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 2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 重的角度来说的(横向) 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即从中 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 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内涵 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
角 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角度来 度 说的(纵向) 侧重于从纵向和动态,即从中 侧 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 区 重 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历 别 点 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从未中断过
关闭
题意反映我国唐代诗歌丰富,艺术成就高,而且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 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体现出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A项正确。其 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关闭
A
解析 答案
-191 2 3 4 5 6
4.(2015福建文综)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 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 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关闭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5考点1 考点2
易错提示要区分文字与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分汉 字与史书典籍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汉字和史书典籍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而不是博大精深的见证。
-6考点1 考点2
考点 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和原因(b)
1.表现
独树 从广 一帜, 度看 独领 从深 风骚 度看 一方 原因 水土, 一方 影响 文化 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 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 内容 中华文化的每一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在世界文明 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 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 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关闭
题干主要强调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项正确。
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D
解析
关闭
答案
-171 2 3 4 5 6
2.(2015甘肃学考)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 轨迹和丰富成果。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汉字文化内 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物 质载体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意通过燕赵、吴楚、长城、河梁、江南、洞庭等信息,反映不同地区 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文化区域性的体现,B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 关。材料是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表现,不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原 因 B ,C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自强不息的品格,D项不符合题意。
解析
关闭
答案
-201 2 3 4 5 6
-151 2
典例研析 例2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 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 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 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关闭 A.①② B.①④ 材料强调澳门在宗教、建筑、风俗、餐饮等方面多种文化并存 ,体现出 C.②③ D.②④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3-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1.源 中华文 远流 化源远 a 长的 流长的 中华 见证 文化 2.博 大精 深的 中华 文化 中华文 化博大 精深的 b 表现和 原因
考情与预测 考情:2015—10 卷第 6 题,判断自然条 件与区域文化的关系;2016—4 卷第 26 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中华文化博 大精深的表现,与源远流长和包容性 结合起来考查。 预测:本课考点主要通过判断题和选 择题考查,一般会结合不同文化形式 和内容及其发展过程,考查中华文化 的基本特征及其包容性;也要注重结 合汉语汉字、史书典籍以及中华文 化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方面的 材料,认识和把握源远流长和博大精 深的特征。
关闭 兼收并蓄,不包括文化的历史继承,丁的观点不符合文化包容性,A项正确。 A
解析
答案
-211 2 3 4 5 6
6.(2014天津文综)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 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 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 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 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关闭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 无论是题意中印度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逐渐演变为中 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 国化佛教,还是佛教与儒学结合,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 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高度 ,都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中国化佛教”以及传统儒学吸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收佛教的有益成果成就文化新高度,说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①③应选。文化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消失,②错误。立足关闭 C 于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④错误。
解析 答案
-8考点1 考点2
2.原因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 有的包容性 。
包 容 性 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 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 睦相处 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借 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 成分 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 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 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 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 族文化的理解
关闭
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体现的是中华文明而且 不是物质载体,③错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 说法错误。①②是对汉字的正确表述。
关闭
A
解析 答案
-181 2 3 4 5 6
3.(2016· 4浙江选考)“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诗的 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诗体大备、流 派纷呈。唐诗曾让众多帝国的诗人黯然失色,也对其他民族和国家 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 ) 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源远流长,历经沧桑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关闭
A. 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B.博大精深 ,独树一帜 “龙”字从甲骨文到草书的演变过程 ,主要体现了其悠久的历史以及在这 C.兼收并蓄,包容发展 D.神秘多元,日趋时尚
一历程中汉字的一脉相承,A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神 秘多元”说法错误。
关闭
A
解析 答案
-111 2
纠错笔记本题比较容易排除C、D两项,但有可能误选B项,原因 在于对题意的指向把握不准。从“龙”字的演变看,的确可以体现 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题意指向于“演变过程”“最能体现”, 因而题意强调的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要比博大精深、 独树一帜更突出。因而,区分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很重要,而 在实际解题时明确题意的指向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7考点1 考点2
原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 因 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 特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 之瑰 点 族特性 宝,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民族 地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 之 位 的中华文化 骄傲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 意 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 义 力
-141 2
(5)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可以进一步拓展到促进中华民族内部 各民族文化和各区域文化的发展,促进整个中华文化的繁荣,最终 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6)不能否认其他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只要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 化和睦相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均应视作文化的包容性。文化的包容性,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繁荣 的重要原因。 (7)文化包容性,不仅指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包容,也包括不同区 域文化之间的包容,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8)文化包容性并不会使民族文化逐渐丧失其个性。包容性包括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并不是“全盘外化”,而是借鉴 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不仅不会使民族文化丧失个性,还 会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121 2
2.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31 2
名师点睛(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 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 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 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不是 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 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 鉴等。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 因。
-4考点1 考点2
考点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
1.源远流长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 和史书典籍 是很有说 服力的。 (1)文字:①文字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 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文化包容性涉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求同存异、
5.(2016北京学考)某班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到颐和园开展“中国园林 文化”探究活动,面对这座经典的东方园林,同学们作出了不同的 评价: 甲:既有北方山川雄浑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婉约的风韵 乙:既有帝王宫殿的宏大气魄,又有民居小院的精巧别致 丙:既有皇家园林的传统,又汲取了江南私家园林艺术 丁:既有古代建筑的痕迹,又有现代建筑的风格 从文化包容性的视角看,上述评价与颐和园的特点相符的是( ) 关闭 A.甲 乙 丙 B.甲 乙 丁 C.甲 丙 丁 D.乙 丙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