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路面材料的组成及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16.38 MB
- 文档页数:130
沥青综合知识沥青是一种有机胶凝材料,它是由一些极其复杂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氧、氮、硫等)衍生物所组成的混合物。
在常温下,沥青呈褐色或黑褐色的固体、半固体或粘稠液体状态。
它具有把砂、石等矿物质材料胶结成为一个整体的能力,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沥青混凝土,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铺筑路面、防渗墙等道路和水利工程中。
沥青是憎水性材料,几乎不溶于水,而且本身构造致密,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耐腐蚀性;它能与混凝土、砂浆、砖、石料、木材、金属等材料牢固地粘结在一起,且具有一定的塑性,能适应基材的变形。
因此,沥青材料及其制品又被广泛地应用于地下防潮、防水和屋面防水等建筑工程中沥青材料。
沥青的种类较多,按产源可分为:在工程中,最常用的是石油沥青,其次是煤沥青。
石油沥青一、石油沥青的生产工艺概述(一)石油的基属分类石油是炼制石油沥青的原料,石油沥青的性质首先与石油的基属有关。
我国目前的原油分类是按照“关键馏分特性”和“含硫量”进行分类的。
1. 关键馏分特性分类。
石油在半精馏装置中,于常压下蒸得250~275℃的馏分称为“第一关键馏分”;于5.33kPa的压力下减压蒸馏,取得275~300℃的馏分称为“第二关键馏分”。
测定以上两个关键馏分的相对密度,并对照表9-1所列相对密度范围或特性因素,决定两个关键馏分的基属,如石蜡基、中间基或环烷基。
根据原油两个关键馏分的相对密度(或特性因数)由表9-1决定其所隶属的基属,原油可分为表9-2所列七类。
表9-1 关键馏分的基属分类指标关键馏分石蜡基(P)中间基(M)环烷基(N)第一关键馏分相对密度<0.8207(K①>11.9)相对密度=0.8207~0.8506(K=11.5~11.9)相对密度>0.8506(K<11.5)第二关键馏分<0.8207(K>12.2)=0.8721~0.9302(K=11.5~12.2)>0.9302(K<11.5)注:①K为特性因素,根据关键馏分的沸点和密度指数查有关诺模图而求得。
路面材料分类及结构类型(一)路面材料的分类路面材料分为矿料和结合料两大类。
矿料分为骨料和填充料两类。
骨料是指碎石、卵砾石,有时为片石、料石;填充料是指土、砂、石粉和矿渣等;结合料分为有机结合料———沥青和无机结合料——粘土、石灰、煤粉灰和水泥。
(二)路面结构类型按矿料在路面结构层中所占位置的不同,路面结构可分为嵌锁结构、混凝结构和细粒结构三种结构形成。
1.嵌锁结构主要由矿料组成的结构,以中小规格碎石为主体,借碾压外力将骨料拧紧并相互嵌锁牢固,这样形成的结构层,常见的有:(1)沥青碎石,贯入式或拌合式的沥青碎石路面结构,主要靠骨料相互嵌锁,固结成板,沥青材料只起粘结、密封防水的作用;(2)泥结碎石,骨料结构方式相同,粘结材料为粘土;(3)水结碎石,骨料在重型压路机及洒水碾压下,相互嵌锁形成结构层,再接着在结构层上撒嵌缝料,再用重碾洒水碾压,使之结成密实的上壳,成为完整的路面结构。
其他用强度高耐风化的料石嵌成的路面面层,称为条石或石块路面,用手摆片经碾压嵌锁形成的路面基层,都属于这一结构类型。
2混凝结构采用混凝结构铺筑的路面,都以骨料为主要成分,按比例掺入填充料,并以凝聚性材料使之结合成板状。
比如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砂石级配路面等。
(1)水泥混凝土路面,以碎石为骨料。
砂为填充料,水泥为凝聚料胶结而成的路面结构层,具有强度高、水温稳定性好的特点(2)沥青混凝土路面,以碎石为骨料,砂和石粉为填充料,以石油沥青或煤沥青为凝聚料结合成的路面结构层,具有弹性和放水性能好的特点。
(3)砂石级配路面,以级配碎石为骨料,以级配砂为填充料,按一定比例掺入粘土,结合成的路面结构层,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但级配砂砾作基层,抗剪度不足,切均匀度极差,易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的开裂。
北京市近20年来的经验证明,级配砂砾层做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往往由于碾压密实度不一,强度不一而过早损坏。
3.细粒结构以细粒与粘结料相结合,构成具有较高耐磨性但强度不高的结构层,只能用于低级路面的面层或高级里面结构层中的磨耗层。
1路基土的分类?及土的工程性质土依据上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的情况,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类,特殊土主要包括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和盐渍土。
巨粒土(包括漂石和卵石)有很高的强度和稳定性,是良好的填筑路基的材料。
砂性土,集配适宜强度和稳定性都满足要求,是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
粉性土,容易造成冻胀翻浆等路基病害,如果用它填筑路基则必须采用改良措施,加强排水,采取隔离水等措施。
粘性土,干燥时坚硬,施工时不易破碎,浸湿后长期保持水分,不易挥发,因而承载能力小,因此粘性土在适当含水量的情况下,充分压实和设置良好的排水设施修筑而成的路基也能获得稳定。
重粘土,工程性质和粘性土相似,重粘土不透水,粘聚力特强,塑性很大,干燥时很坚硬,施工时难以挖掘与破碎,因此不能做路基的填筑材料。
总之,土作为路基的建筑材料,砂性土最优,粘性土次之,粉性土属于不良材料,重粘土为不良的路基土,还有一些特殊土,根据其特殊的性质在筑路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我国公路区划的划分原则。
1.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2.地表气候区划羌异性的原则3.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义有主导作用的原则3什么是潮湿系数?年降雨量R与年蒸发量Z之比,K=R/Z4什么是冻胀与翻浆?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降赵而造成面层开裂,即冻胀现象。
交通繁重的地区,经重车反复作用,路基路面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严重时,路基土以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路面缝隙冒出,形成了翻浆。
5路基的干湿类型分那几种?如何划分?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四种干湿类型以分界稠度Wc1、wc2和wc3来划分,干燥wc>wc1 中湿:wc1>=wc>wc2 潮湿:wc2>=wc>wc3 过湿:wc<=wc36什么叫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Za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6Z与路基十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M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仪为1/10—1/5时,该深度2a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沥青混合料马氏密度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沥青混合料作为常用的路面材料,广泛应用于公路、高速公路、机场跑道等建设项目中。
而马氏密度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保证路面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沥青混合料和马氏密度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定义和特点的介绍,包括其组成成分以及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释和说明马氏密度的概念及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
然后,我们将探讨影响马氏密度的因素,包括沥青特性、骨料特性以及其他因素对马氏密度的影响。
最后,在文章结束时,我们将总结本文主要内容,并对沥青混合料马氏密度研究进行展望并提出建议。
1.3 目的通过本文的撰写与阐述,旨在深入了解和学习有关沥青混合料和马氏密度的知识,以及探索马氏密度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价值。
同时,我们还希望能够发现和分析影响马氏密度的因素,并提供相应的解释和说明。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不仅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也有助于推动沥青混合料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 沥青混合料:2.1 定义与特点: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由沥青、骨料和其他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
它具有以下特点:- 强度和耐久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剪切强度和抗冻融性能,能够承受车辆行驶和气候因素对路面的影响。
- 耐水性:沥青混合料采用特殊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能,不易受到水分浸泡而导致路面损坏。
- 平整度与噪声减少:沥青混合料可以提供相对平整且光滑的路面,降低车辆行驶时的噪音产生,并增加行驶的舒适性。
2.2 组成成分:沥青混合料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 沥青:作为粘结剂,将骨料固定在一起。
其稠度和黏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 骨料:包括粗骨料(如碎石、砾石)和细骨料(如沙子),它们为混合料提供强度和支撑。
- 添加剂:用于改善沥青的黏附性、抗老化性能以及调整混合料的工作特性,例如增塑剂、粘接剂等。
建筑材料-粗集料建筑材料-粗集料一、介绍粗集料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材料,用于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的制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粗集料的定义、分类、性能要求以及常见的粗集料种类。
二、定义粗集料是指颗粒直径在4.75mm以上的天然矿石或人工碎石,经过筛分后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
粗集料是建筑材料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起到关键作用。
三、分类粗集料根据颗粒形状和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鹅卵石:来自于河流或海洋的圆形或椭圆形石子,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2. 机制砂石:通过破碎岩石或人工生产得到的砂石颗粒,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
3. 脉石:颗粒形状不规则,含有纹理和花纹的石子,常用于装饰性建筑。
4. 碎石:经过破碎机破碎的岩石,颗粒尺寸均匀,适用于路面铺设。
四、性能要求粗集料需要满足以下性能要求:1. 物理性能:包括颗粒大小、颗粒形状、强度、含泥量等。
2. 化学性能:包括矿物成分、硫酸盐含量、碱碳饱和度等。
3. 工程性能:包括抗压强度、磨耗损失、吸水性、硬度等。
五、常见粗集料种类1. 河砂:由河流冲刷而成的砂石,颗粒细腻均匀,适用于混凝土制作。
2. 山石:从山地中开采得到的石子,常用于路面铺设。
3. 石渣: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可以重新利用于建筑材料制作。
4. 矿渣:矿石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具有一定强度和耐久性。
六、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粗集料试验报告:包括颗粒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测试等。
2. 粗集料供应商名单:列出了一些可靠的粗集料供应商的连系信息。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 建筑法规:指国家对于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包括建筑材料的规范和质量标准。
2. 矿产资源开发法:指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3. 环境保护法:指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常用的铺装材料及使用范围路面材料路面类型及运用范围沥青沥青路面(车道、人行道、停车场等)透水性沥青路面(人行道、停车场等)彩色沥青路面(人行道、广场)混凝土混凝土路面(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水洗小砾石路面(园路、人行道、广场等)卵石铺砌路面(园路、人行道、广场等)混凝土板路面(人行道等)彩板路面(人行道、广场等)水磨平板路面(人行道、广场等)仿石混凝土预制板路面(人行道、广场等)混凝土平板瓷砖铺面路面(人行道、广场等)嵌锁形砌块路面(干道、人行道、广场等)砖普通粘土砖路面(人行道、广场等)砖砌块路面(人行道、广场等)花砖釉面砖路面(人行道、广场等)陶瓷锦砖路面(人行道、广场等)透水性花砖路面(人行道、广场等)天然石小料石路面(骰石路面)(人行道、广场、池畔等)铺石路面(人行道、广场等)天然石砌路面(人行道、广场等)砂砾现浇环氧沥青塑料路面(人行道、广场等)砂石铺面(步行道、广场等)碎石路面(停车场等)石灰岩粉路面(公园广场等)砂土砂土路面(园路等)土粘土路面(公园广场等)改善土路面(园路、公园广场等)木木砖路面(园路、游乐场等)木地板路面(园路、露台等)木屑路面(园路等)草皮透水性草皮路面(停车场、广场等)合成树脂人工草皮路面(露台、屋顶广场等)弹性橡胶路面(露台、屋顶广场、过街天桥等)合成树脂路面(体育用)铺地设计要素铺地作为空间界面的一个方面而存在着,像室内设计时必然要把地板设计作为整个设计方案中的一部分统一考虑一样,居住区道路铺地,由于它自始至终地伴随着居民,影响着居住区环境空间的景观效果,成为整个空间画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园路是园景重要的一部分。
1.铺地质感(1)质感调和居住区道路铺地质感与环境和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
铺装的好坏,不只是看材料的好坏,而是决定于它是否与环境相谐调。
在材料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与建筑物的调和。
质感调和的方法,要考虑同一调和、相似调和及对比调和。
如地面上用地被植物,石子、砂子、混凝土铺装时,使用同一材料的比使用多种材料容易达到整洁和统一,在质感上也容易调和。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环保标准与规范在如今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设行业也不例外地受到了环保标准与规范的影响。
作为公路建设中常见的路面材料,沥青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符合一系列的环保标准与规范,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环保标准与规范,并探讨如何有效实施这些标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一、沥青混凝土的环保性质沥青混凝土是由沥青、骨料和填料等材料组成的,其环保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再生材料的使用:沥青混凝土可以采用再生沥青材料,即回收再利用的废旧沥青混凝土通过再加工后作为新材料使用。
这种再生材料的使用不仅能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还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2. 低能耗制备工艺:沥青混凝土的生产过程相对于其他路面材料来说能耗较低,且可以采用低温制备工艺,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3. 可再生性:沥青混凝土可以通过热再生工艺将老化损坏的路面材料回收再利用,降低了资源消耗,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负担。
二、沥青混凝土施工中的环保标准与规范为了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性,相关标准与规范应严格遵循。
以下是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环保标准与规范:1. 废弃物管理: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的废弃物分类与储存区域,废弃物应分类储存,并及时转运至合法的处理场所。
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再利用或者安全处理,不得乱倒乱堆。
2. 水资源保护:施工现场应设置雨水收集设施,收集并利用雨水,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对周围水源造成污染,严禁将废水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
3. 噪声控制:施工现场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进行操作,采取必要的隔音、降噪等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4. 空气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工地内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和数量,减少尾气排放。
同时,应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燃料和油漆等材料,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
5. 生态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应优先保护施工现场内的植物和生态环境,避免破坏和污染。
沥青路面超薄罩面层的材料组成与抗滑性能张永强【摘要】针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过快及行车安全问题,以SMA-05、AC-05、OGFC-10作为超薄罩面层材料,采用马歇尔法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通过车辙试验和加速磨耗试验,评价各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抗滑性能.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结构SMA-05的高温稳定性最优;随着加速磨耗次数的增加,3种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演变规律一致,OGFC-10混合料摩擦系数衰减最快,AC-05和SMA-05混合料的摩擦系数衰减幅度较小,其中SMA-05混合料的持久抗滑性能最优.【期刊名称】《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年(卷),期】2019(036)005【总页数】5页(P67-71)【关键词】沥青路面;超薄罩面层;材料组成;抗滑性能【作者】张永强【作者单位】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山西太原 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8.60 引言沥青路面作为一种无接缝连续式路面,以其平整度好、行车舒适、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单、适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得到广泛使用[1]。
然而,中国许多地区的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不久后便出现了磨光、裂缝、松散、车辙等引起表面功能衰减的早期病害[2]。
沥青路面表层功能衰减将降低路面的抗滑性能,而行车安全与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密切相关。
沥青路面表层摩擦系数下降导致车辆制动距离过长而引发交通事故,尤其是在雨雪天气条件下,路面抗滑系数急剧降低,交通事故更容易发生[3-4]。
因此,改善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提高行车安全是道路养护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道路的服务质量并确保车辆通行安全,常用的手段是通过加铺超薄罩面层对沥青路面表层功能进行恢复[5-6]。
目前,常见的沥青路面超薄罩面层材料有Superpave-5、SMA-05、AC-05、OGFC-10、NovaChip(A/B/C)等[7-8],最为常用的薄层罩面层材料为 SMA-05、AC-05、OGFC-10,本文对这3种混合料进行组成设计,评价其高温稳定性,重点研究3种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减规律,从材料组成角度分析沥青路面超薄罩面层的抗滑性能差异。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绪论●道路工程材料是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的物质基础,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质量和服务寿命和结构形式.●路面结构由下而上有:垫层,基层,面层.●面层结构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表面特性。
第一章●砂石材料是石料和集料的统称●岩石物理常数为密度和孔隙率●真实密度:指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
●毛体积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空隙(闭口、开口空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体积的质量。
●孔隙率:是指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开口空隙和闭口空隙)的百分率。
●吸水性:岩石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来表征。
●吸水率:是岩石试样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饱和吸水率:是岩石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在岩石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降低岩石强度的能力。
●集料:是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比例或分布情况.●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也是石料强度的相对指标.压碎值是对石料的标准试样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加荷,测试石料被压碎后,标准筛上筛余质量的百分率。
(:试验后通过2.36mm筛孔的细集料质量)●磨光值:是反映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是决定某种集料能否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的关键指标。
●冲击值:反映粗集料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由于路表集料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冲击作用,这一指标对道路表层用料非常重要。
●磨耗值:用于评定道路路面表层所用粗集料抵抗车轮磨耗作用的能力。
●级配参数:●天然砂的细度模数,系度模数越大,表示细集料越粗。
●根据矿质集料级配曲线的形状,将其划分为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在连续级配类型的集料中,由大到小且各级粒径的颗粒都有,各级颗粒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绘制出的级配曲线圆滑不间断;在间断级配集料中,缺少一级或几个粒级的颗粒,大颗粒与小颗粒之间有较大的“空档”,所做出的级配曲线是非连续的.第二章●沥青按照形态分类:粘稠沥青、液体沥青。
路面材料分类及结构类型(一)路面材料的分类路面材料分为矿料和结合料两大类。
矿料分为骨料和填充料两类。
骨料是指碎石、卵砾石,有时为片石、料石;填充料是指土、砂、石粉和矿渣等;结合料分为有机结合料———沥青和无机结合料——粘土、石灰、煤粉灰和水泥。
(二)路面结构类型按矿料在路面结构层中所占位置的不同,路面结构可分为嵌锁结构、混凝结构和细粒结构三种结构形成。
1.嵌锁结构主要由矿料组成的结构,以中小规格碎石为主体,借碾压外力将骨料拧紧并相互嵌锁牢固,这样形成的结构层,常见的有:(1)沥青碎石,贯入式或拌合式的沥青碎石路面结构,主要靠骨料相互嵌锁,固结成板,沥青材料只起粘结、密封防水的作用;(2)泥结碎石,骨料结构方式相同,粘结材料为粘土;(3)水结碎石,骨料在重型压路机及洒水碾压下,相互嵌锁形成结构层,再接着在结构层上撒嵌缝料,再用重碾洒水碾压,使之结成密实的上壳,成为完整的路面结构。
其他用强度高耐风化的料石嵌成的路面面层,称为条石或石块路面,用手摆片经碾压嵌锁形成的路面基层,都属于这一结构类型。
2混凝结构采用混凝结构铺筑的路面,都以骨料为主要成分,按比例掺入填充料,并以凝聚性材料使之结合成板状。
比如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砂石级配路面等。
(1)水泥混凝土路面,以碎石为骨料。
砂为填充料,水泥为凝聚料胶结而成的路面结构层,具有强度高、水温稳定性好的特点(2)沥青混凝土路面,以碎石为骨料,砂和石粉为填充料,以石油沥青或煤沥青为凝聚料结合成的路面结构层,具有弹性和放水性能好的特点。
(3)砂石级配路面,以级配碎石为骨料,以级配砂为填充料,按一定比例掺入粘土,结合成的路面结构层,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但级配砂砾作基层,抗剪度不足,切均匀度极差,易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的开裂。
北京市近20年来的经验证明,级配砂砾层做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往往由于碾压密实度不一,强度不一而过早损坏。
3.细粒结构以细粒与粘结料相结合,构成具有较高耐磨性但强度不高的结构层,只能用于低级路面的面层或高级里面结构层中的磨耗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