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自然元素大类
- 格式:ppt
- 大小:757.50 KB
- 文档页数:44
自然银(Siver)名字来源:源于古代文明社会;化学组成:成分中常含Au、Cu、Hg等;类别:自然元素-金属元素-自然铜族晶系和空间群:等轴晶系,Fm3m;晶胞参数:a0=0.4077nm;形态:单晶呈立方体和八面体或两者的聚形,但极少见。
集合体成树枝状、不规则薄片状、粒状和块状;颜色:新鲜断口呈银白色,但表面往往呈灰黑的锖色;条痕:银白色透明度:不透明光泽:金属光泽硬度:2.5解理和断口:无解理,锯齿状断口;比重:10.5g/cm3 (纯银)其他性质:具延展性,是电和热的最良导体;鉴定特征新鲜断口呈银白色,锯齿状断口,比重大,富延展性;成因和产状:热液成因的自然银见于一些中低温热液矿床,它呈显微粒状分布于铅锌热液矿床的硫化物中。
外生成因的自然银见于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
主要用途:为银的唯一来源;著名产地:墨西哥和挪威。
自然硒(Selenium)名字来源:来源于希腊语Selene,意思是月之女神;化学组成:主要成份是硒,含有微量的硫;类别:自然元素-半金属元素-自然硒族;晶系和空间群:三方晶系,P3221;晶胞参数:a = 0.4366nm,c = 0.4954nm;形态:为粒状或浸染状分布于基质中;颜色:灰,灰紫色或微红色;条痕:红色;透明度:不透明;光泽:亚金属光泽;硬度:2;解理和断口:(0112)完全解理;比重:4.81 g/cm3;g/cm3其他性质:晶体易弯曲,具有挠性;鉴定特征:成因和产状:自然硒为硒化物的风化产物,常由硒铅矿变来,与褐铁矿共生并被其胶结。
主要用途:硒的最显著性质是它的光电效应,由此它可作光电池,用于电视方面;还可用于玻璃工业、橡胶工业等部门,玻璃中加入硒可消除铁杂质引起的绿色,再橡胶配料中加入硒,能提供橡胶的抗热、抗氧化及耐磨性;著名产地:玻利维亚Potosí,意大利Liguria,美国N evada。
自然锑(Antimony)名字来源:从阿拉伯语al-uthmud到中古拉丁语anti monium,原意是指锑的硫化物辉锑矿;化学组成:主要成份是锑,经常伴生有少量的砷,铁,银和硫磺;类别:自然元素-半金属元素-砷族;晶系和空间群:三方晶系,R3m-;晶胞参数:a0 =0. 4299nm,c0= 1.125nm;形态:晶体极少见,为假立方体,常呈呈钟乳石状,块状或放射状;颜色:锡白,略带蓝色。
锰及锰矿石性能介绍(编者:梅虹)一.锰的基本知识1.简要说明——金属锰,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的第七族元素,原子量为54.94,元素符号为Mn,英文名称为“manganese”,在1774年由瑞典的甘恩,用软锰矿和木炭在坩埚中共热,发现一纽扣大的锰粒,由此发现了锰。
锰为银白色金属,质坚而脆。
密度7.20g/cm3,熔点1244+3℃,沸点1962℃。
化合价+2、+3、+4、+6和+7。
其中以+2价(Mn2+的化合物)、+4价(二氧化锰,为天然矿物)和+7价(高锰酸盐,如KMnO4)为稳定的氧化态,在固态状态时它以四种同素异形体存在。
锰的电离能为7.435电子伏特,在空气中易氧化,生成褐色的氧化物覆盖层。
它也易在升温时氧化,氧化时形成层状氧化锈皮,最靠近金属的氧化层是MnO,而外层是Mn3O4。
在高于800℃的温度下氧化时,MnO的厚度逐渐增加,而Mn3O4层的厚度减少。
在800度以下出现第三种氧化层Mn2O2。
在约450℃以下最外面的第四层氧化物MnO2是稳定的。
能分解水且溶于稀酸,并有氢气放出,生成二价锰离子。
锰在加热条件下,粉状的锰与氯、溴、磷、硫、硅及碳元素都可以化合。
锰在地球岩石圈中以及硅酸盐相的陨石中表现有强烈的亲石性质,但在岩石圈上部则有强烈的亲氧性质,锰与铁在岩石圈中以及陨石中虽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但锰并不亲铁。
2.锰矿石基本分类详述锰元素广泛存在于各种矿石中,但有工业开发价值的含锰矿石则锰含量至少必须在6%以上,并统称为“某锰矿石”。
锰矿石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矿矿床成因类型分为沉积型、变质型、风化型等锰矿石;按矿石中的铁、锰含量分为锰矿石和铁锰矿石;按工业用途分为冶金用锰矿和化工用锰矿。
近几年,国内又提出一种以矿石工业特性为依据的新分类方法。
此外,还有一种按矿物的自然类型和所含伴生元素分为碳酸锰矿石、氧化锰矿石、混合型矿石及多金属矿石。
本方法是对锰矿石的类基本上是采用公认的按矿物的自然类型和所伴生元素的分类方法,其详细分类如下:碳酸锰矿石:是指矿石中所含以各种碳酸盐锰矿物形态存在的锰,其含量占矿石中锰含量总量的85%以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