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步态分析与训练4
- 格式:ppt
- 大小:5.23 MB
- 文档页数:42
偏瘫步态的描述偏瘫步态是一种由于大脑或脊髓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症状。
患者的步态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通常是一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受限,导致步态不稳、行走困难。
在我接触的患者中,有一个名叫李先生的中年男性,他曾经是一位活力四溢的体育教师。
然而,一次不幸的意外让他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李先生的右侧大脑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导致他的左侧肢体完全失去了运动功能。
他的左腿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协调地行走,而是摇摇晃晃地迈出一步,然后用力地拖着左脚向前移动。
这种步态异常不仅让他的行走速度变得缓慢,还让他容易失去平衡,经常摔倒。
每次看到李先生艰难地走过来,我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和无力感。
他曾告诉我,曾经的他是一个运动能手,而现在却连最基本的行走都如此困难。
他不得不依靠拐杖来支撑自己的身体,这让他感到沮丧和无助。
尽管如此,李先生从未放弃对康复的希望。
他每天都坚持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希望能够恢复自己的行走能力。
他告诉我,每一步都是他对生活的挑战和奋斗,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一天能够重新站立起来。
在这段时间里,我见证了李先生的进步和成长。
虽然他的步态仍然不规律,但他的行走速度逐渐加快,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他的坚持和努力让他赢得了身体的一点点自主权,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每次看到李先生坚定地踏出一步,我都为他感到骄傲和感动。
他的故事告诉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境,重拾自由与尊严。
现在,李先生已经成为了康复中心的一位志愿者,他用自己的经历和努力来鼓舞其他患者。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奇迹,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坚持努力,就能够超越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对于我来说,李先生的故事是一次深刻的触动。
它让我明白了生活的宝贵和珍贵,也让我明白了努力和坚持的力量。
我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让他们明白只要心怀希望,努力奋斗,就能够战胜任何困难,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桥式运动方法训练偏瘫患儿改善中的应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慕德英关键词:痉挛型脑性瘫痪;桥式运动;综述脑性瘫痪是指以在妊娠期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而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存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它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或围生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综合症,也是儿童期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脑瘫患儿发病率约为1.8‰-4‰.按临床神经学表现可分为、痉挛型、强直型、手足徐动型、失调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无法分类型。
根据瘫痪部位分为四肢瘫、双瘫、截瘫、偏瘫、重复偏瘫。
三肢瘫、单瘫。
偏瘫患儿在脑性瘫痪中临床约占有总病例的30%,且预后较好,但目前对其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却较少见。
本文旨在探讨各种桥式运动训练方法在偏瘫型脑瘫患儿步态改善发面的应用。
1 偏瘫患儿粗大运动特点偏瘫患儿早期多出现肌张力增高,平衡反射落后,身体常见患侧跌倒,因此患儿为保持平衡多利用健侧,健侧为了代偿患侧立直反应与平衡反应的缺失而表现过度的活动异常模式。
1.1坐位及平衡能力偏瘫患儿主要表现在身体重心向健侧偏移。
患侧肢体的负重能力稳定性不同程度减退。
躯干能进行屈曲、伸展、侧曲和旋转等运动。
坐位时体重大部分负荷与健侧臀部,不能用患侧上肢支撑身体,坐位时常易向患侧倾斜,说明躯干肌力低下,髋关节无控制能力,从而不能达到坐位平衡,大大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
1.2站立与步行站立与步行时,由于一侧肢体肌张力异常、肌力不协调和肌力控制能力差常出现患侧髋关节后伸、内旋、膝关节过伸肌及踝、足趾跖屈;在步行周期摆动相时,患侧膝关节不能自主屈曲,使患侧下肢长度相对变长,以髋外展、骨盆上提代偿而出现异常步态;支撑相,足不能用力磴地,推动身体向前运动困难。
其病理性步态的外在表现,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后,出现下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活动失去控制,导致肌张力增加,肌协调收缩功能障碍,可由动态肌电图证实。
2偏瘫患儿步态特点2.1不行周期:主要特点是一侧肢体支撑相缩短,双侧肢体支撑相延长,形成一种不对称步态。
偏瘫步态实验报告偏瘫步态实验报告引言: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肢体的运动功能受损。
在康复治疗中,恢复患者的步态功能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偏瘫患者的步态特征,分析其步态异常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法。
实验过程:我们选择了10位偏瘫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观察他们的步态特征,收集了相关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另一组接受特殊康复治疗。
实验持续了两个月,每周进行一次评估。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主要表现为步态周期缩短、步幅减小、步态不稳定等。
这些异常主要是由于肌肉力量不平衡、神经传导障碍等原因所致。
而经过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后,接受特殊康复治疗的患者相比于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患者,在步态改善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他们的步态周期延长、步幅增加、步态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讨论:为了更好地理解偏瘫患者步态异常的原因,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实验数据。
我们发现,肌肉力量不平衡是导致步态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偏瘫患者中,受损的肌肉往往会失去正常的收缩能力,从而导致步态异常。
此外,神经传导障碍也是步态异常的重要因素。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神经信号传导受到了干扰,从而影响了肢体的运动。
针对步态异常的康复治疗方法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特殊康复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物理疗法、功能训练和中医康复等。
这些方法通过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和神经传导的改善,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步态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这些特殊康复治疗方法对于改善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具有显著的效果。
结论:通过本次偏瘫步态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偏瘫患者步态异常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法。
实验结果显示,特殊康复治疗方法对于改善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本实验存在一些限制,如样本量较小、实验时间较短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实验时间,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
偏瘫步态训练方法
偏瘫步态训练是指针对患有偏瘫的患者进行的步态训练。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偏瘫步态训练方法:
1. 动态平衡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平衡性。
训练方法可以包括站立、走路、跳跃等,患者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
2. 步态模拟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步态模式。
训练包括患者站立、跨步,然后移动另一个脚到前面,重复这个步骤。
3. 慢跑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同时增加身体的协调性。
患者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慢跑训练,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
4. 静态平衡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训练包括站立,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一次持续15-30秒。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康复情况不同,训练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
简述偏瘫病人步态的特点
嘿,你问偏瘫病人步态的特点啊?这可有点特别呢。
偏瘫病人走路的时候啊,那姿势可跟正常人不一样。
他们往往是一边身体比较有力,另一边就没那么好使了。
所以走起来就一瘸一拐的,有点像个小鸭子似的摇摇摆摆。
他们走路的时候,那有力的一边腿会先迈出去,而且步子会比较大。
就好像这腿是个大将军,带着身体往前走。
而那没力气的一边呢,就只能跟着拖拖拉拉的。
有时候,这没力气的腿还会画个圈儿才能往前走一步。
哎呀,看着就挺费劲的。
偏瘫病人的胳膊也会跟着捣乱。
那有力的一边胳膊会自然地摆动,可那没力气的一边胳膊就耷拉着,或者弯曲着不怎么动。
就好像这胳膊也在闹脾气,不想干活儿。
他们走路的时候身体还会歪向一边。
因为一边身体没力气,所以身体就会不由自主地往有力的那一边倒。
这样走起来就更不稳了,得小心翼翼的,生怕摔倒了。
而且啊,偏瘫病人走路的速度也会很慢。
他们不能像正
常人那样大步流星地走,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地挪。
有时候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喘口气,休息一下。
他们的脚也会有问题。
那没力气的一边脚可能会抬不起来,老是在地上拖着。
这样就容易被绊倒,或者把鞋子都磨坏了。
有时候,他们的脚还会内翻或者外翻,走路的姿势就更奇怪了。
总之呢,偏瘫病人的步态特点就是一瘸一拐、摇摇摆摆、速度慢、身体歪、胳膊不协调、脚有问题。
看着他们走路真的很不容易,我们要是看到偏瘫病人,可得多给他们点耐心和帮助。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偏瘫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偏瘫的康复训练偏瘫的定义:偏瘫是指因脑外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一、常见障碍1、运动障碍运动障碍是指偏瘫一侧是上下肢不能活动,活动空难或不灵活。
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袒肢体的疼痛、麻木。
有些患者的疼痛和冷热感觉全部丧失,热水袋烫伤了皮肤也毫无感觉。
3、语言___言语障碍有一部分偏瘫患者,尤其是右侧偏瘫患者(脑的左半球有病变),说话或交谈时常常发生以下某一种或几种情况:(1) 患者说话不清楚,即所谓口齿不清。
(2) 患者说不出话,或像打电报那样断断续续地说出几个单字。
(3) 患者听不懂亲人说的话,成为感觉失语症。
(4) 患者有时既说不出话,又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5) 患者写字困难或不能写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
(6) 患者看着字不会读。
医学上称为失读症,或称阅读障碍。
4、认知障碍认知是一个人认识和理解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
认识障碍常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辨别不清当时是上午还是下午。
时间定向障碍(2) 辨别不清当时所处的地点。
地点定向障碍(3) 对病前所熟悉的人现在也不认识了。
人物定向障碍(4) 反应冷漠、精力不集中。
注意障碍(5) 丢三落四,前面说了后面忘。
记忆障碍5、情绪障碍患者可以表现为不言不语,也可以表现为吵闹不安,甚至哭叫不休,情绪很不稳定。
6、能力下降(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常常表现为吃饭喝水要人喂,洗脸刷牙要人帮着做,自己不能洗澡、穿衣、穿鞋,大小便全靠别人帮助。
(2) 行走困难,走路一拐一拐的,有的患者需要别人扶着走或者两个人架着胳膊走,严重者则完全不能行走。
(3) 上下楼梯困难,一部分患者虽然能够行走,但上下楼梯困难或者根本不能上下楼梯。
(4) 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如不能打电话、不能打伞、不能剪指甲等。
(5) 不能与人交流,由于行动、说话、交流、思维等多方面的障碍,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严重者丧失全部工作能力。
偏瘫的站立和行走训练1、适用对象偏瘫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2、目的①使患者能从坐位站起来,增加下肢肌力,并能站稳;②改善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③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3、方法(1)站起的训练第一步,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下,双手叉握并放在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
第二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换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
第三步,嘱患者上身前屈,抬臂站起。
(2)患侧下肢负责训练第一步,训练者双手扶住患者髋部,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换退负重。
第二步,健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
(3)训练患腿向前迈步第一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健手扶栏杆。
第二步,训练者在患侧后方,一手扶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步,再向前迈一小步。
(4)在侧方站在患者行走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侧腋下。
第二步,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
(5)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髋部,并让其站直。
第二步,在抬起健侧下肢时,协助患者用患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
第三步,在抬起患侧下肢时,协助患者将患侧髋部向前、向下转动。
一、情绪疏导偏瘫病人常因突如其来的疾病和残疾的困扰以及多方面的原因使其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我们应该从病人的角度多方面着想,多予理解,开导,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消除不良情绪,只有身心愉悦才能积极认真参与康复训练,以达到改善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更好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康复训练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改善身体状况为原则。
三、康复训练注意事项康复训练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病人功能康复的效果,不适宜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引起肢体过用或误用综合征,使功能康复延迟。
为使偏瘫病人在康复训练中能得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减少或避免不合理的运动及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保持正确的良肢位偏瘫急性期卧位患者应给予正确的良肢位,可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肢体偏瘫的康复训练一、肢体偏瘫的定义及原因肢体偏瘫是指身体一侧的肌肉无力或无法运动,通常是由于大脑半球、脑干或脊髓受损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中风、脑出血、脑炎、脑肿瘤等。
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再生和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三、康复训练的步骤1.评估: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
2.制定康复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锻炼目标、锻炼方式和频率等。
3.进行锻炼:通过各种锻炼方式如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和语言治疗等进行针对性锻炼。
4.监测进展:定期检查患者的康复进展,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康复计划。
四、肢体偏瘫的康复训练方法1.物理治疗:通过各种物理手段如按摩、热敷、冷敷和电刺激等,促进肌肉活动和神经再生。
2.运动治疗:通过各种运动如步态训练、平衡训练和手部功能恢复训练等,促进肌肉协调和身体平衡。
3.语言治疗: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口语能力。
4.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康复效果。
五、注意事项1.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并且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2.锻炼强度应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劳累或损伤。
3.饮食要合理,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饮酒或吸烟等不良习惯。
4.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六、结语肢体偏瘫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但只要患者和家人一起努力,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就能够尽早恢复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重获幸福生活。
偏瘫患者最容易出现的五种步态,你都中招了吗?展开全文我们所说的偏瘫通常是由于脑血管意外诱发的运动中枢受损从而造成的对侧瘫痪肢体运动障碍。
而且许多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缺陷和畸形。
偏瘫患者通常会出现步态异常、行走缓慢、稳定性差的现象。
那偏瘫患者具体的步态表现都有哪些呢?偏瘫步态具体表现如下:1、触地期:患者缺乏足跟着地,通常是用前足、整个足底或足底外侧缘着地,这是因为足背屈不足,伸膝不完全或足内翻造成的。
2、承重反应期。
踝关节会出现过度跖屈,呈现马蹄足,有可能是跟腱挛缩,持久而过度的小腿三头肌活动,造成前足首先着地,正常足跟着地的摇滚动作丧失,促使步态不平滑。
正常胫骨在足跟处摇滚向前运动会比大腿向前运动快,诱发膝屈曲。
然而偏瘫病人吸收缓冲体重冲力的膝屈曲消失。
前足着地反而会给胫骨产生向后的推力,妨碍身体向前推进以及利用下肢的动量向前,造成能量消耗增加。
足内翻大多是因为胫前肌在摆动期过度活跃,小腿三头肌提前活动引起的。
足外侧缘着地造成负重面不稳定。
当髋内收肌活动过度,出现共济失调、本体感觉受损时,会引起患足在健足前方着地,导致内翻损伤或不稳跌倒。
3、中间站立期:由于挛缩、过度屈肌活动以及强力的伸展模式,正常踝关节从15°跖屈位至大约10°背屈位的转移动作丧失,患者无法将体重从足跟转移到前足,从而出现两种代偿方式。
如果膝活动度比较好,就会出现膝过伸的现象;如果患者有很好的伸髋控制能力,或有手杖支撑时,会出现躯干前倾。
两种情况都会使骨盆后缩处于足跟的后上方,影响身体向前的动量和步长。
4、终末站立期:由于挛缩、痉挛屈曲足趾的疼痛,体重会转移至前足从而引起支撑不稳,会出现整个站立期没有足跟离地。
5、终末摆动期:偏瘫患者通常以踝跖屈、膝半屈的姿势着地。
这样不仅能缩短步长,还可以使开始承重时患足肌肉处于高度活动的姿势下,增加能量的消耗。
如果您有以下疾病方面的问题: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偏瘫、脑干疾病、言语障碍、颅脑损伤、截瘫、肢体障碍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
偏瘫的步态分析来源:刘传雪的日志偏瘫是指由于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术后引起的运动中枢受损导致对侧躯体运动障碍。
许多患者有明显缺陷和畸形,表现为异常的步态、行走速度缓慢、费力、稳定性差等。
通过康复治疗,患者的步态可以得到改善。
1步态分析步态分析由5个局部组成,包括观察形成行走动作的特定变量和反映步态动力学所产生的效果两局部。
观察形成行走动作的特定变量有:动作分析(motion analysis)—确定每个关节动作的大小和时值;动态肌电图(dynamic electromyography)—确定肌肉活动在步态周期中的发生时间和相对强度;测力板试验(force plate)—确定下肢承重所经受的负荷变化。
跨步分析(stride analysis)和能量消耗测量(energy cost measurement)。
后两者用于反映步态动力学所产生的效果。
每个患者步态异常的程度不同,分析的方法也不同,一般作观察式步态分析(observational gait analysis)应检选出主要的步态异常,然后确定进一步检查的工程。
观察式步态分析时,一方面将所观察的一侧下肢在步态周期中按功能分为不同的期,通常为8个期,即开始触地期(initial contact, IC)、承重反响期(loading response, LR)、站立中间期(midstance, mst)、站立终末期(terminal stance, Tst)、摆动前期(preswing, Psw)、开始摆动期(initial swing, Isw)、中间摆动期(Midswing, Msw)和终末摆动期(terminal swin g,Tsw),前5个期为站立期的连续5个不同的阶段,后3个期为摆动期的连续3个不同阶段;另一方面将偏瘫患者与行走有关的身体局部,包括躯干、骨盆、髋、膝、踝、足趾一一作仔细观察,步态各期出现的异常动作,即病理性步态的外在表现,是直立行走的肌肉在上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后,出现下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活动失去控制,导致肌张力增加,肌协调收缩功能障碍,并可由动态肌电图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