.(2018·山西孝义高三下学期名校模拟卷一·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上) 上表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变化情况。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 5.(2016·四川高考适应性测试·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 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表2 能够反映汉代丞相任用的多种变化情况。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情况并说明其原因。
6.(2016·山东淄博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 1650—1900年世界人口估计数表1能够反映世界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两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7.(2016·广东汕头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7讲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 时间:45 分钟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
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
他将陈胜、公孙述( 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
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
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A. 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B. 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C. 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D. 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A [ 根据材料“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
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可知,李贽的史学著述已经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转而开始独立思考,故A项正确。
]2.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
”据此可知,材料( )A. 否认“天理”的存在B.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C. 认为“理”“欲”相统一D. 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C [ 根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说明清代学者认可天理的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中学者依然认可天理的存在,说明依然属于唯心主义,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说明学者戴震认为天理是控制欲望而不是取消欲望,即“理”“欲”相统一,故C项正确;戴震反对遏制人正常欲望的理,是对传统理学思想的反叛,但未体现反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
]3. 对君臣关系,黄宗羲做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
顾炎武则做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一题型四实质、性质类题型四实质、性质类1.(河南省安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下表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
这说明我国古代言论者名句出处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半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孟子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A. 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B. 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C. 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D. 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2.(河南省安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轮船××局初创之意在“轮船招商”,即将福州船政局所造官船招商承领。
后因“官造轮船内,无商船可领”,A. 饮茶之风带动了农民增收B. 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商业化C. 交子扩大了政府财政收入D. 海外贸易与交流逐渐加强5.(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从新中国成立到1964年,重工业部门累计新建的大中型项目,有2/3以上是在1958年至1960年间开工兴建的,形成的炼钢能力占1950年至1979年新增炼钢能力的36.2%;炼铁能力占32.7%,采煤能力占29.6%。
这反映出A.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B. 初步形成比较合理的工业布局C. 重工业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增强’D. 全民所有制企业在曲折中发展6(.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在放逐投票时,一个公民主张放逐政治家阿里斯提德。
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
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这反映了A. 雅典公民的理性精神B. 雅典公民的自由意志C. 陶片放逐法的公正性D. 陶片放逐法并不实用7(.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530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只怀表,计时器真正得以‘便携’。
题型七 历史解释类 1.(2018·河北邢台高三12月质量检测题)2015年,在陕西富县秦直道两侧发现了一批建筑遗址和墓葬群,采集文物标本100余件,并发现了“削山填沟”的痕迹,即史籍上所谓的“堑山堙谷”现象。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 A.上述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秦时的社会B.秦代的该墓葬可揭示秦皇族的发祥地 C.建筑和墓葬中可能出土画像砖和玻璃D.文物和史籍等文献资料是第一手史料 2.(2018·河南八市高三第二次测评·18)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B.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 3.(2018·湖南衡阳一模)表3是中日历史教科书对一些历史事件的不同描述,我们从表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史学研究方法影响历史解释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相模糊 C.国家立场直接影响历史结论 D.二手资料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4.(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下表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据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核心素养 内涵 时空观念 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史料实证 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理解 指将对史事的简单记忆和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历史解释 指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如“客观论述历史事件”等
历史价值观 指从此种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A.洋务运动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B.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献 C.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近代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D.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5.(2018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
摘编自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2007年第三版) 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两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日军以为如果攻陷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蒋介石就会投降,遂于12月占领南京(这时,由于日军占领,有许多民众死伤,即南京事件)。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 李贽形象 形象特点 评论者(生卒年代) “异端”、“妖孽” 、“罪人”、“小人” 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黄宗羲(1610—1695)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方以智(1611—1671) 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 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侯外庐(1903—1987)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
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
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 岛田虔次(1917—2000)
这反映出( )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6.(2018山东济宁高三期末考试题)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指出,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世学者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误解之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一人促成的;误解之二是,从此禁绝了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这反映出( ) A.后世学者的相关解释都不符合历史事实B.学术研究对历史现象的解释缺乏客观性 C.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D.对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会影响历史结论 7.(2018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 李贽形象 形象特点 评论者(生卒年代) “异端”、“妖孽” 、“罪人”、“小人” 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黄宗羲(1610—1695)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方以智(1611—1671) 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 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侯外庐(1903—1987)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
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
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 岛田虔次(1917—2000)
这反映出( )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8.(2018山东济宁一模)马歇尔的接班人――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将马歇尔计划描述成“我们作为人类的职责”,但从来没有认为它“主要是国家机构的私利”。苏联批评家和西方的观察者在认识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动机时戏剧性地诠释了私利和统治的不同含义。这种现象表明历史解释( ) A.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B.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史料运用 C.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D.受解释者立场及所处环境制约 9.(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0 世纪著名的学术理论家、哲学家之一卡尔·波普尔曾这样阐述他对历史研究的认识:“不可能有‘事实如此’这样的历史,只能有对历史的各种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终的,每一代人都有权形成自己的解释。他们不仅仅有权形成自己的解释,而且有义务这样做,因为的确有一种寻求答案的紧迫需要。”卡尔·波普尔强调( ) A.历史解释因时而动且因人而变 B.历史是由各种各样的解释构成 C.没有一种完全正确的历史解释 D.历史事实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 10.(广东省肇庆市2018届高三年级四校联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一书中说:“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地变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没有客观的历史存在 B.历史学缺乏科学稳定性 C.历史学要为现实服务 D.对历史解释应与时俱进 11.(河北省邯郸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
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 A. 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 B. 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C. 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D.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
12.(河北省邯郸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
说:“一旦公共服务不再成为公民的主要事情,并且公民宁愿掏自己的钱口袋,而不愿本人亲自来服务的时候,国家就濒临毁灭了。”卢梭意在强调 A. 政府应激发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B. 公民应将公意作为行事准则 C. 政治参与是公民实现自我的途径D. 个人利益应以集体利益为重 13.(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历史试题)
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A. 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 B. 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C. 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 D. 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 14.(2018山东济宁高三期末考试题)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指出,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世学者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误解之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一人促成的;误解之二是,从此禁绝了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这反映出( ) A.后世学者的相关解释都不符合历史事实B.学术研究对历史现象的解释缺乏客观性 C.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D.对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会影响历史结论 15.(广东省东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
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 建置 作用
开皇三年 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 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大业元年 开通济渠。 接驳洛阳与淮河。
开元二十二年 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 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16.(广东省阳东广雅学校2018届高三诊断性测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周朝时的“酒
礼”,每一次献酒,宾主之间都有许多礼节,要相互拜一百次之后,一杯酒才能下肚。下列对周礼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现繁文缛节,社会落后B. 强调等级森严,贵贱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