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5
- 格式:doc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39
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分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和跨行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包括城市群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传统风貌,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合理规划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市辖区、开发区(园区)依法设立派出机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有关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有关要求,设立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做好村镇规划管理工作。
村(居)委会可以配备规划协管员,协助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乡规划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城乡规划委员会,作为城乡规划决策议事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工作职责开展工作,为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城乡规划委员会由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组成比例由本级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县人民政府驻地镇的总体规划纲要和人口、建设用地规模进行审查,审查意见作为总体规划审批的依据。
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实现城乡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国家技术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三条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大于15000平方米的,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审定后实施,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在不超过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以在科学论证基础上作适当调整。
第四条建设项目建筑基地未达到以下最小用地面积的,不得单独开发建设:(一)多、低层建筑和工业仓储类建筑为3000平方米。
(二)高层建筑为4000平方米。
建筑基地未达到上述规定的最小用地面积,但是,有以下情况之一,且不影响城乡规划实施的,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以建设:(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者为既成道路、河道,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乡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共设施等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三)其他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第五条建筑基地短边长度大于等于50米,且新建建筑符合与周边建筑退距要求的,可以单独建设。
第六条建筑基地面积小于等于500平方米的低层建筑项目申请房屋改建、扩建,原建筑规模已达到相应控制要求的,其批准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原不动产权证或者房屋所有权证上注明的建筑面积。
第三章建筑间距第七条建筑间距应当依据本市日照条件、建筑物朝向、建筑属性以及相邻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空间环境、建筑保护、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同时还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八条多、低层住宅建筑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一)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控制:...(剩余全文98.05%)加载中,请稍后。
昆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时间:2010-12-3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加强规划管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城乡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依法实施城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昆明市城乡规划条例》、《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标准等,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主城四区(五华、盘龙、官渡与西山,含空港经济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和呈贡县(不含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托管区域)的行政管辖范围内进行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等相关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在《昆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晋宁县五个乡镇(昆阳、晋城、古城、新街、上蒜)与嵩明县三个乡(滇源、大哨、阿子营)的行政辖区以及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应参照本规定执行;在《昆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各级规划区由所在的县(市)、区政府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的规划管理技术要求。
第三条编制各项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采用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统一的独立坐标系与高程体系。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建设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执行。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与土地使用性质应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已批准的上一级规划执行。
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各类建设用地的使用可遵循兼容性原则,确定其具体的适建范围。
在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明确兼容内容的,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兼容内容的,根据附录3表规定确定其土地使用的适建范围。
第六条城市建设用地应当遵循“整体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集约利用,完善功能,改善环境”的原则合理布局。
主城二环路内,应当强化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完善和提升城市中心区功能,重点发展金融、商业、商务等功能,严格控制居住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提高路网密度,增加公共绿地,改善交通环境;严禁大型仓储式商业设施和以批发为主的市场建设,不得再新建、扩建工厂、仓库等设施,促进新增建设项目向三环路以外区域发展,工业向园区集中。
市城乡规划全覆盖镇(乡)域规划编制导则与验收标准----------------------- -----------------------日期:附件1市城乡规划全覆盖镇(乡)域规划编制导则与成果验收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镇(乡)域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规规划编制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市城乡规划条例》、《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镇(乡)域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围的镇(乡)建设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执行,不单独编制镇(乡)域规划;其他的镇(乡)域规划编制适用本导则。
第三条编制镇(乡)域规划。
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原则,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居住条件和镇(乡)环境面貌,保护历史文化,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镇(乡)域规划包括镇(乡)域总体规划和镇区(乡政府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部分。
其中,镇(乡)域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第五条镇(乡)域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应当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对镇规划和乡规划组织编制和审批的要求执行。
第六条编制镇(乡)域规划,应当遵守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上位法定规划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第二章规划的制定第七条镇(乡)域规划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成立由县(市、区)、镇(乡)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三结合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机构,承担具体规划的编制任务。
第八条镇(乡)域规划需经过镇(乡)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镇(乡)人民政府审核,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规划区的镇(乡)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精细化管理背景下的《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研究——以《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为例2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昆明 650228【摘要】: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期颁布的《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2版),与《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版)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综合分析研究在建筑专业方面的差异相关内容,从颁布背景、主要特点、部分重点条文内容细化对比等相关方面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精细化编制及执行提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建筑专业对比;精细化管理1、颁布背景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该文件要求对标准化工作进行深化改革,同时相关国家规范如城市居住区设计标准、昆明市城市设计导则、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等修订出台,各建设单位及民众等对原管理技术规定的提出反馈意见,参考发达地区精细化管理经验,促成本次《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技规”)2022版的修订。
2、主要特点技规(2016版)与(2022版):总体将规定从75条减少为67条,特点一,对已颁布上位法规的即作为依据,与之保持一致;特点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特点三,对公共空间质量提升的条款着重修订;特点四,根据实际审批需要,明确部分要求内容;特点五,对空间质量、公共设施等各方面,进行精细化管控的修订。
3、《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版)与(2022版)对比针对技规(2016版)与(2022版)的对比研究,本文将首先进行总体区别对比,然后对实际工作中指导性强的部分精细化管控的重点条款进行梳理,整理出总则、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筑间距与退让、城市空间景观与建筑形态、交通与停车设置、地下空间利用、乡村规划建设、指标计算规则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1)总体区别总体上,新技规的条文由原75条调整为67条,其中48条根据国家地方规定、优化城乡空间质量、反馈建议等进行优化修订;18条重复上位法规的内容进行删除;5条结合最新国家及地方规定发展趋势进行增加。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11•【字号】昆政发[2008]20号•【施行日期】2008.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昆政发[2008]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城管委会,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市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乡建设的决定》(昆发〔2008〕12号),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提高昆明城乡规划管理水平,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全面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制定本意见。
一、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总体原则(一)指导思想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突出规划在城乡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的地位和作用,统筹城乡发展,不留空白,确保每一个建设项目都按照规划实施,不盲目建设。
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放眼世界,瞄准国内外一流水平,引入先进理念,强化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提高规划设计水平,高起点定位城乡规划编制。
完善规划编制与管理体系,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建设城市空间布局的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生产力布局的环境承载力系统,高标准进行城乡规划管理。
超越物质空间规划,体现人文关怀,把握历史文脉,尊重环境要素,提高规划品位,把昆明建设成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春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
(二)总体原则1.规划是生产力的原则。
充分发挥规划引导建设、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落实规划是政府的第一资源、第一责任。
在制定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城市、镇、乡和村庄发展;在实施城乡规划时,要根据城乡特点,强化对乡村规划建设的管理,完善乡村规划许可制度,坚持便民利民和以人为本。
昆明市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12月15日昆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10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昆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昆明市城乡规划条例》于2009年12月15日昆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10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
现予公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1998年3月1日昆明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1998年5月29日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 2010年4月7日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昆明市城乡规划条例》的决议(2010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查了《昆明市城乡规划条例》,同意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这个条例,由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市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总体规划和乡、村庄规划以及依法制定的其他规划确定应当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先的原则,综合考虑人口、资源因素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保护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突出地方特色,符合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的要求,维护公共利益。
昆明市计划治理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刻:2020-12-30
目录
第一章总那么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与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设用地要紧操纵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妥协
第六章建筑高度与景观绿化操纵
第七章停车和地下空间开发
第八章配套公共效劳设施
第九章特定区域
第十章城市市政工程
第十一章乡村居民点计划
第十二章附那么
附录一名词说明
附录二计算规那么
附录三各类建设用地兼容表
附录四特定区域
附录五道路红线切角及转弯图示。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昆明主城核心区规划管理的公告正文:----------------------------------------------------------------------------------------------------------------------------------------------------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昆明主城核心区规划管理的公告现公布《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昆明主城核心区规划管理的公告》,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二○○八年二月二十九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昆明主城核心区规划管理的公告为进一步加强主城核心区规划管理工作,提升主城功能,完善市政设施、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现就加强昆明主城核心区规划管理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昆明主城核心区范围和规划管理的主要目标昆明主城核心区是指主城二环路内的区域,面积45.1平方公里。
严格控制主城核心区范围内的建设行为,继续优化主城核心区作为金融、商业、商务、信息中心的功能,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城中村”的改造,降低主城人口密度、增加公共绿地,改善交通环境,促进建设项目向主城二环路外和呈贡新城发展,实现现代新昆明建设和高原湖滨生态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
二、昆明主城核心区内禁止建设的项目(一)用地功能不符合《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大纲)和《昆明主城55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
(二)现状为城市绿化、公园、广场和体育设施,需改变的建设项目。
但属于城市主干道两侧“拆临拆违、建绿透绿”的项目,仍按《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主城主干道两侧拆违拆临建绿透绿整治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昆政发〔2006〕19号)规定执行。
(三)净用地规模小于10亩的经营性住宅建设项目。
但经有关部门鉴定为城市危险房屋的住宅修缮和原规模重建项目除外。
(四)一环路内的综合性医院、大学、中小学扩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医院规模以门诊设施和住院床位衡量、学校以班级数为标准)。
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2年11月25日云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1992年11月25日公布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强化规划管理,依法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和云南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进行建设,都必须遵守《城市规划法》和本条例。
各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区等(以下简称开发区),是城市规划区的组成部分,也必须遵守《城市规划法》和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照《城市规划法》和本条例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划定的区域:即城市市区、近郊区;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工矿区、卫星镇和城市的水源地、机场、交通枢纽、电力和通讯设施走廊地段和风景名胜区。
第四条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本省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分布。
第五条编制城市规划必须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为原侧。
编制民族自治地方和城市规划,应以保持民族传统的地方特色。
第六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计划分步实施。
第八条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具法律效力。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任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管理机构与职责第九条云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的城市规划工作。
地、州、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城市规划工作。
第十条县级以上建制镇应当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管理本镇的城市规划工作。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置必要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机构;开发区应当设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二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 第三章 建筑间距 8 第四章 建筑退让 14 第五章 建筑高度与生态景观控制 20 第六章 停车泊位 23 第七章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28 第八章 城市市政工程 32 第九章 乡村规划建设 39 第十章 附则 41 附录一 名词解释 41 附录二 计算规则 46 附录三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50 附录四 道路红线切角及转弯示意图 5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加强规划管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城乡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依法实施城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昆明市城乡规划条例》、《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标准等,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昆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托管区域和其他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内进行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等相关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在上述区域以外的各级规划区由所在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的规划管理技术要求。 第三条 根据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城市功能、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有特别要求的,昆明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特定区域,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在特定区域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特定区域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要求。 第四条 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的保护、建设和规划管理应当以批准的保护规划为依据。 第五条 编制各项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采用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统一的独立坐标系与高程体系。
第二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六条 城市建设用地应当遵循“整体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集约利用,完善功能,改善环境”的原则合理布局。 本市城乡用地及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建设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执行(见附录三)。 第七条 建设用地应当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使用性质,尚无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按已批准的上一级规划执行。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及调整内容中,可以设臵混合用地,将功能用途互利、环境要求相似且相互间没有不利影响的用地混合设臵。混合用地中的用地比例一般按照地上建筑面积的比例进行拆分计算。 在商业及商务办公项目中,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设臵类似住宅户型的办公空间,不得在单个办公空间中设臵独立卫生间;在商务办公建筑标准层中,必须按规范设臵公共卫生间。 第八条 建设项目地块是项目开发与规划管理最基本的空间单元,是指不被城市道路红线、城市绿线等控制线所分割,能连片用于工程建设,且可独立进行整体开发的建设用地,不包括城市道路、市政设施、公共绿地等代征用地,其具体范围应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确定。 第九条 建设项目地块规模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原则上应当按规划控制道路红线围合的街坊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对无法成街坊整体开发的用地,应当在同一街坊内尽量整合周边可开发用地,统一开发建设。 2.不能成街坊整体开发的商品住宅项目建设用地(可包括若干被规划道路等分隔的相毗邻地块)面积在主城二环路内不得小于0.67公顷(净用地10亩),在主城二环路外不得小于3.33公顷(净用地50亩),若其所包含的地块有属畸零建设用地的,则从下款规定执行。非住宅项目建设地块面积不得小于0.20公顷,其中涉及高层建筑开发项目的建设地块面积不得小于0.30公顷。 3.不能被整合,且地块面积小于0.2公顷或地块宽度(进深)小于30米的畸零建设用地,不得进行单独开发,原则上只能用于公共绿地、城市道路和公益性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的建设。 4.涉及分期实施、分期审批的建设项目,应当先行编制总体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方案,确定总体建设控制要求后方能分期实施。 第十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未严格覆盖的城市一般区域主要控制指标,应当符合表2-1规定。 在已批准开工建设或已建成的轨道站点几何中心周边半径500米范围以内的建设用地,在符合城乡规划要求,并满足本规定其他条款的前提下,其建设地块的主要控制指标可在表2-1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但容积率指标不得超过表2-1规定上限的1.2倍。
表2-1 城市一般区域建设项目地块主要控制指标表 建设项目类别 建筑密度(%) 容积率 绿地率(%) 居住 建筑
h≤12米 ≤32 ≤1.1 ≥30 12米<h≤24米 ≤30 ≤1.6 ≥32 24米<h≤48米 ≤28 ≤2.5 ≥35 48米<h≤80米 ≤25 ≤2.8 ≥38 h>80米 ≤22 ≤3.2 ≥40 宾馆、饭店等 ≤40 ≤4.0 ≥25 金融、商务办公 ≤40 ≤4.0 ≥25 商业、娱乐 ≤45 ≤3.0 ≥20 其他公共设施 ≤35 ≤2.5 ≥30 (h为建筑限高) 注:1.建设项目地块是指建设单位可用于工程建设且可独立进行整体开发的建设 用地,不包括城市道路、市政设施、公共绿地等代征用地,其具体范围 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 2.建设项目用地若被城市道路红线、城市绿线等控制线所分割而不能进行连 片整体开发的,应当分别制定各独立地块的用地控制指标。 3.居住建筑项目用地中按规定配建的幼儿园、中小学公共服务设施以及 独立的市政设施用地(如35KV以上变电站、污水泵站等),其用地、建筑、 绿地等指标不参与上表内居住建筑项目的相关指标计算。 4. 仓储、市政、工业等其他建设项目的地块控制指标依据工艺流程或按国家 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对未列入表2-1的科研机构、体育场馆、医疗卫生、文化艺术以及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幼托等设施的主要控制指标,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有关行业规定、建筑设计规范等执行。 第十二条 临城市道路的公共建筑底层架空,架空部分净空高度不小于3.5米、进深不小于2米且向社会提供公共开放空间的,在符合消防、交通等要求的前提下,底层架空垂直投影范围内的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 板式居住建筑底部架空层除必要的承重结构、垂直交通及管线系统外,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围合,且架空层外轮廓线上开敞面面积不小于架空层立面面积的二分之一,用作绿化、居民休闲等非私人用途的,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准后,底层架空垂直投影范围内的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 作为单纯交通联系功能的空中连廊,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第十三条 多、高层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得超过3.6米,室内中空部分面积不得超过30m²,且不得超过单套建筑面积的30%。商务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得超过4.5米。商业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得超过5.4米。 第十四条 住宅项目中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除符合国家和省相关规定外,还应当满足表2-2规定的指标要求。 表2-2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表 类别 项目名称 设臵要求
医疗卫生 社区卫生服务 每一万㎡地上建筑面积设臵不小于10㎡,且须设臵于地上建筑中
商业服务 生鲜超市 每一万㎡地上建筑面积设臵不小于50㎡,且须设臵于地下一层或以上建筑中
社区服务 社区用房 每一万㎡地上建筑面积设臵不小于20㎡(不小于20㎡/100户,小区级不低于400㎡),且须设臵于地上建筑中
物业管理 不小于地上建筑面积的3‰,且一半以上建筑面积须设臵于地上建筑中 市政公用 公共厕所 每四万㎡地上建筑面积设臵一座,每座建筑面积不小于60㎡,且须设臵于地上建筑中
文体设施 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 每一万㎡地上建筑面积设臵用地面积不小于50㎡、建筑面积不小于15㎡的地上活动场所 注:1.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总指标按照国家规范执行。 2.商品住房项目中商业服务建筑的地上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地上总建筑面积的10%,保障性住房项目中商业服务建筑的地上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地上总建筑面积的15%,且需在单独地块内相对集中建设。 第十五条 在居住项目建设中,中小学、幼儿园的设臵在符合《昆明市中小学幼儿园场地校舍建设保护条例》规定的同时,还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中小学、幼儿园应当按照表2-3分级设臵;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表2-4的规定,建筑面积标准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执行; 2.中小学、幼儿园周边50m半径范围内,不得安排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中小学、幼儿园正门及主体建筑两侧各30m范围内,不得设臵垃圾中转站、机动车停车场、集贸市场。 3.新建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在主入口处设臵一定规模的开敞空间及停车设施,并在项目用地范围内设臵校车停泊区域。 4.每所中学的设臵规模宜为24-60班,每所小学的设臵规模宜为24-48班,每所幼儿园的设臵规模宜为9-24班。 表2-3 中小学、幼儿园设施规定表
居住人口规模(万人) 教育设施 规模(班) 4.0 高级中学 30 2.0 初级中学 18 1.0 小学 18 0.5 幼儿园 9 表2-4 中小学、幼儿园用地标准表 教育设施 用地标准 (m2/人) 班级规模 (人/班) 完全中学 16 50 初级中学
小学 12 45 幼儿园 13 30 第十六条 新建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楼及医院住院部等建筑,应当距同侧公路边缘(或规划控制红线)和30m以上(含30m)城市规划道路控制红线30m以上。 第十七条 在市政排水管网和集中式再生水供水管网都通达区域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可以不自建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但应当配套建设再生水用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使用再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