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优课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3《人口的合理容量》6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学会在各种有效信息中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的消费观念。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地球环境人口的容量,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对待。
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如何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教学过程一、播报《新闻集锦》导入新课教学主持:你一眼,我一眼。
全体同学:你一言我一言。
主持加全体同学:《“地理眼(言)”新闻集锦》每课播报,准点开播。
主持:请看投影(多媒体播放),“零距离”接触——“五一”周庄游客如潮无暇顾及——“某风景区”售票处涌动的人头和挥舞的手臂。
主持:这真是“江山如此多娇,这边‘人头'独高!”,不难看出,这样的游览,既来不了雅兴,也损坏了风景。
为此,《杭州市政府批复西溪湿地保护总体规划》中就规定:“严格限制游客容量。
据计算,景区游人合理日容量为6340人。
对于超出景区高峰日容量的游人,规划建议采取早期预报、劝阻分流、控制进入等手段进行限制”。
……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和资料。
课后链接:论张家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师:今日的《新闻集锦》播报,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一句话概括。
生:学生概括回答略。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共同点都是风景区游人的合理容量问题,的确,各大风景区要想可持续发展,都必须调查论证执行“游人的合理容量”,同样,生活在地球的我们,对地球母亲来讲,也有一个“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时间和空间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类型并能理解其转变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3.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4.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读图方法与绘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2.借助图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制图表,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3.结合调查分析,利用乡土地理进一步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五、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七、课时安排建议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建议]建议教师通过我国或世界的最新人口统计图表,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人口问题,引起学生对人口增长的重视.[情境导入]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单独二孩”迎来一片喝彩。
目前,全国各地已开始紧锣密鼓地安排政策试行工作。
2014年,北京、浙江、安徽、天津率先开始了地方计划生育条例的修订.2014年2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发布会材料(行情专区)显示:全国已有9个省份按要求通过“单独二孩”政策备案程序.截至2月21日,北京、浙江、江西、安徽四地已正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
【思考】在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开始实施“单独二孩"的生育政策?1.识记: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三者的关系.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分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3.应用:学会判读不同类型的人口统计图.学生用书[P5~P6]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共同决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什么是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人口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分析并理解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与作用;•探讨人口转移与城市化的关系。
1.2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感知能力;•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人口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2.1 教学内容•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世界范围内和中国的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作用;•人口转移与城市化的关系。
2.2 重点和难点•重点: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
•难点:人口转移与城市化的关系。
3.1 导入(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数据、视频等方式,引入本次课的主题——人口的合理容量,并简单介绍人口容量的概念和意义。
3.2 学习与思考(40分钟)活动一:老师通过投影或黑板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比如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
并分小组让学生思考,探讨这些因素对人口容量的影响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达到逐渐深入理解人口容量的目的。
活动二:老师讲解人口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亲自计算。
同时,老师鼓励学生思考,如果人口增长率太高,将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如何才能合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等问题。
3.3 拓展(20分钟)活动三:老师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并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发展对国家和世界的影响。
同时,老师介绍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清晰。
活动四:老师通过示意图和地图等方式,向学生揭示人口转移与城市化的关系。
并鼓励学生思考,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人口转移的形势和趋势将会怎样发展,如何对城市和社会做出战略性规划等问题。
3.4 总结(10分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具备相对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老师在这里再对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再次强调,以及提及下一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016-2017 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教案:1.1 《人口的数目变化》 2《人口的数目变化》导教案课程人教版必课程类名称修2基础学科课程型课程教课备考讲课对高一年级开发研究中心象教材、网课程教学时络、学科资24课时资源数源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加是新课程实行的核心。
本书作为交流教与学的桥梁,特别有益于教课活动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但本书的编制不论是对教师的精力仍是能力,都是严重的考验。
广大师生广泛盼望获取一本不用投入过多精力的精选同步教辅图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显然、教师精力更好地投入到教课研究中去。
为了让教师能用更多的时间研究校情、师情、生情,让学生能用更明亮的方式、方法学习知识、训练技术、研究创新,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更名校,深入名师讲堂,从源泉到终端进行实地观察调研,经过深度研究,提炼出了课改高效教课新模式——四时四级教课策略。
在此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精心策划,科学、适用、高效的基础学科课程形成了。
本模块重视人文地理学科领域,它的特色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剖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力争表现基本的人文地理过程,包含人口变化过程、城市发展过程、农业和工业地区形成过程、人类活动的地区联系、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等。
初步商讨人文现象的地理散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地区构造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该模块关于培育学生采集鲜活素材、联系实质、剖析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拥有重要意义,关于学生的平常社会实践也拥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1.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色;认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可连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门路。
2.掌握阅读、剖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术。
3.初步学会经过多种门路和手段采集地理信息,学会自主学习。
4.运用适合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自己对地理学习的看法和成就。
5.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连续发展的观点,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明确在可连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2.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
3.结合我国当前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进一步认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三、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
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
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板书: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提出)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指导学生看书,总结归纳):资源越多,人口容量越大;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少。
过渡:何如进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呢?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本部分采取由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阐述——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个倾向性的意见的程序进行:
假定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许多人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过渡:据科学家计算,我国的环境人人口容量约为16亿,而我国目前的人口已有近13亿的情况下,已经表现出了人口负担过重的现象,资源表现出紧缺状态,到底中国有多少人才最合适呢?
板书: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师: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板书:(一)人口的合理容量
1、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特点: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3、概念提出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二)正确处理人类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关系
本部分采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阅读教材——学生进一步探讨——学生代表发言——学生补充——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
(1)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和教材分析说明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任务的艰巨性?
(2)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现?
教师总结:
(1)现实中的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①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耗资源量很大,索取资源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超出了本国的范围。
②发展中国家不仅人口数量多,人均消费水平低,而且一些国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
若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把发展中国家人均生活质量提高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所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会相当严重,解决的难度也很大。
(2)一方面就整个世界来说:①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另一方面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人口与环境两方面紧密联系的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容量。
重点分析了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了解了三种不同的世界环境人口容量评估观点,明确了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世界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艰巨性。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