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与食物不耐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23.39 KB
- 文档页数:3
食物过敏发病机制及诊疗策略的研究进展食物过敏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的疾病,当人体摄入一些特定食物时,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其视为有害物质,进而产生过敏反应。
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系统的多个环节,包括免疫细胞的激活、介质的释放以及免疫反应的调节等。
针对食物过敏的诊疗策略主要包括食物过敏的诊断方法、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可以分为IgE介导型和非IgE介导型两种。
IgE 介导型食物过敏是指食物中特定抗原与IgE抗体结合,并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过敏介质,引起过敏反应。
非IgE介导型食物过敏则不涉及IgE抗体的参与,免疫反应主要通过T细胞介导完成。
此外,肠道屏障的损伤、肠道菌群失调等也与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有关。
针对食物过敏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皮肤刺激试验以及食物挑战试验等。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可通过抽血检测特定食物的IgE抗体水平,了解患者对一些食物的过敏反应情况。
皮肤刺激试验则是用过敏原物质刺激皮肤,观察是否产生过敏反应。
食物挑战试验是通过让患者摄入可疑食物,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的发生,以确定确诊食物过敏。
预防食物过敏的措施主要包括母乳喂养、早期多样化膳食以及避免过度清洁等。
母乳喂养可以增强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
早期多样化膳食是指在婴幼儿膳食中引入多种食物,逐渐增加食物种类,以促进免疫系统的耐受性发育。
过度清洁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增加,因此适当放松卫生措施有助于预防食物过敏的发生。
食物过敏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
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避免摄入导致过敏反应的食物来控制病情。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组胺药物、类固醇以及免疫调节剂等,用于缓解过敏反应和控制症状。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逐渐暴露患者于小剂量食物过敏原,以增强免疫系统的耐受性,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系统的多个环节,对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食物过敏的诊治进展与研究食物过敏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当人体暴露在某些食物中时,会产生过敏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是由食物中的蛋白质引起的,它们被视为外来物质,进入体内时,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种抗体,被称为免疫球蛋白E(IgE),以保护身体免受威胁。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IgE会过度反应,导致过敏反应。
食物过敏的症状通常包括皮肤瘙痒、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
在严重情况下,过敏反应可以导致食物过敏性休克,这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情况。
近年来,随着对食物过敏的认识和了解的增加,食物过敏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食物过敏的诊断食物过敏的诊断可以通过接受皮肤试验或血液试验进行。
在皮肤试验中,医生会在患者的皮肤上涂抹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然后观察是否出现问题。
在血液试验中,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血液,以查看是否存在IgE抗体。
然而,这些测试并不能确定食物过敏的严重程度,因为有些人可能会对某些食物产生过敏反应,而不会出现任何明显的症状。
二、食物过敏的治疗当人们确定自己患有食物过敏时,他们应该采取的第一步是避免与过敏食品的接触。
这意味着尽可能避免食用过敏食品,同时要在食品标签和餐厅菜单中仔细阅读原料。
当出现过敏反应时,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能够减轻过敏症状,例如皮肤瘙痒、肿胀和呼吸困难。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肾上腺素注射剂进行急救治疗,以避免发生过敏性休克。
除了这些常规治疗以外,一些新疗法正在研究中。
例如,口服免疫疗法(OIT)可以帮助人们逐渐增加其暴露于过敏食品的量,以增强对于食物的耐受性。
此外,有些人使用鼻喷剂免疫疗法(SLIT),来缓解花粉过敏,但这种治疗方法在食物过敏上尚未被证明有效。
三、预防食物过敏的出现为了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有些预防措施可以采取。
例如,在妊娠期和母乳喂养期间,饮食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够预防过敏。
避免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消化系统中使用的过度消毒物也可以防止过敏发生。
过敏性紫癜患者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检测分析黄勇;姜玉暇;曲岩磊【摘要】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5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与48例荨麻疹及30例健康查体人员对照.结果过敏性紫癜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29例(阳性率为52.73%),荨麻疹组阳性10例(阳性率为20.83%),健康查体组阳性3例(阳性率为10%),过敏性紫癜组与健康查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过敏性紫癜组与荨麻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的过敏性紫癜患者禁食阳性食物后复发率低于未禁食组(P<0.05).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可能在某些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od-specific immunoglobulin G(lgG) and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Methods Food-specific IgG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l assay (ELISA) in 55 patients with Henoch-Sehb'nlein purpura, 48 patients with urticaria and 30 normal control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food-specific: IgG was 52.73% in patients with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20.83% in patients with urticaria and 10% in normal controls. The positive rate of food-specific IgG in patients with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urticaria (P<0.001) and that in normal controls (P<0.001). The recurrence rate of Henoch-Sch5nlein purpura was lower in patients who eliminated allergic foods than those who did not eliminate allergic foods (P<0.05).Conclusion Food-specific IgG may play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me Henoch-Sehonlein purpura.【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2(011)004【总页数】2页(P228-229)【关键词】过敏性紫癜;食物不耐受;免疫球蛋白【作者】黄勇;姜玉暇;曲岩磊【作者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266011;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266011;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26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9过敏性紫癜是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血管炎性疾病,可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等多个器官系统,好发于儿童及青年人。
食物过敏原试验对过敏性紫癜病因分析和治疗意义王业军;张秋业;徐静【期刊名称】《齐鲁医学杂志》【年(卷),期】2007(22)2【摘要】目的探讨体外食物过敏原试验对确定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病因和指导饮食控制辅佐治疗HSP的价值。
方法选择60例HSP病儿(HSPⅠ组)为研究对象,以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免疫分析法进行体外食物过敏原检测;以45例未行食物过敏原试验的HSP病儿(HSPⅡ组)为对照组,比较不同饮食控制疗法的近期疗效。
结果HSPⅠ组血清总IgE阳性率、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2χ=8.038、7.500,P<0.01);HSPⅠ组中同时对两类或两类以上食物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2χ=4.821,P<0.05);HSPⅠ组海产品类和蔬菜类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821、4.226,P<0.05)。
HSPⅠ组病儿根据体外食物过敏原试验结果进行饮食控制,与常规行忌食动物蛋白和海产品类饮食的HSPⅡ组比较,随访3个月期间紫癜反复或复发率差异显著(χ2=4.507,P<0.05)。
结论过敏原检测有助于确定HSP的病因;海产品和蔬菜类食物过敏为本地区儿童HSP的重要诱发因素;通过针对性饮食控制可有效控制或减少HSP的反复或复发,对HSP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总页数】3页(P95-97)【关键词】紫癜;过敏性;过敏原;诊断;治疗;儿童【作者】王业军;张秋业;徐静【作者单位】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内一科;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内科;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93【相关文献】1.60例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临床检测意义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师小萌;边莉2.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病因分析 [J], 杨长福;3.70例过敏性紫癜儿童食物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及治疗的意义 [J], 许明峰4.食物过敏原测定在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干预中的意义 [J], 陈波5.60例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临床检测意义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师小萌边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25-羟维生素D在过敏性紫癜中的研究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典型的免疫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在过敏性紫癜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在过敏性紫癜中的研究。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与钙和磷酸盐的代谢有关。
维生素D主要来自食物和皮肤自生合成。
一旦被摄入体内,维生素D便被送往肝脏进行代谢,生成25-羟维生素D [25(OH)D]。
25(OH)D是血液中的主要形式,它能被肾脏进一步代谢成1,25-二羟维生素D [1,25(OH)2D],也被称为活性维生素D。
1,25(OH)2D被认为是维生素D活性的主要形式,它主要发挥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的作用,从而维持身体的骨骼健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表现是出现皮肤瘀斑、紫点、瘘管和肠出血等,常常伴随有关节、胃肠道、肾脏等系统的症状。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它是由于自身免疫损伤导致的。
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参与了免疫系统的调节,因此,血清25(OH)D可能在过敏性紫癜中发挥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血清25(OH)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和病情有关。
一项研究发现,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而且低25(OH)D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另一项研究也表明,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与疾病的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病程恶化等指标有关。
一些研究认为,低血清25(OH)D水平可能使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过度激活状态。
这种状态下,免疫系统可能过度攻击自身组织,引起自身免疫性损伤。
目前尚不清楚低25(OH)D水平与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
除了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也可能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
一项研究发现,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皮肤组织中VDR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人群。
食物过敏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9-08-20T10:55:33.8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7期作者:叶月恒李建东李加肖沈慧杰王茂林[导读]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物技术的发展,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绍兴 312500摘要: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物技术的发展,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
另一方面,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值得人们关注。
本文综述了常见过敏食物及其过敏原,过敏原检测方法,治疗方案及脱敏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物过敏主要是人们摄入某些食物蛋白质后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属于机体对外源物质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
食物过敏也被WHO认定为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估计,全球范围内有5%一8%的儿童和1%一2%的成人患有食物过敏症[1]。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近年来食物过敏发病率上升趋势。
随着城市化发展、环境恶化等因素而增加,不同地区、种族、年龄的食物过敏发生特征及流行现状也有所不同。
据统计,我国存在2亿多过敏患者,其中约 90% 是由食物过敏原引发的过敏性疾病。
食物过敏已成为最严重的卫生学问题之一,过敏反应轻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重则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本文就食物过敏的常见过敏原,过敏原检测方法,治疗方案以及脱敏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食物过敏和常见食物过敏原食物过敏是机体对食物产生的一种不良反应, 是人体对食物中抗原物质产生的由Ig E介导和非Ig E介导的免疫反应,临床表现多样,其中消化系统症状约占30%,反应可累及口腔至肛门的所有消化器官,主要表现有腹痛、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泻、排黏液便等[2]。
目前已知能导致过敏反应的食物有 170 多种,常见的过敏食物有8类。
可大致将常见的8类食物过敏原分为动物源性和植物源性两大类。
常见的动物源性食物过敏原有奶类 ( 牛奶等) 、禽蛋类( 鸡蛋等) 、鱼类( 包括海水鱼、淡水鱼) 、甲壳类水生动物( 虾、蟹等);植物源性食物过敏源有花生、大豆、坚果类( 腰果、核桃等) 和小麦。
食物过敏的诊断现状和进展食物过敏一般被定义为暴露于某一特定食物由特异性免疫反应引起的可反复发生的对健康的不良反应。
全球数据显示食物过敏发生率在增加,尤其在儿童人群,食物过敏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五大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2]。
近10余年来食物过敏在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食物过敏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涉及全身各系统多种症状和体征,诊断相对于其他疾病困难。
正确诊断是实施合理治疗措施的前提,现就食物过敏的诊断现状和进展予以综述。
1.诊断方法概述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分为IgE介导、非IgE介导、IgE和非IgE混合介导的过敏机制。
食物过敏的诊断具有挑战性,与大多数验测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关,需进行全面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合有价值的诊断试验综合判断。
尽管诊断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food challenge,DBPCFC)仍然是食物过敏诊断的金标准[3]。
IgE 介导的食物过敏诊断试验中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口腔食物激发试验(oral food challenge,OFC)、食物特异性IgE测定、嗜碱性粒细胞激活试验(basophil activation test,BAT)是相对有价值的试验;其他试验,如淋巴细胞刺激试验、皮内食物试验、运动机能学,细胞毒性测定和胃液分析等,由于缺乏标准化和证据等级低,不被推荐作为食物过敏的评价试验[4-6]。
与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不同,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缺乏诊断试验2.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临床诊断试验的途径和选择IgE介导的食物过敏诊断途径通常始于对具有或不具有血清特异性IgE (serum-specific IgE,ssIgE)的疑似过敏患者进行SPT。
ssIgE和SPT两种检测方法都能检测抗原特异性IgE(antigen-specific IgE,asIgE),asIgE的存在代表致敏状态而不一定出现过敏的临床表现,并且单独不能确认食物过敏,因此,这些检测必须在有临床病史的背景下解释,较大的SPT直径或较高的ssIgE对应于较高的临床反应可能性,但不能预测反应的严重程度[6-7]。
血清25-羟维生素D在过敏性紫癜中的研究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在成年人中。
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有关,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临床上对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法仍较为局限,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介绍有关血清25-羟维生素D在过敏性紫癜中的研究进展。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血清25-羟维生素D的作用。
血清25-羟维生素D是一种主要来源于阳光照射和膳食摄入的维生素D,它在体内会被肝脏代谢成为活性代谢物1,25-二羟维生素D。
维生素D具有强烈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调节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影响白细胞趋化、抗炎因子的产生等免疫反应,因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多项研究已经发现,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有关。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而补充维生素D后,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
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血清25-羟维生素D对于过敏性紫癜的影响。
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等机制,血清25-羟维生素D可能对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起到调节作用。
除了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外,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也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相关。
维生素D受体(VDR)是维生素D的主要信号转导分子,而VDR基因的多态性会影响宿主对于维生素D的反应。
一些研究发现,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中,VDR基因的多态性与疾病的易感性有关,不同基因型的患者可能对维生素D的调节作用有所不同,这也说明了维生素D在过敏性紫癜中的重要作用。
血清25-羟维生素D在过敏性紫癜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不少证据表明其与疾病发病机制有关。
未来需要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以期为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